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3710B - 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3710B
CN110743710B CN201810869579.3A CN201810869579A CN110743710B CN 110743710 B CN110743710 B CN 110743710B CN 201810869579 A CN201810869579 A CN 201810869579A CN 110743710 B CN110743710 B CN 110743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harging device
ultrafine fibers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95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43710A (zh
Inventor
辛男圭
朴来贤
沈铉民
李建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743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3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43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3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66Appl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techniques
    • B03C3/68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1Ionising-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02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 B03C3/04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dry type
    • B03C3/09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dry type characterised by presence of stationary flat electrodes arranged with their flat surfaces at right angles to the gas st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38Particle charging or ionising stations, e.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 radioactive radiation or fl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5Collecting-electrodes
    • B03C3/47Collecting-electrodes flat, e.g. plates, discs, gr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60Use of special materials other than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86Electrode-carry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071Electrically conditioning the air, e.g. by ionizing
    • B60H3/0078Electrically conditioning the air, e.g. by ionizing comprising electric purify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06Ionising electrode being a nee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10Ionising electrode has multiple serrated ends or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24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for measuring or calculating parameters, efficiency, et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3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for use in or with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思想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包括:包括:框架,形成外观;导电超细纤维,设置于所述框架,利用施加高电压来在空气中产生离子;导电板,以包围所述导电超细纤维的方式设置,所述导电板连接于接地电极以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产生电位差;以及接地部,配置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和所述导电板之间;当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施加高电压时,所述接地部被绝缘,当切断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施加的高电压时,所述接地部连接于所述接地电极。

Description

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集尘用带电装置是用于去除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的机器。通常,所述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包括:高电压施加部,其在空气中产生离子;以及接地电极施加部,其与所述高电压施加部形成电场。
利用从所述高电压施加部产生的离子来使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带电,可在所述接地电极施加部捕集带电的灰尘颗粒。另外,所述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可与额外的捕集装置一同设置。可将所述带电装置与所述捕集装置统称为电集尘装置或者电集尘组件。
通常,所述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可设置于规定的产品内。另外,所述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可独立地设置于空气中并去除空气中的灰尘。
例如,所述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可设置于空调机、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多种产品内。尤其,所述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可设置于车辆用空调机的内部。
此时,本申请的申请人对于为了去除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而向空气中产生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申请并公开了如下的现有文献。
<现有文献1>
1.公开号: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7-0020102号(公开日:2017年2月22日)
2.发明名称:离子发生装置
如所述现有文献1公开,离子发生装置包括放电电极,其利用高电压进行放电,从而使空气中的分子离子化。另外,离子发生装置还包括被接地的接地电极,其以与所述放电电极隔开的方式配置。此时,所述接地电极起到去除利用所述放电电极来产生的离子中盈余的离子,从而保持放电电流的功能。
在所述现有文献1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如所述放电电极,当通过放电来使空气中的分子离子化时,将可能使周边的非导体带电。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形,虽然在所述现有文献1中配置了接地电极,但是,位于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之间的非导体仍然被带电。
(2)尤其,随着用于将所述放电电极固定于规定位置的支撑部带电,较大地降低所述放电电极的性能。由此,带电性能降低,并且无法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灰尘颗粒。
