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4053A -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4053A
CN110674053A CN201910945148.5A CN201910945148A CN110674053A CN 110674053 A CN110674053 A CN 110674053A CN 201910945148 A CN201910945148 A CN 201910945148A CN 110674053 A CN110674053 A CN 110674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area
data storage
mapping
pointer
head po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51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4053B (zh
Inventor
郑海东
余桉
刘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on Memory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on Memory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on Memory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on Memory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51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740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74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405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6948 priority patent/WO202106298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4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4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6Addressing a physical block of locations, e.g. base addressing, module addressing, memory dedication
    • G06F12/0615Address space extension
    • G06F12/063Address space extension for I/O modules, e.g. memory mapped I/O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66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for peripheral storage systems, e.g. disk cache
    • G06F12/0871Allocation or management of cache sp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75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with dedicated cache, e.g. instruction or st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S1,定义一个映射表,所述映射表内填写有缓冲区物理连续地址的映射数据;S2,在映射表上标记设有头指针和尾指针,所述头指针用于表示第一个已经被使用过的缓冲区,所述尾指针用于表示最后一个被使用过的缓冲区;S3,获取数据存储请求;S4,根据数据存储请求以及映射表,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S5,将数据存储请求内的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缓冲区内。本发明实现了不需要维护链表指针信息,从而减少硬件存储器资源占用,还可以及时将释放掉的存储节点进行重新申请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存储节点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存储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是通过固件实现链表的方式;链表是一种数据结构,在固件的内存中通过节点记录内存地址而相互链接形成一条链的储存方式;链表在内存中不需要连续的区域,只需要每一个节点都能够记录下一个节点next(下一个)指针信息和上一个节点prev(上一个)指针信息,通过引用进行查找,这样来管理数据存储节点会比较灵活和高效;一般要管理数据存储节点要维护两条链表,一条管理正在使用的数据存储节点,一条管理被释放出来的的数据存储节点;链表的上述特点也就造就了链表需要存储双倍的指针信息和同时实现两条链表,占用存储器会比较多,再则链表增删某一个节点操作需要修改上下两个节点的next和prev指针信息,如果要操作多个点就会使得固件过多占用CPU时间;而当需要对链表进行查找时就只能遍历,这样的时间消耗就会很大,最终降低系统效率和性能;因此,无法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于下技术方案: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定义一个映射表,所述映射表内填写有缓冲区物理连续地址的映射数据;
S2,在映射表上标记设有头指针和尾指针,所述头指针用于表示第一个已经被使用过的缓冲区,所述尾指针用于表示最后一个被使用过的缓冲区;
S3,获取数据存储请求;
S4,根据数据存储请求以及映射表,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S5,将数据存储请求内的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缓冲区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映射表包括第一级映射,及与所述第一级映射对应的第二级映射;所述第一级映射表示物理的连续地址映射,第二级映射表示逻辑的映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S4中,所述“根据数据存储请求以及映射表,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中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包括以下步骤:
S41,判断释放空闲缓冲区的指针是否等于头指针;若是,进入S42;若否,则进入S43;
S42,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S43,选定头指针与尾指针之间的一个缓冲区标记为待空闲缓冲区,清除待空闲缓冲区内的信息,并将头指针对应的物理地址映射关系指向待空闲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S43之后还包括: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并将原头指针所标记的缓冲区标记为空闲缓冲区,而将目标缓冲区重新标记为非空闲缓冲区。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装置,包括:定义单元,标记单元,获取单元,释放单元,及存储单元;
所述定义单元,用于定义一个映射表,所述映射表内填写有缓冲区物理连续地址的映射数据;
所述标记单元,用于在映射表上标记设有头指针和尾指针,所述头指针用于表示第一个已经被使用过的缓冲区,所述尾指针用于表示最后一个被使用过的缓冲区;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存储请求;
所述释放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存储请求以及映射表,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将数据存储请求内的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缓冲区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映射表包括第一级映射,及与所述第一级映射对应的第二级映射;所述第一级映射表示物理的连续地址映射,第二级映射表示逻辑的映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释放单元包括:判断模块,移动模块,及选定模块;
所述断模块,用于判断释放空闲缓冲区的指针是否等于头指针;
