CN110806953A - 一种备份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备份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6953A
CN110806953A CN201911079207.1A CN201911079207A CN110806953A CN 110806953 A CN110806953 A CN 110806953A CN 201911079207 A CN201911079207 A CN 201911079207A CN 110806953 A CN110806953 A CN 110806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up
information
strategy
stat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92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京卿
袁晓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792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6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6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6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3File access structures, e.g. distributed ind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备份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当前备份信息包括备份对象的备份状态;根据当前备份信息确定数据备份策略;采用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通过根据获取到的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确定数据备份策略,进而根据该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使得服务器能够根据不同的备份对象的备份信息,获取不同的数据备份策略,进而在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时,能够满足多文件的差异化备份需求,提高备份精准度和备份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且,使用这种自动备份的方法可以规避备份操作中所存在的风险,确保数据备份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备份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备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备份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备份技术是解决数据遭受损坏的有效手段,可靠的数据备份技术能够保证灾后数据可以完整快速的恢复。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在生产中为了防止误操作、硬件故障、外界物理原因等造成数据损坏,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目前,对数据的备份大多是采用手动方式,或,采用单一操作(例如复制等操作)来完成,这些备份方法不仅效率低下,备份方式单一,而且针对日益繁多的数据文件,缺乏统一有效的备份方法,无法满足多文件、复杂化、差异化的数据备份需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备份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样手动方式和单一操作方式对数据进行备份而导致的数据备份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备份方法,方法包括:获取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当前备份信息包括备份对象的备份状态;根据当前备份信息确定数据备份策略;采用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
其中,根据当前备份信息确定备份策略步骤,包括:在备份状态为未备份时,确定第一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在备份状态为已备份时,或,在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当前备份地址相同时,确定第二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其中,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为从备份日志中获取到的地址;在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当前备份地址不相同时,确定第三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
其中,在获取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信息,历史备份信息包括历史备份状态;根据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状态,和,备份对象对应的文件夹目录关系,建立备份树,备份树包括备份节点,文件夹目录关系为备份对象所在的文件夹和文件夹下属各层级文件夹之间的目录关系。
其中,确定第三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采用第三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包括:从历史备份信息获取备份对象的备份标签;根据备份标签指向的备份节点和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进度,继续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或,根据备份标签指向的备份节点对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若确定已完成对备份对象的备份,则更新备份树的信息,备份树的信息包括:各个备份对象对应的历史备份信息和当前备份信息。
其中,确定第一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采用第一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包括:从当前备份信息中获取备份目标地址;根据备份目标地址,对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若确定已完成对备份对象的全备份,则更新备份状态为已备份,建立备份日志,以记录当前备份信息。
其中,确定第二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采用第二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包括:从当前备份信息中获取备份目标地址;根据备份目标地址,对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若确定已完成对备份对象的全备份,则更新备份状态为已备份。
其中,采用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步骤之后,还包括:更新备份日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备份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当前备份信息包括备份对象的备份状态;备份策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备份信息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备份模块,用于采用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
