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1362A - 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1362A
CN113271362A CN202110635736.6A CN202110635736A CN113271362A CN 113271362 A CN113271362 A CN 113271362A CN 202110635736 A CN202110635736 A CN 202110635736A CN 113271362 A CN113271362 A CN 113271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cloud server
education
access
private cl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57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1362B (zh
Inventor
田培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ewo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Hu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ewo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Hu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ewo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Hu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ewo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Hun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57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1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1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1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包括:私有云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携带有租户标识码和访问权限;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所述资源请求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公有云服务端;使得所述公有云服务端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所述公有云服务端将所述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所述私有云服务端;所述私有云服务端将所述第一教育资源或所述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所述客户端。可以保证教育资源的更新频率及安全性,同时可以满足平台稳定性和平台响应速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机构(如:学校)对于数字资源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于资源更新频率、资源安全、平台稳定性和平台响应速度的要求。目前,教学机构由于互联网带宽出口有或者受管制,导致两个极端场景:一种是教育资源全部由私有云服务管理,存储在本地,该种场景只能在具有私有云环境下使用资源,无法高并发使用;第二种是教育资源由公有云管理,将资源下载到本地,经过二次加工或者直接使用,该种方式无法保证资源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可以保证教育资源的更新频率及安全性,同时可以满足平台稳定性和平台响应速度的要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所述混合云包括私有云服务端和公有云服务端,包括:
所述私有云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携带有租户标识码和访问权限;
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所述资源请求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
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公有云服务端;使得所述公有云服务端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
所述公有云服务端将所述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所述私有云服务端;
所述私有云服务端将所述第一教育资源或所述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所述客户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装置,所述混合云包括私有云服务端和公有云服务端,包括:
资源请求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携带有租户标识码和访问权限;
第一教育资源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时,根据所述资源请求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
第二教育资源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时,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公有云服务端;使得所述公有云服务端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
第二教育资源返回模块,设置于所述公有云服务端,用于将所述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所述私有云服务端;
教育资源反馈模块,设置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用于将所述第一教育资源或所述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所述客户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私有云服务端和公有云服务端;所述私有云服务端部署有第一数据库、第一内容分发网络CDN和应用服务模块;所述公有云服务端部署有资源管理平台、第二数据库和第二CDN;
所述应用服务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第一CDN用于确定所述资源请求的访问权限,当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时,所述第一CDN用于将所述资源请求转发至公有云服务端;所述第一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教育资源;所述第一CDN还用于当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时,向所述第一数据库获取第一教育资源;
所述资源管理平台用于授权及开通租户;所述第二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二教育资源;所述第二CDN用于接收第一CDN发送的资源请求,并根据所述资源请求向所述第二数据库获取第二教育资源,并将所述第二教育资源发送至第一CDN;
所述第一CDN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教育资源或所述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所述客户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混合云包括私有云服务端和公有云服务端,该包括:私有云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若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资源请求从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若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资源请求发送至公有云服务端;使得公有云服务端根据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公有云服务端将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私有云服务端;私有云服务端将第一教育资源或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客户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可以保证教育资源的更新频率及安全性,同时可以满足平台稳定性和平台响应速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查询教育资源的信令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上传教育资源的信令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私有云服务端100和公有云服务端200。
其中,私有云服务端100部署有第一数据库101、第一内容分发网络CDN102和应用服务模块103。公有云服务端200部署有资源管理平台201、第二数据库202和第二CDN203。
应用服务模块103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第一CDN 102用于确定资源请求的访问权限,当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时,第一CDN102于将资源请求转发至公有云服务端200。第一数据库101用于存储第一教育资源;第一CDN102还用于当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100时,向第一数据库101获取第一教育资源。
资源管理平台201用于授权及开通租户;第二数据库202用于存储第二教育资源;第二CDN203用于接收第一CDN发送的资源请求,并根据资源请求向第二数据库获取第二教育资源,并将第二教育资源发送至第一CDN102。
第一CDN102还用于将第一教育资源或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客户端。
