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1528A - 电池供电电路、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供电电路、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1528A
CN110741528A CN201880034655.7A CN201880034655A CN110741528A CN 110741528 A CN110741528 A CN 110741528A CN 201880034655 A CN201880034655 A CN 201880034655A CN 110741528 A CN110741528 A CN 110741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ell
charged
adapt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46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41528B (zh
Inventor
陈社彪
张俊
张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41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1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41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1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9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witched or multiplexed charg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24Parallel/serial switching of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to charge or loa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0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 H02M3/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using capacitors charged and discharged alternately by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e.g. charge pu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供电电路(10)包括:第一电芯(102)、第二电芯(104)、开关(106)、第一切换单元(108)及第二切换单元(110);其中,第二电芯(104)的第一端与第二切换单元(11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芯(104)的第二端与开关(10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切换单元(110)的第二端与开关(106)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芯(102)的第一端与开关(10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芯(104)的第二端与第一切换单元(108)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切换单元(108)的第二端与开关(106)的第一端连接;当开关(106)导通且第一切换单元(108)与第二切换单元(110)处于关断状态时,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串联连接;当开关(106)关断且第一切换单元(108)与第二切换单元(110)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并联连接。该电池供电电路(10)能够在同一待充电设备中提供可适应多种充电方案的电池供电电路。还涉及一种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电池供电电路、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供电电路、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待充电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移动终端或智能设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待充电设备耗电量大,需要经常充电,而采用低功率的普通充电方案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通常需要花费数小时的时间,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业界提出了通过提高待充电设备充电功率的快速充电方案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如何在同一待充电设备中提供可适应多种充电方案(可包括普通充电方案及快速充电方案)的电池供电电路,增加待充电设备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成为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供电电路、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能够在同一待充电设备中提供可适应多种充电方案的电池供电电路。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开关、第一切换单元及第二切换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当所述开关导通且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处于关断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串联连接;当所述开关关断且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联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待充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电池供电电路及充电接口;所述待充电设备通过所述充电接口接收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用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电池供电电路及充电接口;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时,使所述供电电路中的开关导通且使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第一切换单元与第二切换单元处于关断状态,以使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串联连接;以及当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使所述开关关断且使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处于导通状态时,以使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联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待充电设备,能够提供可兼容多种充电方案的电池供电电路,如可兼容普通充电模式及快速充电模式,在快速充电模式中又可进一步兼容闪充充电模式(如上述的第二充电模式)及超级闪充充电模式(如上述的第三充电模式)。并且在待充电设备内针对不同的充电模式,在供电时可使用两节电池并联方式供电或通过充电集成电路供电,这样的供电方式不存在功率转换导致的损耗,可以进一步提高待充电设备的续航能力。此外,待充电设备基于与适配器之间的双向通信,可根据适配器的类型,自动切换到不同的充电模式,可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另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再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再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再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供电电路中开关106导通且第一切换单元108与第二切换单元110处于关断状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供电电路中开关106关断且第一切换单元108与第二切换单元110处于导通状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待充电设备20通过第一充电电路206以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的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待充电设备20通过第二充电电路208以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的电路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待充电设备20通过第二充电电路208以第三充电模式进行充电的电路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另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再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待充电设备40通过第三充电电路402以第四充电模式进行充电的电路示意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待充电设备40通过第三充电电路402以第五充电模式进行充电的电路示意图。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首先描述一下相关技术中为待充电设备充电的相关适配器。
相关适配器工作在恒压模式下时,其输出的电压基本维持恒定,比如5V、9V、12V或20V等。输出的电流可以为脉动直流电流(方向不变、幅值大小随时间变化)、交流电流(方向和幅值大小均随时间变化)或恒定直流电流(方向和幅值均不随时间变化)。
相关适配器输出的电压并不适合直接加载到电池的两端,而是需要先经过待充电设备内的变换电路进行变换,以得到待充电设备内的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
