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8657A - 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8657A
CN110758657A CN201911082042.3A CN201911082042A CN110758657A CN 110758657 A CN110758657 A CN 110758657A CN 201911082042 A CN201911082042 A CN 201911082042A CN 110758657 A CN110758657 A CN 110758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maran
hull
paddle
gear box
recipro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20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雪莲
甘鸿程
林超宇
聂寒璐
李少芳
张婷
黄鑫炎
杨韵楷
周玉峰
陈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0820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86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8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8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32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ollecting pollution from open 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00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 B63B1/02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 B63B1/10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with multiple hulls
    • B63B1/12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with multiple hulls the hulls being interconnected rigidly
    • B63B1/121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with multiple hulls the hulls being interconnected rigidly comprising two hu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1/00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 B63H1/30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non-rotary type
    • B63H1/36Propulsive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non-rotary type swinging sideways, e.g. fishtail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4Devices for 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or like float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ng or removing these materials
    • E02B15/10Devices for removing the material from the surface
    • E02B15/106Overflow skimmers with suction heads; suction h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包括双体船船体、双体船连接桥、回桨齿轮箱、吸水管道、可变腔道排水管、垃圾回收箱、电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体船船体由左船体和右船体组成;双体船船体所呈中上方位置设有双体船连接桥;双体船船体上的甲板面前端的凹槽设有回桨齿轮箱;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尾部底端设有吸水管道;双体船船体尾端下侧位置设有可变腔道排水管;双体船船体的尾端中部设有垃圾回收箱;双体船连接桥所城面上设有电控平台。所述双体船可以旋转回桨,减小阻力的同时经图像处理后自动收集漂浮垃圾;采用可伸缩式排水道节省动力;多端口吸水管道,能够增加排量并吸附物体。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制造技术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告诉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水域出现了愈来愈多的水面漂浮垃圾,一般位于城镇居民生活区附近的水面漂浮垃圾情况会更为严重,这些水面漂浮垃圾不仅污染水体生态环境和影响观瞻,而且容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目前国内外针对水面污染情况对船体的技术有了不同方向及不同程度的研究。
传统的打捞方式为人工站在小型船只上或者岸边,采用网兜和长柄夹采集方式进行水面垃圾的打捞作业,该方式不仅打捞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缺陷,而且打捞人员也存在可能落水的危险。
