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8881B -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98881B CN110798881B CN201911058367.8A CN201911058367A CN110798881B CN 110798881 B CN110798881 B CN 110798881B CN 201911058367 A CN201911058367 A CN 201911058367A CN 110798881 B CN110798881 B CN 1107988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ration
- symbol
- time length
- segment
- destination addr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09—Monitoring remote activity, e.g. over telephone lines or networ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数据接收方法包括: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接收所述前导码片段中位于所述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传输所述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根据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唤醒本机。本申请方案能够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传输数据被应用到各种数据传输场景中。比如,物联网场景下的数据传输等。
传统方法中,在一些数据传输场景下,存在多个设备。在传输数据之前,每个设备都是周期性地在低功耗模式和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在向目的设备传输数据的整个过程中,其他的非目的设备仍然会周期性地在低功耗模式和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从而定期地进入信道活动检测模式。然而,信道活动检测模式的耗能比低功耗模式大,导致非目的设备产生不必要的能耗。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方法造成不必要的能耗的问题,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此外还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
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接收所述前导码片段中位于所述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传输所述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
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唤醒本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所述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同一前导码片段中的第二时长位于第一时长之后;
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并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包括:
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
所述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并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包括:
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进入工作模式,以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包括:
在当前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同一周期中包括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和低功耗模式;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在唤醒本机后,则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
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在所述有效数据被成功传输至本机后,则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导码片段属于前导码中的片段;所述前导码中包括多个连续的前导码片段;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所述片段间隔符号,用于将所述片段间隔符号所位于的前导码片段与上一前导码片段相分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片段间隔符号时,则从所述片段间隔符号后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记录满足预设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
解码所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得到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为符号数量相同的数据组;所述片段间隔符号中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
所述当接收到所述片段间隔符号时,则从所述片段间隔符号后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记录满足预设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包括:
当接收到连续的预设数量的所述编码符号对时,则记录位于最末位编码符号对之后的首个数据组,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机和所述目的设备皆属于物联网设备;所述有效数据,是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的指令数据;所述前导码片段,是位于所述有效数据之前的数据。
一种数据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所述前导码片段位于有效数据之前;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接收所述前导码片段中位于所述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所述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传输所述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休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
唤醒模块,用于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唤醒本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休眠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所述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同一前导码片段中的第二时长位于第一时长之后;唤醒模块还用于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并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还用于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唤醒模块还用于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进入工作模式,以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还用于在当前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同一周期中包括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和低功耗模式;唤醒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在唤醒本机后,则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在所述有效数据被成功传输至本机后,则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导码片段属于前导码中的片段;所述前导码中包括多个连续的前导码片段;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所述片段间隔符号,用于将所述片段间隔符号所位于的前导码片段与上一前导码片段相分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片段间隔符号时,则从所述片段间隔符号后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记录满足预设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解码所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得到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为符号数量相同的数据组;所述片段间隔符号中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接收模块还用于当接收到连续的预设数量的所述编码符号对时,则记录位于最末位编码符号对之后的首个数据组,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添加于有效数据之前的至少一前导码片段;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目的地址、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所述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传输所述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按序向接收设备传输所述前导码片段和所述有效数据;
其中,所述前导码片段,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当接收的所述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接收设备的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接收所述前导码片段中位于所述目的地址之后的所述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根据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并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唤醒所述接收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导码片段,还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当接收的所述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接收设备的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所述前导码片段中的所述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所述接收设备并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所述片段间隔符号,用于将所述片段间隔符号所位于的前导码片段与上一前导码片段相分隔。
