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7482B -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7482B
CN110717482B CN201911271771.3A CN201911271771A CN110717482B CN 110717482 B CN110717482 B CN 110717482B CN 201911271771 A CN201911271771 A CN 201911271771A CN 110717482 B CN110717482 B CN 110717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cquisition
object distance
image
focusing
focus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717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7482A (zh
Inventor
梁明杰
李志荣
窦川川
刘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717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74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7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7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7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74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2581 priority patent/WO202111488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4Identity check for transactions
    • G06Q20/40145Biometric identity che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3Pre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其中,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包括:首先基于目标对象图像中的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然后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最后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并通过对焦后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虹膜图像。

Description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支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一种对焦方法以及装置、两种计算设备以及两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模式识别技术的逐步成熟,基于生物体体征对生物个体进行生物识别开始在身份识别领域得到应用及推广,如基于指纹识别或者人脸识别的手机解锁、指纹门锁、刷脸支付等。许多支付平台已经基于人脸识别推出刷脸支付等快捷支付方式,但人脸识别难以辨别脸部特征相似度较高的人,同时脸部特征受外部特征影响较大,比如会因化妆和年龄的变化发生明显改变,并且容易被3D打印等手段复现后遭受攻击,相比而言,虹膜特征的可辨识性、稳定性及抵御攻击性均优于人脸识别,但由于虹膜的尺寸较小,使得获取清晰虹膜图像成为虹膜识别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说明书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一种对焦方法以及装置、两种计算设备以及两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对象图像中的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所述目标对象图像由图像采集模块采集;
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并通过对焦后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虹膜图像。
可选的,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采用如下方式构建:
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对应的图像参数,将至少一个图像参数作为目标参数,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目标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剩余的图像参数对应的固定约束条件;
针对每个目标参数,在所述固定约束条件的约束下分别建立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
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所述目标约束条件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所述最小物距和所述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
通过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图像采集模块的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通过调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深度传感子模块实现,其中,所述深度传感子模块通过采集深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眼部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并将计算获得的实际采集距离作为所述物距输出。
可选的,所述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目标对象图像中检测到眼部特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步骤执行之后,且所述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步骤执行之前,包括:
在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
若存在,执行所述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步骤;
若不存在,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对象图像并进行眼部特征检测。
可选的,所述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包括:
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对焦控制子模块下发对焦指令,由所述对焦控制子模块根据所述对焦指令中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将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镜头组调节至所述对焦位置。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目标对象图像中的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并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并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下发携带有所述对焦位置的对焦指令;所述目标对象图像由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目标对象图像,以及按照所述处理模块下发的所述对焦指令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进行对焦,并在对焦后采集虹膜图像。
可选的,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采用如下方式构建:
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对应的图像参数,将至少一个图像参数作为目标参数,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目标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剩余的图像参数对应的固定约束条件;
针对每个目标参数,在所述固定约束条件的约束下分别建立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
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所述目标约束条件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所述最小物距和所述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
通过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图像采集模块的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有深度传感子模块,其中,所述深度传感子模块通过采集深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眼部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并将计算获得的实际采集距离作为所述物距输出。
可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对焦控制子模块、镜头组和感光组件;
其中,所述对焦控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下发的携带所述对焦位置的所述对焦指令,并按照所述对焦指令将所述镜头组调节至所述对焦位置。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焦方法,包括:
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
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
可选的,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采用如下方式构建:
将所述图像采集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目标参数,并将剩余的图像采集参数确定为约束参数;
针对每个目标参数,结合所述约束参数分别建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
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参数阈值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所述最小物距和所述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
