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8382A -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68382A CN110768382A CN201810827300.5A CN201810827300A CN110768382A CN 110768382 A CN110768382 A CN 110768382A CN 201810827300 A CN201810827300 A CN 201810827300A CN 110768382 A CN110768382 A CN 1107683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device
- charging
- transmission coil
- electronic equipment
- electric quant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982 device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根据第一响应信号,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根据第一剩余电量、第二剩余电量,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在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由此,使得不同的电子设备间能够相互进行无线充电,而无电源插座的限制,提高了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易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所提供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使得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不断增加,比如,人们无时不刻的不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所提供的即时通讯功能,与他人进行即时通讯。但是,电子设备的电量是有限的,当人们在电子设备花费的时间越多,电子设备的耗电量也就越大。因此,用户需要经常的对电子设备充电,以补充电子设备所消耗的电量。相关技术中,人们常用的方式是接上适配器充电,或者是利用适配器连接无线充电底座,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充电,均需要有电源插座才能实现充电,存在充电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易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传输线圈,该无线充电方法包括:
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
根据所述第一剩余电量、所述第二剩余电量,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在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传输线圈,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探测模块,用于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剩余电量、所述第二剩余电量,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根据第一响应信号,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根据第一剩余电量、第二剩余电量,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在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由此,使得不同的电子设备间能够相互进行无线充电,而无电源插座的限制,提高了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易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探测第二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划分的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申请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申请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将参考由一部或多部计算机所执行的步骤及符号来说明,除非另有述明。因此,这些步骤及操作将有数次提到由计算机执行,本文所指的计算机执行包括了由代表了以一结构化型式中的数据的电子信号的计算机处理单元的操作。此操作转换该数据或将其维持在该计算机的内存系统中的位置处,其可重新配置或另外以本领域测试人员所熟知的方式来改变该计算机的运作。该数据所维持的数据结构为该内存的实体位置,其具有由该数据格式所定义的特定特性。但是,本申请原理以上述文字来说明,其并不代表为一种限制,本领域测试人员将可了解到以下所述的多种步骤及操作亦可实施在硬件当中。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看做为在该运算系统上执行的软件对象。本文所述的不同组件、模块、引擎及服务可看做为在该运算系统上的实施对象。而本文所述的装置及方法可以以软件的方式进行实施,当然也可在硬件上进行实施,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某些实施例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某些实施例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该无线充电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或者集成了该无线充电装置的电子设备,其中该无线充电装置可以采用硬件或者软件的方式实现。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等设备。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传输线圈,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可以如下:
101、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通过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电子设备向外发射的探测信号记为第一探测信号。该第一探测信号为电子设备按照预设编码格式编码得到的脉冲信号,其携带有电子设备的描述信息,用于向附近的可能存在其它电子设备声明自身的存在,也即用于探测附近可能存在的其它电子设备。其中,对于该探测信号所携带的描述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但该描述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唯一表征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
电子设备在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时,可以较低的预设信号发射功率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以确保较近的预设距离内的其它电子设备才能够接收到该第一探测信号,比如,可以通过对预设信号发射功率进行配置,使得电子设备发射出的第一探测信号,仅能被与电子设备距离在5毫米以内的其它电子设备接收到。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下将接收到第一探测信号的其它电子设备记为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同样包括传输线圈,其可以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来接收到电子设备发射的第一探测信号,并在接收到第一探测信号时,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该第一探测信号的响应信号,将该响应信号记为第一响应信号,该第一响应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描述信息,该描述信息用于声明其已知道电子设备的存在,并向电子设备声明自身的存在。其中,对于第一响应信号中所携带的描述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但该描述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唯一表征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
比如,请参照图2,电子设备发出的第一探测信号被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之后,第二电子设备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该第一探测信号的第一响应信号。
此外,传输线圈为电力传输线圈,根据工作模式的不同,可以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也可以接收外部的无线电力信号。对于传输线圈的形状及大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比如,传输线圈可以为圆形线圈、椭圆形线圈,等等。
102、根据第一响应信号,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
