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7396A - 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7396A
CN110737396A CN201810802064.1A CN201810802064A CN110737396A CN 110737396 A CN110737396 A CN 110737396A CN 201810802064 A CN201810802064 A CN 201810802064A CN 110737396 A CN110737396 A CN 110737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al storage
identifier
memory array
storage uni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20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7396B (zh
Inventor
奉昌玉
徐鑫磊
李雄成
汤海鹰
张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M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MC IP Holding Co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C IP Holding Co LLC filed Critical EMC IP Holding Co LLC
Priority to CN2018108020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7396B/zh
Priority to US16/512,639 priority patent/US10877685B2/en
Publication of CN110737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7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7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7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Replic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06F3/0607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by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existing storage systems, e.g. for improv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host and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9Command handling arrangements, e.g. command buffers, queues, command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8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复制数据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将源地址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的请求,向与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存储器阵列和与目标地址关联的第二存储器阵列发送第一查询和第二查询;从第一存储器阵列接收作为第一查询的响应的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指示在第一存储器阵列中与源地址相对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从第二存储器阵列接收作为第二查询的响应的第二标识符,第二标识符指示在第二存储器阵列中与目标地址相对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以及基于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触发第一存储器阵列和第二存储器阵列中支持执行阵列数据复制的存储器阵列执行对数据的复制,其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被触发的存储器阵列是全局唯一的。

Description

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需要存储和处理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大。目前,除提高单个存储器设备的存储密度或存储容量外,往往还采用由多个存储器设备构成的存储器阵列来提高数据的存储能力。典型地,存储器阵列由多个独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例如磁盘、固态硬盘SSD等)构成;这些存储器设备共同连接到存储器阵列控制器,在该控制器的控制下执行与数据存储相关的操作。
目前,一个主机往往可以连接到多个不同的存储器阵列,主机的用户在使用和开发过程中并不关注存储器阵列向其暴露的逻辑存储单元所在的具体物理位置。在传统的方案中,主机可以简单地发起从一个逻辑存储单元向另一个存储单元复制数据的请求。当这两个逻辑存储单元位于不同的存储器阵列时,如何有效地实现跨存储器阵列的数据复制成为了一个关注焦点。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跨存储器阵列复制数据的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复制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将源地址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的请求,向与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存储器阵列和与目标地址关联的第二存储器阵列发送第一查询和第二查询;从第一存储器阵列接收作为第一查询的响应的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指示在第一存储器阵列中与源地址相对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从第二存储器阵列接收作为第二查询的响应的第二标识符,第二标识符指示在第二存储器阵列中与目标地址相对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以及基于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触发第一存储器阵列和第二存储器阵列中支持执行阵列数据复制的存储器阵列执行对数据的复制,其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被触发的存储器阵列是全局唯一的。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复制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存储器阵列处,响应于接收到将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中的命令,获取与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标识符和与目标地址相关联的第二标识符;确定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以及与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第一逻辑存储单元和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之一位于第一存储器阵列外部的第二存储器阵列中;以及基于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命令,将第一逻辑存储单元的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的目标地址中;其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第一存储器阵列是全局唯一的。