专利号为201220186129.2、专利名称为移动式河道清渣船的发明专利(简称对比文件1),该专利使用卷齿筒上的圆弧卷齿条收集河面垃圾,但水中漂浮垃圾种类繁多,收集条件不能一并而论,如废电池、废水银温度计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在齿条作用下容易破碎,增大了收集难度的同时还会导致水体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而且塑料袋、布匹也容易和卷尺发生碰撞甚至串在卷尺上,引发机械设备运行故障。
专利号为200910061675.6、专利名称为太阳能水面遥控除污船的发明专利(简称对比文件2),该专利利用升降臂来收集诸多种类垃圾,虽然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但升降臂工作中除污船不能移动,故只能使除污船和升降臂顺序工作,降低了打捞的效率,同时每次升降臂升空额外耗能大外还产生一定的转矩导致水面产生波纹,水波纹会推开一些较轻垃圾漂浮物,影响了漂浮垃圾的收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可实现一定水域内的垃圾自动识别与清理功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包括:双体船船体、双体船连接桥、回桨齿轮箱、吸水管道、可变腔道排水管、垃圾回收箱、电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体船船体由左船体和右船体组成;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所呈中上方位置设有双体船连接桥;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上的甲板面前端的凹槽中设有回桨齿轮箱;所述回桨齿轮箱中间平面的固定滑道上设有船桨;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内侧面下部靠后位置设有吸水管道;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靠内侧下部为推进器结构;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尾端下侧位置设有可变腔道排水管;所述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的尾端中部设有垃圾回收箱;所述双体船连接桥所呈面上设有电控平台。其有益效果是,所述自动回收双体船通过回桨齿轮箱旋转船桨回桨,减小阻力的同时收集物体;多端口的吸水管道,增加排量同时可以产生吸力吸附引导垃圾流动,在动力稳定的条件下可伸缩式排水道可以改变调节推进速度节省动力;电控平台集成了图像处理模块、传感器反馈模块、GPS定位模、联网控制模块,实现垃圾收集自动化可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双体船连接桥位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所呈中上方位置,主要由铜管支柱组成,并焊接组成平台,通过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上的甲板面的前、中、后位置以及左船体和右船体内侧面上部位置的中、前位置共五个位置相焊接连接。其有益效果是,保证船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形成平面,便于架设电控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回桨齿轮箱由左回桨齿轮箱和右回桨齿轮箱组成,分别焊接固定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上的甲板面前端的凹槽中,且结构相同,回桨齿轮箱包括往复圆锥齿轮组、旋转圆锥齿轮组、船桨、直齿轮、传动主轴、变位齿条、直连杆、异形连杆、金属短轴、机架、M4螺母、M3螺母;所述往复圆锥齿轮组和旋转圆锥齿轮组都与传动主轴键接,直齿轮位于回浆齿轮箱前端并与传动主轴键接,位于回桨齿轮箱前端的变位齿条与传动主轴铰接,金属短轴销接于船桨上留有的宽孔槽位置处。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回桨齿轮箱省略传统复杂大型的垃圾收集装置,推进时,竖直推进船桨滑动,将垃圾置于双头船船体前方;回桨时,旋转至水平方向往回划桨,减小划桨产生的水面阻力,节省动力能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往复圆锥齿轮组由位于齿轮箱前端正中位置、左侧位置、右侧位置的三个相同且互相啮合的往复圆锥齿轮,以及往复侧轴和往复偏心连杆组成,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的两个往复圆锥齿轮分别与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往复侧轴键接,两个往复侧轴分别通过M4螺母与两个往复偏心连杆紧接,往复偏心连杆与直连杆的前端铰接,直连杆后端与船桨套和连接。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往复圆锥齿轮组带动往复偏心连杆,往复偏心连杆带动直连杆,直连杆带动桨轴,使船桨产生竖直方向上往前划桨的效果,来推动聚拢垃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旋转圆锥齿轮组由位于齿轮箱中部正中后侧位置、左侧位置、右侧位置的三个相同且互相啮合的旋转圆锥齿轮,以及旋转侧轴和旋转偏心连杆组成,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的两个旋转圆锥齿轮分别与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旋转侧轴键接,两个旋转侧轴分别通过M4螺母与两个旋转偏心连杆紧接,旋转偏心连杆与异形连杆的前端铰接,异形连杆后端与金属短轴通过M3螺母紧接。其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圆锥齿轮组带动旋转偏心连杆,旋转偏心连杆带动异形连杆,异形连杆带动金属短轴产生轴向力,而金属短轴与船桨的桨轴销接,使船桨受到轴向力作用,回桨时产生旋转至水平位置在往回滑动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船桨由左船桨和右船桨组成,且结构相同,包括桨轴和桨板,桨轴为金属杆,且中间位置留有打通的宽孔槽,桨板外框为金属直杆焊接,且有加强梁,中间为纱网结构,桨轴与桨板成150°角度焊接,左船桨和右船桨分别以滑块性质设于左回桨齿轮箱和右回桨齿轮箱的中间平面后端的固定滑道上。