在介绍通过变换电路控制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之前,先介绍下电池的充电过程。电池的充电过程可以包括:涓流充电阶段(或模式)、恒流充电阶段(或模式)、恒压充电阶段(或模式)及补充充电阶段(或模式)。在涓流充电阶段,先对完全放电的电池进行预充电(即恢复性充电),涓流充电电流通常是恒流充电电流的十分之一,当电池电压上升到涓流充电电压阈值以上时,提高充电电流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在恒流充电阶段,以恒定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压快速上升,当充电电压达到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阈值时转入恒压充电阶段;在恒压充电阶段,以恒定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充电电流降低至设定的电流阈值时(该电流阈值通常为恒流充电阶段充电电流数值的数十分之一或者更低,可选地,该电流阈值可为数十毫安或更低),电池被充满电。电池被充满电后,由于电池自放电的影响,会产生部分电流损耗,此时转入补充充电阶段。在补充充电阶段,充电电流很小,仅仅为了保证电池在满电量状态。
变换电路可在不同的充电阶段控制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例如,在恒流充电阶段,变换电路可以利用电流反馈环使得进入到电池的电流大小满足电池所预期的第一充电电流的大小。在恒压充电阶段,变换电路可以利用电压反馈环使得加载到电池两端的电压的大小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的大小。在涓流充电阶段,变换电路可以利用电流反馈环使得进入到电池的电流大小满足电池所预期的第二充电电流的大小(第二充电电流小于第一充电电流)。
比如,当相关适配器输出的电压大于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时,变换电路用于对相关适配器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变换处理,以使经降压转换后得到的充电电压的大小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的大小。
下面先对下文中提及的“普通充电模式”、“快速充电模式”进行说明。普通充电模式是指适配器输出相对较小的电流值(通常小于2.5A)或者以相对较小的功率(通常小于15W)来对待充电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在普通充电模式下想要完全充满一较大容量电池(如3000毫安时容量的电池),通常需要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快速充电模式则是指适配器能够输出相对较大的电流(通常大于2.5A,比如4.5A,5A甚至更高)或者以相对较大的功率(通常大于等于15W)来对待充电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相较于普通充电模式而言,适配器在快速充电模式下的充电速度更快,完全充满相同容量电池所需要的充电时间能够明显缩短。
图1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一种待充电设备及为其进行充电的相关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待充电设备1包括:充电接口11、电池单元12、充电集成电路(IC)13及其他电路14。
待充电设备1可以通过10W(5V/2A)的适配器6为其充电。适配器6采用普通充电模式为待充电设备1进行充电。适配器6包括:整流电路61、滤波电路62及充电接口63。其中整流电路61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滤波电路62用于对整流电路61输出的直流电进行滤波操作,以通过充电接口63为与其连接的待充电设备1提供稳定的直流电。电池单元12例如为包含单个锂电池电芯,其单个电芯的充电截止电压一般为4.2V,因此需要配置一个充电集成电路13用于将5V电压转换成适于电池单元12所预期的充电电压。此外,充电集成电路13还用于为待充电设备1内部的其他电路14(如CPU等)供电。
图2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另一种待充电设备及为其进行充电的相关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待充电设备2包括:充电接口21、电池单元22、充电集成电路23、其他电路24及充电电路25。
待充电设备2可以通过20W(5V/4A)的大功率适配器7为其快速充电,即适配器7采用快速充电模式为待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适配器7包括:整流电路71、滤波电路72、电压转换(voltage conversion)电路73、控制单元74及充电接口75。其中整流电路71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滤波电路72用于对整流电路71输出的直流电进行滤波操作,提供稳定的直流电;电压转换电路73用于对滤波电路72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电压转换电路73通常为一降压电路,以通过充电接口75为与其连接的待充电设备2提供适合电压的直流电;控制单元74用于接收待充电设备2的反馈,以控制整流电路71输出直流电的电压和/或电流。充电电路25与充电接口21及电池单元22连接,用于为电池单元22充电。电池单元22仍以包含单个锂电池电芯的锂电池为例,因在适配器7中有电压转换电路73,可将适配器7输出的电压直接加载到电池单元22的两端,也即充电电路25采用直充的方式为电池单元22充电,适配器7输出的电能通过充电电路25后未经电压转换直接提供给电池单元22为电池充电;可选地,充电电路25可以是开关电路,适配器7输出的电流经过充电电路25后电压降(voltage drop)变化很小,以至于不会对电池单元22的充电过程产生实质性影响。充电集成电路23用于为待充电设备2内部的其他电路24(如CPU等)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7也可提供脉动直流电或交流电给待充电设备2充电。为实现适配器7输出脉动直流电或交流电,在一实施例中,可将前述的滤波电路72去除,使得整流电路71输出的未经滤波的电流,在经电压转换电路73和充电接口75后,直接为待充电设备2供电。或者,可将前述的滤波电路72中包括的电解电容去除,以实现输出脉动直流电或交流电。
此外,充电集成电路23还可以控制适配器在恒流充电阶段采用分段恒流充电(Multi-stag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分段恒流充电可具有M个恒流阶段(M为一个不小于2的整数),分段恒流充电以预定的充电电流开始第一阶段充电,所述分段恒流充电的M个恒流阶段从第一阶段到第M个阶段依次被执行,当恒流阶段中的前一个恒流阶段转到下一个恒流阶段后,电流大小可变小;当电池电压达到充电终止电压阈值时,恒流阶段中的前一个恒流阶段会转到下一个恒流阶段。相邻两个恒流阶段之间的电流转换过程可以是渐变的,也可以是台阶式的跳跃变化。
对于包含单个电芯的待充电设备,当使用较大的充电电流为单节电芯充电时,待充电设备的发热现象比较严重。为了保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速度,并缓解待充电设备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现象,可对电池结构进行改造,使用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并对该多节电芯进行直充,即直接将适配器输出的电压加载到包含多节电芯的电池单元的两端。与单电芯方案相比(即认为改进前的单电芯的容量与改进后串联多节电芯的总容量相同),如果要达到相同的充电速度,多节电芯所需的充电电流约为单节电芯所需的充电电流的1/N(N为串联的电芯的数目),换句话说,在保证同等充电速度的前提下,多节电芯串联可以大幅降低充电电流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减小待充电设备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量。
图3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再一种待充电设备及为其进行充电的相关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待充电设备3包括:充电接口31、第一电池单元32、第二电池单元32’、充电集成电路33、其他电路34及充电电路35。
待充电设备3可以通过50W(10V/5A)的大功率适配器8为其快速充电,即适配器8采用快速充电模式为待充电设备3进行充电。适配器8包括:整流电路81、滤波电路82、电压转换电路83、控制单元84及充电接口85。其中整流电路81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滤波电路82用于对整流电路81输出的直流电进行滤波操作,提供稳定的直流电;电压转换电路83用于对滤波电路82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电压转换,以通过充电接口85为与其连接的待充电设备3提供适合电压的直流电;控制单元84用于接收待充电设备3的反馈,以控制整流电路81输出直流电的电压和/或电流。第一电池单元32与第二电池单元32’串联连接。第一电池单元32与第二电池单元32’例如均为包含单个电芯的锂电池。充电电路35与充电接口31及串联的第一电池单元32与第二电池单元32’连接,用于为第一电池单元32与第二电池单元32’充电。可将适配器8输出的电压直接加载到串联的第一电池单元32与第二电池单元32’两端,也即充电电路35采用直充的方式为串联的第一电池单元32与第二电池单元32’充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充电电路35采用直充方式为串联的第一电池单元32与第二电池单元32’充电,而因为线路阻抗会引起充电线路中的电压降,所以充电电路35接收到的适配器8输出的输出电压需要大于第一电池单元32与第二电池单元32’包含的多节电芯的总电压。一般而言,单节电芯的工作电压在3.0V-4.35V之间,以双电芯串联为例,可以将适配器8的输出电压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V。充电集成电路33用于为待充电设备3内部的其他电路34(如CPU等)供电。
为了实现快速充电,还可以采用如图4与图5所示的高电压小电流的快速充电技术方案。
图4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再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待充电设备4包括:充电接口41、电池单元42、充电集成电路43、其他电路44及开关电容变换电路45。
待充电设备4例如可以通过最高输出电压为10V的、仅支持单节电池的适配器9为其进行快速充电。开关电容变换电路45例如可以为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Switched-capacitor DC-DC Converter)。开关电容变换电路45与充电接口41及电池单元42相连接,通过充电接口41接收适配器输出的电压,来为电池单元42充电。电池单元42仍以包含单个锂电池电芯的锂电池为例,由于适配器输出电压为10V,无法直接加载在电池单元42的两端,因此需要开关电容变换电路45作为电池单元42的充电电路,对适配器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从而满足电池单元42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充电集成电路43用于为待充电设备4内部的其他电路44供电。
采用开关电容变换电路的待充电设备也可以采用多节电芯串联的电池。
图5是根据一示例示出的再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待充电设备5包括:充电接口51、第一电池单元52、第二充电单元52’、充电集成电路53、其他电路54及开关电容变换电路55。
