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4311A -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4311A
CN110764311A CN201911088532.4A CN201911088532A CN110764311A CN 110764311 A CN110764311 A CN 110764311A CN 201911088532 A CN201911088532 A CN 201911088532A CN 110764311 A CN110764311 A CN 110764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gamu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liquid crystal
lamp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85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朋朝明
周辉
张辉
王博
王玉年
沈思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Shenzhen Chuangwei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angwei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angwei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angwei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885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43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4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43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in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液晶模组包括:铝挤、灯条和导光板,铝挤具有沿X‑Z轴平面布置的安装端面;灯条包括第一灯条PCB、第二灯条PCB、第一色域发光体和第二色域发光体,第一灯条PCB与所述第二灯条PCB沿X轴方向并排设置在安装端面,若干个第一色域发光体设置第一灯条PCB上,若干个第二色域发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灯条PCB上;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对置,第二导光板与第二色域发光体对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两个灯条PCB,并在两个灯条PCB上各自设置第一色域发光体和第二色域发光体,能够实现多种色域显示的同时,方便维修,减小了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模组里基本结构均为液晶玻璃及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两部分构成。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它的发光效果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组的视觉效果。目前的液晶电视,色彩饱和度都是一个固定的值,无法更改,无法满足不同色彩需求群体的要求。高色彩饱和度的电视,颜色看起来非常鲜艳,对于老人和小孩等视力特殊群体,看起来色彩刺激太过强烈,并不适宜。而对于年轻消费者群体,更希望欣赏到高色彩饱和度的屏幕显示效果,普通色彩饱和度屏幕表现不够强烈,真实还原性差。
针对高低两种色域需求,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双色域的背光模组,这种背光模组的单排灯条上设置有多个发光体,发光体中包含多个第一色域发光体和多个第二色域发光体,采用两种色域发光体交替排列的方式,通过两种色域发光体亮灭的切换,可实现背光模组双色域的切换。
但是采用单排灯条会有一个缺点:一个发光体坏了需要更换整排PCB,提高了维修成本。同时,单排灯条的散热性能较差,会减小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维修成本较高、散热性交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包括:
铝挤,所述铝挤具有沿X-Z轴平面布置的安装端面;
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第一灯条PCB、第二灯条PCB、第一色域发光体和第二色域发光体,所述第一灯条PCB与所述第二灯条PCB沿X轴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安装端面,若干个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灯条PCB上,若干个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灯条PCB上;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对置,所述第二导光板与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对置。
作为上述的液晶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和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在X轴上的投影重合排列。
相比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两种色域的发光状态而进行单排间隔排列,双排单独排列两种色域发光体,增加了色域发光体的个数,从而提高了显示亮度。
作为上述的液晶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和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在X轴上的投影交错排列。
由于两种色域发光体的发光状态均为扇状发射,一般其中心的发光光强最大,光源是单个的点性光串联形成一条断续的光条(也称作Lightbar),这种光源结构导致背光源画面的入光部位会有明显的亮暗交替现象,俗称hot spot,采用间隔设置的第一色域发光体和第二色域发光体能够有效减小hot spot现象发生。
作为上述的液晶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铝挤具有沿X-Y轴平面布置的散热端面,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的色域比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的色域大,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设置在靠近所述散热端面的一侧。
由于第二色域发光体的色域比第一色域发光体的色域大,因此第二色域发光体散发的热量更多,将第二色域发光体设置在靠近散热端面的一侧利于系统热能的导出。
作为上述的液晶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端面设有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台阶面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底部,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底部形成限位槽。
安装端面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沿Z轴方向部分重叠,由此PCB的高度既可以满足灯条PCB分区走线的空间,灯条的总高度从而得到降低,从而可以实现整个液晶模组的厚度减薄,同时第一色发光体和第二色域发光体的热量也不会过于集中,都可以通过铝挤的安装端面迅速的导走。
作为上述的液晶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的发光面的宽度,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的发光面宽度。
第一导光板的厚度大于第一色域发光体的发光面宽度,第二导光板的厚度大于第二色域发光体的发光面宽度,从而避免发生漏光。
作为上述的液晶模组的优选方案,该液晶模组还包括背板、光学膜片和反射片,所述铝挤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上表面,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下表面。
作为上述的液晶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端面设有若干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反射片,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散热端面上形成支撑部为反射片提供稳定支撑,另外由于支撑部为凸起结构,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能够形成供热量流通的散热通道。
作为上述的液晶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沿X轴方向延伸,若干个所述支撑部沿Y轴间隔排列。
由于第一灯条PCB与第二灯条PCB沿X轴方向延伸,支撑部沿X轴间隔排列,第一色域发光体和第二色域发光体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通过散热通道导出。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液晶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两个灯条PCB,并在两个灯条PCB上各自设置第一色域发光体和第二色域发光体,能够实现多种色域显示的同时,方便维修,减小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结构爆炸图(省略背板);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色域发光体和第二色域发光体排列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色域发光体和第二色域发光体排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铝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液晶模组;