(3)另外,需要配备用于防止所述非导体带电的额外的构件(接地电极)。由此,材料费增加,安装自由度降低,并且在制作工序上需要较长的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开关电路来防止非导体带电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另外,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导电超细纤维和导电板之间配置的非导体带电的接地部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另外,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所述接地部根据需要被接地或者被绝缘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思想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包括:包括:框架,形成外观;导电超细纤维,设置于所述框架,利用施加高电压来在空气中产生离子;导电板,以包围所述导电超细纤维的方式设置,所述导电板连接于接地电极以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产生电位差;以及接地部,配置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和所述导电板之间;当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施加高电压时,所述接地部被绝缘,当切断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施加的高电压时,所述接地部连接于所述接地电极。
此外,本发明的思想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向导电超细纤维施加高电压的步骤;在形成带电空间的导电板连接接地电极的步骤,所述导电超细纤维位于所述带电空间的中心;以一般运转模式运转的步骤,在所述一般运转模式下,在所述带电空间形成电场,所述导电超细纤维放电并在空气中产生离子;判断是否需要用于去除盈余离子的放电模式,并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的步骤。
根据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去除盈余离子,能够保持带电性能且提高带电效率。
尤其,在不附加额外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开关电路便能够去除所述盈余离子。具体而言,随着向导电超细纤维施加相互不同的极的高电压,能够简单地去除所述盈余离子。
另外,通过附加接地部,能够更加有效地去除盈余离子。通过使所述接地部在通常的运转模式下被绝缘且在放电模式下被接地,能够简且单有效地去除盈余离子。
另外,所述接地部可配置为多种形状,因此,即使在附加了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较高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安装例的图。
图2和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
图4是示出了分离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
图8是放大示出了图7的A部分的图。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
图1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
图1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车辆用空调机;10:电集尘组件;100:(电集尘用)带电装置;110:框架;120:导电超细纤维;130:导电板;140、150、160:接地部;300:控制部;370:高电压发生装置;380:接地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示例性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在对各个附图的部件附加附图标记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相同的部件,虽然在不同的附图上标记,也要尽可能标为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时,当判断针对公知结构或者功能的具体说明有可能会影响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理解时,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时,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些术语不用于定义相应部件的本质、顺序或者序列,而仅用于区分相应部件和其它部件。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在说明书中描述了一个部件与另一部件“连接”、“结合”或者“接触”,则前一部件可以直接连接或接触到后一部件,或者可通过另一部件“连接”、“结合”或者“接触”到后一部件。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安装例的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思想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100可设置于车辆用空调机1。但这仅是示例,所述电集尘用带电装置(以下,带电装置)100可以独立地设置,或者设置于其它产品。
并且,所述带电装置100可与捕集装置200一同设置于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可将所述带电装置100和所述捕集装置200称为电集尘组件10。
首先,对于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进行简略说明。
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包括形成外观的本体11、15。所述本体可划分为:吸入本体11,其形成有吸入口20;吐出本体15,其形成有吐出口30。
所述吸入本体11与所述吐出本体15相连接,以使空气流动。详细而言,可连接为使空气从所述吸入本体11流动到所述吐出本体15。但是,但这仅是示例,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可设置为一体型本体。
所述吸入口20和所述吐出口30可分别在所述吸入本体11和所述吐出本体15形成多个。
所述吸入口20包括室内吸入口21和室外吸入口22。所述室内吸入口21被理解为使设置有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的车辆的内部空气流入到所述本体11的内部的开口。另外,所述室外吸入口22被理解为使所述车辆的外部空气流入到所述本体11的内部的开口。
所述吐出口30包括前方吐出口31和除霜吐出口32。所述前方吐出口31被理解为使从所述本体11吐出的空气流动到所述车辆的内部的开口。另外,所述除霜吐出口32被理解为使从所述本体11吐出的空气流动到所述车辆的玻璃窗的开口。由此,能够去除形成于所述车辆的玻璃窗上的霜。
但这仅是示例,所述吸入口20和所述吐出口30可形成为多个位置和数目。例如,所述吐出口30可还包括向所述车辆内部的下侧吐出的吐出口或者向所述车辆的后侧吐出的吐出口。
另外,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11、15的内部的风扇以及热交换器等,但是为了便于图示,在图1中进行了省略。
详细而言,在所述吸入本体11的内部可设置有风扇。换言之,所述风扇可以与所述吸入口20邻近的方式配置。随着所述风扇的驱动,空气通过所述吸入口20向所述吸入本体11的内部流入。并且,空气可从所述吸入本体11向所述吐出本体15流动。
在所述吐出本体15的内部可配置有热交换器或者加热器等。由此,流入到所述吐出本体15的空气可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等并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并且,可通过所述吐出口30向所述车辆的内部吐出。
另外,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可还包括风门(未图示)(damper),其用于选择性地打开如上所述的多个吸入口20和吐出口30。例如,所述风门可打开所述室内吸入口21和所述室外吸入口22中的任意一个且关闭另一个。另外,所述风门可打开所述多个吐出口30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在本发明的思想的车辆用空调机1设置有电集尘组件10。所述电集尘组件10相当于使流入到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带电(带静电)并捕集的结构。
此时,所述电集尘组件10也可设置于除了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以外的其它产品。因此,图1相当于设置所述电集尘组件10的一例。另外,所述电集尘组件10可以独立的产品(例如,空气净化器)进行设置,从而去除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
所述电集尘组件10包括电集尘用带电装置100(以下,带电装置)以及电集尘用捕集装置200(以下,捕集装置)。
所述带电装置100起到使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杂质带电的功能。并且,所述捕集装置200起到通过捕集被所述带电装置100带电的灰尘颗粒等来将其从空气中去除的功能。
所述带电装置100包括将后述的导电超细纤维120(micro fiber)以及导电板130。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施加高电压,向所述导电板130施加接地电极。
由此,所述带电装置100在空气中产生离子并形成电场。此时,所述导电板130被理解为通过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产生电位差而形成电场的结构。另外,带电的颗粒可被捕集到所述导电板130。
所述捕集装置200可由用于捕集被所述带电装置100带电的颗粒的多种材料构成。例如,所述捕集装置200可由如无纺布等多孔纤维过滤器构成。另外,在所述捕集装置200的表面可涂布、涂层或者贴附导电物质。并且,可通过向所述捕集装置200施加规定的电流,以捕集带电的灰尘颗粒等。
整理而言,通过所述电集尘组件10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与从所述带电装置100中产生的离子结合而带电。并且,带电的灰尘颗粒等可捕集于所述带电装置100或者所述捕集装置200。
如上所述,所述带电装置100不仅产生离子,而且也可起到捕集带电的灰尘颗粒等功能。因此,可将所述带电装置100称为“一级过滤器”,将所述捕集装置200称为“二级过滤器”。并且,可通过使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等依次通过所述一级过滤器和二级过滤器来更好地将其去除。