待充电设备5例如可以通过最高输出电压为20V的、可以支持双电芯的适配器9’为其进行快速充电。开关电容变换电路55例如可以为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Switched-capacitor DC-DC Converter)。开关电容变换电路55与充电接口51及串联的第一电池单元52与第二充电单元52’相连接,通过充电接口51接收适配器输出的电压,来为串联的第一电池单元52与第二充电单元52’充电。第一电池单元52与第二充电单元52’均以包含单个电芯的锂电池为例。由于适配器的输出电压为20V,大于第一电池单元52与第二充电单元52’中两个电芯的总电压,因此需要开关电容变换电路55对适配器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充电集成电路53用于为待充电设备5内部的其他电路54供电。
下面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供电电路、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方法。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6,电池供电电路10可以应用于待充电设备(图中未示出)中,包括:第一电芯102、第二电芯104、开关106、第一切换单元108及第二切换单元110
其中,第二电芯104的第一端与第二切换单元11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芯104的第二端与开关10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切换单元110的第二端与开关106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芯102的第一端与开关106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芯102的第二端与第一切换单元108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切换单元108的第二端与开关106的第一端连接。在图6中以第一电芯102的第二端为接地端为例,但本公开不以此为限。
当开关106导通且第一切换单元108与第二切换单元110处于关断状态时,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串联连接;当开关106关断且第一切换单元108与第二切换单元110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并联连接。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供电电路中开关106导通且第一切换单元108与第二切换单元110处于关断状态时的等效电路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供电电路中开关106关断且第一切换单元108与第二切换单元110处于导通状态时的等效电路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可以分别是一节电芯,也可以分别是串联的多节电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可以是待充电设备中包括的多节电芯中的电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可以共同封装在一个电池单元中。或者,也可以封装在两个电池中。
由于目前待充电设备(或待充电设备内的器件,或待充电设备内的芯片)一般都采用单电芯供电,因此当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串联连接充电时,如果通过第一电芯102或第二电芯104为待充电设备(或待充电设备内的器件,或待充电设备内的芯片)供电,用于供电的电芯会持续消耗电量,导致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之间的电压不均衡(或称电压不一致)。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之间电压不均衡会降低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的整体性能,影响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之间的电压不均衡会导致多节电芯比较难于统一管理。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供电电路还引入了均衡电路:第一切换单元108及第二切换单元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切换单元108与第二切换单元110为开关管(如MOS管、CMOS管等)。在充电结束时,如果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上的电压差大于第一电压差阈值时,第一切换单元108与第二切换单元110工作在均衡状态,可控制第一切换单元108和/或第二切换单元110工作在线性区域,以起到提供限流电阻(参考图7中的限流电阻R1与R2)的作用,从而减小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之间的电压差,以避免两者压差较大时产生大电流损伤电池。当通过均衡使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之间的电压差小于第二电压差阈值(第二电压差阈值小于第一电压差阈值)时,使第一切换单元108与第二切换单元110完全导通,从而使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并联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供电电路,通过开关控制可以在待充电设备中提供多种充电连接方式。例如,当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并联连接充电时,其既可以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普通充电方案,也可以适用于如图2或图4所示的快速充电方案;当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串联连接充电时,其还可以适用于如图3或图5所示的快速充电方案。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的待充电设备20例如可以是终端或通信终端,该终端或通信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手持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 videobroadcasting handheld,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调幅-调频(amplitudemodulation-frequency modulation,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以及/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待充电设备20包括:如上述图6所示的电池供电电路10、充电接口202、第一充电电路206及第二充电电路208。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充电接口202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USB接口可以是标准USB接口,也可以是micro USB接口,还可以是Type-C接口。第一充电电路206和/或第二充电电路208可以通过USB接口中的电源线为第一电芯102和第二电芯104充电,其中,USB接口中的电源线可以是USB接口中的VBus线和/或地。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待充电设备20通过第一充电电路206以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的电路示意图。
联合参考图9和图10,图10示出了当图9中所示的开关106关断时,待充电设备20通过第一充电电路206以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时的电路示意图。第一充电模式例如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普通充电模式。
第一充电电路206例如可以采用传统的充电电路设计方式,即在充电接口202与第一电芯102的第一端之间设置变换电路(如充电集成电路),从而为以并联形式连接的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充电。该变换电路可以对为待充电设备20充电的适配器(如图1中所示的适配器6)的充电过程进行恒压、恒流控制,并根据实际需要对适配器的输出电压进行调制,如降压。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充电集成电路例如可以为Buck降压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电路206还用于为待充电设备20的其他电路204供电,可以包括路径管理模块2062,用于管理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的充电路径以及为其他电路供电的供电路径。
在第一充电电路206提供的普通充电模式下,适配器输出相对较小的电流值或者以相对较小的功率来对待充电设备20中以并联形式连接的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进行充电。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通过图9所示的待充电设备20通过第二充电电路208以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的电路示意图。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通过图9所示的待充电设备20通过第二充电电路208以第三充电模式进行充电的电路示意图。
联合参考图9和图11,图11示出了当图9所示的开关106关断时,待充电设备20通过第二充电电路208以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时的电路示意图。第二充电模式例如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快速充电模式,即20W(5V/4A)的大功率充电方案。在第二充电电路208提供的第二充电模式下,第二充电电路208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直充方式,为以并联连接的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进行充电。
联合参考图9和图12,图12示出了当图9所示的开关106导通时,待充电设备20通过第二充电电路208以第三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时的电路示意图。第三充电模式例如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快速充电模式,即50W(10V/5A)的大功率充电方案。在第二充电电路208提供的第三充电模式下,第二充电电路20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直充方式,为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进行充电。
