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7705B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67705B CN110767705B CN201910098883.7A CN201910098883A CN110767705B CN 110767705 B CN110767705 B CN 110767705B CN 201910098883 A CN201910098883 A CN 201910098883A CN 110767705 B CN110767705 B CN 1107677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 display area
- region
- organic light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9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9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4205 SiNX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81 coes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3 corund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06 cristoba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82 stishov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05 tridym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45 yogo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邻接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间隔区;所述显示基板显示时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不属于同一帧完整画面,所述间隔区呈现的画面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与所述第一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及所述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相应的特征参数均不同,所述特征参数包括亮度、对比度、灰度及色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故而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在开槽区域设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但开槽区域并不能用来显示画面,如现有技术中的刘海屏,或者采用在屏幕上开孔的方式,对于实现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来说,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开孔处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并不能在整个屏幕的各个区域均进行显示,如在摄像头区域不能显示画面。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邻接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间隔区;
所述显示基板显示时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不属于同一帧完整画面,所述间隔区呈现的画面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与所述第一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及所述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相应的特征参数均不同,所述特征参数包括亮度、对比度、灰度及色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区包括衬底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方或者下方的黑胶层。黑胶层可使得间隔区呈现的画面始终是黑色画面,与第一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对比度、灰度及色度均不同,则间隔区与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呈现的视觉效果差别更大,使得用户更容易将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区分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区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像素限定层及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像素限定层未设置像素开口,或者,所述像素限定层设有像素开口,但所述像素开口内未设置有机发光材料。该方案中,由于间隔区未设置有机发光材料,则间隔区不显示画面,间隔区呈现的画面与第一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对比度、灰度及色度均不同,从而用户可将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区分开;并且该方案可使得间隔区的厚度与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的厚度差别较小,接近相同,从而使得显示基板的厚度整体上大致相同,可提高显示基板的美观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区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且设有多个像素开口的像素限定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的有机发光材料及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间隔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分别小于或分别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及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当间隔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分别小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及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时,显示基板在显示时间隔区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分别小于第一显示区显示的画面的亮度以及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可使得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及间隔区的视觉效果明显不同,则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画面的亮度将第一显示区、间隔区和第二显示区区分开,从而只关注第一显示区或第二显示区。当间隔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分别小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及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时,显示基板在显示时间隔区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分别小于第一显示区显示的画面的亮度以及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可使得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及间隔区的视觉效果明显不同,则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画面的亮度将第一显示区、间隔区和第二显示区区分开,从而只关注第一显示区或第二显示区。并且上述设置可使得间隔区的厚度与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的厚度差别较小,接近相同,从而使得显示基板的厚度整体上大致相同,可提高显示基板的美观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区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且设有多个像素开口的像素限定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的有机发光材料及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间隔区的多个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如此设置,显示基板在显示时,显示面板显示的画面为单一颜色的画面,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不是单一颜色的画面,则间隔区显示的画面与第一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至少色度差别较大,用户可更容易分辨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并且在制备显示基板时,可根据用户的喜好选择间隔区中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或者,