其中,第一CDN102的公功能可以是本地服务器内存、IO磁盘提供cache和反向代理服务。可以减少由于学校带宽的瓶颈带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内存缓存文件来减少响应时间和网络带宽消耗,同时通过管理端界面可以监控到资源的命中率、缓存使用分析、缓存管理、内存使用分析、服务器本身的状况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CDN102还用于将第二教育资源按照设定缓存算法进行缓存。其中,设定缓存算法可以是基于私有云域名或者IP方式提供简单配置的脚本语言,支持正则表达式,容许用户自定义set变量,可以做简单的if判断,常见的字符串匹配、查找和截取等操作。设定缓存算法可以是第一缓存淘汰(Least recently used,LUR)算法或者第一缓存淘汰(Least frequently used,LFU)算法。
本实施例中,私有云服务端100可以以http形式为用户提供文件的预览、下载和上传服务,通过对请求头中分配的租户id和权限范围来进行判断是访问公有云服务端还是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如果请求的都是本地资源,那么将资源请求代理到私有云服务端处理。如果请求的是共享的或者是公有的资源,那么将资源请求代理到公有云服务端处理。
本实施例中,公有云服务端200统一以域名形式对外提供服务。同时负责与私有云服务端进行交互。通过统一的管理端和运营端,为全网私有云交付的教育资源提供统一的运营服务,同时也通过资源管理平台进行全网租户的统一管理和分发。做到本区资源私有化存储,公共资源全网共享方式,同时公有云云端接入第三方CDN以提高请求响应速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系统:解决目前学校由于互联网带宽限制导致资源平台不能大面积、高并发使用;解决客户要求公有云部署校本资源本地化存储要求;解决客户校本资源个性化要求;解决私有云部署后期带来的运维成本高的问题;解决目前资源通过分发平台不能实时分发、更新频率问题;解决资源安全、纠错、质量带来的活跃度低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系统,包括私有云服务端和公有云服务端;私有云服务端部署有第一数据库、第一内容分发网络CDN和应用服务模块;公有云服务端部署有资源管理平台、第二数据库和第二CDN;应用服务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第一CDN用于确定资源请求的访问权限,当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时,第一CDN用于将资源请求转发至公有云服务端;第一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教育资源;第一CDN还用于当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时,向第一数据库获取第一教育资源;资源管理平台用于授权及开通租户;第二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二教育资源;第二CDN用于接收第一CDN发送的资源请求,并根据资源请求向第二数据库获取第二教育资源,并将第二教育资源发送至第一CDN;第一CDN还用于将第一教育资源或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客户端。可以保证教育资源的更新频率及安全性,同时可以满足平台稳定性和平台响应速度的要求。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混合云包括私有云服务端和公有云服务端,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0,私有云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
其中,资源请求携带有租户标识码和访问权限。资源请求可以是资源查询请求或者资源上传请求。本实施例中,用户根据业务需求通过私有云服务端的应用服务模块(如web页面)向私有云服务端发送资源请求,私有云服务接收到资源请求后,提取资源请求中的头部信息,以根据头部信息中的租户标识码和访问权限确定是访问私有云服务端还是访问公有云服务端。
步骤220,若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资源请求从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
步骤230,若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资源请求发送至公有云服务端;使得公有云服务端根据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
本实施例中,当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私有云服务端中的第一CDN将资源请求转发至公有云服务端,使得公有云服务端根据该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
步骤240,公有云服务端将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私有云服务端。
可选的,在公有云服务端将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私有云服务端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私有云服务端按照设定缓存算法对第二教育资源进行缓存。
其中,设定缓存算法为第一缓存淘汰LUR算法或者第一缓存淘汰LFU算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下次获取相同的第二教育资源时,无需再向公有云服务端请求,从而减少网络带宽压力。
可选的,若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判断私有云服务端是否缓存有资源请求对应的第二教育资源;若有,则将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客户端,否则,执行将资源请求发送至公有云服务端的操作。
步骤250,私有云服务端将第一教育资源或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客户端。
当资源请求为资源查询请求时,在私有云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根据资源请求获取资源相对路径。
相应的,若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资源请求从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的方式为:若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资源相对路径从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资源真实路径。
相应的,若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资源请求发送至公有云服务端;使得公有云服务端根据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的方式为:若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资源相对路径发送至公有云服务端;使得公有云服务端根据资源相对路径获取第二资源真实路径。
本实施例中,客户端在获得第一资源真实路径或者第二资源真实路径,可以根据真实路径获取到对应的教育资源。
示例性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查询教育资源的信令图。如图3所示,用户通过客户端中的浏览器打开网站后,前端调用私有云前端,然后访问公有云网关,通过公有云网关调用管理平台服务,管理平台服务向私有云前端返回资源相对路径,私有云前端根据资源相对路径向ES存储器请求资源,其中,资源相对路径通过中间件转发至ES存储器,ES存储器返回资源真实路径。
可选的,当资源请求为资源上传请求时,在私有云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待上传资源;待上传资源携带有资源属性;将资源属性发送至搜索引擎数据库中;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将待上传资源上传至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若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待上传资源上传至公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
可选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传教育资源的信令图,如图4所示,用户通过客户端中的浏览器打开网站后,通过浏览器将资源文件上传至私有云前端,私有云前端将资源属性信息发送至ES存储器,ES存储器并将资源信息返回至私有云前端,私有云前端将资源文件上传至公有云网关,然后调用管理平台服务,并返回上传资源成功的信息。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私有云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若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资源请求从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若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资源请求发送至公有云服务端;使得公有云服务端根据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公有云服务端将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私有云服务端;私有云服务端将第一教育资源或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客户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可以保证教育资源的更新频率及安全性,同时可以满足平台稳定性和平台响应速度的要求。
实施例三
图5本是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混合云包括私有云服务端和公有云服务端,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资源请求接收模块510,设置于私有云服务端,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资源请求携带有租户标识码和访问权限;
第一教育资源获取模块520,用于当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时,根据资源请求从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
第二教育资源获取模块530,用于当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时,将资源请求发送至公有云服务端;使得公有云服务端根据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
第二教育资源返回模块540,设置于公有云服务端,用于将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私有云服务端;