其中,备份策略确定模块,包括:第一备份子模块,用于在备份状态为未备份时,确定第一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第二备份子模块,用于在备份状态为已备份时,或,在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当前备份地址相同时,确定第二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其中,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为从备份日志中获取到的地址;第三备份子模块,用于在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当前备份地址不相同时,确定第三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
其中,备份装置,还包括:历史备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信息,历史备份信息包括历史备份状态;备份树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状态,和,备份对象对应的文件夹目录关系,建立备份树,备份树包括备份节点,文件夹目录关系为备份对象所在的文件夹和文件夹下属各层级文件夹之间的目录关系。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根据获取到的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确定数据备份策略,进而根据该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使得服务器能够根据不同的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获取不同的数据备份策略,进而在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时,能够满足多文件的差异化备份需求,提高备份精准度和备份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且,使用这种自动备份的方法可以规避备份操作中所存在的风险,确保数据备份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备份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备份树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备份方法方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备份装置方框图。
在附图中:
201:根文件节点 202:二级文件节点
203:三级文件节点 204:四级文件节点
401:获取模块 402:备份策略确定模块
403:备份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备份方法。用于满足多文件的差异化备份需求,提高备份精准度和备份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备份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本方案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备份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备份服务器。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获取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备份对象包括文件或文件夹。其中的文件是单一、独立保存的文件,该文件的类型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视频等类型。若备份对象为文件时,不再对文件进行再次分解。若备份对象为文件夹时,该文件夹可以是最小文件夹,也可以是根文件夹,其中的最小文件夹没有下级文件夹,仅由文件组成,也称为一级文件夹;其中的根文件夹包括一个或多个文件夹,通常是由多个下级文件夹组成,或,由下级文件夹和不同的文件组成。
其中,当前备份信息包括备份对象的备份状态,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前备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备份时间、备份目标地址、备份完成度和备份标签等信息。
其中的备份目标地址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备份对象对应不同的备份目标地址。例如,若需要将备份对象备份到本地硬盘的不同数据盘时,该备份目标地址可以是本地硬盘的备份路径;若需要将备份对象备份到外接硬盘、U盘等存储设备上时,该备份目标地址可以包括对应的存储介质的类型、该存储介质的型号等特征信息;若需要将备份对象备份到远程服务器或云存储空间上时,该备份目标地址可以是远程服务器或云空间的访问地址。
其中的备份完成度是指对备份对象的备份完成情况,该备份完成度可以使用不同的维度来进行界定。若备份对象为文件时,对于较小的文件或不易于建立备份标签的文件(例如,图片文件),可以适当放大其备份完成情况的颗粒度,此时可以将备份完成度设置为0或1;而对于较大或易于建立备份标签的文件(例如,由多个文件构成的压缩包文件),可使用备份完成百分比表征其备份完成度。若备份对象为文件夹时,可使用备份完成百分比来表征其备份完成度,在文件夹中所包括的文件的文件类型相对统一时,可以使用已备份文件相对于该文件夹下的全部文件的数量占比来表征该文件夹的备份完成度;在文件夹相对对于较大时,可以使用已完成备份的文件夹大小相对于整体文件夹大小的占比来表征该文件夹的备份完成度。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在步骤101之前,还需要建立备份树,以下是建立备份树的过程:获取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信息,历史备份信息包括历史备份状态;根据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状态,和,备份对象对应的文件夹目录关系,建立备份树。其中,备份树包括备份节点,文件夹目录关系为备份对象所在的文件夹和文件夹下属各层级文件夹之间的目录关系。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通过备份服务器与终端的操作系统进行交互,获取该终端中存储的根文件夹、下属各层级文件和文件夹的目录关系,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备份树。同时,还需要根据历史备份信息,获取根文件夹、下属各文件或文件夹的备份状态等信息,并将该历史备份信息映射到已建立的备份树中。其中根文件节点201可包括两个二级文件节点202,而每一个二级文件节点202可包括三个三级文件节点203,每一个三级文件节点203可包括多个四级文件节点204,等等,依次类推,根据该备份树的结构可获得根文件节点下的各个文件及文件夹的层级关系。通常在对包含有多级文件夹的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时、对某个备份对象进行检索时,或,对某个备份对象进行排序时,可使用该备份树。其中的历史备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备份时间、备份目标地址、备份完成度和备份标签等信息。
在步骤102中,根据当前备份信息确定数据备份策略。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在备份状态为未备份时,确定第一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在备份状态为已备份时,或,在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当前备份地址相同时,确定第二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其中,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为从备份日志中获取到的地址;在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当前备份地址不相同时,确定第三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已备份是指在当前时刻以前,对备份对象已经成功完成了备份,在备份日志中记录有该备份对象的相关信息;未备份是指在当前时刻以前,没有对备份对象进行过备份,在备份日志中没有该备份对象的相关备份信息;部分备份是指在当前时刻以前,对备份对象曾经进行过备份,但最近一次的对该备份对象进行备份的备份完成度不是100%或1,或,在对该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时,该备份对象发生了变更,在备份日志中记录有相关的备份信息及对应的备份标签。
在步骤103中,采用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确定第一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采用第一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包括:从当前备份信息中获取备份目标地址;根据备份目标地址,对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若确定已完成对备份对象的全备份,则更新备份状态为已备份,建立备份日志,以记录当前备份信息。
