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7684A - 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7684A
CN110717684A CN201910980023.6A CN201910980023A CN110717684A CN 110717684 A CN110717684 A CN 110717684A CN 201910980023 A CN201910980023 A CN 201910980023A CN 110717684 A CN110717684 A CN 110717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tasks
task
task allocation
i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00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7684B (zh
Inventor
陈海洋
阳杰
牛龙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800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7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7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7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7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7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04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 G06N3/006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based on simulated virtual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life forms, e.g. social simulations or particle swarm optimisation [PSO]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分配半径,得到初始分配结果;2)运用协调策略对初始分配结果进行调整,完成第一次分配;3)重复步骤1)‑2),对未分配任务进行再次分配,直至任务完全分配。本发明的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将任务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解决复杂约束条件下仓储物流多机器人任务分配中常见的任务分配重叠、任务过载荷以及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电量的剩余或不足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任务分配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电商的逐渐兴起,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传统的物流仓库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繁重物流任务,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多机器人协作越来越成为仓储物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机器人协作可以代替仓库中工人完成一系列危险系数高,难度系数大的任务,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完成任务成本。仓储物流多机器人任务分配问题正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多机器人任务分配(multi-robot taskallocation,MRTA)是指机器人在执行多个任务时,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下,为机器人找到最佳的任务分配方案,在保证机器人执行任务代价最小的情况下,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目前,对仓储物流多机器人任务分配的研究越来越深入,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 for dynamic task allocation in a multi-robot system提出了一种解决多机器人任务分配问题的方法:使用多目标优化来估计,然后为它的任务提出报价,对时间或能量等资源有了更好地利用。Grouping delegation task allocation model formulti-robot collaboration system针对多机器人的任务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分组委托模型,将多个机器人分为多个不同的组,从而实现多机器人的任务分配。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完成特定的任务,其他机器人可以通过协作加入协作组,当一个任务不能由组内成员完成时,可以要求组外机器人完成任务。Game theory-based negotiation for multiplerobots task allocation基于博弈论的协商方法研究了多机器人的任务分配问题,基于契约网络的初始任务分配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效用函数选择协商机器人并构造协商集的新方法。Balancing task allocation in multi-robot systems using K-meansclustering and auction based mechanism建立了一个平衡多机器人任务分配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了一种分三个阶段求解该模型的方法。第一阶段使用K均值聚类技术将“n”个任务分组为“n”个任务组,目的是尽可能减小任务之间的距离,第二阶段计算机器人和集群组合的移动成本,第三阶段将机器人分配给集群,以经济有效地利用所有机器人。Gini coefficient-based task allocation for multi-robot systems with limitedenergy resources开发一种基于基尼系数的任务分配方法,充分利用多机器人系统有限的能量资源,使任务数量最大化。