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4134A - 手持式带锯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带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4134A
CN110744134A CN201911042715.2A CN201911042715A CN110744134A CN 110744134 A CN110744134 A CN 110744134A CN 201911042715 A CN201911042715 A CN 201911042715A CN 110744134 A CN110744134 A CN 110744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housing
handle
auxiliar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27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44134B (zh
Inventor
吹拔正敏
邵官海
周洋
高�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27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44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44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413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5275 priority patent/WO2021083329A1/zh
Priority to US17/719,039 priority patent/US12059738B2/en
Priority to US18/736,731 priority patent/US2024031666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44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4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53/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sawing with strap saw-blades which are effectively endless in use, e.g. for contour cutting
    • B23D53/12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p saw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带锯,在带锯上设有把手和辅助把手,辅助把手包括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第三握持部、连接部、延伸部和辅助握持部,第二握持部与第一握持部间隔设置,第三握持部连接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的一端;连接部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连接,并连接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的另一端;延伸部连接至第一握持部邻近连接部的一端,辅助握持部连接至延伸部,且位于第二外壳面的上侧。辅助握持部的设计使用,既可避免切割工件时手臂阻挡视线的情况出现,也可以使操作过程更加轻松省力,也更有利于保持带锯机身的稳定。

Description

手持式带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带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持式带锯的运用相当广泛,可用于切割包括不锈钢在内的所有可加工金属、管材、实心体等。具有很强的抗热性、抗磨损性和抗震性,与同类产品相比,使用寿命更长。 因其具有使用灵活、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家庭等多种类棒料,管料及型材进行切断的场合。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手持式带锯,采用把手与辅助把手前后抓持的方式来完成加工操作,使用时通过握住把手,来控制扳机启动带锯,而辅助把手采用提压的方式握持,根据实际需要来改变带锯的操作高度,但由于操作时水平方向存在视觉盲区的关系,手臂挡住使用者视线,使用户的操作也相对费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辅助握持部结构的手持式带锯。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带锯,包括: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外壳面;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二外壳面;第三壳体,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转动轮,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第二转动轮,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锯条,连接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把手,把手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壳面及第三壳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辅助把手,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分别设置于第一外壳面及第二外壳面的下侧,把手位于第一外壳面的上侧;辅助把手包括: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与第一握持部间隔设置;第三握持部,连接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的一端;连接部,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连接,并连接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的另一端;延伸部,连接至第一握持部邻近连接部的一端;辅助握持部,连接至延伸部,且位于第二外壳面的上侧。
可选的,第一外壳面至少部分与第二外壳面至少部分在预设平面内;
把手至预设平面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大于辅助握持部至预设平面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
可选的,手持式带锯还包括:张紧组件,用于调节锯条的位置,张紧组件包括:扳钮,连接至第二壳体,且扳钮设置于第二外壳面与辅助握持部之间。
可选的,辅助握持部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握持侧和第二握持侧;延伸部包括一个延伸端,延伸端与第一握持侧邻近第二握持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可选的,辅助握持部具有一握持底面,握持底面部分在握持平面内;
第二外壳面包括一个中央表面,中央表面在预设平面内;手持式带锯还包括:电池包,具有一连接端口;第三壳体具有一连接座;连接端口连接至连接座;辅助把手能够绕转动轴线转动至与第二壳体接触的第一极限位置,和与电池包接触的第二极限位置;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至少存在一个能够使握持平面与第二外壳的中央表面平行的把手中间位置。
