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1427B -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91427B CN110691427B CN201810732368.5A CN201810732368A CN110691427B CN 110691427 B CN110691427 B CN 110691427B CN 201810732368 A CN201810732368 A CN 201810732368A CN 110691427 B CN110691427 B CN 1106914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mobility management
- access
- network element
- management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477784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SMF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50102131 smf-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119040 Nsmf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477785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SMF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当主基站不能为终端设备继续提供服务时,建立接入与移动性管理网元与辅基站之间的连接。该方法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向辅基站发送该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该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用于辅基站对该终端设备进行移动性管理。因此,能够快速建立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辅基站之间的信令连接,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架构下包含两个基站:主基站(master RAN,M-RAN)和辅基站(secondary RAN,S-RAN)。其中,M-RAN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之间的连接为N2连接,S-RAN与AMF之间没有信令连接,M-RAN与S-RAN之间的连接为Xn连接,M-RAN与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之间的连接为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S-RAN与UE之间的连接为RRC连接。
当上述N2连接或者M-RAN与UE之间的RRC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出现故障时,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会触发图1中的所有连接释放,因此,将导致UE业务中断。此时,若UE希望继续访问原有业务,则需要重新建立会话,但是重新建立会话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且耗时较长,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当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建立AMF与S-RAN之间连接。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移动性管理上下文用于辅基站对终端设备进行移动性管理。
通过上述方法,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快速建立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辅基站之间的信令连接,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之前,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主基站接收辅基站的标识;或者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辅基站接收第一消息后,确定辅基站的标识。
通过上述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获得辅基站的标识,当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时,可以根据辅基站的标识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可以是指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或者,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主基站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通过上述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具体故障原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辅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或者,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通过上述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会话管理上下文,会话管理上下文用于辅基站与终端设备连接的重配置。
通过上述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向辅基站发送会话管理上下文,以使辅基站根据会话管理上下文对辅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重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会话标识;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会话管理上下文之前,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管理网元请求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管理上下文。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管理网元接收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管理上下文。
通过上述方法,当业务为会话粒度时,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二指示信息获得会话标识,向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管理网元请求相应的会话管理上下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业务流标识和业务流标识对应的会话标识;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会话管理上下文之前,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业务流标识对应的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管理网元请求业务流标识对应的会话管理上下文;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业务流标识对应的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管理网元接收业务流标识对应的会话管理上下文。
通过上述方法,当业务为业务流粒度时,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根据第二指示信息获得业务流标识和业务流标识对应的会话标识,向该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管理网元请求该业务流标识对应的会话管理上下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时,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和用户标识信息,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辅基站将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与无线承载关联,无线承载为终端设备与辅基站的无线承载。
通过上述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和用户标识信息,以使辅基站能够将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与无线承载相关联,建立起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与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过主基站从辅基站接收用户标识信息;或者,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过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用户标识信息,用户标识信息用于辅基站对用户标识信息与无线承载之间的关联的确定。
通过上述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提前获得用户标识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通过辅基站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通过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在确定主基站不能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时,触发辅基站建立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连接,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终端设备从主基站或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通过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指示信息在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时保留与辅基站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可以是指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通过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在确定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时,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辅基站从主基站接收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辅基站确定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辅基站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
通过上述方法,辅基站可以在确定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时,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上述故障,并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以使辅基站建立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连接,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辅基站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会话管理上下文,会话管理上下文用于辅基站与终端设备连接的重配置。