其中,电子设备在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接收到来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响应信号之后,确定附近存在第二电子设备(或者说,探测到附近存在第二电子设备),且自身被第二电子设备探测到。此时,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按照预设通讯方式,建立二者之间的无线通讯连接。
比如,二者可以基于各自的传输线圈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可以基于各自的Wi-Fi模组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还可以基于各自的蓝牙模组建立无线通讯连接,等等。
在完成无线通讯连接的建立之后,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基于该无线通讯连接进行数据的交互。比如,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该无线通信连接,从第二电子设备处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获取自身的第一剩余电量。
103、根据第一剩余电量、第二剩余电量,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获取到自身的第一剩余电量、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之后,根据获取到的该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按照预设身份确认规则,对二者的充电身份进行确认。
其中,对于身份确认规则,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比如,身份确认规则为:若第一剩余电量高于第二剩余电量,则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为受电设备,若第二剩余电量高于第一剩余电量,则确定电子设备为受电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电子设备确认自身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身份之后,将用于表征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通过前述无线通信连接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
104、在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电子设备充电。
其中,电子设备在确定自身为的身份为充电设备时,第二电子设备将根据接收到的身份信息确定自身的身份为受电设备,相应的,电子设备将自身的传输线圈配置为充电模式,以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与此同时,第二电子设备将自身的传输线圈配置为受电模式,以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接收电子设备所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由此,实现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
此外,电子设备在确定自身为的身份为受电设备时,第二电子设备将根据接收到的身份信息确定自身的身份为充电设备,相应的,第二电子设备将自身的传输线圈配置为充电模式,以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与此同时,电子设备将自身的传输线圈配置为受电模式,以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所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由此,实现第二电子设备对电子设备的充电。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根据第一响应信号,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根据第一剩余电量、第二剩余电量,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在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由此,使得不同的电子设备间能够相互进行无线充电,而无电源插座的限制,提高了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易用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剩余电量、第二剩余电量,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包括:
(1)获取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第一电量差值;
(2)在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电量差值时,若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则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若第一剩余电量小于第二剩余电量,则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此处提供一种身份确认规则,由电子设备来确定自身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身份。
其中,电子设备在获取到自身的第一剩余电量、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之后,首先计算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电量差值,记为第一电量差值。之后,求得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并将该绝对值与预设电量差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前述绝对值是否大于前述预设电量差值(预设电量差值用于描述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足够的电量差可以用于向对方充电,对于其取值,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取合适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若是,则进一步判断第一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第二剩余电量,其中,电子设备在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时,确定自身为充电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为受电设备,在第一剩余电量小于第二剩余电量时,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自身为受电设备。
比如,以百分比来表示电量,假设预设电量差值为10%,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为80%,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为30%,则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第一电量差值为50%,该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也为50%,大于预设电量差值,且此时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因此电子设备将自身确定为充电设备,将第二电子设备确定为受电设备。
其中,若电子设备确定自身为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在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的过程中,还实时获取其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剩余电量的差值,并在该差值不再大于前述预设电量差值时,停止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不再为第二电子设备充电。
在一实施方式中,“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之前,还包括:
在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时,判断第一剩余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电量,若是,则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而“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之前,还包括:
在第一剩余电量小于第二剩余电量时,判断第二剩余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电量,若是,则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设备”的运行需要消耗电量,在其剩余电量过低时,也就无法继续运行,更无法对“受电设备”进行充电。因此,可以设置预设电量来判定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是否有足够电量为对方充电,并在充电完成时剩余足够的电量供自身正常运行。其中,对于该预设电量的设置,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取合适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比如,在以百分比表示电量时,可以设置预设电量为总电量的30%。
