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9189B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9189B
CN110679189B CN201880032912.3A CN201880032912A CN110679189B CN 110679189 B CN110679189 B CN 110679189B CN 201880032912 A CN201880032912 A CN 201880032912A CN 110679189 B CN110679189 B CN 1106791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cch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29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9189A (zh
Inventor
姜智源
朴钟贤
K·李
安慜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679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9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9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9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2Frequency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更具体地,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基站接收与所述基站的多个发送波束有关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与含有所述多个发送波束的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有关的配置项;从所述基站接收指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中的一个波束集的信息;以及通过所指示的波束集从所述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其中,当没有从所述基站接收到指示一个波束集的信息时,通过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中的预先配置的波束集来接收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被普遍发展为在保证用户移动性的同时提供语音服务。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将其覆盖范围从语音服务逐渐扩展到数据服务,直至高速数据服务。然而,由于如今的移动通信系统遭受资源短缺而用户要求甚至更高速度的服务,所以需要开发更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
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要求可包括支持巨量的数据流量、每个用户的传输速率的显著增加、连接装置数量的显著增加的适应、非常低的端到端时延以及高能量效率。为此,已经在研究诸如小小区增强、双连接性、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带内全双工、非正交多址(NOMA)、支持超宽带和装置联网之类的各种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
具体地,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由基站向终端发送指示发送波束的信息,以便在终端和基站之间执行波束扫描操作的方法。
为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使用前导码或特定物理信道作为指示发送波束的信息的方法。
此外,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在要指示的发送波束的数量很多的情况下将基站的发送波束分组为多个波束集并且向每个波束集分配特定资源区域的方法。
此外,当终端没有从基站接收到用于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波束集(beam set)时,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配置终端以通过预先配置的波束集来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
本公开要实现的技术目的不限于上述技术目的,并且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以下描述清楚地理解上面未描述的其它技术目的。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基站接收用于所述基站的多个发送波束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由所述多个发送波束组成的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的配置;从所述基站接收指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中的一个波束集的信息;以及通过所指示的波束集从所述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其中,当没有从所述基站接收到指示一个波束集的信息时,通过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中的预先配置的波束集来接收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另外,在根本据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方法中,所述预先配置的波束集可以是与表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的每一个波束集的一个或更多个索引当中的第一索引相对应的波束集。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方法中,表示所述预先配置的波束集的信息可以被包括在所述配置信息中。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方法中,可以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层信令来接收用于所述基站的所述多个发送波束的所述配置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层信令来接收指示一个波束集的信息。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方法中,所述用于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的配置可以使用基于天线端口的准共址QCL信息来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之间的QCL来配置所述QCL信息。另选地,可以基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同步信号SS块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之间的QCL来配置所述QCL信息。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方法中,可以将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映射到针对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配置的一个或更多个资源集的每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功能上连接到所述收发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控制:从基站接收用于所述基站的多个发送波束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用于由所述多个发送波束组成的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的配置;从所述基站接收指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中的一个波束集的信息;以及通过所指示的波束集从所述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其中,当没有从所述基站接收到指示一个波束集的信息时,通过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中的预先配置的波束集来接收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终端中,所述预先配置的波束集可以是与表示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的每一个波束集的一个或更多个索引当中的第一索引相对应的波束集。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终端中,表示所述预先配置的波束集的信息可以被包括在所述配置信息中。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终端中,可以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层信令来接收用于所述基站的所述多个发送波束的所述配置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层信令来接收指示一个波束集的信息。
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终端中,所述用于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的配置可以使用基于天线端口的准共址QCL信息来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之间的QCL来配置所述QCL信息。另选地,可以基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同步信号SS块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之间的QCL来配置所述QCL信息。
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可以使用通过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波束扫描操作确定的最佳发送和接收波束对来高效地执行对信号和/或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因为基站逐级发送用于波束的指示信息,所以可以最小化信息转发所需的比特数。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因为终端仅监测特定区域以便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以可以减少用于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的开销。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因为用于发送波束集的资源区域根据频分复用方法来分配的,所以基站可以使用一个或更多个频率同时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即使终端没有从基站接收到用于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波束集时,由于通过预先配置的波束集来接收下行链路信道,因此也可以消除用于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终端的波束选择的不明确性(ambiguity)。