同时,在考虑资源消耗的情况下,将基于市场的分配机制引入到基于基尼系数的方法中,该方法可以根据应用环境灵活地优化任务完成数和资源消耗。A Distributed Market-based Algorithm for the Multi-robot AssignmentProblem中提出了两种基于市场的分布式算法来解决N个机器人竞争N个任务的分配问题,假设每个机器人只能分配一个任务。第一种算法称为DMB,它表示一种分布式的基于市场的算法,每个机器人对每个任务进行投标。第二种算法是DMB的扩展,它包括在机器人之间交换任务,以提高整个任务的效率。Provably-Good Distributed Algorithm forConstrained Multi-Robot Task Assignment for Grouped Task提出一种分布式算法,算法是机器人数量和任务数量多项式。在这种算法中,任务构成不相交的组,并且对机器人可以执行的任务数量(包括在整个任务中以及在每个任务组中)有限制。每个机器人获得每项任务的收益(或产生成本),任务分配的总体目标是最大化(最小化)机器人的总收益(成本)。Optimal bid valuation using path finding for multi-robot task allocation提出了一种将路径规划与任务分配集成到机器人任务投标中的新方法,这种组合为路径规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利用该模型进行评标,在不牺牲业绩的前提下计算出投标成本,在仓储物流任务分配中更加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分配技术中任务分配重叠、任务过载荷以及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电量剩余或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分配半径,得到初始分配结果;
2)运用协调策略对初始分配结果进行调整,完成第一次分配;
3)重复步骤1)-2),对未分配任务进行再次分配,直至任务完全分配。
进一步的,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01)根据机器人的状况设置粒子种群个数、粒子初始值和速度值,初始化POS,得到一群随机粒子;
102)将所述粒子种群个数、粒子初始值和速度值代入性能指标函数,计算函数个体极值和群体极值;
所述性能指标函数为: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031
式中,Si为第i个机器人所分配的任务数量,tmax为所有任务完成的时间,elei为第i个机器人完成分配任务的耗电量,ω123分别代表任务数量、完成任务所用时间、耗电量的权重系数;
103)粒子通过跟踪个体极值和群体极值来更新速度和位置值;
104)将更新后的数值代入式(11)中,重新计算性能指标函数值,更新函数值;
105)更新个体极值和群体极值;
106)重复步骤103)-105),直至性能指标函数值达到最大。
进一步的,步骤2)具体包括:
201)判断初始的任务分配中是否有机器人任务分配重叠,若没有任务分配重叠,转步骤203);若存在任务分配重叠,转步骤202);
202)若n个任务被m个机器人重叠分配,从[1,m]按顺序给m个机器人编号,然后产生n个[1,m]之间的随机整数,按照产生的随机数分别把n个任务分配给m个机器人,转步骤203);
203)判断第i个机器人分配的任务数是否大于机器人任务载荷上限,若第i个机器人分配的任务均小于或等于机器人任务载荷上限,转步骤205);
若第i个机器人任务数量大于机器人任务载荷,转步骤204);
204)第i个机器人所分配的任务超出最大任务载荷k个,计算第i个机器人与其所分配的任务之间欧式距离,将欧式距离机器人最远的k个任务,舍弃并标注为未分配的任务,转步骤205);
205)判断第i个机器人带电量是否大于所分配的任务所需电量,若第i个机器人带电量均大于所分配的任务所需电量,转步骤207);
若第i个机器人带电量小于其分配的任务所需电量,转步骤207);
206)以第i个机器人完成任务最多为标准,依次舍弃耗电量最多的任务直至小于机器人带电量,舍弃的任务标注为未分配,转步骤207);
207)令i=i+1,若i≤R,转步骤203);若i>R,转步骤208);
208)输出第一次分配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将任务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解决复杂约束条件下仓储物流多机器人任务分配中常见的任务分配重叠、任务过载荷以及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电量的剩余或不足等问题,利用性能指标函数来评判任务分配方案的收益大小,通过这种任务分配方法使得任务完成数量最大,任务完成时间最短以及系统耗电量最少,所需成本最低等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基于PSO算法的多机器人任务分配结果说明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第一次任务分配结果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第二次任务分配结果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基本PSO算法与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分配后的收敛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机器人在仓储环境的智能选择,以及完成任务的方式。每个机器人需要把目标任务搬运回起始点,即为完成一次任务,再从起始点出发去搬运下一个目标任务。考虑机器人数目约束,任务完成时间约束,电量约束以及任务载荷等约束,协调每个机器人执行适合该机器人执行的任务子集,使得整个系统执行完目标任务集合中的全部任务时获得的收益最大,构建MRTA问题描述,记机器人数量为R,任务为数量为T。
约束指标包括:
(1)机器人数目约束
针对多机器人任务分配问题,为了凸显多机器人协作特点,考虑任务数目要远大于机器人数目,即每个机器人必须完成多个任务,且每个任务都只被一个机器人进行执行。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061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071
allo(i,j)∈{0,1}
其中,allo(i,j)表示第i个机器人对第j个任务完成情况,1表示执行,0表示不执行。
(2)电量约束
根据机器人的位置坐标和任务位置坐标,计算各机器人到任务之间的距离,假设单位距离耗电量为1。则第i个机器人到达第j个任务所走路程为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072
式中,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073
代表第i个机器人横坐标与纵坐标,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074