一种数据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添加于有效数据之前的至少一前导码片段;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目的地址、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所述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传输所述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发送模块,用于按序向接收设备传输所述前导码片段和所述有效数据;其中,所述前导码片段,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当接收的所述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接收设备的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接收所述前导码片段中位于所述目的地址之后的所述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根据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并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唤醒所述接收设备。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或数据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或数据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上述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当接收设备所接收的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根据前导码片段中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和传输所述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确定的休眠时长,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使得本机不属于目的设备时,在有效数据被完整传输至目的设备之前,始终处于低功耗模式,直到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再唤醒本机,而不用继续周期性唤醒,从而避免因周期性唤醒进入信道活动检测模式所造成的能耗,节省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前导码片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5至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目的设备和非目的设备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简示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前导码的编码示意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前导码的编码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最坏情况下的能耗情况;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参照图1,该应用场景中包括发射机110和至少一个计算机设备120。发射机110,是发射信号的设备,用于通过发射信号传输有效数据。计算机设备120用于接收发射机110所发射的信号。计算机设备120可以包括智能电视机、智能音箱、台式计算机或移动终端等至少一种。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和穿戴式设备等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发射机110所发射的信号中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片段和有效数据,其中,前导码片段位于有效数据之前。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目的地址、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第二时长为传输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可以理解,每个计算机设备120都会通过前导码片段判断自己是否是目的设备,如果是目的设备则可以接收有效数据,如果属于非目的设备则不接收有效数据。
每个计算机设备120在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时,会判断该目的地址与该计算机设备120的本机地址是否相同。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接收前导码片段中位于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第二时长为传输有效数据所需经历的时长。计算机设备120会根据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休眠时长后,唤醒本机。
可以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中的计算机设备120可以包括物联网设备。具体应用场景可以如图2所示。图2中的物联网设备130即为用于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方法的计算机设备。
其中,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设备,是能够基于物联网,实现互联互通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和智能门锁等至少一种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该数据接收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设备,现主要以图1中的计算机设备120进行举例说明。参照图2,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2,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
其中,前导码片段是位于有效数据的数据。前导码片段属于前导码中的片段。前导码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前导码片段。有效数据,是用于控制计算机设备的实质性指令数据。目的地址,是有效数据所要发送至的目的设备的地址。
可以理解,前导码片段并不能告知计算机设备具体的指令数据,即,计算机设备在接收到前导码片段后并不能够获知具体的指令,必须后续接收到有效数据后才能知晓具体下发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收前导码片段之前,计算机设备是周期性地在低功耗模式和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之间进行来回切换的。
发射机可以按序地发送前导码片段和有效数据。前导码片段中包括目的地址。每个计算机设备在可以先接收到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判断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该计算机设备的本机地址是否相同。
可以理解,如果与本机地址不同,则说明该计算机设备不属于目的设备,如果与本机地址相同,则说明该计算机设备属于目的设备。最终是目的设备来接收后续传输的有效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本机和目的设备皆属于物联网设备;有效数据,是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的指令数据。前导码片段,是位于有效数据之前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导码片段和有效数据,是发射机基于长距离扩频调制技术(LoRa,Long Range)发送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是在当前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其中,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即CAD(Channel Activity Detection)模式,用于检测信号中的前导码。可以理解,信道活动检测模式,比低功耗模式的能耗大。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能够接收前导码。
S204,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接收前导码片段中位于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第二时长为传输有效数据所需经历的时长。
可以理解,前导码片段中除了包括目的地址之外,还包括位于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其中,第一时长,是距发射机开始向目的设备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即,用于表征还需要多久才会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由于有效数据从开始发送到最终成功传输至目的设备,是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所以,第二时长,是指从开始发送有效数据至完整传输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前导码片段中第二时长位于第一时长之后。
为了更好地理解前导码片段的结构,现结合图3进行示意说明。参照图3,前导码片段包括目的地址、距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间(即,第一时长)和传输有效数据所需时长(即,第二时长)。至少一个前导码片段共同组成前导码。在前导码之后发送的是有效数据。如图3所示,发射机是先发送前导码片段再发送有效数据的。可以理解,从首位前导码片段到末位前导码片段,各个前导码片段间的第一时长是依次递减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前导码片段之间的第一时长是呈等差数据依次递减的。在同一个前导码片段中,发射机是依次按照目的地址、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的顺序进行发送的。所以,计算机设备也是按照目的地址、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的顺序,依次接收的。
具体地,当所述目的地址与计算机设备的本机地址不同时,即,说明计算机设备不属于目的设备,则计算机设备可以依次接收所述前导码片段中位于所述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
S206,根据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
其中,低功耗模式,是指处于休眠状态。低功耗模式下的能耗极低,且无法对信号进行检测。可以理解,信道活动检测模式的能耗大小,是处于低功耗模式和工作模式的能耗大小之间的。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的总和,得到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可以理解,休眠时长,则用于表征需要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休眠时长,设置一个定时唤醒器。当达到休眠时长时,则可以通过定时唤醒器唤醒本机。在被定时唤醒器唤醒之前,计算机设备始终处于低功耗模式。其中,定时唤醒器,是指用于唤醒设备的定时器。