本公开可以获得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本公开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以下描述清楚地理解上面未描述的其它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帮助理解本公开而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所包括进来的附图提供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详细描述一同描述本公开的技术特征。
图1是示出可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NR的一般系统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2示出了配置有模拟波束成形器和RF链的发送器的框图的示例。
图3示出了配置有数字波束成形器和RF链的发送器的框图的示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的发送器结构的示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器配置的示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波束界限向量和波束增益/导向向量。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应用了模拟波束成形和数字波束成形的累积波束图案。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模拟波束扫描方法的示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发送/接收波束扫描操作的示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指定波束扫描子帧的方法的示例。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包括用于提供发送波束的指示信息的前导码的帧结构的示例。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基于Tx波束集的资源区域的示例。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终端的操作流程图的一示例。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终端的操作流程图的另一示例。
图15示出了可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与附图一起公开的详细描述旨在描述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并非旨在描述本公开的唯一实施方式。以下详细描述包括更多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公开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更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本公开。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避免使本公开的构思模糊,省略了已知的结构和装置,或者已知结构和装置可以基于各结构和装置的核心功能以框图的形式来示出。
在本公开中,基站具有网络的端节点的含义,基站通过该端节点直接与终端通信。在本文档中,被描述为由基站执行的特定操作根据情况可以由基站的上层节点执行。也就是说,显然,在包括包含基站的多个网络节点的网络中,可以由基站或除基站之外的其他网络节点执行为了与终端的通信所执行的各种操作。基站(BS)可以用诸如固定站、节点B、演进节点B(eNB)、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或接入点(AP)之类的另一术语代替。此外,终端可以是固定的或者可以具有移动性并且可以用诸如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用户终端(UT)、移动订户站(MSS)、订户站(SS)、高级移动站(AMS)、无线终端(WT)、机器类型通信(MTC)装置、机器到机器(M2M)装置、或装置到装置(D2D)设备之类的另一术语代替。
在下文中,下行链路(DL)表示从基站到UE的通信,而上行链路(UL)表示从UE到基站的通信。在DL中,发送器可以是基站的一部分,而接收器可以是UE的一部分。在UL中,发送器可以是UE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基站的一部分。
已经提供了以下描述中使用的特定术语以帮助理解本公开,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形式改变这些特定术语的使用。
以下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和非正交多址(NOMA)。可以使用诸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之类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CDMA。TDMA可以使用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用于GSM演进的增强数据速率(EDGE)之类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OFDMA可以使用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或演进UTRA(E-UTRA)之类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并且其在下行链路中采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中采用SC-FDMA。LTE-高级(LTE-A)是3GPP LTE的演进。
可以通过在IEEE 802、3GPP和3GPP2(即,无线电接入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中所公开的标准文档来支持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也就是说,为了清楚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精神而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未描述的步骤或部分可以由这些文档支持。此外,本文档中所公开的所有术语可以通过这些标准文档描述。
为了使描述清楚,主要描述了3GPP LTE/LTE-A/新RAT(NR)系统,但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
术语的定义
eLTE eNB:eLTE eNB是支持EPC和NGC的连接的eNB的演进。
gNB:除了与NGC的连接之外还支持NR的节点。
新RAN:支持NR或E-UTRA或与NGC交互的无线电接入网络。
网络切片:网络切片是运营商为了提供针对需要特定要求以及终端间覆盖的特定市场场景优化的解决方案而定义的网络。
网络功能:网络功能是网络架构中具有明确定义的外部接口和明确定义的功能操作的逻辑节点。
NG-C:新RAN和NGC之间的NG2参考点所使用的控制平面接口。
NG-U:新RAN和NGC之间的NG3参考点所使用的用户平面接口。
非独立NR:gNB需要LTE eNB作为用于到EPC的控制平面连接的锚点或者需要eLTEeNB作为用于到NGC的控制平面连接的锚点的部署配置。
非独立E-UTRA:eLTE eNB需要gNB作为用于到NGC的控制平面连接的锚点的部署配置。
用户平面网关:NG-U接口的端点。
一般系统
图1是例示可以实现本公开提出的方法的新无线电(NR)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例的图。
参照图1,NG-RAN由为UE(用户设备)提供NG-RA用户平面(新AS子层/PDCP/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协议终端的gNB组成。
gNB经由Xn接口彼此连接。
gNB还经由NG接口连接到NGC。
更具体地,gNB经由N2接口连接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并且经由N3接口连接到用户平面功能(UPF)。
NR(新RAT)参数集和帧结构
在NR中,支持多个参数集。
参数集由子载波间隔和CP开销定义。可以通过用整数N缩放基本子载波间隔来导出多个子载波间隔。
尽管假设所使用的参数集在非常高的载波频率下不使用非常低的子载波间隔,但是它可以独立于频带来选择。
支持灵活网络和UE信道带宽。
从RAN1规范的角度来看,每个NR载波的最大信道带宽是400MHz。
在至少一个参数集的情况下,从RAN1规范的角度来看,与每个NR载波的子载波的最大数量对应的候选是3300或6600。
子帧持续时间被固定为1ms,并且帧长度为10ms。
可缩放的参数集需要允许至少15kHz~480kHz的子载波间隔。
无论CP开销如何,具有15kHz或更大的大子载波间隔的所有参数集在NR载波的每1ms处被布置在符号界限中。
更具体地,如下选择正常CP系列。
-如果子载波间隔是15kHz*2n(n是非负数的整数),
-则15kHz子载波间隔的每个符号长度(包括CP)和与缩放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2n个符号的总和相同。
-除了第一OFDM符号之外的0.5ms内的所有OFDM符号每0.5ms具有相同的大小。
-在0.5ms内的第一OFDM符号比其它OFDM符号长16Ts(假设15kHz以及2048的FFT大小)。
-在用于第一符号的CP中使用16Ts。
-如果子载波间隔为15kHz*2n(n为负整数)
-则子载波间隔的每个符号长度(包括CP)与15kHz的对应2n个符号的总和相同。
由一个子载波和一个符号定义的资源被称为资源元素(RE)。
物理层设计支持扩展CP。
扩展CP在给定子载波间隔中仅为一个。在至少60kHz子载波间隔中支持LTE缩放的扩展CP。可以使用UE特定信令来半静态地配置CP类型。
支持扩展CP的UE可以取决于UE类型/能力。
每个PRB的子载波的数量是12。
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二者,没有保留显式DC子载波。
针对发送器内存在的DC,发送器侧的DC子载波的DC处理如下调节:
-接收器需要知晓DC子载波位于何处或者已知DC子载波位于何处(通过规范或信令)或者在接收器带宽内是否不存在DC子载波。
-关于下行链路,UE可以假设已经调制了由发送器(gNB)侧发送的DC子载波。也就是说,数据未进行速率匹配或未打孔。
-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由发送器(UE)侧发送的DC子载波被调制。也就是说,数据未进行速率匹配或未打孔。
-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如果发送器(UE)侧的发送器DC子载波是可能的,则需要避免与至少DMRS的冲突。
-关于上行链路,需要将至少一个特定子载波定义为DC子载波的候选位置。例如,DC子载波位于PRB的边界。
-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需要指定接收器确定DC子载波位置的手段。
-这与从UE的半静态信令中写入的DC子载波位置和标准相关联。
-如果不存在DC子载波,则发送位于接收器带宽内的所有子载波。
相反,RAN1中的DC子载波的特殊处理在接收器侧尚未进行调节,并且其操作作为实现方式保留。也就是说,例如,接收器可以对在DC子载波中接收的数据进行打孔。
针对具有正常CP的高达60kHz的相同子载波间隔,时隙被定义为7或14个OFDM符号,而针对具有正常CP的高于60kHz的相同子载波间隔,时隙被定义为14个OFDM符号。
时隙可以包括所有下行链路、所有上行链路或{至少一个下行链路部分和至少一个上行链路部分}。
支持时隙集。也就是说,数据传输可以缩放为一个或更多个时隙间隔。
定义具有以下长度的迷你时隙(mini-slot)。
-支持具有至少6GHz或更高,长度为1个符号的迷你时隙。
-长度从长度2到时隙长度-1
-在URLLC的情况下,支持至少两个。
在设计时隙级信道/信号/过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针对相同/不同UE可能出现的占用针对给定载波的正在进行的时隙传输而调度的资源的迷你时隙/时隙传输
-用于时隙级数据信道的DMRS格式/结构/配置中的至少一个被重新用于迷你时隙级数据信道。
-用于时隙级数据调度的DL控制信道格式/结构/配置中的至少一个被设计为适用于迷你时隙级数据调度。
-用于时隙级UCI反馈的UL控制信道格式/结构/配置中的至少一个被设计为适用于迷你时隙级UCI反馈。
需要考虑以下用于设计迷你时隙的使用情况。
-支持包括特定时隙长度的URLLC的非常低的延迟时间
-目标时隙长度最小为1ms、0.5ms。
