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9307A - 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9307A
CN110719307A CN201810761582.3A CN201810761582A CN110719307A CN 110719307 A CN110719307 A CN 110719307A CN 201810761582 A CN201810761582 A CN 201810761582A CN 110719307 A CN110719307 A CN 110719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quest
response
intranet
public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15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豪
石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tellifu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tellifu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tellifu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tellifus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615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93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9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93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76Pairs of inter-processing entities at each side of the network, e.g. split prox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09Architectural arrangements, e.g. perimeter networks or demilitarized z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81Prox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请求;将数据请求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通过部署于内网中的网闸将数据请求从第一数据输入表中同步至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使部署于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到数据请求,并将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从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与数据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将获取到的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能够使内网针对授权公网侧用户终端对内网服务的请求作出响应,提升内网对外的服务处理能力。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出于安全考虑,内网(即安全封闭的局域网,如企业或机构内网)会保持与公网(即互联网)的隔离,基于此,部署于内网的网闸承担了部分传递数据的责任,但是它只支持有限的数据库表单方向的传递,无法应对授权公网侧用户终端对内网服务指令请求的场景,从而导致内网无法针对授权公网侧用户终端对内网服务的请求作出响应,影响内网对外的服务处理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内网无法针对授权公网侧用户终端对内网服务的请求作出响应,影响内网对外的服务处理能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部署于公网中的中间件客户端,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请求;
将数据请求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
通过部署于内网中的网闸将数据请求从第一数据输入表中同步至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使部署于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到数据请求,并将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从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与数据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响应数据为中间件服务端将目标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并通过网闸同步至第一数据输出表中的;
将获取到的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部署于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该方法包括:
从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数据请求;
将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接收目标服务器根据数据请求返回的响应数据;
将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
通过部署于内网的网闸将响应数据从第二数据输出表中同步至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使部署于公网中的中间件客户端从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到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间件客户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间件服务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部署于公网中的中间件客户端通过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请求时,将数据请求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并通过部署于内网的网闸将数据请求从第一数据输入表中同步至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使部署于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能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到数据请求,并将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且中间件服务端在接收到目标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数据后能将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并通过网闸同步至第一数据输出表中,以使中间件客户端能从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与数据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并将获取到的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从而使内网完成对公网侧用户终端数据请求的响应,达到了提升内网对外的服务处理能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应用于中间件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应用于中间件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中间件服务端获取数据请求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中间件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中间件服务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相关附图来举例介绍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能应用到的网络架构。
如图1所示,上述网络架构涉及到用户终端、部署于公网中的中间件客户端和公网数据库以及部署于内网中的网闸、内网数据库、中间件服务端和目标服务器。其中,公网可理解为互联网,内网可以为安全封闭的局域网,如企业或机构内网等,网闸是一种由带有多种控制功能专用硬件在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并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的网络安全设备。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部署于公网中的中间件客户端,该方法包括:
步骤21,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请求。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中间件客户端可以为部署于公网中的服务器,上述数据请求用于请求内网的数据内容,一般是指请求的路径统一资源定位符(URL,Uniform Resoure Locator)和方法类型(METHOD),一般这两个是字符串。具体的,上述内网可以为公安内网、视频专网等企业或机构内网,上述数据请求的类型可以为部署于内网中的目标服务器支持的请求类型(如GET、POST、PUT、DELETE、OPTIONS等)以及文件上传等业务请求。其中,GET是指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POST是指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PUT是指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的文档的内容;DELETE是指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OPTIONS是指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
步骤22,将数据请求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数据输入表主要用于存储数据请求。
步骤23,通过部署于内网中的网闸将数据请求从第一数据输入表中同步至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使部署于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到数据请求,并将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其中,上述第一数据输入表和第二数据输入表的具体形式由数据请求的形式决定。具体的,若数据请求为http请求,第一数据输入表和第二数据输入表均可以具体为t_req表;若数据请求为MQTT请求,第一数据输入表和第二数据输入表均可以具体为t_mqtt表。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当中间件客户端将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请求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后,部署于内网中的网闸能自动获取到该数据请求,并将该数据请求同步至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以使部署于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到数据请求,并将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进而使目标服务器根据数据请求向中间件服务端返回响应数据。其中,上述目标服务器为部署于内网中的服务器,以确保内网能针对授权公网侧用户终端对内网服务的请求作出响应。
步骤24,从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与数据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响应数据为中间件服务端将目标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并通过网闸同步至第一数据输出表中的。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中间件服务端在接收到目标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数据后,会将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而网闸能自动获取第二数据输出表中的响应数据,且网闸在获取到响应数据后会将响应数据同步至第一数据输出表中,以便中间件客户端能从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到与数据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该响应一般有状态码(一般用数字表示)和响应体(即响应内容)。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中间件客户端在将数据请求写入第一数据输入表后,会将请求挂起等待响应的返回,即中间件客户端在将数据请求转交后一直在监控是否有与数据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写入第一数据输出表,若有,便会从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该响应数据,以便后续发送给用户终端。
步骤25,将获取到的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当中间件客户端获取到与数据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后,会将该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以完成用户终端与内网之间的一次数据传输通信。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中间件客户端可通过将响应数据设置到用户终端请求的响应(response)对象中,以完成数据传输通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数据请求可以为应用层传输协议请求,具体可以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请求或者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请求等,相应的,上述响应数据也是目标服务器基于应用层传输协议返回的。其中由于基于应用层传输协议完成跨网闸数据传输对数据接入的技术要求相对于目前基于scoket等技术实现跨网闸数据传输对数据接入的技术要求要低,因此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相对于目前实现跨网闸数据传输的方法而言,更加简单、方便且可实现性强。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http、MQTT这些标准协议而言,由于这些协议是标准协议,有现成的工具可以直接使用,因此在实现跨网闸传输数据时相对于目前基于scoket等技术实现跨网闸数据传输更加方便、快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应用层传输协议请求本身的结构组成形式,使得基于应用层传输协议完成跨网闸数据传输对数据接入的技术要求相对于目前基于scoket等技术实现跨网闸数据传输对数据接入的技术要求要低,因此对于其他形式的数据请求而言,可通过转换成应用层传输协议请求的格式,然后再基于应用层传输协议完成跨网闸数据传输。
可见,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依托于数据传输协议(如http、MQTT等)的原理,使用类似于代理的模式,通过中间件客户端代理用户终端的数据请求,并通过公网数据库、网闸、内网数据库、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将数据请求传递给内网的目标服务器后,中间件服务端通过内网数据库、网闸、公网数据库将目标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数据传递给中间件客户端,然后中间件客户端将响应数据返回给用户终端,至此内网完成了用户终端一个完整的数据请求。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使内网针对授权公网侧用户终端对内网服务的请求作出响应,提升内网对外的服务处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还能支持协议头(headers)、会话跟踪(cookie)、会话控制(session)等相关http协议的信息处理。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2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数据请求进行解析,获得请求头和请求体;然后将请求头和请求体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对数据请求进行解析,将数据请求拆分请求头和请求体,是为了在公网与内网不通的情况,确保数据请求能够跨网闸。当然拆分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能满足数据传输协议(如http、MQTT等)的要求。因为大部分数据传输协议(如http、MQTT等)规范就是这些结构。
类似的,中间件服务端在接收到目标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数据后,为确保响应数据能够跨网闸,会将响应数据拆成响应头和响应体后再存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
因而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24中,获取到的响应数据包括响应头和响应体。相应的,上述步骤25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响应头和响应体进行组装,得到组装后的响应数据;然后将组装后的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完整的响应数据,提升内网对外的服务处理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对数据请求和响应数据进行拆分能使二者更加结构化、清晰明了,能使后续各环节优化更有针对性。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部署于公网中的中间件客户端通过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请求时,将数据请求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并通过部署于内网的网闸将数据请求从第一数据输入表中同步至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使部署于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能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到数据请求,并将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且中间件服务端在接收到目标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数据后能将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并通过网闸同步至第一数据输出表中,以使中间件客户端能从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与数据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并将获取到的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从而使内网完成对公网侧用户终端数据请求的响应,达到了提升内网对外的服务处理能力的效果。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部署于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该方法包括:
步骤31,从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数据请求。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数据输入表中的数据请求是部署于内网中的网闸从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同步来的;且中间件服务端会循环检测第二数据输入表种是否有新的数据请求到达,若有,则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提取新到达的数据请求,以便中间件服务端后续及时将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步骤32,将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目标服务器为部署于内网中的服务器,其主要用于针对上述数据请求向中间件服务端返回响应数据。
步骤33,接收目标服务器根据数据请求返回的响应数据。
步骤34,将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数据输出表主要用于存储响应数据。
步骤35,通过部署于内网的网闸将响应数据从第二数据输出表中同步至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使部署于公网中的中间件客户端从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到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当中间件服务端将响应数据写入第二数据输出表后,网闸能自动获取到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同步至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以使中间件客户端能从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到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以完成一次数据传输通信。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数据输出表和第二数据输出表的具体形式由数据请求的形式决定。具体的,若数据请求为http请求,第一数据输出表和第二数据输出表均可以具体为t_req表;若数据请求为MQTT请求,第一数据输出表和第二数据输出表均可以具体为t_mqtt表。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数据请求可以为应用层传输协议请求,具体可以为http请求或者MQTT请求等,相应的,上述响应数据也是目标服务器基于应用层传输协议返回的。其中由于基于应用层传输协议完成跨网闸数据传输对数据接入的技术要求相对于目前基于scoket等技术实现跨网闸数据传输对数据接入的技术要求要低,因此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相对于目前实现跨网闸数据传输的方法而言,更加简单、方便且可实现性强。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http、MQTT这些标准协议而言,由于这些协议是标准协议,有现成的工具可以直接使用,因此在实现跨网闸传输数据时相对于目前基于scoket等技术实现跨网闸数据传输更加方便、快捷。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应用层传输协议请求本身的结构组成形式,使得基于应用层传输协议完成跨网闸数据传输对数据接入的技术要求相对于目前基于scoket等技术实现跨网闸数据传输对数据接入的技术要求要低,因此对于其他形式的数据请求而言,可通过转换成应用层传输协议请求的格式,然后再基于应用层传输协议完成跨网闸数据传输。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31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通过对第二数据输入表进行扫描,检测第二数据输入表中是否存在新添加的数据请求。
步骤42,在第二数据输入表中存在新添加的数据请求时,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新添加的数据请求。
其中,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通过一个while无线循环来扫描第二数据输入表,一旦发现新添加的数据请求,便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提取新添加的数据请求,并将其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以完成一次通信。
另外,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在公网与内网不通的情况,确保数据请求能够跨网闸,中间件客户端写入第一数据输入表中的数据请求为拆分之后的请求头和请求体,因而上述步骤31中的数据请求包括请求头和请求体;相应的,上述步骤32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如下步骤:对请求头和请求体进行组装,并将组装后的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以使目标服务器能获得完整的数据请求,便于针对该数据请求返回响应数据。
类似的,为了在公网与内网不通的情况,确保响应数据能够跨网闸,中间件服务端在将响应数据写入第二数据输出表之前,需要对响应数据进行拆分。具体的,上述步骤34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响应数据进行解析,获得包括响应头和响应体;然后将响应头和响应体写入第二数据输出表中,从而确保响应数据能够跨网闸,进而确保内网能针对授权公网侧用户终端对内网服务的请求作出响应,提升内网对外的服务处理能力。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中间件服务端通过将从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到的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并接收目标服务器根据数据请求返回的响应数据,将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最终通过部署于内网的网闸将响应数据从第二数据输出表中同步至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使部署于公网中的中间件客户端从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到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从而使内网完成对公网侧用户终端数据请求的响应,达到了提升内网对外的服务处理能力的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为便利理解上述数据传输方法,通过中间件客户端、公网数据库、网闸、内网数据库、中间件服务端以及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阐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具体的,如图5所示,数据传输方法的执行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用户终端向中间件客户端发送数据请求;
步骤502,中间件客户端拆分数据请求,得到请求头和请求体;
步骤503,中间件客户端将请求头和请求体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
步骤504,网闸自动获取请求头和请求体;
步骤505,网闸将请求头和请求体同步至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
步骤506,中间件服务端获取请求头和请求体;
步骤507,中间件服务端组装请求头和请求体;
步骤508,中间件服务端向目标服务器发送组装后的数据请求;
步骤509,目标服务器返回响应数据;
步骤510,中间件服务端拆分响应数据,得到响应头和响应体;
步骤511,中间件服务端将响应头和响应体写入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
步骤512,网闸自动获取响应头和响应体;
步骤513,网闸将响应头和响应体同步至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
步骤514,中间件客户端获取响应头和响应体;
步骤515,中间件客户端组装响应头和响应体;