S208,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休眠时长后,唤醒本机。
具体地,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休眠时长后,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定时唤醒器唤醒本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唤醒本机后,可以进入信道活动检测模式。
为了便于理解,现结合图4进行举例说明。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示意图。参照图4,前导码片段的数量为5个。这5个前导码片段上均携带相同的目的地址和第二时长(即,传输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此外,第一前导码片段上携带的第一时长(即,距开始发送所述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为4秒,第二前导码片段上携带的第一时长为3秒,第三前导码片段上携带的第一时长为2秒,第四前导码片段上携带的第一时长为1秒,第五前导码片段上携带的第一时长为0秒,第五前导码片段后即为有效数据。当LoRa(Long Range长距离扩频调制技术)发射机需要向LoRa接收机(即计算机设备)发送有效数据时,会先向LoRa接收机发送五个前导码片段,当LoRa发射机发送第一前导码片段时LoRa接收机处于休眠状态,发送第二前导码片段时LoRa接收机恰好经过了6秒的低功耗模式(即休眠状态)苏醒过来时,LoRa接收机解析第二前导码片段上的目的地址,判断该有效数据是不是应该自己接收,若不应该自己接收(即自己属于非目的设备),则立即解析第二前导码片段中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的总和,假设合计为18秒,则LoRa接收机使用实时时钟RTC设置一个18秒的定时唤醒器,然后LoRa接收机进入低功耗模式,直到18秒后被定时唤醒器唤醒进入CAD模式(信道活动检测模式),继续监测是否有前导码传输过来,如果没有,则进入下一个6秒的低功耗模式,以恢复周期性的低功耗模式和CAD模式的来回切换,实现在休眠/唤醒状态中的切换。可以理解,LoRa接收机在18秒期间都处于低功耗模式,而不是在向传统方法一样在低功耗模式和CAD模式中来回切换,在这期间,节省了进入CAD模式所产生的功耗。可以理解,图4中第一段前导码片段至有效数据的传输时间,可以称为空中唤醒周期,可以将前导码总长度设置为空中唤醒周期的整数倍,从而避免遗漏发射机发送的数据,减少错过有效数据的几率。
上述数据接收方法,当接收设备所接收的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根据前导码片段中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和传输所述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确定的休眠时长,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使得本机不属于目的设备时,在有效数据被完整传输至目的设备之前,始终处于低功耗模式,直到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再唤醒本机,而不用继续周期性唤醒,从而避免因周期性唤醒进入信道活动检测模式所造成的能耗,节省了能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并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有效数据。
其中,同一前导码片段中的第二时长位于第一时长之后。
可以理解,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则说明计算机设备属于目的设备,那么,计算机设备可以在接收第一时长后,立即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而不用再接收第二时长,因为接收第二时长对于目的设备来说没有意义,从而避免了接收第二时长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能耗,节省了资源。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按照第一时长,设置定时唤醒器,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说明有效数据已经发送过来了,那么,则可以通过定时唤醒器唤醒本机,并接收发送至的有效数据。可以理解,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定时唤醒器唤醒本机进入工作模式,以在工作模式下接收发送至的有效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2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包括: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并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有效数据包括: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进入工作模式以接收发送至的有效数据。
可以理解,当计算机设备处于信道活动检测模式时,能够检测到前导码片段,则可以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而由于信道活动检测模式的能耗大小,处于低功耗模式和工作模式的能耗之间,所以,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进入工作模式,在工作模式下接收发送至的有效数据,以使有效数据成功传输至计算机设备。
同样结合图4进行举例说明。若LoRa接收机通过解析第二前导码片段上的目的地址,判断该有效数据应该自己接收(即自己属于目的设备),则解析第二前导码片段中的第一时长,即解析出3秒时长。LoRa接收机使用实时时钟RTC设置一个3秒的定时唤醒器,然后LoRa接收机休眠3秒后被定时唤醒器唤醒后,进入工作模式,开始接收有效数据。可以理解,LoRa接收机处于3秒时长的低功耗模式,节省了3秒时长的接收功耗。
上述实施例中,当计算机设备为目的设备时,则在接收第一时长后,即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而不用耗能去接收第二时长,从而节省了能耗。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再唤醒本机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有效数据。避免了在有效数据到达之前的能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包括:在当前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同一周期中包括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和低功耗模式。该方法还包括: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在唤醒本机后,则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在有效数据被成功传输至本机后,则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
可以理解,在传输数据之前,计算机设备可以是周期性地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和低功耗模式之间切换。
那么,计算机设备可以在当前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执行步骤S204~S208,并在唤醒本机后,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进入到工作模式,以接收发送至的有效数据;并在有效数据被成功传输至本机后,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
为了便于理解,现结合图5和图6进行举例说明。图5至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目的设备和非目的设备的状态示意图。参照图5,示出了按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接收方法,目的设备和非目的设备的状态示意图。目的设备和非目的设备皆在当前周期的CAD(ChannelActivity Detection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目的设备在第一时长这段期间处于低功耗模式,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满足第一时长后,唤醒本机进入工作模式来接收有效数据,并在接收完有效数据后,进入下一周期的CAD模式。其他的非目的设备1~3则根据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在休眠时长这段期间处于低功耗模式,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休眠时长后,唤醒本机进入下一周期的CAD模式。
图6示出了传统方法下目的设备和非目的设备的状态示意图。参照图6,目的设备和非目的设备皆在当前周期的CAD(Channel Activity Detection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目的设备在第一时长这段期间处于低功耗模式,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满足第一时长后,唤醒本机进入工作模式来接收有效数据,并在接收完有效数据后,进入下一周期的CAD模式。其他的非目的设备1~3则继续周期性地在低功耗模式和CAD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从图6中可知,在目的设备接收有效数据的完整过程中,非目的设备会一次或多次进入CAD模式。这样一来,就会由于不必要的进入CAD模式,而产生不必要的能耗。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简示图。图7以LoRa发射机(基于LoRa技术的发射机,LoRa技术即为长距离扩频调制技术)和LoRa接收机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7,LoRa发射机发射前导码和有效数据,LoRa接收机周期性唤醒进入CAD模式,并判断是否有前导码出现。如果有前导码出现,LoRa接收机则接收并解析前导码片段,判断前导码片段中目的地址是否与LoRa接收机的本机地址相同。如果相同,LoRa接收机则根据前导码片段中距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间(即第一时长)开启定时器,并进入低功耗模式。定时器会唤醒LoRa接收机接收有效数据,并在接收完有效数据后进行周期性唤醒。如果不相同,LoRa接收机则根据前导码片段中距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间(即第一时长)和传输有效数据所需时间(即第二时长)开启定时器,,并进入低功耗模式,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总和时,定时器会唤醒LoRa接收机。如果没有前导码出现,LoRa接收机则进入休眠状态(即,进入低功耗模式),并继续进行周期性唤醒(即,周期性地在CAD模式和低功耗模式之间切换)。可以理解,发射机即为发射信号的设备,接收机即为接收设备(用于接收信号的计算机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非目的设备根据休眠时长在唤醒本机后,即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目的设备在有效数据被成功传输至本机后,即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从而保证目的设备和非目的设备同时进入下一周期的CAD模式进行下一批前导码的检测。这样一来,能够避免遗漏发射机发送的数据,使得下一批前导码可以更早地达到接收机,提高了信号发送效率,减少了网络堵塞。进而,使接收机能够更早地根据前导码判断进入低功耗模式的时间,进而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导码片段属于前导码中的片段;前导码中包括多个连续的前导码片段;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片段间隔符号,用于将片段间隔符号所位于的前导码片段与上一前导码片段相分隔。