-具体地,如果TRP使用波束扫描(例如,6GHz或更高),则支持时隙内的用于相同或不同UE的更精细的TDM单位(粒度)。
-NR-LTE共存
-用于非许可频谱操作的前向兼容性。
波束管理
在NR中,波束管理定义如下。
波束管理:用于获取并保持可用于DL和UL发送和接收的一组TRP和/或UE波束的一组L1/L2过程,并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波束确定:由TRP或UE选择它自己的发送/接收波束的操作。
-波束测量:由TRP或UE测量所接收的波束成形信号的特性的操作。
-波束报告:由UE基于波束测量报告波束成形信号的信息的操作。
-波束扫描:使用根据预定方法在时间间隔期间发送和/或接收的波束来覆盖空间区域的操作。
此外,TRP和UE中的Tx/Rx波束对应关系定义如下。
-当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时,保持TRP中的Tx/Rx波束对应关系。
-TRP可以基于UE针对TRP的一个或更多个发送波束的下行链路测量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接收的TRP接收波束。
-TRP可以基于TRP针对TRP的一个或更多个Rx波束的上行链路测量来确定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TRP Tx波束。
-当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时,保持UE中的Tx/Rx波束对应关系。
-UE可以基于UE针对UE的一个或更多个Rx波束的下行链路测量来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UE Tx波束。
-UE可以基于针对一个或更多个Tx波束的上行链路测量来确定在TRP的指示的基础上用于下行链路接收的UE接收波束。
-针对TRP支持UE波束对应关系相关信息的能力指示。
在一个或更多个TRP内支持以下DL L1/L2波束管理过程。
P-1:这用于对不同的TRP Tx波束进行可能的UE测量,以便支持TRP Tx波束/UE Rx波束的选择。
通常,TRP中的波束成形包括不同波束集中的TRP内/TRP间Tx波束扫描。对于UE中的波束成形,通常,这包括来自不同波束集的UE Rx波束扫描。
P-2:这被用于使得针对不同TRP Tx波束的UE测量改变TRP内/TRP间Tx波束。
P-3:如果UE使用波束成形,则针对相同TRP Tx波束的UE测量被用于改变UE Rx波束。
在P-1、P-2和P-3相关操作中支持由至少网络触发的非周期性报告。
基于用于波束管理的RS(至少CSI-RS)的UE测量配置有K个(波束的总数)波束。UE报告所选N个Tx波束的测量结果。在这种情况下,N基本上不是固定数目。不排除基于移动性对象的RS的过程。报告信息包括指示N个波束和N个DL发送波束的测量量的信息(如果至少N<K)。具体地,UE可以针对K'>1非零功率(NZP)CSI-RS资源报告N'的CSI-RS资源指示符(CRI)。
UE可以被配置为以下用于波束管理的高层参数。
-N≥1报告设置,M≥1资源配置
-在协定的CSI测量配置中建立报告设置和资源配置之间的链接。
-支持基于CSI-RS的P-1和P-2作为资源和报告设置。
-无论是否存在报告设置,都可以支持P-3。
-报告设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指示所选波束的信息
-L1测量报告
-时域操作(例如,非周期操作、周期操作、半持久操作)
-当支持多个频率粒度时的频率粒度
-资源设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时域操作(例如,非周期操作、周期操作、半持久操作)
-RS类型:至少NZP CSI-RS
-至少一个CSI-RS资源集。每个CSI-RS资源集包括K≥1个CSI-RS资源(K个CSI-RS资源的一些参数可以相同。例如,端口号、时域操作、密度和周期)
此外,NR通过考虑L(即,L>1)个组支持以下波束报告。
-指示最小组的信息
-N1波束的测量量(支持L1 RSRP和CSI报告(如果CSI-RS用于CSI获取))
-如果适用的话,指示N1 DL发送波束的信息
可以以UE为单位来配置诸如上述的基于组的波束报告。此外,可以以UE为单位来关闭基于组的波束报告(例如,当L=1或N1=1时)。
NR支持UE可以触发从波束故障中恢复的机制。
当相关控制信道的波束对链路的质量足够低(例如,与阈值比较,相关定时器超时)时,发生波束故障事件。当发生波束阻塞时,触发从波束故障(或阻塞)恢复的机制。
网络显式地配置具有用于发送UL信号以用于恢复的资源的UE。在基站在所有或某些方向上监听的地方(例如,随机接入区域)支持资源的配置。
报告波束阻塞的UL传输/资源可以位于PRACH(与PRACH资源正交的资源)中,并且(可以针对UE配置)与PRACH的实例相同的时间实例或不同的时间实例。支持DL信号的传输,使得UE可以监测波束以识别新的潜在波束。
无论波束相关指示如何,NR都支持波束管理。如果提供了波束相关指示,则可以针对UE通过QCL指示关于用于基于CSI-RS的测量的UE侧波束成形/接收过程的信息。
期望添加用于在LTE系统中使用的延迟、多普勒和平均增益的参数以及用于接收器中的波束成形的空间参数作为要在NR中支持的QCL参数。可以包括终端接收波束成形角度下的到达角度相关参数和/或基站接收波束成形角度下的出发角度相关参数。
NR支持在控制信道以及对应的数据信道传输中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波束。
对于支持用于波束对链路阻塞的稳健性的NR-PDCCH传输,UE可以被配置为同时监测M个波束对链路上的NR-PDCCH。在这种情况下,M≥1并且M的最大值可以至少取决于UE能力。
UE可以被配置为在不同的NR-PDCCH OFDM符号中监测不同波束对链路上的NR-PDCCH。与用于监测多个波束对链路上的NR-PDCCH的UE Rx波束配置相关的参数可以由高层信令或MAC CE配置和/或在发现空间设计中被考虑。
至少,NR支持DL RS天线端口和用于解调DL控制信道的DL RS天线端口之间的空间QCL假设的指示。用于NR-PDCCH的波束指示的候选信令方法(即,监测NR-PDCCH的配置方法)是MAC CE信令、RRC信令、DCI信令、规范显式和/或隐式方法以及这些信令方法的组合。
为了接收单播DL数据信道,NR支持DL RS天线端口与DL数据信道的DMRS天线端口之间的空间QCL假设的指示。
通过DCI(下行链路许可)来指示指示RS天线端口的信息。此外,该信息指示与DMRS天线端口QCL的RS天线端口。用于DL数据信道的不同组的DMRS天线端口可以被指示为相对于不同组的RS天线端口QCL。
混合波束成形
使用多个天线的现有波束成形技术可以根据应用波束成形权重向量/预编码向量的位置被划分为模拟波束成形方案和数字波束成形方案。
模拟波束成形方案是应用于初始多天线结构的波束成形方案。这可以意味着用于将已经完成数字信号处理的模拟信号分支成多个路径并通过将相移(PS)和功率放大器(PA)配置应用于每个路径来形成波束的方案。
对于模拟波束成形,需要一种连接到每个天线的PA和PS处理从一个数字信号导出的模拟信号的结构。换句话说,模拟级的PA和PS处理复权重。
图2示出了配置有模拟波束成形器和RF链的发送器的框图的示例。图2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图2中,RF链意指其中基带(BB)信号被转换为模拟信号的处理块。在模拟波束成形方案中,根据PA和PS的特性确定波束的精度。就对器件的控制而言,模拟波束成形方案在窄带传输中可以是有利的。
此外,模拟波束成形方案具有相对小的复用增益以用于传输速率增加,这是因为它配置有难以实现多流传输的硬件结构。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基于每个正交资源分配的终端的波束成形可能并不容易。
相比而言,在数字波束成形方案中,为了在MIMO环境中最大化分集和复用增益,使用基带(BB)处理在数字级中执行波束成形。
图3示出了配置有数字波束成形器和RF链的发送器的框图的示例。图3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图3的情况下,可以在BB处理中执行预编码时执行波束成形。在这种情况下,RF链包括PA。其原因在于,在数字波束成形方案中,针对波束成形而导出的复权重被直接应用于传输数据。
此外,因为针对每个终端可以执行不同的波束成形,所以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用户波束成形。此外,因为能够对已经分配了正交资源的每个终端进行独立波束成形,所以提高了调度的灵活性。因此,能够进行符合系统目标的发送器的操作。此外,在支持宽带传输的环境中,如果应用了诸如MIMO-OFDM之类的技术,则可以为每个子载波形成独立波束。
因此,数字波束成形方案可以基于系统的容量增加和增强的波束增益来最大化一个终端(或用户)的最大传输速率。在现有的3G/4G(例如,LTE(-A))系统中,已经基于诸如上述那些特性引入了基于数字波束成形的MIMO方案。
在NR系统中,可以考虑其中发送和接收天线极大增加的大规模MIMO环境。通常,在蜂窝通信中,假设应用于MIMO环境的发送和接收天线的最大数量是8。然而,考虑到大规模MIMO环境,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数量可以增加到数十个或数百个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
在这种情况下,在大规模MIMO环境中,如果应用上述数字波束成形技术,则发送器需要通过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BB处理对数百个天线执行信号处理。因此,会极大地增加信号处理的复杂性,并且会极大地增加硬件实现的复杂性,这是因为与天线数量对应的RF链是必要的。
此外,发送器需要对所有天线进行独立的信道估计。此外,在FDD系统的情况下,导频和/或反馈开销会过度增加,这是因为发送器需要针对配置有所有天线的大规模MIMO信道的反馈信息。
相比而言,在大规模MIMO环境中,如果应用上述模拟波束成形技术,则发送器的硬件复杂性相对较低。
相比而言,使用多个天线的性能增量非常小,并且会降低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具体地,在宽带传输时,要控制每个频率的波束并不容易。
因此,在大规模MIMO环境中,不是排他性地选择模拟波束成形方案和数字波束成形方案中的一个,而是需要将模拟波束成形结构和数字波束成形结构组合的混合型发送器配置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诸如表1中所示的模拟波束成形方案和数字波束成形方案的性能增益与复杂性之间的关系来配置混合型发送器。
[表1]
也就是说,可以考虑(或设计)能够基于表1中所示的性能增益和复杂性关系降低发送器的硬件实现复杂度并使用大规模天线获得最大波束成形增益的混合型发送器结构。
在下文中,混合型发送器形成波束的方案可以被称为混合波束成形(方案)。
混合波束成形系统模型
如图4中所示,基本混合波束成形器(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针对每个RF链具有个独立天线的发送器结构。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的发送器结构的示例。图4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4,Ns是传输数据流的数量,NRF是RF链的总数量,是每个RF链的发送天线的数量,Nt是发送器的天线总数,Nr是接收器的天线总数。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天线总数Nt与每个RF链的天线数量之间建立诸如式1的关系。
[式1]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诸如式2的矩阵类型的系统模型,这是因为穿过每个RF链的移相器(PS)和功率放大器(PA)的信号通过发送天线独立地发送。
[式2]
在式2中,yk表示第k个子载波中的接收信号向量(Nr X 1)。Hk表示第k个子载波中的Nr X Nt个信道。FRF表示所有子载波中的Nt X Nt个RF预编码器。表示第k个子载波中的NRF X Ns个基带预编码器。此外,sk表示第k个子载波中的传输信号向量(Ns X 1),并且zk表示第k个子载波中的噪声信号向量(Nr X 1)。
在这种情况下,RF预编码器相对于所有子载波是相同的,并且可以针对每个子载波改变基带预编码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针对子载波k扩展式2,则可以导出式3。
[式3]
在这种情况下,在RF链之后由PS和PA生成的模拟波束成形的等效预编码矩阵FRF(Nt×NRF矩阵)可以表示为式4。
[式4]
通过式4,可以计算RF预编码矩阵FRF的每个RF链的预编码权重,诸如式5。
[式5]
混合波束成形的波束辐射图
对于混合波束成形,可以使用均匀线性阵列(ULA)天线。在这种情况下,ULA天线的阵列响应向量与式6相同。
[式6]