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该至少一个处理单元并且存储用于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该指令当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该设备执行动作,该动作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将源地址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的请求,向与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存储器阵列和与目标地址关联的第二存储器阵列发送第一查询和第二查询;从第一存储器阵列接收作为第一查询的响应的第一标识符,第一标识符指示在第一存储器阵列中与源地址相对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从第二存储器阵列接收作为第二查询的响应的第二标识符,第二标识符指示在第二存储器阵列中与目标地址相对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以及基于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触发第一存储器阵列和第二存储器阵列中支持执行阵列数据复制的存储器阵列执行对数据的复制,其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被触发的存储器阵列是全局唯一的。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该至少一个处理单元并且存储用于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该指令当由该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该设备执行动作,该动作包括:在第一存储器阵列处,响应于接收到将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中的命令,获取与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标识符和与目标地址相关联的第二标识符;确定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以及与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第一逻辑存储单元和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之一位于第一存储器阵列外部的第二存储器阵列中;以及基于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命令,将第一逻辑存储单元的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的目标地址中;其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第一存储器阵列是全局唯一的。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并且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该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设备中运行时使该设备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的任意步骤。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并且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该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设备中运行时使该设备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的任意步骤。
提供发明内容部分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来介绍对概念的选择,它们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被进一步描述。发明内容部分无意标识本公开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无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图示了已有的存储器阵列内数据复制的示意图;
图2图示了已有的存储器阵列间数据复制的示意图;
图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存储器阵列间数据复制的示意图;
图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存储器阵列间数据复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存储器阵列间数据复制系统的架构图;
图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存储器阵列间数据复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确定与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逻辑存储单元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将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中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9图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如上所述,一个主机往往可以连接到由多个独立的存储器设备构成的存储器阵列以提高系统的存储容量。当主机发起从一个逻辑存储单元向另一个逻辑存储单元复制数据的请求时,与源地址关联的逻辑存储单元可以与和目标地址关联的逻辑存储单元位于同一个存储器阵列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存储器阵列中。
在两个逻辑存储单元位于同一个存储器阵列的情形中,图1图示了已有的存储器阵列间数据传输的示意图100。如图1所示,主机110与存储器阵列120连接,存储器阵列120包括复制管理器122,多个逻辑存储单元124和126。当主机110请求将逻辑存储单元124中源地址的数据复制到逻辑存储单元126的目标地址中时,主机110可以简单地将复制命令发送到复制管理器122。复制管理器122可以分别确定与源地址对应的逻辑存储单元124以及和目标地址对应的逻辑存储单元126。随后,复制管理器122可以向逻辑存储单元124发送读取命令和向逻辑存储单元126发送写入命令,从而实现从逻辑存储单元124到逻辑存储单元126的数据复制。
图1所示的阵列内数据复制方案仅需要主机110发送数据复制命令,而不要由主机110来执行数据的读取和数据的写入。例如,已有的标准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命令集中的扩展复制命令(EXTENDED COPY)即采用了图1所示的数据复制机制。然而,SCSI命令集中的扩展复制命令仅支持存储器阵列内的数据复制,其无法实现存储器阵列间的数据复制。
图2示出了已有的存储器阵列间数据复制的示意图200。如图2所示,主机210连接到多个不同的存储器阵列220和230。当主机210请求将存储器阵列220的逻辑存储单元222中的数据复制到存储器阵列230的逻辑存储单元232时,主机210首先向存储器阵列220发送(212)数据读取命令,以读取存储器阵列222中的源地址的数据;存储器阵列220随后将该数据发送(224)到主机210;主机210接着向存储器阵列230发送(226)对逻辑存储单元232的数据写入命令;最后,主机210将该数据写入(228)到逻辑存储单元232中。
由此可见,在已有的存储阵列间数据复制方案中,首先,主机210需要执行数据的读取和数据写入操作,这会消耗主机大量的CPU资源。其次,主机210还需要执行数据的传输,这需要在主机210设置额外的存储区域以缓冲所需要复制的数据,这会消耗主机大量的存储器资源。另外,在执行主机210与存储器阵列220和230间的数据传输时,这还会占用网络大量的带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制数据的方案。在该方案中,当生成数据复制命令时,主机将获取与复制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相关的逻辑单元的标识符,该标识符能够使得执行数据复制的存储器阵列唯一地标识相对应的逻辑存储单元。在执行数据复制时,主机仅需要将包含有以上标识符的数据复制命令发送到支持执行存储器阵列间数据复制的存储器阵列,而无需执行数据的传输,这大大减少了主机的资源消耗,例如,CPU消耗、存储器消耗和带宽消耗等。
图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存储器阵列间数据复制的示意图300。如图3所示,主机310与多个不同的存储器阵列320和330连接。主机310将生成数据复制命令,并将该命令发送(312)到存储器阵列320,其中该数据复制命令包含有与需要访问(读取/写入)的逻辑存储单元相关联的标识符,该标识符对于存储器阵列320而言能够唯一地标识需要访问的逻辑存储单元。以下将结合图4详细描述主机310生成数据复制命令并发送的过程。
图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生成数据复制命令并发送的过程400。如图4所示,在框402,主机310接收到将源地址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的请求。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310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而接收到数据复制请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机310也可以响应于后台的系统调用(例如,数据备份服务)而接收到该数据复制请求。