此时,在本发明的思想的电集尘组件10中,所述带电装置100和所述捕集装置200被设置为分别单独的装置。因此,将其称为分别单独的装置以组装或者邻近的方式设置的“组件”。
详细而言,所述带电装置100和所述捕集装置200可通过相互不同的制造工序和流通过程来生产和流通。另外,所述带电装置100与所述捕集装置200可通过额外的结合构件等来相互结合。
另外,如前所述,所述带电装置100可执行产生离子以及捕集灰尘颗粒的功能。由此,所述带电装置100可作为与所述捕集装置200分别单独的产品设置。
即,所述带电装置100可设置于除了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以外的通常的空调机或者其它产品等。另外,所述带电装置100可独立地设置。
另外,所述带电装置100和所述捕集装置200可分别设置于规定的产品内。例如,所述带电装置100和所述捕集装置200可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
参照图1,在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设置有集尘安装部13,其用于设置所述电集尘组件10。详细而言,所述集尘安装部13以与所述吸入口20邻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吸入本体11。尤其,所述集尘安装部13在向所述吸入口20流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下侧。
这是为了使流入到所述吸入口20的空气最先通过所述电集尘组件10。整理而言,流入到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的空气最先通过所述电集尘组件10,并且可去除灰尘颗粒等。由此,能够防止杂质贴附于所述风扇和所述热交换器等。
另外,在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设置有风扇安装部12,其用于设置所述风扇。详细而言,所述风扇安装部12以与所述吸入口20邻近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吸入本体11。尤其,所述风扇安装部12在所述集尘安装部13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下侧。
因此,在所述吸入本体11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配置有所述吸入口20、所述集尘安装部13以及所述风扇安装部12。由此,流入到所述吸入口20的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电集尘组件10和所述风扇,从而向所述吐出本体15流动。
此时,所述带电装置100和所述捕集装置200可分别设置于所述集尘安装部13。尤其,所述捕集装置200在所述带电装置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下侧。由此,流入到所述吸入口20的空气可依次通过所述带电装置100和所述捕集装置200。
所述带电装置100可以安置于所述捕集装置200的状态设置于所述集尘安装部13。即,所述带电装置100和所述捕集装置200可以重叠的方式安置于所述集尘安装部13。
另外,在所述集尘安装部13的内侧可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带电装置100的部分。由此,所述带电装置100设置于所述集尘安装部13的内部,所述捕集装置200可设置于所述带电装置100的下部。
如上所述,可通过分别设置所述带电装置100和所述捕集装置200来分别对其进行管理。例如,用户可通过只将所述捕集装置200从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分离来进行更换和清洗。
尤其,所述带电装置100和所述捕集装置200的更换周期可相互不同。通常,由于在所述捕集装置200捕集大量的灰尘颗粒等,所述捕集装置200的更换周期可能会更短。因此,用户可以仅更换所述捕集装置200而无需将所述带电装置100分离。
以下,对所述带电装置100进行详细说明。
图2和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图4是示出了分离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
图2是所述带电装置100的正面立体图,图3是所述带电装置100的背面立体图。另外,图4中将各个结构从所述带电装置100的正面立体图分离并进行了图示。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至图4中表示了相互垂直的X、Y、Z轴。此时,所述X、Y、Z轴仅是为了表示彼此的关系而进行了图示,而并不区分各轴的(+)、(-)方向。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带电装置100包括:框架110,其形成外观;导电超细纤维120及导电板130,其设置于所述框架110。
所述框架110被理解为将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和所述导电板130配置及固定于规定位置的结构。另外,所述框架110可安装于设置有所述带电装置100的空间,例如,前述的车辆用空调机1的集尘安装部13。
另外,所述框架110由非导电材料构成,例如,可由塑料形成。另外,所述框架110可通过注塑工序等来形成为多种形状。
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被理解为因高电压而放电,从而使空气中的分子离子化的结构。例如,可通过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来在空气中产生OH-、O-等负离子或者H+等正离子。
并且,虽然在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连接有施加高电压的电线,但是在图2至图4中,为了便于图示而将其省略。另外,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可被理解为施加高电压的电线的一端部。
另外,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包括碳纤维(carbon fiber)。所述碳纤维由具有微米单位的直径的超细丝形成。当向所述碳纤维施加高电压时,因电晕放电而在空气中产生离子。
此时,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设置为几百或者几千个所述碳纤维形成一个捆束的碳刷形态。以下,一个导电超细纤维120表示一个碳刷。
另外,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配置于所述框架110,以向Z轴方向延伸。此时,Z轴可相当于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延伸的轴。整理而言,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可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地延伸并配置于所述框架110。
所述导电板130被理解为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形成电场(electricfield)的结构。另外,在所述导电板130连接有接地电线,其施加有接地电极。由此,在所述导电板130和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之间产生电位差,从而可形成电场。
进一步,电子可向接地电极移动。由此,可在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和所述导电板130之间生成高密度的离子。另外,可通过形成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和所述导电板130之间的电场来提高灰尘颗粒等的带电效率。
另外,所述导电板130由金属(metal)等导电材料形成。由此,所述导电板130可被理解为具有规定厚度的金属板(metal plate)。
另外,所述导电板130设置为沿着Z轴具有规定宽度的平板,因此,可捕集规定的灰尘颗粒等。即,带电的灰尘颗粒等可捕集于所述导电板130。因此,所述带电装置100也可执行捕集带电的灰尘颗粒等的功能。
另外,所述导电板130以包围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的方式配置。详细而言,所述导电板130形成规定的空间,以包围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
以下,将所述导电板130形成的空间称为带电空间132。此时,所述带电空间132表示其X-Y方向被所述导电板130封闭且在Z轴方向上开放的空间。
尤其,本发明的思想的导电板130形成四棱柱形状的空间。详细而言,所述带电空间132可形成X-Y平面上具有四边形形状且向Z轴延伸的四棱柱形状的空间。此时,形成于所述X-Y平面的四边形形状可相当于正方形。即,所述带电空间132可被理解为正四棱柱形状的空间。
并且,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位于所述带电空间132的中心。详细而言,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在X-Y平面上位于所述带电空间132的中心,并以向Z轴延伸的方式配置。
此时,所述带电空间132表示以包围一个导电超细纤维120的方式形成的空间。因此,所述带电空间132可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的数目对应地形成。
整理而言,所述导电板130形成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的四边形截面。并且,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位于四边形截面的中心。
所述带电装置100可包括多个导电超细纤维120。并且,所述导电板130可形成与所述多个导电超细纤维120对应的多个带电空间132。
