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5204A -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5204A
CN110735204A CN201810798667.9A CN201810798667A CN110735204A CN 110735204 A CN110735204 A CN 110735204A CN 201810798667 A CN201810798667 A CN 201810798667A CN 110735204 A CN110735204 A CN 110735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nd
twisting
twister
rotating shafts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986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宝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Easy Spinn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Easy Spinn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Easy Spinn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Easy Spinn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986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52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5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52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26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with characteristics dependent on the amount or direction of twist
    • D02G3/28Doubled, plied, or cabled threads
    • D02G3/281Doubled, plied, or cabled threads using one drawing frame for two slivers and twisting of the slivers to a single yarn, i.e. spin-twis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 D01H7/02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permanent twist
    • D01H7/86Multiple-twist arrangements, e.g. two-for-one twisting devices ; Threading of yarn; Devices in hollow spindles for imparting false twi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该加捻装置包括多股线的加捻器和加捻器的安装支架,该加捻器包括多股线的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从上行通道输出至加捻器外的多股线被引入器引入该加捻器然后进入下行通道向加捻器外部输出,多股线从下行通道输出后将被牵引向上输送;所述加捻器可以通过自身的旋转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旋转加捻操作,彼时从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都将围绕加捻器的旋转轴旋转;所述下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的下方,而且所述引入器在加捻过程中不会随加捻器一起旋转。所述加捻装置可以将传统的并纱和加捻工序整合在一台加捻机之中,节省场地占用和动力消耗,还可以节省用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捻装置(twisting device),以及使用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背景技术
纺织行业在利用纱线进行纺织之前通常都需要对单股纱线进行加捻处理,加捻(twisting)是为了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股纱线卷绕捻合成股线。广义的说法,凡是在纺纱过程中,使纱条(须条、纱、线、丝)绕其轴线加以扭转搓动或轴向缠绕,使纱条获得“捻回”或包缠的都称为“加捻”。加捻可以使纤维与纤维间或单丝与单丝间相互抱合或缠结后不致松散或滑脱,并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质(如强度、伸长、弹性等)和外观特征(如光泽、毛羽、手感等)。目前主要的加捻设备是“倍捻机”,倍捻机名称来源于其所包括的可以对喂入的并行多股线实现“一转二捻”的锭子(英文为“spindle”)加捻装置。传统的倍捻机都具有所述锭子加捻装置以及对被加捻后的多股线主动牵引并卷绕成多股线筒的卷绕装置。如图4所示,并参考图8,传统的加捻过程分为“并纱”和“加捻”两道工序,图4中箭头左侧展示的就是所谓“并纱”工序而箭头右侧展示的就是倍捻机“加捻”工序。如图4中箭头左侧的“并纱”工序所示,“并纱”也就是将来自不同的单股线筒1的单股线2归并为并行多股线3且使之卷绕成并行多股线筒4。其原理非常简单,只需让所有的单股线2一起通过一个共同的通道然后直接卷绕成并行多股线筒4即可,并纱之后产出的并行多股线筒4作为下一道“加捻”工序的原料。如图4中箭头右侧的“加捻”加捻工序所示,通常将并行多股线筒4上的并行多股线3喂入所述“锭子”装置进行旋转加捻后生成加捻多股线5,再通过卷绕装置将加上“捻回”后的加捻多股线5卷绕成加捻多股线筒6就完成了加捻过程,图4中附图标记7及其引线和箭头所指示的部位就是所述“锭子”,图中黑色实心箭头展示了所述锭子在加捻过程中将不停地旋转。此外,图4还以附图标记12展示了所述卷绕装置,并以附图标记13展示了形成规则形状的线筒的横向导纱装置,所述卷绕装置往往就是两个夹持着所述加捻多股线5并且相向旋转的两个辊筒(英文为Roller,纺织行业音译为“罗拉”),此二辊筒在纺织行业通常称为“卷绕罗拉”,图4中两个卷绕罗拉12当中的箭头就指示了两者相向旋转的旋转方向,其实这两个卷绕罗拉也就是整根多股线移动的动力来源。图4中的横向导纱装置13旁边的双向箭头指示了所述横向导纱装置牵引加捻后的多股线沿着线筒的轴心线方向来回往复有规律的移动。实际上图4左侧的并纱工序也是配备所述卷绕装置和横向导纱装置的,只是为了简要说明所以略去了而已。说明书附图的图8展示的是所述“锭子”装置如何对并行多股线3进行旋转加捻的原理。