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7761A - 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7761A
CN110777761A CN201910842810.4A CN201910842810A CN110777761A CN 110777761 A CN110777761 A CN 110777761A CN 201910842810 A CN201910842810 A CN 201910842810A CN 110777761 A CN110777761 A CN 110777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ficial
black
area
habitat
artificial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28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栾丽
何涛
蒋红
魏凡
何月萍
姜跃良
何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428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777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77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77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7/00Artificial islands mounted on piles or like supports, e.g. platforms on raisable legs or offshore constructions;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31/00Housing bir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7/00Artificial islands mounted on piles or like supports, e.g. platforms on raisable legs or offshore constructions;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refor
    • E02B17/0017Means for protecting offshore 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tany (AREA)
  • Bird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包括位于水域的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和觅食地人工营造区;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位于水中人工岛屿上,所述觅食地人工营造区位于临近夜息地人工营造区的水岸处,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位于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与觅食地人工营造区之间的水湾处;水域包括河漫滩、宽浅河流、水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营造的适合黑颈鹤完成整个越冬期的自然生境系统,为珍禽黑颈鹤以及其他鸟类的生存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栖繁衍场所,为黑颈鹤顺利越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且结构简单、建造成本较低、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
背景技术
黑颈鹤在草海众多国家级保护鸟类中最为珍贵鸟类,是世界上的15种鹤类之一,被称作“鸟类熊猫”。专家资料显示,黑颈鹤是人类发现最晚、也是唯一在高原地带生活的珍稀鹤禽,目前世界上仅存黑颈鹤4000多只。黑颈鹤是杂食动物,以土豆、玉米、小麦、昆虫、小鱼小虾等为食。黑颈鹤属鹤形,目鹤科,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鸟类,头抬起来的时候个头有1.5m左右,成年黑颈鹤的体重达到5kg~6kg,脖子和尾巴呈黑色,头上有标志性的“一点红”。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栖息于海拔2500m~5000m的高原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目前,世界上仅存的黑颈鹤大部分在中国大陆繁衍栖息,每年9月底至10月初,黑颈鹤开始陆续从四川、西藏、青海等地飞到草海越冬,越冬期长达186d~220d,目前黑颈鹤越冬栖息地收到严重威胁:
1、随着全球湿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黑颈鹤的生存栖息地越来越小。
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范围的扩张,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不断开垦耕地,湿地面积出现萎缩,湿地功能的退化,黑颈鹤栖息的减少,使得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栖息地受到了严重挤压,对黑颈鹤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2、越冬栖息地黑颈鹤食物资源不足。
由于历史上的过度放牧、开垦湿地、挖取泥炭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大山包湿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黑颈鹤可利用的食物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气候影响使草海不再适合黑颈鹤越冬栖息。
由于天气特别寒冷,长时间的凝冻导致草海变成了“冰海”,黑颈鹤根本无处觅食。
综上所述,人类对黑颈鹤的栖息造成的干扰很大,黑颈鹤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飞至保护区以外区域栖息觅食,造成保护区黑颈鹤数量急剧减少,这些行为显示出该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的不稳定性。保护鸟类促进生态平衡,鸟类保护任重道远。目前,“鸟类熊猫”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人工营造方法仍是空白,湿地生境和已围垦破坏的栖息地恢复重建任务非常繁重,也是鸟类保护面临的重大难题,更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施、实施费用低,能够营造夜栖地、天敌回避地、觅食地和植被覆盖保护鸟类黑颈鹤成功越冬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包括夜息地人工营造区,所述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为水中构建的人工岛屿,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主体结构是由浆砌石挡墙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在浆砌石挡墙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内底层铺设砂砾石和卵石层、表层覆盖有沙土层,在沙土层上且沿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周向覆盖边缘植被带。
