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5095A - 适于接收服装的钢圈的织物元件 - Google Patents

适于接收服装的钢圈的织物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5095A
CN110785095A CN201880036616.0A CN201880036616A CN110785095A CN 110785095 A CN110785095 A CN 110785095A CN 201880036616 A CN201880036616 A CN 201880036616A CN 110785095 A CN110785095 A CN 110785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attachment
tubular
textil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66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A·D·克里尚·查明达·维拉万萨
A·纳兰查·普里亚兰加·德阿尔维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RETCH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retch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Virgin Island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retch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Virgin Islands filed Critical Stretch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Virgin Islands
Publication of CN110785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5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12Component parts
    • A41C3/122Stay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0007Brassieres with stay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5/00Machines, 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corsets or brassier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D03D3/02Tubular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制造织物元件(30)的方法。所述织物元件(30)包括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所述管状织物(32)用于容纳钢圈。每个附接翼片(34)包括用于附接至第二织物的附接表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一对附接翼片(34)布置成以相反的方向从所述管状织物(32)突出,以便限定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并且将所述管状织物(32)布置成部分或完全与所述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的附接表面重叠。

Description

适于接收服装的钢圈的织物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织物元件、织物装置和服装的方法,并且涉及一种织物元件、织物装置和服装。
背景技术
已知生产用于容纳弯曲钢圈的织物管。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织物元件的方法,所述织物元件包括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所述管状织物用于容纳钢圈,每个附接翼片包括用于附接至第二织物的附接表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一对附接翼片布置成以相反的方向从所述管状织物突出,以便限定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并且将所述管状织物布置成部分或完全与所述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重叠。
一旦形成,就通过沿着常规管状织物的侧面缝合将常规管状织物并入到服装上,以便随后将钢圈容纳在常规管状织物的内腔中。这样将常规管状织物并入到服装上施加了常规管状织物的最小所需宽度,以便在常规管状织物的侧面上为缝合线提供足够的空间。这是为了确保缝合线不会与内腔重叠,缝合线足够坚固以将常规管状织物固定到服装上,并且在缝合过程中进行处理时缝合线也不会从常规管状织物的侧面露出来。
另外,在将常规管状织物缝合到服装上之后,如果常规管状织物的宽度太小,则随后将钢圈插入到常规管状织物中会遇到物理阻力。这是因为,由于常规管状织物在其缝合到服装的两侧上都受到物理限制,因此限制其调节横截面形状以适应钢圈的插入。当常规管状织物和钢圈都弯曲时,尤其如此。因此,有必要提供常规管状织物的最小所需宽度,以便易于随后将钢圈插入缝合到服装上的常规管状织物中。
而且,如果缝合到服装上的常规管状织物宽度不够,则必须挤压常规管状织物以容许钢圈插入。因此,为了避免在插入钢圈时必须挤压常规管状织物,在常规管状织物上施加了最小所需宽度。
减小常规管状织物的宽度的一种选择是减小钢圈的宽度。然而,发明人发现难以减小钢圈的宽度。这是因为越窄的钢圈往往越弱,易弯曲且缺乏支撑,并且因为使用由更坚固的材料制成的较窄钢丝可能成本高昂。
另外,当将常规管状织物20缝合到服装上时,常规管状织物20的侧面上的缝合线24的任何错位都可能导致常规管状织物20的内腔26的宽度减小,如图1所示。这又可能会限制钢圈插入内腔26中。而且,如果为了减小常规管状织物20的整体宽度而使常规管状织物20的侧面变窄,则侧面的较窄宽度会增加缝合线24错开常规管状织物20的侧面的风险并且可能与内腔26重叠。
此外,沿着常规管状织物的侧面存在缝合线不仅增加了常规管状织物的硬度,这会使穿着者感到不适,而且由于沿着常规管状织物侧面的缝合线的可见性,可能对服装的美观产生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制造织物元件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解决了常规管状织物的前述问题:将所述一对附接翼片布置成以相反的方向从所述管状织物突出,以便限定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并且将所述管状织物布置成部分或完全与所述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重叠。
通过消除在管状织物侧面上提供足够空间用于附接至第二织物的需要,设置与管状织物重叠的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允许减小管状织物的宽度。这是因为管状织物和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重叠布置的组合意味着管状织物与在使用时附接至第二织物的附接表面重叠,这允许减小管状织物侧面上的空间,而不妨碍将管状织物牢固地附接到第二织物的能力。减小管状织物的宽度是有利的,因为较窄的管状织物更易在使用者的胸部下方弯曲以提供舒适的支撑,而较宽的管状织物则比较难以在使用者的胸部下方弯曲而引起不适。
与将钢圈插入缝合到服装上的常规管状织物中相比,使用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将织物元件附接到第二织物使得能够随后将钢圈插入到本发明的管状织物中遇到较小的物理阻力。这是因为,由于管状织物和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重叠布置,附接翼片位于管状织物的一侧,因此当织物元件通过附接翼片附接到第二织物时仅在其一侧受到物理限制,这样又允许本发明的管状织物容易地调节其横截面形状以适应钢圈的插入。当本发明的管状织物和钢圈都弯曲时,本发明特别有用。
而且,附接翼片的相对突出的布置允许两个附接翼片以提供与第二织物的牢固附接的方式附接到第二织物。
另外,除去沿管状织物侧面的缝合线,不仅避免了由于缝合线错位而导致的管状织物的内腔宽度减小的问题,而且还避免了管状织物硬度增加以及沿管状织物侧面的缝合线可见性的问题。而且,本发明的织物元件的结构允许隐藏缝合线以防止缝合线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接触可能引起刺激。
此外,当织物元件经由附接翼片附接到第二织物上时,管状织物和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重叠布置导致附接翼片被管状织物部分或完全隐藏,从而提供以下方面的组合:织物元件和第二织物具有在美学上令人愉悦的外观。
因此,与常规管状织物相比,本发明的制造织物元件的方法生产的管状织物在宽度方向上更小,更舒适并且在美学上更令人愉悦。
当管状织物与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重叠时,管状织物的宽度可以等于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组合宽度。可替代地,当管状织物与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重叠时,管状织物的宽度可以小于或大于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组合宽度。
管状织物的宽度可以是例如5mm、6mm或7mm。管状织物的内腔宽度可以在例如2mm至3mm,3mm至4mm或4mm至5mm的范围内。管状织物的内腔宽度可以例如在管状织物宽度的60%至80%的范围内,例如70%。管状织物每一侧上的空间宽度可以例如在管状织物宽度的10%至20%的范围内,例如1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支撑纱线和第一可熔纱线,并且将所述纱线形成为所述管状织物,并且将所述第一可熔纱线布置成使得在随后对所述第一可熔纱线进行熔融和冷却时,所述管状织物形成了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
在此类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熔融并随后冷却所述第一可熔纱线,使得所述管状织物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