代表第j个任务横坐标与纵坐标,每个机器人需要把目标任务移动回起始点,即为完成一次任务。再从起始点出发去移动下一个目标任务,故第i个机器人完成第j个目标任务所耗电量为
eleij=2*dij (3)
第i个机器人完成k个任务所耗电量为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075
为确保第i个机器人有足够的电量完成任务,要求自身携带电量足够返回起始点,可以表示为
ri e≥elei (5)
(3)任务完成时间约束
机器人完成所有任务的时间为任务完成时间。机器人行走单位距离所用时间也设为1,在分配完任务后所有机器人同时执行。计算每个机器人完成自己所分配的任务时行走的距离,取最大值即为任务完成时间。
第i个机器人到达第j个任务所走路程为: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081
故第i个机器人完成第j个目标任务所用时间为:
tij=2*dij (7)
第i个机器人完成k个任务所用时间为: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082
所有分配任务完成的时间为:
tmax=max{t1,t2,t3…tR} (9)
(4)任务载荷约束
为了提高任务完成效率,每个机器人在一次任务分配中分配到的任务需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定义每个机器人在一次任务分配中分配到的任务数量为任务载荷,任务载荷约束可以表示为:
r_Ti 1≤r_Ri≤r_Ti 2 (10)
式中,r_Ti 1代表机器人任务载荷下限,r_Ti 2代表机器人任务载荷上限,r_Ri代表机器人实际任务载荷。
性能指标函数是用来评判任务分配方案的收益大小。仓储物流多机器人任务分配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包含优化任务完成数量最大,任务完成时间最短以及系统耗电量最少等目标。为此,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将仓储物流任务分配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目标函数由完成任务数量、完成任务时间及系统耗电量构成。因此,可用权重向量ω=(ω123)来表示仓储物流多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的完成任务数量、完成任务时间、系统耗电量对任务分配的不同影响程度,且满足ωi∈(0,1),且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091
这样仓储物流任务分配可以转换成针对完成任务数量、完成任务时间、系统耗电量进行处理,即要求完成任务数量最多,完成任务时间最短,系统耗电量最少。性能指标函数如下:
式中,ω123分别代表任务数量、完成任务所用时间、耗电量的权重系数,Si表示第i个机器人所分配的任务数量,tmax表示所有任务完成的时间,elei代表第i个机器人完成分配任务的耗电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1)初始化参数,并设i=1,R为机器人个数,PSO算法通过优化模型进行初始任务分配;
201)判断初始的任务分配中是否有机器人任务分配重叠,若没有任务分配重叠,转步骤203);若存在任务分配重叠,转步骤202);
202)若n个任务被m个机器人重叠分配,从[1,m]按顺序给m个机器人编号,然后产生n个[1,m]之间的随机整数,按照产生的随机数分别把n个任务分配给m个机器人,转步骤203);
203)判断第i个机器人分配的任务数是否大于机器人任务载荷上限,若第i个机器人分配的任务均小于或等于机器人任务载荷上限,转步骤205);
若第i个机器人任务数量大于机器人任务载荷,转步骤204);
204)第i个机器人所分配的任务超出最大任务载荷k个,计算第i个机器人与其所分配的任务之间欧式距离,将欧式距离机器人最远的k个任务,舍弃并标注为未分配的任务,转步骤205);
205)判断第i个机器人带电量是否大于所分配的任务所需电量,若第i个机器人带电量均大于所分配的任务所需电量,转步骤207);
若第i个机器人带电量小于其分配的任务所需电量,转步骤207);
206)以第i个机器人完成任务最多为标准,依次舍弃耗电量最多的任务直至小于机器人带电量,舍弃的任务标注为未分配,转步骤207);
207)令i=i+1,若i≤R,转步骤203);若i>R,转步骤208);
208)输出第一次分配结果;
实施例1
本文仿真实验环境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基于Matlab2014a环境实现算法的仿真实验。PC机配置为Inter(R)Core-i5-6500@3.2GHz处理器,4G内存。
S1.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分配半径,得到初始分配结果,具体操作如下:
环境为某物流仓库,有同构机器人4个,表1为各个机器人性能参数,周围随机散落12个任务,即R=4,T=12,设置粒子群数为10,学习因子c1=c2=2,ω0=0.2,V0=0.5,速度范围[0,1],性能指标函数式(11)中设置ω1=0.7,ω2=0.2,ω3=0.1。并且所有机器人单位路程耗电量均为1,机器人坐标:R1(4,10),R2(5,40),R3(70,60),R4(20,90);任务坐标:T1(10,20),T2(13,29),T3(20,50),T4(30,30),T5(20,60),T6(40,90),T7(20,10),T8(38,20),T9(80,30),T10(30,100),T11(14,70),T12(45,20)。
初始分配结果参见图2,x轴、y轴为机器人及任务所在坐标系,设置迭代运行次数为50次,用叉号代表机器人,菱形代表任务,以Ri为圆心画圆,圆内任务即为Ri所分配的任务,不在圆圈中的菱形表示未被分配的任务。
表1机器人参数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111
S2.运用协调策略对初始分配结果进行调整,完成第一次分配,分配结果如下: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第一次任务分配结果图,任务T4和T7分配给机器人R1,任务T1、T2和T3分配给机器人R2,任务T6和T9分配给机器人R3,任务T10分配给机器人R4。
S3.重复步骤2),对未分配任务进行再次分配,直至任务完全分配,第二次分配结果如下:
第二次分配结果用矩阵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112
其中,Qij=1表示第i个机器人分配到第j个任务,Qij=0表示第i个机器人没有分配到第j个任务。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第二次任务分配结果图,任务T11和T15分配给机器人R4,剩下的机器人R1、R2和R3未分配任务,T8和T12表示未分配任务;参见图5,图5为实施例1中的基本PSO算法与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分配后的收敛曲线对比图,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分配后的性能指标函数值要高于基本PSO算法,也就是说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分配后算法的收益更高,代价更小,且收敛速度较于基本PSO算法更快。