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的连接方式例如可以基于开关或控制单元来进行控制。该开关或控制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例如所连接的适配器类型)在串联连接方式及并联连接方式之间灵活切换。
此外,如图12所示,当采用第三充电模式通过第二充电电路206为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充电时,第一充电电路206还用于直接从适配器中获取能量,以为待充电设备20的其他电路204供电;或者,第一电芯102正极输出的电能也可以通过第一充电电路106为其他电路204供电。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简化电路图,图12中未示出第一电芯102与第一电芯104中的均衡电路,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图12中所示的待充电设备20在串联充电完成时,在使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变为并联连接之前,还会根据前述通过第一切换单元108和第二切换单元110进行均衡的方法,降低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之间的电压差。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另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3,与图9所示的待充电设备20不同之处在于,待充电设备30还包括:控制单元302。
控制单元302可以通过与充电接口202连接的缆线中的数据线与为待充电设备30充电的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适配器与待充电设备30之间的充电模式。此外,控制单元302还可以用于控制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即控制开关106的导通与关断,以及第一切换单元108及第二切换单元110的状态或工作区域。
以充电接口202为USB接口为例,数据线可以是USB接口中的D+线和/或D-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上述描述并不会对适配器与控制单元302的主从性进行限定,换句话说,适配器与控制单元302中的任何一方均可作为主设备方发起双向通信会话,相应地另外一方可以作为从设备方对主设备方发起的通信做出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作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可以在通信过程中,通过比较适配器侧和待充电设备侧相对于大地的电平高低来确认主、从设备的身份。
本公开并未对适配器与控制单元302之间双向通信的具体实现方式作出限制,也即适配器与控制单元302中的任何一方作为主设备方发起通信会话,相应地另外一方作为从设备方对主设备方发起的通信会话做出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同时主设备方能够针对从设备方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第二响应,即可认为主、从设备之间完成了一次充电模式的协商过程(或称为主、从设备之间完成一次“双向通信”过程)。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主、从设备方之间可以在完成多次充电模式的协商后,再执行主、从设备方之间的充电操作,以确保协商后的充电过程安全、可靠的被执行。
作为主设备方能够根据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第二响应的一种方式可以是:主设备方能够接收到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所做出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从设备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针对性的第二响应。举例而言,当主设备方在预设的时间内接收到所述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主设备方会对所述从设备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针对性的第二响应具体为:主设备方与从设备方完成了一次充电模式的协商,主设备方与从设备方之间根据协商结果按照第一充电模式或者第二充电模式执行充电操作,即适配器根据协商结果工作在第一充电模式或者第二充电模式下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作为主设备方能够根据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进一步的第二响应的一种方式还可以是:主设备方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主设备方也会对所述从设备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针对性的第二响应。作为举例,当主设备方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从设备方针对通信会话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主设备方也会对所述从设备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针对性的第二响应具体为:主设备方与从设备方完成了一次充电模式的协商,主设备方与从设备方之间按照第一充电模式执行充电操作,即适配器工作在第一充电模式下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当待充电设备30作为主设备发起通信会话,适配器作为从设备对主设备方发起的通信会话做出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后,无需要待充电设备30对适配器的第一响应或第一回复做出针对性的第二响应,即可认为适配器与待充电设备30之间完成了一次充电模式的协商过程,进而能够根据协商结果确定以第一充电电路206或第二充电电路208为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2通过数据线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适配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控制单元302接收适配器发送的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询问待充电设备30是否开启第三充电模式;控制单元302向适配器发送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待充电设备30是否同意开启第三充电模式;在待充电设备30同意开启第三充电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2还用于控制适配器通过第二充电电路208为第一电芯102及第二电芯104充电,并控制第一电芯102及第二电芯104以串联方式连接,以及控制第一充电电路206与适配器连接,以使第一充电电路206在向待充电设备30的其他电路供电时,从适配器获取能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2通过数据线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适配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控制单元302接收适配器发送的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询问待充电设备30是否开启第二充电模式;控制单元302向适配器发送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待充电设备30是否同意开启第二充电模式;在待充电设备30同意开启第二充电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2还用于控制适配器通过第二充电电路208为第一电芯102及第二电芯104充电,并控制第一电芯102及第二电芯104以并联方式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2通过数据线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适配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根据第一指令与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以及第二指令与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待充电设备30既不同意开启第二充电模式,也不同意开启第三充电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2还用于控制适配器通过第一充电电路206为第一电芯102及第二电芯104充电,并控制第一电芯102及第二电芯104以并联方式连接。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再一种待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4,待充电设备40包括:如上述图6所示的电池供电电路10、充电接口202、第一充电电路206及第三充电电路402。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待充电设备40通过第三充电电路402以第四充电模式进行充电的电路示意图。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待充电设备40通过第三充电电路402以第五充电模式进行充电的电路示意图。
联合参考图14和图15,图15示出了当图14所示的开关106关断时,待充电设备40通过第三充电电路402以第四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时的电路示意图。第四充电模式例如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快速充电模式,即适配器输出电压为10V的大功率充电方案。在第三充电电路402提供的第四充电模式下,第三充电电路402例如包括: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采用如图4的充电方式,为以并联连接的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进行充电。
