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3909A - 电源管理电路及其电子装置及电源供应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源管理电路及其电子装置及电源供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3909A
CN110783909A CN201910540547.3A CN201910540547A CN110783909A CN 110783909 A CN110783909 A CN 110783909A CN 201910540547 A CN201910540547 A CN 201910540547A CN 110783909 A CN110783909 A CN 110783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wer
port
power supply
batter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05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3909B (zh
Inventor
吴宗翰
蔡明廷
钟伟仁
许溪河
游镇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783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3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3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3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其电子装置及电源供应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控制电路判断一第一端口是否连接一第一电源供应器且第二端口是否连接一第二电源供应器,当判断为是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一转换电路供电给电池单元及系统电路,并计算小于第一饱充条件的第二饱充条件,控制电路判断电池单元的电量信息是否达到第二饱充条件,当电量信息未达到第二饱充条件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转换电路根据第二饱充条件转换来自第二端口的第二电源而供电给电池单元及系统电路。

Description

电源管理电路及其电子装置及电源供应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其电子装置及电源供应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装置具有电源储存的功能,用户能对移动装置充电以能随时使用移动装置。然而,现今的移动装置具有充电架构过于复杂的问题,充电架构使用多余而不必要的构件,且在供电选择上也缺乏弹性,造成充电架构的设计困难、生产成本过高以及使用上的不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适于一电子装置的电源管理电路,包含第一转换电路、第二转换电路、感测电路及控制电路。第一转换电路耦接在电子装置的一第一端口与电子装置的一系统电路之间,并耦接在第一端口与电子装置的一电池单元之间,且第一转换电路经由一节点耦接电池单元,第一转换电路用以转换来自第一端口的一第一电源而供电给电池单元及系统电路。第二转换电路耦接在电子装置的一第二端口与系统电路之间,并耦接在第二端口与电池单元之间,且第二转换电路经由节点耦接电池单元,第二转换电路用以转换来自第二端口的一第二电源而供电给电池单元及系统电路。感测电路耦接在节点与电池单元之间。控制电路耦接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转换电路及第二转换电路,当第一端口连接电子装置外部的一第一电源供应器且第二端口连接电子装置外部的一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一转换电路供电给系统电路,且控制第一转换电路根据一第一饱充条件供电给电池单元,且控制电路计算小于第一饱充条件的一第二饱充条件,在电池单元的一电量信息未达到第二饱充条件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转换电路根据第二饱充条件供电给系统电路及电池单元,使第二转换电路与第一转换电路共同供电给电池单元及系统电路。
本申请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电池单元、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系统电路、第一转换电路、第二转换电路、感测电路及控制电路。电池单元用以输出电池电源。第一端口用以接收来自第一电源供应器的第一电源;第二端口用以接收来自第二电源供应器的第二电源;系统电路用以根据电池电源、第一电源及第二电源中的任一个运作;第一转换电路耦接在第一端口与系统电路之间,并耦接在第一端口与电池单元之间,且第一转换电路经由一节点耦接电池单元,第一转换电路用以转换第一电源而供电给电池单元及系统电路;第二转换电路耦接在第二端口与系统电路之间,并耦接在第二端口与电池单元之间,且第二转换电路经由前述节点耦接电池单元,第二转换电路用以转换第二电源而供电给电池单元及系统电路;感测电路耦接在节点与电池单元之间;控制电路耦接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转换电路及第二转换电路,当第一端口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且第二端口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一转换电路供电给系统电路且控制第一转换电路根据一第一饱充条件供电给电池单元,且控制电路计算小于第一饱充条件的一第二饱充条件,在电池单元的一电量信息未达到第二饱充条件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转换电路根据第二饱充条件供电给系统电路及电池单元,使第二转换电路与第一转换电路共同供电给电池单元及系统电路。
本申请另提供一种电源供应方法,包含:控制电路判断一第一端口是否连接电子装置外部的一第一电源供应器且第二端口是否连接电子装置外部的一第二电源供应器,当第一端口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且第二端口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控制电路控制一第一转换电路根据一第一饱充条件转换来自第一端口的一第一电源而供电给一电池单元及一系统电路,当第一端口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且第二端口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控制电路计算小于第一饱充条件的一第二饱充条件,控制电路判断电池单元的一电量信息是否达到第二饱充条件,以及当电量信息未达到第二饱充条件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转换电路根据第二饱充条件转换来自第二端口的一第二电源而供电给电池单元及系统电路,使第二转换电路与第一转换电路共同供电给电池单元及系统电路。
有关本申请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图获得其它的图。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电源供应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图1的第一转换电路、第二转换电路及感测电路的一实施态样的电路图;
图4为图3的第一转换电路及第二转换电路对系统电路及电池单元的一供电路径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第一转换电路对系统电路及电池单元的一供电路径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第二转换电路对系统电路及电池单元的一供电路径的示意图;
图7为图3的电池单元对系统电路的一供电路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及效果更容易理解,以下提供用于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图。