其有益效果是,船桨为非直杆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有一定的斜度,使得在回桨齿轮箱回桨过程中,往前运动能进一步的聚拢垃圾,且回复时收集到的垃圾不会反向扬出,当船桨旋转的同时,船桨主要部分能高于水面,减小阻力,节约能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吸水管道包括结构相同的左船体吸水管道和右船体吸水管道,且分别由位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内侧面中下部正中位置、中下部靠前位置和中下部靠后位置三个位置的中侧吸水管道、后侧吸水管道、前侧吸水管道的吸水管道端口,以及连接三个吸水管道端口间的管道组成,且吸水管道端口设有防杂物的栅网。其有益效果是,吸水管道有多个吸水管道端口,在结构创新的同时,多个水口在保证和增加船体推进动力排量的同时,还能在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中间的形成水道中,产生对水流的吸力,使位于双体船船体中间水面上的垃圾在受到惯性和船桨聚拢力的同时,也受到吸水管道端口的吸力,保证并加快对垃圾的收集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可变腔道排水管由结构相同的左船体可变腔道排水管和右船体可变腔道排水管组成,分别位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尾端下部分位置,可变腔道排水管主要由长螺杆减速电机和可变排水滑道块构成,长螺杆减速电机固定于双体船船体尾部下部分中间位置,可变排水滑道块上端通过与长螺杆减速电机螺纹连接,中端和下端与双头船船体尾端底部通过滑道形式连接。其有益效果是,在双体船船体动力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改变水流在可变排水管道的流动距离,改变水流在推进过程结束时的初速度,以调节推进速度节省动力和能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垃圾回收箱由复合板材和纱网组成,连接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的尾部上端和尾部中端位置。其有益效果是,纱网过滤垃圾,即时收集;复合材料和结构保证强度和可收集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电控平台位于双体船连接桥所呈平面上,电控平台上设有图像传输识别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GPS模块和信息采集转换模块,所述图像传输识别模块集成于电控平台的前端摄像头模块中,中央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GPS模块和信息采集转换模块集成于电控平台后端的电控集成盒中。摄像头模块首先根据水面反光程度及其周围光线情况自动调节灰度值即阈值,后将所拍摄的图像灰度化后根据阀值进行黑白二值化,由黑白二值化的图片建立坐标系并反馈垃圾的实时位置信息。此过程中,每秒截取24帧的图像进行动态追踪。其有益效果是,在本船体系统中图像识别模块,GPS模块和信息采集转换模块用于船体系统的信息采集并反馈于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通过信息整合后,使用PID控制器通过电机调整船体进行一系列操作保证船体正常运行,并将整合信息反馈到上位机控制页面。GPS模块对双体船船体位置进行时实定位并规划计算行进路线,信息采集转换模块将水质情况信息、工作温度、水面温度及流速反馈于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将整合信息反馈到上位机控制页面,还可兼顾水质检测效果,实现垃圾收集自动化可控,无人化智能操作,实时可控!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回桨齿轮箱的替代,把传统的垃圾船上的垃圾收集机械臂省略,通过自动化的回桨过程,竖直方向上推进,聚拢垃圾,水平方向上回桨,减小阻力,节省动力能源的同时收集物体;2)通过多端口的吸水管道,增加排量,同时可以产生吸力吸附引导垃圾流动;3)通过可变腔道排水管,在动力稳定的条件下通过长螺杆减速电机的调节,可以改变可伸缩式排水道的距离,增加水流在流出双体船船体前在可伸缩式排水道内的流动距离,从而调节推进速度节省动力;4)通过电控平台集成了图像传输识别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GPS模块和信息采集转换模块,实现垃圾收集自动化可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船体部分结构辅助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船桨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船桨装置结构俯视图。
图中:1、双体船船体(1.1左船体、1.2右船体);2、双体船连接桥;3、回桨齿轮箱(3.1左回桨齿轮箱、3.2右回桨齿轮箱);4、吸水管道(4.1前侧吸水管道、4.2中侧吸水管道、4.3后侧吸水管道);5、可变腔道排水管;6、垃圾回收箱;7、电控平台;8、摄像头模块;9、电控集成盒;10、长螺杆减速电机;11、可变排水滑道块;12、船桨;13、螺旋桨推进电机;14、推进器结构;15、直齿轮;16、往复圆锥齿轮组;17、往复侧轴;18、往复偏心连杆;19、直连杆;20、传动主轴;21、旋转圆锥齿轮组;22、旋转侧轴;23、旋转偏心连杆;24、异形连杆;25、机架;26、金属短轴;27、M3螺母;28、M4螺母;29、变位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包括双体船船体(1)、双体船连接桥(2)、回桨齿轮箱(3)、吸水管道(4)、可变腔道排水管(5)、垃圾回收箱(6)、电控平台(7),其中所述双体船船体(1)由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组成;