如图8所示,并行多股线筒4插放于锭子装置的空心锭罐701内圆柱形的空心锭子7之上,所述圆柱形的空心锭子7与所述空心锭罐701底部中央的开孔相通,所述空心锭罐701通过其底部中央的所述开孔套装在空心锭罐701下方的一个加捻盘8上,从并行多股线筒4上抽出的并行多股线3首先从上方进入所述空心锭子7的内部,接着向下然后折弯进入所述加捻盘8内部的一个水平的横向通道802,这里所谓的“横向通道”如图8所示指的是所述横向通道802与所述空心锭子7的内部通道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通常该夹角是90度直角;如图8所示所述加捻盘8底部下方中央具有与其紧固为一体的共轴心线的传动轴803,所述加捻盘8安装于加捻盘支架11之上且可以围绕自身轴心线自由旋转,所述传动轴803与传动带10(也即俗称的“龙带”)贴合并在所述传动带10的摩擦传动(图8中最下方黑色实心笔直箭头所示就是所述龙带的运动方向)带动下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加捻盘8进行持续的旋转(如图3中加捻盘8两侧的黑色实心弧形箭头所示),通常所述加捻盘8的旋转轴心线与所述空心锭子7内部通道的轴心线是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的,如图8右上角放大区域当中竖直的点划线所示;如图3所示,从加捻盘8内部所述的横向通道802输出的多股线将被所述锭子装置上方的卷绕装置所牵引向上运动(如图3中最上方的单线箭头所示),为了节省篇幅图8的上方省略了图4所示的卷绕装置以及形成有规律外形纱线筒的横向导纱装置,也即省略了图4中的卷绕罗拉12和横向导纱装置13。如图8所示并参考图4,由于所述锭子7装置上方的卷绕装置对多股线的牵引使得多股线处处存在着轴向的拉力,又因为所述加捻盘8内的横向通道802与所述空心锭子7的内部通道不处于同一直线方向上,多股线在从空心锭子7内部从上而下再折弯进入所述加捻盘8内的横向通道时将会发生弯曲并且会紧密贴靠于加捻盘8内的折弯801处,由于折弯801处两侧的多股线的轴向拉力的合力将会对所述折弯801位置进行施压,因而加捻盘的折弯801位置将会对多股线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相当于所述折弯801会对多股线产生一个径向夹紧力。彼时由于所述加捻盘8在下方传动带10的带动下不停地围绕所述空心锭子7内部通道的轴心线以及加捻盘8的轴心线进行旋转,因而如图8所示所述加捻盘8的旋转就可以使得所述空心锭子7内部通道内的多股线被加捻产生捻回,实际上这个加捻过程相当于用手指捏住折弯801处的多股线并使之旋转从而让上方的空心锭子7内的多股线形成捻回;如图8所示,由于多股线绕过所述折弯801位置以后又进入所述加捻盘8的横向通道802,因而随着加捻盘8的旋转,所述加捻盘8的横向通道802内的多股线亦会被加捻。为了区分在所述折弯801位置前后被加捻的多股线,图8中使用了附图标记501来标记所述折弯801位置之前所述空心锭子7内被加捻的多股线,在本说明书中将其命名为“前加捻多股线”,同时使用附图标记502来标记所述折弯801位置之后所述横向通道802内的被再次加捻的多股线,在本说明书当中将其命名为“后加捻多股线”。如图8所示,从加捻盘8的横向通道802输出的后加捻多股线502(图8中一部分后加捻多股线502省略了螺旋线图形而以双点划线示意性表示,双点划线内的单线弧线箭头则指示了后加捻多股线502会一边旋转一边被牵引向上)将会围绕所述加捻盘8的旋转轴心线(也即空心锭子7的轴心线)进行旋转,产生图8中部空心单线弧形箭头所示的从所述加捻盘8的横向通道802出口至卷绕装置之前的集线环14之间的一个俗称“气圈”的回旋体,所述气圈9以所述加捻盘8的旋转轴心线为中心围绕着整个并行多股线筒4及其容器空心锭罐701。如图4和图8展示的传统分步式并纱和加捻工艺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也就是两者需要不同的场地而且都各需要一套卷绕装置和横向导纱装置,这就意味着加捻多股线筒6的生产需要两个工序的场地和为两套相同的设备提供动力,倘若能将并纱和加捻这两个工序合二为一也就可以节省了一半的场地也就可以共用一套卷绕装置和横向导纱装置,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能源的节约是不容小觑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一节指出的传统分步式并纱和加捻工艺对两个工序场地的占用和重复地投入卷绕及横向导纱动力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可以将并纱和加捻工艺合二为一,从而仅在一个工序场地完成并纱和加捻两道工序并且只用一套卷绕装置和横向导纱装置,大大节约了场地和动力消耗以及用工成本。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与传统的倍捻机的锭子加捻装置一样,也可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进行加捻操作后输出,所述加捻装置包括了对所述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的加捻器和所述加捻器的安装支架,所述加捻装置与传统的加捻装置的不同点首先在于所述加捻装置的所述加捻器包括一个可以将从下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上行通道,由于所述多股线是从下方喂入所述加捻器的,因而装备有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就可以容易地在所述加捻器下方配备并纱设备,比方说在所述加捻器的下方安放两个单股线筒,然后将从两个单股线筒牵引出来的单股线通过一个圆环合并为一根并行多股线之后直接向上送入所述加捻器,这样在同一台加捻机当中就可以将并纱工序也一起完成了。此外,所述加捻器还包括将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引入所述加捻器的引入器,所述加捻器还包括可以将被引入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向下输送并最终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下行通道,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引入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的输出口的上方,所述多股线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后将被牵引向上输送。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加捻装置与所述锭子加捻装置的加捻原理相同,所述加捻器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旋转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所述加捻装置在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从所述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多股线都将围绕所述加捻器的旋转轴旋转。综上所述本发明实际上从所述上行通道开始到所述引入器再接着到所述下行通道都完整复制了前述锭子加捻装置的结构并继承了所述锭子加捻装置的加捻原理。参考图8,所述锭子加捻装置对多股线的加捻如前所述即是让多股线从所述并行多股线筒4解绕紧接着马上从下往上引入中空管状的所述锭子7,然后再在所述锭子7当中从上往下至所述锭子7的底部,然后再折弯从水平的横向通道802输出并旋转着牵引向上同时被加捻的。