比如,以百分比来表示电量,假设预设电量差值为10%、预设电量为30%,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为80%,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为30%,则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第一电量差值为50%,该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也为50%,大于预设电量差值,此时,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同时大于预设电量,因此,电子设备将自身确定为充电设备,将第二电子设备确定为受电设备。
又比如,同样以百分比来表示电量,假设预设电量差值为10%、预设电量为30%,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为30%,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为80%,则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第一电量差值为-50%,该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为50%,大于预设电量差值,此时,第二剩余电量大于第一剩余电量、同时大于预设电量,因此,电子设备将自身确定为受电设备,将第二电子设备确定为充电设备。
其中,若电子设备确定自身为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在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的过程中,还实时获取其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剩余电量的差值,并在该差值不再大于前述预设电量差值或者自身剩余电量不再大于前述预设电量时,停止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不再为第二电子设备充电。
在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包括:
按照随机时间间隔,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
其中,电子设备在向外发射一次第一探测信号时,利用内置的随机数产生器产生一个随机时间间隔,并在该随机时间间隔后再次向外发射一次第一探测信号,如此往复,直至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响应信号。
比如,电子设备在向外发射一次第一探测信号时,产生的随机时间间隔为1秒,则等待1秒后再次向外发射一次第一探测信号,若此时产生的随机时间间隔为2秒,则等待2秒后再次向外发射一次第一探测信号,等等。
此外,为了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尽快的被其它电子设备发现,可以为随机数产生器配置最小时间间隔和最大时间间隔,指示其在每次产生随机时间间隔时,产生一个位于最小时间间隔和最大时间间隔之间的随机时间间隔。
其中,对于最小时间间隔和最大时间间隔的取值,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取合适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比如,可以设置最小时间间隔为1秒,设置最大时间间隔为3秒,这样,随机数产生器产生的随机时间间隔将位于1秒至3秒之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1)在未发射第一探测信号期间,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射的第二探测信号;
(2)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响应第二探测信号的第二响应信号,以通过传输线圈与第三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电子设备尽快被其它电子设备发现、同时发现其它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在未发射第一探测信号期间,也即是等待随机时间间隔到达的期间,还对可能存在的、其它电子设备所发射的探测信号进行接收。若接收到其它电子设备发射的探测信号,则将该其它电子设备记为第三电子设备,将该探测信号记为第二探测信号。
之后,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响应第二探测信号的第二响应信号,以通过传输线圈与第三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中,具体可参照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1)在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期间,获取传输线圈的温度值,并判断传输线圈的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值;
(2)在传输线圈的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值时,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
(2)在每一预设时长周期的充电时间段内,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而在停止时间段内,停止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传输线圈在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会不断发热,导致温度持续升高,为避免温度过高导致传输线圈损坏,甚至引起燃烧而烧毁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对传输线圈进行充电控制,以抑制其温度升高的趋势。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有预设温度值,该预设温度值用于描述传输线圈的温度值是否过高,以确定是否进行充电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预设温度值的取值,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取合适值,比如,可以设置为60℃。
电子设备提供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期间,实时获取传输线圈的温度值,并将获取到的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若该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值,则确定需要对该传输线圈进行充电控制。
其中,电子设备在对传输线圈进行充电控制时,首先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为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顾名思义,充电时间段即用于供目标传输线圈进行无线充电的时间段,停止时间段即目标传输线圈停止无线充电的时间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预设时长周期的取值不做具体限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取合适值,此外,对于划分得到的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二者所占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比如,假设预设时长周期被配置为100毫秒,可以将预设时长周期的前50毫秒划分为充电时间段,将预设时长周期的后50毫秒划分为停止时间段,还可以将预设时长周期的前30毫秒划分为充电时间段,将预设时长周期的后70毫秒划分为停止时间段等。
在完成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的划分之后,在每一预设时长周期的充电时间段内,电子设备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而在停止时间段内,停止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这样,使得传输线圈在停止时间段之内将不再继续发热,从而整体上抑制其温度上升的趋势。
比如,请参照图3,在每一预设时长周期T的充电时间段t1内,电子设备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而在每一预设时长周期T的停止时间段t2内停止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如此循环,直至传输线圈的温度值不再大于预设温度值。
在于一实施方式中,“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为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包括:
(1)根据预设的温度值和充电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传输线圈的温度值的充电时长;
(2)计算预设时长周期和充电时长的时长差值;
(3)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为时长为充电时长的充电时间段,以及时长为时长差值的的停止时间段。
容易理解的是,若传输线圈的温度值越高,越需要尽快抑制其温度上升趋势,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不同温度值对抑制温度上升趋势的需求,预设有温度值和充电时长的对应关系,用于进行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的划分。其中,温度值越高,对应的充电时长越短。
电子设备在进行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的划分时,首先根据预设的温度值和充电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前述传输线圈的温度值的充电时长。之后,计算预设时长周期和前述充电时长的时长差值,从而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为时长为前述充电时长的充电时间段,以及时长为前述时长差值的停止时间段。