所述移动模块,用于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所述选定模块,用于选定头指针与尾指针之间的一个缓冲区标记为待空闲缓冲区,清除待空闲缓冲区内的信息,并将头指针对应的物理地址映射关系指向待空闲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释放单元还包括:移动标记模块,用于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并将原头指针所标记的缓冲区标记为空闲缓冲区,而将目标缓冲区重新标记为非空闲缓冲区。
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
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所述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不需要维护链表指针信息,从而减少硬件存储器资源占用,还可以及时将释放掉的存储节点进行重新申请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存储节点的利用效率,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成目标缓冲区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映射表示意性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映射表两级映射的示意性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形成目标缓冲区操作的示意性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映射表头指针更新操作的示意性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到图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其中,请参阅图1到图6所示,本发明公开了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定义一个映射表,所述映射表内填写有缓冲区物理连续地址的映射数据;
S2,在映射表上标记设有头指针和尾指针,所述头指针用于表示第一个已经被使用过的缓冲区,所述尾指针用于表示最后一个被使用过的缓冲区;
S3,获取数据存储请求;
S4,根据数据存储请求以及映射表,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S5,将数据存储请求内的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缓冲区内。
其中,所述映射表包括第一级映射,及与所述第一级映射对应的第二级映射;所述第一级映射表示物理的连续地址映射,第二级映射表示逻辑的映射,在本实施例中,只需要一组硬件存储器来存储映射表,映射关系是乱序的。
其中,请参阅图2,所述S4中,所述“根据数据存储请求以及映射表,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中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包括以下步骤:
S41,判断释放空闲缓冲区的指针是否等于头指针;若是,进入S42;若否,则进入S43;
S42,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S43,选定头指针与尾指针之间的一个缓冲区标记为待空闲缓冲区,清除待空闲缓冲区内的信息,并将头指针对应的物理地址映射关系指向待空闲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进一步地,所述S43之后还包括:S44,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并将原头指针所标记的缓冲区标记为空闲缓冲区,而将目标缓冲区重新标记为非空闲缓冲区。
请参阅如图3至图6,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映射表由N个缓冲区连续串联成一个环形缓冲区,头指针(head ptr)用于表示环形缓冲区第一个已经被使用过的缓冲区(buffer),尾指针(tail buffer)表示最后一个被使用过的缓冲区;每申请一个缓冲区就需要将尾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图3中,指针1-7表示是已使用的缓冲区,其他的为未使用的缓冲区;按照环形缓冲区原始的定义,如果释放的缓冲区的指针等于头指针,则头指针就需要向后移动一个位置;如果释放的缓冲区的指针不等于头指针,则头指针不移动;如图4所示,为了防止block(阻挡)住后续释放掉的存储节点重新被申请的场景,本实施例引入两级映射和改进的环形缓冲区释放机制;两级映射包括:L1表示环形缓冲区物理的连续地址映射,L2表示环形缓冲区逻辑的映射,这里只需要一组硬件存储器来存储映射表,映射关系是乱序的;环形缓冲区使用L2映射关系来进行相应操作;如图4所示,环形缓冲区释放的时候分为两个大步骤;如果释放的缓冲区的指针等于头指针,则头指针只需要向后移动一个位置即可完成;如果释放的缓冲区的指针不等于头指针,环形缓冲区释放的时候分为两个小步骤;如图5所示,第一步先将指针4标记为待空闲缓冲区并清除相关缓冲区信息,然后将头指针对应的物理地址映射关系指向指针4;如图6所示,第二步将头指针移动到指针2,并将指针1标记为空闲缓冲区,而将指针4重新标记为非空闲缓冲区。
经过上述的处理,被释放掉的缓冲区可以重新被申请,在头指针和尾指针之间不会存在被标记为空闲缓冲区的缓冲区,从而可以最高效率地使用缓冲区;环形缓冲区的机制管理简单复杂度低,硬件很容实现,并且只用存储一组映射表到硬件存储器。
本发明实现了不需要维护链表指针信息,从而减少硬件存储器资源占用,还可以及时将释放掉的存储节点进行重新申请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存储节点的利用效率,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
请参阅图7,本发明还公开了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装置,包括:定义单元10,标记单元20,获取单元30,释放单元40,及存储单元50;
所述定义单元10,用于定义一个映射表,所述映射表内填写有缓冲区物理连续地址的映射数据;
所述标记单元20,用于在映射表上标记设有头指针和尾指针,所述头指针用于表示第一个已经被使用过的缓冲区,所述尾指针用于表示最后一个被使用过的缓冲区;
所述获取单元30,用于获取数据存储请求;
所述释放单元40,用于根据数据存储请求以及映射表,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所述存储单元50,用于将数据存储请求内的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缓冲区内。
其中,所述映射表包括第一级映射,及与所述第一级映射对应的第二级映射;所述第一级映射表示物理的连续地址映射,第二级映射表示逻辑的映射。
其中,所述释放单元40包括:判断模块41,移动模块42,及选定模块43;
所述断模块41,用于判断释放空闲缓冲区的指针是否等于头指针;
所述移动模块42,用于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所述选定模块43,用于选定头指针与尾指针之间的一个缓冲区标记为待空闲缓冲区,清除待空闲缓冲区内的信息,并将头指针对应的物理地址映射关系指向待空闲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进一步地,所述释放单元40还包括:移动标记模块44,用于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并将原头指针所标记的缓冲区标记为空闲缓冲区,而将目标缓冲区重新标记为非空闲缓冲区。
需要说明的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装置和各单元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在如图8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计算机设备500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服务器,其中,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和穿戴式设备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
参阅图8,该计算机设备500包括通过系统总线501连接的处理器502、存储器和网络接口505,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和内存储器504。
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可存储操作系统5031和计算机程序5032。该计算机程序5032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502执行一种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
该处理器50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以支撑整个计算机设备500的运行。
该内存储器504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503中的计算机程序503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5032被处理器502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502执行一种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
