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2008A - 一种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92008A CN110792008A CN201911138265.7A CN201911138265A CN110792008A CN 110792008 A CN110792008 A CN 110792008A CN 201911138265 A CN201911138265 A CN 201911138265A CN 110792008 A CN110792008 A CN 1107920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struction
- track
- vibration isolation
- construction method
- bearing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81 fly as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440 industri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9/00—Protection of permanent way against development of dust or against the effect of wind, sun, frost, or corrosion; Means to reduce development of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涉及隔振施工领域。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地层参数仿真模拟出所需的重压结构;步骤二、确定重压结构与轨道之间的施工距离;步骤三、将位于轨道外侧对应施工距离的地面夯实、平整形成承载区域;步骤四、在承载区域上放置重压结构。重压结构对承载区域产生向下的稳定静载荷,承载区域的局部地层相比于轨道沿线的其他区域地层更加致密紧实,使地层的内部结构得到局部强化,地层中的瑞利波在经过强化部分与非强化部分的交界面时,发生能量损失并使低频波耗散,从而达到隔振防护的作用。采用放置重压结构的方式即可完成施工过程,避免了开挖作业,施工作业量小、施工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振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能量,振动能量经过铁轨、轨枕以及路基最终传递至地层,进而影响轨道附近的建筑物。
现有的隔振屏蔽技术主要以开挖空沟的方式施工,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947721B、授权公告日为2017.01.1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铁车辆段试车线复合隔振屏障,复合隔振屏障设置于试车线道砟两侧下方的地基土层中,整体呈方体结构,包括有实体屏障、位于实体屏障上方的电缆沟、及位于电缆沟上方的顶部盖板,顶部盖板上表面与道砟底部的基面平齐。实体屏障为工业废料轻骨料混凝土层,主要由混凝土和粉煤灰陶粒构成;电缆沟为护壁空沟混凝土结构。能够有效减小地铁车辆段试车线列车运行对上盖物业造成的振动危害,进而降低试车线列车振动对上盖物业的影响。
在地层中开挖空沟,且空沟位于轨道的外侧,进而起到防止振动能量向地层传递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开挖空沟后还需要设置相应的封闭结构,存在施工作业量大、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隔振技术中存在施工作业量大、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的技术方案为:
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地层参数仿真模拟出所需的重压结构;
步骤二、确定重压结构与轨道之间的施工距离;
步骤三、将位于轨道外侧对应施工距离的地面夯实、平整形成承载区域;
步骤四、在承载区域上放置重压结构。
有益效果:对地面夯实、平整既可提高承载区域的地层结构稳定性,又能增大了承载区域的局部地层的密度,并与轨道沿线地层的整体密度形成差别,相当于破坏了振动传递介质的完整性;重压结构对承载区域产生向下的稳定静载荷,使位于承载区域下部的局部地层始终承受巨大压力作用,位于承载区域下部的局部地层相比于轨道沿线的其他区域地层更加致密紧实,使地层的内部结构得到局部强化,地层中的瑞利波在经过强化部分与非强化部分的交界面时,发生能量损失并使低频波耗散,从而达到隔振防护的作用。采用放置重压结构的方式即可完成施工过程,避免了开挖作业,施工作业量小、施工成本低。
进一步的,在步骤一中,将地层的密度、杨氏模量以及泊松比参数输入ansys软件中,仿真模拟出引起局部地层改变的重压结构的重量。
进一步的,在步骤四中,所述重压结构包括外层网笼和填充物,先将外层网笼放置在承载区域,然后将所述填充物堆放至外层网笼中。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物为石块、混凝土块或者建筑垃圾。
进一步的,在步骤四中,将所述重压结构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承载区域上。
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所述施工距离为1m至5m。
进一步的,所述重压结构对承载区域的施加压强不小于10T/m2。
进一步的,在步骤四后,在地层中选取位于所述重压结构两侧的观测点,在观测点处设置振动探测器,对轨道施加模拟振动载荷,记录地层中位于所述重压结构两侧的观测点的振动数据。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振动数据的差值大小调整所述重压结构对承载区域的施加压强大小。
进一步的,在步骤一后,在轨道外侧对应施工距离的地层中设置间隔排布的桩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1中重压结构放置在轨道外侧的施工效果图;