比如,假设预设时长周期为100毫秒,根据预设的温度值和充电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的充电时长为40毫秒,则可以计算得到预设时长周期和充电时长的时长差值为60毫秒,因此,可以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为时长为60毫秒的停止时间段,以及时长为40毫秒的充电时间段。这样,在一个预设时长周期内,前述传输线圈将在时长较短的充电时间段内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而在时长较长的停止时间段内停止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
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无线充电方法可以包括:
201、按照随机时间间隔,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电子设备向外发射的探测信号记为第一探测信号。该第一探测信号为电子设备按照预设编码格式编码得到的脉冲信号,其携带有电子设备的描述信息,用于向附近的可能存在其它电子设备声明自身的存在,也即用于探测附近可能存在的其它电子设备。其中,对于该探测信号所携带的描述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但该描述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唯一表征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
电子设备在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时,可以较低的预设信号发射功率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以确保较近的预设距离内的其它电子设备才能够接收到该第一探测信号,比如,可以通过对预设信号发射功率进行配置,使得电子设备发射出的第一探测信号,仅能被与电子设备距离在5毫米以内的其它电子设备接收到。
202、通过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下将接收到第一探测信号的其它电子设备记为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同样包括传输线圈,其可以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来接收到电子设备发射的第一探测信号,并在接收到第一探测信号时,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该第一探测信号的响应信号,将该响应信号记为第一响应信号,该第一响应信号包括第二电子设备的描述信息,该描述信息用于声明其已知道电子设备的存在,并向电子设备声明自身的存在。其中,对于第一响应信号中所携带的描述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但该描述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唯一表征第二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
比如,请参照图2,电子设备发出的第一探测信号被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之后,第二电子设备向电子设备返回响应该第一探测信号的第一响应信号。
此外,传输线圈为电力传输线圈,根据工作模式的不同,可以向外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也可以接收外部的无线电力信号。对于传输线圈的形状及大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比如,传输线圈可以为圆形线圈、椭圆形线圈,等等。
203、根据第一响应信号,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
其中,电子设备在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接收到来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响应信号之后,确定附近存在第二电子设备(或者说,探测到附近存在第二电子设备),且自身被第二电子设备探测到。此时,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按照预设通讯方式,建立二者之间的无线通讯连接。
比如,二者可以基于各自的传输线圈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可以基于各自的Wi-Fi模组建立无线通信连接,还可以基于各自的蓝牙模组建立无线通讯连接,等等。
在完成无线通讯连接的建立之后,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基于该无线通讯连接进行数据的交互。比如,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该无线通信连接,从第二电子设备处获取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获取自身的第一剩余电量。
204、获取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第一电量差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获取到自身的第一剩余电量、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之后,根据获取到的该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按照预设身份确认规则,对二者的充电身份进行确认。
其中,电子设备在获取到自身的第一剩余电量、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之后,首先计算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电量差值,记为第一电量差值。
205、在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电量差值时,若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且第一剩余电量大于预设电量,则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若第一剩余电量小于第二剩余电量、且第二剩余电量大于预设电量,则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设备”的运行需要消耗电量,在其剩余电量过低时,也就无法继续运行,更无法对“受电设备”进行充电。因此,可以设置预设电量来判定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是否有足够电量为对方充电,并在充电完成时剩余足够的电量供自身正常运行。其中,对于该预设电量的设置,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取合适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比如,在以百分比表示电量时,可以设置预设电量为总电量的30%。
电子设备在得到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第一电量差值之后,求得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并将该绝对值与预设电量差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前述绝对值是否大于前述预设电量差值(预设电量差值用于描述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足够的电量差可以用于向对方充电,对于其取值,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取合适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若是,则进一步判断第一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第二剩余电量,其中,电子设备在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且第一剩余电量大于预设电量时,确定自身为充电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为受电设备,在第一剩余电量小于第二剩余电量、且第二剩余电量大于预设电量时,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自身为受电设备。
比如,以百分比来表示电量,假设预设电量差值为10%、预设电量为30%,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为80%,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为30%,则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第一电量差值为50%,该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也为50%,大于预设电量差值,此时,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同时大于预设电量,因此,电子设备将自身确定为充电设备,将第二电子设备确定为受电设备。
又比如,同样以百分比来表示电量,假设预设电量差值为10%、预设电量为30%,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为30%,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为80%,则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第一电量差值为-50%,该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为50%,大于预设电量差值,此时,第二剩余电量大于第一剩余电量、同时大于预设电量,因此,电子设备将自身确定为受电设备,将第二电子设备确定为充电设备。