该网络接口505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网络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500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500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5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5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该计算机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步骤。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
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该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定义一个映射表,所述映射表内填写有缓冲区物理连续地址的映射数据;
S2,在映射表上标记设有头指针和尾指针,所述头指针用于表示第一个已经被使用过的缓冲区,所述尾指针用于表示最后一个被使用过的缓冲区;
S3,获取数据存储请求;
S4,根据数据存储请求以及映射表,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S5,将数据存储请求内的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缓冲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表包括第一级映射,及与所述第一级映射对应的第二级映射;所述第一级映射表示物理的连续地址映射,第二级映射表示逻辑的映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所述“根据数据存储请求以及映射表,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中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包括以下步骤:
S41,判断释放空闲缓冲区的指针是否等于头指针;若是,进入S42;若否,则进入S43;
S42,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S43,选定头指针与尾指针之间的一个缓冲区标记为待空闲缓冲区,清除待空闲缓冲区内的信息,并将头指针对应的物理地址映射关系指向待空闲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3之后还包括: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并将原头指针所标记的缓冲区标记为空闲缓冲区,而将目标缓冲区重新标记为非空闲缓冲区。
5.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义单元,标记单元,获取单元,释放单元,及存储单元;
所述定义单元,用于定义一个映射表,所述映射表内填写有缓冲区物理连续地址的映射数据;
所述标记单元,用于在映射表上标记设有头指针和尾指针,所述头指针用于表示第一个已经被使用过的缓冲区,所述尾指针用于表示最后一个被使用过的缓冲区;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存储请求;
所述释放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存储请求以及映射表,释放空闲的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将数据存储请求内的数据存储于所述目标缓冲区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表包括第一级映射,及与所述第一级映射对应的第二级映射;所述第一级映射表示物理的连续地址映射,第二级映射表示逻辑的映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单元包括:判断模块,移动模块,及选定模块;
所述断模块,用于判断释放空闲缓冲区的指针是否等于头指针;
所述移动模块,用于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所述选定模块,用于选定头指针与尾指针之间的一个缓冲区标记为待空闲缓冲区,清除待空闲缓冲区内的信息,并将头指针对应的物理地址映射关系指向待空闲缓冲区,以形成目标缓冲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单元还包括:移动标记模块,用于将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并将原头指针所标记的缓冲区标记为空闲缓冲区,而将目标缓冲区重新标记为非空闲缓冲区。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
CN201910945148.5A 2019-09-30 2019-09-30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740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5148.5A CN110674053B (zh) 2019-09-30 2019-09-30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0/076948 WO2021062981A1 (zh) 2019-09-30 2020-02-27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5148.5A CN110674053B (zh) 2019-09-30 2019-09-30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4053A true CN110674053A (zh) 2020-01-10
CN110674053B CN110674053B (zh) 2021-09-14

Family

ID=69080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5148.5A Active CN110674053B (zh) 2019-09-30 2019-09-30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4053B (zh)
WO (1) WO202106298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6946A (zh) * 2020-12-09 2021-02-26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播放内容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1062981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深圳忆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3296703A (zh) * 2021-05-27 2021-08-24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堆内存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573377A (zh) * 2024-01-15 2024-02-20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8878B (zh) * 2021-05-27 2023-02-28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ba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468274A (zh) * 2021-07-28 2021-10-0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090592B (zh) * 2022-01-24 2022-04-2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99205B (zh) * 2022-08-25 2022-12-30 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格数据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15860B (zh) * 2023-09-07 2023-11-28 深圳市升立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udp的指令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8094A (zh) * 2004-12-23 2006-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缓存区的方法