通过上述方法,辅基站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会话管理上下文,以使辅基站根据会话管理上下文对辅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进行重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辅基站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时,辅基站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移动性管理上下和用户标识信息,辅基站将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与无线承载关联,无线承载为终端设备与辅基站的无线承载。
通过上述方法,辅基站可以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和用户标识信息,以使辅基站能够将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与无线承载相关联,建立起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与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辅基站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移动性管理上下和用户标识信息之前,辅基站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用户标识信息;辅基站确定用户标识信息与无线承载之间的关联。
通过上述方法,辅基站可以提前获得用户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辅基站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移动性管理上下和用户标识信息之前,辅基站通过主基站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用户标识信息。
通过上述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提前获得用户标识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也可以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内的芯片。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当该装置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当该装置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芯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当该装置是终端设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当该装置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芯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终端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是辅基站,也可以是辅基站内的芯片。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当该装置是辅基站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辅基站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辅基站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当该装置是辅基站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芯片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辅基站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双连接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5G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传输方法的概述流程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会话建立流程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建立AMF与S-RAN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流程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建立AMF与S-RAN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流程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会话建立流程以及当UE确定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建立AMF与S-RAN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M-RAN确定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建立AMF与S-RAN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阅图2所示,5G系统架构分为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无线接入网络(radioaccess network,RAN)用于实现无线接入有关的功能。核心网包括:AMF、会话管理网元(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用户面网元(user plane function,UPF)、策略控制网元(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统一数据管理网元(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
如图2所示,本系统中所涉及到的UE不受限于5G网络,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物联网终端设备等。UE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在此不作限定。上述UE还可以车与车(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中的汽车、机器类通信中的机器等。
本系统中所涉及到的RAN是指为UE提供无线接入的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演进型基站(eNodeB)、无线保真接入点(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WiFi AP)、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base station,WiMAX BS)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提供无线接入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系统中,称为节点B(Node B)等。在新一代系统中,称为gNB(gNodeB)。
本系统中所涉及到的AMF主要负责移动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如用户位置更新、用户注册网络、用户切换等。AMF网元也可称为AMF设备或AMF实体。
本系统中所涉及到的SMF主要负责移动网络中的会话管理,如会话建立、修改、释放,具体功能可以包括为用户分配IP地址、选择提供报文转发功能的UPF等。SMF网元也可称为SMF设备或SMF实体。
本系统中所涉及到的PCF负责向AMF、SMF提供策略,如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策略、切片选择策略等。PCF网元也可称为PCF设备或PCF实体。
本系统中所涉及到的UDM用于存储用户数据,如签约信息、鉴权/授权信息。UPF主要负责对用户报文进行处理,如转发、计费等。UDM网元也可称为UDM设备或UDM实体。
可选的,上述5G通信系统中还包括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例如,DN可以为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或者第三方提供的服务。
上述各网元既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实现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实例,或者是在适当平台上虚拟化功能的实例,例如,上述虚拟化平台可以为云平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其他通信技术。本申请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通过DC架构实现业务的报文传输的应用场景,该业务可以是会话粒度,也可以是业务流粒度。例如,UE具有会话1和会话2,其中会话1对应业务流1a和业务流1b,会话2对应业务流2a,业务流2b和业务流2c。会话1的所有报文(即业务流1a和业务流1b的所有报文)通过M-RAN的用户面路径传输(即图1中的实线所表示的用户面路径)。会话2的业务流2a的报文通过M-RAN的用户面路径传输(即图1中的实线所表示的用户面路径),业务流2b的报文通过S-RAN的用户面路径传输(即图1中的虚线所表示的用户面路径),业务流2c的报文通过M-RAN的用户面路径和S-RAN的用户面路径(即图1中的实线和虚线所表示的用户面路径)进行高可靠传输。例如,业务流2c可以为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超低时延高可靠通信)业务流。其中,会话由会话标识表示;业务流由业务流标识表示,如IP五元组、QFI(QoS flow identifier,QoS流标识)。
为了实现当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建立AMF与S-RAN之间的连接,参阅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300: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例如,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为图1中的AMF网元,主基站为图1中的M-RAN设备,终端设备为图1中的UE。
其中,当主基站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连接(例如,N2连接)、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连接(例如,Xn连接)或者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例如,RRC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出现故障时,主基站不能为终端设备继续提供服务,或称主基站故障。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方式1: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检测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确定主基站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即N2连接出现故障。示例性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通过向主基站发送心跳包检测N2连接是否正常,当未收到主基站针对心跳包的响应时确定N2连接出现故障。
方式2: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辅基站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辅基站确定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时,即Xn连接出现故障,辅基站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用于通知Xn连接出现故障。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获知Xn连接出现故障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判断N2连接是否出现故障,当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N2连接出现故障时,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此时,在辅基站确定Xn连接出现故障之前,辅基站保存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示例性地,在主基站增加辅基站的过程中,主基站将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发送至辅基站。