通过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步骤,通过调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深度传感子模块实现,其中,所述深度传感子模块通过采集深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并将计算获得的实际采集距离作为所述物距输出。
可选的,所述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步骤执行之后,且所述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步骤执行之前,包括:
在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
若存在,执行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步骤;
若不存在,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对象图像,并返回执行所述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步骤。
可选的,所述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包括:
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对焦控制子模块下发对焦指令,由所述对焦控制子模块根据所述对焦指令中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将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镜头组调节至所述对焦位置。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对焦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并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并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下发携带有所述对焦位置的对焦指令;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目标对象图像,以及按照所述处理模块下发的所述对焦指令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进行对焦。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基于目标对象图像中的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所述目标对象图像由图像采集模块采集;
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并通过对焦后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虹膜图像。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
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对焦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通过计算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物距来确定图像采集模块进行虹膜图像采集所属物距区间,并根据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为图像采集模块匹配相适配的对焦位置,最终在按照对焦位置对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调节后进行虹膜图像的采集,提升了图像采集模块在虹膜图像采集过程中的对焦效率,同时避免了图像采集模块为采集高质量的虹膜图像频繁进行对焦,从而延长了图像采集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通过计算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物距,并根据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为图像采集模块确定相适配的对焦位置,最终在按照对焦位置对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调节,提升了图像采集模块的对焦效率,同时避免了图像采集模块在对焦过程中频繁进行对焦调节,从而延长了图像采集模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处理流程图;
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图;
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图;
图4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方法处理流程图;
图6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说明书。但是本说明书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说明书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说明书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首先,对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虹膜:虹膜是位于人眼瞳孔(黑色)与巩膜(白色)之间的圆环状区域,在红外光下可以捕捉到丰富的纹理信息,属个体独特特征,可用于个体身份识别。
对焦(Focus):通过调整镜头组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改变成像焦点位置使物像恰好落在感光元件上,成清晰像的过程。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用于表征相机系统的细节分辨能力,通常通过单位长度内包含可分辨的黑白线对数来表示(如,线对/毫米)。
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本说明书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一种对焦方法以及装置、两种计算设备以及两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下分别结合本说明书提供的实施例的附图逐一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对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说明。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实施例如下:
参照附图1,其示出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处理流程图,参照附图2,其示出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图,参照附图3,其示出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图。
步骤S102,基于目标对象图像中的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
实际应用中,虹膜识别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如何快速、准确的采集虹膜图像,而在虹膜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于虹膜识别算法对虹膜图像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反复调节图像采集模块的像距以使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虹膜图像满足要求,据此进行的虹膜图像采集不仅效率较低,同时虹膜图像采集过程中反复对焦还会增加图像采集模块的损耗,降低图像采集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在虹膜图像采集之前将图像采集模块的像距划分为多个对焦段,并将图像采集模块进行虹膜图像采集的实际工作范围(有效采集虹膜图像的最近距离至最远距离之间的跨度范围)划分为多个工作区间,从而将图像采集模块进行虹膜图像采集的工作区间与对焦段对应起来,图像采集模块基于此进行虹膜图像采集过程中,在图像识别基础上计算出被采集的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模块的实际采集距离(物距),根据物距所属的工作区间,最终按照物距所属的工作区间对应的对焦段对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并在对焦完成后进行虹膜图像采集,提升了图像采集模块在虹膜图像采集过程中的对焦效率,同时避免了图像采集模块为采集高质量的虹膜图像频繁进行对焦,从而延长了图像采集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是指配置有镜头组和感光组件用于进行图像采集的图像采集组件,并且镜头组与感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像距)能够根据实际虹膜图像采集需求进行对焦调节。比如,配置于线下门店的支付终端中的图像采集组件,或者配置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组件,在支付过程中利用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虹膜图像进行身份识别。
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对象(比如,线下门店进行支付过程中通过虹膜识别进行身份识别的支付用户)的目标对象图像;然后在采集的所述目标对象图像中进行眼部特征检测,在所述目标对象图像中检测到眼部特征的情况下,则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眼部特征计算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相机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即:图像采集模块在采集所述目标对象图像时的物距。
为使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计算更加精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调用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深度传感子模块来计算,具体的,由所述深度传感子模块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目标对象图像时采集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深度数据(比如通过3D结构光或ToF(Time of Flight)模组采集支付用户与图像采集组件之间的深度数据),采集到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深度数据之后,根据采集到的深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眼部与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并将计算获得的实际采集距离作为所述物距输出。