可选的,辅助握持部具有一握持底面;第二外壳面包括一个中央表面,中央表面在预设平面内;手持式带锯还包括:电池包,具有一连接端口;第三壳体具有一连接座;连接端口连接至连接座;辅助把手能够绕转动轴线转动至与第二壳体接触的第一极限位置,和与电池包接触的第二极限位置;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至少存在一个能够使握持底面与第二外壳的中央表面平行的把手中间位置。
可选的,扳钮具有一顶面;当辅助把手处于把手中间位置时,辅助握持部的握持底面至第二外壳面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小距离大于扳钮的顶面至第二外壳面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
可选的,当辅助把手处于把手中间位置时,握持底面至中央表面的沿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的长度范围为28mm-70mm。
可选的,辅助握持部还包括:第三握持侧,与第一握持侧相对设置;
第四握持侧,与第二握持侧相对设置;握持顶面,与底面相对设置且连接第一握持侧、第二握持侧、第三握持侧及第四握持侧,延伸端至少部分连接于握持顶面;其中,当辅助把手处于把手中间位置时,第一握持侧、第二握持侧、第三握持侧以及第四握持侧与预设平面基本垂直。
可选的,把手,具有一个把手中分面;辅助握持部与延伸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其中,把手中分面与第一外壳面相交所成的角度范围135度-155度,且第一外壳面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外壳面的至少部分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内。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可以让使用者在切割工件时,将握持辅助把手的手搭在辅助握持部上,在起到稳住机器作用的同时,释放握持手,让操作更轻松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手持式带锯的第二切割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第一切割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背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调节装置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正视图;
图7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辅助把手处于把手中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辅助把手处于第一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辅助把手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中调节装置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图1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中调节装置处于中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中调节装置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中调节装置处于受力溃缩的状态示意图;
图16所示为图1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所示为图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所示为图3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所示为图4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辅助把手的结构爆炸图;
图21所示为图20所示手持式带锯中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所示为图21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并且,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具体为手持式带锯,本发明的手持式带锯100包括:壳体组件110,第一转动轮116、第二转动轮117和电机(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壳体组件110内,把手120连接至壳体组件110,辅助把手130转动连接至壳体组件110,辅助握持部134连接至辅助把手130,调节装置140、第一导向机构150、限位机构170和启动装置220安装至连接组件110,锯条180连接第一转动轮116和第二转动轮117。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110包括有:第一壳体111,和第一壳体111间隔设置的第二壳体112,以及连接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第三壳体113。其中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以及第三壳体113之间形成一切割区114。
第一转动轮116部分设置于第一壳体111内,第一转动轮116能够绕第一中心轴线101转动。第二转动轮117部分设置于第二壳体112内,第一转动轮116能够绕第二中心轴线102转动。当然第一转动轮116与第二转动轮117也可以分别完全设置于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内。
电机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内、第二壳体112或第三壳体113内,在本实施例中,电机设置在第三壳体113内,具体的第三壳体113形成有一容纳空间,电机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转动轮116以使第一转动轮116相对第一壳体111转动,通过锯条180带动第二转动轮117相对第二壳体112转动。同样可以理解的,电机也可用于驱动第二转动轮117以使第二转动轮117相对第二壳体112转动,通过锯条180带动第一转动轮116相对第一壳体111转动。
请一并参考图5,调节装置140与第一壳体111连接,且部分设置在切割区114内,调节装置140包括有固定件141、滑动件142、靠栅件143以及连接组件144。其中,固定件141与第一壳体11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41上设有数个通孔1411,螺钉穿过通孔1411固定至第一壳体111。滑动件142与固定件141滑动连接,即可以理解为滑动件142能够相对固定件141沿第一滑动方向a往复运动或可释放的保持在某一位置。靠栅件143用于抵靠切割工件,靠栅件143通过连接组件144与滑动件142连接,连接组件144与滑动件142固定连接,即可以理解为当滑动件142运动时,靠栅件143能够随滑动件142运动,以此使靠栅件143在第一滑动方向a上处于不同的位置,通过滑动件142来调节靠栅件143的高度以配合不同的切割工件。
请参考图11至图14,靠栅件143在第一滑动方向a上运动时,至少存在两个位置分别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即靠栅件143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然根据不同的工况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也可存在一个或者数个的中间位置。