方式3: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辅基站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进而可以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其中,当终端设备确定出现以下至少一种情况时,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不能为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情况1:终端设备检测到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即RRC连接出现故障。
情况2:当主基站检测出N2连接出现故障时,主基站向终端设备通知N2连接出现故障。
终端设备通过辅基站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可能:其一,辅基站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故障信息,辅基站可以采用透传方式将该第一故障信息发送给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该第一故障信息用于指示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此时该第一故障信息即为上述方式3中提到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二,辅基站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故障信息,辅基站解析该第二故障信息,并根据解析后的第二故障信息生成第三故障信息,然后将第三故障信息发送给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此时该第三故障信息即为上述方式3中提到的第二指示信息。
此外,在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终端设备还可以从主基站或会话管理网元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该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可选的,该第三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该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情况下,释放终端设备与主基站之间的无线连接相关的用户面上下文,或者说,不释放用户面相关的上下文(例如,终端设备与辅基站之间的无线连接相关的用户面上下文),即指示UE不触发所有用户面连接的释放流程,其中,所有用户面连接指的是经过主基站的用户面连接,以及经过辅基站的用户面连接。
方式4: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主基站接收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示例性地,当主基站检测出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时,即RRC连接出现故障,主基站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用于通知RRC连接出现故障。
步骤310: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mobility management context,MM context)。
例如,辅基站为图1中的S-RAN设备。
MM context用于辅基站对终端设备进行移动性管理。此外,MM context还可用于辅基站对终端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例如,MM context可以包括区域限制(service arearestriction)、接入技术限制(RAT restriction)、安全上下文等信息。
进一步地,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还可以向辅基站发送会话管理上下文(session managementcontext,SM context),SM context用于辅基站与终端设备连接的重配置。终端设备上下文(UE context)包括SM context与MM context。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和用户标识信息,其中,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辅基站将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与无线承载关联,该无线承载为终端设备与辅基站之间的无线承载,即终端设备与辅基站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因此,辅基站可以根据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到的用户标识信息和MM context,建立MM context与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同理,若辅基站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到SM context,辅基站也可以建立SM context与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因此,最终辅基站可以建立UE context与终端设备的关联关系。
其中,为了辅基站在获取到MM context后能与终端设备建立关联关系,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辅基站可以提前获知该用户标识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可能实现方式:
方式1: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过主基站从辅基站接收用户标识信息。示例性地,辅基站保存用户标识信息和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之间的关联关系,该DRB是指终端设备与辅基站的无线承载,辅基站提前将用户标识信息通过主基站发送给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例如,用户标识信息可以为辅基站分配的Xn接口上可以唯一标识该终端设备的标识(简写为S-RAN M-RAN UE ID或S-RAN UE Xn ID),或主基站分配的Xn接口上可以唯一标识该终端设备的标识(简写为M-RAN S-RAN UE ID或M-RAN UE Xn ID)。
方式2: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过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用户标识信息。示例性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保存用户标识信息,并将用户标识信息提前通过主基站发送给辅基站,以使辅基站保存该用户标识信息,并建立用户标识信息与无线承载之间的关联关系。这里的用户标识信息可以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分配的N2接口上可以唯一标识该终端设备的标识(简写为AMF M-RAN UE ID或AMF UE N2AP ID),或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分配的N1接口上可以唯一标识该终端设备的标识(简写为AMF N1 UE ID),或主基站分配的N2接口上可以唯一标识该终端设备的标识(简写为M-RAN AMF UE ID或M-RAN UE N2AP ID),其中,N1接口为终端设备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接口,即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接口。
此外,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之前,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从主基站接收辅基站的标识。示例性地,在会话建立流程,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从主基站接收辅基站的标识,并保存辅基站的标识。或者,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之前,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从辅基站接收第一消息后,确定辅基站的标识。例如,第一消息为路径切换请求消息。示例性地,辅基站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路径切换请求消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路径切换请求消息确定辅基站的标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快速建立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辅基站之间的信令连接,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其中建立辅基站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信令连接,还可以描述为将辅基站升为主基站。
图4描述的是当AMF判断M-RAN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时,通过主动向S-RAN推送UEcontext的方式,实现S-RAN与AMF之间N2连接的建立。具体包含两个流程:会话建立流程,如图4(a)所示;UE context推送流程,如图4(b)所示。
参阅图4(a)所示为会话建立流程的具体流程图。其中,UE发起会话建立流程,在该会话建立流程完成后,UE建立了与DN之间的双用户面连接。第一条用户面路径包括的网元为:UE、M-RAN、UPF、DN;第二条用户面路径包括的网元为:UE、S-RAN、UPF、DN。
S401:UE通过M-RAN向AMF发送NAS消息。
例如,该NAS消息包括会话建立请求(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该会话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核心网为UE建立会话。例如,会话建立请求包括:UE为该会话分配的PDU会话标识(PDU session ID)。NAS消息还包括单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ingle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S-NSSAI)、数据网络名称(datanetwork name,DNN)、PDU session ID等信息。
其中,AMF根据该NAS消息选择SMF,并保存PDU session ID与SMF ID的对应关系。SMF ID指的是AMF选择的SMF对应的标识。示例性地,AMF根据该NAS消息中的S-NSSAI和DNN选择SMF。
S402:AMF向SMF发送N11消息。
例如,该N11消息为创建会话管理上下文请求(Nsmf_PDUSession_CreateSMContext Request)。该创建会话管理上下文请求包括该会话建立请求。
进一步地,SMF可以根据该N11消息选择为UE提供报文转发服务的UPF。
S403:SMF向AMF发送N1N2消息传输请求(N1N2 Message Transfer Request)。
例如,N1N2消息传输请求包括发送至UE的会话管理信息(N1 SM information,或者,N1 SM info)和发送至M-RAN的会话管理信息(N2 SM information,或者,N2 SM info)。其中,N1 SM info包括发送给UE的会话接受消息。N2 SM info包括发送给M-RAN的用户面隧道信息(UPF tunnel info)、PDU Session ID,QFI(s),QoS配置文件(QoS Profile(s)),会话粒度的聚合最大比特率(Session-AMBR,per Session 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PDU会话类型(PDU Session Type)等。
S404:AMF向M-RAN发送N2会话请求(N2 PDU Session Request)。
例如,N2会话请求包括上述N1 SM info、N2 SM info。