需要说明是,在所述目标对象图像中检测眼部特征的过程中,为了提升特征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来进行眼部特征检测,具体是通过训练眼部特征检测模型,将所述目标对象图像输入训练好的眼部特征检测模型进行眼部特征检测,输出检测到的眼部特征在所述目标对象图像中的位置信息,从而在眼部特征检测模型检测到的眼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准确的物距计算。
此外,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提升图像采集模块在虹膜图像采集过程中的采集流畅性,提升用户采集体验,本实施例提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计算出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的基础上,在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
若存在,执行下述步骤S104即可,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若不存在,则表明无法通过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图像采集模块的对焦位置,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再次采集目标对象图像并进行眼部特征检测,并在采集的目标对象图像中检测到眼部特征的情况下返回执行上述步骤S102,以此完善图像采集模块的虹膜图像采集过程。
步骤S104,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本实施例中,采集虹膜图像的目的是为了基于虹膜图像进行身份识别,而实际应用中进行身份识别的过程中,对虹膜图像的图像指标有一定的要求,只有满足一定指标要求的虹膜图像才能够实现基于虹膜图像的身份识别。本实施例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是指基于虹膜图像进行身份识别时对虹膜图像的质量要求或者特征要求,比如,虹膜识别算法或者虹膜识别系统对输入的虹膜图像的要求为空间分辨率为2 lp/mm时调制度(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不小于60%。
本实施例所述物距区间,是指图像采集模块进行虹膜图像采集的实际工作范围(即:有效采集虹膜图像的最近距离至最远距离之间的跨度范围)被划分后的距离区间。例如,线下门店内支付终端配置的图像采集组件有效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的最近距离为300mm,最远距离为750mm,则该图像采集组件的实际工作范围为300mm~750mm这一跨度范围,该跨度范围被划分为若干个子区间即为物距区间。
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模块中包括镜头组和感光组件,并且图像采集模块对焦过程中的像距调节通过调节镜头组的位置来实现,通过调节镜头组的位置来调节镜头组相对于感光组件的像距,从而通过图像采集模块的像距调节实现对焦。所述对焦位置,是指图像采集模块中镜头组所处的具体位置,镜头组处在不同的对焦位置,镜头组与感光组件之间的距离也不同,图像采集模块的像距也不同。
本实施例为提升图像采集模块在虹膜图像采集过程中的对焦效率,避免图像采集模块为采集高质量的虹膜图像频繁进行对焦调节,延长图像采集模块的使用寿命,采用“分档对焦”的方式对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而“分档对焦”的实现则依赖于预先构建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与对焦段的对应关系,即: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方式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1)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对应的图像参数,将至少一个图像参数作为目标参数,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目标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剩余的图像参数对应的固定约束条件;
2)针对每个目标参数,在所述固定约束条件的约束下分别建立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
3)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所述目标约束条件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所述最小物距和所述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
4)通过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图像采集模块的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例如,针对线下门店内支付终端配置的图像采集组件,预先在线下构建该图像采集组件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构建好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之后,将构建好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写入图像采集组件的存储空间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利用图像采集组件进行虹膜图像采集时能够采用“分档对焦”方式进行对焦。
其中,该图像采集组件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构建包括下述4步:
a)该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到的虹膜图像在通过虹膜识别算法进行身份识别时,对虹膜图像的要求为:空间分辨率为2 lp/mm时调制度(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不小于60%,共涉及两种空间分辨率和调制度这两种图像参数,将其中的调制度作为目标参数,可见调制度对应的目标约束条件为调制度不小于60%,除调制度外剩余的图像参数为空间分辨率,则确定空间分辨率对应的固定约束条件为空间分辨率满足2 lp/mm。
b)在空间分辨率为2 lp/mm时建立图像采集组件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调制度的关系曲线。
如附图2所示,横坐标表示物距(即用户的眼部与图像采集组件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纵坐标表示调制度,当物距为350mm时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1时的成像效果最好,即:图像采集组件进行图像采集时采集的用户眼部图像恰好落在图像采集组件的感光元件上并且成像清晰,图中所示曲线为空间分辨率为2 lp/mm(固定约束条件)时,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1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物距处于300~379mm范围时采集到的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大于60%(满足目标约束条件调制度不小于60%),满足虹膜识别算法对虹膜图像的要求。
与之相类似,物距为450mm时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2时的成像效果最好,物距为550mm时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3时的成像效果最好,物距为650mm时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4时的成像效果最好,物距为750mm时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5时的成像效果最好,即:图像采集组件进行图像采集时采集的用户眼部图像恰好落在图像采集组件的感光元件上并且成像清晰,与上述附图2所示的空间分辨率为2 lp/mm时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1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类似,分别建立空间分辨率为2 lp/mm时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2、v3、v4和v5时采集到的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
如附图3所示,在空间分辨率为2 lp/mm时,301为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1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302为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2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303为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3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304为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4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305为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5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
c)基于关系曲线(301至305)确定图像采集组件在每个对焦位置下调制度大于60%(满足目标约束条件调制度不小于60%)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
具体的,对于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1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301,调制度大于60%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为300mm~379mm;
对于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2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302,调制度大于60%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为380mm~479mm;
对于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3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303,调制度大于60%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为480mm~579mm;