教育资源反馈模块550,设置于私有云服务端,用于将第一教育资源或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客户端。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教育资源缓存模块,用于:
私有云服务端按照设定缓存算法对第二教育资源进行缓存。
可选的,设定缓存算法为第一缓存淘汰LUR算法或者第一缓存淘汰LFU算法。
可选的,还包括:若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判断私有云服务端是否缓存有资源请求对应的第二教育资源;若有,则将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客户端,否则,执行将资源请求发送至公有云服务端的操作。
可选的,资源请求为资源查询请求;还包括:资源相对路径获取模块,用于:
根据资源请求获取资源相对路径;
可选的,第一教育资源获取模块520,还用于:
若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资源相对路径从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资源真实路径;
可选的,若第二教育资源获取模块530,还用于:
若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资源相对路径发送至公有云服务端;使得公有云服务端根据资源相对路径获取第二资源真实路径。
可选的,资源请求为资源上传请求,还包括:资源上传模块,用于: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待上传资源;待上传资源携带有资源属性;
将资源属性发送至搜索引擎数据库中;
若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将待上传资源上传至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
若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待上传资源上传至公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
上述装置可执行本发明前述所有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上述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前述所有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本发明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私有云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携带有租户标识码和访问权限;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所述资源请求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公有云服务端;使得所述公有云服务端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所述公有云服务端将所述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所述私有云服务端;所述私有云服务端将所述第一教育资源或所述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所述客户端。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云包括私有云服务端和公有云服务端,包括:
所述私有云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携带有租户标识码和访问权限;
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所述资源请求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
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公有云服务端;使得所述公有云服务端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
所述公有云服务端将所述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所述私有云服务端;
所述私有云服务端将所述第一教育资源或所述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所述客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公有云服务端将所述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所述私有云服务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私有云服务端按照设定缓存算法对所述第二教育资源进行缓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缓存算法为第一缓存淘汰LUR算法或者第一缓存淘汰LFU算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判断所述私有云服务端是否缓存有所述资源请求对应的第二教育资源;若有,则将所述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所述客户端,否则,执行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公有云服务端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请求为资源查询请求;在所述私有云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取资源相对路径;
相应的,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所述资源请求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包括:
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根据所述资源相对路径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资源真实路径;
相应的,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公有云服务端;使得所述公有云服务端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包括:
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所述资源相对路径发送至所述公有云服务端;使得所述公有云服务端根据所述资源相对路径获取第二资源真实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请求为资源上传请求,在所述私有云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之后,还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待上传资源;所述待上传资源携带有资源属性;
将所述资源属性发送至搜索引擎数据库中;
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则将所述待上传资源上传至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
若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则将所述待上传资源上传至公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
7.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云包括私有云服务端和公有云服务端,包括:
资源请求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携带有租户标识码和访问权限;
第一教育资源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时,根据所述资源请求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的数据库中获取第一教育资源;
第二教育资源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时,将所述资源请求发送至所述公有云服务端;使得所述公有云服务端根据所述资源请求获取第二教育资源;
第二教育资源返回模块,设置于所述公有云服务端,用于将所述第二教育资源返回至所述私有云服务端;
教育资源反馈模块,设置于所述私有云服务端,用于将所述第一教育资源或所述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所述客户端。
8.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私有云服务端和公有云服务端;所述私有云服务端部署有第一数据库、第一CDN和应用服务模块;所述公有云服务端部署有资源管理平台、第二数据库和第二CDN;
所述应用服务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第一CDN用于确定所述资源请求的访问权限,当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公有云服务端时,所述第一CDN用于将所述资源请求转发至公有云服务端;所述第一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一教育资源;所述第一CDN还用于当所述访问权限为访问私有云服务端时,向所述第一数据库获取第一教育资源;
所述资源管理平台用于授权及开通租户;所述第二数据库用于存储第二教育资源;所述第二CDN用于接收第一CDN发送的资源请求,并根据所述资源请求向所述第二数据库获取第二教育资源,并将所述第二教育资源发送至第一CDN;
所述第一CDN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教育资源或所述第二教育资源反馈至所述客户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DN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教育资源按照设定缓存算法进行缓存。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
CN202110635736.6A 2021-06-08 2021-06-08 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Active CN113271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5736.6A CN113271362B (zh) 2021-06-08 2021-06-08 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5736.6A CN113271362B (zh) 2021-06-08 2021-06-08 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1362A true CN113271362A (zh) 2021-08-17