例如,用户对终端上的文件夹F1进行首次备份时,首先获取到文件夹F1的当前备份信息,根据备份信息确定文件夹F1在当前时刻之前没有进行过备份,再按照该文件夹F1的当前备份信息中的目标备份地址,对该文件夹F1进行全备份;在完成此全备份操作后,需要建立该文件夹F1对应的备份日志,同时将文件夹F1的备份状态更新为已备份,也将该文件夹F1下属的各文件夹或文件的备份状态置为已备份。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确定第二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采用第二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包括:从当前备份信息中获取备份目标地址;根据备份目标地址,对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若确定已完成对备份对象的全备份,则更新备份状态为已备份。
例如,终端上的文件夹F2在7天前已被成功备份,在当前时刻,用户需要对该文件夹F2进行再次备份,则需获取到文件夹F2的历史备份信息,根据历史备份信息确定文件夹F2在当前时刻之前已进行过备份,则按照该文件夹F2的当前备份信息中的目标备份地址,对该文件夹F2进行全备份;在完成此全备份操作后,将文件夹F2的备份状态更新为已备份,同时,也将该文件夹F2下属的各文件夹或文件的备份状态置为已备份。
例如,终端上的压缩包文件F3在3天前已被进行过部分备份,在当前时刻,用户需要对该压缩包文件F3进行再次备份,则需获取到压缩包文件F3的历史备份信息,根据历史备份信息确定压缩包文件F3在当前时刻之前已进行过部分备份,并且该压缩包文件F3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其当前备份地址相同,则按照该压缩包文件F3的当前备份地址,对该压缩包文件F3继续进行备份,或对该压缩包文件F3进行全备份;在完成以上备份操作后,将压缩包文件F3的备份状态更新为已备份。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确定第三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采用第三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包括:从历史备份信息获取备份对象的备份标签;根据备份标签指向的备份节点和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进度,继续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或,根据备份标签指向的备份节点对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若确定已完成对备份对象的备份,则更新备份树的信息,备份树的信息包括:各个备份对象对应的历史备份信息和当前备份信息。
例如,终端上的最小文件夹F4在30天前已被进行过部分备份,在当前时刻,用户需要对该最小文件夹F4进行再次备份,则需获取到最小文件夹F4的历史备份信息;根据历史备份信息确定最小文件夹F4在当前时刻之前已进行过部分备份,并且该最小文件夹F4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其当前备份地址不相同,则根据最小文件夹F4的备份标签所指向的备份节点和获取到的最小文件夹F4的历史备份进度,继续对最小文件夹F4进行备份,或,根据备份标签指向的备份节点对最小文件夹F4进行全备份;在完成以上备份操作后,将最小文件夹F4的备份状态更新为已备份,同时,更新最小文件夹F4对应的备份树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备份完成度小于预设阈值的备份对象,需要对该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例如:当上次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时,其备份完成度小于该备份对象的文件大小的20%时,再次对该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是,需要对该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以保证备份对象的完整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获取备份对象的备份标签失败时,则需要对该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在完成备份操作后,将备份对象的备份状态设置为已备份,同时设置备份对象的原有备份标签失效,但保留对应的备份数据。
对于备份对象为多层级的根文件夹时,在对该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时,需要按照其下属的文件夹及文件的当前排序和目录结构,获取该备份对象的备份树,然后按照该备份树从根往下逐一检索,将其分解为最小文件夹,按照备份树的目录排序逐一对各个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备份。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在对备份对象进行部分备份时,其中的备份标签用于记录对该备份对象已进行备份的百分比,以方便后续对该备份对象进行备份进度恢复。对于文件夹,其备份标签应具体到某文件,可同步记录前一节点,作为备用标签。当该备份对象在某次备份结束时,其备份完成度未达到100%或1时(例如,仅备份了40%),通过对该备份对象所包括的各文件及文件夹的修改时间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根据该排序结果获取当前备份节点,并为该备份对象设置备份标签。当再次对该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时,同样根据修改时间对各文件/文件夹进行排序,按备份标签所指定的节点文件,对该备份对象进行继续备份,或,重新对该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在对该备份对象完成备份时,即其备份完成度已达到100%或1时,应记录其初始备份时间和恢复备份完成时间,同时,将该备份对象的备份状态由部分备份更新为已备份。
需要说明的是,在备份对象发生变化时,该备份对象的备份状态均应同步变更为部分备份。若备份对象是文件时,则其备份标签失效,再次对该文件进行备份时,需要对该文件进行全备份。若备份对象是文件夹时,则其备份标签同步应变更为备用标签,若该备用标签也发生了变更,则再次对该文件夹进行备份时,需要对该文件夹进行全备份。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在对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时,不应影响或覆盖已有的备份数据。对于已备份或未备份的备份对象,应按照该备份对象的最新更新日期为其进行全备份;对于部分备份的备份对象,对其按照备份标签的信息继续进行备份,或,对该备份对象重新进行全备份。若两个文件的名称一样、但这两个文件所对应的备份状态不同时,需对每一个文件都进行备份存储,使得不影响已有的备份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获取到的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确定数据备份策略,进而根据该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使得服务器能够根据不同的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和历史备份信息,获取不同的数据备份策略,进而在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时,能够满足多文件的差异化备份需求,提高备份精准度和备份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且,使用这种自动备份的方法可以规避备份操作中所存在的风险,确保数据备份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备份方法。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采用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之后,还需要更新备份日志。
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备份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备份服务器。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获取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