在框404,主机310向与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存储器阵列和与目标地址关联的第二存储器阵列发送第一查询和第二查询。为了方便描述,下文中以存储器阵列320作为与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存储器阵列的示例,以存储器阵列330作为与目标地址相关联的第二存储器阵列的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310将根据以上请求,将首先确定与源地址关联的存储器阵列320,并确定目标地址关联的存储器阵列330。应当理解,以上说明仅是示例性的,外部存储器阵列330也可以是与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存储器阵列。
主机310可以分别向存储器阵列320和存储器阵列330发送第一查询和第二查询。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310可以向存储器阵列320和存储器阵列330发送关键产品数据(Vital Product Data)查询请求,其中关键产品数据VPD是指SCSI设备能够提供的设备相关的一系列配置和标识信息。
在框406,主机310从第一存储器阵列320接收作为第一查询的响应的第一标识符,其中第一标识符指示在第一存储器阵列中与源地址相对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在框408,主机310从第二存储器阵列330接收作为第二查询的响应的第二标识符,其中第二标识符指示在第二存储器阵列中与目标地址相对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310还可确定第一存储器阵列320和第二存储器阵列330是否支持执行阵列间数据复制。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310可以通过查看存储器阵列的配置文件来确定存储器阵列320和存储器阵列330是否支持执行阵列间数据复制。主机310可以选择其中支持阵列间数据复制的存储器阵列作为数据复制的执行者。当仅其中一者支持执行阵列间数据复制时,主机310将选择该存储器阵列作为数据复制的执行者;当两者皆支持执行阵列间数据复制时,主机310可以选择其中一者作为数据复制的执行,例如选择与源地址相关的存储器阵列。以图3为例,主机310将选择第一存储器阵列310作为阵列间数据复制的执行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310可以从第一存储器阵列320和第二存储器阵列330接收两种类型的标识符。以第一存储器阵列320为例,第一种标识符是逻辑存储单元326的全球唯一名称(例如,地址授权标识符NAA、64位EUI或SCSI名称等),该名称能够全球地唯一标识逻辑存储单元326;第二种标识符是逻辑存储单元326的逻辑单元编号,该编号是逻辑存储单元326在存储器阵列320内部的逻辑单元编号,其能够在存储器阵列320内部唯一地标识逻辑存储单元326。例如,基于VPD查询命令,主机310可以获得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的地址授权标识符NAA为“[0X600601605b1034008af9945a26587bbd]”,该标识符能够全球地唯一标识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主机310也可以获得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的逻辑单元编号为“[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12 00 00 0000 00 00]”,该编号能够在存储器阵列320内唯一地标识逻辑存储单元326。
为了唯一地标识与相对应的逻辑存储单元,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执行阵列间复制的存储器阵列是全局唯一的,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相对于第一存储器阵列320是全局唯一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执行阵列间数据复制的第一存储器阵列320中的逻辑存储单元326,主机310可以将逻辑存储单元326的逻辑单元编号认定第一标识符;对于非执行阵列间数据复制的第二存储器阵列330中的逻辑存储单元332,主机310可以将逻辑存储单元332的全球唯一名称认定第二标识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的第一标识符(逻辑单元编号)和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的第二标识符(全球唯一名称)对于第一存储器阵列320来说是全局唯一的,并且能够唯一地标识相对应的逻辑存储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310也可以选择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的全球唯一名称WWN和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的全球唯一名称WWN分别作为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这样的标识符对于第一存储器阵列320来说也是全局唯一的,并且能够唯一地标识相对应的逻辑存储单元。
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使得第一存储器阵列320能够唯一地定位与数据复制命令相关联的逻辑存储单元326和逻辑存储单元332,这使得第一存储器阵列320能够支持独立地执行从内部逻辑存储单元326到外部存储单元332的数据复制,而不再需要消耗主机310中的附加资源,大大提高了跨存储器阵列数据复制的效率。
在框410,基于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主机310触发第一存储器阵列和第二存储器阵列中支持执行阵列数据复制的存储器阵列执行对数据的复制,其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被触发的存储器阵列是全局唯一的。继续图3的示例,基于上文所描述的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主机310生成包含有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信息的数据复制命令,并将该数据复制命令发送到第一存储器阵列320,以触发第一存储器阵列320执行对数据的复制。
继续参考图3,如图3所示,执行数据复制命令的存储器阵列320设置有复制管理器322,其被配置为对从主机接收的数据复制命令进行解析,并确定与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相关联的逻辑存储单元。例如,复制管理器332可以确定与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以及与目标地址相关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如图3所示,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位于执行数据复制的第一存储器阵列320外部的第二存储器阵列330中。在完成逻辑存储单元的确定后,复制管理器322可以向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发送读取命令(324),并向逻辑存储单元332发送(328)写入命令,从而实现数据的跨阵列复制。应当理解,以上说明仅是示例性的,复制管理器322也可以向逻辑存储单元332发送读取命令,并向逻辑存储单元326发送写入命令,从而实现从外部逻辑存储单元332到内部逻辑存储单元326的数据复制。
以下将结合图5-图8从存储器阵列侧描述跨存储器阵列复制数据的过程。图5进一步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存储器阵列间数据复制系统的架构图500,如图5所示,复制管理器332包括微端口512,命令解析器514,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和外部阵列管理器518。微端口512被配置用于与主机310和外部存储器阵列330接合,其具体实现可以取决于与主机310和外部存储器阵列330接合的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采用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SCSI)与主机310和存储器阵列330接合时,微端口512可以被实施为iSCSI驱动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采用光纤信道(FC)与主机310和存储器阵列330接合时,微端口512可以被实施为FC驱动层。
命令解析器514被配置为对从主机310接收到的复制命令进行语义分析,并将复制命令转换为内部的I/O数据包。指向内部逻辑存储单元326的I/O数据包被直接发送到逻辑存储单元326的控制器,而指向外部逻辑存储单元332的I/O数据包被发送到外部阵列连接器516。