请注意在所述锭子加捻装置旋转加捻时,从所述并行多股线筒4上解绕下来紧接着从下往上进入所述锭子7最上端开口的并行多股线3也会围绕所述锭子7不停的旋转,而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器恰恰也能利用自身的旋转令从所述上行通道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并向上移动至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引入口的多股线不停的旋转。参考图8,与所述锭子加捻装置会产生气圈9一样,在本发明中,从所述上行通道最上端的多股线输出口到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引入口的那一段多股线,以及从所述下行通道最下端的输出口输出的多股线,都有可能随着所述加捻器的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形成气圈,尤其是在所述加捻器的自转速度非常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两段多股线形成的两个气圈发生干涉,在本发明中,所述下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的下方,如此则可以确保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至卷绕装置的那一段多股线的长度大于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至所述加捻器的引入器之间的那一段多股线的长度,也即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至卷绕装置的那一段多股线的质量将大于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至所述加捻器的引入器之间的那一段多股线的质量,质量较大的多股线将受到较大的离心力故而形成的气圈的半径也将较大,如此则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至卷绕装置的那一段多股线的形成的气圈将包围着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至所述加捻器的引入器之间的那一段多股线形成的气圈,两个气圈一大一小就不会产生干涉。为了能达到类似所述锭子加捻装置的中空锭子内部的加捻效果,在本发明中,所述引入器在加捻过程中不会随所述加捻器一起旋转。参考图8,在传统的锭子加捻装置中,并行多股线3从下而上进入中空管状的锭子7时将会在锭子7的最上端开口发生折弯然后再向下穿过整根锭子7,于是在锭子7的最上端的折弯处就会受到锭子7的最上端开口对其产生的径向夹紧力,该径向夹紧力如前所述来源于卷绕装置牵引多股线后产生的整根多股线的张力,而在锭子7的最下端由于多股线又发生折弯进入水平的所述横向通道802则在该折弯处又会产生对多股线的径向夹紧力。在本发明中,如前所述多股线会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接着向上然后再通过所述引入器折弯向下进入所述下行通道,之后又会发生折弯向加捻器外部输出,其运动方向与在所述锭子加捻装置内一样,也是先向上然后再折弯向下,然后再折弯并向上输出。由于折弯处都会产生对多股线的径向夹紧力,两处折弯中间的多股线相当于两端被两只手捏住,所以只要所述引入器静止,不随着所述加捻器旋转,就相当于上面的那只手捏住多股线不动,而下面的一只手则在捏着多股线的同时进行旋转,如此则从所述引入器引入所述下行通道的多股线就将被加捻;此外,从下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由于产生了一个从竖直上下方向到水平方向上的折弯,再加上从下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如前所述会围绕所述加捻器的旋转轴旋转,所以从下行通道输出并被牵引向上的多股线也会被旋转加捻,也会形成气圈。如此则本发明事实上就是完整复制并继承了锭子加捻装置的机构以及旋转加捻原理,并且还整合了并纱工序,为节约场地和节约动力能源消耗提供了可能。
由于被引入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将围绕加捻器旋转,而且在从所述引入器外部进入所述引入器后会发生折弯对所述引入器施加压力,为确保所述引入器静止不转,优选的,所述引入器将依靠悬空的外部磁力吸引在所述加捻器旋转时保持静止不转。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比方说令所述引入器或者其安装支架采用能被磁铁吸引的铁质材质同时在所述引入器或者其安装支架外部配置强力磁铁;或者所述引入器或者其安装支架虽然采用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材质,但往所述引入器或者其安装支架中紧固插装可被磁铁吸引的铁质材质的零件同时在所述引入器或者其安装支架外部配置强力磁铁。如此则在外部磁力的吸引下所述引入器就可以在被引入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旋转时以及所述加捻器自旋时保持自身静止不转。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捻器的主体为一个可以从轴向方向上一分为二的转轴,如此则便于加工或者安装所述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优选的,所述上行通道为一根紧固于所述转轴内部的L形的送纱管,所述送纱管的最下端开口朝向下方且位于所述转轴的最下端开口处,所述送纱管的最上端开口则开口于所述转轴轴身的外侧;所述下行通道为一根紧固于所述转轴内部的L形的导纱管,所述导纱管的最上端开口朝向上方并位于所述转轴的最上端开口处,所述导纱管的最下端开口则开口于所述转轴的轴身外侧并位于所述导纱管的最上端开口的下方。实际上L形的所述送纱管也即是将从转轴最下方喂入所述转轴的多股线先向上输送,最后再通过L形的折弯将多股线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送至所述转轴之外;而所述导纱管也就是先将多股线先从转轴最上方向下输送然后再通过L形的折弯将多股线向加捻器外部输送至所述转轴之外。而所述引入器为一个套装在所述转轴最上端的顶盖。所述加捻装置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喂入所述加捻器的多股线从所述转轴最下端开口的所述送纱管进入所述转轴并从所述送纱管上端位于所述转轴的轴身外侧的开口输出,所述多股线接着再通过所述顶盖的一个多股线穿孔进入所述导纱管的最上端开口并从所述导纱管的最下端开口输出,所述顶盖的多股线穿孔位置高于所述送纱管的最上端开口;所述多股线然后将绕过紧固套装于所述转轴上的一个转盘被持续牵引向上,所述转轴连同紧固套装其上的转盘在所述加捻装置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将持续围绕自身的轴心线旋转从而实现对所述多股线实施加捻。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细节,所述顶盖紧固安装于一个环形的顶盖安装板之上,该顶盖安装板与所述转轴之间配有轴承,如此则可以在所述转轴持续旋转而所述顶盖静止不转时凭借所述轴承减少两者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所述顶盖安装板的外侧具有一个半环形的磁吸支架,所述顶盖安装板为铁质材质,所述顶盖安装板在所述磁吸支架上的强力磁铁的隔空磁力吸引下就可以实现在所述转轴旋转时保持静止不转的效果。此外,所述转盘,实际上就相当于图8中所示的锭子加捻装置的加捻盘8,则紧固安装于一个中空盘形的转盘安装板之上。所述转盘安装板则紧固套装于所述转轴的轴身上,如此则所述转盘安装板以及所述转盘就将在所述转轴持续旋转时也连带一起进行持续的旋转。所述转盘安装板的下方具有供从所述导纱管最下端开口输出的多股线通过的径向的开口槽道,从所述导纱管最下端开口输出的多股线通过所述开口槽道再绕过上方的所述转盘被持续牵引向上。实际上L形的所述导纱管的和转盘安装板的径向的开口槽道就相当于图8所示的锭子加捻装置中的中空管状的所述锭子7和加捻盘8的所述横向通道802,随着转轴的旋转,也同样可以实现如所述锭子加捻装置那样的旋转加捻效果。