将基本PSO算法任务分配结果与本发明任务分配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表2对比结果,通过表2可以看出,仅用基本PSO算法进行任务分配时,R1和R2分别被分配7个任务和9个任务,R3被分配2个,R4被分配5个,显然违反了机器人任务载荷约束,降低任务执行效率,表2中基本PSO算法存在任务分配重叠问题,R1与R2多次分配到了同样的任务,任务分配重叠容易造成任务执行混乱;从表2结果对比可以看出,相比于基本PSO算法,本文算法任务分配均小于4,满足载荷约束,解决了任务分配过载荷问题。且本文算法没有重复分配任务,解决了任务分配重叠问题。
表2两种算法任务分配结果对比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121
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分配机器人电量情况记录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本文算法优化结果满足机器人电量约束,机器人剩余电量无法完成剩余任务T8或T12
表3本发明实施例1中机器人电量记录
Figure BDA0002234888860000122
从图3和图4、图5的对比可以看出,相比于基本PSO算法,本文算法在载荷约束、机器人电量约束下可实现二次分配,体现了本文算法在多机器人任务分配方面的合理性。
在使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处理多机器人任务分配时,通过任务分配优化模型优化各个机器人的分配半径来进行任务分配,并用任务分配协调策略解决任务分配重叠、任务载荷约束、机器人电量约束问题。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分配半径,得到初始分配结果;
2)运用协调策略对初始分配结果进行调整,完成第一次分配;
3)重复步骤1)-2),对未分配任务进行再次分配,直至任务完全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01)根据机器人的状况设置粒子种群个数、粒子初始值和速度值,初始化POS,得到一群随机粒子;
102)将所述粒子种群个数、粒子初始值和速度值代入性能指标函数,计算函数个体极值和群体极值;
所述性能指标函数为:
式中,Si为第i个机器人所分配的任务数量,tmax为所有任务完成的时间,elei为第i个机器人完成分配任务的耗电量,ω123分别代表任务数量、完成任务所用时间、耗电量的权重系数;
103)粒子通过跟踪个体极值和群体极值来更新速度和位置值;
104)将更新后的数值代入式(11)中,重新计算性能指标函数值,更新函数值;
105)更新个体极值和群体极值;
106)重复步骤103)-105),直至性能指标函数值达到最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
201)判断初始的任务分配中是否有机器人任务分配重叠,若没有任务分配重叠,转步骤203);若存在任务分配重叠,转步骤202);
202)若n个任务被m个机器人重叠分配,从[1,m]按顺序给m个机器人编号,然后产生n个[1,m]之间的随机整数,按照产生的随机数分别把n个任务分配给m个机器人,转步骤203);
203)判断第i个机器人分配的任务数是否大于机器人任务载荷上限,若第i个机器人分配的任务均小于或等于机器人任务载荷上限,转步骤205);
若第i个机器人任务数量大于机器人任务载荷,转步骤204);
204)第i个机器人所分配的任务超出最大任务载荷k个,计算第i个机器人与其所分配的任务之间欧式距离,将欧式距离机器人最远的k个任务,舍弃并标注为未分配的任务,转步骤205);
205)判断第i个机器人带电量是否大于所分配的任务所需电量,若第i个机器人带电量均大于所分配的任务所需电量,转步骤207);
若第i个机器人带电量小于其分配的任务所需电量,转步骤207);
206)以第i个机器人完成任务最多为标准,依次舍弃耗电量最多的任务直至小于机器人带电量,舍弃的任务标注为未分配,转步骤207);
207)令i=i+1,若i≤R,转步骤203);若i>R,转步骤208);
208)输出第一次分配结果。
CN201910980023.6A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 Active CN110717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0023.6A CN110717684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0023.6A CN110717684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7684A true CN110717684A (zh) 2020-01-21
CN110717684B CN110717684B (zh) 2022-06-17

Family

ID=69212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0023.6A Active CN110717684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768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9506A (zh) * 2021-03-16 2021-07-23 北京理工大学 人机协作生产单元任务分配与作业调度集成决策方法
CN113627648A (zh) * 2021-07-08 2021-11-09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79674A (zh) * 2022-05-12 2022-08-09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一种预制构件堆场中巡检机器人调度与路径规划方法
CN114924513A (zh) * 2022-06-07 2022-08-19 中迪机器人(盐城)有限公司 一种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9530A (zh) * 2015-08-13 2015-11-18 肇庆学院 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多机器人任务分配方法
CN107783831A (zh) * 2016-08-24 2018-03-09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任务调度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9530A (zh) * 2015-08-13 2015-11-18 肇庆学院 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多机器人任务分配方法