1-铝挤;2-灯条;3-导光板;4-背板;5-光学膜片;6-反射片;
11-安装端面;12-散热端面;21-第一灯条PCB;22-第二灯条PCB;23-第一色域发光体;24-第二色域发光体;31-第一导光板;32-第二导光板;
111-第一台阶面;112-第二台阶面;121-支撑部;122-散热通道;
1120-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模组100,液晶模组100包括铝挤1、灯条2和导光板3,灯条2通过导热胶设置在铝挤1的一个端面上,导光板3与灯条2对置,当灯条2发光时,导光板3将光线导入在自身表面。
铝挤1具有沿X-Z轴平面布置的安装端面11和沿X-Y轴平面布置的散热端面12,灯条2设置在安装端面11上。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端面11和散热端面12均能提供散热效果。
灯条2包括第一灯条PCB21、第二灯条PCB22、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第二色域发光体24,其中若干个第一灯条PCB21和若干个第二灯条PCB22均沿X轴方向延伸、并沿Z轴方向排列在安装端面11上,第一色域发光体23设置在第一灯条PCB21上,第二色域发光体24设置在第二灯条PCB22上。
导光板3与Z轴垂直,导光板3包括第一导光板31和第二导光板32,其中,第一导光板31与第一色域发光体23对置,第二导光板32与第二色域发光体24对置。即当第一色域发光体23发光后,第一导光板31会对应第一色域发光体23的状态发亮,当第二色域发光体24发光后,第二导光板32会对应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状态发亮。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单独控制第一色域发光体23发光,也能够单独控制第二色域发光体24发光,也能够同时控制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第二色域发光体24发光。相应地,第一导光板31和第二导光板32会呈现三种不同的发光状态。
如图4,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第二色域发光体24在X轴上的投影重合排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个数相同,且每个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一个第二色域放光体24的Z轴坐标相同。
相比现有的液晶模组,相同X轴长度的液晶模组,本发明的液晶模组100的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数量更多,亮度更亮。
如图5,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第二色域发光体24在X轴上的投影重合排列。由于两种色域发光体的发光状态均为扇状发射,一般其中心的发光光强最大,光源是单个的点性光串联形成一条断续的光条(也称作Lightbar),这种光源结构导致背光源画面的入光部位会有明显的亮暗交替现象,俗称hot spot,采用间隔设置的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第二色域发光体24能够有效减小hot spot现象发生。
另外,铝挤1具有沿X-Y轴平面布置的散热端面12,即安装端面11和散热端面12之间形成直角面,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色域比第一色域发光体23的色域大,且第二色域发光体24设置在靠近散热端面12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散热端面12上的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第二色域发光体24可以在X轴上的投影重合排列,也可以在X轴上的投影交错排列。
由于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色域比第一色域发光体23的色域大,因此第二色域发光体24散发的热量更多,将第二色域发光体24设置在靠近散热端面12的一侧利于系统热能的导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色域发光体23的色域范围在68-72%(NTSC1931),制作原理为通过在蓝光芯片(波长450nm至470nm)上覆盖一层淡黄色荧光粉涂层制成的,黄色荧光粉图层通常是通过把掺了铈的钇铝石榴石(Ce3+:YAG)晶体磨成粉末后混和在一种稠密的黏合剂中而制成的。第一色域发光体23发出蓝光,部分蓝光便会被这种晶体很高效地转换成一个光谱较宽(光谱中心约为580nm)的主要为黄色的光,由于黄光会刺激肉眼中的红光和绿光受体,再混合第一色域发光体23本身的蓝光,形成白色光。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色域范围在80-90%(NTSC1931),制作原理为在蓝光芯片(波长450nm至470nm)上覆盖一层红绿荧光粉涂层制成的,红绿荧光粉大都为YAG粉或硅酸盐荧光粉、氮化物荧光粉、氟化物荧光粉、KSF荧光粉、β-SiAlON,通过调整各种荧光粉的成分比例,色域能达到80%-90%(NTSC1931)。
另外,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色域范围为105-110%(NTSC1931),制作原理为在蓝光芯片(波长450nm至470nm)上覆盖无机量子点材料。
或者,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色域范围在100-105%(NTSC1931),制作原理为蓝绿光芯片上覆盖一层红色荧光粉(chip+R)。
如图6,安装端面11设有第一台阶面111和第二台阶面112,第一台阶面111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112靠近导光板3的一侧,且第一台阶面111的顶部高于第二台阶面112的底部,第二台阶面112的底部形成限位槽1120。
在安装端面11上设置第一台阶面111和第二台阶面112作为灯条PCB的固定和限位位置,这样第一灯条PCB21和第二灯条PCB22之间沿Z轴部分重合,PCB的高度既可以满足单条PCB分区走线的空间,灯条2的总高度从而得到降低,从而可以实现整个液晶模组100的厚度减薄,同时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热量也不会过于集中,都可以通过铝挤1迅速的导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光板31与第二导光板32靠近灯条2的一端并不平齐,均和各自对置的第一色域发光体23、第二色域发光体24间隔0.3mm-0.5mm,从而保证较高的出光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台阶面111上的第二色域发光体24和第二台阶面112上的第一色域发光体23可以在X轴上的投影重合排列,也可以在X轴上的投影交错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光板31的厚度大于第一色域发光体23的发光面的宽度,第二导光板32的厚度大于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发光面宽度,从而避免漏光。
结合图2和图3,液晶模组100还包括背板4、光学膜片5和反射片6,铝挤1设置在背板4上,光学膜片5设置在第一导光板31的上表面,反射片6设置在第二导光板32的下表面。
散热端面12设有若干个支撑部121,支撑部121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反射片6,相邻两个支撑部121之间形成散热通道122。
散热端面12上形成支撑部121为反射片6提供稳定支撑,另外由于支撑部121为凸起结构,相邻两个支撑部121之间能够形成供热量流通的散热通道122。
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撑部121沿X轴方向延伸,所有支撑部121沿Y轴间隔排列。
由于第一灯条PCB21与第二灯条PCB22沿X轴方向延伸,所有支撑部121沿Y轴间隔排列,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第二色域发光体24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通过散热通道122导出。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液晶模组100。
显示装置采用液晶模组100后,可依据实际需求群体,选择不同的观看模式,从而获取不同的亮度及色彩饱和度,若某种显示效果出现问题,能够单独更换对应的灯条,方便维修。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铝挤(1),所述铝挤(1)具有沿X-Z轴平面布置的安装端面(11);
灯条(2),所述灯条(2)包括第一灯条PCB(21)、第二灯条PCB(22)、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第二色域发光体(24),所述第一灯条PCB(21)与所述第二灯条PCB(22)沿X轴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安装端面(11),若干个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23)设置在所述第一灯条PCB(21)上,若干个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24)设置在所述第二灯条PCB(22)上;