图1为本申请的电子装置1的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请参照图1,电子装置1连接外部的两电源供应器21、22(以下称为第一电源供应器21、第二电源供应器22)。当电子装置1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及第二电源供应器22时,电子装置1接收第一电源供应器21提供的电源P1(以下称为第一电源P1),电子装置1根据第一电源P1运作且其电池单元16能充电至饱充状态。然而,当第一电源P1并不足以供电池单元16充电至饱充状态时,例如:电子装置1运行较耗电的软件或程序,电子装置1能根据第二电源供应器22提供的电源P2(以下称为第二电源P2)运作并使其电池单元16充电至饱充状态并且通过第一转换电路13供其能量给系统电路15。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可为笔记本电脑。在一实施例,上述电源供应器21、22可以是电源适配器或移动电源。
详细而言,电子装置1包含两端口11、12(以下称为第一端口11及第二端口12)、两转换电路13、14(以下称为第一转换电路13及第二转换电路14)、系统电路15、电池单元16、控制电路17及感测电路19。其中,第一转换电路13、第二转换电路14连接于供电路径上的节点N,且感测电路19也连接节点N,感测电路19耦接在节点N与电池单元16之间。感测电路19能通过流经电池单元16的充电电流来侦测控制电路17开启第一转换电路13及第二转换电路14供电时所需要的充电电流参考值。在一实施例中,感测电路19可以是感测电阻或其他具有电流侦测功能的芯片。
第一转换电路13耦接在第一端口11与系统电路15之间,且耦接在第一端口11与电池单元16之间而形成一第一供电路径。第二转换电路14耦接在第二端口12与系统电路15之间,且耦接在第二端口12与电池单元16之间而形成第二供电路径。第一端口11及第二端口12能分别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及第二电源供应器22。第一端口11自第一电源供应器21接收第一电源P1并传送给第一转换电路13,第二端口12自第二电源供应器22接收第二电源P2并传送给第二转换电路14。第一转换电路13转换第一电源P1至适于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的电压后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第二转换电路14转换第二电源P2至适于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的电压后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
控制电路17耦接第一转换电路13、第二转换电路14。控制电路17在第一端口11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时开启第一转换电路13转换第一电源P1而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即,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经由第一供电路径受电),并在第一电源P1不足以供电池单元16的电量充电至饱充状态时,开启第二转换电路14根据第二电源P2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也就是第二转换电路14与第一转换电路13共同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即,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分别经由第一供电路径及第二供电路径受电)。
详细而言,在运作上,请合并参照图1及图2,控制电路17判断第一端口11是否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是否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步骤S01),当第一端口11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时(判断结果为“是”),控制电路17开启第一转换电路13根据第一电源P1供电给系统电路15(步骤S02),并开启第一转换电路13根据一饱充条件(以下称为第一饱充条件)供电给电池单元16。并且,在控制电路17判断出第一端口11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时(判断结果为“是”),控制电路17计算另一饱充条件(以下称为第二饱充条件)(步骤S03),第二饱充条件小于第一饱充条件,控制电路17再判断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是否达到第二饱充条件(步骤S04),若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未达到第二饱充条件(判断结果为“否”),表示第一电源P1并不足以供电池单元16充电至饱充状态,控制电路17再进一步开启第二转换电路14根据第二饱充条件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步骤S05),使系统电路15运作且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至少达到第二饱充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包含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包含前述的转换电路13、14、感测电路19及控制电路17。基此,根据本申请的电源管理电路的一实施例,第一转换电路13与第二转换电路14共同耦接于同一节点N而共享同一感测电路19。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7在开启第二转换电路14根据第二饱充条件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步骤S05)之后,控制电路17再执行步骤S04而判断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是否达到第二饱充条件,若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还未达到第二饱充条件,控制电路17则不关闭第二转换电路14;当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达到第二饱充条件时,控制电路17关闭第二转换电路14而开启第二转换电路14停止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步骤S06)。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还包含侦测电路10及电池计量芯片(GaugeIC)20,控制电路17包含内嵌式控制器171、第一控制芯片172及第二控制芯片173。侦测电路10耦接在第一端口11与内嵌式控制器171之间,且耦接在第二端口12与内嵌式控制器171之间。第一控制芯片172耦接在内嵌式控制器171与第一转换电路13之间,且第二控制芯片173耦接在内嵌式控制器171与第二转换电路14之间。
侦测电路10侦测第一端口11是否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并侦测第二端口12是否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内嵌式控制器171根据前述侦测动作产生的侦测结果在步骤S01中判断第一端口11是否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是否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详细而言,当侦测电路10侦测到第一端口11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时,侦测电路10产生一确认信号(以下称为第一确认信号),侦测电路10发送第一确认信号至内嵌式控制器171;当侦测电路10侦测到第二端口12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时,侦测电路10产生另一确认信号(以下称为第二确认信号),侦测电路10发送第二确认信号至内嵌式控制器171。
