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5101A - 一种ct扫描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ct扫描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5101A
CN110755101A CN201911014153.0A CN201911014153A CN110755101A CN 110755101 A CN110755101 A CN 110755101A CN 201911014153 A CN201911014153 A CN 201911014153A CN 110755101 A CN110755101 A CN 110755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or
scanning
region
determin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41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5101B (zh
Inventor
楼珊珊
庄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415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5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5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5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5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5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0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CT扫描方法和装置,预先确定需要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指定部位在CT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进而确定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指定部位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位置。在实际CT扫描过程中,当射线源随旋转机架旋转到不同放线角度时,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以提高所述指定部位的成像分辨率。

Description

一种CT扫描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图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T扫描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CT扫描过程中,人们针对同一扫描部位中不同扫描器官的关注点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扫描人体头部图像时,对于头部内耳部分的结构,医护人员更加关注图像的分辨率,即内耳部分的CT扫描图像需要更高的图像分辨率,而对图像噪声要求不高。而对于头部内的其他部位,对于图像分辨率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对于噪声的要求较高。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人体部位也同样存在。
这需要CT扫描设备在针对同一扫描部位进行扫描时,有针对性地改变指定部位的扫描图像分辨率或噪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CT扫描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CT扫描方法,应用于CT扫描设备,所述CT扫描设备包括具有检测腔的旋转机架、相对设于旋转机架上的射线源与检测器阵列,以及与检测器阵列电性连接的计算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先确定的,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所述指定部位为被检体中需要提高成像分辨率的部位;
确定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所述实际空间位置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集合,将不同放线角度和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建立映射关系;
在CT扫描过程中,当射线源随旋转机架旋转到不同放线角度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以提高所述指定部位的成像分辨率。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CT扫描装置,应用于CT扫描设备,所述CT扫描设备包括具有检测腔的旋转机架、相对设于旋转机架上的射线源与检测器阵列,以及与检测器阵列电性连接的计算机,所述装置包括: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获取预先确定的,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所述指定部位为被检体中需要提高成像分辨率的部位;
映射建立模块:用于确定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所述实际空间位置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集合,将不同放线角度和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建立映射关系;
CT扫描模块:用于在CT扫描过程中,当射线源随旋转机架旋转到不同放线角度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以提高所述指定部位的成像分辨率。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智能计算机设备,其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CT扫描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CT扫描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CT扫描方法,该方法预先确定需要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指定部位在CT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进而确定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指定部位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位置。在实际CT扫描过程中,当射线源随旋转机架旋转到不同放线角度时,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以提高所述指定部位的成像分辨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