外部阵列连接器516被配置为建立与外部存储器阵列330的连接,并且将内部的I/O数据包转换为指向外部存储逻辑单元332的标准SCSI命令。例如,当使用iSCSI与外部存储器阵列330连接时,外部阵列连接516可以利用外部阵列管理器518中存储的存储器阵列330的登录信息来建立与存储器阵列330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阵列管理器518存储有预先配置的外部存储器阵列330的登录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使用FC与外部存储器阵列330连接时,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可以直接登录到外部存储器阵列330而不需要额外的登录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外部阵列管理器518可以被省略。
图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存储器阵列间数据复制的方法600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图5中的第一存储器阵列320执行。
在框602,第一存储器阵列320接收到将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中的命令;在框604,第一存储器阵列320获取与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标识符和与目标地址相关联的第二标识符。如上所述,主机310向第一存储器阵列320发送的复制命令中包含有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并且该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相对于第一存储器阵列320是全局唯一的,其能够唯一地标识对应的存储逻辑单元。
在框606,第一存储器阵列320确定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以及与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其中第一逻辑存储单元和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之一位于第一存储器阵列外部的第二存储器阵列330中。继续图3的示例,以内部的存储逻辑单元326作为第一存储逻辑单元的示例,以外部的存储逻辑单元332作为第二存储逻辑单元的示例。如上所述,第一标识符可以为逻辑存储单元326的全球唯一名称WWN或者逻辑单元编号,因此第一存储器阵列320可以根据第一标识符唯一地确定内部的逻辑存储单元326。第二标识符可以为逻辑存储单元332的全球唯一名称,因此第一存储器阵列320可以根据第二标识符唯一地确定外部的逻辑存储单元332。以下将结合图7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根据第二标识符确定外部逻辑存储单元332的方法700。
如图7所示,以iSCSI连接为例,首先,命令解析器514可以将所获取的第二标识符发送(705)到外部阵列连接器;随后,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可以向外部阵列管理器518发送(710)查询命令,以获取与第二标识符关联的第二存储器阵列330相关的登录信息。
接着,外部阵列管理器518可以将登录信息发送(715)到外部阵列连接器516;随后,外部阵列连接516可以向微端口512发送(720)第二存储器阵列330的登录请求;在接收到登录请求后,微端口512可以登录(725)到第二存储器阵列330。
在登录成功后,第二存储器阵列330可以返回(730)登录成功信息;微端口512随后可以将登录成功信息转发(735)到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采用FC连接时,外部阵列连接器516不需要从外部阵列管理器518获取登录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步骤710、715、720和735可以被省略。
之后,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可以向微端口512发送(740)逻辑存储单元查询请求;并且微端口512随后可以向第二存储器阵列330发送(745)逻辑存储单元查询请求;响应于该查询请求,存储器阵列330可以向微端口512发送(750)逻辑存储单元列表;随后,微端口512可以将逻辑存储单元列表转发(755)至外部阵列连接器516。
在完成逻辑存储单元列表的转发后,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可以向微端口512发送(760)单个逻辑存储单元的信息查询请求;并且微端口512可以将单个逻辑存储单元的信息查询请求转发(765)至第二存储器阵列330;响应于该信息查询请求,第二存储器阵列330可以返回(770)所查询的逻辑存储单元的信息,该信息可以包括逻辑存储单元的全球唯一名称和逻辑单元编号等。
微端口512随后可以将该信息转发(775)至外部阵列连接器518;外部阵列连接器518可以将从命令解析器514所接收到的第二标识符与从微端口512接收到的逻辑存储单元的信息进行比较(780),以确定返回的该逻辑存储单元的全球唯一名称是否与第二标识符相匹配。如果匹配,则方法700进行到785;如果不匹配,则方法返回到760,继续发送下一个逻辑存储单元的信息查询请求。在某些实施例中,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微端口512和第二存储器阵列330之间可以重复执行发送(760)、转发(765)、返回(770)、转发(770)和比较(780),直到找到与第二标识符相匹配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
在找到与第二标识符相匹配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后,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可以基于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的登录信息和逻辑单元编号来创建(785)内部访问对象,该内部访问对象能够将内部的I/O数据报转换为针对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的标准SCSI命令;随后,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可以将内部访问对象发送(790)到命令解析器514,使得命令解析器可以直接对该内部访问对象进行操作,以实现对于第二逻辑单元332的读取和/或写入。
继续参考图6,在框608,第一存储器阵列320基于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命令,将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的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的目标地址中,其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第一存储器阵列320是全局唯一的。
以下将结合图8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将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中的方法800。如图8所示,继续以逻辑存储单元326作为第一逻辑存储单元的示例,以逻辑存储单元332作为第二逻辑存储单元的示例。
首先,命令解析器514可以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复制命令解析(805)为内部I/O数据报;随后,命令解析器514可以向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发送(810)读取请求数据报;并且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可以将源地址中的数据发送(815)到命令解析器514。
随后,命令解析器514可以向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发送(820)针对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的写入请求数据报;并且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将写入请求数据报转换(825)为针对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的SCSI写入命令;之后,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可以将SCSI写入命令发送(830)到微端口512。
之后,微端口可以将SCSI写入命令转发(835)至第二存储器阵列330;并且命令解析器514可以将待写入的数据发送(840)至第二存储器阵列330;之后,第二存储器阵列330可以执行(845)对于第二逻辑存储单元332的目标地址的数据写入。
当完成数据写入后,存储器阵列330可以向微端口512发送(850)SCSI写入完成信号;并且微端口512可以向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发送(855)SCSI写入完成信号;随后,外部阵列连接器516可以向命令解析器514发送(860)写入完成信号;命令解析器514完成(865)数据复制命令。