对于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4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304,调制度大于60%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为580mm~679mm;
对于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5时用户眼部图像的调制度相对于物距的变化曲线305,调制度大于60%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为680mm~750mm。
d)生成图像采集组件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具体如下表:
物距区间/mm 像距 对焦位置
300mm~379mm v1 L1
380mm~479mm v2 L2
480mm~579mm v3 L3
580mm~679mm v4 L4
680mm~750mm v5 L5
其中,L1为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1时镜头组所处的位置,即300mm~379mm这一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L2为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2时镜头组所处的位置,即380mm~479mm这一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L3为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3时镜头组所处的位置,即480mm~579mm这一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L4为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4时镜头组所处的位置,即580mm~679mm这一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L5为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为v5时镜头组所处的位置,即680mm~750mm这一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由此可见,通过将图像采集组件进行虹膜图像采集时的物距划分为5个物距区间,并将这5个物距区间分别与图像采集组件的相应对焦位置对应起来,此后,图像采集组件基于此进行虹膜图像采集时,根据采集时的实际采集距离确定所属的物距区间,然后将图像采集组件的镜头组调节至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能够快速的将图像采集组件的像距调节为与实际采集距离相适配,一方面避免了对焦过程中反复调节对焦位置以找到与实际采集距离相适配的对焦位置,另一方面还避免了图像采集组件在一次对焦调节过程中调节幅度过大,从而延长了图像采集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因频繁对焦调节导致的设备维护。
此外,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构建:
在固定约束条件的约束下分别建立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
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目标约束条件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二者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参数为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对应的图像参数中至少一者,所述目标约束条件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所述固定约束条件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对应的图像参数中剩余的图像参数确定。
由此可以看出,针对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的任意一个物距区间,该物距区间由图像采集模块在对应对焦位置下满足目标约束条件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而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则是基于固定约束条件的约束下图像采集模块在对应对焦位置下物距与目标参数建立的关系曲线来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空间分辨率和调制度为例,对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构建过程进行说明,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多个不同空间分辨率和调制度(如空间分辨率为3 lp/mm时调制度不低于50%,或者空间分辨率为4 lp/mm时调制度不低于35%)以及基于空间分辨率和调制度之外的一个或者多个其他图像参数(比如,解析度)构建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或者结合空间分辨率和/或调制度与其他一个或者多个图像参数构建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具体构建过程与上述提供的基于空间分辨率和调制度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构建过程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实施时,在上述步骤S102计算出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的基础上,确定所述物距在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所属的物距区间,并进一步在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沿用上例,若计算出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用户眼部图像对应的物距为500mm,由上表可知,用户眼部图像对应的物距所处的物距区间为480mm至579mm这一物距区间,该物距区间对应的图像采集组件中镜头组的对焦位置为L3。
步骤S106,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并通过对焦后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虹膜图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具体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对焦控制子模块下发对焦指令,由所述对焦控制子模块根据所述对焦指令中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将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镜头组调节至所述对焦位置。
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图像采集模块中的镜头组的位置调节至所述物距对应的对焦位置实现对焦之后,利用对焦之后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后续在应用中根据采集的所述虹膜图像进行身份识别。
沿用上例,若计算出图像采集组件采集的用户眼部图像对应的物距为500mm,并基于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表确定这一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480mm~579mm对应的对焦位置为L3,则向图像采集组件下发对焦指令,对焦指令中包含有对焦位置L3,下发之后,由图像采集组件中配置的对焦马达(比如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将镜头组调节至对焦位置L3,此后在对焦位置L3对应的像距下对支付用户进行虹膜图像采集。
综上所述,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目标对象图像中检测到眼部特征的情况下,通过计算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物距来确定图像采集模块进行虹膜图像采集所属物距区间,并根据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为图像采集模块匹配相适配的对焦位置,最终在按照对焦位置对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调节后进行虹膜图像的采集,提升了图像采集模块在虹膜图像采集过程中的对焦效率,同时避免了图像采集模块为采集高质量的虹膜图像频繁进行对焦,从而延长了图像采集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实施例如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与之相对应的,还提供了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照附图4,其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的示意图。
由于装置实施例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的部分请参见上述提供的方法实施例的对应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410、图像采集模块420;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410,被配置为基于目标对象图像中的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并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并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20下发携带有所述对焦位置的对焦指令;所述目标对象图像由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20采集;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20,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目标对象图像,以及按照所述处理模块410下发的所述对焦指令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进行对焦,并在对焦后采集虹膜图像。
可选的,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采用如下方式构建:
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对应的图像参数,将至少一个图像参数作为目标参数,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目标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剩余的图像参数对应的固定约束条件;
针对每个目标参数,在所述固定约束条件的约束下分别建立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