此外,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并不需要达到上述的全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CT扫描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CT扫描设备的一种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CT扫描方法的一种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确定指定部位实际空间位置的一种流程图;
图5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确定指定部位实际空间位置的一种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CT扫描装置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CT扫描过程中,人们针对同一扫描部位中不同扫描器官的关注点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扫描人体头部图像时,对于头部内耳部分的结构,医护人员更加关注图像的分辨率,即内耳部分的CT扫描图像需要更高的图像分辨率,而对图像噪声要求不高。而对于头部内的其他部位,对于图像分辨率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对于噪声的要求较高。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人体部位也同样存在。
这需要CT扫描设备在针对同一扫描部位进行扫描时,有针对性地改变指定部位的扫描图像分辨率或噪声,但当前的CT扫描技术尚无法做到这一点。
针对以上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CT扫描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CT扫描装置。
参见图1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CT扫描方法,应用于CT扫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预先确定的,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所述指定部位为被检体中需要提高成像分辨率的部位;
步骤S102,确定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所述实际空间位置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集合,将不同放线角度和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建立映射关系;
步骤S103,在CT扫描过程中,当射线源随旋转机架旋转到不同放线角度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以提高所述指定部位的成像分辨率。
首先对CT扫描设备进行说明,CT扫描设备包括具有检测腔的旋转机架、相对设于旋转机架上的射线源与检测器阵列,以及与检测器阵列电性连接的计算机。
参考图2,其中,图像201表示具有检测腔的旋转机架,图像202表示检测腔中的被检体,图像203表示被检体中的指定部位;
图像204和图像205为设于旋转机架上的射线源旋转到0°位置的示意图,以及旋转到90°位置的示意图。
在射线源在旋转机架的对侧位置上,设有检测器阵列,该检测器阵列由多个检测器组成。由于射线源和检测器阵列设于旋转机架的相对两侧,在射线源放射X射线进行扫描时,X射线将穿过位于检测腔内的被检体,落于对侧的检测器中。
检测器接收到X射线后,通过与检测器阵列电性连接的计算机,计算X射线穿过被检体的衰减程度,对应在二维扫描图像中显示不同颜色及深浅程度,进而可确定X射线所穿过部位的病变情况。
在步骤S101中,获取预先确定的,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该指定部位为被检体中需要提高成像分辨率的部位。
参见图2,指定部位在图2中为图像203,举例说明,被检体202为人体头颅,则指定部位203可为头颅中的内耳部分。在实际检测中,需要对应提高指定部位内耳的成像分辨率。
在本步骤中,获取预先确定的指定部位在检测腔中的实际空间位置,具体而言,可先对被检体进行定位扫描,再在定位扫描结果确定指定部位,通过几何计算的方式,将指定部位在检测腔中的实际位置进行定位。
在步骤S102中,确定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所述实际空间位置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集合,将不同放线角度和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建立映射关系;
射线源通常设于旋转机架的某个固定位置上,在旋转扫描过程中,射线源会随着旋转机架的转动,变换为不同的放线角度。通常情况下,在扫描开始之前,射线源被置于0°,即图2中的204位置。
在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所述实际空间位置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集合有所不同。其中,检测器集合在本实施例中表示多个检测器所组成的集合区域,该集合区域位于射线源对侧的旋转机架上。
仍参见图2,当放线角度204为0°时,从0°射线源放出X射线对被检体进行扫描,多条X射线穿过被检体落在旋转机架对侧的检测阵列上,形成扇形区域,该扇形区域的下侧弧形即是多条射线在检测阵列上形成的落点区域。由于检测腔中指定部位203的空间位置是已知且固定不变的。则图像207作为下侧弧形中的一部分是可被计算的,图像207即为对应0°放线角度的,接收到穿过指定部位203的检测器集合。
当放线角度205为90°时,从90°射线源放出X射线对被检体进行扫描,多条X射线穿过被检体落在旋转机架对侧的检测阵列上,形成扇形区域,该扇形区域的左侧弧形即是多条射线在检测阵列上形成的落点区域。由于检测腔中指定部位203的空间位置是已知且固定不变的。则图像206作为左侧弧形中的一部分是可被计算的,图像206即为对应90°放线角度的,接收到穿过指定部位203的检测器集合。
在实际扫描过程中,旋转机架进行旋转时,设于旋转机架上的射线源和检测器阵列均随着旋转机架的转动而转动,且两者始终位于旋转机架的两个对侧。但穿过指定部位的X射线在不同放线角度下,会落在检测器阵列的不同的位置上。
可以看出,当放线角度为0°时,图像207在整体检测器阵列的相对位置更加靠近“右侧”,且“弧形”较短,即图像207所包括的检测器集合数量较少;当放线角度为90°时,图像206在整体检测器阵列的相对位置更加靠近“中间”,且“弧形”较长,即图像206所包括的检测器集合数量较多。
由于指定部位在检测腔中的实际空间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可以根据该空间位置,计算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指定部位的检测器组成区域,该检测器组成区域即检测器集合。进而建立不同放线角度和对应检测器集合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可为检测器阵列中的每个检测器设定编号,在建立上述映射关系时,为每个放线角度,对应与多个编号的检测器单元建立映射关系。如下表1:
Figure BDA0002245147010000071
表1
在不同放线角度所对应的检测器集合中,包含的检测器单元的数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参见表1,放线角度为0°时,对应的检测器集合中只包括5个检测器单元,放线角度为10°时,包括大于6个探测器单元,等等。