通过管状织物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解决了在服装制造过程中或穿着者使用时常规织物可能发生的钢圈突出,从而导致产品损坏的问题,这可能是成本高的并且对客户满意度具有有害影响。
另一方面,当由通过沿常规管状织物的侧面缝合而并入到服装中的常规管状织物形成屏障时,存在任何错位的缝合线将与常规管状织物的内腔重叠的风险,从而损害了钢圈区域中屏障的完整性。
设置与管状织物重叠的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通过使织物元件以不干扰屏障形成的方式附接至第二织物来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因为与直接附接至管状织物相反,第二织物附接至附接翼片,因此织物元件与第二织物之间的附接远离形成屏障的管状织物进行。
任选地,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可以具有闭合形状。在此类实施例中,所述一对附接翼片可以布置成在所述一对附接翼片与所述管状织物连接的边缘处间隔开或接合在一起。
进一步任选地,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可以具有敞开形状。当将管状织物形成为具有敞开形状时,然后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可以从敞开形状改变为闭合形状。例如,这种改变可以通过接合(例如缝合)附接翼片与管状织物连接的边缘来进行。
更进一步任选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的横截面可以具有Ω形。这种形状提供了一种可靠手段,该手段提供了用于容纳钢圈的管状织物并且提供了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
尽管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可以具有闭合形状或敞开形状,但是优选具有闭合形状的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因为这确保钢圈保持在管状织物内部而不是可能通过附件翼片之间的间隙离开。
有多种制造本发明的织物元件的方法,其实例描述如下。
在第一实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供敞开或平坦织物,随后将所述敞开或平坦织物折叠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
使用敞开或平坦织物来形成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允许该对附接翼片与管状织物一体形成。
在此类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敞开或平坦织物穿过引导件,所述引导件成形为将所述敞开或平坦织物折叠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该步骤提供了可靠且直接的获得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的所需形状的手段。
在另外的此类实施例中,该步骤还可包括沿着所述一对附接翼片与所述管状织物连接的边缘缝合的步骤。
以这种方式进行边缘缝合不仅允许敞开或平坦织物在管状织物和该对附接翼片之间清楚地划分,而且还有助于维持附接翼片相对突出的布置。
在第二实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形成多条重叠织物带而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所述多条重叠织物带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织物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接合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并且所述第三带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中的一条接合形成一对附接翼片。
在第三实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形成多条重叠织物带而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所述多条重叠织物带包括第一和第二织物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接合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
在此类实施例中,每条织物带可以通过织造形成。在其他此类实施例中,多条重叠织物带可以同时形成。
由多条重叠织物带形成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不仅允许该对附接翼片与管状织物一体形成,而且还容许减少制造织物元件所需的步骤数量。此外,每条重叠织物带的单独形状和尺寸可以容易地设计以获得管状织物和附接翼片的所需整体形状和尺寸。
当多条重叠织物带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织物带时,多条重叠织物带可以例如在织机上使用三根线织造而成。
在第四实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形成所述管状织物,随后将单个织物片或多个织物片接合到所述管状织物上以形成所述一对附接翼片。
以这种方式形成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容许对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使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织物制造技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个附接翼片可以是:沿着所述管状织物的纵轴延伸的单个连续翼片部分;或形成沿着所述管状织物的纵轴延伸的不连续附接翼片的多个翼片部分。
使用形成连续附接翼片的单个连续翼片部提供了与第二织物更坚固和更牢固的附接,而使用形成不连续附接翼片的多个翼片部分节省了织物材料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弹性纱线并将所述弹性纱线布置在所述管状织物和/或所述一对附接翼片中。弹性纱线使管状织物和/或一对附接翼片具有所需程度的柔韧性或“弹性”,从而容许管状织物弯曲以容纳钢圈。
该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上提供粘合剂,使得在使用时,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可以粘附至第二织物上。这确保织物元件准备好用于随后将该对附接翼片粘附至第二织物。
该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二可熔纱线并将所述第二可熔纱线布置在所述附接翼片中,使得在使用时,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可以与第二织物熔合。这确保织物元件准备好用于随后将该对附接翼片熔合至第二织物。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将钢圈定位在所述管状织物的长度范围内。可以在将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至第二织物之前或之后执行将钢圈定位在管状织物的长度范围内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织物装置的方法,所述织物装置包括附接到第二织物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制造织物装置的方法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制造织物元件的方法,所述制造织物装置的方法包括将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到所述第二织物的步骤。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方法及其实施例,参照适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方法及其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如上所述,当织物元件经由附接翼片附接到第二织物上时,与常规管状织物相比,该管状织物和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重叠布置有利地容许减小管状织物的宽度,并且还提供了比常规管状织物更舒适且在美学上更令人愉悦的管状织物。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管状织物布置成当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到所述第二织物上时,暂时暴露出所述附接翼片。优选地,布置管状织物以暂时暴露附接翼片的步骤包括操纵管状织物的横截面的形状,例如提起管状织物的一部分以减少管状织物和附接表面之间的重叠量。
这样操纵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形状可以通过特殊设计的引导元件例如折叠机来控制。折叠机可以是例如折叠片或具有中空横截面的块状件的形式。折叠机可以附接到缝纫机,例如双头钩针(即双针)缝纫机上,以使折叠机可以例如通过挤压管状织物来操纵管状织物横截面的形状,以便在将附接表面缝合到第二织物上时,将附接翼片暴露于缝纫机的针。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织物可以是服装织物。
有多种制造本发明的织物装置的方法,其实例描述如下。
在第一实例中,将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至所述第二织物的步骤可以包括将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缝合到所述第二织物上。
在第二实例中,当制造织物元件的方法包括在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上提供粘合剂的步骤时,将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至第二织物的步骤可包括使用粘合剂将附接表面粘附到第二织物上。