作为优选的进一步实施的技术细节,为便于将作为所述加捻器主体的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并可以进行持续的旋转,所述转轴的轴身上套装有一个中空管状的转轴安装架,所述转轴安装架的内壁与所述转轴的轴身之间配有轴承,所述转轴安装架紧固安装于所述加捻装置的所述安装支架之上。所述转轴的轴身上紧固套装有小齿轮或摩擦轮,所述转轴凭借所述小齿轮或所述摩擦轮被驱动持续旋转。为了减少多股线在所述引入器位置的摩擦阻力,所述顶盖的多股线穿孔插装有内壁及开口表面光滑的瓷环,如此则多股线就会通过所述瓷环被引向下方的导纱管,凭借瓷环光滑的表面尽可能减少多股线的摩擦阻力。
作为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为了便于调节多股线在所述加捻装置内被牵引后滑移行进的张力的阻力,所述顶盖内部横亘有供多股线绕行的横杆。举例来说,倘若想要减少从所述下行通道最下端输出口输出的多股线形成的气圈的大小,可以令被引入所述引入器,也即被引入所述顶盖的多股线在所述横杆上绕行后在进入所述下行通道,以此来增大所述多股线行进的阻力,以期使得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在旋转形成气圈时不至于太过于向外扩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捻机,所述加捻机使用前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如前所述使用了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可以方便的将并纱工序与加捻工序整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和加捻机,可以说完美的复制了传统锭子加捻装置的结构,也继承了传统锭子加捻装置的旋转加捻原理,而且可以方便的将并纱工序整合进同一台加捻机之内,成功实现了前述将并纱与加捻工序合二为一的目标,节约了场地,也节约了动力能源的消耗并节约了用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加捻装置的核心组件加捻器的示意图;图2则为所述加捻器的另一个观察视角的示意图,相较于图1,图2的观察视角还展示了让从所述导纱管17中输出的多股线得以顺畅滑移的所述转盘安装架1802上的径向的开口槽道1803。
图3展示了所述加捻装置的安装支架23的安装与拆解示意图,双向箭头左侧为所述加捻装置的安装支架23安装完成的示意图而箭头右侧是安装支架23的拆解示意图。参考图1、图2和图5,由于所述转轴安装架22与所述转轴15之间配有滚珠轴承,如此则所述转轴15可以持续地进行高速旋转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旋转加捻。注意图3为了凸显所述安装支架23故而省略了图10中所示的磁吸支架24。
图4展示了并纱和加捻工序,注意箭头左侧展示的是并纱工序而箭头右侧展示的是传统的锭子加捻装置的加捻工序。
图5展示的是所述加捻装置的核心组件加捻器的横截面,同时配上集线环14、卷绕罗拉12代表的卷绕装置、单股线筒1和加捻多股线筒6来展示了所述加捻器的加捻原理。图中的粗实线代表多股线,弧形箭头代表转轴15在实施旋转加捻时将围绕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持续旋转。从本图可以看出整个并纱和加捻工序中所有单股线和多股线的行进牵引动力全都来自于上方的一套卷绕罗拉12,图5中卷绕罗拉内部的弧线箭头代表其夹持着加捻后的多股线向上牵引的旋转方向,为节省篇幅,本图中卷绕罗拉12的上方略去了图4中的横向导纱装置。注意图5中从所述送纱管16的最上端开口输出到上方的顶盖19之间的多股线上升段902相当于图8中自下而上从并行多股线筒4上解绕并进入所述锭子7的那段并行多股线3,而从所述导纱管17最下端出口输出沿着水平横向的所述开口槽道1803行进并绕过所述转盘8再被牵引向上的多股线由于所述转轴15及转盘18的持续旋转,也会如图8所示的锭子加捻装置的后加捻多股线502一样形成图5所示的气圈901,虽然图5中的附图标记901的引线和箭头仅指向了一根单根的多股线,但随着所述转轴15的持续旋转所述单根的多股线也会围绕所述转轴的旋转轴持续的进行旋转,形成与图8中的气圈9一样的气圈。此外,从所述送纱管16的最上端开口道顶盖19之间的那段多股线上升段902也有可能会形成气圈,如前所述由多股线上升段902形成的气圈在本发明中将位于气圈901内部并不会与之发生干涉。
图6展示了作为所述加捻装置的核心功能组件的加捻器的主体的转轴部件的组成零件的拆分示意图。从图6可以看出所述转轴15由两个轴向一分为二的半轴组成,每个半轴内部具有固定所述送纱管16和导纱管17的槽道,黑色的填充指代焊缝,图6中箭头右侧展示了从所述转轴15中拆取出来的送纱管16和导纱管17零件,实际安装所述送纱管16与导纱管17到所述转轴15内部时可以往这两根L形的管子外部缠绕些许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来将这两根管子紧固于所述转轴15的内部。图6中两颗销钉1502可以从轴向方向限定两个半轴无法进行相对滑移,参考其他说有说明书附图,套装在所述转轴15之上的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转盘安装架1802等零件皆可以限定两个半轴的径向滑移令两个半轴组成一个牢不可分的整体式的转轴15。
图7展示了所述加捻装置的核心功能组件加捻器的零部件爆炸分解示意图,图中的箭头右侧展示的是未分解时的状态而箭头左侧就是爆炸分解图,为了标明零件在转轴上的安装位置,图7中用点划线圈指了相应零部件的爆炸分解与未爆炸分解的状态。
图8展示了传统的锭子加捻装置剖切示意图,作为本发明的参考与对照,注意为了节省篇幅以突显核心技术特征,图8中最上方的指示多股线被牵引向上的箭头符号上方略去了卷绕装置和横向导纱装置以及加捻多股线筒的展示。
图9通过轴向剖切面展示了一种改进型的顶盖,与图5所示的顶盖19相比,图9展示的这种改进型的顶盖内部横亘有可供多股线绕行的横杆25,注意在本发明中所述横杆的数量可以如图9所示有多根,也完全可以只有一根。
图10相对于图3相对全面的展示了整个加捻装置的安装效果图,相比于图3,图10还展示了令所述引入器不随所述加捻器一起旋转的磁吸支架24。如图10所示,所述磁吸支架24与所述加捻器的安装支架23一起紧固安装,如此则静止不动的所述磁吸支架24就可以凭借其上紧固着的强力磁铁牢牢地吸着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令其静止不转,如此则作为引入器的所述顶盖19就将始终保持静止不转的状态。注意为了节约篇幅并且凸显所述加捻装置,图10省略了一台加捻机中的多股线卷绕装置和横向导纱装置以及加捻多股线筒等元素。
[附图标记]