电子设备确认自身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身份之后,将用于表征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通过前述无线通信连接传输至第二电子设备。
206、在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电子设备充电。
其中,电子设备在确定自身为的身份为充电设备时,第二电子设备将根据接收到的身份信息确定自身的身份为受电设备,相应的,电子设备将自身的传输线圈配置为充电模式,以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与此同时,第二电子设备将自身的传输线圈配置为受电模式,以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接收电子设备所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由此,实现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
此外,电子设备在确定自身为的身份为受电设备时,第二电子设备将根据接收到的身份信息确定自身的身份为充电设备,相应的,第二电子设备将自身的传输线圈配置为充电模式,以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与此同时,电子设备将自身的传输线圈配置为受电模式,以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所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由此,实现第二电子设备对电子设备的充电。
其中,若电子设备确定自身为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在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的过程中,还实时获取其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剩余电量的差值,并在该差值不再大于前述预设电量差值或者自身剩余电量不再大于前述预设电量时,停止通过自身的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不再为第二电子设备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请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4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无线充电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探测模块401、获取模块402、确定模块403和充电模块404,如下:
探测模块401,用于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通过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
获取模块402,用于根据第一响应信号,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
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第一剩余电量、第二剩余电量,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充电模块404,用于在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电子设备充电。
在一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3可以用于:
获取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第一电量差值;
在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电量差值时,若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则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若第一剩余电量小于第二剩余电量,则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3可以用于在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时,判断第一剩余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电量,若是,则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者,
在第一剩余电量小于第二剩余电量时,判断第二剩余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电量,若是,则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探测模块401可以用于:
按照随机时间间隔,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探测模块401可以用于:
在未发射第一探测信号期间,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射的第二探测信号;
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响应第二探测信号的第二响应信号,以通过传输线圈与第三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模块404,可以用于:
在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期间,获取传输线圈的温度值,并判断传输线圈的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值;
在传输线圈的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值时,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
在每一预设时长周期的充电时间段内,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而在停止时间段内,停止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模块404,可以用于:
根据预设的温度值和充电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传输线圈的温度值的充电时长;
计算预设时长周期和充电时长的时长差值;
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为时长为充电时长的充电时间段,以及时长为时长差值的的停止时间段。
其中,无线充电装置400中各模块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步骤。该无线充电装置400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中,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位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由探测模块401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由获取模块402根据第一响应信号,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由确定模块403根据第一剩余电量、第二剩余电量,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由充电模块404在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由此,使得不同的电子设备间能够相互进行无线充电,而无电源插座的限制,提高了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易用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参照图6,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01以及存储器502。其中,处理器501与存储器502电性连接。
处理器500是电子设备5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500的各种功能并处理数据。
存储器5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5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5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计算机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5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501对存储器502的访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500中的处理器501会按照如下的步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的进程对应的指令加载到存储器502中,并由处理器501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如下:
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通过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