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所述目标约束条件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所述最小物距和所述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
通过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图像采集模块的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20配置有深度传感子模块421,其中,所述深度传感子模块通过采集深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眼部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20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并将计算获得的实际采集距离作为所述物距输出。
可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420包括:对焦控制子模块422、镜头组423和感光组件424;
其中,所述对焦控制子模块422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410下发的携带所述对焦位置的所述对焦指令,并按照所述对焦指令将所述镜头组423调节至所述对焦位置。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对焦方法实施例如下:
参照附图5,其示出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方法处理流程图,所述对焦方法包括步骤S502至步骤S506。
步骤S502,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方法,将图像采集模块的像距划分为多个对焦段,并将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图像采集的实际工作范围(即:有效采集图像的最近距离至最远距离之间的跨度范围)划分为多个工作区间,从而将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图像采集的工作区间与对焦段对应起来,在对焦过程中,通过计算被采集的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模块的实际采集距离(物距),根据物距所属的工作区间,最终按照物距所属的工作区间对应的对焦段对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调节,提升了图像采集模块的对焦效率,同时避免了图像采集模块在对焦过程中频繁进行对焦调节,从而延长了图像采集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是指配置有镜头组和感光组件用于进行图像采集的图像采集组件,并且镜头组与感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像距)能够根据进行对焦调节。比如,配置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内的图像采集组件。
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对象(比如,手持移动终端的用户)的目标对象图像;然后计算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相机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即:图像采集模块在采集所述目标对象图像时的物距。
为使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计算更加精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调用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深度传感子模块来计算,具体的,由所述深度传感子模块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所述目标对象图像时采集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深度数据(比如通过3D结构光或ToF(Time of Flight)模组采集用户与图像采集组件之间的深度数据),采集到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深度数据之后,根据采集到的深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并将计算获得的实际采集距离作为所述物距输出。
此外,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提升对焦过程的流畅性,提升用户在对焦过程中的体验,本实施例提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计算出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之后,在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
若存在,执行下述步骤S504即可,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若不存在,则表明无法通过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相应的对焦位置,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对象图像,并返回执行上述步骤S102。
步骤S504,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实际应用中,图像采集模块都有一定的性能指标,这些性能指标最终会反应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图像中。本实施例所述图像采集参数,是指图像采集模块所采集图像的图像质量参数或者图像特征参数,比如移动终端内配置的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到的图像在空间分辨率为x1 lp/mm时调制度(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为x2%。
本实施例所述物距区间,是指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图像采集的实际工作范围(有效采集图像的最近距离至最远距离之间的跨度范围)被划分后的距离区间。例如,线下门店内支付终端配置的图像采集组件有效采集用户图像的最近距离为D1,最远距离为D2,则该图像采集组件的实际工作范围为D1~D2这一跨度范围,该跨度范围被划分后的若干个子区间即为物距区间。
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模块中包括镜头组和感光组件,并且图像采集模块对焦过程中的像距调节通过调节镜头组的位置来实现,通过调节镜头组的位置来调节镜头组相对于感光组件的像距,从而通过图像采集模块的像距调节实现对焦。所述对焦位置,是指图像采集模块中镜头组所处的具体位置,镜头组处在不同的对焦位置,镜头组与感光组件之间的距离也不同,图像采集模块的像距也不同。
本实施例为了提升图像采集模块的对焦效率,避免图像采集模块为频繁进行对焦调节,延长图像采集模块的使用寿命,采用“分档对焦”的方式对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而“分档对焦”的实现则依赖于预先构建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与对焦段的对应关系,即: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方式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将所述图像采集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目标参数,并将剩余的图像采集参数确定为约束参数;
针对每个目标参数,结合所述约束参数分别建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
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参数阈值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所述最小物距和所述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
通过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由此可见,通过将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划分为多个物距区间,并将这5个物距区间分别与图像采集模块的相应对焦位置对应起来,此后,图像采集模块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焦调节时,能够根据采集时的实际采集距离确定物距区间,然后将图像采集模块的镜头组调节至确定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能够快速的将图像采集模块的像距调节为与实际采集距离相适配,一方面避免了对焦过程中反复调节对焦位置以找到与实际采集距离相适配的对焦位置,另一方面还避免了图像采集模块在一次对焦调节过程中的调节幅度较大的情况,从而延长了图像采集模块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因频繁对焦导致的设备维护。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的构建:
结合约束参数分别建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所述目标参数为所述图像采集参数中至少一者,并将剩余的图像采集参数确定为约束参数;
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目标参数对应的参数阈值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二者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针对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的任意一个物距区间,该物距区间由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对应对焦位置下满足目标参数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而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则是通过结合约束参数并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对应对焦位置下物距与目标参数建立的关系曲线来确定。
具体实施时,在上述步骤S502计算出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的基础上,确定所述物距在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所属的物距区间,并进一步在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步骤S506,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具体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对焦控制子模块下发对焦指令,由所述对焦控制子模块根据所述对焦指令中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将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镜头组调节至所述对焦位置,从而使镜头组处于所述对焦位置时其成像焦点恰好落在感光组件上。