于是,当内嵌式控制器171自侦测电路10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及第二确认信号时,内嵌式控制器171在步骤S01中判断出第一端口11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而得到为“是”的判断结果,内嵌式控制器171将自电池计量芯片20接收的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以及第一饱充条件发送给第一控制芯片172,使第一控制芯片172根据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以及第一饱充条件开启第一转换电路13供电给电池单元1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饱充条件包含饱充电流值和饱充电压值。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饱充条件为第一饱充条件的饱充电流值及饱充电压值分别地减去一预设差值。内嵌式控制器171将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以及第二饱充条件发送给第二控制芯片173,使第二控制芯片173根据第二饱充条件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也就是第二控制芯片173在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达到第二饱充信息时关闭第二转换电路14(步骤S06),并在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未达到第二饱充信息时启动第二转换电路14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步骤S05)。在一实施例中,感测电路19能通过流经电池单元16的充电电流来侦测控制芯片172、173开启转换电路13、14供电时所需要的充电电流参考值。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03中,举例而言,第一饱充条件的饱充电压值为17V及饱充电流值为3A,前述的预设差值可分别为400mV及300mA,内嵌式控制器171将17V及3A分别减去400mV及300mA后,得到第二饱充条件为16.6V及2.7A。第二控制芯片173根据第二饱充条件开启第二转换电路14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其中,前述的第一饱充条件包含的饱充电压及饱充电流可随着电池单元16的不同充电阶段而具有不同的电压值及电流值,且第一饱充条件包含的饱充电压及饱充电流根据电池单元16的不同型号而具有不同的电压值及电流值。基此,由于第二饱充条件相关于第一饱充条件,第二控制芯片173也可对应地根据电池单元16的不同充电阶段及电池单元16的不同型号开启第二转换电路14的供电。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的预设差值可预设为10%的饱充电流值及饱充电压值或是其他固定的数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为交流电源适配器(AC adapter),基于电子装置1所设计的第一电源供应器21,第一电源供应器21输出具单一瓦数/伏特数的第一电源P1,例如19V,第一转换电路13包含降压转换器(buck converter)。再者,第二电源供应器22为具有能量传递(power delivery;PD)功能的可携式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第二电源供应器22与第二端口12具有为USB type C的通信传输接口。基此,不同型号或是不同厂牌的第二电源供应器22可输出具不同瓦数的第二电源P2,例如18W、30W、45W或65W,第二转换电路14包含升降压转换器(buck-boost converter)。
请合并参照图3及图4,包含降压转换器的第一转换电路13包含转换开关M1-M2及电感L1,转换开关M1-M2受控于第一控制芯片172而处于导通(turned-on)或截止(cut-off)的状态;当第一端口11未连接于第一电源供应器21时,第一控制芯片172控制转换开关M1-M2为截止而关闭第一转换电路13;当第一端口11连接于第一电源供应器21时,第一控制芯片172根据前述的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开关M1-M2导通,使第一转换电路13根据第一电源P1进行降压转换后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并且,根据电池单元16的不同电量信息及第一饱充条件,第一控制芯片172产生具有对应的责任周期(duty cycle)的第一控制信号,使第一转换电路13根据不同的电量信息及不同的第一饱充条件对应地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
再者,包含升降压转换器的第二转换电路14包含转换开关M4-M7及电感L2,转换开关M4-M7受控于第二控制芯片173而处于导通或截止的状态。当第二端口12未连接于第二电源供应器22时,第二控制芯片173控制转换开关M4-M7为截止而关闭第二转换电路14;当第二端口12连接于第二电源供应器22时,第二控制芯片173根据电池单元16的电量信息产生一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开关M4-M7导通,使第二转换电路14根据第二电源P2进行升降压转换后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并且,根据电池单元16的不同电量信息及第二饱充条件,第二控制芯片173产生具有对应的责任周期(duty cycle)的第二控制信号,使第二转换电路14根据不同的电量信息及不同的第二饱充条件对应地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即步骤S05、S06)。举例来说,若第二控制芯片173判断电量信息达到第二饱充条件,第二控制芯片173产生责任周期为“零”的第二控制信号,以关闭第二转换电路14。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换电路13及第二转换电路14可单独地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基此,内嵌式控制器171还判断第一端口11是否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是否未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若内嵌式控制器171接收到侦测电路10产生的第一确认信号而未接收到第二确认信号,表示第一端口11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未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此时,第一控制芯片172开启第一转换电路13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且第二控制芯片173不启动第二转换电路14,也就是控制第二转换电路14为关闭。基此,内嵌式控制器171将电池单元16的当前电量及第一饱充条件发送给第一控制芯片172,使第一控制芯片172开启第一转换电路13供电给系统电路15并根据电池单元16的当前电量及第一饱充条件控制第一转换电路13供电给电池单元16,其供电路径如图5所示。