步骤516,中间件客户端返回组装后的响应数据。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间件客户端,该中间件客户端6包括存储器61、处理器62以及存储在存储器61中并可在处理器6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3,该处理器62执行计算机程序63时实现上述应用于中间件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具体的,处理器62执行计算机程序63时实现如下步骤: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请求;将数据请求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通过部署于内网中的网闸将数据请求从第一数据输入表中同步至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使部署于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到数据请求,并将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从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与数据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响应数据为中间件服务端将目标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并通过网闸同步至第一数据输出表中的;将获取到的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其中,数据请求为应用层传输协议请求。
可选的,处理器62执行计算机程序63时还实现如下步骤:对数据请求进行解析,获得请求头和请求体;将请求头和请求体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
可选的,获取到的响应数据包括响应头和响应体;处理器62执行计算机程序63时还实现如下步骤:对响应头和响应体进行组装,得到组装后的响应数据;将组装后的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即,中间件客户端6的处理器62执行计算机程序63时实现上述应用于中间件客户端6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能够使内网针对授权公网侧用户终端对内网服务的请求作出响应,提升内网对外的服务处理能力。
示例性的,上述中间件客户端6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中间件客户端6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2、存储器6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示意图仅仅是中间件客户端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中间件客户端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中间件客户端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间件客户端6的处理器62执行计算机程序63时实现上述应用于中间件客户端6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因此上述应用于中间件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中间件客户端6,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间件服务端,该中间件服务端7包括存储器71、处理器72以及存储在存储器71中并可在处理器7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3,该处理器72执行计算机程序73时实现上述应用于中间件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具体的,处理器72执行计算机程序73时实现如下步骤:从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数据请求;将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接收目标服务器根据数据请求返回的响应数据;将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通过部署于内网的网闸将响应数据从第二数据输出表中同步至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使部署于公网中的中间件客户端从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到响应数据,并将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其中,数据请求为应用层传输协议请求。
可选的,数据请求包括请求头和请求体;处理器72执行计算机程序73时还实现如下步骤:对请求头和请求体进行组装,并将组装后的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可选的,处理器72执行计算机程序73时还实现如下步骤:对响应数据进行解析,获得包括响应头和响应体;将响应头和响应体写入第二数据输出表中。
可选的,处理器72执行计算机程序73时还实现如下步骤:通过对第二数据输入表进行扫描,检测第二数据输入表中是否存在新添加的数据请求;在第二数据输入表中存在新添加的数据请求时,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新添加的数据请求。
即,中间件服务端7的处理器72执行计算机程序73时实现上述应用于中间件服务端7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能够使内网针对授权公网侧用户终端对内网服务的请求作出响应,提升内网对外的服务处理能力。
示例性的,上述中间件服务端7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中间件服务端7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2、存储器7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示意图仅仅是中间件服务端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中间件服务端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中间件服务端7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间件服务端7的处理器72执行计算机程序73时实现上述应用于中间件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因此上述应用于中间件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中间件服务端7,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中间件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应用于中间件服务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即,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分别实现上述两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部署于公网中的中间件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请求;
将所述数据请求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
通过部署于内网中的网闸将所述数据请求从所述第一数据输入表中同步至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使部署于所述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从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到所述数据请求,并将所述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从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与所述数据请求对应的响应数据,所述响应数据为所述中间件服务端将所述目标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并通过所述网闸同步至所述第一数据输出表中的;
将获取到的响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数据请求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数据请求进行解析,获得请求头和请求体;
将所述请求头和所述请求体写入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入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到的响应数据包括响应头和响应体;
所述将获取到的响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响应头和响应体进行组装,得到组装后的响应数据;
将组装后的响应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部署于内网中的中间件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从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数据请求;
将所述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接收所述目标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请求返回的响应数据;
将所述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
通过部署于所述内网的网闸将所述响应数据从所述第二数据输出表中同步至公网数据库的第一数据输出表中,使部署于公网中的中间件客户端从第一数据输出表中获取到响应数据,并将所述响应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请求包括请求头和请求体;
所述将所述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请求头和请求体进行组装,并将组装后的数据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响应数据写入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出表中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响应数据进行解析,获得包括响应头和响应体;