所述多个导电超细纤维120在X-Y平面以相互隔开的方式配置。另外,各个导电超细纤维120可与邻近的导电超细纤维120按相同的间隔配置。另外,多个导电超细纤维120可与邻近的导电超细纤维120沿着X轴或者Y轴并排地配置。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可设置为六个。
所述多个带电空间132与所述多个导电超细纤维120对应地在X-Y平面相互划分而形成。所述导电板130包括:外部板134,其形成所述多个带电空间132;以及内部板136,其用于划分所述多个带电空间132。
所述外部板134可被理解为形成所述导电板130的外观的结构。详细而言,所述外部板134可设置为四边形框形状。
并且,所述外部板134形成所述多个带电空间132相加的空间。详细而言,所述外部板134形成X-Y平面上具有四边形形状且向Z轴延伸的四棱柱的空间。
所述内部板136可被理解为将所述外部板134形成的空间划分为各个带电空间132的结构。由此,所述内部板136的两端可连接于所述外部板134。尤其,所述内部板136向X轴或者Y轴延伸。例如,所述内部板136可将所述外部板134形成的空间划分为六个带电空间132。
此时,所述外部板134和所述内部板136可相互形成为一体。或者,所述外部板134和所述内部板136可额外地制作并结合。
在现有的带电装置,带电空间以导电超细纤维为中心形成为圆筒形状。由此,在各个带电空间之间可能会形成空气无法流动或者不能带电的死空间(death zone)。
但是,在如本发明的带电空间形成为四棱柱形状的情况下,在各个带电空间之间不存在死空间。因此,对于相同的空间而言,可使带电空间最大化。由此,能够使通过所述带电空间的空气的流量最大化。
所述框架110包括:本体框架112,其用于设置所述导电板130;以及安装框架114,其用于设置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
所述本体框架112可被理解为形成所述框架110的外观的结构。另外,在所述本体框架112可插入所述外部板134。因此,所述本体框架112设置为与所述外部板134对应的形状。
因此,与所述外部板134相同地,所述本体框架112设置为四边形框形状。详细而言,所述外部板134设置于所述本体框架112,以使所述外部板134的外侧面与所述本体框架112的内侧面相接。
另外,在所述本体框架112设置有多个固定凸起112a,其与所述外部板134的内侧面相接。另外,所述外部板134可通过如粘结剂等接合构件来固定于所述本体框架112。
另外,所述框架110还包括盖框架116,其结合于所述本体框架112的上端。所述盖框架116可结合于所述本体框架112,以覆盖所述外部板134的上端。即,所述外部板134可通过所述本体框架112与所述盖框架116的结合来在Z轴上固定。
所述盖框架116可与所述本体框架112以卡钩方式相结合。例如,在所述本体框架112可形成向外侧凸出的卡钩112b,所述盖框架116可形成供所述卡钩112b插入的卡钩槽116a。
另外,在所述本体框架112形成框架安装部112c,其向外侧凸出且沿着所述本体框架112延伸。所述框架安装部112c可相当于安置于设置有所述带电装置100的产品的部分。
例如,在所述集尘安装部13的内侧可形成凸起,其用于安置所述框架安装部112c。因此,所述带电装置100可设置于所述集尘安装部13,以使所述框架安装部112c安置于所述凸起的上部。
另外,所述框架安装部112c可全部形成于所述本体框架112的外侧面。即,所述框架安装部112c可全部形成于形成所述本体框架112的四个面的外侧。由此,无论所述带电装置100沿着哪个方向设置于产品,也可通过所述框架安装部112c来设置所述带电装置100。
例如,所述本体框架112或者所述导电板130形成为具有长面以及短面的矩形框。并且,参照图1,所述带电装置100插入于所述集尘安装部13,以使其短面配置于两侧。由此,形成于所述本体框架112的短面的所述框架安装部112c可安置于所述集尘安装部13的内侧面。
所述安装框架114在所述本体框架112的内侧向一侧延伸而设置。即,所述安装框架114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本体框架112。在所述安装框架114形成有固定槽114a,其用于夹设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此时,所述固定槽114a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的数目对应地形成。
另外,在所述框架110可还设置有辅助框架118。所述辅助框架118可被理解为用于保持所述框架110的刚性的结构。即,所述辅助框架118相当于防止所述本体框架112和所述安装框架114变形的结构。因此,所述辅助框架118可根据设计而设置为多种形状,并且也可以被省略。
如前所述,所述框架110可通过注塑工序来形成。因此,虽然划分所述框架110的结构并进行了说明,但是,所述框架110可形成为一体。
如前所述,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在空气中产生离子,可使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与离子结合而带电。如上所述,与灰尘颗粒结合的离子捕集于所述导电板130或者额外的捕集装置。
此时,虽然通过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来在空气中产生离子,但是可存在未能与灰尘颗粒结合的离子(以下,盈余离子)。所述盈余离子浮游在所述带电空间132内,并且可结合于所述框架110等。由此,所述框架110可带电。
随着所述框架110尤其位于所述带电空间132的框架110带电,将可弱化所述带电空间132中形成的电场。详细而言,所述盈余离子配置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和所述导电板130之间并减小电位差。
另外,所述盈余离子不仅可使所述框架110带电,而且可使设置有所述带电装置100的产品的内部带电。由此,影响所述产品的运转,或者降低用户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去除所述盈余离子来防止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思想的带电装置可通过开关电路来去除所述盈余离子。以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思想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100设置有用于控制各种结构的控制部300。此时,所述控制部300可相当于设置有所述带电装置100的产品的控制部。
另外,所述带电装置100包括电源部310、输入部320、传感器330以及计时器340。如上所述的结构仅是辅助性、示例性的,其可以仅设置一部分或者通过其它结构来代替。另外,可相当于设置有所述带电装置100的产品的结构。
所述电源部310可被理解为开启/关闭(ON/OFF)所述带电装置100的电源的结构。例如,在所述带电装置100设置于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的情况下,所述电源部310可相当于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的电源按钮。另外,所述电源部310可与所述车辆用空调机1分别单独地设置。
所述输入部320可被理解为能够选择所述带电装置100的附加功能的结构。例如,所述输入部320可设置为能够调节向所述带电装置100施加的电压的强度,或者,能够调节通过所述带电装置100的空气的流速。另外,所述输入部320可被设置为能够选择将后述的放电模式。
所述传感器330可被理解为感测所述带电装置100的各种状态的结构。例如,所述传感器330可设置为能够感测向所述带电装置100流动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另外,在将后述的放电模式下,所述传感器330可设置为能够感测是否带电。
所述计时器340可被理解为测量与所述带电装置100的运转相关的时间的结构。例如,所述计时器340可设置为能够测量所述带电装置100的运转时间。
所述控制部300可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和所述导电板130施加规定的电极。
详细而言,所述控制部300可将接地电极380连接于所述导电板130。所述接地电极380可以表示电压的基准点,即电压为0的结构。例如,所述接地电极380可相当于地面或者能够取代其的导体。
另外,所述控制部300可将高电压发生装置370连接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由此,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施加高电压,放电并产生空气中的离子。
此时,所述控制部300可通过第一开关350和第二开关360中的任意一个来向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传送工作信号。此时,所述第一开关350和所述第二开关360可相当于一个开关电路。换言之,所述控制部300可向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选择性地传送工作信号。
另外,所述第一开关350和所述第二开关360可分别相当于开启/关闭(ON/OFF)的开关电路。即,所述第一开关350和所述第二开关360可分别被开启(ON)或者关闭(OFF)。
当所述控制部300向所述第一开关350传送信号时,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可产生第一高电压。另外,当所述控制部300向所述第二开关360传送信号时,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可产生第二高电压。
所述第一高电压和所述第二高电压可相当于相互不同的电极的电压。另外,所述第一高电压和所述第二高电压的强度可相同地设置。
例如,所述第一高电压可相当于(+)电压,所述第二高电压可相当于(-)电压。由此,当所述控制部300向所述第一开关350传送信号时,可在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施加(+)高电压。相反地,当所述控制部300向所述第二开关360传送信号时,可在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施加(-)高电压。
以下,对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来去除所述盈余离子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6示出了在所述带电装置100的运转中需要去除所述盈余离子的情况下的控制流程。因此,以所述带电装置100正在运转为前提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开关350开启(ON),所述第二开关360关闭(OFF)(步骤S100)。当所述控制部300向所述第一开关350传送信号时,可被理解为所述第一开关350开启(ON)。另外,当所述控制部300不向所述第二开关360传送信号时,可被理解为所述第二开关360关闭(OFF)。