再者,内嵌式控制器171还判断第一端口11是否未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是否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若内嵌式控制器171接收到侦测电路10产生的第二确认信号而未接收到第一确认信号,表示第一端口11未连接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连接第二电源供应器22。此时,第二控制芯片173开启第二转换电路14供电给系统电路15及电池单元16且第一控制芯片172控制第一转换电路13为关闭。基此,内嵌式控制器171将电池单元16的当前电量及第二饱充条件发送给第二控制芯片173,使第二控制芯片173根据电池单元16的当前电量及第二饱充条件开启第二转换电路14供电给电池单元16,其供电路径如图6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电子装置1还包含一供电开关M3耦接在节点N与系统电路15之间。供电开关M3受控于控制电路17而处于导通或截止。详细而言,当第一端口11未连接于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未连接于第二电源供应器22时,表示电子装置1并未接收任何外部电源,此时由电池单元16供电给系统电路15运作,控制电路17控制供电开关M3导通,电池单元16输出其储存的电源(以下称为电池电源),供电开关M3将来自电池单元16的电池电源提供给系统电路15,其供电路径如图7所示;再者,当第一端口11连接于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未连接于第二电源供应器22时,表示系统电路15受第一转换电路13供电而非受电池单元16供电,此时控制电路17控制供电开关M3截止,其供电路径如图5所示;进一步,当第一端口11未连接于第一电源供应器21且第二端口12连接于第二电源供应器22时,表示系统电路15受第二转换电路14供电而非受第一转换电路13供电,此时控制电路17控制供电开关M3导通,使第二转换电路14经由导通的供电开关M3供电给系统电路15,其供电路径如图6所示。基此,电池单元16与第二转换电路14共享供电开关M3,供电开关M3能将电池单元16与第二转换电路14提供的电源传递至系统电路15。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至图7所示,电子装置1还包含第一保护电路181及第二保护电路182,第一保护电路181及第二保护电路182是ACFET、MOSFET、OVP IC或Loadswitch的任一或其组合。第一保护电路181耦接在第一端口11与第一转换电路13之间。第二保护电路182耦接在第二端口12与第二转换电路14之间。当第一端口11接收的电压或电流大于一临界值时,第一保护电路181关闭以保护第一转换电路13;当第一端口11接收的电压或电流小于前述的临界值时,第一保护电路181启动以使第一转换电路13接收来自第一端口11的第一电源P1。同理,当第二端口12接收的电压或电流大于一临界值时,第二保护电路182关闭以保护第二转换电路14;当第二端口12接收的电压或电流小于临界值时,第二保护电路182启动使第二转换电路14接收来自第二端口12的第二电源P2。再者,如图3至图7所示,电子装置1还包含一防逆冲电路183耦接在第二转换电路14与节点N之间。
综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电源管理电路及其电子装置及电源供应方法,电源管理电路的电路架构简单,第一转换电路与第二转换电路共同耦接于同一节点而共享同一感测电路,较节省电子装置的生产成本;并且,第一转换电路及第二转换电路对于系统电路及电池单元的供电设定为独立,控制电路并不需要因两端口连接两外部的电源供应器而重新调整第一转换电路及第二转换电路的供电设定,如此对于第一转换电路及第二转换电路的控制较为简单。在应用上,电子装置的用户也可单独地通过具有电源传递功能的第二电源供应器供电给电子装置而不需携带交流电源适配器,大幅地提升其可携带及使用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仅是用以说明实现本申请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并非对本申请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内容所公开的技术手段的范围,当可作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其它等效的实施例,但仍应视为与本申请实质相同的技术或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电子装置,包含:
第一转换电路,耦接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电子装置的系统电路之间,并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电子装置的电池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经由节点耦接所述电池单元,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用以转换来自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电源而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
第二转换电路,耦接在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系统电路之间,并耦接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经由所述节点耦接所述电池单元,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用以转换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电源而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
感测电路,耦接在所述节点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及
控制电路,耦接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及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当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电子装置外部的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电子装置外部的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转换电路供电给所述系统电路,且控制所述第一转换电路根据第一饱充条件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且所述控制电路计算小于所述第一饱充条件的第二饱充条件,在所述电池单元的电量信息未达到所述第二饱充条件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转换电路根据所述第二饱充条件供电给所述系统电路及所述电池单元,使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共同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在所述电池单元的电量达到所述第二饱充条件时关闭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使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停止供电给所述系统电路及所述电池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含:
内嵌式控制器,用以将所述第一饱充条件所包含的饱充电压值及饱充电流值分别减去预设差值而产生所述第二饱充条件;
第一控制芯片,耦接所述内嵌式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第一转换电路供电给所述系统电路,并根据所述电量信息及所述第一饱充条件控制所述第一转换电路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