在建立上述映射关系时,表1中的放线角度可以为旋转机架旋转一周过程中产生的多个放线角度。举例说明,放线角度可由放线角度0°,放线角度10°…依次设定到放线角度350°(放线角度为360°时即回归为0°,旋转机架旋转一周完毕)。
具体而言,在进行放线角度设定时,放线角度之间的设定间隔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来决定。
举例说明:设定方案一为:在放线源的旋转周期内,每旋转10°选择出一个放线角度,并计算该放线角度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则映射表包括:放线角度0°对应的检测器集合1,放线角度10°对应的检测器集合2,放线角度20°对应的检测器集合3…放线角度350°对应的检测器集合36。设定方案二为:在放线源的旋转周期内,每旋转20°选择出一个放线角度,并计算该放线角度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则映射表包括:放线角度0°对应的检测器集合1,放线角度20°对应的检测器集合2,放线角度40°对应的检测器集合3…放线角度340°对应的检测器集合18。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中,放线角度的设定频率不同,方案一相对于方案二来说精度更高,但也会消耗更多的处理资源。
在步骤S103中,在CT扫描过程中,当射线源随旋转机架旋转到不同放线角度时,根据映射关系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以提高所述指定部位的成像分辨率。
实际CT扫描时,旋转机架在旋转过程中,通过旋转到不同角度的射线源发出X射线对检测腔中的被检体进行不同角度的照射,在旋转到映射表中记录的放线角度时,获取该放线角度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并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
通过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的方式,可以对应提高这些检测器成像时的图像分辨率。其中,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可以减少平均效应,具体如下:
检测器可接收多条X射线,并根据这多条X射线的衰减情况确定该检测器接收的X射线的结果值。而进入检测器的X射线除了穿过了指定部位,也穿过了指定部位周围的其他组织,而检测器接收的X射线的结果值是指定部位和周围组织平均后的结果。
参见图3,穿过指定部位302的X射线,除了穿过指定部位302外,同时也穿过了指定部位的上侧组织301,和指定部位的下侧组织303。检测器接收的X射线的结果值是指定部位302和周围组织301、303平均后的结果。采样准确性较低。以被检体为头颅,指定部位为内耳为例,X射线除了穿过内耳外,也穿过了头颅的其他部位,最终得到的扫描值是内耳和头颅的其他部位混合计算后的平均值。由于内耳的扫描结果中,混合了内耳和其他部位的扫描值,使最终扫描图像中内耳分辨率较低,这种情况可称为平均效应。
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可减轻平均效应对扫描结果的影响,提高扫描图像中内耳的分辨率,但相应地,会增加该扫描图像的噪声。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针对被检体不同部位的扫描图像需求进行判断,对非指定部位的被检体组织,仍使用检测器原本的信息接收面积进行X射线接收。
可选的,可通过驱动遮挡机构对检测器集合中的各个检测器分别进行部分遮挡,来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
具体而言,检测器用于接收穿过被检体的X射线,通过接收到的X射线的衰减程度确定被检体的扫描图像。在驱动机构对检测器进行部分遮挡后,这些检测器可被视为尺寸更小,接收面积更小的检测器,进入检测器的X射线的平均效应也会随之减少。
可选的,该遮挡机构的主要结构可安装在检测器系统外壳上,在旋转机架的旋转过程动态切换遮挡的检测器集合,具体地遮挡方式可包括:
方式一,针对每个检测器单元进行独立遮挡,为每一个检测器单元单独设立一个执行机构,这种方式可以灵活地调整每个检测器单元,但对安装空间要求较高;
方式二,在X射线即将落在对应检测器集合之前,整体调整该检测器集合所有检测器的遮挡范围,或者调整该检测器集合部分检测器的遮挡范围。该执行机构是整体的,不为每个检测器单元单独设立一个执行机构。方式二较方式一灵活性更差,但安装要求较低。
如上文所述,需预先确定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确定方式可参考图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对被检体分别进行CT正位片扫描和CT侧位片扫描,获取扫描得到的正位片图像和侧位片图像;
步骤S402,分别在所述正位片图像和侧位片图像上,确定包括指定部位的第一感兴趣区域和第二感兴趣区域;
步骤S403,根据所述第一感兴趣区域和第二感兴趣区域分别确定CT正位片扫描和CT侧位片扫描时,穿过指定部位的射线在检测腔中形成的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
步骤S404,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确定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
CT扫描设备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扫描之前,为了方便医生能准确的定义出人体需要扫描的范围,一般情况下,病人需要先扫一个定位片,然后再进行相应部位的断层扫描或者螺旋扫描。
在步骤S101中,对被检体分别进行CT正位片扫描和CT侧位片扫描,获取扫描得到的正位片图像和侧位片图像。
其中,正位片图像为射线源位于旋转机架正上方或正下方时(放射角度为0°),扫描出的定位片图像;侧位片图像为射线源位于旋转机架正左方或正右方时(放射角度为90°),扫描出的定位片图像。两者的放线角度在空间上是相互垂直的关系。
以图5为例进行说明:
在第一次扫描中,正定位扫描的0°射线源501发出多条X射线,这些射线形成一个扇形角度,落在下方的检测器阵列504上。检测器阵列504接收穿过被检体503后的X射线,根据射线衰减程度生成0°定位片图像,即正位片图像。
在第二次扫描中,侧定位扫描的90°射线源502发出多条X射线,这些射线形成一个扇形角度,落在左方的检测器阵列506上。检测器阵列506接收穿过被检体503后的X射线,根据射线衰减程度生成90°定位片图像,即侧位片图像。
在步骤S402中,分别在所述正位片图像和侧位片图像上,确定包括指定部位的第一感兴趣区域和第二感兴趣区域;
即,在正位片图像上,确定包括指定部位的第一感兴趣区域,以及在侧位片图像上,确定包括指定部位的第二感兴趣区域。在确定感兴趣区域时,可由医生基于扫描图像圈定出感兴趣区域。以指定部位为内耳为例,医生可在正位片图像和侧位片图像上,分别圈定出内耳部分。
可选的,除了手动圈定感兴趣区域外,也可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自动圈定感兴趣区域,具体的图像识别算法为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本说明书不再赘述。
在步骤S403中,根据所述第一感兴趣区域和第二感兴趣区域分别确定CT正位片扫描和CT侧位片扫描时,穿过指定部位的射线在检测腔中形成的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
具体而言,可确定用于成像第一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检测器区域,将正位片扫描的射线源点与所述第一检测器区域包围成的三维区域确定为检测腔内的第一目标区域;
确定用于成像第二感兴趣区域的第二检测器区域,将侧位片扫描的射线源点与所述第二检测器区域包围成的三维区域确定为检测腔内的第二目标区域。