所述间隔区的像素开口内设置有多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每一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在所述间隔区均匀分布。如此设置,间隔区显示的画面的颜色位多种有机发光材料发出的光混合后呈现的颜色,可使得间隔区显示的画面的颜色有更多的选择;显示基板在显示时,显示面板显示的画面为单一颜色的画面,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不是单一颜色的画面,则间隔区显示的画面与第一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至少色度差别较大,用户可更容易分辨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
或者,所述间隔区包括多个子区域,每一所述子区域内设置一种或多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相邻的两个子区域中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不同。如此设置,显示基板在显示时,显示面板显示的每个子区域显示的画面分别为单一颜色的画面,而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不是单一颜色的画面,则间隔区的每一子区域显示的画面与第一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至少色度差别较大,用户可更容易分辨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由于间隔区的相邻的两个子区域在显示时呈现的画满的颜色不同,可使得间隔区呈现的画面更丰富,更能满足用户的喜好。
优选的,所述间隔区的像素开口内设置有两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每一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在所有所述间隔区的像素开口内均匀分布;或者所述间隔区包括两个子区域,每一所述子区域内设置一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两个子区域中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不同;
优选的,所述间隔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共用同一衬底,所述间隔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及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有机发光材料在同一工艺中形成。由于间隔区内设置两种颜色不同的有机发光材料时,间隔区显示的画面的颜色为两种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混合后呈现的颜色,因此可通过调整两种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即可调整间隔区显示画面的颜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显示区由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间隔区由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及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两侧的非透明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为非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如此设置,透明显示区下方设置的感光器件可接收通过透明显示区入射的光线,可保证透明显示区下方的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正常工作;并且,第一显示区由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一端延伸至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间隔区由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可使得间隔区更能从视觉效果上间隔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
优选的,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为被动驱动或主动驱动,所述非透明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
所述透明显示区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上的有机发光材料及位于所述有机发光材料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组,每一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同一个第一电极组中的第一电极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每一所述第一电极上对应设置有一块有机发光材料。
所述透明显示区为被动驱动时,每一所述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同一数据信号或不同数据信号,或,所有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同一数据信号或不同数据信号。由于多个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同一数据信号,因此可减小外部电路向透明显示区施加的驱动电流的数量,对数据信号的通道数目要求少,连接走线数量也少、占用面积少,从而更利于提高透明显示区的透明度。
所述透明显示区为主动驱动时,每一所述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一个开关晶体管的漏极,该开关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数据信号。由于多个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同一开关晶体管的漏极,因此可减小像素电路的数量,透明显示区中的连接走线数量也少、占用面积少,从而更利于提高透明显示区的透明度。
优选的,所述间隔区内设置有机发光材料时,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间隔区共用栅线驱动电路及数据线驱动电路,或者,所述间隔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共用栅线驱动电路及数据线驱动电路。如此设置,可减小显示基板100的电路走线的数量,减小显示基板100的工艺复杂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区为透明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被所述间隔区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如此设置,可在保证感光器件正常工作;并且由于显示基板所需的透明显示区的大小是一定的,当第一显示区全部为透明显示区时,可增大第二显示区的面积,而第二显示区是用来显示图像或视频的区域,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增大更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透明显示区呈水滴形、圆形、半圆形、矩形、椭圆形、半椭圆形或菱形。上述的几种形状可使得透明显示区的形状更加美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及封装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偏光片,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为透明显示区,所述偏光片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及所述间隔区,且未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明显示区。偏光片可消散显示面板表面的反射光,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透明显示区不设置偏光片,可提高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保证透明显示区下方设置的感光器件的正常工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