在第三实例中,当制造织物元件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二可熔纱线并将第二可熔纱线布置在附接翼片中的步骤时,将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到第二织物的步骤可包括:通过熔融和冷却附接翼片中的第二可熔纱线将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熔合到第二织物。
应当认识到,可以使用单一附接技术或多种附接技术将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至第二织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服装的方法,所述制造服装的方法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制造织物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织物是或形成所述服装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方法及其实施例,参照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方面的方法及其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服装是带钢圈的服装。所述服装可以选自胸罩、巴斯克衫或游泳衣。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织物元件,其包括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所述管状织物用于容纳钢圈,每个附接翼片包括用于附接至第二织物的附接表面,其中所述一对附接翼片布置成以相反的方向从所述管状织物突出,以便限定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并且所述管状织物布置成部分或完全与所述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重叠。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织物元件及其实施例,参照适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方法及其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
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所述管状织物可包括支撑纱线和第一可熔纱线,其中所述第一可熔纱线布置在所述管状织物中,使得在随后对所述第一可熔纱线进行熔融和冷却时,所述管状织物形成了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
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第一可熔纱线可以处于熔融且冷却的状态,使得所述管状织物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
任选地,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可以具有闭合形状。当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具有闭合形状时,所述一对附接翼片可以布置成在所述一对附接翼片与所述管状织物连接的边缘处间隔开或接合在一起。进一步任选地,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可以具有敞开形状。更进一步任选地,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的横截面可以具有Ω形。
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织物元件还可包括沿着所述一对附接翼片与所述管状织物连接的边缘的针脚。
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可以由多条重叠织物带形成,所述多条重叠织物带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织物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接合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并且所述第三带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中的一条接合形成一对附接翼片。
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可以由多条重叠织物带形成,所述多条重叠织物带包括第一和第二织物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接合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
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所述一对附接翼片可由接合到所述管状织物上的单个织物片或多个织物片形成。
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每个附接翼片可以是:沿着所述管状织物的纵轴延伸的单个连续翼片部分;或形成沿着所述管状织物的纵轴延伸的不连续附接翼片的多个翼片部分。
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织物元件可包括布置在管状织物和/或一对附接翼片中的弹性纱线。
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织物元件可以包括设置在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上的粘合剂,使得在使用时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可以粘附至第二织物。
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织物元件可包括布置在附接翼片中的第二可熔纱线,使得在使用时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可以熔合至第二织物。
在本发明的织物元件中,织物元件可以包括位于管状织物的长度范围内的钢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织物装置,其包括附接到第二织物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织物元件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任一实施例所述,并且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到所述第二织物上。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织物装置及其实施例,参照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方面的方法和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织物元件及其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
在本发明的织物装置中,第二织物可以是服装织物。
在本发明的织物装置中,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可以缝合到第二织物上。
在本发明的织物装置中,当织物元件包括粘合剂时,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可以通过设置在附接表面与第二织物之间的粘合剂粘附至第二织物。
在本发明的织物装置中,当织物元件包括第二可熔纱线时,第二可熔纱线可以处于熔融且冷却的状态,使得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熔合至第二织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服装,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任一实施例的织物装置,其中第二织物是或形成服装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服装及其实施例,参照适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方面的方法、织物元件和织物装置及其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服装是带钢圈的服装。所述服装可以选自胸罩、巴斯克衫或游泳衣。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织物元件,该织物元件可以通过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的方法获得。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织物装置,该织物装置可以通过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任一实施例的方法获得。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装,该服装可以通过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任一实施例的方法获得。
应当认识到,在本专利说明书中使用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仅旨在帮助区分相似的特征(例如,第一和第二可熔纱线)。因此,应当认识到,在采用第二可熔纱线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可熔纱线可以存在或不存在于那些实施例中。
附图说明
现在将通过非限制性实例的方式,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常规管状织物;
图2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织物元件的横截面图;
图5说明了用于将图2的织物元件附接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织物的方法;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织物元件的横截面图;
图7说明了用于将图6的织物元件附接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织物的方法;