仍以图5为例,根据圈定的正位片的第一感兴趣区域,可确定从正位片0°射线源501发出的射线,穿过指定部位508后所落在的检测器505的位置信息,图像505即用于成像第一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检测器区域,将射线源501与第一检测器区域505包围成的区域510称为第一目标区域。
根据圈定的侧位片的第二感兴趣区域,可确定从侧位片90°射线源502发出的射线,穿过指定部位508后所落在的检测器507的位置信息,图像507即用于成像第二感兴趣区域的第二检测器区域,将射线源502与第二检测器区域507包围成的区域509称为第二目标区域。
在步骤S404中,根据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确定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具体而言,可确定第一目标区域510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509的交界区域,根据所述交界区域确定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具体地,该交界区域在图5中表现为区域508。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CT扫描装置,参见图6所示,所述装置应用于CT扫描设备,所述CT扫描设备包括具有检测腔的旋转机架、相对设于旋转机架上的射线源与检测器阵列,以及与检测器阵列电性连接的计算机,所述装置包括:位置确定模块610,映射建立模块620和CT扫描模块630。
位置确定模块610:用于获取预先确定的,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所述指定部位为被检体中需要提高成像分辨率的部位;
映射建立模块620:用于确定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所述实际空间位置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集合,将不同放线角度和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建立映射关系;
CT扫描模块630:用于在CT扫描过程中,当射线源随旋转机架旋转到不同放线角度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以提高所述指定部位的成像分辨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CT扫描设备,所述CT扫描设备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下CT扫描方法:
获取预先确定的,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所述指定部位为被检体中需要提高成像分辨率的部位;
确定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所述实际空间位置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集合,将不同放线角度和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建立映射关系;
在CT扫描过程中,当射线源随旋转机架旋转到不同放线角度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以提高所述指定部位的成像分辨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CT扫描方法:
获取预先确定的,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所述指定部位为被检体中需要提高成像分辨率的部位;
确定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所述实际空间位置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集合,将不同放线角度和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建立映射关系;
在CT扫描过程中,当射线源随旋转机架旋转到不同放线角度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以提高所述指定部位的成像分辨率。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说明书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CT扫描方法,应用于CT扫描设备,所述CT扫描设备包括具有检测腔的旋转机架、相对设于旋转机架上的射线源与检测器阵列,以及与检测器阵列电性连接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先确定的,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所述指定部位为被检体中需要提高成像分辨率的部位;
确定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所述实际空间位置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集合,将不同放线角度和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建立映射关系;
在CT扫描过程中,当射线源随旋转机架旋转到不同放线角度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以提高所述指定部位的成像分辨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包括:
驱动遮挡机构对所述检测器集合中的各个检测器分别进行部分遮挡,以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的方式,包括:
对被检体分别进行CT正位片扫描和CT侧位片扫描,获取扫描得到的正位片图像和侧位片图像;
分别在所述正位片图像和侧位片图像上,确定包括指定部位的第一感兴趣区域和第二感兴趣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感兴趣区域和第二感兴趣区域分别确定CT正位片扫描和CT侧位片扫描时,穿过指定部位的射线在检测腔中形成的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确定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感兴趣区域和第二感兴趣区域分别确定CT正位片扫描和CT侧位片扫描时,穿过指定部位的射线在检测腔中形成的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包括:
确定用于成像第一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检测器区域,将正位片扫描的射线源点与所述第一检测器区域包围成的三维区域确定为检测腔内的第一目标区域;
确定用于成像第二感兴趣区域的第二检测器区域,将侧位片扫描的射线源点与所述第二检测器区域包围成的三维区域确定为检测腔内的第二目标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目标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确定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包括:
确定第一目标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的交界区域,根据所述交界区域确定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