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所呈中上方位置设有双体船连接桥(2);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上的甲板面前端的凹槽中设有回桨齿轮箱(3);所述回桨齿轮箱(3)中间平面的固定滑道上设有船桨(12);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内侧面下部靠后位置设有吸水管道(4);所述双体船船体(1)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靠内侧下部为推进器结构(14);双体船船体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尾端下侧位置设有可变腔道排水管(5);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的尾端中部设有垃圾回收箱(6);双体船连接桥(2)所呈面上设有电控平台(7)。
所述双体船连接桥(2)位于双体船船体(1)的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所呈中上方位置,主要由铜管支柱组成,并焊接组成平台,通过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上的甲板面的前、中、后位置以及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内侧面上部的中、前位置共五个位置相焊接连接。
所述回桨齿轮箱(3)由左回桨齿轮箱(3.1)和右回桨齿轮箱(3.2)组成,分别焊接固定于双体船船体(1)的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的上甲板面前端的凹槽中,且结构相同,回桨齿轮箱(3)包括往复圆锥齿轮组(16)、旋转圆锥齿轮组(21)、船桨(12)、直齿轮(15)、传动主轴(20)、变位齿条(29)、直连杆(19)、异形连杆(24)、金属短轴(26)、机架(25)、M4螺母(28)、M3螺母(27);所述往复圆锥齿轮组(16)和旋转圆锥齿轮组(21)都与传动主轴(20)键接,直齿轮(15)位于回浆齿轮箱(3)前端并与传动主轴键接,位于回桨齿轮箱(3)前端的变位齿条(29)与传动主轴(20)铰接,金属短轴(26)销接于船桨(12)上留有的宽孔槽位置处。
所述往复圆锥齿轮组(16)由位于齿轮箱(3)前端正中位置、左侧位置、右侧位置的三个相同且互相啮合的往复圆锥齿轮组成,以及往复侧轴和往复偏心连杆组成,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的两个往复圆锥齿轮分别与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往复侧轴(17)键接,两个往复侧轴(17)分别通过M4螺母与两个往复偏心连杆(18)紧接,往复偏心连杆(18)与直连杆(19)的前端铰接,直连杆(19)后端与船桨(12)套和连接。
所述旋转圆锥齿轮组(21)由位于齿轮箱中部正中后侧位置、左侧位置、右侧位置的三个相同且互相啮合的旋转圆锥齿轮,以及旋转侧轴和旋转偏心连杆组成,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的两个旋转圆锥齿轮分别与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旋转侧轴(22)键接,两个旋转侧轴(22)分别通过M4螺母(28)与两个旋转偏心连杆(23)紧接,旋转偏心连杆(23)与异形连杆(24)前端铰接,异形连杆(24)后端与金属短轴(26)通过M3螺母(27)紧接。
所述船桨(12)由左船桨和右船桨组成,且结构相同,包括桨轴和桨板,桨轴为金属杆,且中间位置留有打通的宽孔槽,桨板外框为金属直杆焊接,且有加强梁,中间为纱网结构,桨轴与桨板成150°角度焊接,左船桨和右船桨分别以滑块性质设于左回桨齿轮箱(3.1)和右回桨齿轮箱(3.2)的中间平面后端的固定滑道上。
所述吸水管道(4)包括结构相同的左船体吸水管道和右船体吸水管道,分别由位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内侧面中下部正中位置、中下部靠前位置和中下部靠后位置三个位置的中侧吸水管道(4.2)、后侧吸水管道(4.3)、前侧吸水管道(4.1)的吸水管道端口,以及连接三个吸水管道端口间的管道组成,且吸水管道端口设有防杂物的栅网。
所述可变腔道排水管(5)由结构相同的左船体可变腔道排水管和右船体可变腔道排水管组成,分别位于双体船船体(1)的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尾端下部分位置,可变腔道排水管(5)主要由长螺杆减速电机(10)和可变排水滑道块(11)构成,长螺杆减速电机(10)固定于双体船船体(1)尾部下部分中间位置,可变排水滑道块(11)上端通过与长螺杆减速电机(10)螺纹连接,中端和下端与双头船船体(1)尾端底部通过滑道形式连接。
所述垃圾回收箱(6)由复合板材和纱网组成,连接于双体船船体(1)的左船体(1.1)和右船体(1.2)的尾部上端和尾部中端位置。
所述电控平台(7)位于双体船船体(1)最顶部的双体船连接桥(2)所呈平面上,电控平台(7)上设有图像传输识别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GPS模块和信息采集转换模块,图像传输识别模块集成于电控平台(7)前端的摄像头模块(8)中,中央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GPS模块和信息采集转换模块集成于电控平台(7)后端的电控集成盒(9)中。
实施例1:
本发明中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在实际使用时:初始状态,回桨齿轮箱内部,当直齿轮输入动力,键合传递至主轴,主轴先与往复圆锥齿轮组中间位置的往复圆锥齿轮键合,中间位置的往复圆锥齿轮通过与左侧和右侧的往复圆锥齿轮啮合,将动力通过往复侧轴传递至往复偏心连杆上,往复偏心连杆再通过直连杆与桨轴套合接触,产生径向力,使桨轴在竖直方向上往回桨齿轮箱尾部方向推进,此时完成回桨齿轮箱完整运动的半个周期。