在式6中,λ表示波长,d表示天线之间的距离。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假设构成混合波束成形器的RF链的数量是4并且每个RF链的模拟天线的数量是4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混合波束成形器可以如图5那样配置。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器配置的示例。图5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5,假设混合波束成形器具有利用4个RF链配置的16-ULA天线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天线的总数量是16,并且建立d=λ/2。在这种情况下,模拟终端的移相器(PS)和功率放大器(PA)可以表示为等效波束成形权重,这与式7相同。
[式7]
在式7中,FRF表示RF预编码器。
为了在参考方向(视轴)上导出波束图案,可以将波束的偏移角设置为0°。因此,模拟预编码矩阵的所有权重向量的元素变为1。在这种情况下,可如式8所示来定义要在数字波束成形阶段中应用的给定秩-1权重向量。
[式8]
FBB=v1=[v1 v2 v3 v4]T
在参考方向(即,θ=0°)上,已经应用了式7的波束成形的所有天线阵列响应向量可以表示为式9。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天线之间的距离d为λ/2。对每个天线阵列响应的响应可以表示为所有向量元素的总和。
[式9]
如果布置式9,则可以获得式10的结果。
[式10]
在式10中,s表示波束界限向量,t表示波束增益和导向向量。在这种情况下,s和t可以分别表示为式11和式12。
[式11]
[式12]
在这种情况下,波束界限向量(beam bound vector)s可以确定波束的总有效范围。此外,数字波束成形的范围可以被限制在对应的区域内。向量s和向量t可以如图6那样来表示。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波束界限向量和波束增益/导向向量。图6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最后,可以如图7那样表示已经应用了用于确定数字波束成形的式8的向量的累积波束图案结果。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应用了模拟波束成形和数字波束成形的累积波束图案。图7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从图7中可以看出,波束的有效范围基于图6中所示的波束界限向量s确定。
在上述部分中,已经描述了其中一个RF链被映射到一些子阵列并且应用于对应子阵列的模拟波束系数相同的系统模型和辐射图案。然而,在混合波束成形结构中,除了示例之外,还可以考虑各种类型的RF链和天线阵列之间的映射。可以以各种方式考虑配置模拟波束系数的方法。
模拟波束扫描
通常,模拟波束成形可以用在纯模拟波束成形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混合波束成形发送器和接收器中。在这种情况下,模拟波束扫描可以同时对一个波束进行估计。因此,波束扫描所需的波束训练时间与候选波束的总数成比例。
如上所述,在模拟波束成形的情况下,时域中的波束扫描过程对于发送器和接收器波束估计基本上是必需的。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所有发送和接收波束的估计时间Ts可以表示为式1。
[式13]
TS=ts×(KT×KR)
在式13中,ts表示一次波束扫描所需的时间,KT表示发送波束的数量,KR表示接收波束的数量。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模拟波束扫描方法的示例。图8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图8的情况下,假设发送波束的总数KT是L并且接收波束KR的总数是1。在这种情况下,候选波束的总数是L,因此在时域内需要L个时间间隔。
换句话说,对于模拟波束估计,可以在一个时间间隔中仅执行一个波束估计。如图8所示,需要L个时间间隔来执行所有L个波束(P1至PL)估计。在模拟波束估计过程终止之后,终端将具有最高信号强度的波束的标识(例如,ID)反馈给基站。也就是说,当波束数量根据发送和接收天线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时,可需要更长的训练时间。
在模拟波束成形中,与数字波束成形不同,需要保证单个波束的训练间隔,这是因为连续波形在时域中的大小以及相位角在数模转换器(DAC)之后改变。因此,随着训练间隔的长度增加,系统的效率会降低(即,系统的损失会增加)。
如上所述,如果基站和终端都执行模拟波束成形,则对于下行链路传输,基站需要执行用于发送波束配置的模拟波束扫描操作,而终端需要执行用于接收波束配置的模拟波束扫描操作。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发送/接收波束扫描操作的示例。图9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9,假设基站和终端执行波束扫描操作以便确定最佳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对。
具体地,基站发送用于多个发送(Tx)候选波束(或候选发送(Tx)波束)的前导码(例如,参考信号、导频信号)。因此,终端可以通过应用接收(Rx)候选波束(或候选接收(Rx)波束)来识别最佳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对。在这种情况下,终端需要向基站通知标识的发送/接收波束的信息当中的要由基站应用的发送波束的信息。
然而,根据上述过程识别的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发送/接收波束对(Tx/Rx波束对)可以根据终端的移动而不同。取决于终端位置的移动或终端周围的阻塞环境的变化,最佳发送波束可发生变化。除了长期变化之外,还可能由于诸如终端的旋转之类的短期变化而导致最佳接收波束发生变化。例如,在手机/握持终端(诸如智能电话)的情况下,如果用户在携带终端的同时稍微移动他或她的手,则因为终端的参考轴改变,所以需要改变最佳接收波束。
因此,与发送波束的扫描/跟踪操作相比,需要频繁地执行接收波束的扫描/跟踪操作。换句话说,如果必须发生(即,需要)发送波束扫描/跟踪的时间限制被表示为N,并且接收波束扫描/跟踪应该发生的时间限制被表示为M,则可以建立M<N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M<N的关系,可以考虑每M(即,M和N中的较小时间)发送所有前导码集的方法,。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指定波束扫描子帧的方法的示例。图10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10,假设终端在3号子帧1002和/或6号子帧1004中仅对优选发送波束执行波束扫描的情况。每9个子帧选择优选发送波束。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多个终端会倾向不同的发送波束,所以基站需要在3号子帧1002和/或6号子帧1004中发送多个前导码。因此,在该方法中,可以在波束扫描子帧(即,Tx-Rx波束扫描子帧和/或Rx波束扫描子帧)中发送数据的资源会非常有限。因此,系统开销会增加。
因此,在其中执行搜索(或识别)最佳Tx/Rx波束对的处理的波束扫描子帧中,可以考虑基于发送波束扫描/跟踪持续时间N配置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需要在对应的持续时间(即,发送波束扫描/跟踪持续时间)内更频繁地执行接收波束扫描/跟踪操作。
对于接收波束扫描/跟踪操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由基站向终端发送用于发送波束指示的信息并且由终端获得该信息的方法。
具体地,基站可以使用利用参考信号的签名(即,前导码类型)的传输方法或者通过特定物理信道的消息类型的传输方法,以便发送用于发送波束指示的信息。
(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基站可以在子帧内在特定时间间隔期间发送要用于以下两个目的中的至少一个目的的一个或更多个前导码(例如,参考信号、导频信号)。
-应用于在对应子帧中发送的物理层信道(例如,PDSCH、PDCCH)的发送波束的标识(或用于发送波束的指示符)
-与发送波束扫描/跟踪相比,在更短时间内需要接收波束扫描/跟踪的终端的接收波束扫描/跟踪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包括用于提供发送波束的指示信息的前导码的帧结构的示例。图11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11,假设基站以9个子帧的间隔执行发送波束扫描/跟踪操作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1所示的帧结构中,因为仅利用用于接收波束扫描和/或发送波束扫描目的的前导码来配置子帧,所以可以配置波束扫描子帧。
此外,除了上述两个目的之外,前导码还可以用于可作为现有参考信号(RS)执行的各种目的。例如,前导码可以用于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无线电资源管理(RRM)(诸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和/或用于在对应子帧中发送的物理信道解调的信道估计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针对在本公开中提出的子帧的配置提高RF级中的波束成形切换的效率,可以在子帧的初始K个发送符号(即,用于发送的符号)中发送前导码。
在这种情况下,K值可以包括0。当K值被设置为0时,对应的子帧可以表示未应用特定波束成形的子帧。另选地,将K值设置为0可以意味着前导码不用于应用于在对应子帧中发送的物理层信道的发送波束的标识的目的。
可以使用以下示例的一种方法来转发K值。
例如,根据动态自适应方法,可以通过在对应子帧中首先发送的前导序列以签名类型转发K值。
对于另一示例,根据动态自适应方法,可以通过每个前导序列以签名类型转发K值。更具体地,签名可以与在下一个符号中发送的前导码是否存在有关。
对于另一示例,根据动态自适应方法,可以定义用于通知K值的单独物理信道和/或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通过所定义的物理信道和/或信号将K值传送到终端。
对于另一示例,根据半静态自适应方法,可以通过高层信息来转发K值。更具体地,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将K值发送到终端。
此外,关于在本公开中提出的前导码当中的在对应子帧中最终发送的前导码,可以考虑应用与要应用于在对应子帧中发送的物理信道(例如,PDSCH,PDCCH)的发送波束相同的发送波束的方法。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先决条件是前导码被用于标识应用于在对应子帧中发送的物理层信道的发送波束的目的。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所提出的前导码信号用于接收波束扫描目的(即,第二目的),则可以通过多个符号发送前导码信号。例如,在图9中,如果针对一个终端接收波束配置(或构造)一个符号,则可利用多个子前导码(即,多个符号)配置一个前导码。在这种情况下,K值可以表示前同步码的数量或子前导码的数量。
具体地,如在图11中所示的子帧示例2中那样,可以考虑这样的情况:在同一子帧中发送接收波束扫描目的的前导码(即,图11中示出的用于Tx波束#y的RS)和Tx波束标识目的的前导码(即,图11中示出的用于Tx波束#x的RS)。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符号长度是y毫秒(msec)的N个符号来配置接收波束扫描目的的前导码,并且可以利用长度符号是z毫秒的符号来配置Tx波束标识目的的前导码。在这种情况下,N表示Rx候选波束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将z设计为N×y(即,z=N×y)的方法或将z设计为y(z=y)的方法是可能的。在后一种情况下,接收波束扫描目的的前导码长度可以被设计为比发送波束标识目的的前导码长N倍。
终端可以根据上述基站的前导码传输操作来执行以下操作。