6.一种CT扫描装置,应用于CT扫描设备,所述CT扫描设备包括具有检测腔的旋转机架、相对设于旋转机架上的射线源与检测器阵列,以及与检测器阵列电性连接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获取预先确定的,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所述指定部位为被检体中需要提高成像分辨率的部位;
映射建立模块:用于确定不同放线角度下,穿过所述实际空间位置的射线进入的检测器集合,将不同放线角度和对应的检测器集合建立映射关系;
CT扫描模块:用于在CT扫描过程中,当射线源随旋转机架旋转到不同放线角度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以提高所述指定部位的成像分辨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T扫描模块,在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时,用于驱动遮挡机构对所述检测器集合中的各个检测器分别进行部分遮挡,以缩小所述放线角度对应检测器集合中各个检测器的信息接收面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T扫描装置,还包括:
空间确定模块,用于对被检体分别进行CT正位片扫描和CT侧位片扫描,获取扫描得到的正位片图像和侧位片图像;
分别在所述正位片图像和侧位片图像上,确定包括指定部位的第一感兴趣区域和第二感兴趣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感兴趣区域和第二感兴趣区域分别确定CT正位片扫描和CT侧位片扫描时,穿过指定部位的射线在检测腔中形成的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确定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确定模块,在根据所述第一感兴趣区域和第二感兴趣区域分别确定CT正位片扫描和CT侧位片扫描时,穿过指定部位的射线在检测腔中形成的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时,用于,
确定用于成像第一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检测器区域,将正位片扫描的射线源点与所述第一检测器区域包围成的三维区域确定为检测腔内的第一目标区域;
确定用于成像第二感兴趣区域的第二检测器区域,将侧位片扫描的射线源点与所述第二检测器区域包围成的三维区域确定为检测腔内的第二目标区域。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确定模块,在根据第一目标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确定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时,用于确定第一目标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的交界区域,根据所述交界区域确定指定部位在检测腔内的实际空间位置。
11.一种CT扫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CT扫描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CT扫描方法。
CN201911014153.0A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ct扫描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755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4153.0A CN110755101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ct扫描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4153.0A CN110755101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ct扫描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5101A true CN110755101A (zh) 2020-02-07
CN110755101B CN110755101B (zh) 2023-07-28

Family

ID=69333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4153.0A Active CN110755101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ct扫描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51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8198A (zh) * 2021-06-02 2021-08-24 上海博恩登特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低剂量口腔cbct成像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9220A1 (en) * 2003-07-15 2006-07-20 Heuscher Dominic J Computed tomograhpy with large gantry bore
US20070181813A1 (en) * 2006-02-07 2007-08-09 Dibianca Frank A Variable resolution x-ray ct detector with target imaging capability
CN102871680A (zh) * 2011-07-15 2013-01-1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以及其扫描方法
US20130336443A1 (en) * 2012-06-19 2013-12-19 Daniel Gagnon Sparse and energy discriminating collimated detector elements to assist scatter evaluation in ct imaging
CN104274198A (zh) * 2013-07-05 2015-01-14 西门子公司 对检查对象进行高分辨率微分相衬成像的x射线拍摄系统
US20150117593A1 (en) * 2013-10-25 2015-04-30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pectral ct local tomography
US20150177392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maging system using high and low energy collimation
CN106725567A (zh) * 2012-11-05 2017-05-3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仪
CN106999128A (zh) * 2014-09-24 2017-08-01 通用电气公司 采用x射线和伽马检测的多检测器成像系统
WO2017192953A2 (en) * 2016-05-05 2017-11-09 Jia Guang High-resolution x-ray imag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ing internal tissues
