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7592A - 一种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7592A
CN110687592A CN201910912330.0A CN201910912330A CN110687592A CN 110687592 A CN110687592 A CN 110687592A CN 201910912330 A CN201910912330 A CN 201910912330A CN 110687592 A CN110687592 A CN 110687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rival
time
curve
fitting
seis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23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87592B (zh
Inventor
袁凯
吉玉林
郝玉芬
胡光
钟涛
黄银
闫秀
梅舜豪
胡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Shale Gas Extra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Shale Gas Extra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Shale Gas Extra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Shale Gas Extra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
Priority to CN2019109123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87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87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7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87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7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8Event detection in seismic signals, e.g. microseismic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7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instantaneous phase or frequency, reflection strength or polar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01V1/362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Stack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30Noise handling
    • G01V2210/32Noise reduction
    • G01V2210/322Trace stack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2Move-out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3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polarity, instant ph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沿着拟合曲线计算能量加权相似系数进行信号识别,能够快速有效识别出微地震信号,已知的震相初至趋势的基础上,计算目标震相的剩余时差校正量,设定约束时窗可以有效避免低信噪比的道记录初至拾取出现较大的误差情况,提高初至拾取的效率和准确度,这对于改进压裂施工效率,提高油气藏改造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震相识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到时曲线拟合 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一种计算机设备和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 令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非常规油气藏储层的渗透率极低,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采用水平井和分段压 裂进行储层改造。微地震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力压裂过程,利用监测数据 定位诱发微地震事件,根据破裂事件点的分布特征描述压裂裂缝发育的几何形 态和空间分布,对评价压裂改造效果并优化后期压裂设计和井位布局有重要意 义。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微地震事件识别及初至拾取是微地震震源定 位的基础,而且初至拾取精度直接影响的事件定位、震源机制分析以及裂缝成 像效果。
微地震事件识别以有效信号和环境噪声的差异识别为基础,常用于信号识 别的属性特征包括能量、偏振、频谱、统计和波形相似等方面。基于能量属性 的长短时窗能量比(STA/LTA)方法原理简单,容易实现,并且能够满足实时处 理的要求是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基于单道能量 特征在低信噪比事件的识别往往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基于波形相似特征 的微地震事件识别方法包括利用事件内道间波形相似的方法以及模板匹配识 别的方法,能够提高低信噪比事件信号的识别能力,是目前微地震事件识别的 重要手段。模板匹配的微地震事件识别方法依赖波形模板的选取,而基于事件 内道间波形相似的方法相比之下更具普适性的特点,但其存在计算效率低和规 则干扰误拾率高的问题。
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单道记录的方法和基于多道记录的方 法。基于单道记录的初至拾取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信号的时频分布、瞬时 属性、能量属性、偏振属性等来实现,应用在低信噪比实际数据时所得初至结 果往往会出现个别道的误差较大。基于多道记录的互相关方法充分利用了道间 记录的相似特征,能够提高初至拾取结果的质量。然而,当微地震记录信噪比 低或者存在多震相信号时,互相关函数的峰值不明显或者连续出现多个大小近 于相似的峰值,此时最大值对应的时间并不能可靠地代表真正的目标震相位 置,校正后的初至结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目标震相位置不可靠 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一种计 算机设备和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基于到时曲线拟合 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包括:
步骤1,利用射孔记录的震相到时建立到时曲线拟合公式;
步骤2,沿着拟合曲线选取滑动窗口计算相似系数及叠加道能量,以能量 加权相似系数值作为微地震信号存在与否的依据;
步骤3,基于最优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计算时差校正后各道记录的剩余时 差,设定约束时窗,判断各道剩余时差校正量是否小于给定时窗大小;
步骤4,叠加满足条件的剩余时差校正后的波形记录,在叠加道初至到时 的基础上得到各道的准确初至到时,不满足约束条件的各道记录到时通过插值 得到。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在 利用射孔记录的震相到时建立到时曲线拟合公式的步骤中,包括分析射孔记录 的震相到时规律,选用合适的拟合公式并给定拟合参数范围的步骤。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初 至曲线拟合公式为
t=t0+K×dT×m
其中t0为相对记录时刻,m为检波器号,K为拟合走时曲线参数,dT为 采样时间间隔,K×dT可以视为道间时差。圆圈和三角形分别为P波S波初至 信息,实线和虚线为对应的线性拟合结果。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沿 着拟合曲线选取滑动窗口计算相似系数及叠加道能量,以能量加权相似系数值 作为微地震信号存在与否的依据的步骤中,包括:
利用拟合曲线沿着时间轴在连续的地震记录上逐个采样点进行移动,同时 通过拟合参数不断地修改曲线;
在移动过程中计算出以不同走时曲线为起点的一定时窗范围内的多道相 似系数,多道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15070500000031
式中M为道数,P为拟合参数,
Figure BDA0002215070500000032
分别为各道时窗的起点与终点,
Figure BDA0002215070500000033
为时窗长度,Ax,Ay,Az分别为时窗内地震波三个分量的振幅,Sx,Sy,Sz分别为三个分量记录的多道相似系数;此时定义总多道相似系数为
Figure BDA0002215070500000034
当拟合曲线接近真实初至时,有效微地震信号沿着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 波形能量增强,随机噪声能量压制,所得叠加道表示为
其中tm为拟合曲线初至时刻;
预先给定一个能量加权相似系数的阈值,如果所得能量加权相似系数大 于阈值,则在微地震记录的相应时刻处附近存在一个有效的微地震信号且拟 合曲线反映的是真实初至曲线趋势。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为 了避免非微地震信号的误拾取,定义能量加权相似系数I计算公式为
I=Eq·S
其中指数q取值为0~1,E为沿着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的能量,计算公式 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15070500000041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基 于最优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计算时差校正后各道记录的剩余时差,设定约束时 窗,判断各道剩余时差校正量是否小于给定时窗大小的步骤中,包括:
通过震相识别得到震相时刻以及初至曲线趋势T(m);
基于已得震相时刻以及初至曲线趋势叠加时差校正后的记录形成叠加道, 求取叠加道与时差校正后的记录相对时差;
设定约束时窗δT,判断各道时差校正量|ΔT(m)|是否小于δT。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叠 加满足条件的剩余时差校正后的波形记录,在叠加道初至到时的基础上得到各 道的准确初至到时,不满足约束条件的各道记录到时通过插值得到的步骤中, 包括:
叠加满足时窗约束条件的剩余时差校正后的波形记录,利用长短时窗能量 比初至拾取方法可以得到最终叠加道的相对初至到时;
满足约束条件的各道记录的准确到时可以公式T′(m)=T(m)+AT(m)+T0计 算;不满足约束条件的各道记录到时通过对T′插值得到。
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在 得到各道的准确初至到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拾取结果进行验证的步骤,采 用STA/LTA方法对实际数据进行初至拾取处理,并进行对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 输入输出单元、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 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前述技术方案所 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 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 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前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的 步骤。
本发明中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沿着 拟合曲线计算能量加权相似系数进行信号识别,能够快速有效识别出微地震 信号(P波S波震相),已知的震相初至趋势的基础上,计算目标震相的剩余 时差校正量,设定约束时窗可以有效避免低信噪比的道记录初至拾取出现较 大的误差情况,提高初至拾取的效率和准确度,这对于改进压裂施工效率, 提高油气藏改造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 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射孔记录及其震相到时拟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信号识别示意 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基于到时曲线趋势的先验信息的初至优化 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方法所得初至结果与STA/LTA所得 结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 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井下微地震事件自动识 别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在步骤110,利用射孔记录或者强能量事件信号的震相到时建 立到时曲线拟合公式。
对于均匀速度模型以及垂直排列的观测系统,检波器接收地震波的初至 曲线可以表示为抛物线,当监测距离r远大于检波器间距Δz且检波器组布设 在压裂段一侧时,此时初至曲线可近似为一次曲线
t=t0+K×dT×m
其中k,d为一次曲线拟合参数,d为相对时间。通过采用一次曲线拟合的 方法得到曲线同样能够近似反映真实到时曲线趋势。
井中微地震监测仪器空间位置相邻,检波器接收到微地震震相在记录上 表现出相似的走时特征。射孔初至信息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示该压裂段的微地 震事件震相曲线趋势。如图2所示,图中左右两侧图分别为一实例射孔记录 及初至拟合结果,该地区监测区域地层起伏变化相对较小,监测距离远大于 检波器间距,记录中同相轴道间时差变化不大。根据射孔记录初至的走时规 律可以通过一次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近似的初至曲线。拟合公式为