调节装置140还包括:控制组件145用于供用户驱动滑动件142,使靠栅件14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或者使靠栅件143保持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中间位置中的某一处。具体的,固定件141上设有数个卡接槽1412。控制组件145包括有:控制按钮1451、止挡件1452和弹性件1453。弹性件1453连接至控制按钮145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453可以是弹簧。控制按钮1451用于供用户操作,当控制按钮1451处于原始状态且止挡件1452与卡接槽1412相配合时,使靠栅件143相对固定的保持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中间位置的某一位置处,其中原始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指弹簧未受力发生形变的状态。当用户按压控制按钮1451,止挡件1452脱离卡接槽1412,以使滑动件142能够相对固定件141自由移动。当控制按钮1451失去外力后,控制按钮1451能在弹性件1453的作用力下恢复到原始状态。具体的,控制按钮1451与止挡件1452是一体成型且绕旋转轴线103转动。同样的控制按钮1451与止挡件1452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且绕旋转轴线10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是原始位置(如图11所示),即靠栅件143在沿第一滑动方向a上靠近第三壳体113设置,且止挡件1452与卡接槽1412卡接的位置。第二位置是延伸位置(如图14所示),此时靠栅件143用于配合较大切割工件,即靠栅件143在沿第一滑动方向a上远离第三壳体113设置,且止挡件1452与卡接槽1412卡接的位置。中间位置指在原始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且止挡件1452与卡接槽1412卡接的位置(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中中间位置并不强制限定是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且止挡件1452与卡接槽1412卡接的位置,也可以是指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位置处。非结合位置指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中间,且止挡件1452与卡接槽1412非卡接的位置。当用户按压控制按钮1451调节靠栅件143的位置,可以进行调节靠栅件143使其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中间位置中任何一处位置的常规操作,也可以进行调节靠栅件143使其处于非结合位置的非常规操作。因此,靠栅件143高度的调节可通过改变控制按钮1451与不同卡接槽1412的对应关系来实现,无需借助外部工具,更加方便省事,体验性更强。
请一并参考图15,靠栅件143处于中间位置时,当手持式带锯100遭遇意外掉落的情况,靠栅件143接触地面或其他物体时,靠栅件143受到较大的外力,靠栅件143在第一滑动方向a上会产生受力溃缩,即靠栅件143沿第一滑动方向a向靠近第三壳体113的方向移动,即靠栅件143在中间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进而避免靠栅件143与地面或其他物体发生直接性的刚性碰撞,起到避免跌落损坏的目的。当靠栅件143处于第三位置,且靠栅件143受到的外力消失时,连接组件144能产生一个与移动方向相反的缓冲力,使靠栅件143从第三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从而避免用户再次调节靠栅件143,大大的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其中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第三位置指靠栅件143在受较大的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向第三壳体113移动的最远位置,且因每次所受外力的大小并不确定,所以第三位置的具体位置并不确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组件144包括有缓冲件1441,用于复位靠栅件143,缓冲件1441设置在滑动件142与靠栅件143之间,沿平行与第一滑动方向a的方向布置,具体的,滑动件142具有容纳槽1421和连接部1422,连接部1422设置在容纳槽1421的一侧,缓冲件1441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槽1421内,且缓冲件1441的一端与连接部1422连接,缓冲件1441的另一端与靠栅件143连接。由于设置了缓冲件1441,当靠栅件143跌落或与物体刚性碰撞产生受力溃缩时,靠栅件143可在受力溃缩方向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回缩滑动,起到避免靠栅件143跌落损坏或者控制组件145跌落损坏的目的。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144还包括有导向杆1442,导向杆1442沿第一方向设置且固定连接至滑动件142上,以使滑动件142运动时,导向杆1442能随滑动件142一起运动。具体的,可以采用销来连接滑动件142和导向杆1442的一端,当然也采用其他方式将导向杆1442和滑动件142固定连接,如导向杆1442一端设有外螺纹,连接部1422内设有内螺纹,导向杆1442与连接部1422螺纹连接。导向杆1442的另一端与靠栅件143活动连接,用于限制靠栅件143脱离导向杆1442自由运动,具体的靠栅件143上有一凸起1431,凸起1431沿垂直于第一滑动方向a的方向延伸,导向杆1442的另一端穿过凸起1431并与销配合,以使凸起1431无法脱离导向杆1442。在本发明中,缓冲件1441具体可以是弹簧,弹簧套设在导向杆1442上,其中弹簧的一端抵着缓冲件1441,另一端抵着凸起1431。改良后的调节装置140,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操作便捷,适于推广使用。
参考图1至图5,第一导向机构150连接至壳体组件110,用于引导锯条180在切割区114内沿第一切割方向b运动。限位机构170连接至壳体组件110,用于阻止锯条180越过预定位置,避免锯条180无法正常切割,同时也可以支撑锯条180,以此便于机器正常运行。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导向机构150包括有第一导向组件151和第二导向组件152,具体的第一导向组件151安装至第一壳体111,第二导向组件152安装至第二壳体112,第一导向组件151与第二导向组件152相互配合,以使锯条180在切割区114内沿第一切割方向b运动。
当手持式带锯100运行时,即在切割区114内的锯条180沿第一切割方向b运动时,所述锯条180将从第一切割位置运动到第二切割位置,限位机构170阻止锯条180越过第二切割位置。其中第一切割位置指锯条180在安装至第一导向机构150上所处的位置,第二切割位置称为预定位置,即锯条180在限位机构170的作用下所能在第一导向机构150上运动的最接近限位机构170的位置,实际使用时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第一切割位置因每次安装或操作,而导致我们的第一切割位置并不固定,当然也存在第一切割位置与第二切割位置重合的情况,即锯条180在第一导向机构150上的初始位置就是锯条180处在第二切割位置处。上述设计用于阻止锯条180在运动时,持续发生偏移运动,以免其越过第二切割位置,保证手持式带锯100的正常使用,避免锯条180脱离造成的设备故障,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加大后期修理和维护的费用,拖慢工作效率。