上述的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为透明显示区时,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所述透明显示区进行光线采集的感光器件;
优选的,所述感光器件包括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由于显示基板显示时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不属于同一帧完整画面,并且间隔区呈现的画面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与第一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相应的特征参数均不同,则间隔区、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呈现的画面的视觉效果明显不同,用户在使用时可将第一显示区、间隔区和第二显示区区分开,从而只关注第一显示区或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忽略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差别,因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沿直线AA的一种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沿直线AA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沿直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沿直线AA的再一种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沿直线AA的再一种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的间隔区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排布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第一显示区的透明显示区的第一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透明显示区的第一电极层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透明显示区的第一电极层的另一种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诸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上,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光线感应器等感光器件,一般是通过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设置透明显示屏的方式,来实现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
由于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较大,且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驱动方式与非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驱动方式不同,导致显示面板在显示时透明显示区与非透明显示区的显示效果不同。电子设备在显示时透明显示区与非透明显示区显示同一帧完整画面,但是用户可分辨出透明显示区与非透明显示区的差别,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沿直线AA的一种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沿直线AA的另一种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沿直线AA的又一种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沿直线AA的再一种剖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沿直线AA的再一种剖视图;图8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的间隔区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排布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的第一显示区的透明显示区的第一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透明显示区的第一电极层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11为图9所示的透明显示区的第一电极层的另一种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参见图1和图2,所述显示基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10、第二显示区20以及邻接所述第一显示区10与所述第二显示区20的间隔区30。所述显示基板100显示时所述第一显示区10与所述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不属于同一帧完整画面,且所述间隔区30呈现的画面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与所述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及所述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相应的特征参数均不同,所述特征参数包括亮度、对比度、灰度及色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0,由于显示基板100显示时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不属于同一帧完整画面,并且间隔区30呈现的画面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与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相应的特征参数均不同,则间隔区30、第一显示区10及第二显示区20呈现的画面的视觉效果明显不同,用户在使用时可将第一显示区10、间隔区30和第二显示区20区分开,从而只关注第一显示区10或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忽略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的差别,因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0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显示基板100在显示时,第一显示区10例如可以用来显示图标,第二显示区20可用来显示不同于图标的画面,例如第二显示区20可用来显示视频帧。其中,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可以同步驱动,或者不同步驱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0中,间隔区30可以具有显示的功能或者不具有显示的功能。间隔区30不具有显示的功能时,其呈现的是一个黑色的区域,则显示基板100显示时间隔区30与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对比度、灰度及色度均不同。间隔区30具有显示的功能时,显示基板100显示时间隔区30显示的画面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与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相应的特征参数均不同。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例,对间隔区30的结构进行介绍,图2所示的结构中间隔区30的情况与图1中间隔区30的情况相同,不再赘述。
在第一种情况下,间隔区30不具有显示的功能,则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第一种情况的第一种方式中,参见图3至图5所示,所述间隔区30包括衬底31及设置在所述衬底31上方或者下方的黑胶层36。黑胶层36可使得间隔区30呈现的画面始终是黑色画面,与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对比度、灰度及色度均不同,则间隔区30与第一显示区10及第二显示区20呈现的视觉效果差别更大,使得用户更容易将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区分开。