根据第一响应信号,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
根据第一剩余电量、第二剩余电量,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在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电子设备充电。
请一并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显示器503、射频电路504、音频电路505以及电源506。其中,其中,显示器503、射频电路504、音频电路505以及电源506分别与处理器501电性连接。
显示器503可以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器503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
射频电路504可以用于收发射频信号,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建立无线通讯,与网络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收发信号。
音频电路505可以用于通过扬声器、传声器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音频接口。
电源506可以用于给电子设备500的各个部件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506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7中未示出,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根据第一剩余电量、第二剩余电量,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处理器501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剩余电量和第二剩余电量的第一电量差值;
在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电量差值时,若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则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若第一剩余电量小于第二剩余电量,则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之前,处理器501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在第一剩余电量大于第二剩余电量时,判断第一剩余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电量,若是,则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而在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之前,处理器501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在第一剩余电量小于第二剩余电量时,判断第二剩余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电量,若是,则确定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时,处理器501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按照随机时间间隔,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1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在未发射第一探测信号期间,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射的第二探测信号;
向第三电子设备发送响应第二探测信号的第二响应信号,以通过传输线圈与第三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1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在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期间,获取传输线圈的温度值,并判断传输线圈的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值;
在传输线圈的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值时,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
在每一预设时长周期的充电时间段内,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而在停止时间段内,停止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时,处理器501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预设的温度值和充电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传输线圈的温度值的充电时长;
计算预设时长周期和充电时长的时长差值;
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为时长为充电时长的充电时间段,以及时长为时长差值的的停止时间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方法,比如: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通过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根据第一响应信号,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根据第一剩余电量、第二剩余电量,确定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在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传输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电子设备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可以是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或者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方法而言,本领域普通测试人员可以理解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并被该电子设备内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包括如无线充电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记忆体等。
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而言,其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芯片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譬如为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传输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方法包括:
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
根据所述第一剩余电量、所述第二剩余电量,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在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剩余电量、所述第二剩余电量,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剩余电量和所述第二剩余电量的第一电量差值;
在所述第一电量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电量差值时,若所述第一剩余电量大于所述第二剩余电量,则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若所述第一剩余电量小于所述第二剩余电量,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剩余电量大于所述第二剩余电量时,判断所述第一剩余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电量,若是,则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而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剩余电量小于所述第二剩余电量时,判断所述第二剩余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电量,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的步骤包括:
按照随机时间间隔,通过所述传输线圈向外发射所述第一探测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在未发射所述第一探测信号期间,接收第三电子设备发射的第二探测信号;
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响应所述第二探测信号的第二响应信号,以通过所述传输线圈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传输线圈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期间,获取所述传输线圈的温度值,并判断所述传输线圈的温度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值;