请一并参考图16和图17,限位机构170包括第一限位件171和第二限位件172。第一限位件171连接至第一壳体111,且第一限位件171能够绕第一旋转轴线104转动,第二限位件172连接至第二壳体112,且第二限位件172能够绕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104的第二旋转轴线105转动。当锯条180处于第二切割位置处,即锯条180与第一限位件171至少部分接触,同时锯条180也与第二限位件172至少部分接触,此时,在与第一限位件171接触的位置处的至少部分锯条180与第一旋转轴线104的方向相交,同时在与第二限位件172接触的位置处的至少部分锯条180与第二旋转轴线105的方向相交,即可以理解为在第一限位件171与锯条180接触的位置处的锯条180,与第一旋转轴线104的方向相交,同时第二限位件172与锯条180接触的位置处的锯条180,与第二旋转轴线105的方向相交。同样在第一限位件171与锯条180接触的位置处的锯条180,与第一旋转轴线104的方向垂直,同时第二限位件172与锯条180接触的位置处的锯条180,与第二旋转轴线105的方向垂直。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锯条180包括有锯背181、锯刃(图中未示出)、第一侧面(图中未示出)和第二侧面182。锯背181与锯刃相对设置,锯刃用于切割工件,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182相对设置,第一侧面与第一导向机构150至少部分接触。当锯条180处于第二切割位置处,锯背181与第一限位件171至少部分接触,此时在锯背181与第一限位件171接触的位置处的第二侧面182与第一限位件171的第一表面1711基本平行,同时锯背181与第二限位件172至少部分接触,同样在锯背181与第二限位件172接触的位置处的第二侧面182与第二限位件172的第二表面1721基本平行。以此能更好保持机器稳定运行。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锯条180处于第二切割位置处,锯背181与第一限位件171至少部分接触,通过第一限位件171且垂直于第一旋转轴线104的平面与在锯背181与第一限位件171接触的位置处的第二侧面182基本平行,同时锯背181与第二限位件172至少部分接触,通过第二限位件172且垂直于第二旋转轴线105的平面与在锯背181与第二限位件172接触的位置处的第二侧面182基本平行。
手持式带锯100还包括有第二导向机构160,用于引导锯条180在切割区114内沿第二切割方向运动,第二导向机构160连接至壳体组件110。具体的,第二导向机构160包括有第三导向组件161和第四导向组件162。第三导向组件161连接至第一壳体111,第四导向组件162连接至第二壳体112,第三导向组件161与第四导向组件162相互配合,以使锯条180在切割区114内沿第二切割方向c运动,通过增加一组导向机构,让用户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需要调节装配方式,利用形成的多角度手持式带锯100切割路径,在常规手持式带锯100不能切割或切割不方便的特殊情况下,通过切换安装路径以改变切割段的锯条180角度,保证切割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转动轮116与第二转动轮117相对通过切割区114的中分平面P2基本对称设置,具体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相对中分平面P2基本对称设置,则第一导向组件151与第二导向组件152沿中分平面P2基本对称设置,第三导向组件161与第四导向组件162沿中分平面P2基本对称设置,同样第一限位件171与第二限位件172沿中分平面P2基本对称设置。
请一并参考图6至图7,第一导向组件151包括有第一导向件1511,第二导向组件152包括有第二导向件1521,第一导向件1511绕第一转动轴线106转动,第一转动轴线106与第一旋转轴线104相交,因第一导向组件151与第二导向组件152沿中分平面P2基本对称设置,则第二导向件1521沿平行于第一转动轴线106的方向转动,且第一转动轴线106与第二旋转轴线105相交。优选的,第一转动轴线106与第一旋转轴线104垂直,上述设置便于机器的加工。第三导向组件161包括有第三导向件1611和第四导向件1612,第三导向件1611绕第二转动轴线107转动,第四导向轴线邻近第三导向件1611,且第四导向件1612绕基本平行与第二转动轴线107的方向转动,锯条180设置在第三导向件1611与第四导向件1612之间。第四导向组件162包括有第五导向件1621和第六导向件1622,第五导向件1621与第三导向件1611沿中分平面P2基本对称设置,且第五导向件1621能够绕基本平行于第二转动轴线107的方向转动,第六导向件1622邻近第五导向件1621设置且与第四导向件1612沿中分平面P2基本对称设置,第六导向件1622能够绕基本平行于第二转动轴线107的方向转动,锯条180设置在第五导向件1621和第六导向件1622之间。其中第一转动轴线106与第二转动轴线107相交,且其所成的预设角度为α,切割工件时为便于沿重力方向或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切割,锯条180大都倾斜设置,即在切割区114内锯条180沿第二切割方向c运动,其中,第二转动轴线107与第二切割方向c基本一致,但是实际操作中,为便于切割存在需要切割与重力方向相交的甚至是垂直的的工件,即在切割区114内锯条180沿第一切割方向b运动,其中,第一转动轴线106与第一切割方向b基本一致。综上第一转动轴线106与第二转动轴线107所成的预设角度为α小于等于90度,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角度α范围在20度到55度之间,优选30度到45度之间。
第一导向机构150和第二导向机构160连接在中间连接组件190上,中间连接组件190固定连接在壳体组件110上。具体的,中间连接组件190包括有第一中间连接部191和第二中间连接部192。第一导向组件151和第二导向组件152分别安装至第一中间连接部191和第二中间连接部192,第一中间连接部191与第二中间连接部192分别安装至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第三导向组件161和第四导向组件162分别安装至第一中间连接部191和第二中间连接部192。更具体而言,第一中间连接部191可以采用螺钉紧固至第一壳体111,第二中间连接部192也可以采用螺钉紧固至第二壳体112。限位机构170连接在中间连接组件190上,第一限位件171和第二限位件172分别连接至第一中间连接部191和第二中间连接部192。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第一壳体111包括有第一延伸部1111,第二壳体112包括有第二延伸部1121,第一限位件171和第二限位件172分别连接至第一延伸部1111和第二延伸部1121,第一导向机构150和第二导向结构连接在中间连接组件190上。具体的,第一导向组件151和第二导向组件152分别安装至第一中间连接部191和第二中间连接部192,第三导向组件161和第四导向组件162分别安装至第一中间连接部191和第二中间连接部192。
具体的,第一导向件1511、第二导向件1521、第三导向件1611、第四导向件1612、第五导向件1621、第六导向件1622、第一限位件171以及第二限位件172均为滚动轴承,第一导向件1511、第三导向件1611和第四导向件1612通过螺钉装配至第一中间连接部191,第二导向件1521、第五导向件1621和第六导向件1622通过螺钉装配至第二中间连接部192。
请参考图1至图6,第一壳体111形成有第一外壳面1112,第二壳体112形成有第二外壳面1122,把手1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壳面1112及第三壳体113固定连接,当然把手120的两端也可以分别与第一外壳面1112及第三壳体113一体成型。第一转动轮116与第二转动轮117分别设置于第一外壳面1112及第二外壳面1122的下侧,把手120位于第一外壳面1112的上侧。
辅助把手130与第二壳体112转动连接,当然辅助把手130也可以与第三壳体113转动连接。具体的,辅助把手130包括有:第一握持部131,与第一握持部131间隔设置的第二握持部132,第三握持部133连接第一握持部131与第二握持部132的一端,连接部1422连接第一握持部131与第二握持部132的另一端,延伸部137连接至第一握持部131且邻近连接部1422的一端,辅助握持部134连接至延伸部137,且辅助握持部134位于第二外壳面1122的上侧,根据上述设置,手持式带锯100在被操作时,用户可以将握持在辅助把手130上的手,放置于辅助握持部134上,这样既能保持手持式带锯100机身的稳定,防止在切割过程中,由于震动导致的机身左右摇晃,而带来的工件切口不平整的情况,同时也能将原本放置于辅助把手上的手,放置于辅助握持部上,释放了握持手,使操作更轻松、省力。