第一种方式的一个方案中,间隔区30只包括衬底31和设置于衬底31上方或下方的黑胶层36。由于外部光线无法通过黑胶层36,从而间隔区30呈现黑色画面。其中,图3仅以黑胶层36设置在衬底31上方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黑胶层36也可设置在衬底31下方。该方案中,间隔区30的结构比较简单。
第一种方式的另一个方案中,间隔区30还可包括位于衬底31上的第一电极层32、位于第一电极层32上的像素限定层33及位于像素限定层33上的第二电极层35。第一显示区10可包括衬底11、位于衬底11上的第一电极层12、位于第一电极层12上且设有像素开口的像素限定层13、设置于像素开口内的有机发光材料14及位于像素限定层13上的第二电极层15。第二显示区20可包括衬底21、位于衬底21上的第一电极层22、位于第一电极层22上且设有像素开口的像素限定层23、设置于像素开口内的有机发光材料24及位于像素限定层23上的第二电极层25。
该方案可使得间隔区30的厚度与第一显示区10及第二显示区20的厚度差别较小,接近相同,从而使得显示基板100的厚度整体上大致相同,可提高显示基板100的美观性。
可选的,如图4所示,像素限定层33不设像素开口,因而间隔区30内不设置有机发光材料。或者,像素限定层33设有像素开口,但是像素开口内未设置有机发光材料。在这两种情况下,黑胶层36可如图4中所示,设置在衬底31的下方,或者黑胶层36可设置在第二电极层35的上方,或者黑胶层36可设置在衬底31、第一电极层32、像素限定层33及第二电极层35的任意相邻的两膜层之间。上述两种情况中,由于间隔区30内未设置有机发光材料,可避免间隔区30内设置有机发光材料时出现混色的问题。
可选的,如图5所示,像素限定层33可设有像素开口,且像素开口内设有有机发光材料34,黑胶层36设置在第二电极层35上方。或者,黑胶层36也可设置在像素限定层33与第二电极层35之间。黑胶层36可将有机发光材料发出的光线遮挡,从而间隔区30无法显示画面,呈现的画面为黑色画面。
第一种情况的第二种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间隔区30包括衬底31、位于所述衬底31上的第一电极层32、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32上的像素限定层33及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33上的第二电极层35,所述像素限定层33未设置像素开口。或者,所述像素限定层33也可设有像素开口,但所述像素开口内未设置有机发光材料。该方式中,由于间隔区30未设置有机发光材料,则间隔区30不显示画面,间隔区30呈现的画面与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对比度、灰度及色度均不同。
第二种情况下,间隔区30具有显示的功能,如图7所示,所述间隔区30可包括衬底31、位于所述衬底31上的第一电极层32、位于第一电极层32上且设有多个像素开口的像素限定层33、设置于像素开口内的有机发光材料34及位于像素限定层34上的第二电极层35。间隔区30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实现显示功能。
第二种情况的第一种方式中,所述间隔区30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分别小于或分别大于第一显示区10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及第二显示区20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如此设置可使得间隔区30的厚度与第一显示区10及第二显示区20的厚度差别较小,接近相同,从而使得显示基板100的厚度整体上大致相同,可提高显示基板100的美观性。
当间隔区30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分别小于第一显示区10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及第二显示区20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时,显示基板100在显示时间隔区30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分别小于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的亮度以及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可使得第一显示区10、第二显示区20及间隔区30的视觉效果明显不同,则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画面的亮度将第一显示区10、间隔区30和第二显示区20区分开,从而只关注第一显示区10或第二显示区20。
当间隔区30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分别大于第一显示区10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及第二显示区20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时,显示基板100在显示时间隔区30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分别大于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的亮度以及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的亮度,可使得第一显示区10、第二显示区20及间隔区30的视觉效果明显不同,则用户在使用时可根据画面的亮度将第一显示区10、间隔区30和第二显示区20区分开,从而只关注第一显示区10或第二显示区20。
第二种情况的第二种方式中,所述间隔区30的多个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例如,间隔区30的多个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均为红色时,间隔区30显示红色画面;间隔区30的多个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均为蓝色时,间隔区30显示蓝色画面;间隔区30的多个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均为绿色时,间隔区30显示绿色画面。如此设置,显示基板100在显示时,显示面板显示的画面为单一颜色的画面,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不是单一颜色的画面,则间隔区30显示的画面与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至少色度差别较大,用户可更容易分辨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
第二种情况的第三种方式中,所述间隔区30的像素开口内设置有多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34。该方式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案实现。
第一种方案中,所述间隔区30的像素开口内设置有多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34,每一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在所述间隔区30均匀分布。在控制间隔区30显示时,可控制多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同时发光,从而间隔区30显示的画面为多种颜色混合后的颜色。例如,间隔区30内设置红色、蓝色及绿色三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且每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在间隔区30内均匀分布时,间隔区30显示黑色画面;间隔区30内设置红色和蓝色两种有机发光材料,且每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在间隔区30内均匀分布时,间隔区30显示紫色画面;间隔区30内设置红色和绿色两种有机发光材料,且每一种有机发光材料在间隔区30内均匀分布时,间隔区30显示黄色画面。该方案中,间隔区30显示的画面的颜色位多种有机发光材料发出的光混合后呈现的颜色,可使得间隔区30显示的画面的颜色有更多的选择;显示基板100在显示时,显示面板显示的画面为单一颜色的画面,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不是单一颜色的画面,则间隔区30与第一显示区10及第二显示区20的色度差别较大,用户可更容易分辨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并且在制备显示基板100时,可根据用户的喜好选择间隔区30中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
优选的,所述间隔区30的像素开口内设置有两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每一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在所述间隔区均匀分布。间隔区30内设置两种颜色不同的有机发光材料时,间隔区30显示的画面的颜色为两种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混合后呈现的颜色,因此可通过调整两种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即可调整间隔区30显示画面的颜色。