这在电路上可被理解为与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相连接的两条线中的任意一条连接且另一条不连接的状态。
由此,所述第一开关350的信号传送到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并且,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施加第一高电压(步骤S110)。
例如,在所述第一高电压为(+)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放电并在空气中产生(+)离子。由此,(+)离子在所述带电空间132浮游,与灰尘颗粒结合并使灰尘颗粒带电。并且,未能与灰尘颗粒结合的空气中的(+)离子成为盈余离子。
即,所述盈余离子相当于(+)离子。所述盈余离子附着于所述带电空间132内配置的所述框架110并使所述框架110带电。尤其,所述安装框架114可因所述盈余离子而带电。
此时,判断是否需要去除所述盈余离子。即,判断是否需要放电(步骤S120)。是否需要放电可通过前述的所述输入部320、所述传感器330以及所述计时器340等来判断。
可通过所述输入部320来要求放电。例如,所述输入部320可设置为用于选择放电模式的按钮。此时,所述放电模式表示用于去除所述盈余离子的模式。
另外,可通过所述传感器330来感测是否需要放电。例如,所述传感器330感测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并且可测量通过所述带电装置100的灰尘颗粒去除率。由此,当灰尘颗粒去除率为规定的数值以下时,可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
或者,所述传感器330可测量所述安装框架114是否带电。通常,所述安装框架114由如塑料的非导电物质构成而不通电。由此,所述传感器330可通过判断所述安装框架114中是否有电流流动来测量是否带电。尤其,当在所述安装框架114流动规定的大小以上的电流时,可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
另外,可通过所述传感器330测量去除率或者是否带电等,并将其可视化给用户。例如,可通过激活放电模式选择按钮或者语言或显示部来告知需要运转放电模式。由此,用户可通过所述输入部320使所述带电装置100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
另外,可根据利用所述计时器340测量的运转时间来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例如,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施加第一高电压,在30分钟之后,可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即,所述带电装置100可按规定的时间间隔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
根据如上所述的条件,在判断为需要放电的情况下,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在所述放电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开关350关闭(OFF)且所述第二开关360开启(ON)(步骤S130)。
这在电路上可被理解为与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连接的两条线中原先连接的任意一条不连接、原先未连接的另一条连接的状态。即,所述放电模式从一般运转模式进行切换(switching),并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施加高电压。
由此,所述第二开关360的信号传送到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并且,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施加第二高电压(步骤S140)。
如前举例所述,在所述第一高电压为(+)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高电压相当于(-)电压。因此,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放电并在空气中产生(-)离子。由此,(-)离子在所述带电空间132浮游,并可与作为(+)离子的盈余离子结合。即,能够去除所述盈余离子。
此时,所述放电模式可运转规定的放电时间。所述放电时间可相当于预先设定的时间。例如,当通过所述输入部320输入所述放电模式时,所述放电模式可运转10分钟。另外,所述放电模式可运转到所述传感器330中感测出的数值达到正常为止。
由此,判断是否经过了所述放电时间(步骤S150),当经过时,再次以一般运转模式运转,即,所述第一开关350开启(ON),所述第二开关360关闭(OFF)(步骤S160),并且,所述第一高电压施加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
另外,可以不存在额外的所述放电模式,而是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交替地施加第一高电压或者第二高电压。即,所述第一开关350和所述第二开关360可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
例如,所述第一开关350和所述第二开关360可按30分钟间隔进行切换。由此,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产生30分钟(+)离子,之后,产生30分钟(-)离子。由此,产生30分钟的盈余离子可被之后产生的离子去除。
可通过如上所述的过程来去除所述盈余离子。
以下,对所述带电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此时,对于与前述说明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引用其说明。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图8是放大示出了图7的A部分的图。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设置于所述框架110。详细而言,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可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14。
另外,在所述安装框架114可形成有供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插入的孔。所述孔可形成为使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位于所述带电空间132的中心。由此,当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插入于所述孔时,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可配置在准确位置。
本发明的思想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100还包括接地环140。所述接地环140设置为包围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的外侧的环形状。尤其,所述接地环140可紧贴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
另外,所述接地环140可配置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和所述安装框架114之间。因此,所述接地环140可起到使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固定于所述安装框架114的固定支撑部的功能。
另外,所述接地环140可防止所述安装框架114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直接紧贴。另外,所述接地环140由导电材料形成,并且可与所述接地电极380相连接。
如前所述,可产生所述盈余离子,并使所述安装框架114导电。尤其,由于在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邻近的部分产生更多的离子,所述盈余离子的量也可能较多。即,越靠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将可能存在更多的所述盈余离子。
另外,位于邻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的盈余离子使带电效率进一步降低。即,需要更加有效地去除位于邻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的盈余离子。
本发明的思想的带电装置可通过所述接地环140有效地去除位于邻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的盈余离子。以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结构的图。
如图9所示,所述控制部300可向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400、410、420、430传送信号。由此,可将规定的电极连接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所述导电板130以及所述接地环140。
此时,所述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400、410、420、430可分别相当于被开启/关闭(ON/OFF)的开关电路。即,所述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400、410、420、430可分别被开启(ON)或者关闭(OFF)。