联合参考图14和图16,图16示出了当图14所示的开关106关联时,待充电设备40通过第三充电电路402以第五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时的电路示意图。第五充电模式例如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快速充电模式,即适配器输出电压为20V的大功率充电方案。在第三充电电路402提供的第五充电模式下,第三充电电路402例如包括: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采用如图5所示的充电方式,为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进行充电。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简化电路图,图16中未示出第一电芯102与第一电芯104中的均衡电路,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图16中所示的待充电设备40在串联充电完成时,在使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变为并联连接之前,还会根据前述通过第一切换单元108和第二切换单元110进行均衡的方法,降低第一电芯102与第二电芯104之间的电压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40还包括:控制单元302’,控制单元302’通过数据线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适配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控制单元302’接收适配器发送的第三指令,第三指令用于询问待充电设备30是否开启第五充电模式;控制单元302’向适配器发送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待充电设备30是否同意开启第五充电模式;在待充电设备30同意开启第五充电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2’还用于控制适配器通过开关电容变换器402为第一电芯102及第二电芯104充电,并控制第一电芯102及第二电芯104以串联方式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2’通过数据线与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适配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控制单元302’接收适配器发送的第四指令,第四指令用于询问待充电设备30是否开启第四充电模式;控制单元302’向适配器发送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待充电设备30是否同意开启第四充电模式;在待充电设备30同意开启第四充电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2’还用于控制适配器通过开关电容变换器402为第一电芯102及第二电芯104充电,并控制第一电芯102及第二电芯104以并联方式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待充电设备,能够提供可兼容多种充电方案的电池供电电路,如可兼容普通充电模式及快速充电模式,在快速充电模式中又可进一步兼容闪充充电模式(如上述的第二充电模式)及超级闪充充电模式(如上述的第三充电模式)。并且在待充电设备内针对不同的充电模式,在供电时可使用两节电池并联方式供电或通过充电集成电路供电,这样的供电方式不存在功率转换导致的损耗,可以进一步提高待充电设备的续航能力。此外,待充电设备基于与适配器之间的双向通信,可根据适配器的类型,自动切换到不同的充电模式,可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中所示的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下述为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装置实施例。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充电方法用于待充电设备充电,该待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接口及上述供电电路20、30或40中的任意一种。
参考图17,充电控制方法50包括:
在步骤S502中,当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时,使所述供电电路中的开关导通且使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第一切换单元与第二切换单元处于关断状态,以使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串联连接。
在步骤S504中,当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使所述开关关断且使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处于导通状态时,以使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串联连接充电时,在充电结束后,确定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电压差是否大于第一电压差阈值;当确定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电压差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差阈值,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工作在线性区域,以为所述第一电芯和/或所述第二电芯提供限流电阻;以及当确定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电压差小于第二电压差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工作在导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一电压差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通过所述充电接口接收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充电集成电路,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使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其他电路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并将所述转换后的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或者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当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使用所述第一电芯上的电压为所述其他电路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当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从所述适配器获取能量来为所述其他电路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器支持第一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及第三充电模式;在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下,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将其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在所述第三充电模式下;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还包括数据线,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三充电模式;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三充电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同意开启所述第三充电模式时,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同意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时,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开关电容转换器;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开关电容转换器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或者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当所述开关电容转换器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使用所述第一电芯上的电压为所述其他电路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当所述开关电容转换器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从所述适配器获取能量来为所述其他电路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器支持第四充电模式和第五充电模式;在所述第四充电模式下,通过所述开关电容转换器将其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在所述第五充电模式下,通过所述开关电容转换器将其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包括:数据线;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三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五充电模式;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五充电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同意开启所述第五充电模式时,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四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四充电模式;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四充电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50还包括: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同意开启所述第四充电模式时,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能够为提供可适用于多种充电方案的电池供电电路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控制,基于与适配器之间的双向通信,根据适配器的类型,切换到不同的充电模式,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43)