第二种方案中,所述间隔区30的像素开口内设置有多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34,所述间隔区30包括多个子区域,每一所述子区域内设置一种或多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相邻的两个子区域中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不同。该方案中,显示基板100在显示时,显示面板显示的每个子区域显示的画面分别为单一颜色的画面,而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不是单一颜色的画面,则间隔区30的每一子区域显示的画面与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至少色度差别较大,用户可更容易分辨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由于间隔区30的相邻的两个子区域在显示时呈现的画满的颜色不同,可使得间隔区30呈现的画面更丰富,更能满足用户的喜好。
如图8所示,间隔区30包括三个子区域301,每一子区域301内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且相邻两个子区域301内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不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子区域301内可设置两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或者三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且相邻的两个子区域中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不完全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间隔区30的衬底31、第一显示区10的衬底11及第二显示区20的衬底21可为同一衬底的不同部分,也即是间隔区30、第一显示区10及第二显示区20共用同一衬底。间隔区30包括第一电极层32、像素限定层33及第二电极层35时,间隔区30的第一电极层32、第一显示区10的第一电极层12及第二显示区20的第一电极层22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间隔区30的像素限定层33、第一显示区10的像素限定层13及第二显示区20的像素限定层23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间隔区30的第二电极层35、第一显示区10的第二电极层15及第二显示区20的第二电极层25可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间隔区30包括有机发光材料34时,间隔区30的有机发光材料34、第一显示区10的有机发光材料14及第二显示区20的有机发光材料24可采用同一个掩膜板形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0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为透明显示区,透明显示区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外部光线可透过第一显示区10进入到感光器件中。感光器件例如可以是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如此设置可保证透明显示区下方的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正常工作。
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100中,第一显示区10位于显示基板100的顶部,占据显示基板100的顶部的部分区域,间隔区30包围部分第一显示区10,第一显示区10的全部区域可为透明显示区。第一显示区10的形状可以呈图1所示的半圆形,也可以是呈水滴形、圆形、矩形、椭圆形、半椭圆形或菱形等形状。由于显示基板100所需的透明显示区的大小是一定的,当第一显示区10全部为透明显示区时,可增大第二显示区20的面积,而第二显示区20是用来显示图像或视频的区域,第二显示区20的面积增大更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100中,第一显示区10位于显示基板100的顶部,由显示基板100的第一端延伸至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间隔区30由显示基板100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如此设置,间隔区30更能从视觉效果上间隔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其中,第一显示区10部分可包括透明显示区40及位于透明显示区40两侧的非透明显示区50。透明显示区40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外部光线可透过透明显示区40进入到感光器件中。或者,第一显示区10的一侧区域可为透明显示区,另一侧区域为非透明显示区。
当然,显示基板100不限于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0也可全部被间隔区30包围,第一显示区10也可位于显示基板100的中部、底部或其他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驱动方式可为被动驱动或主动驱动,所述非透明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
所述透明显示区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上的有机发光材料及位于所述有机发光材料上的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可为阳极,第二电极层可为阴极。参见图9,所述透明显示区的第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组60,每一所述第一电极组6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61,同一个第一电极组中的第一电极61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每一所述第一电极61上对应设置有一块有机发光材料。
所述透明显示区为被动驱动时,每一所述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可连接至同一数据信号或不同数据信号,或,所有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同一数据信号或不同数据信号。
如图10所示,每一电极组60包括两个第一电极61,同一个第一电极组60包括的两个第一电极61上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不同,多个第一电极组60中位于上方的第一电极61上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多个第一电极组60中位位于下方的第一电极61上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其中,多个第一电极组60中位于上方的第一电极61连接至同一数据信号,多个第一电极组60中的位于下方的第一电极61连接至同一数据信号。数据信号可由外部电路提供,例如来源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DDIC)。由于多个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同一数据信号,因此可减小外部电路向透明显示区施加的驱动电流的数量,对数据信号的通道数目要求少,连接走线数量也少、占用面积少,从而更利于提高透明显示区的透明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透明显示区为被动驱动时,每一第一电极组60包括的第一电极61也可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数据信号。