本发明采用浆砌石挡墙作为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外围骨架结构,浆砌石挡墙具有一定的抗水流冲击作用,保障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具有稳定的区域形貌,从而保障了黑颈鹤具有稳定的栖息环境,防止水流长期冲刷过程中,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形貌改变甚至缩减,使黑颈鹤夜栖息场所遭到破坏,影响黑颈鹤栖息稳定性。其次,在浆砌石挡墙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内填充砂砾石和卵石层作为稳定的基底层,再在表层覆盖沙土层方便覆盖植被以及适合黑颈鹤栖息。最后通过在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外围周向设置边缘植被带,对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内部区域(即黑颈鹤主要栖息地)起到包围、隐蔽作用,同时还有防风、固沙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浆砌石挡墙围成的椭圆形区域的长轴直径为40m~50m,短轴直径为30m~40m;且椭圆形区域的长轴方向与水流方向同向;所述浆砌石挡墙外围回填河沙呈50°~60°坡度。
位于水中的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呈圆形或椭圆形,优选椭圆形结构,椭圆形区域的长轴方向与水流方向同向,水流沿河床正常流动过程中,水流先与椭圆形的长轴一端接触后,受阻挡,主要表现为剪切力以及较少的正向冲击作用力,分流向椭圆形的两侧水湾;在流过两侧水湾后两股水流在椭圆形的长轴另一端汇合,由于此处负压区域相对较少,因此不会形成较大的涡流,因此设计长轴直径为40m~50m、短轴直径为30m~40m椭圆形型结构,利于大大减小水流冲击阻力、减小涡流,保障夜息地人工营造区本身结构稳定、以及周边水域平稳安全。最后,浆砌石挡墙外围回填河沙呈50°~60°坡度,一方面,回填河沙对浆砌石挡墙底部起到加固作用,增加了浆砌石挡墙在河水中地基稳定性;另一方面,回填河沙堆积在浆砌石挡墙外围,防止水流直接冲刷浆砌石挡墙底部,起到防护作用;此外,回填后呈50°~60°坡度,方便黑颈鹤在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与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之间正常过渡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浆砌挡墙高出水面0.1m~0.3m,沙土层最高区域表面高出水面0.3m~1m;沙土层边缘的坡度为30°~60°,边缘植被带的宽度为10m~20m。
夜息地人工营造区整体呈凸出水面的岛屿结构,凸出水面的岛屿表面作为黑颈鹤安全的夜息环境;本发明沙土层边缘的坡度为30°~60°,由于在该坡面以及上沿部位种植有植物(边缘植被带),随着水弯处水位变化,水位沿夜息地人工营造区斜坡逐渐长高或回落,对斜坡处的植被起到浇灌作用,反过来边缘植被带起到固沙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边缘植被带种植乌柳、云南沙棘、卷边柳、猪毛蒿、峨眉蔷薇、波密小檗、云南沙棘、砂生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植被覆盖率为30%~50%。
夜息地人工营造区边缘植被带种植植物种类和覆盖率,要保证隐蔽性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开阔的视野,因此主要种植低矮灌草丛植物,如乌柳、云南沙棘、卷边柳、猪毛蒿、峨眉蔷薇、波密小檗、云南沙棘、砂生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植被覆盖率保持在30%~50%,为黑颈鹤提供庇护夜息场所。
进一步地,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还包括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和觅食地人工营造区;所述觅食地人工营造区位于临近夜息地人工营造区的水岸处,所述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位于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与觅食地人工营造区之间的水湾处;所述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位于水域内,所述水域包括河漫滩、宽浅河流、水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营造的适合黑颈鹤完成整个越冬期的自然生境系统,主要包括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和觅食地人工营造区三大区域,且建设在河漫滩、宽浅河流、水库周边等水月区域,利于为珍禽黑颈鹤以及其他鸟类的生存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栖繁衍场所,为黑颈鹤顺利越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黑颈鹤作为昼行性鸟类在夜晚往往处于被动和不利的环境,因而夜栖地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它们在夜间的安全,本发明在水中建立人工岛屿作为夜息地人工营造区用于黑颈鹤夜栖息根据地,原理与陆岸通过水湾隔离,起到屏障保护作用,为黑颈鹤夜栖息提供安全场所。黑颈鹤在越冬期间取食行为占日活动的50%以上,其次是警戒和休整行为,与取食相关的搜寻行为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本发明在与夜息地人工营造区相临近的岸上配套建设觅食地人工营造区,方便黑颈鹤在夜息地附近觅食,避免远离栖息地存在的潜在危险;同时在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与觅食地人工营造区之间的水湾处设置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方便黑颈鹤在发现危险逼近的情况下,快速逃离、隐藏起来,防止天敌等不利因素危害到黑颈鹤。
进一步地,所述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与两侧觅食地人工营造区之间的水湾深度均为1m~1.5m,宽度≥10m;水湾在靠近觅食地人工营造区区域种植植物低矮、易生长的水生草本植物和灌草丛植物作为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此处的坡度为20°~30°。
根据选定水域的丰水期、枯水期水位变化,在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周边形成1m~1.5m水深的水湾,在靠近觅食地人工营造区区域的水湾处作为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用于黑颈鹤的回避天敌时的藏身之地,此处的坡度过大则不利于黑颈鹤驻留,坡度过小隐蔽性较低;种植植物低矮、易生长的水生草本植物和灌草丛植物,通过低矮水生草本植物增大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利于黑颈鹤长时间稳定驻留,通过灌草丛植物增加隐蔽性。