图8和图9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造织物元件的方法的第一实例;
图10示出了在图7的方法中使用的导向器的横截面;
图11和图12分别示出了用于织造用于图8和图9的方法中的织物元件的里德和希尔德平面图(Reed and Heald plans);
图13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造织物元件的方法的第二实例;
图14和图15分别示出了织机的部件;
图16和图17分别示出了用于织造用于图13的方法中的织物元件的里德和希尔德平面图;
图18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造织物元件的方法的第三实例;
图19示出了常规管状织物和图2的织物元件的比较;以及
图20示出常规管状织物和图6的织物元件的比较。
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并且出于清楚和简洁的目的,附图的某些特征和某些视图可以按比例放大或以示意图形式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和3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织物元件,并且该织物元件总体上用附图标记30来表示。
织物元件30包括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在使用时,管状织物32的内腔36容纳钢圈,如图4所示。每个附接翼片34包括用于附接至第二织物的附接表面。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的横截面具有Ω形。管状织物32的横截面具有闭合形状,并且一对附接翼片34在该对附接翼片34与管状织物32连接的边缘处接合在一起。另外,一对附接翼片34以相反的方向从管状织物32突出,以便限定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并且管状织物32布置成完全与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的附接表面重叠。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想,管状织物32可以布置成部分与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的附接表面重叠。
每个附接翼片34是沿着管状织物32的纵轴延伸的单个连续翼片部分,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形成沿着管状织物32的纵轴延伸的不连续附接翼片34的多个翼片部分的形式。优选地,每个附接翼片34沿着管状织物32的纵轴的整个长度延伸,或基本上沿着管状织物32的纵轴的整个长度延伸,使得管状织物32可以沿其纵轴的整个长度或基本上沿其纵轴的整个长度附接到第二织物。
管状织物32包括支撑纱线和第一可熔纱线。第一可熔纱线布置成使得在随后对第一可熔纱线进行熔融和冷却时,管状织物32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
我们用“可熔纱线”意指可以在高于第一温度时熔融并冷却以粘附至支撑纱线的纱线。因此,术语“可熔纱线”包括具有可熔或粘合性质的纱线(例如,具有粘合表面的纱线)并且能够在高于第一温度时熔融并冷却以粘附至支撑纱线。
优选地,第一可熔纱线通过加热进行处理,从而使其在管状织物32内熔融并散布。在冷却时,可熔纱线粘附到管状织物32的其他纱线上,以产生管状织物32,该管状织物32形成了对钢丝穿透的屏障。将理解,熔融的第一可熔纱线粘附到管状织物32中的经纱和纬纱并且将那些纱线彼此结合,从而进一步稳定管状织物32并防止和/或阻止纬纱从管状织物32中移除。
此外,在本专利说明书中的其他地方描述了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的示例性细节。
优选地,在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中提供弹性纱,以便为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提供所需程度的柔韧性或“弹性”,使得容许管状织物32弯曲以容纳钢圈。
织物元件30可以附接到第二织物,该第二织物可以是或可以形成衣服的一部分。此类附接是通过将附接翼片34的附接表面附接到第二织物上来进行的,其实例如下所述。
在图5所示的第一示例性附接方法中,使用双针缝纫机将附接表面缝合到第二织物38。为了使用缝纫机将附接表面缝合到第二织物38上,必须为缝纫机提供进入附接翼片34的入口,这可能受到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翼片34的重叠布置而受到阻碍。
为了便于将附接表面缝合到第二织物38上,首先使用附接到双针缝纫机的特殊设计的折叠机40来操纵管状织物32的横截面的形状。折叠机40为金属板的形式,金属板折叠成具有中空轮廓。
通过使织物元件30穿过折叠机40的中空轮廓来实现对管状织物32的横截面形状的操纵。中空轮廓的形状挤压管状织物32,从而使管状织物32的一部分被提起,使得管状织物具有较窄的宽度,导致管状织物32和附接翼片34之间的重叠量减少。这样又为缝纫机的双针42提供了进入相应附接翼片34的入口,从而容许双针42将相应附接表面缝合到第二织物38上的操作。折叠机40可位于双针42附近,以便在将附接表面缝合到第二织物38上时保持管状织物32的横截面形状。
缝纫机的双针42间隔开以容许将附接表面同时缝合到第二织物38上。双针42之间的所需间隔不仅取决于附接翼片34的相应宽度,而且还取决于折叠机40能够操纵管状织物32的横截面形状以便为双针42提供进入相应附接翼片34的入口的程度。
因此,设置特殊设计的折叠机40使得能够操纵管状织物32的横截面形状,从而将附接翼片34暴露于缝纫机的双针42,以便容许缝纫机进入附接表面进行缝合。
在将附接表面缝合到第二织物38上之后,容许管状织物32的横截面恢复到其原始形状,该原始形状提供了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的重叠布置。可能需要额外的按压步骤以将管状织物折叠在附接翼片上,以提供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的重叠布置。
在第二示例性附接方法中,通过设置在附接表面与第二织物之间的粘合剂使附接表面粘附至第二织物。在将附接表面粘附到第二织物上之前,可以首先在附接表面和第二织物中的一个或两个上提供粘合剂。可替代地或另外地,可将粘合剂作为单独元件送入附接表面和第二织物之间。
此类粘合剂可以包括热熔粘合剂膜(例如,称为Bemis SewfreeTM 3405的粘合剂膜),其经熔融并冷却以粘附附接表面和第二织物。
可以选择粘合剂以便不需要热量来将附接表面粘附到第二织物,而是可以仅需要施加压力,从而涉及通过使每个附接翼片34和第二织物通过轧辊而将它们压在一起。
在第三示例性附接方法中,第二可熔纱线布置在附接翼片34中,并且随后经熔融和冷却以使附接表面与第二织物熔合。具体而言,每个附接表面可以与第二织物接触并且加热到使第二可熔纱线熔融并且使其散布在附接翼片34和第二织物的纱线上的温度;在冷却时,第二可熔纱线凝固并将附接表面粘附至第二织物。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可熔纱线的熔点低于第二可熔纱线的熔点–优选使用此类纱线,因为允许将织物元件30加热到使第一可熔纱线熔融(并且从而允许管状织物32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但是不会使第二可熔纱线熔融的温度。因此,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管状织物32可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并且能够通过包括第二可熔纱线的附接翼片34熔合至第二织物。
通过使每个附接翼片34和第二织物通过轧辊将它们压在一起,可以使每个附接表面附接或熔合到第二织物。
优选地,使用能够使附接翼片34和第二织物接触,通过热空气加热第二可熔纱线和/或热熔粘合剂,并且使接触的附接表面和第二织物通过轧辊的机器进行将附接表面熔合和/或粘附至第二织物的步骤。优选地,可以采用加热带进料或加热辊在施加压力的同时维持热量的施加。
适于执行该步骤的机器在纺织品制造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包括例如WO 2004/095961(A D Turner Ltd.)中描述的并且由Sew Systems Limited(Nottingham,UK)生产的缝边机,或由MACPI(意大利)生产的热粘合机。
应当认识到,可以使用多种附接方法将附接翼片34的附接表面附接至第二织物。
应当认识到,可以使用单一附接技术或多种附接技术将附接翼片34的附接表面附接至第二织物。
在图6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织物元件,并且该织物元件总体上用附图标记130来表示。图6的织物元件130在结构和构造上与图2的织物元件30相似,并且相似的特征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6的织物元件130与图2的织物元件3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6的织物元件130中,管状织物32的横截面具有敞开形状,并且一对附接翼片34在该对附接翼片34与管状织物32连接的边缘处间隔开。
任选地,如图7所示,当使用第一示例性附接方法将织物元件130附接到第二织物38时,管状织物32和附接翼片34可通过使敞开或平坦织物通过折叠机40的中空轮廓而形成。中空轮廓的形状操纵敞开或平坦织物的形状以形成管状织物32和附接翼片34,这样将附接翼片34暴露于缝纫机的双针42以容许附接表面缝合到第二织物38。在将附接表面缝合到第二织物38上之后,容许管状织物32折叠在附接翼片上,以提供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的重叠布置。
应当认识到,可以通过在一对附接翼片34与管状织物32连接的边缘处将附接翼片34接合(例如缝合)在一起而将图6的织物元件130转换成图2的织物元件30。
本发明的织物元件30、130可以以多种方式制造,其实例描述如下。
在图8所示的第一实例中,首先提供敞开或平坦织物44。然后,将敞开或平坦织物44折叠成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如图9所示。可以通过使敞开或平坦织物44穿过引导件46来进行此类折叠,该引导件46成形为将敞开或平坦织物44折叠成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图10示出了用于将敞开或平坦织物44折叠成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的引导件46。
此后,沿着一对附接翼片34与管状织物32连接的边缘处增加针脚,以便在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之间清楚地划分敞开或平坦织物44并且保持附接翼片34相对突出的布置。