所述透明显示区为主动驱动时,每一所述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一个开关晶体管的漏极,该开关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数据信号。参见图11,每一电极组60包括两个第一电极61,两个第一电极61上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不同,多个第一电极组60中位于上方的第一电极61上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位于下方的第一电极62上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多个第一电极组60中位于上方的第一电极61分别连接至同一个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X2的漏极,多个第一电极组60中位于下方的第一电极61分别连接至一个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X2的漏极,每一驱动晶体管X2的栅极对应一个数据信号,每一驱动晶体管X2的源极对应一电源电压VDD。每一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一开关晶体管X1以及一存储电容C。两个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线可以分别接入显示驱动集成芯片(DDIC)的不同数据信号通道,两个像素驱动电路的扫描线可以接入栅极驱动电路的一行扫描信号通道。由于多个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同一开关晶体管的漏极,因此可减小像素电路的数量,透明显示区中的连接走线数量也少、占用面积少,从而更利于提高透明显示区的透明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区30具有显示功能时,所述第一显示区10与所述间隔区30可共用栅线驱动电路及数据线驱动电路,或者,所述间隔区30与所述第二显示区20共用栅线驱动电路及数据线驱动电路。如此设置,可减小显示基板100的电路走线的数量,减小显示基板100的工艺复杂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参见图12,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100及封装层201。封装层201设置在显示基板100的背离衬底的一侧。
其中,封装层201可包括偏光片,所述显示基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0至少部分为透明显示区,所述偏光片可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20和所述间隔区30,且未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10的透明显示区。第一显示区10全部为透明显示区时,偏光片只覆盖第二显示区20和间隔区30;第一显示区10部分为透明显示区时,偏光片可覆盖第二显示区20、间隔区30及第一显示区10的非透明显示区。偏光片可消散显示面板200表面的反射光,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透明显示区不设置偏光片,可提高透明显示区的透光率,保证透明显示区下方设置的感光器件的正常工作。
封装层201还可以包括玻璃盖板或薄膜封装结构,薄膜封装结构可包括有机材料层和无机材料层交替叠加的叠层,其中有机材料层和无机材料层均为透明材料,无机材料层的材料例如可以是SiO2,SiNx以及Al2O3等,有机材料层的材料例如可以是PI、PET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200,由于显示面板200的显示基板100显示时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不属于同一帧完整画面,并且间隔区30呈现的画面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与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相应的特征参数均不同,则间隔区30、第一显示区10及第二显示区20的视觉效果明显不同,用户在使用时易于将第一显示区10、间隔区30和第二显示区20区分开,从而只关注第一显示区10或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忽略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的差别,因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200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参见图13,显示装置300可包括设备本体301及上述的显示面板200。参见图14,设备本体301具有器件区302,显示面板200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301上。其中,所述显示面板200的第一显示区10至少部分为透明显示区,所述器件区302位于第一显示区10的透明显示区下方,且所述器件区302中设置有透过所述透明显示区进行光线采集的感光器件303。
其中,所述感光器件303可包括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器件区302中还可设置除感光器件303的其他器件,例如陀螺仪或听筒等器件。器件区302可以是开槽区,显示基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0的透明显示区可对应于器件区302贴合设置,以使得感光器件303能够通过该第一显示区10的透明显示区对外部光线进行采集等操作。
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掌上电脑、ipod等数码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300,由于显示装置300的显示基板100显示时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不属于同一帧完整画面,并且间隔区30呈现的画面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与第一显示区10显示的画面及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相应的特征参数均不同,则间隔区30、第一显示区10及第二显示区20的视觉效果明显不同,用户在使用时易于将第一显示区10、间隔区30和第二显示区20区分开,从而只关注第一显示区10或第二显示区20显示的画面,忽略第一显示区10与第二显示区20的差别,因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300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邻接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间隔区;
所述显示基板显示时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不属于同一帧完整画面,所述间隔区呈现的画面的至少一个特征参数与所述第一显示区显示的画面及所述第二显示区显示的画面相应的特征参数均不同,所述特征参数包括亮度、对比度、灰度及色度;所述间隔区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且设有多个像素开口的像素限定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的有机发光材料及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间隔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分别小于或分别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及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开口的开口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且设有多个像素开口的像素限定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开口内的有机发光材料及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间隔区的多个像素开口内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的像素开口内设置有多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每一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在所有所述间隔区的像素开口内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包括多个子区域,每一所述子区域内设置一种或多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相邻的两个子区域中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的像素开口内设置有两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每一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在所有所述间隔区的像素开口内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包括两个子区域,每一所述子区域内设置一种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两个子区域中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共用同一衬底,所述间隔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及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有机发光材料在同一工艺中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显示区由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间隔区由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及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两侧的非透明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为非透明显示区,所述透明显示区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为被动驱动或主动驱动,所述非透明显示区的驱动方式为主动驱动;