综上所述,所述对焦方法,通过计算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物距,并根据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为图像采集模块确定相适配的对焦位置,最终在按照对焦位置对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调节,提升了图像采集模块的对焦效率,同时避免了图像采集模块在对焦过程中频繁进行对焦调节,从而延长了图像采集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对焦装置实施例如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对焦方法,与之相对应的,还提供了一种对焦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参照附图6,其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装置的示意图。
由于装置实施例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的部分请参见上述提供的方法实施例的对应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对焦装置,包括:处理模块610、图像采集模块620;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610,被配置为在所述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20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并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20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并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20下发携带有所述对焦位置的对焦指令;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20,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目标对象图像,以及按照所述处理模块610下发的所述对焦指令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进行对焦。
可选的,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采用如下方式构建:
将所述图像采集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目标参数,并将剩余的图像采集参数确定为约束参数;
针对每个目标参数,结合所述约束参数分别建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20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
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20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参数阈值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所述最小物距和所述最大物距组成物距区间;
通过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20的对焦位置的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通过调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20配置的深度传感子模块621实现,其中,所述深度传感子模块621通过采集深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20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并将计算获得的实际采集距离作为所述物距输出。
可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20包括:对焦控制子模块622、镜头组623和感光组件624;
其中,所述对焦控制子模块622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610下发的对焦指令,根据所述对焦指令中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将所述图像采集模块620配置的镜头组623调节至所述对焦位置。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实施例如下: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7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设备7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710和处理器720。处理器720与存储器710通过总线730相连接,数据库750用于保存数据。
计算设备700还包括接入设备740,接入设备740使得计算设备7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760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个域网(PAN)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接入设备74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接口,等等。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700的上述部件以及图7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7所示的计算设备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说明书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计算设备7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PC的静止计算设备。计算设备700还可以是移动式或静止式的服务器。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710、处理器720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720用于执行如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基于目标对象图像中的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所述目标对象图像由图像采集模块采集;
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并通过对焦后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虹膜图像。
本说明书提供的另一种计算设备实施例如下: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备8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设备8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810和处理器820。处理器820与存储器810通过总线830相连接,数据库850用于保存数据。
计算设备800还包括接入设备840,接入设备840使得计算设备8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860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个域网(PAN)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接入设备84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接口,等等。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800的上述部件以及图8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8所示的计算设备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说明书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计算设备8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PC的静止计算设备。计算设备800还可以是移动式或静止式的服务器。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810、处理器820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820用于执行如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
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
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
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如下: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方法的步骤。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虹膜图像采集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虹膜图像采集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本说明书提供的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如下: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对焦方法的步骤。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对焦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对焦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所述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说明书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说明书。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说明书。本说明书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对象图像中的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所述目标对象图像由图像采集模块采集;