在完成优选发送波束的报告和/或设置的终端当中的在比发送(Tx)波束扫描/跟踪的时间更快的时间内需要接收波束扫描/跟踪的终端可在每个子帧中识别是否已发送与优选发送波束对应的前导码(例如,参考信号、导频信号)。如果通过识别而存在与优选发送波束对应的前导码,则终端可以在已经检测到前导码的子帧中对接收波束执行扫描/跟踪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前导码可以具有其中包括波束标识(波束标识符、波束ID)信息的信号被早先发送的结构。在应用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时,随着在更短的时间内检测到波束标识,能够更加确保终端的接收波束扫描/跟踪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因此,在前导码的传输中,在包含波束标识信息的信号(例如,波束标识被映射到序列并且以签名类型配置的信号)被早先发送之后,可以通过发送应用了相同Tx波束成形系数的另一信号的结构来执行前导码。
此外,在已经完成用于优选发送波束的报告和/或设置的终端当中的具有要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的终端可以在每个子帧中识别是否已发送与优选发送波束对应的前导码(例如,参考信号、导频信号)。如果通过标识而存在与优选发送波束相对应的前导码,则终端可以在已经检测到前导码的子帧中识别(获取或检测)下行链路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发送波束的前导码所匹配到的终端(即,优选发送波束的终端)可以使用对应的前导码对接收波束附加执行扫描/跟踪操作。
(第二实施方式)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诸如上述的前导码(即,使用参考信号的签名类型)和通过特定物理信道的消息类型来发送用于发送波束指示的信息。这可以类似于在传统LTE系统中通过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发送控制格式指示符(CFI)信息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在上面提出的前导码中那样,通过比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控制信道)(例如,PDCCH)更靠前侧的符号来发送本发明中提出的特定物理信道。
在本公开中提出的发送关于发送波束指示的信息的方法(即,指示发送波束的方法)可以用于终端接收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然而,如果用于数据信道传输的波束与用于控制信道传输的波束不同,则本发明中提出的方法可以仅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第三实施方式)
此外,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如果终端使用用于发送波束指示信息的发送的前导码(例如,参考信号)或多个波束来接收物理信道,则可以在多个时域/频域中重复发送前导码或物理信道。因此,终端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每多个时域和/或频率区域应用不同的接收波束来接收前导码或物理信道。
在这种情况下,当发送候选波束的数量(即,终端优选的波束)很多时,会发生用于上述动态波束标识的前导码或物理信道(即,信道资源)的开销。
当考虑到这一点时,可以考虑以下方法:限制(或提议)要在可以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时间单元(例如,传统LTE的子帧)中指示的候选波束集的大小为N比特并且动态地提供要使用的波束集的通知。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在波束集中的一些波束可以被包括在不同的波束集中。例如,波束#1、波束#2和波束#3可以被包括在波束集#1中,波束#2、波束#3和波束#4可以被包括在波束#2中。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所有候选波束分组为多个波束集,可以根据特定规则预先指定哪个波束集可以用于哪个时间/频率资源单元。另选地,基站可以通过信令(例如,使用RRC消息的信令、使用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 CE)的信令)将相应信息传送(或发送)到终端。
具体地,为了配置控制信道的波束,即,为了将用于控制信道的发送波束信息传输(或发送)到终端,基站可以使用诸如以下示例的信令方法。
例如,基站可以通过1级信令将用于控制信道的发送波束信息传送(或发送)到终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预定规则来配置波束集的配置。也就是说,需要基于时隙和/或物理资源块(PRB)索引预先确定PDCCH Tx波束ID(例如,CSI-RS资源ID)。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和/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 RS)通过动态波束指示向终端通知关于发送波束的信息。另选地,基站可以基于MAC CE通过动态波束指示向终端通知关于发送波束的信息。
对于另一示例,基站可以通过2级信令将用于控制信道的发送波束信息传送(或发送)到终端。具体地,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将关于波束集配置的信息传送(或发送)到终端,并且可以使用DCI和/或DL RS对终端执行动态波束指示。另选地,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将关于波束集配置的信息传送(或发送)到终端,并且可以使用MAC CE对终端执行动态波束指示。另选地,基站可以通过MAC CE将关于波束集配置的信息发送到终端,并且可以使用DCI和/或DL RS对终端执行动态波束指示。
对于另一示例,基站可以通过3级信令将用于控制信道的发送波束信息传送(或发送)到终端。具体地,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向终端发送波束集的较高配置信息(即,超级波束集配置),可以使用MAC CE向终端发送波束集的超级配置信息内的波束集的较低配置信息(即,波束集配置),并且可以使用DCI和/或DL RS对终端执行动态波束指示。换句话说,基站可以使用RRC信令用于宽范围的波束集配置信息,并且使用MAC CE用于宽范围中所包括的窄范围的波束集配置信息,以便向终端发送关于波束集的配置的信息。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基于Tx波束集的资源区域的示例。图12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12,假设基站的发送波束被分组为4个发送波束集(即,Tx波束集#1、Tx波束集#2、Tx波束集#3和Tx波束集#4)。此外,图12中的时间/频率调度资源单元可以被配置为资源块(RB)(例如,传统LTE的RB)。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通过在频率轴中每5个RB并且在时间轴上每2个子帧划分资源区域来确定多个资源区域,并且可以向终端通知可在特定资源区域中使用基站的哪个发送波束。例如,基站可以使用发送波束集#1在区域1202、区域1210和/或区域1216中发送控制信道,可以使用发送波束集#2在区域1206、区域1212和/或区域1220中发送控制信道,可以使用发送波束集#3在区域1204和/或区域1218中发送控制信道,并且可以使用发送波束集#4在区域1208和/或区域1214中发送控制信道。
因此,终端可以基于关于基站的优选波束的报告信息和/或关于基站在终端中指定的服务波束的信息来限制将在其中监测控制信道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参考信号或物理信道动态地用信号通知每个资源区域内的用于每个调度资源(例如,RB)的波束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需要信令的信息限于包括在对应波束集中的波束,所以可以使信息转发所需的比特数最小化。
在上述方法中,还可以考虑将基站的发送波束集的大小限制为1(即,包括在发送波束集中的波束的数量是1)的方法。换句话说,如果通过确定的规则或信令(例如,RRC消息、基于MAC CE的信令)指定要用作特定时间/频率资源单元的基站的发送波束,则终端可以基于基站的波束指示信息或波束报告信息仅在对应资源中对控制信道执行检测。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可以意味着对控制信道(例如,PDCCH)的盲检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应用诸如上述的使用参考信号或特定物理信道的动态Tx波束指示方法。
另选地,也可以考虑这样的方法:尽管基站的发送波束集的大小大于1但是不应用动态发送波束指示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使用包括在对应资源区域中的多个波束来发送控制信道。例如,如果使用2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发送控制信道并且发送波束集的大小是2,则基站可以通过交替使用两个波束的发送方法来发送控制信道。此外,基站可以通过将包括在发送波束集中的不同波束应用于甚至在一个符号(即,OFDM符号)内的频率轴上的特定子载波集来发送控制信道。
在上述方法中,如果终端具有多个服务波束(例如,如果向基站报告多个优选波束或者由基站指示多个波束),则终端可以在其中包括多个服务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一个或更多个PDCCH监测资源区域中执行盲检测。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终端的操作流程图的一示例。图13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参照图13,假设基站和终端执行波束扫描操作以识别最佳波束对。此外,假设图13的基站和终端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例如,与图10至图12相关的内容)。
在步骤S1305,终端从基站接收用于基站的多个发送波束的波束配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波束配置信息包括指示多个发送波束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例如,第一波束集或第二波束集中的至少一个)的配置信息。例如,波束配置信息可以表示关于上述波束集(或候选波束集)的配置信息。上面已经描述了波束配置信息的配置方法和转发方法。
例如,可以在可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不同资源区域(例如,图12)中配置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例如,第一波束集和第二波束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为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配置的每个资源区域不同地配置时间资源或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也就是说,与在第二波束集中配置的资源区域相比,可以在第一波束集中所配置的资源区域中不同地配置时间资源或频率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可以基于其中可发送特定物理信道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时间单元来确定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的大小。此外,可以在特定资源块单元中执行在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中的每一个中配置的资源区域的调度。
在终端接收到波束配置信息之后,在步骤S1310,终端从基站接收指示(或表示)基站的多个发送波束中的至少一个发送波束的波束指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波束指示信息可以表示指示(或表示)上述候选波束集的特定波束集的信息(或指示(或表示)特定波束集内的特定波束的信息)。
此后,在步骤S1315,终端通过特定发送波束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这种情况下,特定波束可以表示至少一个发送波束当中的基于波束配置信息和波束指示信息识别的特定波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符号之前的符号中所接收的特定物理信道或特定前导码来指示特定波束。