将所述响应头和响应体写入所述第二数据输出表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内网数据库的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数据请求的步骤,包括:
通过对所述第二数据输入表进行扫描,检测所述第二数据输入表中是否存在新添加的数据请求;
在所述第二数据输入表中存在新添加的数据请求时,从所述第二数据输入表中获取新添加的数据请求。
8.一种中间件客户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9.一种中间件服务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810761582.3A 2018-07-12 2018-07-12 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7193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1582.3A CN110719307A (zh) 2018-07-12 2018-07-12 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1582.3A CN110719307A (zh) 2018-07-12 2018-07-12 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9307A true CN110719307A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08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1582.3A Pending CN110719307A (zh) 2018-07-12 2018-07-12 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930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749A (zh) * 2020-06-15 2020-10-30 武汉旷视金智科技有限公司 底库同步方法、装置和电子系统
CN113381908A (zh) * 2021-06-07 2021-09-10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内网信息跨网流转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118757A (zh) * 2022-06-24 2022-09-27 浙江海规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远程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4094A (zh) * 2017-08-23 2017-12-08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系统
CN108040060A (zh) * 2017-12-18 2018-05-15 杭州优云软件有限公司 跨网闸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34451A (zh) * 2017-12-11 2018-06-29 厦门亿力吉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内外网请求转发代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43143A (zh) * 2016-12-23 2018-07-03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eb代理的网闸穿透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3143A (zh) * 2016-12-23 2018-07-03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eb代理的网闸穿透方法及系统
CN107454094A (zh) * 2017-08-23 2017-12-08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和系统
CN108234451A (zh) * 2017-12-11 2018-06-29 厦门亿力吉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内外网请求转发代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40060A (zh) * 2017-12-18 2018-05-15 杭州优云软件有限公司 跨网闸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749A (zh) * 2020-06-15 2020-10-30 武汉旷视金智科技有限公司 底库同步方法、装置和电子系统
CN113381908A (zh) * 2021-06-07 2021-09-10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内网信息跨网流转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381908B (zh) * 2021-06-07 2022-07-08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内网信息跨网流转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118757A (zh) * 2022-06-24 2022-09-27 浙江海规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远程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0567B2 (en) Storing state in a dynamic content routing network
US7127720B2 (en) Storing state in a dynamic content routing network
US7814225B2 (en) Techniques for delivering personalized content with a real-time routing network
US7043525B2 (en) Techniques for updating live objects at clients using a dynamic routing network
US7752258B2 (en) Dynamic content assembly on edge-of-network servers in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786117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embling concurrently-generated content
CN103780679B (zh) 基于http协议的长延时远程调用方法
US11025724B2 (en) Transport of control data in proxy-bas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US8990429B2 (en) HTTP-base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70118296A1 (en) Migration of network connection under mobility
US20160241664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edirecting data by using service proxy
KR102208935B1 (ko) 데이터 교환을 위한 컨텍스트를 설정하는 http 프로토콜을 통한 메시징 api
US9172765B2 (en) Polling-based secure network message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performance enhancing features
CN11071930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084862B2 (en) Se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mputer program
WO2017114190A1 (zh) 一种文件上传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713088B2 (en) Identifying users of remote sessions
CN113992738A (zh) 基于微服务网关的反向代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806034B2 (en) Dynamic display using pushed-streamed data
US20150312313A1 (en) Proxy for modifying http messages to comply with browser
US20120198079A1 (en) Parallel transmissions over http connections
CN113271362A (zh) 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N109120651B (zh) 一种改善教学网络文件传输流畅度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Hu et al.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mpus information push system based on WebSocket
KR20050112912A (ko) 소켓 어플리케이션 프로그램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중계 시스템및 데이터 중계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