在步骤302中,根据当前备份信息确定数据备份策略。
在步骤303中,采用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301~30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1~103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304中,更新备份日志。
需要说明的是,备份日志包括: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的次数,以及每次对所述备份对象进行备份的相关备份信息。其中的相关备份信息包括当前备份信息和历史备份信息,相关备份信息被按次保存以形成备份日志。由于备份对象可以是文件或文件夹,因此,不管是文件的备份日志还是文件夹的备份日志,其中的各次备份的备份完成度的界定维度应保持一致。文件夹下的各文件的备份完成度相对独立,且独立于所属文件夹,但文件的备份完成度的界定维度应与其各上级文件夹的备份完成度的界定维度保持一致。
在备份日志中,若某个备份对象的备份次数大于一次,则应以最近一次的备份结果作为该备份对象的备份状态,用户可根据该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信息,调整本次对该备份对象的备份。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当备份对象的备份目标地址发生变化时,先从备份日志中获取到该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地址,若根据该历史备份地址,确认已备份数据未被修改,则按照该备份对象的新的备份目标地址,对该备份对象进行备份;若根据该历史备份地址,确认已备份数据已经被修改,则需提示用户,以确认该修改是否是用户所做的主动备份,再根据用户的反馈,调整或继续本次对该备份对象的备份,最后,同步更新该备份对象的备份日志。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之后,还需要更新该备份对象的备份日志,使得对文件或文件夹的每一次备份的进度能够被记录下来,以方便后续查找文件或文件夹的备份进度以及备份次数,提高备份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备份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具体实施也可参见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但不局限于以上两个实施例,其他未说明的实施例也在本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4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当前备份信息包括备份对象的备份状态;备份策略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当前备份信息确定数据备份策略;备份模块403,用于采用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
在一些例子中,备份策略确定模块402,包括:第一备份子模块,用于在备份状态为未备份时,确定第一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第二备份子模块,用于在备份状态为已备份时,或,在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当前备份地址相同时,确定第二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其中,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为从备份日志中获取到的地址;第三备份子模块,用于在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当前备份地址不相同时,确定第三备份策略为数据备份策略。
在一些例子中,备份装置,还包括:历史备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信息,历史备份信息包括历史备份状态;备份树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状态,和,备份对象对应的文件夹目录关系,建立备份树,备份树包括备份节点,文件夹目录关系为备份对象所在的文件夹和文件夹下属各层级文件夹之间的目录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获取模块获取到的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再使用备份策略确定模块确定数据备份策略,使得备份模块能够根据该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通过不同的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和历史备份信息,确定不同的数据备份策略,进而使用不同的数据备份策略对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满足多文件的差异化备份需求,提高备份精准度和备份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且,可规避备份操作中所存在的风险,确保数据备份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所述当前备份信息包括所述备份对象的备份状态;
根据所述当前备份信息确定数据备份策略;
采用所述数据备份策略对所述备份对象进行备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备份信息确定备份策略步骤,包括:
在所述备份状态为未备份时,确定第一备份策略为所述数据备份策略;
在所述备份状态为已备份时,或,在所述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当前备份地址相同时,确定第二备份策略为所述数据备份策略,其中,所述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为从备份日志中获取到的地址;
在所述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所述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所述当前备份地址不相同时,确定第三备份策略为所述数据备份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信息,所述历史备份信息包括历史备份状态;
根据所述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状态,和,所述备份对象对应的文件夹目录关系,建立备份树,所述备份树包括备份节点,所述文件夹目录关系为所述备份对象所在的文件夹和所述文件夹下属各层级文件夹之间的目录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三备份策略为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采用所述第三备份策略对所述备份对象进行备份,包括:
从所述历史备份信息获取所述备份对象的备份标签;
根据所述备份标签指向的所述备份节点和所述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进度,继续对所述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或,根据所述备份标签指向的所述备份节点对所述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
若确定已完成对所述备份对象的备份,则更新所述备份树的信息,所述备份树的信息包括:各个所述备份对象对应的历史备份信息和所述当前备份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备份策略为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采用所述第一备份策略对所述备份对象进行备份,包括:
从所述当前备份信息中获取备份目标地址;
根据所述备份目标地址,对所述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
若确定已完成对所述备份对象的全备份,则更新所述备份状态为已备份,建立所述备份日志,以记录所述当前备份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二备份策略为所述数据备份策略,采用所述第二备份策略对所述备份对象进行备份,包括:
从所述当前备份信息中获取备份目标地址;
根据所述备份目标地址,对所述备份对象进行全备份;
若确定已完成对所述备份对象的全备份,则更新所述备份状态为已备份。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备份策略对所述备份对象进行备份步骤之后,还包括:
更新备份日志。
8.一种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备份对象的当前备份信息,所述当前备份信息包括所述备份对象的备份状态;
备份策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备份信息确定数据备份策略;
备份模块,用于采用所述数据备份策略对所述备份对象进行备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策略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备份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备份状态为未备份时,确定第一备份策略为所述数据备份策略;
第二备份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备份状态为已备份时,或,在所述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当前备份地址相同时,确定第二备份策略为所述数据备份策略,其中,所述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为从备份日志中获取到的地址;
第三备份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备份状态为部分备份且所述已备份部分的备份地址和所述当前备份地址不相同时,确定第三备份策略为所述数据备份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装置,还包括:
历史备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信息,所述历史备份信息包括历史备份状态;
备份树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备份对象的历史备份状态,和,所述备份对象对应的文件夹目录关系,建立备份树,所述备份树包括备份节点,所述文件夹目录关系为所述备份对象所在的文件夹和所述文件夹下属各层级文件夹之间的目录关系。
CN201911079207.1A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备份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0806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9207.1A CN110806953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备份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9207.1A CN110806953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备份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6953A true CN110806953A (zh) 2020-02-18

Family

ID=6950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9207.1A Pending CN110806953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备份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695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2279A (zh) * 2011-09-07 2014-05-07 澳乐伽公司 文件管理系统和文件管理方法
CN105183585A (zh) * 2015-08-27 2015-12-23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5786647A (zh) * 2016-02-25 2016-07-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装置、方法及终端
CN108733515A (zh) * 2018-05-24 2018-11-02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备份的调度方法、文件备份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2279A (zh) * 2011-09-07 2014-05-07 澳乐伽公司 文件管理系统和文件管理方法
CN105183585A (zh) * 2015-08-27 2015-12-23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5786647A (zh) * 2016-02-25 2016-07-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装置、方法及终端
CN108733515A (zh) * 2018-05-24 2018-11-02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备份的调度方法、文件备份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6130B (zh) 一种日志恢复方法、存储装置和存储节点
JP4261800B2 (ja) 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ー環境における差分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の管理方法
US9183268B2 (en) Partition level backup and restore of a 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 database
CN108319602B (zh) 数据库管理方法及数据库系统
US7523276B1 (en) Synchronization of selected data from snapshots stored on different storage volumes
CN103761165B (zh) 日志备份方法及装置
US7801867B2 (en) Optimizing backup and recovery utilizing change tracking
US20080162599A1 (en) Optimizing backup and recovery utilizing change tracking
CN110543386B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261865B1 (en) Fast and optimized restore using delta information
US10628298B1 (en) Resumable garbage collection
US20190227710A1 (en) Incremental data rest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976942B2 (en) Versioning a configuration of data storage equipment
CN107229540A (zh) 一种基于时间点的数据库恢复方法及系统
CN105376277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6155838B (zh) 一种数据库备份数据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9753381B (zh) 一种基于对象存储的持续数据保护方法
CN112925676B (zh) 一种基于wal实现分布式数据库集群任意时间点恢复的方法
WO2018177193A1 (zh) 一种软件升级方法及装置
US20050262033A1 (en) Data recording apparatus, data recording method,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an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US2016025324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toring system file indexes
CN111400248B (zh) 写数据、恢复数据的方法及文件系统
CN113419897A (zh)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05787135A (zh) 一种用于数据库日志备份的方法与设备
CN110806953A (zh) 一种备份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