导光板(3),所述导光板(3)包括第一导光板(31)和第二导光板(32),所述第一导光板(31)与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23)对置,所述第二导光板(32)与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24)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24)在X轴上的投影重合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23)和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24)在X轴上的投影交错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挤(1)具有沿X-Y轴平面布置的散热端面(12),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色域比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23)的色域大,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24)设置在靠近所述散热端面(1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面(11)设有第一台阶面(111)和第二台阶面(112),所述第一台阶面(111)位于所述第二台阶面(112)靠近所述导光板(3)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台阶面(111)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二台阶面(112)的底部,所述第二台阶面(112)的底部形成限位槽(1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3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色域发光体(23)的发光面的宽度,所述第二导光板(3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色域发光体(24)的发光面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4)、光学膜片(5)和反射片(6),所述铝挤(1)设置在所述背板(4)上,所述光学膜片(5)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31)的上表面,所述反射片(6)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光板(32)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端面(12)设有若干个支撑部(121),所述支撑部(121)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反射片(6),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121)之间形成散热通道(1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21)沿X轴方向延伸,若干个所述支撑部(121)沿Y轴间隔排列。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液晶模组。
CN201911088532.4A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7643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8532.4A CN110764311A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8532.4A CN110764311A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4311A true CN110764311A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36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8532.4A Pending CN110764311A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431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0611A (ja) * 2004-04-23 2005-11-04 Hitachi Displays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2287709A (zh) * 2011-06-27 2011-12-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105508A1 (en) * 2009-10-20 2012-05-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devic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and driving method
CN206176123U (zh) * 2016-10-12 2017-05-17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773324A (zh) * 2017-03-03 2017-05-3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灯条、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7067585U (zh) * 2017-08-03 2018-03-0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897166A (zh) * 2018-07-19 2018-11-27 东莞市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hdr分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919564A (zh) * 2018-07-19 2018-11-30 东莞市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大功率背光模组的复合型散热铝挤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0611A (ja) * 2004-04-23 2005-11-04 Hitachi Displays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20120105508A1 (en) * 2009-10-20 2012-05-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devic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and driving method
CN102287709A (zh) * 2011-06-27 2011-12-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206176123U (zh) * 2016-10-12 2017-05-17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773324A (zh) * 2017-03-03 2017-05-3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灯条、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7067585U (zh) * 2017-08-03 2018-03-0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897166A (zh) * 2018-07-19 2018-11-27 东莞市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hdr分区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8919564A (zh) * 2018-07-19 2018-11-30 东莞市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大功率背光模组的复合型散热铝挤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05618B2 (en) Backlight unit
KR102140790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용 렌즈 및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 조명 장치
KR101495071B1 (ko) 서브 마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 장치, 상기 서브마운트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0507674C (zh) 侧光型背照装置
US7946724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using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CN102144307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和具有该发光二极管封装件的背光单元
JP4764928B2 (ja) 端部コネクタを持つled照明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組立品
KR10130875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466114B1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WO2011102185A1 (ja) 光源ユニット、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13003415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70101065A (ko) 발광모듈 및 표시장치
JP2008210691A (ja) 面状照明装置
CN102456782A (zh) 发光器件
US20120170249A1 (en) Backlight module
KR10144724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294849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10764311A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108679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CN21711296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40204276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CN210142248U (zh) 一种实现蓝光均匀分布的qled背光源模组
KR101839869B1 (ko) 조명 모듈
CN102261582A (zh) 提高输出色彩显色性的单一封装发光二极管光源
JP6920867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