t=t0+K×dT×m
其中t0为相对记录时刻,m为检波器号,K为拟合走时曲线参数,dT为 采样时间间隔,K×dT可以视为道间时差。圆圈和三角形分别为P波S波初至 信息,实线和虚线为对应的线性拟合结果。
在步骤120,沿着拟合曲线选取滑动窗口计算相似系数及叠加道能量的 步骤可包括如下:选用一个滑动时窗的长度;利用拟合曲线沿着时间轴在连 续的地震记录上逐个采样点进行移动,同时通过拟合参数不断地修改曲线。
利用拟合曲线沿着时间轴在连续的地震记录上逐个采样点进行移动,同 时通过拟合参数不断地修改曲线。在移动过程中计算出以不同走时曲线为起 点的一定时窗范围内的多道相似系数,多道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15070500000071
式中M为道数,P为拟合参数,分别为各道时窗的起点与终点,
Figure BDA0002215070500000073
为时窗长度,Ax,Ay,Az分别为时窗内地震波三个分量的振幅, Sx,Sy,Sz分别为三个分量记录的多道相似系数。此时定义总多道相似系数为
Figure BDA0002215070500000074
当拟合曲线接近真实初至时,有效微地震信号沿着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 波形能量增强,随机噪声能量压制,所得叠加道可以表示为
其中tm为拟合曲线初至时刻。多道相似系数未考虑到信号的能量特征, 所以对于某些能量弱的相关环境噪声也较为敏感。为了避免这些非微地震信 号的误拾取,定义能量加权相似系数I计算公式为
I=Eq·S
其中指数q取值为0~1,E为沿着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的能量,计算公式 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15070500000076
预先给定一个能量加权相似系数的阈值,如果所得能量加权相似系数大 于该阈值,则可认为在微地震记录的相应时刻处附近存在一个有效的微地震 信号且拟合曲线反映的是真实初至曲线趋势。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 当时窗内存在有效信号,由于有效信号具有一定的道间相似性,则该时窗内 的多道相似系数较大,且有效微地震信号沿着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波形能量 增强,随机噪声能量压制。从图2中能量加权相似系数剖面中可以清楚看出 存在着1个局部极大值区域,可识别出微地震震相时刻t及拟合参数对应的位 置Kmax
在步骤130,由于识别所得震相的时刻和同相轴趋势曲线只能大概的反 映出地震波的初至位置,因此仍需要对震相初至进行进一步优化。在到时曲 线的先验信息基础上以一定时窗约束初至拾取可以避免低信噪比道初至的误 拾。步骤包括:基于最优拟合曲线得到时差校正记录及叠加道;计算叠加道 与时差校正后各道记录的剩余时差;设定约束时窗,判断各道剩余时差校正 量是否小于给定时窗大小。将微地震信号识别时刻以及对应的拟合参数带入 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微地震同相轴的到时趋势曲线,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初至 信息,需要利用叠加道求取各道初至到时的剩余时差校正量,如图4所示。 初步时差校正后的记录如图4a,图4a中所示为P波震相Z分量记录的时差校 正记录,然后利用叠加道计算各道相对剩余时差得到时差校正后记录和最终 叠加道波形。设定约束时窗δT,判断各道时差校正量|ΔT(m)|是否小于δT。如 果是,则保留该道i=m;否则j=m。
在步骤140,叠加满足条件的剩余时差校正后的波形记录(即i=m),通 过长短能量比方法可以得到叠加道的相对初至到时T0,在叠加道初至到时的 基础上得到各道的准确初至到时
T(m)=T(m)+ΔT(m)+T0
=t+Kmax·dT·m+ΔT(m)+T0
不满足约束条件的各道记录到时通过插值得到。
为了与这一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同时也采用了STA/LTA方法对该 实际数据进行了初至拾取处理。图5a为采用本发明方法所得初至结果,以初 至结果时差校正后的记录如图5c所示,图5b为采用STA/LTA方法所得初至 结果,以初至结果时差校正后的记录如图5d所示。时差校正后的记录中波形 对齐可以说明初至拾取的效果,通过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初至结果可以看 出,利用能量比法求出的初至时间在低信噪比道存在一定的误差,本发明提 出的方法利用了到时曲线规律的先验信息利用互相关求取剩余时差能够有效 地避免低信噪比情况下初至误差的出现,且可在较为合理的时窗内得到更为 准确的初至到时。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输入输出单元、存储器和处 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 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前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 至拾取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 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前述技术方 案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中的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沿着拟 合曲线计算能量加权相似系数进行信号识别,能够快速有效识别出微地震信号 (P波S波震相),已知的震相初至趋势的基础上,计算目标震相的剩余时差 校正量,设定约束时窗可以有效避免低信噪比的道记录初至拾取出现较大的误 差情况,提高初至拾取的效率和准确度,这对于改进压裂施工效率,提高油气 藏改造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 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 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 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利用射孔记录的震相到时建立到时曲线拟合公式;
步骤2,沿着拟合曲线选取滑动窗口计算相似系数及叠加道能量,以能量加权相似系数值作为微地震信号存在与否的依据;
步骤3,基于最优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计算时差校正后各道记录的剩余时差,设定约束时窗,判断各道剩余时差校正量是否小于给定时窗大小;
步骤4,叠加满足条件的剩余时差校正后的波形记录,在叠加道初至到时的基础上得到各道的准确初至到时,不满足约束条件的各道记录到时通过插值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射孔记录的震相到时建立到时曲线拟合公式的步骤中,包括分析射孔记录的震相到时规律,选用合适的拟合公式并给定拟合参数范围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初至曲线拟合公式为
t=t0+K×dT×m
其中t0为相对记录时刻,m为检波器号,K为拟合走时曲线参数,dT为采样时间间隔,K×dT可以视为道间时差。圆圈和三角形分别为P波S波初至信息,实线和虚线为对应的线性拟合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拟合曲线选取滑动窗口计算相似系数及叠加道能量,以能量加权相似系数值作为微地震信号存在与否的依据的步骤中,包括:
利用拟合曲线沿着时间轴在连续的地震记录上逐个采样点进行移动,同时通过拟合参数不断地修改曲线;
在移动过程中计算出以不同走时曲线为起点的一定时窗范围内的多道相似系数,多道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215070490000021
式中M为道数,P为拟合参数,分别为各道时窗的起点与终点,
Figure FDA0002215070490000023
为时窗长度,Ax,Ay,Az分别为时窗内地震波三个分量的振幅,Sx,Sy,Sz分别为三个分量记录的多道相似系数;此时定义总多道相似系数为
当拟合曲线接近真实初至时,有效微地震信号沿着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波形能量增强,随机噪声能量压制,所得叠加道表示为
其中tm为拟合曲线初至时刻;
预先给定一个能量加权相似系数的阈值,如果所得能量加权相似系数大于阈值,则在微地震记录的相应时刻处附近存在一个有效的微地震信号且拟合曲线反映的是真实初至曲线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避免非微地震信号的误拾取,定义能量加权相似系数I计算公式为
I=Eq·S
其中指数q取值为0~1,E为沿着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的能量,计算公式表示为
Figure FDA00022150704900000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最优拟合曲线所得叠加道计算时差校正后各道记录的剩余时差,设定约束时窗,判断各道剩余时差校正量是否小于给定时窗大小的步骤中,包括:
通过震相识别得到震相时刻以及初至曲线趋势T(m);
基于已得震相时刻以及初至曲线趋势叠加时差校正后的记录形成叠加道,求取叠加道与时差校正后的记录相对时差;
设定约束时窗δT,判断各道时差校正量|ΔT(m)|是否小于δ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叠加满足条件的剩余时差校正后的波形记录,在叠加道初至到时的基础上得到各道的准确初至到时,不满足约束条件的各道记录到时通过插值得到的步骤中,包括:
叠加满足时窗约束条件的剩余时差校正后的波形记录,利用长短时窗能量比初至拾取方法可以得到最终叠加道的相对初至到时;
满足约束条件的各道记录的准确到时可以公式T′(m)=T(m)+ΔT(m)+T0计算;不满足约束条件的各道记录到时通过对T′插值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各道的准确初至到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拾取结果进行验证的步骤,采用STA/LTA方法对实际数据进行初至拾取处理,并进行对比。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输出单元、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所述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中的步骤。
CN201910912330.0A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87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2330.0A CN110687592B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2330.0A CN110687592B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7592A true CN110687592A (zh) 2020-01-14
CN110687592B CN110687592B (zh) 2021-03-16

Family

ID=69110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2330.0A Active CN110687592B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8759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5815A (zh) * 2020-01-06 2020-05-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改造微地震监测裂缝震源机制求解方法及系统
CN111538082A (zh) * 2020-06-05 2020-08-14 吉林大学 一种地震波时频域初至自动拾取方法
CN113534236A (zh) * 2021-07-16 2021-10-2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一种基于检波器间距约束的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
CN116500673A (zh) * 2023-02-17 2023-07-28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的人工岛礁微地震监测方法、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7818A1 (en) * 2014-04-28 2015-11-05 Microseismic, Inc. Method for using semblance of corrected amplitudes due to source mechanisms for microseismic event detection and location
CN106646598A (zh) * 2016-12-27 2017-05-10 吉林大学 一种fast‑aic法微地震信号拾取方法
CN109143367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初至波自动拾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7818A1 (en) * 2014-04-28 2015-11-05 Microseismic, Inc. Method for using semblance of corrected amplitudes due to source mechanisms for microseismic event detection and location
CN106646598A (zh) * 2016-12-27 2017-05-10 吉林大学 一种fast‑aic法微地震信号拾取方法
CN109143367A (zh) * 2017-06-28 2019-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初至波自动拾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NCHENG XU ET AL.: "Minimum semblance weighted stacking with polarity correction for surface microseismic data processing", 《THE LEADING EDGE》 *
YUYANG TAN ET AL.: "improved methods for detection and arrival picking of microseismic events with low signal-to-noise ratios", 《GEOPHYSICS》 *