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对应的图像参数,将至少一个图像参数作为目标参数,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目标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剩余的图像参数对应的固定约束条件,在所述固定约束条件的约束下分别建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所述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目标约束条件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二者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并通过对焦后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虹膜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图像采集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通过调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深度传感子模块实现,其中,所述深度传感子模块通过采集深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眼部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并将计算获得的实际采集距离作为所述物距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图像采集方法,所述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的目标对象图像中检测到眼部特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步骤执行之后,且所述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步骤执行之前,包括:
在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
若存在,执行所述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步骤;
若不存在,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对象图像并进行眼部特征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图像采集方法,所述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包括:
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对焦控制子模块下发对焦指令,由所述对焦控制子模块根据所述对焦指令中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将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镜头组调节至所述对焦位置。
5.一种虹膜图像采集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目标对象图像中的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并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并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下发携带有所述对焦位置的对焦指令;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对应的图像参数,将至少一个图像参数作为目标参数,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目标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剩余的图像参数对应的固定约束条件,在所述固定约束条件的约束下分别建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所述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目标约束条件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二者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目标对象图像,以及按照所述处理模块下发的所述对焦指令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进行对焦,并在对焦后采集虹膜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有深度传感子模块,其中,所述深度传感子模块通过采集深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的眼部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并将计算获得的实际采集距离作为所述物距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膜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对焦控制子模块、镜头组和感光组件;
其中,所述对焦控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下发的携带所述对焦位置的所述对焦指令,并按照所述对焦指令将所述镜头组调节至所述对焦位置。
8.一种对焦方法,包括:
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
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将所述图像采集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目标参数,并将剩余的图像采集参数确定为约束参数,结合所述约束参数分别建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所述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目标参数对应的参数阈值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二者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焦方法,所述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步骤,通过调用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深度传感子模块实现,其中,所述深度传感子模块通过采集深度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目标对象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之间的实际采集距离,并将计算获得的实际采集距离作为所述物距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焦方法,所述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步骤执行之后,且所述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步骤执行之前,包括:
在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中查找是否存在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
若存在,执行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步骤;
若不存在,通过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目标对象图像,并返回执行所述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焦方法,所述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包括:
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对焦控制子模块下发对焦指令,由所述对焦控制子模块根据所述对焦指令中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将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配置的镜头组调节至所述对焦位置。
12.一种对焦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并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并向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下发携带有所述对焦位置的对焦指令;将所述图像采集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目标参数,并将剩余的图像采集参数确定为约束参数,结合所述约束参数分别建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所述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目标参数对应的参数阈值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二者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目标对象图像,以及按照所述处理模块下发的所述对焦指令携带的所述对焦位置进行对焦。
13.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基于目标对象图像中的眼部特征计算所述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所述目标对象图像由图像采集模块采集;
根据预先基于虹膜图像采集指标构建的图像采集模块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对应的图像参数,将至少一个图像参数作为目标参数,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目标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指标确定剩余的图像参数对应的固定约束条件,在所述固定约束条件的约束下分别建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所述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目标约束条件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二者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并通过对焦后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虹膜图像。
14.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确定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目标对象图像对应的物距;