可选的,辅助握持部134与延伸部137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即辅助握持部134能够相对壳体组件110转动,具体操作时,用户一手握住把手120,另一只手搭放在辅助握持部134上,在把手120上的手控制启动装置220启动手持式带锯100进行切割工作。用户根据切割工件的实际操作位置,进行实时的操作调节。在辅助把手130的结构基础上增设辅助握持部134,可以让用户在切割工件时,将原来对辅助把手130进行提压施力的手臂移开,避免了手臂阻挡视线的情况出现,特别是需要切割的工件在比较低矮的位置时,用户需要弯腰操作的情况下,提压辅助把手130的手臂很容易遮挡用户的视野,影响了用户的切割精准度。
可选的,把手120具有一个把手中分面P1,第一握持部131和第二握持部132分别与把手中分面P1基本平行设置。其中把手中分面P1与第一外壳面1112相交所成的角度范围为135度至155度,优选的140度至150度,把手的中分平面P2与第二切割方向c基本平行,即当用户在操作手持式带锯100沿第二切割方向c切割工件时,把手120的延伸方向与此时机器的重力方向一致,增加用户的用户体验感,同时使手持式带锯100能够平稳运行且正常切割。
把手120具有一把手操作部126,用于供用户操作手持式带锯100。通过手持式带锯100具有一预设平面P3,第一外壳面1112至少部分与第二外壳面1122至少部分在预设平面P3内,把手120至预设平面P3在垂直于预设平面P3的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大于辅助握持部134至预设平面P3在垂直于预设平面P3的方向上的最大距离。辅助握持部134设置于预设平面P3的上侧,在把手操作部126的下侧,即当用户一手握持在把手操作部126,原来握持在辅助把手130上的另一只手,现可以握持在低于把手操作部126的且邻近第一外壳面1112的辅助握持部134上,即用户在握持手持式带锯100时,能够降低了机器的高度,降低了机器在重力方向上的重力势能,使用户处于一个较为省力的状态。
用户握持在辅助握持部134上,也是从侧方向上给予手持式带锯100机身一个辅助用力,可以让用户在操作中更加的轻松省力,不需要费力去提升或压低机身,用户可以选择扶住辅助握持部134的握持顶面1345,保持机身的稳定;也可以从辅助握持部134与第二外壳面1122的间隙处进行托举,来保持机身稳定完成加工操作。基于辅助握持部134结构的设计,将原来垂直实施的力,改为了侧面的辅助支撑力,这样更有利于切割时保持手持式带锯100机身的稳定,防止在切割过程中,由于震动导致的机身左右摇晃,而带来的工件切口不平整的情况。
请参考图6、 图9、图10、图18和图19,辅助握持部134包括有第一握持侧1341、第二握持侧1342和握持底面1346,其中第一握持侧1341与第二握持侧1342相邻设置,具体的,辅助把手130的延伸部137具有一延伸端,延伸端与第一握持侧1341邻近第二握持侧1342的部分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从而方便加工。进一步地,手持式带锯100还包括电池包135,用于为手持式带锯100提供电力,具体的,电池包135具有一连接端口,连接端口与设置在第三壳体113上连接座相配合。第二外壳面1122有一中央表面1123,中央表面1123在预设平面P3内延伸。其中,辅助把手130能够绕转动轴线108转动,在辅助把手130转动的过程中存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第一极限位置是辅助把手130与第二壳体112接触的位置(如图9所示),第二极限位置是辅助把手130与电池包135接触的位置(如图10所示),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把手中间位置(如图6所示),使握持底面1346与第二外壳面1122的中央表面1123基本平行。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辅助握持部134的握持底面1346部分在握持平面P4内,可以理解为握持底面1346不是一个平面,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其中握持底面1346部分在握持平面P4内,即握持平面P4会随辅助握持部134转动,握持平面P4在转动的过程中同样会存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存在一个把手中间位置,使握持平面P4与第二外壳面1122的中央表面1123基本平行。
手持式带锯100还包括:张紧组件115,用于调节锯条180的位置,以使锯条180在工作过程中维持合理的张力,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具体的,张紧组件115包括有扳钮1151,扳钮1151转动连接至第二壳体112,且扳钮1151设置于第二外壳面1122与辅助握持部134之间,避免扳钮1151在转动过程中与辅助握持部134接触。更具体而言,扳钮1151具有一顶面1152,当辅助把手130处于把手中间位置时,辅助握持部134的握持底面1346至第二外壳面1122在垂直于预设平面P3的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大于扳钮1151的顶面1152至第二外壳面1122在垂直于预设平面P3的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即如此设计以便于用户握持辅助握持部134保持机身稳定,也可以让用户在辅助握持部134与扳钮1151的存有足够的间隙处进行托举,来完成切割操作。
进一步地,当辅助把手130处于把手中间位置时,握持底面1346至中央表面1123的沿垂直于预设平面P3的方向上的长度范围为28毫米至70毫米,在上述范围内,既可以使辅助握持部134在被握持时,用户的手不会接触到扳钮1151,而造成扳钮1151无法使用,同时也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
请参考图2、图6、图18和图19,辅助握持部134还包括有与第一握持侧1341相对设置的第三握持侧1343,与第二握持侧1342相对设置的第四握持侧1344,连接第一握持侧1341、第二握持侧1342、第三握持侧1343和第四握持侧1344的握持顶面1345,握持顶面1345与握持底面1346相对设置,其中延伸端至少部分连接至握持顶面1345。当辅助把手130处于把手中间位置时,第一握持侧1341、第二握持侧1342、第三握持侧1343和第四握持侧1344与预设平面P3基本垂直,握持顶面1345大致呈圆弧状,以便于手持式带锯100在被用户使用时,能够很好的贴合用户的手掌,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当然我们可以理解的,即辅助握持部134的握持顶面1345与握持底面1346都是平面,或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握持顶面1345与握持底面1346也可以不是平面,如握持底面1346设置为凹面,以此便于用户握持,握持顶面1345为凸面,以此便于用户手掌的放置。通过上述设计,辅助握持部134可以是六面体,以此便于加工。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握持部134是六面体,当然辅助握持部134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四个握持侧衔接处为圆弧角,可提高抓握时用户的舒适度,在辅助握持部134的握持顶面1345上设有橡胶防滑层,橡胶防滑层的设置更有利于提高用户在切割操作中的操作感,当出现用户的操作手套没有橡胶层的情况时,握持顶面1345的橡胶防滑层可以有效避免用户手部滑脱的情况出现。
请参考图1,启动装置220用于驱动电机,启动装置220邻近把手操作部126设置。具体的,启动装置220包括有开关组件221、第一按压件222和第二按压件223,开关组件221与电机耦合连接,用于控制电机是否启动。第一按压件222用于控制开关组件221,第二按压件223用于控制开关组件221。即第一按压件222与第二按压件223可分别控制开关组件221,启动电机。其中,第一按压件222与把手120活动连接,第一按压件222在活动的过程中至少具有使电机启动的第一启动位置和使电机停止的第一停止位置,第二按压件223与把手120活动连接,第二按压件223在活动的过程中至少具有使电机启动的第二启动位置和使电机停止的第二停止位置,即电机可以被第一按压件222或第二按压件223中的任意一个启动,当然同时操作第一按压件222和第二按压件223也可以启动电机。第一启动位置和第一停止位置分别为第一按压件222驱动开关组件221,使电机启动和停止的位置,同样第二启动位置和第二停止位置分别为第二按压件223驱动开关组件221,使电机启动和停止的位置,在此第一按压件222与第二按压加件可以是接触式驱动,也可以是非接触式驱动,当手持式带锯100被用户使用时,用户可以采用单手操作第一按压件222和/或第二按压件223,以此便于用户操作