当所述控制部300向所述第一开关400传送信号时,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可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施加高电压。此时,施加的高电压可相当于(+)或者(-)电压。并且,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通过放电来在空气中产生离子。
当所述控制部300向所述第二开关410传送信号时,所述接地电极380施加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即,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可被接地。
此时,所述第一开关400和所述第二开关410可相当于一个开关电路。换言之,所述控制部300可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施加高电压或者接地电极。另外,当所述第一开关400和所述第二开关410全部关闭(OFF)时,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可被绝缘。
当所述控制部300向所述第三开关420传送信号时,所述接地电极380施加于所述导电板130。由此,所述导电板130与施加高电压的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产生电位差。并且,可在所述带电空间132形成电场。
当所述控制部300向所述第四开关430传送信号时,所述接地电极380施加于所述接地环140。另外,当所述第四开关430关闭(OFF)时,所述接地环140可被绝缘。
以下,对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来去除所述盈余离子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10示出了在所述带电装置100的运转中需要去除所述盈余离子的情况下的控制流程。因此,以所述带电装置100正在运转为前提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第三开关400、420开启(ON),所述第二、第四开关410、430关闭(OFF)(步骤S200)。在所述控制部300向规定的开关传送信号的情况下,可被理解为相应开关开启(ON)。另外,在所述控制部300未向规定的开关传送信号时,可被理解为相应开关关闭(OFF)。
由此,所述第一开关400的信号传送给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所述第三开关420的信号传送给所述接地电极380。并且,所述高电压发生装置370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施加高电压,所述接地电极380施加于所述导电板130(步骤S210)。
因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与所述导电板130的电位差而产生电场。并且,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放电并产生空气中的离子。这相当于所述带电装置100的一般运转模式。
此时,所述第四开关430设置为关闭(OFF)状态,所述接地环140相当于被绝缘的状态。即,在一般运转模式下,所述接地环140起到单纯地支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的功能。
并且,判断是否需要去除所述盈余离子。即,判断是否需要放电(步骤S220)。是否需要放电可通过前述的所述输入部320、所述传感器330和所述计时器340等来判断。
并且,当判断为需要放电时,以去除盈余离子的放电模式运转。在所述放电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三、第四开关420、430开启(ON),所述第一、第二开关400、410关闭(OFF)(步骤S230)。
随着所述第一、第二开关400、410关闭(OFF),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被绝缘。换言之,切断向所述带电装置100施加高电压(步骤S240),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不放电,并且不在空气中产生离子。
所述第三开关420继续设置为开启(ON)状态。即,与一般运转模式和放电模式无关地,所述导电板130设置为接地的状态。
随着所述第四开关430开启(ON),所述接地电极380施加于所述接地环140。即,所述接地环140被接地。
整理而言,在所述放电模式下,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为被绝缘或者清理的状态,所述导电板130和所述接地环140为被接地的状态。
由此,可通过所述接地环140去除所述盈余离子。尤其,所述接地环140配置为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相接。由此,可通过所述接地环140有效地去除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邻近地位于的盈余离子。
此时,所述放电模式可运转规定的放电时间期间。所述放电时间可相当于预先设定的时间。因此,判断是否经过了所述放电时间(步骤S250),当经过时,再次以一般运转模式运转。即,所述第一、第三开关400、420开启(ON),所述第二、第四开关410、430关闭(OFF)(步骤S260),高电压施加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并形成电场。
另外,在所述放电模式下,可使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接地。即,在所述放电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400关闭(OFF),所述第二开关410开启(ON)。换言之,将所述第一开关400和所述第二开关410进行切换。
由此,可通过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去除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邻近地位于的盈余离子。此时,在所述带电装置100中可省去所述接地环140。
可通过如上所述的过程来去除所述盈余离子。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
所述第三实施例示出了所述接地环140的另一实施例,图11可被理解为图8的变形例。如图11所示,所述接地环140可设置为多个。
此时,所述接地环140可设置为三个,将其分别划分为第一接地环140a、第二接地环140b以及第三接地环140c。为了便于说明,以下以具有三个接地环140为例进行说明,但这仅是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所述第一接地环140a、所述第二接地环140b以及所述第三接地环140c由分别包围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的环形状构成。如前所述,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相当于由碳纤维的捆束(bundle)形成的碳刷。
由此,所述第一接地环140a、所述第二接地环140b以及所述第三接地环140c设置为将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分开包围的形态。由此,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划分为三个捆束,将其称为第一束120a、第二束120b以及第三束120c。
此时,所述第一束120a、所述第二束120b以及所述第三束120c相当于从所述安装框架114进行划分。即,相当于从规定的电极延伸为一条电线,并且在放电的末端划分为多条电线。
由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由几百或者几千个碳纤维构成,当施加高电压时,几乎不可能使所有的碳纤维放电。即,一部分碳纤维未能放电而无法在空气中产生离子。
此时,在将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划分为多个捆束120a、120b、120c的情况下,可增多放电的碳纤维的数目。即,具有使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的放电效率提高的效果。
另外,由于在各个束120a、120b、120c紧贴配置各个接地环140a、140b、140c,在所述放电模式下,可更加有效地去除盈余离子。
此时,基于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控制与图9和图10所示并前述的说明相同。另外,所述控制部300可依次向各个束120a、120b、120c施加高电压。另外,所述控制部300可使各个接地环140a、140b、140c依次被接地。
图1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
如图12所示,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设置于所述框架110。详细而言,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可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14。
本发明的思想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100还包括接地片150(groundsheet)。所述接地片150设置为具有多个开口的网形状,以使空气流动。
所述接地片150配置于所述带电空间132内。另外,所述接地片150可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14。即,所述接地片150紧贴而配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14。
所述接地片150包括:接地片端150a,其形成外观;以及贯通口152,其以中心为基准,以圆形方式呈开口。所述接地片端150a形成为四边形。即,所述接地片150相当于四边形的片。