1、单股线筒;2:单股线;3:并行多股线;4:并行多股线筒;5:加捻多股线;501:前加捻多股线;502:后加捻多股线;6:加捻多股线筒;7:锭子;701:空心锭罐;8:加捻盘;801:折弯;802:横向通道;803:传动轴;9:气圈;901:气圈;902:多股线上升段;10:传动带;11:加捻盘支架;12:卷绕罗拉;13:横向导纱装置;14:集线环;15:转轴;1502:销钉;16:送纱管;17:导纱管;18:转盘;1802:转盘安装板;1803:开口槽道;19:顶盖;1901:瓷环;1902:顶盖安装板;20:小齿轮;21:摩擦轮;22:转轴安装架;23:安装支架;24:磁吸支架;2401:强力磁铁;25: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典型实施例,与传统的倍捻机的锭子加捻装置一样,也可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进行加捻操作后输出,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0,所述加捻装置包括了对所述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的加捻器和所述加捻器的安装支架23。参考图5和图6,所述加捻装置与传统的加捻装置的不同点首先在于所述加捻装置的所述加捻器包括一个可以将从下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上行通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行通道即为图5和图6中所示的送纱管16。由于所述多股线是从下方喂入所述加捻器的,因而装备有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就可以容易地在所述加捻器下方配备并纱装置,比方说如图5所示在所述加捻器的下方安放两个单股线筒1,然后将从两个单股线筒牵引出来的单股线通过一个集线环14合并为一根并行多股线之后直接向上送入所述加捻器,这样在同一台加捻机当中就可以将并纱工序也一起完成了。此外,所述加捻器还包括将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引入所述加捻器的引入器,参考除图4和图8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入器为顶盖19。所述加捻器还包括可以将被引入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向下输送并最终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下行通道,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引入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的输出口的上方,所述多股线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后将被牵引向上输送,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行通道即为两图中所示的导纱管17。对比图5和图8,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加捻装置与所述锭子加捻装置的加捻原理相同,所述加捻器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旋转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所述加捻装置在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从所述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多股线都将围绕所述加捻器的旋转轴旋转。综上所述本发明实际上从所述上行通道开始到所述引入器再接着到所述下行通道都完整复制了前述锭子加捻装置的结构并继承了所述锭子加捻装置的加捻原理。参考图8,所述锭子加捻装置对多股线的加捻如前所述即是让多股线从所述并行多股线筒4解绕紧接着马上从下往上引入中空管状的所述锭子7,然后再在所述锭子7当中从上往下至所述锭子7的底部,然后再折弯从水平的横向通道802输出并旋转着牵引向上同时被加捻的。请注意在所述锭子加捻装置旋转加捻时,从所述并行多股线筒4上解绕下来紧接着从下往上进入所述锭子7最上端开口的并行多股线3也会围绕所述锭子7不停的旋转,参考图5并对比图8,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器恰恰也能利用自身的旋转令从所述上行通道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并向上移动至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引入口的多股线不停的旋转。参考图8,与所述锭子加捻装置会产生气圈9一样,在本发明中,从所述上行通道最上端的多股线输出口到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引入口的那一段多股线,以及从所述下行通道最下端的输出口输出的多股线,都有可能随着所述加捻器的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形成气圈,尤其是在所述加捻器的自转速度非常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两段多股线形成的两个气圈发生干涉,如图2和图5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下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的下方,如此则可以确保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至卷绕装置的那一段多股线的长度大于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至所述加捻器的引入器之间的那一段多股线的长度,也即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至卷绕装置的那一段多股线的质量将大于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至所述加捻器的引入器之间的那一段多股线的质量,质量较大的多股线将受到较大的离心力故而形成的气圈的半径也将较大,如此则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至卷绕装置的那一段多股线的形成的气圈将包围着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至所述加捻器的引入器之间的那一段多股线形成的气圈,两个气圈一大一小就不会产生干涉。为了能达到类似所述锭子加捻装置的中空锭子内部的加捻效果,在本发明中,所述引入器在加捻过程中不会随所述加捻器一起旋转。参考图8,在传统的锭子加捻装置中,并行多股线3从下而上进入中空管状的锭子7时将会在锭子7的最上端开口发生折弯然后再向下穿过整根锭子7,于是在锭子7的最上端的折弯处就会受到锭子7的最上端开口对其产生的径向夹紧力,该径向夹紧力如前所述来源于卷绕装置牵引多股线后产生的整根多股线的张力,而在锭子7的最下端由于多股线又发生折弯进入水平的所述横向通道802则在该折弯处又会产生对多股线的径向夹紧力。在本发明中,参考图5并对比图8,如前所述多股线会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接着向上然后再通过所述引入器折弯向下进入所述下行通道,之后又会发生折弯向加捻器外部输出。其运动方向与在所述锭子加捻装置内一样,也是先向上然后再折弯向下,然后再折弯向上输出,由于折弯处都会产生对多股线的径向夹紧力,两处折弯中间的多股线相当于两端被两只手捏住,所以只要所述引入器静止,不随着所述加捻器旋转,就相当于上面的那只手捏住多股线不动,而下面的一只手则在捏着多股线的同时进行旋转,如此则从所述引入器引入所述下行通道的多股线就将被加捻;此外,从下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由于产生了一个从竖直上下方向到水平方向上的折弯,再加上从下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如前所述会围绕所述加捻器的旋转轴旋转,所以从下行通道输出并被牵引向上的多股线也会被旋转加捻,也会形成气圈。如此则本发明事实上就是完整复制并继承了锭子加捻装置的机构以及旋转加捻原理,并且还整合了并纱工序,为节约场地和节约动力能源消耗提供了可能。