在所述传输线圈的温度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值时,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
在每一所述预设时长周期的所述充电时间段内,通过所述传输线圈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而在所述停止时间段内,停止通过所述传输线圈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预设时长周期划分充电时间段和停止时间段包括:
根据预设的温度值和充电时长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所述传输线圈的温度值的充电时长;
计算所述预设时长周期和所述充电时长的时长差值;
将所述预设时长周期划分为时长为所述充电时长的充电时间段,以及时长为所述时长差值的的停止时间段。
8.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传输线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探测模块,用于通过传输线圈向外发射第一探测信号,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探测信号而返回的第一响应信号;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剩余电量、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剩余电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剩余电量、所述第二剩余电量,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或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
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无线电力信号,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或者,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充电设备时,通过所述传输线圈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无线电力信号,对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7300.5A CN110768382A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PCT/CN2019/085721 WO2020019814A1 (zh) | 2018-07-25 | 2019-05-06 |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27300.5A CN110768382A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68382A true CN110768382A (zh) | 2020-02-07 |
Family
ID=6918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27300.5A Pending CN110768382A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68382A (zh) |
WO (1) | WO2020019814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98873A (zh) * | 2020-09-03 | 2021-01-08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220635A (zh) * | 2020-10-12 | 2021-01-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基于负压隔离舱的监护系统 |
CN112713661A (zh) * | 2020-12-25 | 2021-04-2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反向充电的信号发射系统及电子设备 |
CN112737149A (zh) * | 2020-12-25 | 2021-04-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号发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129A (zh) * | 1995-07-31 | 1997-02-05 | 云辰电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型电池再生器的检测、充电方法及装置 |
CN1545184A (zh) * | 2003-11-11 | 2004-11-10 | 彤 时 | 可充电电池通用快速充电方法 |
CN1988317A (zh) * | 2005-12-21 | 2007-06-27 | 刘孝伟 | 一种自适应定流间歇脉冲限时充电方法 |
CN101147308A (zh) * | 2006-10-24 | 2008-03-19 | 翰林Postech株式会社 | 一种能够进行无线数据和电能传输的非接触式充电器及使用该充电器的充电电池包及移动设备 |
CN102611213A (zh) * | 2012-03-31 | 2012-07-25 | 刘开磊 | 面向多终端的无线供电系统及方法 |
CN202444300U (zh) * | 2012-02-21 | 2012-09-19 |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CN102782985A (zh) * | 2010-03-31 | 2012-11-1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非接触充电系统 |
CN103155337A (zh) * | 2010-10-13 | 2013-06-12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感应式电力系统的电力发射器和电力接收器 |
CN103545893A (zh) * | 2013-10-30 | 2014-01-29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充电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3972957A (zh) * | 2014-04-21 | 2014-08-06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互相供应电力系统、可携式电子装置互相供应电力方法及电力传输媒介 |
CN104362703A (zh) * | 2014-11-25 | 2015-02-1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
US9281720B2 (en) * | 2013-05-31 | 2016-03-08 | ConvenientPower HK Ltd. |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using a relay coil |
CN205753580U (zh) * | 2016-05-13 | 2016-11-30 | 上海祥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智能定位鞋的无线充电装置 |
CN106451607A (zh) * | 2016-09-07 | 2017-02-22 |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 间歇式充电控制盒 |
CN107404144A (zh) * | 2016-03-16 | 2017-11-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系统 |
CN107732986A (zh) * | 2016-08-10 | 2018-02-23 | 江苏银佳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控制方法 |
CN107863797A (zh) * | 2017-11-01 | 2018-03-30 | 深圳市贝兰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移动电源的自激活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44283B1 (ko) * | 2011-08-18 | 2018-04-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디바이스의 에너지 공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296705B (zh) * | 2012-03-01 | 2016-09-14 |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终端的充放电方法以及充放电终端 |
CN105811480A (zh) * | 2014-12-30 | 2016-07-27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充电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7248767A (zh) * | 2017-07-27 | 2017-10-13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间充电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
2018