第二控制芯片,耦接所述内嵌式控制器,用以判断所述电量信息是否达到所述第二饱充条件,并于所述电量信息未达到所述第二饱充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是交流电源适配器,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为可携式电源适配器,所述第二端口支持USB type-C的通信接口,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包含降压转换器,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包含升降压转换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未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转换电路供电给所述系统电路,且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电量信息及所述第一饱充条件控制所述第一转换电路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当所述第一端口未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电量信息及所述第二饱充条件控制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供电开关,当所述第一端口未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时,所述供电开关导通,所述供电开关将来自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源提供给所述系统电路,当所述第一端口未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供电开关导通,使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经由导通的所述供电开关供电给所述系统电路。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电池单元,用以输出电池电源;
第一端口,用以接收来自第一电源供应器的第一电源;
第二端口,用以接收来自第二电源供应器的第二电源;
系统电路,用以根据所述电池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及所述第二电源中的任一个运作;
第一转换电路,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系统电路之间,并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经由节点耦接所述电池单元,所述第一转换电路用以转换所述第一电源而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
第二转换电路,耦接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系统电路之间,并耦接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经由所述节点耦接所述电池单元,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用以转换所述第二电源而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
感测电路,耦接在所述节点与所述电池单元之间;及
控制电路,耦接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及所述第二转换电路,用以在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控制所述第一转换电路供电给所述系统电路,且控制所述第一转换电路根据第一饱充条件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且所述控制电路计算小于所述第一饱充条件的第二饱充条件,在所述电池单元的电量信息未达到所述第二饱充条件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转换电路根据所述第二饱充条件供电给所述系统电路及所述电池单元,使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共同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
8.一种适于电子装置的电源供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由控制电路判断第一端口是否连接所述电子装置外部的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是否连接所述电子装置外部的第二电源供应器;
当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第一转换电路根据第一饱充条件转换来自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电源而供电给电池单元及系统电路;
当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所述控制电路计算小于所述第一饱充条件的第二饱充条件;
所述控制电路判断所述电池单元的电量信息是否达到所述第二饱充条件;及
当所述电量信息未达到所述第二饱充条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转换电路根据所述第二饱充条件转换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电源而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使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共同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供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所述控制电路于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供电给所述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后还判断所述电量信息是否达到所述第二饱充条件;及
当所述电量信息在所述第二转换电路供电给所述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后达到所述第二饱充条件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转换电路停止供电给所述电池单元及所述系统电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供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电路计算所述第二饱充条件的步骤中,所述控制电路将所述第一饱充条件包含的饱充电压值及饱充电流值分别减去预设差值而产生所述第二饱充条件。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供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所述控制电路判断所述第一端口是否未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是否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
当所述第一端口未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所述控制电路计算所述第二饱充条件;
当所述第一端口未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供电开关导通;及
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转换电路根据所述第二饱充条件经由所述供电开关供电给所述系统电路及所述电池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供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所述控制电路判断所述第一端口是否未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是否未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
当所述第一端口未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供应器且所述第二端口未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供应器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供电开关导通;及
所述电池单元经由所述供电开关供电给所述系统电路。
CN201910540547.3A 2018-07-27 2019-06-21 电源管理电路及其电子装置及电源供应方法 Active CN110783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03906P 2018-07-27 2018-07-27