CN113271362B CN113271362B (zh) 2022-10-11

Family

ID=77234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5736.6A Active CN113271362B (zh) 2021-06-08 2021-06-08 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13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2076A (zh) * 2021-09-08 2021-12-03 深圳市云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数据资源的方法、装置、设备、服务器及介质
CN117097568A (zh) * 2023-10-19 2023-11-21 睿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及其数据管理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7406A (zh) * 2013-01-14 2013-04-24 暨南大学 一种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的访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025086A (zh) * 2015-06-11 2015-11-04 江南大学 面向移动智能终端数据之云端安全存/取方法
CN105933398A (zh) * 2016-04-18 2016-09-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访问请求转发方法和系统
CN106302117A (zh) * 2016-08-15 2017-01-04 上海云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7015996A (zh) * 2016-01-28 2017-08-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80027050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ccess services in hybrid cloud computing systems
CN108141456A (zh) * 2015-10-13 2018-06-08 思科技术公司 混合云安全组
CN108228818A (zh) * 2017-12-29 2018-06-2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网页资源加载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636115A (zh) * 2019-08-29 2019-12-31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跨云服务调用的处理方法、网关服务器及请求者服务器
CN112333282A (zh) * 2020-11-17 2021-02-05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服务提供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887278A (zh) * 2021-01-12 2021-06-01 北京东方网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私有云和公有云的互联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7406A (zh) * 2013-01-14 2013-04-24 暨南大学 一种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的访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025086A (zh) * 2015-06-11 2015-11-04 江南大学 面向移动智能终端数据之云端安全存/取方法
CN108141456A (zh) * 2015-10-13 2018-06-08 思科技术公司 混合云安全组
CN107015996A (zh) * 2016-01-28 2017-08-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33398A (zh) * 2016-04-18 2016-09-0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访问请求转发方法和系统
US20180027050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ccess services in hybrid cloud computing systems
CN106302117A (zh) * 2016-08-15 2017-01-04 上海云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8228818A (zh) * 2017-12-29 2018-06-2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网页资源加载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636115A (zh) * 2019-08-29 2019-12-31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跨云服务调用的处理方法、网关服务器及请求者服务器
CN112333282A (zh) * 2020-11-17 2021-02-05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服务提供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887278A (zh) * 2021-01-12 2021-06-01 北京东方网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私有云和公有云的互联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2076A (zh) * 2021-09-08 2021-12-03 深圳市云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数据资源的方法、装置、设备、服务器及介质
CN117097568A (zh) * 2023-10-19 2023-11-21 睿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及其数据管理方法
CN117097568B (zh) * 2023-10-19 2024-01-26 睿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及其数据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1362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5088B2 (e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optimization system
US107982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network resource transmission size using delta compression
US110443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network resource transmission size using delta compression
CA2769905C (en) Delivery of content
US9055118B2 (en) Edge caching using HTTP headers
US9705922B2 (en) Cloud-based user-level policy, reporting, and authentication over DNS
CN102292955B (zh) 用于负载平衡实时流传输协议的系统和方法
US2023007580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nt retrieval from remote network regions
CN113271362B (zh) 基于混合云的教育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US10735528B1 (en) Geographic relocation of content source in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9479607B2 (en) Content caching and delivering system with traffic of repetitively requested content reduced
CN101523865A (zh) 用于使用http-察觉的客户端代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2292961A (zh) 用于对由域名服务(dns)获得的ip地址进行转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16785A (zh) 网页代理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US11159642B2 (en) Site and page specific resource prioritization
US2017004142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trieving a content manifest in a network
US11843650B2 (en) Two-level cache architecture for live video streaming through hybrid ICN
US201501131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treaming content
CN116436912A (zh) 回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18794A (zh) 适用于http3服务的cdn调度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Dragios et al. An architecture for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ng service components in active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