CN101094183A (zh) * 2007-07-25 2007-12-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1169759A (zh) * 2007-11-08 2008-04-30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级的内存管理方法
US8619558B1 (en) * 2008-07-21 2013-12-31 Qlogic, Corporation Memory management in a network adapter
CN105302739A (zh) * 2014-07-21 2016-02-0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存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6776372A (zh) * 2017-02-15 2017-05-31 北京中航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fpga的仿真数据存取方法及装置
CN107302499A (zh) * 2017-06-26 2017-10-27 北京赛特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需拷贝报文缓存的nfv协议报文收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886B (zh) * 2007-09-03 2010-06-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缓存空间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缓存控制器
CN110674053B (zh) * 2019-09-30 2021-09-14 深圳忆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8094A (zh) * 2004-12-23 2006-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缓存区的方法
CN101094183A (zh) * 2007-07-25 2007-12-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1169759A (zh) * 2007-11-08 2008-04-30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级的内存管理方法
US8619558B1 (en) * 2008-07-21 2013-12-31 Qlogic, Corporation Memory management in a network adapter
CN105302739A (zh) * 2014-07-21 2016-02-0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存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6776372A (zh) * 2017-02-15 2017-05-31 北京中航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fpga的仿真数据存取方法及装置
CN107302499A (zh) * 2017-06-26 2017-10-27 北京赛特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需拷贝报文缓存的nfv协议报文收发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HIGUANG CHEN 等: "2F: A Special Cache for Mapping Table of Page-Level Flash Translation Layer", 《2010 IEE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
侯昉 等: "多维数据的Z-Ordering存储映射算法及其缓存调度优化",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2981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深圳忆联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2416946A (zh) * 2020-12-09 2021-02-26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播放内容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296703A (zh) * 2021-05-27 2021-08-24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堆内存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296703B (zh) * 2021-05-27 2022-08-05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堆内存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573377A (zh) * 2024-01-15 2024-02-20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62981A1 (zh) 2021-04-08
CN110674053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4053B (zh) Ssd数据存储节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041570A1 (zh) 向缓存写入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11314689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ndexing a file
US1177787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buffering of data packet of network car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990439A (zh) 基于缓存的快速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76021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82010B (zh) 脏页刷新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928498A (zh) 一种目录遍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24270A (zh) 缓存管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2559386A (zh) 提升ssd性能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36184A (zh) 一种业务持久化方法及装置
CN111858612B (zh) 基于图数据库的数据加速访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29345B (zh) 日志文件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413689B (zh) 一种内存数据库的多节点数据同步方法与装置
CN10810812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263010B (zh) 一种缓存文件自动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1625180B (zh) 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1078384A (zh) 核心数据迁移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20107B (zh) 筛选冷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52941A (zh) 一种数据存储、访问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674086A (zh) 数据合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96215A (zh) 元数据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1125715A (zh) 基于固态硬盘的tcg数据处理加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90633A (zh) 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小文件聚合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986134B (zh) 存储数据的方法、读取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