当桨轴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至机架的槽位边界时,变位齿条输入动力,将主轴往回桨齿轮箱前端方向带动一定距离,使位于正中位置的往复圆锥齿轮与左侧和右侧的往复圆锥齿轮脱离啮合,而位于主轴尾端的旋转圆锥齿轮与主轴键合,与主轴保持同步位移;此时位于回桨齿轮箱中部后侧的旋转圆锥齿轮与左侧和右侧的旋转圆锥齿轮啮合,将同动力传递于左侧和右侧的旋转主轴,带动旋转偏心连杆,带动异形连杆,带动金属短轴,金属短轴与桨轴的中心位置的中通圆孔销接,产生轴向力,使船桨产生旋转90°的效果;此时船桨位于水平面,变位齿条在回复至原来位置,使旋转圆锥齿轮组脱离啮合,往复圆锥齿轮组啮合;电控输入相反电流,船桨往回运动至初始位置,从而完成一个完整周期,达到使船桨产生竖直面推进,水平面回退回桨以减小水阻力的周期回桨效果。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在实际使用时:回桨齿轮箱带动船桨作往复运动,将垃圾收集聚拢于双体船船体的正前方,此时吸水管道在推进电机的动力输入下开始作用;位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后侧下表面、左船体和右船体外表面的内侧面下部靠后的侧面和左船体和右船体中部下侧的正视面三个位置的吸水管道端口开始吸水,水流通过内部的管道集流于螺旋桨推进电机推进腔体中,并将水流导入至可变腔道排水管结构中,此时吸水管道端口产生强吸力,增加排量同时可以产生吸力吸附引导垃圾流动。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在实际使用时:吸水管道集流将水流经螺旋桨推进电机推进至可变腔道排水管,在螺旋桨推进电机输入动力一定的条件下,长螺杆减速电机通过与可变排水滑道块的螺纹连接,在电信号输入下,长螺杆减速电机运动改变可变排水滑道块的位置,从而改变水流在可变腔道排水管中的总运动距离,改变水流离开可变腔道排水管的初速度,从而调节推进速度以及节省动力。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在实际使用时:双体船船体在行经路程中,电控平台前端摄像头中的图像传输识别模块对行进路程中的水面物体进行识别,当图像传输识别模块检测识别到符合的垃圾时,将电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通过信息整合后,使用PID控制器通过电机调整船体进行一系列操作保证船体正常运行,并将整合信息反馈到上位机控制页面,GPS模块对双体船船体位置进行时实定位并规划计算行进路线,信息采集转换模块将水质情况信息,工作温度,水面温度,流速反馈于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将整合信息反馈到上位机控制页面,还可兼顾水质检测效果,实现垃圾收集自动化可控,无人化智能操作,实时可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包括:双体船船体、双体船连接桥、回桨齿轮箱、吸水管道、可变腔道排水管、垃圾回收箱、电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体船船体由左船体和右船体组成;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所呈中上方位置设有双体船连接桥;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上的甲板面前端的凹槽中设有回桨齿轮箱;所述回桨齿轮箱中间平面的固定滑道上设有船桨;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内侧面下部靠后位置设有吸水管道;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靠内侧下部为推进器结构;所述双体船船体左船体和右船体尾端下侧位置设有可变腔道排水管;所述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的尾端中部设有垃圾回收箱;所述双体船连接桥所呈面上设有电控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体船连接桥位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所呈中上方位置,主要由铜管支柱组成,并焊接组成平台,通过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上的甲板面的前、中、后位置以及左船体和右船体内侧面上部位置的中、前位置共五个位置相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桨齿轮箱由左回桨齿轮箱和右回桨齿轮箱组成,分别焊接固定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上的甲板面前端的凹槽中,且结构相同,回桨齿轮箱包括往复圆锥齿轮组、旋转圆锥齿轮组、船桨、直齿轮、传动主轴、变位齿条、直连杆、异形连杆、金属短轴、机架、M4螺母、M3螺母;所述往复圆锥齿轮组和旋转圆锥齿轮组都与传动主轴键接,直齿轮位于回浆齿轮箱前端并与传动主轴键接,位于回桨齿轮箱前端的变位齿条与传动主轴铰接,金属短轴销接于船桨上留有的宽孔槽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圆锥齿轮组由位于齿轮箱前端正中位置、左侧位置、右侧位置的三个相同且互相啮合的往复圆锥齿轮,以及往复侧轴和往复偏心连杆组成,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的两个往复圆锥齿轮分别与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往复侧轴键接,两个往复侧轴分别通过M4螺母与两个往复偏心连杆紧接,往复偏心连杆与直连杆的前端铰接,直连杆后端与船桨套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圆锥齿轮组由位于齿轮箱中部正中后侧位置、左侧位置、右侧位置的三个相同且互相啮合的旋转圆锥齿轮,以及旋转侧轴和旋转偏心连杆组成,左侧位置和右侧位置的两个旋转圆锥齿轮分别与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旋转侧轴键接,两个旋转侧轴分别通过M4螺母与两个旋转偏心连杆紧接,旋转偏心连杆与异形连杆前端铰接,异形连杆后端与金属短轴通过M3螺母紧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桨由左船桨和右船桨组成,且结构相同,包括桨轴和桨板,桨轴为金属杆,且中间位置留有打通的宽孔槽,桨板外框为金属直杆焊接,且有加强梁,中间为纱网结构,桨轴与桨板成150°角度焊接,左船桨和右船桨分别以滑