此时,所述接地片端150a以与所述导电板130隔开的方式配置。另外,所述贯通口152以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隔开的方式形成。即,所述接地片150小于所述导电板130。另外,所述贯通口152可被理解为用于避开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而形成。
此时,所述接地片150也可起到过滤所述带电装置100中流入的较大的杂质的功能。另外,所述接地片150分别设置于各个带电空间132。如图12所示,在形成为六个的带电空间132分别设置六个接地片150。
此时,所述接地片150与前述的接地环140相同地控制。即,所述接地片150在一般运转模式下被绝缘,在放电模式下被接地。由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所述带电空间132中存在的盈余离子。
尤其,由于所述接地片150贴附于所述安装框架114,能够有效地去除所述安装框架114上贴附的盈余离子。另外,在所述带电装置100中,所述接地片150和所述接地环140可一起设置。由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所述安装框架114和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上贴附的盈余离子。
图1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图。
如图13所示,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设置于所述框架110。详细而言,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可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14。此时,所述安装框架114朝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从所述带电空间132延伸形成。
本发明的思想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100还包括接地线圈160。所述接地线圈160以缠绕状态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14。如图13所示,所述接地线圈160缠绕所述安装框架114的外侧并沿着所述安装框架114延伸。
此时,所述接地线圈160与前述的接地环140和接地片150相同地控制。即,所述接地线圈160在一般运转模式下被绝缘,在放电模式下被接地。由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所述带电空间132中存在的盈余离子。
尤其,由于所述接地线圈160以缠绕所述安装框架114的外侧的方式延伸,能够有效地去除所述安装框架114上贴附的盈余离子。另外,在所述带电装置100中,所述接地线圈160和所述接地环140可一起设置。由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所述安装框架114和所述导电超细纤维120上贴附的盈余离子。
此时,可将所述接地环140、所述接地片150以及所述接地线圈160统称为接地部。即,本发明的思想的带电装置100包括接地部,其在一般运转模式下被绝缘,在放电模式下被接地。另外,所述接地环140、所述接地片150以及所述接地线圈160仅是所述接地部的一例,所述接地部并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在不附加额外的结构的情况下,可通过开关电路去除盈余离子。另外,可通过附加所述接地部来更加有效地去除盈余离子。

Claims (20)

1.一种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框架,形成外观;
多个导电超细纤维,设置于所述框架,利用施加高电压来在空气中产生离子;
导电板,以分别包围多个所述导电超细纤维而形成四棱柱形状的带电空间的方式设置,所述导电板连接于接地电极以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产生电位差而形成电场;以及
接地部,配置于所述导电超细纤维和所述导电板之间以去除所述带电空间的盈余离子,
当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施加高电压时,所述接地部被绝缘,当切断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施加的高电压时,所述接地部连接于所述接地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板形成带电空间,所述导电超细纤维位于所述带电空间的中心并产生电场,
所述接地部配置于所述带电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板构成为四边形框形状,所述带电空间为四棱柱形状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包括:
本体框架,所述导电板设置于所述本体框架;以及
安装框架,从所述本体框架延伸,所述导电超细纤维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
所述接地部以与所述安装框架相接触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部包括接地环,所述接地环以包围所述导电超细纤维的外侧的方式形成,所述接地环配置于所述安装框架和所述导电超细纤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环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接地环将所述导电超细纤维划分为多个捆束并分别包围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部包括接地片,紧贴于所述安装框架的一侧,形成多个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片包括:
接地片端,形成外观;以及
贯通口,以所述导电超细纤维为中心,以圆形方式呈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片端形成为与所述导电板相对应的四边形,与所述导电板隔开而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部包括接地线圈,所述接地线圈缠绕所述安装框架的外侧并沿着所述安装框架延伸。
11.一种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包括:
向多个导电超细纤维施加高电压的步骤;
在形成四棱柱形状的带电空间的导电板连接接地电极的步骤,所述导电超细纤维位于所述带电空间的中心;
以一般运转模式运转的步骤,在所述一般运转模式下,在所述带电空间形成电场,所述导电超细纤维放电并在空气中产生离子;
判断是否需要用于去除盈余离子的放电模式,并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电模式下,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施加与所述一般运转模式时不同的极性的高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电模式下,所述导电超细纤维连接于所述接地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地部,所述接地部在所述一般运转模式下被绝缘,在所述放电模式下连接于所述接地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电模式下,切断向所述导电超细纤维施加的高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部配置于所述导电板和所述导电超细纤维之间,以去除位于所述带电空间的盈余离子。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传感器感测出设置有所述导电超细纤维的框架带电时,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从所述一般运转模式转换到所述放电模式运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并在经过放电时间时,以所述一般运转模式运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集尘用带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输入部要求所述放电模式时,以所述放电模式运转。
CN201810869579.3A 2018-07-23 2018-08-02 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7437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85533 2018-07-23
KR1020180085533A KR102534790B1 (ko) 2018-07-23 2018-07-23 전기집진용 대전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3710A CN110743710A (zh) 2020-02-04
CN110743710B true CN110743710B (zh) 2023-08-29

Family

ID=69162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9579.3A Active CN110743710B (zh) 2018-07-23 2018-08-02 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198138B2 (zh)
KR (1) KR102534790B1 (zh)
CN (1) CN1107437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4209B (zh) * 2020-07-30 2023-12-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集尘用带电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6196A (ja) * 2002-10-17 2004-05-1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清浄機