图2为图1中重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1中施工步骤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1中模拟测试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1中步骤一中使用ansys软件时的仿真模拟图。
图中:1-地层、10-承载区域、2-轨道、20-路基、3-重压结构、30-铁丝网笼、31-石块、4-观测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是对轨道工程沿线所实施的隔振保护措施,轨道2铺设在路基20的上部,列车在轨道2上行驶时会对轨道2产生振动作用,振动能量经轨道2、路基20传递至地层1,振动能量在地层1中以瑞利波的形式扩散,并对轨道1沿线的建筑物产生振动作用。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地层参数仿真模拟出所需的重压结构3,其中,地层参数有密度、杨氏模量以及泊松比等,在本实施例中,地层1为土质较软的粉质粘土,其密度为1800Kg/m3、杨氏模量为108MPa,泊松比为0.33,将地层1的密度、杨氏模量以及泊松比参数输入ansys软件中进行仿真模拟;模拟不同重量的重压结构3压放在地面时,能够引起局部地层产生致密化的重压结构3,致密化的参考标准为密度提高≥3%、杨氏模量增强≥2%,确定所需的重压结构3的重量。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地层可为沙土层,其密度为2000Kg/m3、杨氏模量为4.8GPa,泊松比为0.33,将地层的密度、杨氏模量以及泊松比参数输入ansys软件中进行仿真模拟,同样能够得到所需的重压结构的重量。
步骤二、确定重压结构3与轨道2之间的施工距离;根据施工环境和列车行驶需要,确定重压结构3的施工距离,如果轨道2沿线的周围建筑物分布密集,可供重压结构3放置的施工空间局促,则将重压结构3靠近轨道2布置;如果列车行驶要求预留较大的通行间距,则将重压结构3远离轨道2布置。在本市实施中,施工距离选取为2m,既能够保证列车的通行需求,又不至于占用过大的轨道沿线土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轨道沿线的周围建筑物分布密集,可将施工距离选取为1m;或者,如果列车行驶要求预留较大的通行间距,可将施工距离选取为5m;再或者,可根据施工环境和列车行驶需要,将施工距离选取为1m至5m之间的其他任意数值。
步骤三、将位于轨道2外侧对应施工距离的地面夯实、平整形成承载区域10;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区域10呈长条形布置,且承载区域10平行于轨道2的长度方向延伸,采用推土机、平地机以及压路机将地面夯实、平整,一方面提高了承载区域10的地层结构稳定性,避免因土质松软、空洞而导致重压结构3发生倾倒或坍塌的危险;另一方面,通过夯实作业增大了承载区域10的局部地层1的密度,并与轨道2沿线地层1的整体密度形成差别,相当于破坏了振动传递介质的完整性,有利于提高重压结构3的隔振效果。
步骤四、在承载区域10上放置重压结构3,重压结构3设有多个,多个重压结构3沿轨道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承载区域10上,多个连续间隔布置的重压结构3对承载区域10产生向下的稳定静载荷,使位于承载区域10下部的局部地层始终承受巨大压力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重压结构3的形状为长方体形,重压结构3的形状尺寸为30m×2m×7.5m(长×宽×高),重压结构3的整体密度为2.45T/m3,其重量为约为1100T,对承载区域10的施加压强约为18T/m2。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适应实际的施工需求,重压结构的形状还可为梯台形、圆柱形或者半球形等;或者,重压结构的重量可为200T,重压结构的整体密度为2T/m3,重压结构对承载区域的施压面积为20m2,对承载区域的施加压强为10T/m2。在其他实施例中,重压结构的重量还可为100T至2000T;对应的,重压结构对承载区域的施加压强还可为10T/m2至18T/m2,或者18T/m2以上的任意数值。
在巨大压力作用下,位于承载区域10下部的局部地层相比于轨道沿线的其他区域地层更加致密紧实,由于重压结构3使地层1的内部结构得到局部强化。位于承载区域10下部的局部地层为强化部分,轨道沿线的其他区域地层为非强化部分,强化部分和非强化部分作为弹性介质,二者的弹性常量不同,位于地层1中的瑞利波在经过强化部分与非强化部分的交界面时,发生能量损失并使低频波耗散,从而达到隔振防护的作用。采用放置重压结构的方式即可完成施工过程,避免了开挖作业,施工作业量小、施工成本低。
如图2所示,重压结构3包括外层网笼30和填充物,在本实施例中,填充物为石块31,在步骤3中,先将外层网笼30放置在承载区域10,然后将石块31堆放至外层网笼30中,石块31具有密度大、取材方便的特点,适于作为重压结构3中的填充物。为了能够适应实际的施工需要,填充物可不仅限于石块31,在其他实施例中,填充物可为混凝土块或者建筑垃圾,使用建筑垃圾既能够满足填充需求,也能够将建筑废料再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能够保证重压结构3的隔振效果,在步骤四之后,在地层1中选取位于重压结构2两侧的观测点4,在观测点4处设置振动探测器,对轨道2施加模拟振动载荷,记录地层1中位于重压结构2两侧的观测点4的振动数据;然后,根据振动数据的差值大小调整重压结构3对承载区域10施加的压强大小,当两侧的观测点4的振动数据相差微小,即对振动能量的衰减作用弱时,可增加重压结构3对承载区域10施加的压强。在本实施例中,振动数据以分贝单位表示,如图4所示,对于频率段为1Hz-44Hz的瑞利波,重压结构3起到的隔振效果明显,其衰减分贝量为0.5dB-2dB,特别是对频率为18Hz左右的瑞利波到达最佳衰减效果;而对于44Hz-100Hz的中高频瑞利波却起到放大作用,其放大的分贝量为≤1.3dB。因高频瑞利波在传播过程中本身就衰减很快,只有低频瑞利波才能够对轨道2沿线的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即使对高频瑞利波放大也不会影响整体隔振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的其他具体实施例,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隔振效果,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设置桩柱的步骤,在步骤一之后,在轨道外侧对应施工距离的地层中设置间隔排布的桩柱,桩柱沿平行于轨道的长度延伸方向并列间隔布置,且桩柱在垂直于轨道的长度方向上布置有两排,桩柱为缓凝土柱,桩柱沿竖直方向插入地层中,且重压结构放置在桩柱的顶部位置。通过多个桩柱形成了位于地下的非连续性屏障,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隔振形式,能够起到更好的隔振防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地层参数仿真模拟出所需的重压结构;