可选的,N2会话请求还包括AMF UE N2AP ID。其中,AMF UE N2AP ID为AMF分配的N2接口上唯一标识UE的标识。
S405:M-RAN建立与UE之间的无线连接。
以下S406-S413具体描述M-RAN增加S-RAN形成DC架构的过程。
S406:M-RAN向S-RAN发送辅基站增加请求(SeNB Addition Request)。
可选的,该辅基站增加请求携带UE标识,如AMF UE N2AP ID。S406可以为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辅基站需提前获知该用户标识信息的实现方式中方式2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UE标识还可以是其它标识,如AMF N1 UE ID,具体参考图3的步骤310中方式2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该辅基站增加请求携带AMF标识。当S-RAN检测到Xn故障时,S-RAN可以根据该AMF标识向A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可参考图3中步骤300的方式2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S-RAN检测到Xn故障的实现可参考后续步骤S414(b)中的具体描述。或当UE确定M-RAN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时,UE通过S-RAN向AM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S-RAN可以根据该AMF标识向AM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具体可参考图3中步骤300的方式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407:S-RAN建立与UE之间的无线连接。
具体的,S-RAN向UE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UE返回RRC连接建立响应。
S408:S-RAN向M-RAN返回辅基站增加响应(SeNB Addition RequestAcknowledge)。
例如,辅基站增加响应携带辅基站的隧道信息(简写为S-RAN tunnel info)。
S409:M-RAN向AMF返回N2会话响应(N2 PDU Session Response)。
例如,N2会话响应包括:PDU session ID和N2 SM info。其中,N2 SM info包括M-RAN隧道信息(M-RAN tunnel info)和S-RAN隧道信息(S-RAN tunnel info)。其中,M-RAN隧道信息包括M-RAN IP地址和M-RAN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S-RAN隧道信息包括S-RAN IP地址和S-RAN隧道端点标识。
可选的,N2会话响应包括S-RAN标识。AMF保存S-RAN标识。该S-RAN标识用于在图3的步骤300中方式1所描述的AMF检测到N2故障的场景下,或图3的步骤300中方式4所描述的M-RAN检测到RRC故障时向AMF发送通知的场景下,AMF向S-RAN标识对应的S-RAN发送MMcontext,即S419。其中,AMF检测到N2故障的场景还可以参见S414(a)的步骤描述。M-RAN检测到RRC故障时向AMF发送通知的场景还可以参见S414(c)的步骤描述。
应理解的是,S403中的N2 SM info是SMF经AMF和M-RAN发送给UE的,S409中N2 SMinfo是M-RAN经AMF发送给SMF的,两者只是名称相同,但携带的内容不同,详见S403和S409中关于N2 SM info包括的具体内容的描述。
S410:AMF向SMF发送更新会话管理上下文请求(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Request)。
例如,更新会话管理上下文请求包括上述N2 SM info。
S411:SMF向UPF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N4 Session Modification Request)。
例如,N4会话修改请求包括上述M-RAN tunnel info、S-RAN tunnel info,以及报文转发规则。
S412:UPF向SMF发送N4会话修改响应(N4 Session Modification Response)。
S413:SMF向AMF返回更新会话管理上下文获取响应(Nsmf_PDUSession_UpdateSMContextResponse)。
参阅图4(b)为在会话建立流程完成后,当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建立AMF与S-RAN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流程图之一。在该实施例中,AMF发起辅基站与AMF之间的连接的建立。图4(b)将结合图3和图4(a)进行描述。
在AMF发起辅基站与AMF之间的连接的建立之前,AMF获知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可以包括S414(a)~S414(c)三种情况。
S414(a):AMF检测到N2连接出现故障。
其中,S414(a)为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实现方式中方式1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S414(b):S-RAN向A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Xn连接出现故障。
在这种情况下,在S-RAN向A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S-RAN保存AMF标识。具体的,在S406中,M-RAN向S-RAN发送的辅基站增加请求中携带AMF标识。当S-RAN检测到Xn故障时,S-RAN向该AMF标识对应的A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因此,通过在S406中,M-RAN向S-RAN发送的辅基站增加请求中携带AMF标识,可以使S-RAN检测到Xn故障时,向该AMF标识对应的A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S414(b)为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实现方式中方式2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此外,在AMF从S-RAN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AMF还需判断N2连接是否出现故障,当N2连接出现故障时,AMF确定M-RAN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
S414(c):M-RAN向AMF发送第四指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RAN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
其中,S414(c)为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实现方式中方式4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应理解的是,当S414(a)~S414(c)中发生至少一个时,AMF获知M-RAN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继续执行S415。
S415:AMF向SMF发送上下文获取请求。
可选的,AMF不触发SMF释放S-RAN的用户面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AMF保存UE的多个PDU session ID与SMF ID的对应关系,AMF向多个SMF发送上下文获取请求。此时,上下文获取请求中携带原因值(cause),该cause用于指示SMF返回用户面路径经过M-RAN的业务对应的SM context。示例性地,假设UE具有三个会话,分别为会话1、会话2、会话3。会话与SMF、以及用户面连接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所示:
会话 | 会话对应的SMF | 用户面连接经过M-RAN或S-RAN |
会话1 | SMF1 | M-RAN |
会话2 | SMF2 | M-RAN |
会话3 | SMF3 | S-RAN |
表1
由于M-RAN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因此会话1和会话2的业务传输出现故障,可以将会话1和会话2的业务传输迁移到经过S-RAN的用户面路径上。因此,AMF根据保存的会话标识与SMF标识的对应关系,向多个SMF发送上下文获取请求,携带原因值。可选的,该原因值可以为M-RAN的标识,用于指示SMF返回用户面路径经过M-RAN的业务对应的SM context。在SMF收到上下文获取请求后,SMF判断其管理的会话的用户面路径是否经过M-RAN,若经过,则SMF返回该会话对应的SM context;若不经过,则SMF不返回任何SM context。如表1所示,SMF1返回会话1对应的SM context,SMF2返回会话2对应的SM context,SMF3不返回任何SM context。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MF可以保存PDU session ID、SMF ID与S-RAN ID三者的对应关系。示例性地,AMF可以通过图4(a)中省略的步骤实现保存PDU session ID与SMFID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地,AMF可以通过S409实现保存PDU session ID与S-RAN ID的对应关系。因此,AMF可以获得并保存PDU session ID、SMF ID与S-RAN ID三者的对应关系。在AMF向SMF发送上下文获取请求之前,若UE对应多个PDU session ID,则AMF从中确定保存有对应S-RAN ID的PDU session ID,并根据该PDU session ID之外的其它会话进一步确定其它会话对应的SMF ID,向确定的SMF ID对应的SMF发送上下文获取请求。例如,UE具有三个会话,会话1、会话2的用户面路径经过M-RAN,如表2所示,AMF保存会话标识与SMF标识的对应关系,由于会话3的用户面路径经过S-RAN,因此按照本实现方式,AMF还保存会话标识、SMF标识、S-RAN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AMF保存S-RAN标识可以以S-RAN ID或者yes的形式体现,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体现方式。
会话 | 会话对应的SMF | 是否保存了S-RAN ID |
会话1 | SMF1 | - |
会话2 | SMF2 | - |
会话3 | SMF3 | S-RAN/yes |
表2
具体的,如表2所示,AMF从表2中确定保存有对应S-RAN ID的会话为会话3,进而向会话1对应的SMF1发送上下文获取请求,以及向会话2对应的SMF2发送上下文获取请求。SMF1返回会话1对应的SM context,SMF2返回会话2对应的SM context。
S416:SMF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
其中,N4会话修改请求包括更新后的报文转发规则。
应理解的是,上述更新后的报文转发规则为UPF对图4(a)步骤S411中的报文转发规则更新后的报文转发规则。例如,假设该UE的会话1访问的业务是URLLC业务,则S416提到的报文转发规则用于指示UPF在接收到下行业务对应的报文时,将其通过S-RAN发送至UE,而不是将其通过双路发送至UE。或者,假设该UE的会话2访问的业务是通过M-RAN的用户面路径传输业务,S416提到的报文转发规则用于指示UPF在接收到下行业务对应的报文时,将其通过S-RAN发送至UE,而不是通过M-RAN发送至UE。
S417:UPF返回N4会话修改响应。
S418:SMF向AMF返回上下文获取响应。
可选的,该上下文获取响应携带N2 SM info。这里的N2 SM info,即SM context,可以包括会话类型、QoS参数等信息。
例如,如表1所示,SMF1返回会话1对应的SM context,SMF2返回会话2对应的SMcontext。
又例如,假设UE只有会话1,该会话访问的业务是URLLC业务(也就是说经过M-RAN的用户面路径传输的报文与经过S-RAN的用户面路径传输的报文是相同),此时,SMF不会返回SM context,如UPF tunnel info,PDU Session ID等。因为在会话建立过程中,S-RAN上已经有了该会话对应的SM context,没必要再次返回。此时,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下文获取响应为一条空的消息,不携带任何SM context。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下文获取响应携带原因值,该原因值用于指示SMF返回的SM context为空。
应理解的是,上下文获取请求可以是更新会话管理上下文请求(Update SMContext reuqest)。同理,会话上下文获取响应,可以是更新会话管理上下文响应。