ZHENGGUANG ZHAO ET AL.: "Microseismic location uncertainties of semblance-weighted stacking method: A synthetic case study", 《CPS/SEG BEIJING 2018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
刘腾蛟等: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微地震初至优化拾取方法及应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5815A (zh) * 2020-01-06 2020-05-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改造微地震监测裂缝震源机制求解方法及系统
CN111175815B (zh) * 2020-01-06 2022-04-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改造微地震监测裂缝震源机制求解方法及系统
CN111538082A (zh) * 2020-06-05 2020-08-14 吉林大学 一种地震波时频域初至自动拾取方法
CN111538082B (zh) * 2020-06-05 2021-12-07 吉林大学 一种地震波时频域初至自动拾取方法
CN113534236A (zh) * 2021-07-16 2021-10-2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一种基于检波器间距约束的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
CN113534236B (zh) * 2021-07-16 2022-04-2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一种基于检波器间距约束的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
CN116500673A (zh) * 2023-02-17 2023-07-28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的人工岛礁微地震监测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6500673B (zh) * 2023-02-17 2024-02-06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的人工岛礁微地震监测方法、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7592B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7592B (zh) 一种微地震震相识别初至拾取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33715B (zh) 一种基于初至时差和波形叠加的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
CN111723329B (zh) 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震相特征识别波形反演方法
Yang et al. Simultaneous earthquake detection on multiple stations via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109669212B (zh)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地层品质因子估算方法与装置
WO2017167191A1 (zh)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004264A (zh) 一种地震采集资料质量定量分析与评价方法
CN103492910A (zh) 时域中的同步小波提取和反卷积
EP2073041A1 (en) Method to estimate a seismic ray parameter for a seismogram
CN108020863A (zh) 一种基于地震奇偶函数的碳酸盐岩薄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
CN110389377B (zh) 基于波形互相关系数相乘的微震偏移成像定位方法
CN104570116A (zh) 基于地质标志层的时差分析校正方法
CN105277984A (zh) 一种时移地震互约束频率一致性处理方法
CN112183407B (zh) 一种基于时频域谱减法的隧道地震波数据去噪方法及系统
CN110780341B (zh) 一种各向异性地震成像方法
CN113534236B (zh) 一种基于检波器间距约束的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
CN109425892B (zh) 地震子波的估计方法及系统
CN114442156A (zh) 基于到时曲线拟合的微地震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
CN111538082B (zh) 一种地震波时频域初至自动拾取方法
CN111123356B (zh) 基于初至信息的异常道智能判识方法
CN109633744B (zh) 地震子波的提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Yu et al. Arrival picking method for microseismic phases based on curve fitting
CN111665536B (zh) 基于微测井子波定量化约束的井深设计方法
US8284630B2 (en) Annular-sum transform of irregularly sampled seismic data
Yao et al. Microseismic signal denoising using simple bandpass filtering based on normal time–frequency trans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1

Address after: 100728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Patentee after: SINOPEC Group

Patentee after: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Patentee after: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JIANGHAN Corp.

Patentee after: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LTD. SHALE GAS EXTRA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

Address before: 100029 12th floor, no.6, Huixin East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Patentee before: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JIANGHAN Corp.

Patentee before: SINOPEC JIANGH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LTD. SHALE GAS EXTRAC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