JP2006046727A (ja) * 2004-08-02 2006-0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清浄器及び空気清浄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6046725A (ja) * 2004-08-02 2006-0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清浄器及び空気清浄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4007558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Lg Electronics Inc. Dust collector
JP2015083293A (ja) * 2013-09-17 2015-04-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集塵フィルタ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2661A (ja) * 1983-12-20 1985-07-15 Nippon Soken Inc 空気清浄器
KR930017626A (ko) * 1992-02-28 1993-09-20 강진구 전기집진기
TW332802B (en) * 1992-06-04 1998-06-01 Nippon Denso Co The air purifier
KR0148563B1 (ko) * 1995-12-28 1998-10-01 전경호 내연기관 및 외연기관에 있어서 매연처리 저감방법 및 그 장치
US5820660A (en) * 1997-07-29 1998-10-13 Ko; Li-Sheng Air cleaner having improved dust collector
GB0408910D0 (en) * 2004-04-22 2004-05-26 Darwin Technology Ltd Device for air cleaning
TWI283192B (en) * 2004-12-21 2007-07-01 Ind Tech Res Inst A flat-plate type static dust-connecting device
TWI282399B (en) * 2005-03-28 2007-06-11 Jiun-Guang Luo The device and method of an air ionizer (ion generator)
US7351274B2 (en) * 2005-08-17 2008-04-01 America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Inc. Air filtration system control
US7332019B2 (en) * 2005-08-17 2008-02-19 America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Inc. Air filtration system
JP4415973B2 (ja) * 2006-06-02 2010-02-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浄化装置
US7601204B2 (en) * 2006-09-06 2009-10-13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air filtration system
KR100859840B1 (ko) * 2007-05-14 2008-09-23 한국기계연구원 토출구측에 이온발생기가 장착된 전기집진방식의공기정화장치
US8889079B2 (en) * 2010-01-13 2014-11-18 Efb, Inc. Apparatus for removal of particles and VOC from an airstream
WO2013188759A1 (en) * 2012-06-15 2013-12-19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Llc Ion generation device
KR20160015640A (ko) * 2014-07-31 2016-02-15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전기집진장치
US9847623B2 (en) * 2014-12-24 2017-12-19 Plasma Air International, Inc Ion generating device enclosure
DE112015000777T5 (de) * 2015-01-06 2016-12-15 Hanon Systems Gebläsevorrichtung eines Klimaanlagensystems für ein Fahrzeug mit elektrischem Staubsammler und Steuerverfahren desselben
KR102092701B1 (ko) * 2015-01-06 2020-03-24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의 송풍장치
KR102201298B1 (ko) * 2015-02-17 2021-01-11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전기집진용 대전장치
KR20170020102A (ko) 2015-08-13 2017-0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온발생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36196A (ja) * 2002-10-17 2004-05-1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清浄機
JP2006046727A (ja) * 2004-08-02 2006-0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清浄器及び空気清浄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6046725A (ja) * 2004-08-02 2006-0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清浄器及び空気清浄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4007558A1 (en) * 2012-07-05 2014-01-09 Lg Electronics Inc. Dust collector
JP2015083293A (ja) * 2013-09-17 2015-04-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集塵フィルタ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23379A1 (en) 2020-01-23
CN110743710A (zh) 2020-02-04
KR20200010904A (ko) 2020-01-31
US20220023883A1 (en) 2022-01-27
US11198138B2 (en) 2021-12-14
KR102534790B1 (ko)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2411B (zh) 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包括其的车辆用空调机
CN110732410B (zh) 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包括其的车辆用空调机
KR101610854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및 그 고전압 전극
KR100914364B1 (ko) 전기 집진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송풍 장치
KR101754712B1 (ko) 공기조화기용 전기집진장치
KR20190094604A (ko) 전기 집진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집진 장치
KR20200081672A (ko) 대전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집진장치
CN110743710B (zh) 电集尘用带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160015640A (ko) 차량용 전기집진장치
KR20170051893A (ko) 전기식 집진필터
KR20190065872A (ko) 전기 집진 장치
KR20080021769A (ko) 공기류 중에 함유된 하전 입자의 정전기 침전 장치
CN110732407B (zh) 车辆用空调机
KR102634227B1 (ko) 대전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집진장치
JPH08266928A (ja) 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
KR102409978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KR20120058827A (ko) 전기 집진 장치
CN114054207B (zh) 电集尘用起电装置
US20240085039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KR20180070147A (ko) 전기집진장치
KR20220093971A (ko) 전기집진용 대전 장치 및 이의 전압 제어 방법
CN111328296A (zh) 用于紧凑型空气清洁器的静电除尘器和使用该静电除尘器的紧凑型空气清洁器
JP2018176120A (ja) 電気集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