1.一种电池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开关、第一切换单元及第二切换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当所述开关导通且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处于关断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串联连接;当所述开关关断且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为开关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串联连接充电时,在充电结束后,当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电压差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差阈值,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还用于受控工作在线性区域,以为所述第一电芯和/或所述第二电芯提供限流电阻;当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电压差小于第二电压差阈值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还用于受控工作在导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一电压差阈值。
4.一种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供电电路及充电接口;所述待充电设备通过所述充电接口接收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包括:充电集成电路,连接于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其他电路之间,用于使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其他电路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还连接于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之间,用于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并将所述转换后的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包括:路径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充电路径以及为所述其他电路供电的供电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充电电路,连接于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之间;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或者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芯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芯两端的电压为所述其他电路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还与所述适配器连接,以从所述适配器获取能量来为所述其他电路充电。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支持第一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及第三充电模式;在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下,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将通过其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在所述第三充电模式下;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包括:数据线;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三充电模式;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三充电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充电电路,所述第三充电电路包括:开关电容转换器;所述第三充电电路连接于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之间,通过所述开关电容转换器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或者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充电电路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芯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芯上的电压为所述其他电路充电。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充电电路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还与所述适配器连接,以从所述适配器获取能量来为所述其他电路充电。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支持第四充电模式和第五充电模式;在所述第四充电模式下,所述第三充电电路将通过其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在所述第五充电模式下,所述第三充电电路将通过其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包括:数据线;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三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五充电模式;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五充电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四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四充电模式;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四充电模式。
22.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用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供电电路及充电接口;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时,使所述供电电路中的开关导通且使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第一切换单元与第二切换单元处于关断状态,以使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串联连接;以及
当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使所述开关关断且使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处于导通状态时,以使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联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串联连接充电时,在充电结束后,确定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电压差是否大于第一电压差阈值;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电压差大于所述第一电压差阈值,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工作在线性区域,以为所述第一电芯和/或所述第二电芯提供限流电阻;以及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电压差小于第二电压差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工作在导通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差阈值小于所述第一电压差阈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充电集成电路,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充电接口接收适配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及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使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为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其他电路供电。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并将所述转换后的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或者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使用所述第一电芯上的电压为所述其他电路供电。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从所述适配器获取能量来为所述其他电路充电。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支持第一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及第三充电模式;在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下,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将其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在所述第三充电模式下;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还包括数据线,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三充电模式;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三充电模式。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同意开启所述第三充电模式时,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同意开启所述第二充电模式时,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3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充电设备还包括:开关电容转换器;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开关电容转换器对所述输出电压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或者直接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开关电容转换器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使用所述第一电芯上的电压为所述其他电路充电。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开关电容转换器将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直接加载在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两端时,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从所述适配器获取能量来为所述其他电路充电。