此外,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高层信令来接收波束配置信息和波束指示信息。此外,可以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来接收波束配置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来接收波束指示信息。此外,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接收波束配置信息,并且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接收波束配置信息。
此外,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对基站的多个发送波束执行波束测量,并且可以向基站报告多个发送波束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发送波束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或更多个发送波束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终端的与一个或更多个发送波束相对应的一个或更多个接收波束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接收波束指示信息的操作之前执行报告操作。
(第四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通过高层消息(例如:RRC消息)指定多个发送波束集映射方案之后,可以使用利用低层消息(例如:MAC层、物理层消息,DCI等)指定关于使用哪个应映射方案的方法。。这里,映射方案可以指配置发送波束集和被配置用于信道接收的预定资源区域(即,资源集)之间的关系的方案。
也就是说,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发送关于与多个特定资源集(例如,图13的每个PDCCH资源区域)具有映射关系的多个波束集(即,由多个基站发送波束组成的波束集)的配置信息。此后,基站可以通过低层信令向终端发送表示多个波束集中的任何一个波束集的信息。
这样,当终端通过高层信令接收到用于波束集的配置信息时,相应的终端可能期望稍后使用与基站指示的波束集相对应的终端的接收波束集来接收下行链路信道(例如:PDCCH、PDSCH等)。
但是,当终端通过高层信令接收配置信息(即高层消息),然后未能通过低层信令接收到指示任何一个波束的信息时(即低层消息),则在用于终端的信道接收的波束选择(或波束集选择、资源集选择)中可能存在不明确性。
考虑到上述情况,当终端没有接收到指示被配置用于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多个波束集中的任何一个波束集的信息时,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用于配置对应的终端以通过预先配置的波束集来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预先配置的波束集可以表示为了解决终端的波束选择不明确性而预定的波束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预先配置的波束集称为特定波束集、默认波束集或默认映射方案。
将基于终端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PDCCH)的情况来描述本实施方式,然而,这仅是为了方便解释的目的,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共同地应用于另一下行链路信道(例如:PDSCH)的接收和上行链路信道(例如:PUCCH和/或PUSCH)的发送。
首先,在终端没有通过下层信令接收到指示任何一个波束集的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预先在上述多个波束集中指定(或配置)一个波束集并将该波束集包括在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的方法。也就是说,表示预先配置的波束集的信息可以被配置为被包括在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的配置信息中。
例如,当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了用于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多个波束集时,基站可以将多个波束集中的任何一个指定为预先配置的波束集。
也就是说,当根据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和/或空间资源(例如:天线端口)通过高层信令配置N个发送波束集映射方案时,基站可以将其中之一指定为特定波束集映射方案(例如:默认映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标记等来指定特定波束集映射方案。
另选地,在终端没有通过下层信令接收到指示一个波束集的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上面描述(在系统上)预先指定表示多个波束集中的预先配置的波束集的规则的方法。
例如,当存在表示多个波束集的多个索引时,可以将与特定序列索引(例如:第一索引)相对应的波束集指定为预先配置的波束集。
也就是说,可以考虑在N个发送波束集映射方案中指定特定序号(例如:第一)方案作为默认映射方案的方法。
当通过上述方法指定了预先配置的波束集时,尽管终端没有通过下层信令接收到指示多个波束集中的任何一个波束集的信息,但是相应的终端可以使用预先配置的波束集(即默认映射方案)来接收(或监测)下行链路信道(例如:PDCCH、PDSCH)。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波束集的上述配置(即,用于发送波束集映射方案的配置)表示为参考信号之间的空间参数的准共址(QCL)关系。例如,QCL关系可以是用于诸如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到达角(AOA)的空间参数的QCL信息。这里,用于空间参数的QCL信息可以被称为空间QCL信息。
在这一点上,在NR系统中,不仅现有LTE系统中使用的QCL参数(即,延迟、增益、多普勒相关QCL),而且用于空间参数的QCL参数都可以用来指示接收光束(即,终端的接收光束)。
换句话说,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参考信号(或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使用QCL信息来配置波束集的配置(即,发送波束集映射方案)。
具体地,可以将波束集的配置指示为CSI-RS(或CSI-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QCL信息,该QCL信息可以被视为用于波束管理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和PDCCH DMRS(或PDCCH DMRS的天线端口)。另选地,可以将波束集的配置指示为同步信号(SS)块(或SS块的天线端口)与PDCCH DMRS(或PDCCH DM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QCL信息。
作为参考,在NR系统中,可以通过对每个SS块施加不同的波束来发送同步信号和PBCH,并且同步信号和PBCH DMRS天线端口可以代表属于每个SS的天线端口块。
此外,PBCH DMRS天线端口索引可以针对多个SS块共同配置。即,可以为多个SS块配置相同的DMRS RE位置、序列等的结构。因此,当用PDCCH DMRS、PBCH DMRS天线端口索引来指示空间QCL信息时,还可以指示用于SS块的指示符和/或对应的SS块的小区ID。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终端的操作流程图的另一示例。图14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而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参照图14,假定相应的终端基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针对基站的多个发送波束的配置信息(步骤S1405)。例如,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信令)来接收配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于由多个发送波束组成的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的配置。
终端可以确定该终端是否接收到指示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中的一个波束集的信息(步骤S1410)。例如,可以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层信令来接收指示一个波束集的信息。
当终端接收到指示一个波束集的信息时,该终端可以通过所指示的波束集来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步骤S1415)。
另一方面,当终端未接收到指示一个波束集的信息时,终端可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中的预先配置的波束集来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步骤S1420)。
在这种情况下,预先配置的波束集可以是与表示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的每个的一个或更多个索引当中的第一索引相对应的波束集。另选地,在步骤S1405中,表示预先配置的波束集的信息可以被包括在配置信息中。
此外,可以使用基于天线端口的准共址(QCL)信息来配置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之间的QCL来配置QCL信息。另选地,可以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同步信号(SS)块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之间的QCL来配置QCL信息。
另外,如图12所示,一个或更多个波束集可以被映射到针对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配置的一个或更多个资源集的每一个。
可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概述
图15示出了可应用本说明书中提出的方法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15,无线通信系统包括eNB 1510和设置在eNB 1510的区域内的多个UE1520。
eNB 1510包括处理器1511、存储器1512和射频(RF)单元1513。处理器1511实现图1至图14中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以由处理器1511实现。存储器1512连接到处理器1511并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1511的各种信息。RF单元1513连接到处理器1511并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
UE 1520包括处理器1521、存储器1522和RF单元1523。
处理器1521实现图1至图14中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以由处理器1521实现。存储器1522连接到处理器1521并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1521的各种信息。RF单元1523连接到处理器1521并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
存储器1512、1522可以位于处理器1511、1521的内部或外部,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公知手段连接到处理器1511、1521。
例如,在支持低时延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DL)数据,UE可以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射频(RF)单元以及在功能上连接到RF单元的处理器。
此外,eNB1510和/或UE 1520可以具有单个天线或多个天线。