参考图5,由于被引入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将围绕加捻器旋转,而且在从所述引入器外部进入所述引入器后会发生折弯对所述引入器施加压力,为确保所述引入器静止不转,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引入器,也即顶盖19将依靠悬空的外部磁力吸引在所述加捻器旋转时保持静止不转。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比方说令所述引入器或者其安装支架采用能被磁铁吸引的铁质材质同时在所述引入器或者其安装支架外部配置强力磁铁;或者所述引入器或者其安装支架虽然采用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材质,但往所述引入器或者其安装支架中紧固插装可被磁铁吸引的铁质材质的零件同时在所述引入器或者其安装支架外部配置强力磁铁。如此则在外部磁力的吸引下所述引入器就可以在被引入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旋转时以及所述加捻器自旋时保持自身静止不转。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前一种方法,也即所述顶盖19的顶盖安装板1902的外侧具有一个半环形的静止不动的磁吸支架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9也即所述引入器,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也即所述引入器的安装支架,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为铁质材质,如图10所示,所述磁吸支架24的半环朝向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的内侧一侧紧固插装有强力磁铁2401,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在所述磁吸支架24上的强力磁铁2401的隔空磁力吸引下就能实现在所述转轴15旋转时以及图中所示多股线上升段902旋转时静止不动的效果。当然,为了避免所述磁吸支架24妨碍所述加捻器的旋转,在本实施例中,除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以外的其他零部件都尽可能采用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材料比方说铝合金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除图4和图8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的核心功能组件所述加捻器的主体为一个可以从轴向方向上一分为二的转轴15,如此则便于加工或者安装所述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优选的,所述上行通道为一根紧固于所述转轴15内部的L形的送纱管16,所述送纱管16的最下端开口朝向下方且位于所述转轴15的最下端开口处,所述送纱管16的最上端开口则开口于所述转轴15轴身的外侧;所述下行通道为一根紧固于所述转轴15内部的L形的导纱管17,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上端开口朝向上方并位于所述转轴15的最上端开口处,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下端开口则开口于所述转轴15轴身的外侧并位于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上端开口的下方。实际上L形的所述送纱管16也即是将从转轴15最下方喂入所述转轴15的多股线先向上输送,最后再通过L形的折弯将多股线向加捻器外部输送至所述转轴15之外;而所述导纱管17也就是先将多股线先从转轴15最上方向下输送然后再通过L形的折弯将多股线向加捻器外部输送至所述转轴15之外。而所述引入器为一个套装在所述转轴15最上端的顶盖19。所述加捻装置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喂入所述加捻器的多股线从所述转轴15最下端开口的所述送纱管16进入所述转轴15并从所述送纱管16上端位于所述转轴15轴身外侧的开口输出,所述多股线接着再通过所述顶盖19的一个多股线穿孔进入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上端开口并从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下端开口输出,参考除图4和图8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所述顶盖19的多股线穿孔位置高于所述送纱管16的最上端开口;所述多股线然后将绕过紧固套装于所述转轴15上的一个转盘18被持续牵引向上,所述转轴15连同紧固套装其上的转盘18在所述加捻装置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将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持续旋转从而实现对所述多股线实施加捻。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细节,如图5、图7以及图1和图2所示,所述顶盖19紧固安装于一个环形的顶盖安装板1902之上,该顶盖安装板1902与所述转轴之间配有滚珠轴承,如此则可以在所述转轴15持续旋转而所述顶盖19静止不转时凭借所述滚珠轴承减少两者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如图10所示,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的外侧具有一个半环形的磁吸支架24,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为能被磁力吸引的铁质材料,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在所述磁吸支架24上的强力磁铁2401的隔空磁力吸引下实现在所述转轴15旋转时静止不动的效果。如图5、图7以及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盘18,实际上就相当于图8中所示的锭子加捻装置的加捻盘8,则紧固安装于一个中空盘形的转盘安装板1802之上。所述转盘安装板1802则紧固套装于所述转轴15的轴身上,如此则所述转盘安装板1802以及所述转盘18就将在所述转轴15持续旋转时也连带一起进行持续的旋转。所述转盘安装板1802的下方具有供从所述导纱管17最下端开口输出的多股线通过的径向的开口槽道1803,从所述导纱管17最下端开口输出的多股线通过所述开口槽道1803再绕过上方的所述转盘18被持续牵引向上。实际上L形的所述导纱管17的和转盘安装板1802的径向的开口槽道1803就相当于图8所示的锭子加捻装置中的中空管状的所述锭子7和加捻盘8的所述横向通道802,随着转轴15的旋转,也同样可以实现如所述锭子加捻装置那样的旋转加捻效果。