3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支持第四充电模式和第五充电模式;在所述第四充电模式下,通过所述开关电容转换器将其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并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两端;在所述第五充电模式下,通过所述开关电容转换器将其转换后的所述输出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供电电路中的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端。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包括:数据线;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三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五充电模式;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三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五充电模式。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同意开启所述第五充电模式时,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适配器进行双向通信,以协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充电模式包括:接收所述适配器发送的第四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用于询问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四充电模式;向所述适配器发送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所述第四指令的回复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待充电设备是否同意开启所述第四充电模式。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待充电设备同意开启所述第四充电模式时,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CN201880034655.7A 2018-12-21 2018-12-21 电池供电电路、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7415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22795 WO2020124588A1 (zh) 2018-12-21 2018-12-21 电池供电电路、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1528A true CN110741528A (zh) 2020-01-31
CN110741528B CN110741528B (zh) 2024-03-15

Family

ID=69236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4655.7A Active CN110741528B (zh) 2018-12-21 2018-12-21 电池供电电路、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11336102B2 (zh)
EP (1) EP3706282B1 (zh)
JP (1) JP6935575B2 (zh)
KR (1) KR102362972B1 (zh)
CN (1) CN110741528B (zh)
AU (1) AU2018432185B2 (zh)
BR (1) BR112020002467A2 (zh)
CA (1) CA3068896C (zh)
MX (1) MX2020001383A (zh)
SG (1) SG11202000653XA (zh)
WO (1) WO202012458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6667A1 (zh) * 2020-08-21 2022-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电芯的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4123385A (zh) * 2021-10-30 2022-03-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和放电电路、充电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4243826A (zh) * 2021-12-10 2022-03-25 无锡宇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WO2022094906A1 (zh) * 2020-11-06 2022-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系统、充电方法和放电方法
WO2024045698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系统及可折叠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68896C (en) * 2018-12-21 2022-04-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Battery supply circuits, devices to be charged,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s
CN112671052A (zh) * 2019-10-16 2021-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方法
EP4152556A4 (en) * 2020-09-10 2024-05-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HARG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IES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149A (zh) * 2008-01-25 2008-07-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串联储能电源三单体直接均衡器
US20110001456A1 (en) * 2009-07-06 2011-01-06 Shun-Hsing Wa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plurality of secondary batteries
CN102231554A (zh) * 2011-07-06 2011-11-02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兼容动力电池均衡装置及方法
CN102522790A (zh) * 2011-12-05 2012-06-27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电池组均衡装置
CN202435094U (zh) * 2012-01-17 2012-09-12 浙江凯能科技有限公司 蓄电池均衡放电控制系统
CN203180555U (zh) * 2013-01-15 2013-09-04 无锡艾立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串联锂电池组充电电量均衡控制芯片
CN103280862A (zh) * 2013-06-06 2013-09-04 肖兴龙 一种串联电池组电压均衡器
KR20140049539A (ko) * 2014-04-07 2014-04-25 이방원 직렬연결과 병렬연결로 변경가능한 충전지
CN203690968U (zh) * 2013-12-06 2014-07-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具有该电池的飞行器
CN105140976A (zh) * 2014-06-09 2015-12-09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均衡放电系统
CN105471001A (zh) * 2014-08-19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多电芯电池的移动终端及其充放电电路
CN105743146A (zh) * 2014-12-09 2016-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电池及其充放电的控制方法
CN205720591U (zh) * 2016-04-13 2016-11-23 北京连创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测试系统的被动均衡电路
CN205811586U (zh) * 2016-06-20 2016-12-14 深圳市嘉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充放电路和移动电源
CN106451669A (zh) * 2016-11-25 2017-02-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多电芯电池和移动终端
CN106786998A (zh) * 2017-02-24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电路、移动终端及电池充放电的控制方法
CN108124498A (zh) * 2017-02-24 2018-06-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均衡电路、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436A (ja) 1989-06-05 1991-01-1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車電話装置の制御回路
JPH0370436A (ja) * 1989-08-08 1991-03-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充電装置
JPH09252528A (ja) * 1996-03-14 1997-09-22 Honda Motor Co Ltd 蓄電装置
JP3746886B2 (ja) * 1997-09-29 2006-02-1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JP5169477B2 (ja) * 2008-05-20 2013-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器の制御装置