可以理解,前导码片段是属于前导码中的片段。前导码中可以包括多个连续的前导码片段。前导码片段是由符号(Symbol)编码得到。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
其中,片段间隔符号,用于将片段间隔符号所位于的前导码片段与上一前导码片段相分隔。可以理解,片段间隔符号可以是单个符号,也可以是一组符号。
目的地址编码符号,是用于编码目的地址的符号。同理,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分别是用于编码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的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也分别可以是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导码片段可以通过二进制符号进行编码。所以,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皆为二进制符号。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有规律性的片段间隔符号,将不同前导码片段隔开,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确定出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2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包括:当接收到片段间隔符号时,则从片段间隔符号后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记录满足预设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解码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得到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
可以理解,目的地址编码符号有对应的预设符号数量,即,针对目的地址编码符号预先设置了编码符号的位数。那么,当接收到片段间隔符号时,计算机设备可以判定相邻于该片段间隔符号的为目的地址编码符号,所以,计算机设备可以从片段间隔符号后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编码符号,直至记录的编码符号满足预设符号数量,那么,记录的编码符号即为目的地址编码符号。比如,预设符号数量为8,则从片段间隔符号后面的第一位编码符号起,连续记录8个编码符号,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
可以理解,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皆有各自分别对应的符号数量。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对应的符号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那么,在获取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时,计算机设备可以从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满足第一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并对第一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一时长。计算机设备可以从第一时长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满足第二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并对第二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二时长。
比如,第一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为6,第二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为10,那么,从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连续记录6个编码符号,得到第一时长编码符号。从第一时长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10个编码符号,得到第二时长编码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属于符号数量相同的数据组。即,同一前导码片段可以分为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这四组。且,每组数据,都具有相同数量的符号。比如,每组数据都包括相同位数的二进制符号。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有规律性的片段间隔符号,以及预设符号数量,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定位出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不同前导码片段的每个数据组中的符号数量相同。即,相当于将整个前导码(包括了所有前导码片段)按照预设的符号数量进行了平均分组,每个前导码片段中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这四组。这样一来,可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同前导码片段的每个数据组中的符号数量也可以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片段间隔符号中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
可以理解,片段间隔符号可以由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组成。比如,片段间隔符号可以为“10101010”,由连续4个“10”对(即,4对编码符号“10”)组成。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也可以仅属于片段间隔符号的其中一部分,即片段间隔符号可以为非规律性的固定编码符号、与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的组合。比如,片段间隔符号可以为“0010101010”,即为非规律性的固定编码符号“00”和连续4个“10”对的组合。可以理解,片段间隔符号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不限定,只要能够识别出来,用于分隔不同的前导码片段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片段间隔符号时,则从片段间隔符号后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记录满足预设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包括:当接收到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时,则记录位于最末位编码符号对之后的首个数据组,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
可以理解,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为符号数量相同的数据组。而目的地址编码符号是相邻于片段间隔符号的一组数据组。所以,计算机设备可以在连续接收到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时,表明接收到了完整的片段间隔符号,可以判定后续的首个数据组为目的地址编码符号,进而记录位于最末位编码符号对之后的首个数据组,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比如,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为4个“10”对,那么,就可以在接收到连续4个“10”对时,记录之后的首个数据组(即第一组数据),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
上述实施例中,假设依赖单一的编码符号或单一的编码符号对作为片段间隔符号,容易出现片段间隔符号之外的其他组的数据中也具备这些单一编码符号或编码符号对的情况,从而产生混淆,进而容易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所以,当接收到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时,再记录位于最末位编码符号对之后的首个数据组,不容易让片段间隔符号与其他数据产生混淆,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接收和检测前导码中的数据。
可以理解,当根据首个数据组中的目的地址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的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判定有效数据并不是要发送给自己,计算机设备则可以记录后面两个数据组(即,记录第一组数据后面的两组数据),从而根据后面两个数据组中的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对其求和,得到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在休眠时长内处于低功耗模式。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休眠时长时,则唤醒本机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以检测下一批前导码,并继续周期性地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和低功耗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当根据首个数据组中的目的地址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的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判定有效数据是要发送给自己,计算机设备则可以记录位于首个数据组之后的一个数据组(即,记录位于最末位编码符号对之后的第二个数据组),从中获取第一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一时长。并控制本机在第一时长内处于低功耗模式。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进入工作模式,以接收有效数据。接收完有效数据之后,则控制本机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以检测下一批前导码,并继续周期性地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和低功耗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前导码分为m个符号(symbol)一组,这样一来,同一前导码片段中的每个数据组(即,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分别可以包括m个符号(symbol),其中m满足:npreamble为前导码的总长度,单位为符号(symbol)。这个条件保证,m位符号组成的二进制数字的大小能超过总共的段前导码,以避免因前导码片段中的数据值过大导致无法成功编码的情况。