此外,当用户面路径经过M-RAN的业务为业务流粒度时,上述原因值用于指示SMF返回该业务流对应的SM context即可。
S419:AMF向S-RAN发送N2消息。
例如,N2消息包括MM context、N2 SM info。
例如,在AMF检测到N2连接出现故障之前,在图4(a)的S409中,M-RAN向AMF发送N2会话响应,N2会话响应携带S-RAN标识,AMF保存S-RAN标识。当AMF检测到N2连接出现故障时,AMF向该S-RAN标识对应的S-RAN发送N2消息,该N2消息携带MMcontext。
因此,通过S409中,M-RAN向AMF发送的N2会话响应携带S-RAN标识,可以使AMF获知S-RAN标识,当AMF检测到N2连接出现故障时,AMF可以向该S-RAN标识对应的S-RAN发送N2消息,该N2消息携带MM context。
例如,在M-RAN向AMF发送第四指示信息之前,在图4(a)的S409中,M-RAN向AMF发送S-RAN标识,AMF保存S-RAN标识。当M-RAN向AMF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时,AMF向该S-RAN标识对应的S-RAN发送N2消息,该N2消息携带MM context。
因此,通过S409中,M-RAN向AMF发送的N2会话响应携带S-RAN标识,可以使AMF获知S-RAN标识,当AMF接收到检测到M-RAN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时,AMF可以向该S-RAN标识对应的S-RAN发送N2消息,该N2消息携带MM context。
S420:S-RAN向UE发起RRC连接重配置过程。
其中,S-RAN根据接收到的UE context(即MM context和SM context),向UE发起RRC连接重配置过程。
在S-RAN接收到MM context之前,在图4(a)的S406中,M-RAN向S-RAN发送辅基站增加请求,该辅基站增加请求携带UE标识。该UE标识用于指示S-RAN将MM context与无线承载关联,该无线承载为UE与S-RAN之间的无线承载。因此,S-RAN可以根据UE标识和MMcontext,建立MM context与UE的关联关系,向UE发起RRC连接重配置过程。
通过上述实施例,在AMF获知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后,AMF不触发SMF释放S-RAN的用户面连接,AMF发起辅基站与AMF之间的连接的建立,进而实现在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将S-RAN升为M-RAN,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图4所示实施例,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辅基站从主基站接收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可参考上述S406的描述),辅基站确定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可参考S414(b)的描述)。辅基站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辅基站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会话管理上下文,会话管理上下文用于辅基站与终端设备连接的重配置。
参阅图5为在会话建立流程完成后,当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建立AMF与S-RAN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流程图之二。在该实施例中,AMF通过寻呼UE从而发起辅基站与AMF之间的连接的建立。图5将结合图4(a)和图4(b)进行描述。
S501(a)~S501(c)可参考图4(b)中S414(a)~S414(c)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S502:AMF向S-RAN发送寻呼消息。
可选的,AMF不触发SMF释放S-RAN的用户面连接。
例如,该寻呼消息携带cause,该cause用于指示UE向S-RAN发送RRC层消息,以触发S-RAN建立与AMF之间的连接。
其中,AMF可以根据图4(a)的S409中AMF保存的S-RAN ID向S-RAN发送寻呼消息。应理解的是,正常的寻呼流程是指向多个RAN发送寻呼消息,而S502中的寻呼消息只发送到S-RAN。
S503:S-RAN向UE发送寻呼消息。例如,寻呼消息携带S502中的cause。
S504:UE向S-RAN发送RRC层消息。
例如,UE根据S503中的cause,向S-RAN发送RRC层消息。
可选的,UE还确定用户面路径经过M-RAN的业务对应的会话标识。当用户面路径经过M-RAN的业务是业务流粒度时,UE还需确定业务流标识。
可选的,该RRC层消息携带用户面路径经过M-RAN的业务对应的会话标识。进一步可选的,当上述业务为业务流粒度时,还携带业务流标识。
S505:S-RAN向AMF发送N2消息。
例如,S-RAN根据RRC层消息,向AMF发送N2消息。
可选的,当该RRC层消息携带会话标识时,该N2消息携带会话标识。当RRC层消息还携带业务流标识时,N2消息也携带业务流标识。N2消息具体可以是路径切换请求。
S506:AMF向SMF发送上下文获取请求。
可选的,当该N2消息携带会话标识时,AMF向会话标识对应的SMF发送上下文获取请求,当N2消息还携带业务流标识时,该上下文获取请求也携带业务流标识。
S507~S511可参考图4(b)中S416~S420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AMF获知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后,AMF不触发SMF释放S-RAN的用户面连接,AMF通过S-RAN发起特殊寻呼流程,以触发UE向S-RAN发起RRC层消息,使S-RAN发起与AMF之间的连接建立,进而实现在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将S-RAN升为M-RAN,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参阅图6为会话建立流程以及当UE确定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建立AMF与S-RAN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UE主动发起辅基站与AMF之间的连接的建立流程。图6将结合图4(a)和图4(b)进行描述。
S601和S602可参考图4(a)中S401和S402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S603:SMF向AMF发送N1N2 Message Transfer。
例如,该N1N2 Message Transfer包括N1 SMF info和N2 SM info。N1 SM info包括发送给UE的会话接受消息和第三指示信息(indication)。N2 SM info包括发送给M-RAN的UPF tunnel info、PDU Session ID,QFI(s),QoS Profile(s),Session-AMBR,PDUSession Type、S-NSSAI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MF根据QFI、QoS配置文件、S-NSSAI、签约数据、本地策略或PCF策略等中的至少一项生成第三指示信息。
这里的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在确定M-RAN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向AMF通知M-RAN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可选的,该第三指示信息还指示UE释放终端设备与主基站之间的无线连接相关的用户面上下文,或者说,不释放与用户面相关的上下文(例如,UE与辅基站之间的无线连接相关的用户面上下文),即指示UE不触发所有用户面连接的释放流程。其中,所有用户面连接指的是经过M-RAN的用户面连接,以及经过S-RAN的用户面连接。
S604:AMF向M-RAN发送N2会话请求(N2 PDU Session Request)。
例如,该N2会话请求包括N1 SM info和N2 SM info。
S605:M-RAN发起与UE之间的无线连接建立过程。
在S605中M-RAN将SMF生成的第三指示信息发送给UE。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指示信息由M-RAN生成,即N1 SM info中不包括指示信息,在S605中M-RAN将M-RAN生成的第三指示信息发送给UE。
示例性地,M-RAN可以根据QFI、QoS配置文件、S-NSSAI和本地策略等中的至少一项生成第三指示信息。
S606~S613可参考图4(a)中S406~S413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S614:UE确定M-RAN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
进一步地,UE不触发释放S-RAN的用户面连接。
例如,UE检测到UE与M-RAN的RRC连接出现故障,或者UE接收到M-RAN发送的通知,该通知表明M-RAN不能继续为UE服务。其中,M-RAN确定其不能继续为UE服务可以是指M-RAN检测到其与AMF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可选的,该通知还表明Xn连接出现故障。
S615:UE向S-RAN发送RRC层消息。
该RRC消息用于触发S-RAN建立与AMF之间的连接。该RRC层消息还用于向AMF通知M-RAN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其中,该RRC层消息中携带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主基站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
可选的,该RRC层消息携带用户面路径经过M-RAN的业务对应的会话标识。进一步可选的,当上述业务是业务流粒度时,RRC层消息还携带业务流标识。
S616:S-RAN向AMF发送N2消息。
该N2消息用于向AMF通知M-RAN不能继续为UE提供服务。
该N2消息携带S616中的指示信息,或者S-RAN根据S616中的指示信息生成新的指示信息,且该N2消息携带该新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当该RRC层消息携带会话标识时,该N2消息携带会话标识。当RRC层消息还携带业务流标识,N2消息也携带业务流标识。
在这种情况下,在S-RAN向AMF发送N2消息之前,S-RAN保存AMF标识。具体的,在S406中,M-RAN向S-RAN发送的辅基站增加请求中携带AMF标识,S-RAN可以根据该AMF标识向AMF发送N2消息。
因此,通过在S406中,M-RAN向S-RAN发送的辅基站增加请求中携带AMF标识,可以使S-RAN可以根据该AMF标识向AMF发送N2消息。
S617:AMF向SMF发送上下文获取请求。
可选的,当该N2消息携带会话标识时,AMF向会话标识对应的SMF发送上下文获取请求,当N2消息还携带业务流标识,该上下文获取请求也携带业务流标识。
S618~S622可参考图4(b)中S416~S420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当UE确定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UE根据第四指示信息保留与S-RAN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并向S-RAN发送RRC层消息,以触发S-RAN建立与AMF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在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将S-RAN升为M-RAN,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图6所示的实施例,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辅基站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可参考上述S616的描述)。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终端设备从主基站或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可参考上述S603的描述)。其中,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是指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可参考上述S614的描述)。