US8093862B2 (en) * 2008-09-03 2012-01-10 Modalis Engineering, Inc.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battery charge management
CN101908771A (zh) * 2009-06-08 2010-12-08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电路中实现电池快慢充的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3236832B (zh) * 2013-05-06 2015-08-12 艾何示 逻辑时序控制电路及并联充电串联放电的控制电路
DE202014002953U1 (de) 2014-04-07 2015-07-09 Stefan Goetz Elektrisches Energiespeichersystem
US10784680B2 (en) 2015-01-23 2020-09-22 Elevat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daptable recharging and lighting station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KR101894777B1 (ko) 2015-09-22 2018-09-04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충전 제어 방법과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20170117724A1 (en) 2015-10-26 2017-04-27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Battery voltage-multiplying charging circuit and mobile terminal
JP6631174B2 (ja) 2015-11-06 2020-01-15 株式会社Ihi 充電制御装置
US20180026466A1 (en) * 2016-07-25 2018-01-25 Avalue Technology Inc. Charging discharging apparatus for super capacitor modules
WO2018068243A1 (zh) * 2016-10-12 2018-04-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3258652A (zh) * 2018-08-01 2021-08-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控制系统和方法、电子设备
CA3068896C (en) * 2018-12-21 2022-04-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Battery supply circuits, devices to be charged,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149A (zh) * 2008-01-25 2008-07-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串联储能电源三单体直接均衡器
US20110001456A1 (en) * 2009-07-06 2011-01-06 Shun-Hsing Wa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plurality of secondary batteries
CN102231554A (zh) * 2011-07-06 2011-11-02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兼容动力电池均衡装置及方法
CN102522790A (zh) * 2011-12-05 2012-06-27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电池组均衡装置
CN202435094U (zh) * 2012-01-17 2012-09-12 浙江凯能科技有限公司 蓄电池均衡放电控制系统
CN203180555U (zh) * 2013-01-15 2013-09-04 无锡艾立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串联锂电池组充电电量均衡控制芯片
CN103280862A (zh) * 2013-06-06 2013-09-04 肖兴龙 一种串联电池组电压均衡器
CN203690968U (zh) * 2013-12-06 2014-07-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具有该电池的飞行器
KR20140049539A (ko) * 2014-04-07 2014-04-25 이방원 직렬연결과 병렬연결로 변경가능한 충전지
CN105140976A (zh) * 2014-06-09 2015-12-09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均衡放电系统
CN105471001A (zh) * 2014-08-19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多电芯电池的移动终端及其充放电电路
CN105743146A (zh) * 2014-12-09 2016-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电池及其充放电的控制方法
CN205720591U (zh) * 2016-04-13 2016-11-23 北京连创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测试系统的被动均衡电路
CN205811586U (zh) * 2016-06-20 2016-12-14 深圳市嘉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充放电路和移动电源
CN106451669A (zh) * 2016-11-25 2017-02-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多电芯电池和移动终端
CN106786998A (zh) * 2017-02-24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电路、移动终端及电池充放电的控制方法
CN108124498A (zh) * 2017-02-24 2018-06-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均衡电路、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6667A1 (zh) * 2020-08-21 2022-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电芯的电路和电子设备
EP4187748A4 (en) * 2020-08-21 2023-09-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ELL CONTROL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094906A1 (zh) * 2020-11-06 2022-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系统、充电方法和放电方法
CN114123385A (zh) * 2021-10-30 2022-03-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和放电电路、充电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4243826A (zh) * 2021-12-10 2022-03-25 无锡宇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CN114243826B (zh) * 2021-12-10 2022-11-15 无锡宇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WO2024045698A1 (zh) * 2022-08-31 2024-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系统及可折叠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62972B1 (ko) 2022-02-14
US11652353B2 (en) 2023-05-16
EP3706282B1 (en) 2023-04-05
SG11202000653XA (en) 2020-07-29
CN110741528B (zh) 2024-03-15
CA3068896A1 (en) 2020-06-21
AU2018432185A1 (en) 2020-07-09
AU2018432185B2 (en) 2021-10-28
WO2020124588A1 (zh) 2020-06-25
KR20200079230A (ko) 2020-07-02
US11336102B2 (en) 2022-05-17
CA3068896C (en) 2022-04-12
JP2021510999A (ja) 2021-04-30
BR112020002467A2 (pt) 2021-07-13
EP3706282A1 (en) 2020-09-09
US20200259342A1 (en) 2020-08-13
MX2020001383A (es) 2020-08-17
JP6935575B2 (ja) 2021-09-15
US20220239116A1 (en) 2022-07-28
EP3706282A4 (en) 202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1528A (zh) 电池供电电路、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8604807B (zh)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方法
CN108124498B (zh) 均衡电路、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控制方法
EP3309924B1 (en) A terminal with two charging circuits
CN108141057B (zh) 适配器和充电控制方法
CN108141058B (zh) 适配器和充电控制方法
CN110800183B (zh) 多节电芯的充电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EP2031745A1 (en) Battery charge control circuit
CN108347089B (zh) 电能传输控制器、电能传输系统和电能传输方法
CN114784923A (zh) 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方法
CN217824347U (zh) 供电电路及储能装置
RU2778758C1 (ru) Схемы питания аккумулятора, устройства, подлежащие зарядке, и способы управления зарядко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06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