作为优选的进一步实施的技术细节,参考除图4和图8之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为便于将作为所述加捻器主体的所述转轴15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3上并可以进行持续的旋转,所述转轴15的轴身上套装有一个中空管状的转轴安装架22,所述转轴安装架22的内壁与所述转轴15的轴身之间配有轴承,所述转轴安装架22紧固安装于所述加捻装置的所述安装支架23之上。所述转轴15的轴身上紧固套装有小齿轮20或摩擦轮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5的轴身上同时紧固套装了小齿轮20和摩擦轮21,具体实施时,所述小齿轮20和摩擦轮21可在被加热扩张之后套装在所述转轴15之上,如此则冷却至室温时就会收缩从而紧固地套装在所述转轴15之上并和所述转轴15成为一个整体。所述转轴15凭借所述小齿轮20或所述摩擦轮21就可以被驱动持续旋转。为了减少多股线在所述引入器位置的摩擦阻力,所述顶盖19的多股线穿孔插装有内壁及开口表面光滑的瓷环1901,如此则多股线就会通过所述瓷环1901被引向下方的导纱管17,凭借瓷环1901光滑的表面尽可能减少多股线的摩擦阻力。
作为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为了便于调节多股线在所述加捻装置内被牵引后滑移行进的张力的阻力,如图9所示并参考图5,一种改进型的所述顶盖19内部横亘有供多股线绕行的横杆25。举例来说,倘若想要减少从所述下行通道最下端输出口输出的多股线形成的气圈的大小,可以令被引入所述引入器,也即被引入所述顶盖19的多股线在所述横杆25上绕行后在进入所述下行通道,以此来增大所述多股线行进的阻力,以期使得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在旋转形成气圈时不至于太过于向外扩张。注意如图9所示所述顶盖19内部可以焊接不止一根横杆25,使用者可以令所述多股线曲曲折折的在多根横杆25上绕行,也完全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完全不进行绕行直接穿入所述下行通道,也即直接穿入图5所示的导纱管1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捻机,所述加捻机使用前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如图5所示并如前所述,使用了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就可以方便的将并纱工序与加捻工序整合在一起。
注意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用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凡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常规改进等,比如说以铣床加工的槽道代替所述送纱管或导纱管,将所述加捻器的安装方位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竖直方向调整为水平方向等,不一而足,只要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实施的技术方案,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声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加捻装置,可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进行加捻操作后输出,所述加捻装置包括了对所述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的加捻器和所述加捻器的安装支架(23),所述加捻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加捻器包括一个可以将从下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上行通道,所述加捻器还包括将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引入所述加捻器的引入器,所述加捻器还包括可以将被引入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向下输送并最终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下行通道,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引入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的输出口的上方,所述多股线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后将被牵引向上输送;所述加捻器可以通过自身的旋转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所述加捻装置在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从所述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都将围绕所述加捻器的旋转轴旋转,所述下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的下方;所述引入器在加捻过程中不会随所述加捻器一起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器在所述加捻器旋转时依靠外部磁力吸引保持静止不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捻器的主体为一个可以从轴向方向上一分为二的转轴(15),所述上行通道为一根紧固于所述转轴(15)内部的L形的送纱管(16),所述送纱管(16)的最下端开口朝向下方且位于所述转轴(15)的最下端开口处,所述送纱管(16)的最上端开口则开口于所述转轴(15)轴身的外侧;所述下行通道为一根紧固于所述转轴(15)内部的L形的导纱管(17),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上端开口朝向上方并位于所述转轴(15)的最上端开口处,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下端开口则开口于所述转轴(15)轴身的外侧并位于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上端开口的下方;所述引入器为一个套装在所述转轴(15)最上端的顶盖(19);所述加捻装置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喂入所述加捻器的多股线从所述转