US62/703,906 2018-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3909A true CN110783909A (zh) 2020-02-11
CN110783909B CN110783909B (zh) 2023-03-21

Family

ID=69383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0547.3A Active CN110783909B (zh) 2018-07-27 2019-06-21 电源管理电路及其电子装置及电源供应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3909B (zh)
TW (1) TWI69907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369A (zh) * 2010-05-18 2011-11-23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电气系统和设备以及用于控制电气设备并行供电的方法
CN103633671A (zh) * 2012-08-21 2014-03-1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池充电装置及其双向充电方法
US20170267113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olar battery system
US20180019598A1 (en) * 2016-07-13 2018-01-1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in in-vehicle charging connector, in-vehicle charging connector, and in-vehicle data-transfer/charging system for external device
CN108233433A (zh) * 2016-12-21 2018-06-2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2713B2 (en) * 2006-03-28 2013-01-29 Wireless Environment, Llc Wireless lighting devices and grid-shifting applications
EP1990887A1 (en) * 2007-05-07 2008-11-12 STMicroelectronics S.r.l. A power management unit for battery-operated devices
TWI394347B (zh) * 2009-11-10 2013-04-21 Pegatron Corp 行動電子裝置及其電池模組的電量管理方法
CN102545327B (zh) * 2011-12-30 2014-12-17 北京师范大学 嵌入式风光互补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流程
TW201541803A (zh) * 2014-04-21 2015-11-01 Acer Inc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充電控制方法
CN206135529U (zh) * 2016-09-26 2017-04-26 天津比特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双电池节电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369A (zh) * 2010-05-18 2011-11-23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电气系统和设备以及用于控制电气设备并行供电的方法
CN103633671A (zh) * 2012-08-21 2014-03-1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池充电装置及其双向充电方法
US20170267113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olar battery system
US20180019598A1 (en) * 2016-07-13 2018-01-1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in in-vehicle charging connector, in-vehicle charging connector, and in-vehicle data-transfer/charging system for external device
CN108233433A (zh) * 2016-12-21 2018-06-2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9071B (zh) 2020-07-11
TW202008680A (zh) 2020-02-16
CN110783909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4987B2 (en) USB port with smart power management
CN104731293B (zh) 电源供应装置及其电源供应方法
US7737665B2 (en) Multi-threshold charging of a rechargeable battery
US9985454B2 (en) Power source device having standby power-cutoff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US6452364B1 (en) Battery charge control circuit, battery charging device, and battery charge control method
JP3747381B2 (ja) 電池内蔵の電子装置の電源制御回路
US1057407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KR100823330B1 (ko) 태양전지를 이용한 휴대기기 충전장치
US9153999B2 (en)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power source detection
CN108124497A (zh) 用于对电池充电的系统和方法
KR20120101699A (ko) 장치 충전 동안의 슬리프 모드와 정상 모드 간의 토글링 시에 감소된 전력 소모를 갖는 전력 컨버터
CN106537725A (zh) 充电电路及使用了它的电子设备、充电器
CN101167037B (zh) 用于禁用计算机系统中电源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09529A (zh) 控制电路、电池供电装置和控制方法
TW201526464A (zh) 雙向充電器
JP2002354686A5 (zh)
CN107276145B (zh) 电子系统与充电方法
CN114243871A (zh) 充放电电路、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JP5118534B2 (ja) 充電装置
CN103246336A (zh) 电子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US20120091812A1 (en) Power switching device
US10985605B2 (en) Power management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and power supply method thereof
CN110783909B (zh) 电源管理电路及其电子装置及电源供应方法
CN102118057B (zh) 具有整合式充放电路的直流不间断电源电路
US9348397B2 (en) Method of power management, portable system and portable power ba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