通过以预定方式将本公开的结构元件和特征组合来实现前述实施方式。除非单独指定,否则应有选择地考虑每个结构元件或特征。可以在不与其它结构元件或特征组合的情况下执行每个结构元件或特征。另外,一些结构元件和/或特征可以彼此组合以构成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改变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些结构元件或特征可以被包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或者可以用另一实施方式的对应结构元件或特征代替。此外,显而易见的是,引用特定权利要求的一些权利要求可以与引用除了所述特定权利要求之外的其它权利要求的另外权利要求组合,以构成实施方式或者在提交申请之后通过修改来添加新权利要求。
可以通过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的各种手段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硬件配置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
在固件或软件配置中,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以模块、过程、功能等形式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可以经由各种已知手段将数据发送到处理器并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公开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公开旨在覆盖本发明的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修改和变型。
工业实用性
已经基于将该方法应用于3GPP LTE/LTE-A系统和5G系统(新RAT系统)的示例描述了本公开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但是除了3GPP LTE/LTE-A系统和5G系统之外,该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8)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1520)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从基站(1510)接收配置信息,
其中,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来配置(i)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与PD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或者(ii)同步信号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
经由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CE信令从所述基站(1510)接收针对所述多于一个关联当中的一个关联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关联从所述基站(1510)接收所述PDCCH,
其中,基于没有接收到经由MAC-CE信令的所述信息,预先确定的关联被用作所述一个关联,
其中,所述多于一个关联中的每一个包括(i)所述CSI-RS和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准共址QCL信息或(ii)所述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QCL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一个关联包括(ii)所述SS块与PDCCH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所述QCL信息,基于所述QCL信息指示所述SS块的标识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与所述一个关联相关联的资源集来接收所述PDCCH。
4.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终端(1520),所述终端包括:
收发器(1523),所述收发器(1523)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
处理器(1521),所述处理器(1521)在功能上连接到所述收发器(1523),
其中,所述处理器(1521)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控制:
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从基站(1510)接收配置信息,
其中,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来配置(i)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与PD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或者(ii)同步信号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
经由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CE信令从所述基站(1510)接收针对所述多于一个关联当中的一个关联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关联从所述基站(1510)接收所述PDCCH,
其中,基于没有接收到经由MAC-CE信令的所述信息,预先确定的关联被用作所述一个关联,
其中,所述多于一个关联中的每一个包括(i)所述CSI-RS和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准共址QCL信息或(ii)所述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QCL信息。
5.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1510)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向终端(1520)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来配置(i)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与PD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或者(ii)同步信号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
经由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CE信令向所述终端(1520)发送针对所述多于一个关联当中的一个关联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关联向所述终端(1520)发送所述PDCCH,
其中,基于没有接收到经由MAC-CE信令的所述信息,预先确定的关联被用作所述一个关联,
其中,所述多于一个关联中的每一个包括(i)所述CSI-RS和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准共址QCL信息或(ii)所述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QCL信息。
6.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收发器(1513),所述收发器(1513)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
处理器(1511),所述处理器(1511)在功能上连接到所述收发器(1513),
其中,所述处理器(1511)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控制:
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向终端(1520)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来配置(i)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与PD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或者(ii)同步信号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
经由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CE信令向所述终端(1520)发送针对所述多于一个关联当中的一个关联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关联向所述终端(1520)发送所述PDCCH,
其中,基于没有接收到经由MAC-CE信令的所述信息,预先确定的关联被用作所述一个关联,
其中,所述多于一个关联中的每一个包括(i)所述CSI-RS和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准共址QCL信息或(ii)所述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QCL信息。
7.一种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和在操作上联接到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的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的设备,
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控制所述设备以:
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从基站(1510)接收配置信息,
其中,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来配置(i)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与PD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或者(ii)同步信号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
经由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CE信令从所述基站(1510)接收针对所述多于一个关联当中的一个关联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关联从所述基站(1510)接收所述PDCCH,
其中,基于没有接收到经由MAC-CE信令的所述信息,预先确定的关联被用作所述一个关联,
其中,所述多于一个关联中的每一个包括(i)所述CSI-RS和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准共址QCL信息或(ii)所述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QCL信息。
8.一种存储一个或更多个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CRM,
其中,由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可执行的一个或更多个指令控制用户设备UE以:
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从基站(1510)接收配置信息,
其中,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来配置(i)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与PD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或者(ii)同步信号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多于一个关联;