步骤二、确定重压结构与轨道之间的施工距离;
步骤三、将位于轨道外侧对应施工距离的地面夯实、平整形成承载区域;
步骤四、在承载区域上放置重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一中,将地层的密度、杨氏模量以及泊松比参数输入ansys软件中,仿真模拟出引起局部地层改变的重压结构的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四中,所述重压结构包括外层网笼和填充物,先将外层网笼放置在承载区域,然后将所述填充物堆放至外层网笼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填充物为石块、混凝土块或者建筑垃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四中,将所述重压结构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在承载区域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二中,所述施工距离为1m至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重压结构对承载区域的施加压强不小于10T/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四后,在地层中选取位于所述重压结构两侧的观测点,在观测点处设置振动探测器,对轨道施加模拟振动载荷,记录地层中位于所述重压结构两侧的观测点的振动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所述振动数据的差值大小调整所述重压结构对承载区域的施加压强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一后,在轨道外侧对应施工距离的地层中设置间隔排布的桩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38265.7A CN110792008B (zh) | 2019-11-19 | 2019-11-19 | 一种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38265.7A CN110792008B (zh) | 2019-11-19 | 2019-11-19 | 一种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92008A true CN110792008A (zh) | 2020-02-14 |
CN110792008B CN110792008B (zh) | 2022-02-11 |
Family
ID=69445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38265.7A Active CN110792008B (zh) | 2019-11-19 | 2019-11-19 | 一种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9200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65774A (zh) * | 2020-12-25 | 2021-05-07 | 青岛黄海学院 | 一种铁路震源瑞雷面波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46453A (zh) * | 2005-06-09 | 2006-03-15 | 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高层建筑物移位的抗震方法 |
JP2006097325A (ja) * | 2004-09-29 | 2006-04-13 | Ohbayashi Corp | 免震装置、免震建物の施工方法、および免震建物 |
JP2009121085A (ja) * | 2007-11-13 | 2009-06-04 | Shimizu Corp | 地盤振動伝播抑制構造の構築方法 |
CN104947721A (zh) * | 2015-06-12 | 2015-09-30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 一种地铁车辆段试车线复合隔振屏障 |
CN207314398U (zh) * | 2017-09-12 | 2018-05-04 | 中化岩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强夯区域复合隔振结构 |
CN109778919A (zh) * | 2019-03-25 | 2019-05-21 | 华东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降低铁路环境振动的隔振堤 |
CN109797731A (zh) * | 2019-02-19 | 2019-05-24 | 山东大学 | 一种分区段柔性隔振袋、隔振装置及方法 |
-
2019
- 2019-11-19 CN CN201911138265.7A patent/CN1107920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97325A (ja) * | 2004-09-29 | 2006-04-13 | Ohbayashi Corp | 免震装置、免震建物の施工方法、および免震建物 |
CN1746453A (zh) * | 2005-06-09 | 2006-03-15 | 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高层建筑物移位的抗震方法 |
JP2009121085A (ja) * | 2007-11-13 | 2009-06-04 | Shimizu Corp | 地盤振動伝播抑制構造の構築方法 |