US20180235557A1 (en) * 2004-11-09 2018-08-23 Spectrum Dynamics Medical Limited Radioimaging using low dose isotop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9220A1 (en) * 2003-07-15 2006-07-20 Heuscher Dominic J Computed tomograhpy with large gantry bore
US20180235557A1 (en) * 2004-11-09 2018-08-23 Spectrum Dynamics Medical Limited Radioimaging using low dose isotope
US20070181813A1 (en) * 2006-02-07 2007-08-09 Dibianca Frank A Variable resolution x-ray ct detector with target imaging capability
CN102871680A (zh) * 2011-07-15 2013-01-1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以及其扫描方法
US20130336443A1 (en) * 2012-06-19 2013-12-19 Daniel Gagnon Sparse and energy discriminating collimated detector elements to assist scatter evaluation in ct imaging
CN106725567A (zh) * 2012-11-05 2017-05-3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仪
CN104274198A (zh) * 2013-07-05 2015-01-14 西门子公司 对检查对象进行高分辨率微分相衬成像的x射线拍摄系统
US20150117593A1 (en) * 2013-10-25 2015-04-30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pectral ct local tomography
US20150177392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maging system using high and low energy collimation
CN106999128A (zh) * 2014-09-24 2017-08-01 通用电气公司 采用x射线和伽马检测的多检测器成像系统
WO2017192953A2 (en) * 2016-05-05 2017-11-09 Jia Guang High-resolution x-ray imag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ing internal tissu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8198A (zh) * 2021-06-02 2021-08-24 上海博恩登特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低剂量口腔cbct成像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5101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2633B2 (en) Enhanced X-ray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EP2443614B1 (en) Imaging procedure planning
US1069501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mall field of view x-ray imaging
JP2001502047A (ja) 医療用撮像システム中でマルチモダリティ・データを重ね合わせる方法
US20060269114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escribing parameters for tomosynthesis
US2007011633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determining regions in a scanned object
US1187787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canning parameter in imaging
US1149745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an imaging scan based on a prior scan
CN107582089A (zh) 准直器、成像设备、焦点位置跟踪方法及校正方法
JP629371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放射線断層撮影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3502130A (ja) X線被曝を制限した局所的ct画像再構成
CN108670286A (zh) 一种ct系统和ct扫描方法
CN111728632A (zh) 射线探测装置、射线探测方法和ct图像重建方法
US11321829B2 (en)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processing medical imag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medium storing computer program
US7486773B2 (en) Megavoltage scatter radiation measurement using beam stop array
US1143278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eam attenuation
US672833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uma application of CT imaging
CN110755101B (zh) 一种ct扫描方法和装置
US1041776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x-ray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150065611A (ko) Cbct/mr 하이브리드 시뮬레이션 시스템 및 방사선 치료를 위한 기준영상 생성 방법
US10891720B2 (en) Cross directional bilateral filter for CT radiation dose reduction
US9737277B2 (en) X-ray CT system and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6333551B2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1200489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rtifact detection for images
US20230230243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fluoroscopy of c-shaped arm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