图11和图12分别示出了用于织造用于第一实例中的织物元件的示例性里德和希尔德平面图。织物元件的组成是87%尼龙、7%低熔点粘合纱和6%氨纶,但是该组成可以根据织物元件的所需性能而变化。使用两种不同的尼龙经纱织造图案和一根具有绑线的纬纱织造织物元件。织物元件的最大成品拉伸度为约20%,能够承受高达31kgf的销钉穿透力。
在图13所示的第二实例中,通过形成多条重叠织物带而形成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所述多条重叠织物带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织物带48、50、52,其中第一和第二织物带48、50接合形成管状织物32,并且第三带52与第一和第二织物带中48、50的一条接合形成一对附接翼片34。更具体地,将第一织物带48的线边缘接合至第二织物带50的线边缘以形成管状织物32,并且中途沿着第二织物带50的线部分接合至中途沿着第三织物带52定位的线部分以形成一对附接翼片34,它们在接合的线部分从管状织物突出。
多条重叠织物带可以例如在织机上使用三根线同时织造。图15和图16分别示出了织机的部件,其形式为舌针座56和用于牵引纱线的三眼综片48,其可以与三个针结合使用以同时由三根线织造多条重叠织物带。
图16和图17分别示出了用于织造用于第二实例中的织物元件的里德和希尔德平面图。织物元件的组成是88%尼龙、7%低熔点粘合纱和5%氨纶,但是该组成可以根据织物元件的所需性能而变化。使用五种不同的尼龙经纱织造图案和三根具有绑线的纬纱织造织物元件。织物元件的最大成品拉伸度为约20%,能够承受高达26kgf的销钉穿透力。
在图18所示的第三实例中,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由多条重叠织物带形成,所述多条重叠织物带包括第一和第二织物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接合形成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更具体地,将第一织物带的线边缘接合至第二织物带的线边缘,并且中途沿着第一织物带的线部分接合至中途沿着第二织物带定位的线部分。这导致形成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其中该对附接翼片在接合的线部分从管状织物突出。
在第四实例中,管状织物32最初是独立形成的。之后,将单个织物片或多个织物片添加到管状织物32上,以形成一对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在单个织物片的情况下,管状织物32与单个织物片接合,以便将单个织物片分成一对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
设置与管状织物32重叠的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允许通过消除在管状织物32的侧面提供足够空间以便附接到第二织物的需要来减小管状织物32的宽度。这是因为管状织物32和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的重叠布置意味着管状织物32与在使用时附接至第二织物的附接表面重叠,这允许减小管状织物32侧面上的空间,而不妨碍将管状织物32牢固地附接到第二织物的能力。减小管状织物32的宽度的益处在于,较窄的管状织物更易于在使用者的乳房下方弯曲以提供舒适的支撑,而较宽的管状织物则比较难于在使用者的乳房下方弯曲,从而引起不适。
图19示出了常规管状织物20和图2的织物元件30的比较,而图20示出了常规管状织物20和图6的织物元件130的比较。从图19和图20可以看出,图2和图6的织物元件30、130的总宽度比常规管状织物20明显更窄,而不必改变其内腔36的尺寸。同时,尽管它们的整体宽度较窄,但图2和图6的织物元件30、130可以通过它们的一对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附接到第二织物上。
由于管状织物32和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的重叠布置,附接翼片34位于管状织物32的一侧。这意味着,当织物元件30、130通过附接翼片34附接到第二织物上时,管状织物32仅在其一侧受到物理限制,这又允许管状织物32容易地调节其横截面形状以容纳插入管状织物32中的钢圈。这具有减小任何物理阻力以便在织物元件30、130附接到第二织物上之后将钢圈随后插入到管状织物32中的效果。
相反,由于将常规管状织物20沿其侧面缝合到服装上,常规管状织物20在其缝合到服装的两侧上都受到物理限制。因此,将钢圈插入已经缝合到服装上的常规管状织物20中时,限制常规管状织物20调节其横截面形状。如果常规管状织物20的宽度太小,这会导致钢圈随后插入常规管状织物20中会遇到物理阻力,从而使常规管状织物20的最小所需宽度成为必要以便更容易随后将钢圈插入缝合到服装上的常规管状织物20中。
因此,与缝合到服装上的常规管状织物20相比,本发明的织物元件30、130的结构特征使得更容易在织物元件30、130通过附接翼片34附接到第二织物之后将钢圈插入到管状织物32中。
而且,附接翼片34相对突出的布置允许两个附接翼片34以提供与第二织物的牢固附接的方式附接至第二织物。
另外,除去沿管状织物32侧面的缝合线,不仅避免了由于缝合线错位而导致的管状织物32的内腔36宽度减小的问题,而且还避免了管状织物32硬度增加以及沿管状织物32侧面的缝合线可见性的问题。而且,织物元件30、130的结构允许隐藏缝合线以防止缝合线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接触可能引起刺激。
当织物元件30、130通过附接翼片34附接至第二织物时,管状织物32和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的重叠布置使得附接翼片32能够被管状织物32遮盖。这样提供了具有令人愉悦的外观的织物元件30、130和第二织物的组合。
因此,与常规管状织物20相比,本发明的制造织物元件30、130的方法生产的管状织物32在宽度方向上更小,更舒适并且在美学上更令人愉悦。
通过管状织物32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解决了在服装制造过程中或穿着者使用时常规织物可能发生的钢圈突出,从而导致产品损坏的问题,这可能是成本高的并且对客户满意度具有有害影响。
通过设置与管状织物32重叠的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34,进一步改善了屏障的抗穿透特征。这是因为与直接附接至管状织物32相反,第二织物附接至附接翼片34,因此织物元件30、130与第二织物之间的附接远离形成屏障的管状织物32进行。因此,将织物元件30、130附接到第二织物上不会干扰屏障的形成,因此不会影响其完整性。
根据本发明生产的管状织物32非常耐钢圈穿透。本发明的管状织物32特别适合容纳钢圈,并且可用于制造一系列由钢圈的服装,包括胸罩、巴斯克衫和游泳衣。本发明的管状织物32可以在定位钢圈之前或之后并入到服装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征的进一步详情阐述如下。
在以下文件中提供了如何制作适合用于本发明的管状织物的示例性细节:英国专利公开号2,309,038和2,366,574(Price Shepshed Limited)。然而,那些文件没有描述包括管状织物32和一对附接翼片34的织物元件30、130,其中附接翼片34呈相对突出的布置,并且管状织物32与附接翼片34的附接表面重叠。
用作第一可熔纱线和/或第二可熔纱线的最优选的可熔纱线是聚酰胺纱线,特别是由瑞士CH-7013Domat/EMS的EMS-CHEMI AG以商品名GrilonTM出售的聚酰胺纱线。
有利地,用作第一可熔纱线和/或第二可熔纱线的可熔纱线是复丝的形式,优选地包括14根纤丝。
尽管单丝形式的可熔纱线,例如由比利时的Luxilon Industries(商品名为“Luxilon”)或日本的Toray Industries生产的单丝,可用于本发明,但优选将复丝纱线用作第一可熔纱线和/或第二可熔纱线,因为在熔融时它更容易在织物上铺展。相反,单丝的熔融产生了较不均匀的铺展,这对于并入本发明的管状织物32的成品服装的穿戴者来说可能不太舒服。
可用于本发明方法的GrilonTM的替代可熔纱线是日本的Kanebo Gohsen Limited制造的Bellcouple。Bellcouple是一种双组分复丝纱线,其尼龙或聚酯芯层覆盖有一层可熔材料(即低熔点材料)。当在160-190℃下加热时,Bellcouple护套中的低熔点聚酯会熔融并将复丝粘合成弹性单丝纱线。
以下类型的Bellcouple可用:
Figure BDA0002298874880000181
Figure BDA0002298874880000191
Mipan/Hyosung将另一种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可熔纱线作为“Glurex”出售。
优选地,第一可熔纱线在低于100℃,优选地在90℃或以下,更优选地在75℃至90℃的熔点下熔融,并且可以冷却以产生熔点高于第一温度,并且优选地高于100℃的材料。最优选的第一可熔纱线的熔点为约85℃。
用作第一可熔纱线的优选可熔聚酰胺是GrilonTM K-85,或者具有与GrilonTMK-85基本上相同的特性,其熔点为约85℃且优选的纱线支数纤度为75的纱线。根据制造商的技术数据表,GrilonTM K-85具有以下特性:-
Figure BDA0002298874880000192
GrilonTM特别优选的特征是,在冷却时它保持对染色过程中达到的温度的熔点“记忆”,即在染色过程之后,第一可熔纱线的熔点从85℃变为100℃或更高。应当认识到,该特征赋予了重要的优点,即在使用者在洗衣机中洗涤时管状织物32不会变质,因为在正常洗涤期间不会达到熔融的第一可熔纱线的“新”熔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的第一可熔纱线旨在包括能够在预定温度,优选在70-90℃,更优选在75-90℃下熔融并粘附到织物的其他纱线上的任何纱线,从而使织物形成穿透屏障。在冷却时,熔融的第一可熔纱线优选产生涂层,该涂层的熔融温度超过预定温度,并且优选超过100℃。
优选地,第一可熔纱线与支撑纱线(例如尼龙或变形尼龙)结合以增强第一可熔纱线,这在织物制造过程中可能是有利的(例如,使机器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运行)。将第一可熔纱线与支撑纱线结合,也可改善一旦熔融时可熔纱线在织物内的铺展。织物制造领域的技术人员众所周知使可熔纱线与支撑纱线结合的方法。特别优选的变形支撑纱是1/44/12变形尼龙或1/78/24变形尼龙。
“支撑纱线”包括任何用于形成织物基本结构的纱线,可以在织物基本结构中添加其他类型的纱线。优选地,一根或多根支撑纱沿织物的经纱和纬向排列并交织形成基本的织物结构。支撑纱线通常具有保持织物结构完整性的特性-例如,它们具有最小的弹性(与弹性纱线不同),并且在相对高的温度下保持其形式(与可熔纱线不同)。