根据预先基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图像采集参数构建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物距所属的物距区间对应的对焦位置;将所述图像采集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目标参数,并将剩余的图像采集参数确定为约束参数,结合所述约束参数分别建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各个对焦位置下物距与所述目标参数的关系曲线,基于所述关系曲线确定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每个对焦位置下满足目标参数对应的参数阈值的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并由最小物距和最大物距组成的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二者构建所述物距区间与对焦位置对应关系;
按照所述对焦位置对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进行对焦。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虹膜图像采集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8至11任意一项所述对焦方法的步骤。
CN201911271771.3A 2019-12-12 2019-12-12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 Active CN110717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71771.3A CN110717482B (zh) 2019-12-12 2019-12-12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
PCT/CN2020/122581 WO2021114886A1 (zh) 2019-12-12 2020-10-21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71771.3A CN110717482B (zh) 2019-12-12 2019-12-12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7482A CN110717482A (zh) 2020-01-21
CN110717482B true CN110717482B (zh) 2020-04-14

Family

ID=69216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71771.3A Active CN110717482B (zh) 2019-12-12 2019-12-12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7482B (zh)
WO (1) WO20211148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7482B (zh) * 2019-12-12 2020-04-1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
CN112651382B (zh) * 2021-01-15 2024-04-02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对焦数据标定系统和虹膜图像采集系统
CN115641635B (zh) * 2022-11-08 2023-04-28 北京万里红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虹膜图像采集模块对焦参数的方法及虹膜对焦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0838A (zh) * 2008-02-27 2009-09-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自动跟踪和自动变焦的虹膜图像获取方法
CN105787435A (zh) * 2016-02-03 2016-07-20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虹膜采集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8742512A (zh) * 2018-04-17 2018-11-06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睛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9271914A (zh) * 2018-09-07 2019-01-2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检测视线落点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N109886069A (zh) * 2018-12-21 2019-06-14 深圳动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动物管理系统的虹膜识别获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流程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56001A1 (en) * 2011-10-12 2013-04-18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long range acquisition of iris images for stationary and mobile subjects
CN107341467A (zh) * 2017-06-30 2017-11-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虹膜采集方法及设备、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70152A (zh) * 2018-02-14 2018-08-31 天目爱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的3d四维虹膜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0557547B (zh) * 2018-05-30 2021-06-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镜头位置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717482B (zh) * 2019-12-12 2020-04-1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0838A (zh) * 2008-02-27 2009-09-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自动跟踪和自动变焦的虹膜图像获取方法
CN105787435A (zh) * 2016-02-03 2016-07-20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虹膜采集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8742512A (zh) * 2018-04-17 2018-11-06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睛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9271914A (zh) * 2018-09-07 2019-01-2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检测视线落点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N109886069A (zh) * 2018-12-21 2019-06-14 深圳动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动物管理系统的虹膜识别获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流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14886A1 (zh) 2021-06-17
CN110717482A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7482B (zh) 虹膜图像采集方法以及装置、对焦方法以及装置
CN107369159B (zh) 基于多因素二维灰度直方图的阈值分割方法
CN110223292B (zh) 图像评估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52160A (zh) 以图像为基准的生物识别系统及计算机实施方法
JP6731529B1 (ja) 単一画素攻撃サンプルの生成方法、装置、設備及び記憶媒体
KR20140057190A (ko) 이미지들 내에서 초점 에러 추정
CN108305223B (zh) 图像背景虚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035794A1 (zh) 用于测量图像清晰度值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9977882A (zh) 一种半耦合字典对学习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147737A (zh) 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16208807A (zh) 视频帧处理方法及装置、视频帧去噪方法及装置
CN113436081A (zh) 数据处理方法、图像增强方法及其模型训练方法
CN112396016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人脸识别系统
CN114139013A (zh) 图像搜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23581B (zh) 皮肤信息处理方法及皮肤信息处理装置
CN107292331B (zh) 基于无监督特征学习的无参考屏幕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Ma et al. Multimedia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deep feature extraction
CN110120009B (zh) 基于显著物体检测和深度估计算法的背景虚化实现方法
CN109165587B (zh) 智能图像信息抽取方法
Fernandez et al. Device to evaluate cleanliness of fiber optic connectors u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neural networks
CN108647680B (zh) 图像定位框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6129417A (zh) 一种基于低质量图像的数字仪表读数检测方法
JP2020181402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315914B (zh) 全景视频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591706A (zh)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