进一步地,所述夜息地人工营造区相对的水岸处的撂荒地和平整地作为觅食地人工营造区,所述觅食地人工营造区种植黑颈鹤喜食作物品种,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100m,种植宽度为≥40m,种植面积不少于1km2;;觅食地人工营造区的高度小于夜息地人工营造区的高度。
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对称分布在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两侧,觅食地人工营造区也对称分布在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两侧,且位于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外围,充分利用水域地形,建立结构紧凑、且合理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在觅食地和夜息地之间就是天敌回避区,因此黑颈鹤从夜息地到觅食地无需经历危险地带。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人工加设在水域中部,使沿河床正常流动的水流分成两股窄河道水流,因此对夜息地人工营造区两侧水湾处的水流流速及水位宽度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觅食地人工营造区临近水湾部分还可起到泄洪、排水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觅食地人工营造区采用生态农业模式种植黑颈鹤喜食作物品种,包括冬小麦、青稞、玉米、不直接收获的土豆等。
本发明在觅食地人工营造区采用生态农业模式种植粮食作物,即采用耕地种植,土壤松软,利于黑颈鹤啄食;此外,耕地状况特别是未经翻耕的耕地散落的谷粒比较多,翻耕后土地变得松软,黑颈鹤能获得土壤无脊椎动物作为食物,同时还可以获取土壤中残留的马铃薯、蔓菁等作为食物;尽管人类活动比较频繁,但是耕地丰富的食物量使得黑颈鹤降低了对其它土地的选择性。
进一步地,在水湾的浅水缓冲区域设置滨水缓冲带,所述滨水缓冲带的宽度为2m~10m;所述滨水缓冲带种植灌木植物和浅水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和浅水草本植物的比例控制在1:3,植被覆盖率控制在20%~30%。
对黑颈鹤而言,滨水地带植被覆盖率过低意味着栖息环境隐蔽性差,容易被天敌发现;而植被覆盖率过大则会阻碍鸟类看清植物的根、种子,有时亦意味着地下球茎小、埋深大,不利于其它植食性鸟类觅食,因此通过合理分布种植灌木植物和浅水草本植物,利于对觅食地带形成良好的隐蔽保护、防风固沙作用。
上述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的营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距离公路、建筑物500m以上的河漫滩、宽浅河流、水库,且周围有平整撂荒地作为越冬栖息地人工营造区域;划分构建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和觅食地人工营造区进行越冬栖息地人工营造。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夜息地设计成椭圆或圆形,优选椭圆形结构,通过设计椭圆形结构直径、坡度、回填砂、边缘植被带等参数,形成稳定的岛屿栖息场所及平稳安全的周边水域,从而保障了黑颈鹤具有稳定的栖息环境,防止水流长期冲刷过程中,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形貌改变甚至缩减,使黑颈鹤夜栖息场所遭到破坏,影响黑颈鹤栖息稳定性。在重要的时期(迁徙期和越冬期),为黑颈鹤提供安全、稳定的生存繁衍环境。
2、本发明针对人工营造生态岛屿地形的变异性,根据丰水期、枯水期水位变化,在生态岛屿周边形成1m~1.5m水深的水湾,并在临近水湾的区域种植低矮草本植物,作为黑颈鹤的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出夜息地边缘滨水植被带,为黑颈鹤提供庇护夜息场所。
3、本发明在觅食地人工营造区择种植的小麦、青稞等物种对地形条件要求简单,觅食地利用周边撂荒地构建主要觅食场所,所受限制因素少,而且在春夏秋时节由芳草、野花、荞麦花、土豆花、燕麦等构成的五彩斑斓的彩色草甸,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鸟类栖息生态。
4、黑颈鹤昼行性鸟类在夜晚往往处于被动和不利的环境,因而夜栖地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它们在夜间的安全。黑颈鹤在越冬期间取食行为占日活动的50%以上,其次是警戒和休整行为,与取食相关的搜寻行为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此外,觅食地选择是鸟类栖息地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野外条件下食物相对来说比较缺乏、潜在危险较多,鸟类必须花费较多的时间、行走更长的行程来寻找并取得食物和防御天敌。综上所述,为同时满足黑颈鹤越冬栖息、觅食及回避天敌等不同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根据河滩地水深、人工岛屿面积、高度、坡度、草本植物品种、种植宽度、植被覆盖率结构参数,人工营造黑颈鹤越冬栖息自然生境系统,主要包括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和觅食地人工营造区三大区域,且建设在河漫滩、宽浅河流、水库周边等水月区域,利于为珍禽黑颈鹤以及其他鸟类的生存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栖繁衍场所,为黑颈鹤顺利越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夜息地人工营造区,2-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3-觅食地人工营造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包括造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选取距离公路、建筑物500m以上距离、平整地面积大于1km2以上的撂荒地作为人工营造区域;首选河漫滩、宽浅河流、水库库周有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如云南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云南会泽自然保护区、云南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自然保护区、西藏色林错自然保护区、贵州威宁草海、雅鲁藏布江下游尼洋河汇口、大桥水库周边等都是黑颈鹤实际利用的越冬栖息地,但上述区域受工程建设及其它人类活动,黑颈鹤越冬栖息地遭受破坏。可在上述区域内选择适宜的区域人工营造黑颈鹤越冬栖息地。
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主体结构是由浆砌石挡墙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在浆砌石挡墙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内底层铺设砂砾石和卵石层、表层覆盖有沙土层,在沙土层上且沿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周向覆盖边缘植被带。