优选地,支撑纱线是聚酰胺,尤其是变形聚酰胺。支撑纱优选地由复丝构成。优选的支撑纱线包括Invista(前Du Pont)出售的尼龙6或尼龙66,它包括24根纤丝的变形聚酰胺纱线。
纱线可以通过织造方法或通过采用已知细规格多杆经纱或钩针织造机的织造方法形成为织物元件30、130。
第二可熔纱线可以沿经向或纬向布置在每个附接翼片34中。
第一可熔纱线可以在经向或纬向布置在管状织物32中。
术语“经向”和“纬向”对于纺织品制造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众所周知的。“经向”是指织物的长度方向,“纬向”是指织物的宽度方向。因此,“沿经向布置”是指一根或多根纱线全部或基本上沿织物的长度(即沿织物的纵向)布置。
在管状织物32中的第一可熔纱线的经向布置具有附加的优点,因为当切割管状织物32的端部时不会形成锐利的边缘或尖端。因此,可以将管状织物32直接并入到服装中,并且管状织物32的切割端可以舒适地穿着,从而消除了对已经用于改善先前织物舒适性的附加制造步骤(例如缝合或折回管状织物32的端部)的需要。因此,经向布置减少了制造步骤的数量和与将管状织物32并入到有钢圈的服装中相关的成本。
术语“弹性纱线”具有本领域公知的含义并且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弹性纱线。然而,弹力纤维(例如LycraTM)因其久经考验的性能和广泛的商业接受性而优选。优选地,弹力纤维覆盖有聚酰胺纱线。特别优选的LycraTM纱线包括235分特(dtex)的LycraTM(Invista,前Du Pont)的芯,其上覆盖有1股78dtex的变形18丝尼龙6(Invista,前DuPont),而底部为1股78dtex变形18丝尼龙6(Invista,前Du Pont)。另一种特别优选的LycraTM纱线是LycraTM
Figure BDA0002298874880000211
纤维,这是包含每根纤丝内连接在一起的不同聚合物的多组分纱线。每种聚合物在受热后都会不同程度收缩,从而产生平滑的螺旋卷曲。
聚酰胺纱线可以是变形的和/或可以由多根纤丝组成。
优选地,线在织物元件30、130的一侧上更宽松地织造,以产生“柔软”的表面,以增加对随后穿戴者的舒适度。
优选地,纱线是变形的以提高舒适度和降低收缩性。有利地,纱线由复丝构成。
特别优选的聚酰胺纱线是包含20/23空气混合纤丝的2股78dtex变形尼龙6或尼龙66。这些纱线可从Invista(前Du Pont)获得。
优选地,可熔纱线是可从瑞士EMS获得的1股75dtex 14纤丝GrilonTMK-85。
优选地,织物还包括锁边线,锁边线用于形成较小较软的织边。方便地,锁边线包括1股44dtex的空气混合的13纤丝或78dtex的23纤丝的1股变形尼龙6或尼龙66(Invista,前Du Pont)。
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术语分特(dtex)是指纱线的粗细。具有比上述优选dtex低的dtex的纱线将产生较薄的织物,该织物可能穿戴不太舒适。dtex较高的纱线将产生较厚的织物,该织物柔韧性可能较低。
在成品织物重量中,不同纱线的百分比优选在以下范围内:-
(i)可熔纱线4-10%,特别是大约6%;
(ii)锁边线少于1%;和
(iii)支撑纱线-余量以产生100%
如果本发明的织物还包含弹性纱线,则弹性纱在成品织物重量中的百分比优选在以下范围内:-
(iv)弹性纱线0.5%-15%,尤其是1-2%。
如果将单丝纱线用于可熔纱线,则可能需要更多的纱线才能实现令人满意的铺展,并且优选的范围是5-20%,尤其是大约10%。
优选地,使用常规的热处理/洗涤使纱线预收缩。这提高了最终织物产品的尺寸稳定性。
重要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织物在经受常规洗涤过程时优选显示出最小程度的收缩。通常,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织物的稳定性优选为-3.0%或更低(优选为-1.5%或更低)。稳定性值为-3.0%意指在洗涤时一米的织物收缩到97cm。稳定性值为-1.5%意指一米的织物收缩到98.5cm。不希望含钢圈的管状织物32的过度收缩,因为管状织物32可以收缩到相似于或小于所容纳的钢圈的长度,这会产生和/或增加钢圈对管状织物32的作用力并且可能导致钢圈穿过管状织物32。
有利地,当第一可熔纱线和支撑纱线是聚酰胺时,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的热处理包括常规聚酰胺织物染色工艺,该工艺的温度超过可熔纱线的熔点。可以使用连续轧/蒸工艺或通过瓮(浸染)工艺实现染色。当要将织物染成深色如红色、黑色或蓝色时,优选瓮染色工艺,而对于白色、乳白色和中间色则优选采用连续染色。
可以使用常规染色机(例如MAGEBA Textile machines GmbH&Co.生产的MAGEBATMPad Steamer系列)进行合适的连续轧蒸染色工艺。
在这两种方法中,优选地控制该工艺,使得温度不低于预定温度,该预定温度不超过第一可熔纱线的熔点。染色温度通常为100℃或更高。
优选地,通过增加温度感测装置来修改常规设备,该温度感测装置监测染色机内的温度。如果温度降至预定水平例如90℃(超过可熔GrilonTM纱线的熔点)以下,则将激活指示灯(例如闪光灯或蜂鸣器)以警告操作员,以便根据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温度。
将本发明的未染色的管状织物32以每分钟大约15米的速率送入染色机的染料浸轧装置中,该染料浸轧装置利用常规聚酰胺染料(例如,可从Hoechst、Ciba-Geigy、Clariant、Dye Star和Sandoz获得)。然后,织物进入常压汽蒸装置,在其中可的GrilonTM纱线熔融。然后,使织物进入洗去多余染料的浴槽,上浆槽和干燥筒中(例如,Mageba销售的干燥装置)。
在整个工艺中,织物通过适当放置的自动松紧调节臂保持在固定的张力下。
在100-105℃的温度下,织物在汽蒸装置中的停留时间为2-3分钟,优选为2.75分钟。管状织物32均匀地干燥,同时控制织物的张力,从而优化了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在瓮染色工艺中,可以使用已知的Pegg Pulsator或已知的浸染机。该机器包括一个不锈钢槽,可以在其中加热和搅拌染色溶液。
将要染色的织物组装成50米松散地绑在一起的卷束。将卷束放入染色溶液中并加热,直到溶液煮沸(这会使GrilonTM K-85纱线熔融)。煮沸优选持续至少大约45分钟。然后将染色织物卷束从槽中取出,冲洗并干燥,然后冷却。
如果在煮沸步骤中温度降至90℃以下,则使用温度控制来警告操作员。
方便地,管状织物32可以用常规染色织物整理步骤,例如酸处理(使用柠檬酸)进一步处理,以将成品管状织物32的pH降低至小于4,从而保护管状织物32免受酚醛黄化,如果管状织物32暴露于氧化氮烟气中,则会出现酚醛黄化。
有利地,在包括第二可熔纱线的那些实施例中,第二可熔纱线具有110℃或更高的熔点,优选地在大约110℃至140℃之间的熔点,更优选地至少大约135℃的熔点和甚至更优选地至少大约为140℃的熔点,并且可以冷却以产生熔点高于第一温度,并且优选地高于110℃的材料。最优选的第二种可熔纱线的熔点为大约140℃。
因此,在此类实施例中,第二可熔纱线在能够熔融第一可熔纱线的条件下,例如在常规染色工艺中使用的那些条件下不会熔融。因此,形成防止穿透的屏障的染色管状织物32可以用一对附接翼片34形成,其中第二可熔纱线没有熔融-然后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方法通过熔融第二可熔纱线,借助于附接翼片34将管状织物32附接至第二织物。
用作第二可熔纱线的优选可熔聚酰胺是GrilonTM K-140,或者具有与GrilonTM K-140基本上相同的特性,其熔点为约140℃且优选的纱线支数纤度为75的纱线。
术语“钢圈”旨在包括任何基本刚性的结构构件,并且不必由金属制成。例如,在并入了本发明的管状织物32的某些服装中,由基本上刚性的塑料或由骨形成的结构构件可能是优选的。此类结构构件旨在落入本文所用的术语“钢圈”的范围内。术语“胸罩钢丝”和“钢圈”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为同义。
我们用“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包含了下述含义:(i)钢圈无法刺穿管状织物32的表面;和/或(ii)钢圈无法刺穿管状织物32的表面并进入该织物中;和/或(iii)钢圈无法刺穿管状织物32的表面并穿过管状织物32。因此,防止穿透的屏障将会降低钢圈进入和/或穿过管状织物32的可能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会了解能够测量钢圈穿透织物的程度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测定使物体(例如钢圈、尖头或针)穿透织物所需的力(即穿透力)来进行测量。可以使用拉力测试仪(例如由Houndsfield或Instron生产的拉力测试仪)进行此类测试,该拉力测试仪可用于将要测试的织物拉伸到指定模量,并测定用钢圈或同等大小的针刺穿织物所需的载荷(最好以kg为单位)。例如,如GB 2,309,038和GB 2,366,574中所述,可以使用具有90’中等球针的L+M缝纫性能测试仪测定穿透程度,来表示钢圈的穿透力。
应当理解,可以为使用此类方法穿透织物所需的力分配数值,该数值允许比较两个或更多个织物表现出的穿透程度。
因此,我们还用“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包括这样的含义,即第一织物能够降低在使用能够穿透第二织物的力施加钢圈时,钢圈进入或穿过该织物的可能性,第二织物由于缺少可熔纱线,不会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
使用所附实例中描述的测试方法,由于缺少可熔纱线而不会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的织物通常将抵抗约5kgf至10kgf或更小的穿透力。有利地,本发明的织物与由于缺乏可熔纱线而不会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的织物相比,会抵抗更大的穿透力-优选地,本发明的织物将抵抗11kgf或更高的穿透力;优选11kgf至18kgf或18kgf至31kgf;甚至更优选18kgf或更高;优选19kgf、20kgf、21kgf、22kgf、23kgf、24kgf、25kgf、26kgf、27kgf、28kgf,29kgf、30kgf、31kgf或更高。
可以根据英国专利公开号2,309,038和2,366,574中描述的方法测量通过本发明的管状织物32的穿透力。
因此,本发明的织物与由于缺乏可熔纱线而不会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障碍的织物相比,在本质上对钢圈穿透具有更大的抵抗力。例如,本发明的织物优选具有比由于缺乏可熔纱线而不会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障碍的织物高约两倍或三倍或四倍或五倍或六倍或更多倍的耐钢圈穿透力。
优选的是,第一和/或第二可熔纱线(存在时)和支撑纱线由相同材料,有利地由聚酰胺组成,使得它们可以容易地彼此粘附,并且使得它们各自的染色性能将会相同。本发明整个织物上染色的均匀性是重要的商业和美学考虑因素。