应当理解,图8仅是示例性的,当存储器阵列330的逻辑存储单元332为复制数据的写入对象时,其执行过程与图8类似,第一存储器阵列可以从第一逻辑存储单元326中读取源地址中的数据;然后通过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命令,将数据写入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中332的目标地址中。
基于以上的跨存储器阵列的数据复制方案,主机310可以仅执行数据的生成与发送,而不再需要读取数据和写入数据。与已有的方案相比,本公开中的数据复制方案大大降低了主机端的CPU资源消耗、存储器资源消耗以及带宽占用。同时,本公开中的数据复制方案还使得用户只需要简单地输入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即可以实现跨存储器阵列的高效数据复制,大大节省了开发和使用成本。此外,本公开中的数据复制方案实现了在不同的存储器阵列之间直接的数据复制,该数据复制过程不需要通过主机进行数据传输,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复制的效率。
图9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900的示意性框图。例如,如图3所示的主机310和复制管理器322可以由设备900来实施。如图所示,设备9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02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或者从存储单元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03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903中,还可存储设备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901、ROM902以及RAM 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
设备9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905,包括:输入单元9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9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9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9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909允许设备9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上文所描述的各个过程和处理,例如方法400、方法600、方法700和/或方法800,可由处理单元901执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400、方法600、方法700和/或方法800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9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902和/或通信单元9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900上。当计算机程序被加载到RAM 903并由CPU 9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400、方法600、方法700和/或方法800的一个或多个动作。
本公开可以是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单元,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单元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方式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方式。

Claims (22)

1.一种复制数据的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将源地址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的请求,向与所述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存储器阵列和与所述目标地址关联的第二存储器阵列发送第一查询和第二查询;
从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接收作为所述第一查询的响应的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指示在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中与所述源地址相对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
从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接收作为所述第二查询的响应的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指示在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中与所述目标地址相对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触发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和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中支持执行阵列数据复制的存储器阵列执行对所述数据的复制,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被触发的所述存储器阵列是全局唯一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中的至少一项是全球唯一名字(WW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诉第二标识符中的至少一项是逻辑存储单元在相应存储器阵列中的逻辑单元编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发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和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是否支持执行阵列间数据复制。
5.一种复制数据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存储器阵列处,响应于接收到将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中的命令,获取与所述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标识符和与所述目标地址相关联的第二标识符;
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所述第一逻辑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之一位于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外部的第二存储器阵列中;以及
基于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命令,将所述第一逻辑存储单元的所述源地址中的所述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的所述目标地址中;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是全局唯一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中,其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逻辑存储单元包括:
查询与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外部存储器阵列的逻辑存储单元列表;
获取与所述逻辑存储单元列表中的逻辑存储单元相关联的标识符;以及
从所述逻辑存储单元列表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逻辑存储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源地址中的所述数据复制到所述目标地址中包括:
通过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命令,从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中读取所述源地址中的所述数据;以及
将所述数据写入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中的所述目标地址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中,其中确定与所述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包括:
查询与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外部存储器阵列的逻辑存储单元列表;
获取与所述逻辑存储单元列表中的逻辑存储单元相关联的标识符;以及
从所述逻辑存储单元列表中确定与所述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目标地址中包括:
从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中读取所述源地址中的数据;以及
通过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命令,将所述数据写入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中的所述目标地址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预先配置的登录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的连接。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单元;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并且存储用于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动作,所述动作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将源地址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的请求,向与所述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存储器阵列和与所述目标地址关联的第二存储器阵列发送第一查询和第二查询;
从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接收作为所述第一查询的响应的第一标识符,所述第一标识符指示在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中与所述源地址相对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
从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接收作为所述第二查询的响应的第二标识符,所述第二标识符指示在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中与所述目标地址相对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触发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和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中支持执行阵列数据复制的存储器阵列执行对所述数据的复制,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被触发的所述存储器阵列是全局唯一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中的至少一项是全球唯一名字(WWN)。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诉第二标识符中的至少一项是逻辑存储单元在相应存储器阵列中的逻辑单元编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触发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和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是否支持执行阵列间数据复制。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单元;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并且存储用于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当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动作,所述动作包括:
在第一存储器阵列处,响应于接收到将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目标地址中的命令,获取与所述源地址相关联的第一标识符和与所述目标地址相关联的第二标识符;
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逻辑存储单元,所述第一逻辑存储单元和所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之一位于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外部的第二存储器阵列中;以及
基于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命令,将所述第一逻辑存储单元的所述源地址中的所述数据复制到所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的所述目标地址中;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至少对于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是全局唯一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中,其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逻辑存储单元包括:
查询与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外部存储器阵列的逻辑存储单元列表;
获取与所述逻辑存储单元列表中的逻辑存储单元相关联的标识符;以及
从所述逻辑存储单元列表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逻辑存储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将所述源地址中的所述数据复制到所述目标地址中包括:
通过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命令,从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中读取所述源地址中的所述数据;以及
将所述数据写入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中的所述目标地址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中,其中确定与所述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包括:
查询与所述第一存储器阵列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外部存储器阵列的逻辑存储单元列表;
获取与所述逻辑存储单元列表中的逻辑存储单元相关联的标识符;以及
从所述逻辑存储单元列表中确定与所述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二逻辑存储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将所述源地址中的数据复制到所述目标地址中包括:
从第一逻辑存储单元中读取所述源地址中的数据;以及
通过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命令,将所述数据写入第二逻辑存储单元中的所述目标地址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所述动作还包括:
基于预先配置的登录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存储器阵列的连接。
2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并且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设备中运行时使所述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并且包括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设备中运行时使所述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802064.1A 2018-07-20 2018-07-20 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737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2064.1A CN110737396B (zh) 2018-07-20 2018-07-20 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6/512,639 US10877685B2 (en) 2018-07-20 2019-07-16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opying data between storage array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2064.1A CN110737396B (zh) 2018-07-20 2018-07-20 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7396A true CN110737396A (zh) 2020-01-31