可以理解,为了确保计算机设备在周期性的唤醒时(即,周期性地切换至CAD模式时)可以接收到前导码,以使目的设备能够成功接收有效数据,所以,需要确保传输前导码的总时长(即,传输全部前导码片段所需的总时长)Tpreamble大于计算机设备的周期性休眠时长Tdorm(即,在一个周期中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而周期性休眠时长Tdorm是基于实际需求提前设置的,所以,在确定周期性休眠时长Tdorm后,可以基于Tpreamble大于Tdorm的原则,确定总时长Tpreamble。此外,传输前导码中的每个符号所用时长Tsymbol是由扩频因子和传输带宽确定,所以,在扩频因子和传输带宽确定的情况下,Tsymbol也可以确定。那么,基于已确定的传输前导码所需的总时长Tpreamble和传输每个符号所用时长Tsymbol,就可以确定出前导码的编码总长度npreamble。进而,基于所确定的前导码的编码总长度npreamble、以及这一条件,就可以确定出m的值,即,确定出将前导码分成多少个符号(symbol)一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前导码所需的总时长的计算公式如下:
Tpreamble=(npreamble+4.25)×Tsymbol; 公式(1)
其中,Tpreamble为传输前导码所需的总时长,npreamble为前导码的总长度(即全部前导码片段的总长度),单位为符号(symbol);Tsymbol为传输每个符号所用时长;SF为扩频因子,BW为传输带宽。
可以理解,在编译前导码时,前导码的长度需要略大于设备休眠的周期,以确保设备周期性唤醒时可以接收到前导码从而成功接收有效数据。基于这个原则,则需要满足Tpreamble=(npreamble+4.25)×Tsymbol>Tdorm,其中,Tdorm为计算机设备的周期性休眠时长。
为了便于理解,先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对前导码长度的计算进行示意说明。在LoRa技术中,扩频因子可以从7到12中选择,扩频因子越小,传输时间越短,为了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可以选择扩频因子为7。带宽可以选择125kHz,250kHz和500kHz,其中125kHz消耗的能量最小,所以可以选择125kHz带宽。
根据SF=7,BW=125kHz,带入公式(2)可以算出:传输每个符号所用时长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假定用于接收前导码的计算机设备每1026ms会周期性唤醒2ms,那么,1026ms–2ms=1024ms即为周期性休眠时长Tdorm。先假定Tpreamble=1024ms带入公式(1):Tpreamble=1024ms=(npreamble+4.25)×1.28ms,可以算出:npreamble≈795.75symbol。然而,由于Tpreamble需要大于Tdorm,即需要大于1024ms。所以,前导码的编码总长度npreamble需要大于795.75symbol,比如,可以取npreamble=800symbol。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前导码编码示意图。参照图8,片段间隔符号包括m/2个“10”对,后面为三组长度皆为m位符号的二进制数字,各组二进制数字依次表示m位的目的地址、m位的距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间(即,第一时长)以及m位的传输有效数据所需时间(即,第二时长)。接着,后面再由连续m/2个“10”对作为片段间隔符号,将上一前导码片段中的数据与后面三组二进制数据隔开。以此类推,直至编码完整个前导码。
可以理解,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最坏的情况,即,计算机设备在唤醒时(即,进入信道活动检测模式时),错过了片段分隔符号中的部分编码符号对,导致所接受的编码符号对的数量不满足预设数量,而且,编码符号对后面的数据组中皆不包括该编码符号对,或,包括的编码符号对的数量仍不满足所需要的预设数量。这样一来,为了保证在最坏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仍然可以接收到后续前导码片段或有效数据,则需要在收到编码符号对时,保证在接收完后续的3*m/2对编码符号(即,3m个符号)后,计算机设备仍处于信道活动检测模式。相当于,计算机设备处于信道活动检测模式的时长,需要超过3*m/2对编码符号的接收时长。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前导码的编码示意图。参照图9,计算机设备需要接收到连续m个编码符号对“10”,才会记录后面的数据组。当设备接收到1个编码符号对“10”时,后面紧跟的3m*2对编码符号,就不会被记录。那么,需要保证即使后面的3m*2对编码符号都不是“10”对,仍然能够接收到后续前导码片段。即,在接收后面3m*2对编码符号(如虚线框902所示)后,计算机设备仍处于信道活动检测模式。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后面收到连续m个编码符号对“10”(如虚线框904所示),进而可以记录后续的m位的目的地址(即,首个数据组)。如果确定有效数据是发送给自己,就可以记录后面的m位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如虚线框906所示)并据此进入低功耗模式。如果确定有效数据不是发送给自己,就可以记录后面的m位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m位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如虚线框908所示),并根据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的总和进入低功耗模式。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最坏情况下的能耗情况。参照图10,在设备接收到连续4个编码符号对“10”之前的数据,都属于无用的数据。在接收到连续4个“10”后,才记录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判断自身是否属于目的设备,以及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性的记录后面的数据。
现以具体例子来说明本申请的数据接收方法能够减少计算机设备的能耗。
若有101台接收设备,假设有效数据2464symbol,前导码的编码总长度为800symbol,传输每个符号所用时长Tsymbol为1.28ms。假设,与本申请的数据接收方法作对照的方法中,前导码片段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和第一时长编码符号这三组数据。而本申请方案中,前导码片段中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这四组数据。每组数据中皆由8位符号编码得到。片段间隔符号中包括连续的4个编码符号对“10”。
那么,对于作对照的方法和本申请方案来说,在开始阶段,都是所有设备收到第一位前导码,开始进入CAD模式;检测完连续的4对“10”后,继续检测8位目的地址。若其中一台设备判断为要给自己发有效数据,则该设备可以检测8位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并以此设置定时器后进入低功耗模式,等待定时器唤醒接收有效数据,接收完成后进入CAD模式继续检测是否有前导码,若没有则进入周期性休眠(即,低功耗模式和CAD模式的周期性切换)中。不同的地方在于,按照作对照的方法来说,在判定自己属于非目的设备后,所有非目的设备则继续进入周期性休眠中。这样所有设备累计需要保持CAD模式所产生的能耗为:
24symbol*1.28ms/symbol+16symbol*1.28ms/symbol*100*(2464symbol+800symbol)/(8symbol+8symbol+800symbol)=8222.72ms。按照本申请方案,在根据8位目的地址判定自己属于非目的设备后,所有非目的地址设备则分别检测8位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8位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并计算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总和,之后以此设置定时器后进入低功耗模式,等待定时器唤醒后进入CAD模式继续检测是否有前导码,若没有则进入周期性休眠中。这样所有设备累计需要保持CAD模式所产生的能耗为:24symbol*1.28ms/symbol+32symbol*1.28ms/symbol*100=4126.72ms。
非常明显地,4126.72ms远远低于8222.72ms,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能够减少计算机设备的能耗。
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本实施例中的该数据发送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设备,现主要以图1中的发射机110进行举例说明。参照图11,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2,获取添加于有效数据之前的至少一前导码片段;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目的地址、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第二时长为传输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S1104,按序向接收设备传输前导码片段和有效数据;其中,前导码片段,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当接收的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接收设备的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接收前导码片段中位于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根据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并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休眠时长后,唤醒接收设备。
上述数据发送方法,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目的地址、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按序地向接收设备发送前导码片段和有效数据,使得接收设备根据目的地址确定本机不属于目的设备后,根据前导码片段中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控制本机在有效数据被完整传输至目的设备之前,始终处于低功耗模式,直到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再唤醒本机,而不用继续周期性唤醒,从而避免因周期性唤醒进入信道活动检测模式所造成的能耗,节省了能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导码片段,还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当接收的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接收设备的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接收设备并接收发送至的有效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片段间隔符号,用于将片段间隔符号所位于的前导码片段与上一前导码片段相分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为符号数量相同的数据组。片段间隔符号中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片段间隔符号中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其中,前导码片段,还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当接收到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时,则记录位于最末位的编码符号对之后的首个数据组,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解码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得到目的地址。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1200,设置于接收机。该装置1200包括:接收模块1202、休眠模块1204以及唤醒模块1206,其中:
接收模块1202,用于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接收前导码片段中位于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第二时长为传输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休眠模块1204,用于根据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
唤醒模块1206,用于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休眠时长后,唤醒本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休眠模块1204还用于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同一前导码片段中的第二时长位于第一时长之后;唤醒模块1206还用于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并接收在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有效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202还用于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唤醒模块1206还用于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进入工作模式,以接收在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有效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202还用于在当前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同一周期中包括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和低功耗模式;唤醒模块1206还用于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在唤醒本机后,则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在有效数据被成功传输至本机后,则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导码片段属于前导码中的片段;前导码中包括多个连续的前导码片段;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片段间隔符号,用于将片段间隔符号所位于的前导码片段与上一前导码片段相分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202还用于当接收到片段间隔符号时,则从片段间隔符号后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记录满足预设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解码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得到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为符号数量相同的数据组;片段间隔符号中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接收模块1202还用于当接收到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时,则记录位于最末位编码符号对之后的首个数据组,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机和目的设备皆属于物联网设备;有效数据,是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的指令数据;前导码片段,是位于有效数据之前的数据。
如图1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1300,设置于发射机。该装置1300包括:获取模块1302以及发送模块1304,其中:
获取模块1302,用于获取添加于有效数据之前的至少一前导码片段;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目的地址、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第二时长为传输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发送模块1304,用于按序向接收设备传输前导码片段和有效数据;其中,前导码片段,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当接收的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接收设备的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接收前导码片段中位于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根据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并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休眠时长后,唤醒接收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导码片段,还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当接收的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接收设备的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接收设备并接收发送至的有效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片段间隔符号,用于将片段间隔符号所位于的前导码片段与上一前导码片段相分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为符号数量相同的数据组;片段间隔符号中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片段间隔符号中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其中,前导码片段,还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当接收到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时,则记录位于最末位的编码符号对之后的首个数据组,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解码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得到目的地址。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框图。参照图14,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图1中的计算机设备120或发射机110。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存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一种数据接收方法或数据发送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计算机设备的运行。该内存储器中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一种数据接收方法或数据发送方法。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进行网络通信。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接收装置或数据发送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14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存储组成该数据接收装置或数据发送装置的各个程序模块。比如,图12所示的接收模块1202、休眠模块1204以及唤醒模块1206。或者,图13所示的获取模块1302和发送模块1304。各个程序模块所组成的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或数据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例如,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如图12所示的数据接收装置1200中的接收模块1202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当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接收前导码片段中位于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第二时长为传输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休眠模块1204根据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唤醒模块1206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休眠时长后,唤醒本机。
又比如,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如图13所示的数据发送装置1300中的获取模块1302获取添加于有效数据之前的至少一前导码片段;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目的地址、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第二时长为传输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发送模块1304按序向接收设备传输前导码片段和有效数据;其中,前导码片段,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当接收的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接收设备的本机地址不同时,则接收前导码片段中位于目的地址之后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根据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并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休眠时长后,唤醒接收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数据接收方法或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此处数据接收方法或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或数据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数据接收方法或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此处数据接收方法或数据发送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或数据发送方法中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作区分,而并不用于大小、先后、从属等方面的限定。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步骤标号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数据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