轴(15)最下端开口的所述送纱管(16)进入所述转轴(15)并从所述送纱管(16)上端位于所述转轴(15)轴身外侧的开口输出,所述多股线接着再通过所述顶盖(19)的一个多股线穿孔进入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上端开口并从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下端开口输出,所述顶盖(19)的多股线穿孔位置高于所述送纱管(16)的最上端开口;所述多股线然后将绕过紧固套装于所述转轴(15)上的一个转盘(18)被持续牵引向上,所述转轴(15)连同紧固套装其上的转盘(18)在所述加捻装置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将持续旋转从而实现对所述多股线实施加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9)紧固安装于一个环形的顶盖安装板(1902)之上,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与所述转轴(15)之间配有轴承;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的外侧具有一个半环形的磁吸支架(24),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为铁质材质,所述顶盖安装板(1902)在所述磁吸支架(24)上的强力磁铁(2401)的隔空磁力吸引下实现在所述转轴(15)旋转时保持静止不转的效果;所述转盘(18)紧固安装于一个中空盘形的转盘安装板(1802)之上,所述转盘安装板(1802)紧固套装于所述转轴(15)的轴身上,所述转盘安装板(1803)的下方具有供从所述导纱管(17)最下端开口输出的多股线通过的径向的开口槽道(1803),从所述导纱管(17)最下端开口输出的多股线通过所述开口槽道(1803)再绕过上方的所述转盘(18)被持续牵引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5)的轴身上套装有一个中空管状的转轴安装架(22),所述转轴安装架(22)的内壁与所述转轴(15)的轴身之间配有轴承,所述转轴安装架(22)紧固安装于所述加捻装置的安装支架(23)之上;所述转轴(15)的轴身上紧固套装有小齿轮(20)或摩擦轮(21),所述转轴凭借所述小齿轮(20)或所述摩擦轮(21)被驱动持续旋转;所述顶盖(19)的多股线穿孔插装有内壁及开口表面光滑的瓷环(190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9)内部横亘有供多股线绕行的横杆(25)。
7.一种加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捻机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
CN201810798667.9A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Pending CN1107352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8667.9A CN110735204A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8667.9A CN110735204A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5204A true CN110735204A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35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98667.9A Pending CN110735204A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52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3442A (zh) * 2020-06-01 2020-08-28 宋良亮 一种断丝自动制动的倍捻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3442A (zh) * 2020-06-01 2020-08-28 宋良亮 一种断丝自动制动的倍捻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177643A (en) Double-twist spindle
JP2014098225A (ja) ダブルツイスタ紡績装置
CN114016178A (zh) 一种橄榄型立式一步纺捻线机
CN100503917C (zh) 生产合股线的纺织机及方法
WO199200530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elastic corespun yarn
CN110735204A (zh)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CN112210852A (zh)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CN1035446C (zh) 一种生产纱或捻线用的锭子
US2833111A (en) Cap spinning frames and cap twisting frames
CN111519288A (zh)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US3701244A (en)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wire coil to a fine wire strand
US3064413A (en) Twister for fiber attenuating apparatus
US2639576A (en) Spindle adapter for high-speed strand twisting machines
JPS5916004B2 (ja) 精紡装置
US3007299A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ballooning of yarn
US419769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wrap-around yarn
CN107099894B (zh) 一种三倍捻纺锭及纺机
CN208649545U (zh)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KR100481938B1 (ko) 복합사 연사장치
JP2008202200A (ja)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の分繊装置
CN215404731U (zh) 多根纺织纱线合股加捻一体化设备
CN210826496U (zh)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US2795102A (en) Twister spindles
US3167902A (en) Apparatus for twisting fibrous strands
CN216235261U (zh) 一种纱线上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