在本说明书中对先前已出版文献的列举或讨论未必应视为承认所述文献为目前先进技术的一部分或为公共常识。

Claims (55)

1.一种制造织物元件的方法,所述织物元件包括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所述管状织物用于容纳钢圈,每个附接翼片包括用于附接至第二织物的附接表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一对附接翼片布置成以相反的方向从所述管状织物突出,以便限定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并且将所述管状织物布置成部分或完全与所述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支撑纱线和第一可熔纱线,并且将所述纱线形成为所述管状织物,并且将所述第一可熔纱线布置成使得在随后对所述第一可熔纱线进行熔融和冷却时,所述管状织物形成了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熔融并随后冷却所述第一可熔纱线,使得所述管状织物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具有闭合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对附接翼片布置成在所述一对附接翼片与所述管状织物连接的边缘处间隔开或接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具有敞开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将所述管状织物的横截面从敞开形状改变为闭合形状的步骤。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的横截面具有Ω形。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供敞开或平坦织物,随后将所述敞开或平坦织物折叠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敞开或平坦织物穿过引导件,所述引导件成形为将所述敞开或平坦织物折叠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沿着所述一对附接翼片与所述管状织物连接的边缘缝合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形成多条重叠织物带而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所述多条重叠织物带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织物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接合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并且所述第三带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中的一条接合形成一对附接翼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形成多条重叠织物带而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所述多条重叠织物带包括第一和第二织物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接合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每条织物带是通过织造形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条重叠织物带同时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形成所述管状织物,随后将单个织物片或多个织物片接合到所述管状织物上以形成所述一对附接翼片。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附接翼片是:沿着所述管状织物的纵轴延伸的单个连续翼片部分;或形成沿着所述管状织物的纵轴延伸的不连续附接翼片的多个翼片部分。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弹性纱线并将所述弹性纱线布置在所述管状织物和/或所述一对附接翼片中。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上提供粘合剂,使得在使用时,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可以粘附至第二织物上。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二可熔纱线并将所述第二可熔纱线布置在所述附接翼片中,使得在使用时,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可以与第二织物熔合。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将钢圈定位在所述管状织物的长度范围内。
22.一种制造织物装置的方法,所述织物装置包括附接到第二织物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制造织物装置的方法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织物元件的方法,所述制造织物装置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到所述第二织物的步骤。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管状织物布置成当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到所述第二织物上时暂时暴露出所述附接翼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管状织物布置成暂时暴露所述附接翼片的步骤包括操纵所述管状织物的横截面的形状。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织物是服装类织物。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至所述第二织物的步骤包括将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缝合到所述第二织物上。
27.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19时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到所述第二织物的步骤包括使用粘合剂将所述附接表面粘附到所述第二织物。
28.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20时权利要求22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至所述第二织物的步骤包括通过熔融和冷却所述附件翼片中的所述第二可熔纱线,将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熔合至所述第二织物。
29.一种制造服装的方法,所述制造服装的方法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织物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织物是所述或形成所述服装的一部分。
30.一种织物元件,其包括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所述管状织物用于容纳钢圈,每个附接翼片包括用于附接至第二织物的附接表面,其中所述一对附接翼片布置成以相反的方向从所述管状织物突出,以便限定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并且所述管状织物布置成部分或完全与所述相对突出的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重叠。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管状织物包括支撑纱线和第一可熔纱线,其中所述第一可熔纱线布置在所述管状织物中,使得在随后对所述第一可熔纱线进行熔融和冷却时,所述管状织物形成了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可熔纱线处于熔融且冷却的状态,使得所述管状织物形成防止钢圈穿透的屏障。
33.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具有闭合形状。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一对附接翼片布置成在所述一对附接翼片与所述管状织物连接的边缘处间隔开或接合在一起。
35.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具有敞开形状。
36.根据权利要求30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的横截面具有Ω形。
37.根据权利要求30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其还包括沿着所述一对附接翼片与所述管状织物连接的边缘缝合。
38.根据权利要求30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由多条重叠织物带形成,所述多条重叠织物带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织物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接合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并且所述第三带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中的一条接合形成所述一对附接翼片。
39.根据权利要求30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由多条重叠织物带形成,所述多条重叠织物带包括第一和第二织物带,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织物带接合形成所述管状织物和一对附接翼片。
40.根据权利要求30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一对附接翼片由接合到所述管状织物上的单个织物片或多个织物片形成。