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满足第一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并对第一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一时长;从第一时长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满足第二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并对第二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传输所述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使得在所述有效数据被完整传输至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设备之前,始终控制本机处于所述低功耗模式;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唤醒本机;
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所述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不再接收所述第二时长所对应的第二时长编码符号;
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并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包括:
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
所述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并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包括:
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进入工作模式,以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包括:
在当前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下,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同一周期中包括信道活动检测模式和低功耗模式;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在唤醒本机后,则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
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在所述有效数据被成功传输至本机后,则进入下一周期的信道活动检测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码片段属于前导码中的片段;所述前导码中包括多个连续的前导码片段;所述片段间隔符号,用于将所述片段间隔符号所位于的前导码片段与上一前导码片段相分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片段间隔符号时,则从所述片段间隔符号后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记录满足预设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
解码所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得到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为符号数量相同的数据组;所述片段间隔符号中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的编码符号对;
所述当接收到所述片段间隔符号时,则从所述片段间隔符号后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记录满足预设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包括:
当接收到连续的预设数量的所述编码符号对时,则记录位于最末位编码符号对之后的首个数据组,得到目的地址编码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机和所述目的设备皆属于物联网设备;所述有效数据,是用于控制物联网设备的指令数据;所述前导码片段,是位于所述有效数据之前的数据。
8.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添加于有效数据之前的至少一前导码片段;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所述第一时长编码符号所对应的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所述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所述第二时长编码符号所对应的第二时长为传输所述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按序向接收设备传输所述前导码片段和所述有效数据;
其中,所述前导码片段,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当接收的所述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接收设备的本机地址不同时,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满足第一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并对第一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一时长;从第一时长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满足第二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并对第二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二时长;根据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使得在所述有效数据被完整传输至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设备之前,始终控制本机处于所述低功耗模式;并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唤醒所述接收设备;
所述前导码片段还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所述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不再接收所述第二时长所对应的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并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所述片段间隔符号,用于将所述片段间隔符号所位于的前导码片段与上一前导码片段相分隔。
10.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所述前导码片段位于有效数据之前;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同时,则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满足第一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并对第一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一时长;从第一时长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满足第二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并对第二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所述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传输所述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休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使得在所述有效数据被完整传输至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设备之前,始终控制本机处于所述低功耗模式;
唤醒模块,用于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唤醒本机;
所述休眠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所述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不再接收所述第二时长所对应的第二时长编码符号;
所述唤醒模块还用于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并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
11.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添加于有效数据之前的至少一前导码片段;每个前导码片段中依次包括片段间隔符号、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和第二时长编码符号;所述第一时长编码符号所对应的第一时长为距开始发送所述有效数据的剩余时长;所述第二时长编码符号所对应的第二时长为传输所述有效数据所需的时长;
发送模块,用于按序向接收设备传输所述前导码片段和所述有效数据;其中,所述前导码片段,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当接收的所述前导码片段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接收设备的本机地址不同时,从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地址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满足第一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第一时长编码符号,并对第一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一时长;从第一时长编码符号的末位符号的下一位编码符号起,开始记录满足第二时长对应的符号数量的编码符号,得到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并对第二时长编码符号解码得到第二时长;根据所述第一时长和所述第二时长,确定休眠时长,并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使得在所述有效数据被完整传输至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设备之前,始终控制本机处于所述低功耗模式;并在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休眠时长后,唤醒所述接收设备;
所述前导码片段还用于指示所述接收设备当所述目的地址与本机地址相同时,则在接收所述第一时长后,控制本机进入低功耗模式,不再接收所述第二时长所对应的第二时长编码符号;当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时长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则唤醒本机并接收在所述前导码片段之后发送至的所述有效数据。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58367.8A CN110798881B (zh) | 2019-11-01 | 2019-11-01 |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PCT/CN2020/113177 WO2021082726A1 (zh) | 2019-11-01 | 2020-09-03 |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7/553,737 US11815973B2 (en) | 2019-11-01 | 2021-12-16 | Data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58367.8A CN110798881B (zh) | 2019-11-01 | 2019-11-01 |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98881A CN110798881A (zh) | 2020-02-14 |