请参考图20,把手120形成有一容纳腔121,具体的由左半壳122和右半壳123装配形成容纳腔121。开关组件221设置在容纳腔121内,第一按压件222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腔121内,且第一按压件222连接至把手120,第一按压件222相对于把手120绕第一轴线124转动,具体的,第一按压件222的一端卡接在左半壳122上,另一端自由活动。同时第二按压件223也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腔121内,且第二按压件223连接至把手120,第二按压件223相对把手120绕第二轴线125转动,具体的,第二按压件223的一端卡接在左半壳122上,另一端自由活动。本发明不限制第一按压件222的一端和第二按压件223的一端具体连接在右半壳123还是左半壳122上,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其中与第一按压件222的一端连接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连接点2221,与第二按压件223的一端连接的
请一并参考图2,第一按压件222在第一停止位置(如图2所示)转动至第一启动位置(如图1所示),带动第二按压件223由第二停止位置(如图2所示)向第二启动位置(如图1所示)。用户操作手持式带锯100切割工件时,具体的,用户操作第一按压件222,则第一按压件222驱动第二按压件223向开关组件221靠近,使第二按压件223处于第二启动位置,来启动机器。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当用户操作第二按压件223,第二按压件223向开关组件221靠近,使第二按压件223处于第二启动位置,此时第一按压件222依旧处于第一停止位置。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式,第二按压件223在第二停止位置转动至第二启动位置,带动第一按压件222由第一停止位置向第一启动位置运动。具体的,用户操作第二按压件223,则第二按压件223向开关组件221靠近,同时带动第一按压件222由第一停止位置向第一启动位置运动,即如此以使,用户无论操作第一按压件222还是第二按压件223都能够启动电机,通过设置第一按压件222和第二按压件223,让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切割工件的位置,实时选择合适的手持操作位置,特别是当待切割工件处于相对不易操作的位置时,两个按压件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手感。
请参考图4和图21,第一按压件222与第一轴线124的最长距离和第二按压件223与第二轴线125的最长距离基本相等,第一轴线124与第二轴线125基本平行。具体的,第一轴线124与第二轴线125基本垂直于把手中分面P1,其中第一按压件222至第一连接点2221的在把手中分面P1上的投影距离与第二按压件223至第二连接点2231在把手中分面P1上的投影距离基本相等,第一按压件222与第二按压件223按压时的力矩基本相同。其中,第一轴线124与第二轴线125分别垂直把手中分平面P1。
手持式带锯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连接至把手120,第二弹性件另一端与第一按压件222连接。第二弹性件设置在容纳腔121内,具体的,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连接至左壳体上,在此不限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具体设置在左壳体还是右壳体上。第二弹性件另一端连接在第一按压件222上,第二弹性件具体可以是弹簧,用户在按压第二按压件223时,第一按压件222在弹簧预紧力的作用下,随第二按压件223一起运动,当用户撤去对第二按压件223的按压力时,第二按压件223在的开关组件221的作用下回到第二停止位置,此时第二按压件223带动第一按压件222回到第一停止位置。上述设计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请一并参考图22,第一按压件222具有一凸起部2222,第二按压件223具有一凹槽2232,凸起部2222与凹槽2232配合,使第二按压件223推动第一按压件222转动。具体的,用户按压第一按压件222,凸起部2222向凹槽2232靠近并推动第二按压件223靠近开关组件221,以此启动电机。当用户撤去对第一按压件222的按压力时,第二按压件223在的开关组件221的作用下回到第二停止位置,则第二按压件223的凹槽2232推动凸起部2222,使第一按压件222回到第一停止位置。
第一按压件222的凸起部2222至第一轴线124在垂直于第一轴线124方向上的最长投影距离与第二按压件223的凹槽2232至第二轴线125在垂直于第二轴线125方向上的最长投影距离基本相等。即凸起部2222至第一轴线124在把手中分面P1上的投影距离与凹槽2232至第二轴线125在把手中分面P1上的投影的距离基本相等。上述设计的好处是,开关组件221对于第一按压件222或第二按压件223的反作用力基本一致。
第一按压件222具有第一按压面2223,第二按压件223具有第二按压面2233,第一按压面2223基本呈弧形,第二按压面2233基本呈弧形,第一按压面2223靠近第二按压面2233。具体的,用户按压在第一按压面2223或者第二按压面2233来驱动第一按压件222或第二按压件223。即第一按压件222与第二按压件223交叠设计,第一按压件222的凸起部2222与第二按压件223的凹槽2232为第一按压件222与第二按压件223的交叠处,其中凸起部2222到第一连接点2221在把手中分面P1上的投影距离小于第一按压件222至第一连接点2221的在把手中分面P1上的投影距离,同样凹槽2232到第二连接点2231在把手中分面P1上的投影距离小于第二按压件223至第二连接点2231的在把手中分面P1上的投影距离,即用户在使用第二按压件223控制开关组件221时,可以理解为当力作用于第二按压面2233时,会延伸作用到第二按压件223上,并使第二按压件223围绕着第二轴线125旋转,其开关组件221对于第二按压件223的反作用力作用于第二按压面2233时,通过使第二轴线125与第二按压面2233之间的距离大于凹槽2232与第二轴线125之间的距离,即第二按压件223的力臂大于反作用力的力臂,延长了用户作用于第二按压件223力臂,以此按压更省力。同样第一按压件222也是同样的原理,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可选的,第一按压面2223与第二按压面2233基本连续。即第一按压面2223与第二按压面2233基本呈一段弧形,即用户既可以通过按压第一按压面2223或者第二按压面2233来启动电机,也可以按压第一按压面2223与第二按压面2233交叠处来启动电机,通过上述设置,增加了启动装置220的按压面积,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握持习惯来选择合适的握持角度,很好的提高了手持式带锯100的使用安全性,同时也便于用户操作。
可选的,开关组件221包括启动元件2211,用于触发电机,启动元件2211具有一与第二按压件223配合的触发部2212;第二按压件223具有一触发面2234,其中第二按压件223从第二停止位置向第二启动位置运动时,触发面2234与触发部2212配合,以使启动元件2211触发电机启动,触发部2212与触发面2234邻近设置。具体的,用户按压第一按压件222或第二按压件223中的任意一个,使触发面2234推动触发部2212,以使电机启动,当用户撤去外力后,启动元件2211恢复,即触发部2212推动触发面2234,使第二按压件223回到第二停止位置。
作为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启动装置220也可以设置在电圆锯、往复锯、多功能工具、电钻、电木铣等电动工具产品上,具体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带锯,包括:
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外壳面;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二外壳面;