CN110737396B CN110737396B (zh) 2023-08-11

Family

ID=69161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2064.1A Active CN110737396B (zh) 2018-07-20 2018-07-20 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77685B2 (zh)
CN (1) CN11073739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13347A1 (ru) * 1978-05-16 1980-11-30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3162 Оптическое запомин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перезаписью информации
US5617347A (en) * 1995-03-17 1997-04-01 Fujitsu Limited Cache memory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for storing a staged memory item and a cache tag within a single cache array structure
US20140157046A1 (en) * 2012-11-30 2014-06-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ynamically tracking logical units moving between input/output ports of a storage area network target
CN108228647A (zh) * 2016-12-21 2018-06-29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数据拷贝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7186B2 (en) * 2004-06-18 2010-04-27 Em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set migration
US8107467B1 (en) * 2005-09-30 2012-01-31 Emc Corporation Full array non-disruptive failover
US10049061B2 (en) * 2012-11-12 2018-08-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tive memory device gather, scatter, and filt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13347A1 (ru) * 1978-05-16 1980-11-30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3162 Оптическое запомин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перезаписью информации
US5617347A (en) * 1995-03-17 1997-04-01 Fujitsu Limited Cache memory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for storing a staged memory item and a cache tag within a single cache array structure
US20140157046A1 (en) * 2012-11-30 2014-06-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ynamically tracking logical units moving between input/output ports of a storage area network target
CN108228647A (zh) * 2016-12-21 2018-06-29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数据拷贝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26430A1 (en) 2020-01-23
CN110737396B (zh) 2023-08-11
US10877685B2 (en)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8918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US9208168B2 (en) Inter-protocol copy offload
US9727503B2 (en) Storage system and server
US8972615B2 (en) Communication with input/output system devices
US9213500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8135918B1 (en) Data de-duplication for iSCSI
CN104020961A (zh) 分布式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084348A1 (zh) Ip硬盘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KR102263357B1 (ko) 분산 파일시스템 환경에서 사용자 수준 dma i/o를 지원하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220222016A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solid state disk and storage device
US20150234600A1 (en) Selective copying of track data through peer-to-peer remote copy
US1196041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prefetching for low latency data read from a remote server
US20200341653A1 (en) Method, network adapter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cessing data
JP2007004710A (ja) ストレージアクセス方式、データ転送装置、ストレージアクセス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767116B1 (en) Optimized object status consistency within clustered file systems
CN110737396B (zh) 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9967337B1 (en) Corruption-resistant backup policy
US1108685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reaming data from portable storage devices
US20240045766A1 (en) Data acquisition apparatus,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and data acquisition program
US11853610B2 (en) Pass-through command queues for unmodified storage drivers
WO2022121385A1 (zh) 一种文件访问方法、存储节点以及网卡
CN112286869A (zh) 一种快照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11897679A (zh) 一种数据复制方法及装置
US20160275038A1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pci express dedicated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network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U2016201734A1 (en) Alarm assembly and programming ke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