CN107783831A (zh) * 2016-08-24 2018-03-09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任务调度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NGJUN KONG ET AL.: "Multi-robot Task Allocation Strategy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Greedy Algorithm", 《2019 IEEE 8TH JOINT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李士波: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无人机任务分配", 《软件导刊》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9506A (zh) * 2021-03-16 2021-07-23 北京理工大学 人机协作生产单元任务分配与作业调度集成决策方法
CN113159506B (zh) * 2021-03-16 2023-04-28 北京理工大学 人机协作生产单元任务分配与作业调度集成决策方法
CN113627648A (zh) * 2021-07-08 2021-11-09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任务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79674A (zh) * 2022-05-12 2022-08-09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一种预制构件堆场中巡检机器人调度与路径规划方法
CN114924513A (zh) * 2022-06-07 2022-08-19 中迪机器人(盐城)有限公司 一种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7684B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7684B (zh) 一种基于任务分配协调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
Yoshitake et al. New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system using real-time holonic scheduling for warehouse picking
Liu et al. Multi-objective AGV scheduling in an automatic sorting system of an unmanned (intelligent) warehouse by using two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and a multi-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Hosseinabadi et al. Using the gravitational emulation local search algorithm to solve the multi-objective flexible dynamic job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CN109189094B (zh) 一种多有人机与多无人机混合编队资源调度方法
Asokan et al. Application of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sation in scheduling of jobs and AS/RS in FMS
CN110598941A (zh) 一种基于仿生策略的粒子群优化制造系统双目标排产方法
CN113792924A (zh) 一种基于Deep Q-network深度强化学习的单件作业车间调度方法
Yamazaki et al. Design method of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for lean automation—Integrating equipment for reducing wasted waiting time
CN112685138B (zh) 云环境下基于多种群混合智能优化的多工作流调度方法
CN113867295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车间agv动态调度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36006B (zh) 一种多行设施布局方法
Zhou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greening scheduling problems of part feeding for mixed model assembly lines based on the robotic mobile fulfillment system
CN111784211A (zh) 一种基于分簇的群体多任务分配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5965154A (zh)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数字孪生机械加工过程调度方法
CN111798097A (zh) 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自主移动机器人任务分配处理方法
CN108769105A (zh) 一种云环境下的知识服务多任务调度优化方法及其构建的调度系统
Yuan et al. Multirobot task allocation in e-commerce robotic mobile fulfillment systems
CN113901728A (zh) 基于迁移遗传算法的电脑第二类装配线平衡优化方法
CN109086936A (zh) 一种智能车间的生产系统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Wang et al. Dynamic resource scheduling for C2 organizations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CN110297694A (zh) 一种基于资源分类和任务优先级的启发式云计算调度方法
CN112508478B (zh) 一种基于自组织自动导引车的柔性物流配送任务分配方法
CN110119317A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云计算任务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3238873B (zh) 一种用于航天器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