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第一转动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第二转动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锯条,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
把手,所述把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面及所述第三壳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辅助把手,与所述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面及第二外壳面的下侧,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一外壳面的上侧;
所述辅助把手包括:
第一握持部;
第二握持部,与所述第一握持部间隔设置;
第三握持部,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的一端;
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连接,并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另一端;
延伸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握持部邻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
辅助握持部,连接至所述延伸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外壳面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面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外壳面至少部分在预设平面内;
所述把手至所述预设平面在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辅助握持部至所述预设平面在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式带锯还包括:
张紧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锯条的位置,所述张紧组件包括:
扳钮,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扳钮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面与所述辅助握持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握持部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握持侧和第二握持侧;
所述延伸部包括一个延伸端,所述延伸端与所述第一握持侧邻近第二握持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辅助握持部具有一握持底面,所述握持底面部分在握持平面内;
第二外壳面包括一个中央表面,所述中央表面在所述预设平面内;所述手持式带锯还包括:
电池包,具有一连接端口;
所述第三壳体具有一连接座;
所述连接端口连接至所述连接座;
所述辅助把手能够绕转动轴线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的第一极限位置,和与所述电池包接触的第二极限位置;
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至少存在一个能够使所述握持平面与第二外壳的中央表面平行的把手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辅助握持部具有一握持底面;
第二外壳面包括一个中央表面,所述中央表面在所述预设平面内;所述手持式带锯还包括:
电池包,具有一连接端口;
所述第三壳体具有一连接座;
所述连接端口连接至所述连接座;
所述辅助把手能够绕转动轴线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的第一极限位置,和与所述电池包接触的第二极限位置;
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至少存在一个能够使所述握持底面与第二外壳的中央表面平行的把手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扳钮具有一顶面;
当所述辅助把手处于所述把手中间位置时,所述辅助握持部的握持底面至所述第二外壳面在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扳钮的顶面至所述第二外壳面在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辅助把手处于所述把手中间位置时,所述握持底面至所述中央表面的沿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的方向的长度范围为28mm-7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握持部还包括:
第三握持侧,与所述第一握持侧相对设置;
第四握持侧,与所述第二握持侧相对设置;
握持顶面,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一握持侧、第二握持侧、第三握持侧及第四握持侧,所述延伸端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握持顶面;
其中,当所述辅助把手处于所述把手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握持侧、第二握持侧、第三握持侧以及第四握持侧与所述预设平面基本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具有一个把手中分面;
所述辅助握持部与所述延伸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把手中分面与所述第一外壳面相交所成的角度范围135度-155度,且所述第一外壳面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外壳面的至少部分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内。
CN201911042715.2A 2019-10-30 2019-10-30 手持式带锯 Active CN110744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2715.2A CN110744134B (zh) 2019-10-30 2019-10-30 手持式带锯
PCT/CN2020/125275 WO2021083329A1 (zh) 2019-10-30 2020-10-30 手持式带锯
US17/719,039 US12059738B2 (en) 2019-10-30 2022-04-12 Hand-held band saw
US18/736,731 US20240316661A1 (en) 2019-10-30 2024-06-07 Hand-held band saw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2715.2A CN110744134B (zh) 2019-10-30 2019-10-30 手持式带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4134A true CN110744134A (zh) 2020-02-04
CN110744134B CN110744134B (zh) 2024-06-18

Family

ID=69281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2715.2A Active CN110744134B (zh) 2019-10-30 2019-10-30 手持式带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441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9910B (zh) * 2020-06-11 2021-02-21 力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鋸切裝置