块性质设于左回桨齿轮箱和右回桨齿轮箱的中间平面后端的固定滑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道包括结构相同的左船体吸水管道和右船体吸水管道,且分别由位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内侧面中下部正中位置、中下部靠前位置和中下部靠后位置三个位置的中侧吸水管道、后侧吸水管道、前侧吸水管道的吸水管道端口,以及连接三个吸水管道端口间的管道组成,且吸水管道端口设有防杂物的栅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腔道排水管由结构相同的左船体可变腔道排水管和右船体可变腔道排水管组成,分别位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尾端下部分位置,可变腔道排水管主要由长螺杆减速电机和可变排水滑道块构成,长螺杆减速电机固定于双体船船体尾部下部分中间位置,可变排水滑道块上端通过与长螺杆减速电机螺纹连接,中端和下端与双头船船体尾端底部通过滑道形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回收箱由复合板材和纱网组成,连接于双体船船体的左船体和右船体的尾部上端和尾部中端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平台位于双体船连接桥所成平面上,电控平台上设有图像传输识别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GPS模块和信息采集转换模块,所述图像传输识别模块集成于电控平台的前端摄像头模块中,中央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GPS模块和信息采集转换模块集成于电控平台后端的电控集成盒中。
CN201911082042.3A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 Pending CN1107586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2042.3A CN110758657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2042.3A CN110758657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8657A true CN110758657A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36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2042.3A Pending CN110758657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865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6339A (zh) * 2020-03-09 2020-05-2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浮式双体清污船模型试验装置
WO2023137601A1 (zh) * 2022-01-18 2023-07-27 广州工商学院 一种基于ai水面垃圾分类回收的平台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6339A (zh) * 2020-03-09 2020-05-2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浮式双体清污船模型试验装置
CN111196339B (zh) * 2020-03-09 2021-05-1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浮式双体清污船模型试验装置
WO2023137601A1 (zh) * 2022-01-18 2023-07-27 广州工商学院 一种基于ai水面垃圾分类回收的平台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0487B (zh) 一种智能水面清污机器人
CN204250317U (zh) 新型水面垃圾清理器
CN105235847B (zh) 一种基于波浪能和风能的智能水面垃圾收集船
CN108708360A (zh) 一种环境治理用的河面垃圾打捞设备
CN110758657A (zh) 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
CN208021681U (zh) 水上垃圾清理机器人
CN115030118A (zh) 一种水上垃圾油污清理船
CN108528647B (zh) 一种水上漂浮物收集机器人
CN212423399U (zh) 一种自动搜集水面垃圾的无人环保船
CN108385640A (zh) 一种可减少清洁死角的水面清洁装置
CN211228428U (zh) 一种小型水域漂浮物捡拾系统
CN110663350B (zh) 一种全自动渠道用除藻收割作业船及其除藻方法
CN111976905A (zh) 一种引流式节能垃圾打捞船
CN110409392A (zh) 一种自动式河道漂浮污物清理装置
CN111846123B (zh) 一种水上垃圾收集机器人及其路径规划方法
CN211336369U (zh) 一种新型自动回收水面垃圾双体船
CN213267792U (zh) 一种智能水面清洁机器人
CN208844528U (zh) 一种水上漂浮物柔性打捞系统
CN114411661B (zh) 一种水面节能垃圾清理装置
CN207193926U (zh) 基于arm的缓流水面漂浮垃圾清理机器人
CN106428444B (zh)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CN113895575B (zh) 一种基于阿里云及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水面清洁机器人打捞系统
CN213892826U (zh) 水上污染物清理机器人
CN215794344U (zh) 一种太阳能智能水面漂浮物清理船
CN214356561U (zh) 一种无人船和无人机协同水体垃圾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