41.根据权利要求30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其中每个附接翼片是:沿着所述管状织物的纵轴延伸的单个连续翼片部分;或形成沿着所述管状织物的纵轴延伸的不连续附接翼片的多个翼片部分。
42.根据权利要求30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包括布置在所述管状织物和/或一对附接翼片中的弹性纱线。
43.根据权利要求30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其包括设置在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上的粘合剂,使得在使用时,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可以粘附到第二织物上。
44.根据权利要求30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其包括布置在所述附接翼片中的第二可熔纱线,使得在使用时,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可以熔合至第二织物。
45.根据权利要求30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元件,其包括位于所述管状织物的长度范围内的钢圈。
46.一种织物装置,其包括附接到第二织物的织物元件,其中所述织物元件根据权利要求30至45中的任一项,并且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附接到所述第二织物上。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织物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织物是服装织物。
48.根据权利要求46或权利要求47所述的织物装置,其中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缝合到所述第二织物上。
49.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43时权利要求46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装置,其中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通过设置在所述附接表面与所述第二织物之间的粘合剂而粘附至所述第二织物。
50.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44时权利要求46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可熔纱线处于熔融且冷却的状态,使得所述附接翼片的附接表面熔合至所述第二织物。
51.一种服装,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6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织物是或形成所述服装的一部分。
52.一种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的织物元件。
53.一种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的织物装置。
54.一种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获得的服装。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服装是胸罩、巴斯克衫或游泳衣。
CN201880036616.0A 2017-06-02 2018-06-01 适于接收服装的钢圈的织物元件 Pending CN1107850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201708849A GB2563075B (en) 2017-06-02 2017-06-02 Fabric
GB1708849.3 2017-06-02
PCT/GB2018/051514 WO2018220403A1 (en) 2017-06-02 2018-06-01 Fabric element suitable to receive underwire for gar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5095A true CN110785095A (zh) 2020-02-11

Family

ID=59349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6616.0A Pending CN110785095A (zh) 2017-06-02 2018-06-01 适于接收服装的钢圈的织物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00545A1 (zh)
EP (1) EP3629786A1 (zh)
CN (1) CN110785095A (zh)
GB (1) GB2563075B (zh)
WO (1) WO201822040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5891A (zh) * 2002-07-15 2003-02-12 开平市长沙科技织带厂 防穿透胸罩托
US20040014393A1 (en) * 2002-07-16 2004-01-22 Kaiping City Chang Sha Four K Knitters Factory Safety bubble cushion bra-sheath
US20100051132A1 (en) * 2007-02-01 2010-03-04 Robert Arthur Glenn Fabric
CN101999758A (zh) * 2009-09-03 2011-04-06 池仲荣 多功能按摩钢托
US20140051330A1 (en) * 2012-08-16 2014-02-20 McFashion International Ltd. Comfortable bone-affixing structure for underwea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3449A (en) * 1978-05-01 1980-05-20 The Strouse, Adler Company Stretchable underwire casing for breast pockets
WO2003008683A2 (en) * 2001-07-17 2003-01-30 Price Shepshed Limited Tubular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20050044735A (ko) * 2001-12-06 2005-05-12 사라 리 코오포레이션 프로텍티드 언더와이어
US6896580B2 (en) * 2002-12-06 2005-05-24 Sara Lee Corporation Protected underwire
US9833024B2 (en) * 2011-08-31 2017-12-05 Luen Hing Textile (Zhong Shan) Co., Ltd. Wire cas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5891A (zh) * 2002-07-15 2003-02-12 开平市长沙科技织带厂 防穿透胸罩托
US20040014393A1 (en) * 2002-07-16 2004-01-22 Kaiping City Chang Sha Four K Knitters Factory Safety bubble cushion bra-sheath
US20100051132A1 (en) * 2007-02-01 2010-03-04 Robert Arthur Glenn Fabric
CN101999758A (zh) * 2009-09-03 2011-04-06 池仲荣 多功能按摩钢托
US20140051330A1 (en) * 2012-08-16 2014-02-20 McFashion International Ltd. Comfortable bone-affixing structure for underwea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1708849D0 (en) 2017-07-19
WO2018220403A1 (en) 2018-12-06
EP3629786A1 (en) 2020-04-08
GB2563075A (en) 2018-12-05
GB2563075B (en) 2020-01-01
US20200100545A1 (en)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15194B1 (en) Tubular fabric having an attachment flap
KR102536089B1 (ko) 저융점 섬유를 포함하는 용이하게 경화 가능한 스트레치 원단
US7565919B2 (en) Tubular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6071578A (en) Tubular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3763955B (zh) 线丝套管及其制造方法
US7032626B2 (en) Tubular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22515512A (ja) 伸縮性のある衣服とその製造方法
TWI669425B (zh) 花邊編織物
CN110785095A (zh) 适于接收服装的钢圈的织物元件
US20240191403A1 (en) Easily settable stretch fabrics including low-melt fiber
JP2000073248A (ja) ストレッチベルト及びストレッチベルトを備えた衣服
JP2023082649A (ja) 編レース、衣服、及び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
JP2000144543A (ja) 編地用縫い糸および編地の縫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5

Address after: England

Applicant after: STRETCH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Address before: Tortura, British Virgin Islands

Applicant before: STRETCH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