WO2021083329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手持式带锯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4739A (zh) * 2002-04-30 2003-11-1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可多位置固定副手柄的电圆锯
US20040158996A1 (en) * 2003-02-19 2004-08-19 Scott Mclntosh Hand-held band saw
CN1676255A (zh) * 2003-12-09 2005-10-05 创科实业有限公司 人体工程学斜切锯把手
JP2006212807A (ja) * 2005-02-01 2006-08-17 Makita Corp 携帯用バンドソー
US20070068011A1 (en) * 2005-09-27 2007-03-29 Makita Corporation Portable band saws
CN2908064Y (zh) * 2006-04-20 2007-06-06 宁波保税区新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多功能锯
US20090265943A1 (en) * 2008-01-31 2009-10-29 Black & Decker Inc. Portable Band Saw
US20100018064A1 (en) * 2008-07-25 2010-01-28 Bertsch Matthew T Adjustable shoe for a power tool
CN203853627U (zh) * 2014-05-29 2014-10-01 宁波黑松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刃带锯机
CN105290504A (zh) * 2010-06-03 2016-02-03 密尔沃基电动工具公司 用于切割工件的手持带锯
JP2016060011A (ja) * 2014-09-19 2016-04-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バンドソー
CN207269427U (zh) * 2017-09-30 2018-04-2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修枝机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4739A (zh) * 2002-04-30 2003-11-1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可多位置固定副手柄的电圆锯
US20040158996A1 (en) * 2003-02-19 2004-08-19 Scott Mclntosh Hand-held band saw
CN1676255A (zh) * 2003-12-09 2005-10-05 创科实业有限公司 人体工程学斜切锯把手
JP2006212807A (ja) * 2005-02-01 2006-08-17 Makita Corp 携帯用バンドソー
US20070068011A1 (en) * 2005-09-27 2007-03-29 Makita Corporation Portable band saws
CN2908064Y (zh) * 2006-04-20 2007-06-06 宁波保税区新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多功能锯
US20090265943A1 (en) * 2008-01-31 2009-10-29 Black & Decker Inc. Portable Band Saw
US20100018064A1 (en) * 2008-07-25 2010-01-28 Bertsch Matthew T Adjustable shoe for a power tool
CN105290504A (zh) * 2010-06-03 2016-02-03 密尔沃基电动工具公司 用于切割工件的手持带锯
CN203853627U (zh) * 2014-05-29 2014-10-01 宁波黑松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刃带锯机
JP2016060011A (ja) * 2014-09-19 2016-04-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バンドソー
CN207269427U (zh) * 2017-09-30 2018-04-2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修枝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3329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手持式带锯
US12059738B2 (en) 2019-10-30 2024-08-13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Hand-held band saw
TWI719910B (zh) * 2020-06-11 2021-02-21 力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鋸切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4134B (zh)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94260B1 (en) Jigsaw
US9701035B2 (en) Adjustable locking shoe
US20110162218A1 (en) Hand held circular saw power tool having multiple modes of operation
US9486934B2 (en) Accessory clamping mechanism and power tool having the same
US20110005905A1 (en) Locking switch device for a power tool
CN110744134A (zh) 手持式带锯
EP2463048B1 (en) Cutting machine
US20130047443A1 (en) Portable cutting tool
CN112008564B (zh) 电动工具
CN110744135A (zh) 手持式带锯
CN110744136A (zh) 手持式带锯
CN110744504A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
CN102756170B (zh) 斜断锯
US12059738B2 (en) Hand-held band saw
GB2441869A (en) Band saw machine with actuating shaft for replacing saw blade
US20240316661A1 (en) Hand-held band saw
US9421625B2 (en) Reciprocating saw with adjustable shoe
CN220698402U (zh) 手持式带锯
JP2013226647A (ja) バッテリー式携帯用電動工具
CN220029728U (zh) 小型角磨机
EP4431245A1 (en) Gear case grip accessory for power tool
JP2013078864A (ja) 携帯用切断機
GB2425087A (en) Motor-driven staple gun
JP2003251604A (ja) 電動工具
CN109382551B (zh) 动力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1106 No. 529 and 15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Jiangning Development Zone)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