CN104947721A (zh) * | 2015-06-12 | 2015-09-30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 一种地铁车辆段试车线复合隔振屏障 |
CN207314398U (zh) * | 2017-09-12 | 2018-05-04 | 中化岩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强夯区域复合隔振结构 |
CN109797731A (zh) * | 2019-02-19 | 2019-05-24 | 山东大学 | 一种分区段柔性隔振袋、隔振装置及方法 |
CN109778919A (zh) * | 2019-03-25 | 2019-05-21 | 华东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降低铁路环境振动的隔振堤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交通运输类环境影响评价(下)》", 31 October 2012,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65774A (zh) * | 2020-12-25 | 2021-05-07 | 青岛黄海学院 | 一种铁路震源瑞雷面波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方法 |
CN112765774B (zh) * | 2020-12-25 | 2022-07-01 | 青岛黄海学院 | 一种铁路震源瑞雷面波力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92008B (zh) | 2022-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ukas | Densification of loose deposits by pounding | |
Feng et al. | Simulation and mitigation analysis of ground vibrations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in with three dimensional FEM | |
Jiang et al. | Impact of water level rise on the behaviors of railway track structure and substructure: Full-scal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 |
CN107761708A (zh) |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地铁车站地基加固的处理方法 | |
CN201620347U (zh) | 钢筋混凝土体隔振单元 | |
Lyratzakis et al. | Mitigating high-speed train vibrations with EPS blocks for various soil conditions | |
Kumar et al. | Centrifuge testing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partial saturation on the response of shallow foundation in liquefiable ground under strong sequential ground motions | |
Feng et al. | Effects of water table on ground-borne vibration screening effectiveness by using open trenches | |
CN104947651A (zh) | 一种适用于地铁车站砂土地基的抗液化方法 | |
CN106320204A (zh) | 一种基于泡沫夹芯波阻板的隔振屏障 | |
CN110792008B (zh) | 一种用于轨道隔振的施工方法 | |
CN103967056A (zh) | 废旧轮胎减、隔振建筑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098058B (zh) | 交通荷载减振结构及施工方法 | |
Shi et al. | Size effect analysis of scale test model for high-speed railway foundation under dynamic loading condition | |
CN110761132A (zh) | 一种装配式隔振屏障 | |
Massarsch | Man-made vibrations and solutions | |
Massarsch | Mitigation of traffic-induced ground vibrations | |
CN118531844A (zh) | 一种利用废旧橡胶为基材的三维周期地基隔震结构 | |
Alzabeebee et al. |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granular trench reinforcement of soft clay subgrade on the undrained dynamic response of a railway track | |
CN111945793A (zh) | 一种新型的基于非均匀层和波阻板隔振屏障的构建方法 | |
CN108193665B (zh) | 一种滤波减振格栅预制装配式板桩及施工方法 | |
CN209447406U (zh) | 无砟轨道基床表层翻浆病害的模拟装置 | |
CN113323030B (zh) | 一种加强土层刚度的隔振结构 | |
CN101831922B (zh) | 一种土工格栅加筋碎石隔振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
Nassaji et al. | Effect of granular bed on behaviour of stone column improved groun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