- 2018-07-25 CN CN201810827300.5A patent/CN110768382A/zh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5-06 WO PCT/CN2019/085721 patent/WO202001981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129A (zh) * | 1995-07-31 | 1997-02-05 | 云辰电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型电池再生器的检测、充电方法及装置 |
CN1545184A (zh) * | 2003-11-11 | 2004-11-10 | 彤 时 | 可充电电池通用快速充电方法 |
CN1988317A (zh) * | 2005-12-21 | 2007-06-27 | 刘孝伟 | 一种自适应定流间歇脉冲限时充电方法 |
CN101147308A (zh) * | 2006-10-24 | 2008-03-19 | 翰林Postech株式会社 | 一种能够进行无线数据和电能传输的非接触式充电器及使用该充电器的充电电池包及移动设备 |
CN102782985A (zh) * | 2010-03-31 | 2012-11-1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非接触充电系统 |
CN103155337A (zh) * | 2010-10-13 | 2013-06-12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感应式电力系统的电力发射器和电力接收器 |
CN202444300U (zh) * | 2012-02-21 | 2012-09-19 |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CN102611213A (zh) * | 2012-03-31 | 2012-07-25 | 刘开磊 | 面向多终端的无线供电系统及方法 |
US9281720B2 (en) * | 2013-05-31 | 2016-03-08 | ConvenientPower HK Ltd. |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using a relay coil |
CN103545893A (zh) * | 2013-10-30 | 2014-01-29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充电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3972957A (zh) * | 2014-04-21 | 2014-08-06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互相供应电力系统、可携式电子装置互相供应电力方法及电力传输媒介 |
CN104362703A (zh) * | 2014-11-25 | 2015-02-1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
CN107404144A (zh) * | 2016-03-16 | 2017-11-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系统 |
CN205753580U (zh) * | 2016-05-13 | 2016-11-30 | 上海祥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智能定位鞋的无线充电装置 |
CN107732986A (zh) * | 2016-08-10 | 2018-02-23 | 江苏银佳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控制方法 |
CN106451607A (zh) * | 2016-09-07 | 2017-02-22 |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 间歇式充电控制盒 |
CN107863797A (zh) * | 2017-11-01 | 2018-03-30 | 深圳市贝兰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移动电源的自激活方法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98873A (zh) * | 2020-09-03 | 2021-01-08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198873B (zh) * | 2020-09-03 | 2022-04-01 | 美智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220635A (zh) * | 2020-10-12 | 2021-01-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基于负压隔离舱的监护系统 |
CN112713661A (zh) * | 2020-12-25 | 2021-04-2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反向充电的信号发射系统及电子设备 |
CN112737149A (zh) * | 2020-12-25 | 2021-04-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号发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2713661B (zh) * | 2020-12-25 | 2023-06-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反向充电的信号发射系统及电子设备 |
CN112737149B (zh) * | 2020-12-25 | 2024-09-1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号发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19814A1 (zh) | 2020-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39490B2 (e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lassic Bluetooth connection between dual-mode Bluetooth devices, and dual-mode Bluetooth device | |
CN106649010B (zh) | 一种终端设备测试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0768382A (zh) |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JP5987121B2 (ja) | 電池、電池保護方法、電池保護装置、電池保護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 |
KR20140101958A (ko) | 휴대 단말기의 충전 경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
US20170094048A1 (en) | Ligh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terminal | |
EP3570404B1 (en) |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7172671B (zh) |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 |
CN107786424B (zh) | 音视频通信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 |
CN106412818B (zh) | 定位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
US11381100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ulti-mode charging,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5425711B (zh) | 充电电流的获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872791B (zh) | 接入点连接方法及装置 | |
CN105577712A (zh) | 一种文件上传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2542867B (zh) | 移动终端供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6210325B (zh) | 一种设置社交应用来电铃声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6155733B (zh) | 一种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635379B (zh) | 噪声抑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1030202B (zh) |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339591A (zh) | 基于超宽带芯片进行定位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12286849A (zh) | 无线充电基座数据切换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
CN109561415B (zh) | Nfc功能检测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12256610B (zh) | 连接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
CN110972221B (zh) | 一种通讯信号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09617660B (zh) | 载波聚合频段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