此外,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主基站检测出主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RRC连接出现故障时,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消息,该消息触发辅基站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连接的建立。可选的,该消息还用于向辅基站通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该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同理,当主基站检测出N2连接出现故障时,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消息,该消息触发辅基站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连接的建立。
参阅图7所示为在会话建立流程完成后,当M-RAN确定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建立AMF与S-RAN之间的连接的具体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M-RAN主动发起辅基站与AMF之间的连接的建立流程。图7将结合图4(b)进行描述。
S701:M-RAN检测出M-RAN与UE之间的RRC连接出现故障,或者M-RAN检测出N2连接发生故障。
S702:M-RAN向S-RAN发送第五指示信息。
例如,第五指示信息用于使S-RAN建立其与AMF之间的连接。其中,该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是单独的信元,也可以是消息(如切换请求消息)。
S703:S-RAN向AMF发送N2消息。
该消息具体的可以是路径切换请求消息。
S704~S709可参考图4(b)中S415~S420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S-RAN升为M-RAN的触发条件都是由UE测量报告引发的,没有考虑到因为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的原因导致的S-RAN升为M-RAN。而本发明实施例中,当M-RAN确定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M-RAN主动发起辅基站与AMF之间的连接的建立流程,向S-RAN发送第五指示信息,以触发S-RAN建立与AMF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在M-RAN不能为UE继续提供服务时,将S-RAN升为M-RAN,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各个网元本身、以及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和设备,例如上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终端设备和辅基站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例如,当上述网元通过软件模块来实现相应的功能。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传输装置,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
处理单元801,用于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发送单元802,用于向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所述移动性管理上下文用于所述辅基站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移动性管理。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业务传输装置能够在处理单元801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后,通过发送单元802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快速建立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辅基站之间的信令连接,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800还包括:
接收单元803,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802向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之前,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辅基站的标识;或者,
接收单元803,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802向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之前,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消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所述辅基站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801,用于: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或者,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装置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单元803,用于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803,用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802,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后,向所述辅基站发送会话管理上下文,所述会话管理上下文用于所述辅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重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802,用于: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和用户标识信息,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将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与无线承载关联,所述无线承载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的无线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单元803,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通过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802,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通过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所述辅基站对所述用户标识信息与所述无线承载之间的关联的确定。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变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传输装置,示例性地,可以为一种芯片,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该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其中,处理器完成上述处理单元801的功能,接口完成上述接收单元803和发送单元802的功能。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时实现上述如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
此外,业务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单元801、发送单元802和接收单元803还可实现上述方法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其他操作或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业务传输装置还可用于执行终端设备(例如,UE)的操作。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
处理单元801,用于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装置提供服务;
发送单元802,用于通过辅基站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装置提供服务。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业务传输装置能够在处理单元801确定主基站不能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时,触发辅基站建立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连接,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800,还包括:
接收单元803,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从所述主基站或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确定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向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装置提供服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801,用于: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此外,业务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单元801、发送单元802和接收单元803还可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其他操作或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业务传输装置还可用于执行辅基站(例如,S-RAN)的操作。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
接收单元803,用于从主基站接收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
处理单元801,用于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装置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发送单元802,用于向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所述主基站与所述装置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所述接收单元803,还用于从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传输装置能够在处理单元801确定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时,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上述故障,并通过接收单元803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以使辅基站建立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连接,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单元803,还用于从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会话管理上下文,所述会话管理上下文用于所述辅基站与终端设备连接的重配置。