浆砌石挡墙围成的椭圆形区域的长轴直径为40m~50m,本实施例选取为45m,短轴直径为30m~40m,本实施例选取为35m;且椭圆形区域的长轴方向与水流方向同向;浆砌石挡墙外围回填河沙呈50°~60°坡度,本实施例坡度α选取为60°。浆砌挡墙高出水面0.1m~0.3m,本实施例选取为0.2m;沙土层最高区域表面高出水面0.3m~1m,本实施例选取为0.6m;沙土层边缘的坡度为30°~60°,本实施例选取为30°;边缘植被带的宽度为10m~20m,本实施例选取为20m。边缘植被带种植乌柳、云南沙棘、卷边柳、猪毛蒿、峨眉蔷薇、波密小檗、云南沙棘、砂生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植被覆盖率为30%~50%。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建造的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还包括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2和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位于水中人工岛屿上,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位于临近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的水岸处,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2位于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与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之间的水湾处。
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与两侧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之间的水湾深度均为1m~1.5m,宽度为12m~15m;水湾在靠近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区域种植植物低矮、易生长的水生草本植物和灌草丛植物作为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2,此处的坡度为20°~30°,本实施例选取为30°。
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相对的水岸处的撂荒地和平整地作为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种植黑颈鹤喜食作物品种,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120m,种植宽度为45m。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即耕地种植)种植黑颈鹤喜食作物品种,包括冬小麦、青稞、玉米、不直接收获的土豆等。在水湾的浅水缓冲区域设置滨水缓冲带,所述滨水缓冲带的宽度为2m~10m;滨水缓冲带种植灌木植物和浅水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和浅水草本植物的比例控制在1:3,植被覆盖率控制在20%~30%。
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2及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均对称分布在夜息地人工营造地1的两侧,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的高度小于夜息地人工营造地1的高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的营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距离公路、建筑物500m以上的河漫滩、宽浅河流、水库,且周围有平整撂荒地作为越冬栖息地人工营造区域;划分构建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和觅食地人工营造区进行越冬栖息地人工营造。此外,还可根据迁徙季节(春秋季)和冬季优势鸟类群落的不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湿地生境要素进行人为干预调整,可在河漫滩、宽浅河流、水库库周湿地区域围垦3-4米的潮水高程,在一些芦苇种植区可开辟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域,如裸地和浅水塘等,以利于其他迁徙水禽栖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其特征在于,包括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所述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为水中构建的人工岛屿,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主体结构是由浆砌石挡墙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在浆砌石挡墙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内底层铺设砂砾石和卵石层、表层覆盖有沙土层,在沙土层上且沿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周向覆盖边缘植被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石挡墙围成的椭圆形区域的长轴直径为40m~50m,短轴直径为30m~40m;且椭圆形区域的长轴方向与水流方向同向;所述浆砌石挡墙外围回填河沙呈50°~60°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挡墙高出水面0.1m~0.3m,沙土层最高区域表面高出水面0.3m~1m;沙土层边缘的坡度为30°~60°,边缘植被带的宽度为10m~2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植被带种植乌柳、云南沙棘、卷边柳、猪毛蒿、峨眉蔷薇、波密小檗、云南沙棘、砂生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植被覆盖率为30%~5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2)和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所述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位于临近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的水岸处,所述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2)位于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与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之间的水湾处;所述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位于水域内,所述水域包括河漫滩、宽浅河流、水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