经由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AC-CE信令从所述基站(1510)接收针对所述多于一个关联当中的一个关联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关联从所述基站(1510)接收所述PDCCH,
其中,基于没有接收到经由MAC-CE信令的所述信息,预先确定的关联被用作所述一个关联,
其中,所述多于一个关联中的每一个包括(i)所述CSI-RS和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准共址QCL信息或(ii)所述SS块与PDCCH DM-RS的所述天线端口之间的QCL信息。
CN201880032912.3A 2017-05-17 2018-05-17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106791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07732P 2017-05-17 2017-05-17
US62/507,732 2017-05-17
PCT/KR2018/005659 WO2018212606A1 (ko) 2017-05-17 2018-05-17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채널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9189A CN110679189A (zh) 2020-01-10
CN110679189B true CN110679189B (zh) 2024-01-30

Family

ID=64274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2912.3A Active CN110679189B (zh) 2017-05-17 2018-05-17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206654B2 (zh)
EP (1) EP3627931B1 (zh)
KR (1) KR102298575B1 (zh)
CN (1) CN110679189B (zh)
WO (1) WO20182126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9189B (zh) * 2017-05-17 2024-01-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272576B2 (en) 2018-02-15 2022-03-08 Apple Inc. Hierarchical beamforming structure and transmission of beam indication to improve device mobility and reduce network traffic overhead in new radio (NR)
WO2020020453A1 (en) * 2018-07-25 2020-01-30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Beam correspondence indication and bitmap for beam report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385824B (zh) * 2018-12-29 2022-06-10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468364B2 (ja) * 2019-01-09 2024-04-1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11451992B2 (en) * 2019-04-12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preference feedback for data transmissions
CN111988809A (zh) * 2019-05-22 2020-11-24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30170154A (ko) * 2019-06-25 2023-12-18 베이징 시아오미 모바일 소프트웨어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및 저장 매체
CN113810920A (zh) * 2020-06-11 2021-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训练方法、网络设备、终端、系统和存储介质
WO2023087018A1 (en) * 2021-11-15 2023-05-1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of broadcast an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WO2024040373A1 (en) * 2022-08-22 2024-0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ports with frequency resource unit granularity
CN118044161A (zh) * 2022-09-14 2024-05-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6735A (zh) * 2012-10-17 2013-02-06 东南大学 利用大规模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6341216A (zh) * 2016-10-10 2017-01-18 东南大学 一种无线通信链路自适应方法及上下行链路自适应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4944B2 (en) * 2008-01-14 2012-08-2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 multiple antennas and controll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KR20130127347A (ko) 2012-05-10 2013-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아날로그 및 디지털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을 통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468022B2 (en) * 2012-12-26 2016-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WO2018115387A1 (en) * 2016-12-22 2018-06-28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8289005B (zh) * 2017-01-09 2021-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令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0512075B2 (en) * 2017-02-02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new radio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beam selection and reporting based at least in part o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or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ference signals
CN106851675B (zh) * 2017-02-03 2022-01-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组的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0679189B (zh) * 2017-05-17 2024-01-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6735A (zh) * 2012-10-17 2013-02-06 东南大学 利用大规模天线阵列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6341216A (zh) * 2016-10-10 2017-01-18 东南大学 一种无线通信链路自适应方法及上下行链路自适应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704551 "Details of downlink beam management";CATT;《3GPP tsg_ran\WG1_RL1》;20170325;第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9189A (zh) 2020-01-10
US11844088B2 (en) 2023-12-12
WO2018212606A1 (ko) 2018-11-22
US20200154409A1 (en) 2020-05-14
EP3627931A4 (en) 2021-01-20
US11206654B2 (en) 2021-12-21
KR20190138677A (ko) 2019-12-13
EP3627931A1 (en) 2020-03-25
KR102298575B1 (ko) 2021-09-06
EP3627931B1 (en) 2023-10-25
US20220095289A1 (en) 2022-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918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32389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on basis of QC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0050497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信道接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0856273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KR10208395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063749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波束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CN11016899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CA3053235C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024957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856433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EP3614719B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CN110771073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47639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200068416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beam re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358097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xplicit feedback in the upli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