此外,业务传输装置中的处理单元801、发送单元802和接收单元803还可实现上述方法中辅基站的其他操作或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以上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业务传输装置,参阅图9所示,该装置900中包括:收发器901、处理器902、存储器903。其中,处理器可以是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当该装置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时,存储器9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902调用存储器9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通过收发器9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执行的方法。当该装置为终端设备时,存储器9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902调用存储器9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通过收发器9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当该装置为辅基站时,存储器9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902调用存储器9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通过收发器9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辅基站执行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以图9所示的装置900实现。具体的,处理单元801可以由处理器902实现,接收单元803和发送单元802可以由收发器901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个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快速建立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与辅基站之间的信令连接,保证业务传输,提高用户体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3)
1.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所述主基站不能为所述终端设备继续提供服务是指所述主基站与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连接、所述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连接或者所述主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出现故障;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检测到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或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接收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获知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所述移动性管理上下文用于所述辅基站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移动性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辅基站的标识;或者,
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消息后,确定所述辅基站的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包括:
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或者,
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包括:
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或者,
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所述辅基站发送会话管理上下文,所述会话管理上下文用于所述辅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重配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包括:
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和用户标识信息,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将所述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与无线承载关联,所述无线承载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的无线承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过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或者,
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过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所述辅基站对所述用户标识信息与所述无线承载之间的关联的确定。
8.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辅基站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主基站或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向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10.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辅基站从主基站接收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
所述辅基站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所述辅基站向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所述主基站与所述辅基站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所述辅基站从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辅基站从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会话管理上下文,所述会话管理上下文用于所述辅基站与终端设备连接的重配置。
12.一种业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装置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或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内的芯片;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所述主基站不能为所述终端设备继续提供服务是指所述主基站与所述装置之间的连接、所述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连接或者所述主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出现故障;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或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获知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所述移动性管理上下文用于所述辅基站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移动性管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所述发送单元在向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之前,从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辅基站的标识;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所述发送单元在向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之前,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消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所述辅基站的标识。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或者,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装置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辅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16.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后,向所述辅基站发送会话管理上下文,所述会话管理上下文用于所述辅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重配置。
17.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和用户标识信息,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基站将所述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与无线承载关联,所述无线承载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辅基站的无线承载。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通过所述主基站从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知主基站不能继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之前,通过所述主基站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所述用户标识信息,所述用户标识信息用于所述辅基站对所述用户标识信息与所述无线承载之间的关联的确定。
19.一种业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内的芯片;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装置提供服务;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装置提供服务是指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装置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辅基站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装置提供服务。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装置提供服务之前,从所述主基站或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在确定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装置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向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所述主基站不能继续为所述装置提供服务。
21.一种业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所述装置为辅基站或辅基站内的芯片;
接收单元,用于从主基站接收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主基站与所述装置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通知所述主基站与所述装置之间的连接出现故障;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会话管理上下文,所述会话管理上下文用于所述装置与终端设备连接的重配置。