所述透明显示区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上的有机发光材料及位于所述有机发光材料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组,每一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同一个第一电极组中的第一电极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每一所述第一电极上对应设置有一块有机发光材料;
所述透明显示区为被动驱动时,每一所述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同一数据信号或不同数据信号,或,所有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同一数据信号或不同数据信号;
所述透明显示区为主动驱动时,每一所述第一电极组中对应设置的有机发光材料的颜色相同的第一电极连接至一个开关晶体管的漏极,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数据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内设置有机发光材料时,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间隔区共用栅线驱动电路及数据线驱动电路,或者,所述间隔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共用栅线驱动电路及数据线驱动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为透明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被所述间隔区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区呈水滴形、圆形、半圆形、矩形、椭圆形、半椭圆形或菱形。
13.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及封装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偏光片,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为透明显示区,所述偏光片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及所述间隔区,且未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明显示区。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为透明显示区时,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区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所述透明显示区进行光线采集的感光器件;
所述感光器件包括摄像头和/或光线感应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98883.7A CN110767705B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98883.7A CN110767705B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67705A CN110767705A (zh) | 2020-02-07 |
CN110767705B true CN110767705B (zh) | 2022-04-05 |
Family
ID=69328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98883.7A Active CN110767705B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67705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83674A (zh) * | 2017-09-13 | 2017-12-15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08389878B (zh) * | 2017-09-30 | 2022-01-25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CN108550609B (zh) * | 2018-05-14 | 2021-02-1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8400156B (zh) * | 2018-05-14 | 2020-12-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CN108717244B (zh) * | 2018-05-18 | 2021-03-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1-31 CN CN201910098883.7A patent/CN11076770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67705A (zh) | 2020-0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67710B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7229359B2 (ja) | 表示基板、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
US11844263B2 (en) | Display panel having one display region surrounding another displayer region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JP7280979B2 (ja) |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
CN110767720B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985231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210516000U (zh)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1208665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1036285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148374B (zh) | 显示面板 | |
CN111402743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20158117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KR102679171B1 (ko) |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 |
CN110767706B (zh) | 显示基板以及其显示优化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7564940A (zh) | 双面oled显示器 | |
CN113130619B (zh)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1051729A1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
WO2023109137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099256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837652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23231256A1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
CN211238258U (zh) | 显示背板及显示面板 | |
WO2022206053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767705B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050177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