CN110798881B true CN110798881B (zh) | 2022-03-01 |
Family
ID=69442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58367.8A Active CN110798881B (zh) | 2019-11-01 | 2019-11-01 |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15973B2 (zh) |
CN (1) | CN110798881B (zh) |
WO (1) | WO202108272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8881B (zh) | 2019-11-01 | 2022-03-0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A3175361A1 (en) * | 2020-04-15 | 2021-10-21 | Tamer Adel Kadous | Wireless network multipoint association and diversity |
CN112469111B (zh) * | 2020-11-05 | 2023-03-21 | 南方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LoRa的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网关设备 |
CN112383386B (zh) * | 2020-11-11 | 2024-01-0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134043B (zh) * | 2021-03-29 | 2024-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数据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16209045B (zh) * | 2023-04-28 | 2023-07-25 | 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37369A (zh) * | 2015-12-31 | 2017-07-07 |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低功耗节点同步唤醒方法、节点及系统 |
CN109511158A (zh) * | 2018-12-26 | 2019-03-22 | 山东有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空中唤醒方法、远距离无线电LoRa发射机及接收机 |
CN110351062A (zh) * | 2014-01-28 | 2019-10-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指示方法、接入点和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53565B1 (ko) * | 2007-10-19 | 2010-04-2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의 매체 접근 제어 방법 및 센서 노드의매체 접근 제어 장치 |
KR101042600B1 (ko) * | 2009-12-04 | 2011-06-2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반―선형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저전력 매체 접근 제어 방법 |
US10057854B2 (en) * | 2015-06-11 | 2018-08-2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Waking up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
US10609644B2 (en) * | 2016-05-10 | 2020-03-31 | Zte Corporation | Low power re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10333582B2 (en) * | 2017-06-02 | 2019-06-25 | Hall Labs Llc | System and devices using a preamble-based DSS communication link and spectrum-impact-smoothed channel sets implementing channel resynchronization and abbreviated acknowledgments |
US10757652B2 (en) | 2017-12-15 | 2020-08-25 |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 Wireless receiver with field capture for beacon frames |
US11589309B2 (en) * | 2018-01-12 | 2023-02-21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support wake-up radio packet transmission |
US20190320602A1 (en) * | 2018-04-23 | 2019-10-24 | Rachio, Inc. | Low power data transmission for sprinkler systems |
CN109600824B (zh) * | 2019-01-14 | 2019-10-25 | 深圳市华智芯联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的节点地址编码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 |
CN110798881B (zh) * | 2019-11-01 | 2022-03-0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11-01 CN CN201911058367.8A patent/CN110798881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03 WO PCT/CN2020/113177 patent/WO202108272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
- 2021-12-16 US US17/553,737 patent/US1181597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51062A (zh) * | 2014-01-28 | 2019-10-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指示方法、接入点和终端 |
CN106937369A (zh) * | 2015-12-31 | 2017-07-07 |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低功耗节点同步唤醒方法、节点及系统 |
CN109511158A (zh) * | 2018-12-26 | 2019-03-22 | 山东有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空中唤醒方法、远距离无线电LoRa发射机及接收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107677A1 (en) | 2022-04-07 |
US11815973B2 (en) | 2023-11-14 |
CN110798881A (zh) | 2020-02-14 |
WO2021082726A1 (zh) | 2021-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98881B (zh) |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3664520B1 (en) | Method for indicating and determining terminal state,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
CN111194073B (zh) | 数据接收或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937184B2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leep state, terminal, and readable medium | |
CN111294901B (zh) | 进入睡眠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
CN110611942B (zh) | 卫星终端低功耗模式下的小区重选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15066933A (zh) | 控制信道监控的方法 | |
Rostami et al. | Wake-up radio based access in 5G under delay constraints: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 |
CN108880775B (zh) | 一种基于ClassB模式的唤醒方法及装置 | |
CN102769898B (zh) | 通信设备省电模式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207160B (zh) | 终端唤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3347691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792339A (zh) |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低功耗设计方法 | |
CN109845346B (zh) | 一种唤醒无线设备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 |
CN112312522B (zh) | 节能下行控制信道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5604796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4754603A (zh) | 终端对pdcch信道的检测方法及终端 | |
CN112291860A (zh) | 一种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扩展的节能方法及系统 | |
CN118804234A (zh) | 唤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Brand et al. |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power-efficient grant prediction in lte | |
CN113852444B (zh) | 一种rf无线唤醒方法 | |
CN113678512B (zh) | 节能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6879054A (zh) |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能耗优化方法 | |
CN114466431A (zh) | 一种空中唤醒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无线通讯系统 | |
CN118488534A (zh) | 预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83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