2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计算机调用时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32368.5A CN110691427B (zh) | 2018-07-05 | 2018-07-05 |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9/093317 WO2020007231A1 (zh) | 2018-07-05 | 2019-06-27 |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
EP19830018.8A EP3806539B1 (en) | 2018-07-05 | 2019-06-27 |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7/140,460 US11877346B2 (en) | 2018-07-05 | 2021-01-04 |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32368.5A CN110691427B (zh) | 2018-07-05 | 2018-07-05 |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91427A CN110691427A (zh) | 2020-01-14 |
CN110691427B true CN110691427B (zh) | 2021-10-19 |
Family
ID=69059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32368.5A Active CN110691427B (zh) | 2018-07-05 | 2018-07-05 |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77346B2 (zh) |
EP (1) | EP3806539B1 (zh) |
CN (1) | CN110691427B (zh) |
WO (1) | WO202000723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686161B1 (ko) * | 2019-05-03 | 2024-07-1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간 또는 서비스 지역에 따른 단말의 세션 설정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CN111343657B (zh) * | 2020-03-09 | 2023-02-2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614767B (zh) * | 2020-05-22 | 2021-11-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01955A (zh) * | 2014-09-02 | 2015-0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切换基站的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
CN106851750A (zh) * | 2015-12-03 | 2017-06-1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及系统 |
CN107295587A (zh) * | 2016-03-31 | 2017-10-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迁移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88663B (zh) * | 2011-12-27 | 2016-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站间载波聚合的安全通讯方法及设备 |
US10433161B2 (en) * | 2012-01-30 | 2019-10-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all handover betwee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nodes that support different security contexts |
CN109561452B (zh) * | 2013-02-01 | 2024-03-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469869B (zh) * | 2013-09-23 | 2019-08-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小区切换方法和基站 |
US20150133122A1 (en) * | 2013-11-08 | 2015-05-14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Handling Radio Link Failure |
CN104812010A (zh) * | 2014-01-28 | 2015-07-2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在小小区增强场景下支持ue恢复的方法 |
EP3101992A4 (en) * | 2014-01-31 | 2017-10-18 | Kyocera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KR102194309B1 (ko) * | 2014-03-12 | 2020-1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9838282B2 (en) * | 2014-05-09 | 2017-12-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DCP and flow control for split bearer |
US9820332B2 (en) * | 2014-08-07 | 2017-11-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deactivating SCells during SCG change procedure and a device therefor |
US10367677B2 (en) * | 2016-05-13 | 2019-07-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2018
- 2018-07-05 CN CN201810732368.5A patent/CN110691427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6-27 EP EP19830018.8A patent/EP3806539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6-27 WO PCT/CN2019/093317 patent/WO2020007231A1/zh unknown
-
2021
- 2021-01-04 US US17/140,460 patent/US1187734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01955A (zh) * | 2014-09-02 | 2015-0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切换基站的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
CN106851750A (zh) * | 2015-12-03 | 2017-06-1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及系统 |
CN107295587A (zh) * | 2016-03-31 | 2017-10-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迁移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NR Multi-connectivity Stage 2 (Release 15)";3GPP;《3GPP TS 37.340 V15.2.0》;20180620;参见正文第4-10节 * |
"NG based mobility";Huawei;《3GPP TSG-RAN3 Meeting AH-1801 R3-180470》;20180112;参见正文第2节 * |
"Procedures for the 5G System Stage 2 (Release 15)";3GPP;《3GPP TS 23.502 V0.2.0》;20170224;参见正文第4节 * |
Huawei."NG based mobility".《3GPP TSG-RAN3 Meeting AH-1801 R3-180470》.2018,参见正文第2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806539A4 (en) | 2021-08-11 |
EP3806539A1 (en) | 2021-04-14 |
US11877346B2 (en) | 2024-01-16 |
CN110691427A (zh) | 2020-01-14 |
WO2020007231A1 (zh) | 2020-01-09 |
EP3806539B1 (en) | 2023-08-02 |
US20210127255A1 (en) | 2021-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007367B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s, target base station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 |
JP7075387B2 (ja) | 測定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 |
EP3562182B1 (en) |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method | |
US20190357131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at adapt rrc procedures to a 5g network implementing network slicing | |
CN109417699B (zh) | 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 |
US20220150683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Session Management Network Element | |
WO2017012299A1 (zh) | 一种网络共享中重建立小区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 |
US1114059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device | |
US11877346B2 (en) |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425607B2 (en) | Management of uplink bitrates | |
US9503393B2 (en) | S-GW relocation and QoS change without mobility | |
WO2016054962A1 (zh) | 无线通信中切换接入点的方法、网络控制节点和用户设备 | |
EP3589062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1586735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9729516B (zh) | 用户设备能力信息限制方法、装置、介质、终端及基站 | |
US20220007183A1 (en) | Radio network nod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setting up a secure connection to the user equipment (ue) | |
US10361974B1 (en) | Controlling base station buffering of data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d 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provides connectivity for other devices | |
WO2018202105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8804419A (zh) | 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方法、网络设备及装置 | |
CN116266919A (zh) | 一种配置动态小区集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