与两侧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之间的水湾深度均为1m~1.5m,宽度≥10m;水湾在靠近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区域种植植物低矮、易生长的水生草本植物和灌草丛植物作为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2),此处的坡度为20°~3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相对的水岸处的撂荒地和平整地作为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所述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种植黑颈鹤喜食作物品种,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100m,种植宽度为≥40m,种植面积不少于1km2;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的高度小于夜息地人工营造区(1)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觅食地人工营造区(3)采用生态农业模式种植黑颈鹤喜食作物品种,包括冬小麦、青稞、玉米、不直接收获的土豆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其特征在于,在水湾的浅水缓冲区域设置滨水缓冲带,所述滨水缓冲带的宽度为2m~10m;所述滨水缓冲带种植灌木植物和浅水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和浅水草本植物的比例控制在1:3,植被覆盖率控制在20%~3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的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取距离公路、建筑物500m以上的河漫滩、宽浅河流、水库,且周围有平整撂荒地作为越冬栖息地人工营造区域;划分构建夜息地人工营造区、天敌回避地人工营造区和觅食地人工营造区进行越冬栖息地人工营造。
CN201910842810.4A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 Pending CN1107777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2810.4A CN110777761A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2810.4A CN110777761A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7761A true CN110777761A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83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2810.4A Pending CN110777761A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777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6739A (zh) * 2022-03-29 2022-06-07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两栖动物人工繁殖场的营造方法及人工繁殖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6739A (zh) * 2022-03-29 2022-06-07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两栖动物人工繁殖场的营造方法及人工繁殖场
CN114586739B (zh) * 2022-03-29 2022-11-29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两栖动物人工繁殖场的营造方法及人工繁殖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7263B (zh) 适应于消落区水湾坡地的梯塘构造方法及梯塘结构
Purer Plant ecology of the coastal salt marshlands of San Diego County, California
Herdendorf Lake Erie coastal wetlands: an overview
Brass The 1938-39 expedition to the snow mountains, Netherlands New Guinea
KR101039658B1 (ko) 해안사구 생태복원 구조
Olson et al. Water rights and fights: Lao dams on the Mekong River
CN208039211U (zh) 盐碱地人工鸟岛系统
Watson Big Thicket plant ecology: an introduction
CN103081689A (zh) 一种水滨硬质化护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CN210737496U (zh) 一种湿地区域黑颈鹤栖息地模型
CN107858992A (zh) 一种阻控面源污染的近自然河岸缓冲带
Hedin Scientific Results of a Journey in Central Asia 1899-1902. Vol. 1: The Tarim River
Chakraborty et al. Diversity and classification of wetlands in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perspectives
CN110777761A (zh) 一种黑颈鹤越冬人工栖息地及其营造方法
Newton et al. Behaviour and distribution of wild geese in south-east Scotland
CN112281744A (zh) 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界面生态调控系统及方法
CN207244556U (zh) 一种隐堤于路的河岸结构
Jim Old masonry walls as ruderal habitat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enhancement in urban Hong Kong
CN214194880U (zh) 一种兼具硬质护岸柔化功能的生态雨水排口系统
CN109804848B (zh) 寒区河流沙洲湿地构建方法
Chen et al. Ecosystem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N109440726A (zh) 已建硬质海堤生态架构体系及建造方法
CN215801476U (zh) 基于引调水工程生态廊道构建的明渠
CN214363250U (zh) 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界面生态调控系统
CN108935329A (zh) 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及其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