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5089A - 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5089A
CN110665089A CN201910921059.7A CN201910921059A CN110665089A CN 110665089 A CN110665089 A CN 110665089A CN 201910921059 A CN201910921059 A CN 201910921059A CN 110665089 A CN110665089 A CN 110665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film
cavity
medium cavity
layer
fixed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10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5089B (zh
Inventor
陈松
刘海东
钱超平
俞迈
黄子健
罗罕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to CN2019109210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5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5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5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5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5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5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4586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a flexible diaphrag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血液输送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盖板、电极层、隔离层、振动层、介质腔板、下盖板连接而成;所述电极层、隔离层、振动层、介质腔板相连构成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介质腔板从左至右设有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内均填充有一定压力的流体介质;下盖板上表面设有凹槽,柔性薄膜工作时变形均作用于凹槽;凹槽通过缓冲腔与进出口相连。特色与优势:实现软体蠕动血液输送,避免了血细胞的破坏;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且易集成。

Description

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蠕动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
背景技术
血液健康是人类健康指标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血液输送在医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液的构成复杂、粘度大、血细胞易受损等各类限制因素,所以对血液输送泵结构及性能有很高的要求。蠕动泵具有结构简单、不易堵塞、对血液损伤小、能够双向泵送等优点被广泛的用于血液输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为CN205339728U的《一种用于血液管路自动传输的蠕动泵装置》,采用双出轴步进电机实现血液的泵送。但是通过电机驱动的蠕动泵,体积大、结构复杂、功耗高,不便或无法用于集成化系统。静电驱动微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在血液输送应用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现有静电微泵无法避免刚性驱动(刚性泵膜高速振动进行驱动)对血细胞造成的损坏,同时泵膜一般为静电驱动中的一个电极,其在工作时携带很高的电压,会对血液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静电微泵在血液输送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以下简称静电蠕动泵。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盖板、电极层、隔离层、振动层、介质腔板、下盖板连接而成;所述电极层设有第一固定电极、第二固定电极、第三固定电极;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第二固定电极、第三固定电极固定在上盖板的下表面;所述振动层设有第一振动膜、第二振动膜、第三振动膜;所述电极层、隔离层、振动层、介质腔板相连构成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固定电极、第一绝缘层、隔离层、第一振动膜、第一介质腔、第一柔性薄膜;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二固定电极、第二绝缘层、隔离层、第二振动膜、第二介质腔、第二柔性薄膜;所述第三驱动单元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三固定电极、第三绝缘层、隔离层、第三振动膜、第三介质腔、第三柔性薄膜;所述隔离层内部为不连续结构,以此形成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的驱动空腔,保证第一振动膜、第二振动膜、第三振动膜的振动空间;所述第一介质腔是由第一振动膜、介质腔板和第一柔性薄膜相连形成的密闭腔体;所述第二介质腔是由第二振动膜、介质腔板和第二柔性薄膜相连形成的密闭腔体;所述第三介质腔是由第三振动膜、介质腔板和第三柔性薄膜相连形成的密闭腔体;所述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内均填充有一定压力的流体介质,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在流体介质压力作用下保持轻微凸起,这样既能保证在工作过程中的有效收缩,同时也能弥补流体介质由于温度产生的体积变化;所述下盖板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的正下方;所述凹槽的横向截面形状为矩形,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的变形均作用于凹槽内;所述凹槽宽度a小于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的工作直径d,这样可以让柔性薄膜获得位移放大的效果,即柔性薄膜的位移变形量会大于振动膜的位移变形量;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在最大工作变形量时,其顶端能接触到凹槽底部,如图6所示;所述凹槽左端设有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腔与凹槽相连,且第一缓冲腔下方与入口连通;所述凹槽右端设有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腔与凹槽相连,且第二缓冲腔下方与出口连通。
所述振动层的材料为Si;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的材料为弹性硅胶膜;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第二固定电极、第三固定电极的材料为Si;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的材料为SiO2
在工作过程中,静电蠕动泵的工作状态可分为初始状态、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
初始状态:第一振动膜、第二振动膜、第三振动膜处于不变形状态,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在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介质作用下均轻微凸起。
第一工作状态:振动层施加单一极性的电压,第一固定电极、第三固定电极施加与振动层极性相反的电压,第二固定电极施加与振动层极性相同的电压;第一振动膜和第三振动膜向上弯曲变形,第二振动膜向下弯曲变形,第一介质腔和第三介质腔体积增大、压力减小,第一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在自身张力及流体介质压力作用下收缩并向上运动,第二介质腔体积减小、压力增大,第二柔性薄膜在流体介质作用下膨胀并向下运动,如图5所示。
第二工作状态:振动层施加单一极性的电压,第一固定电极、第三固定电极施加与振动层极性相同的电压,第二固定电极施加与振动层极性相反的电压;第一振动膜和第三振动膜向下弯曲变形,第二振动膜向上弯曲变形,第一介质腔和第三介质腔体积减小、压力增大,第一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在流体介质压力作用下膨胀并向下运动,第二介质腔体积增大、压力减小,第二柔性薄膜在自身张力及流体介质运动作用下收缩并向上运动,如图7所示。
所述振动层施加单一极性的电压;第一固定电极、第二固定电极、第三固定电极施加三个正弦电压信号,相邻两个正弦电压信号的相位差为π,如图8所示。在交变电压信号的作用下,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依次重复,进而实现凹槽内的持续蠕动血液输送。
由于在工作过程中是通过流体介质带动柔性薄膜进行收缩和膨胀,一定程度上仿照了生物器官组织的弹性,在驱动过程中柔软温和,可以有效避免血液的破坏。
本项目的特色及优势在于:①通过液体介质带动柔性薄膜,实现软体蠕动血液输送,可以有效的避免血液的破坏;②静电驱动、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且易集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静电蠕动泵的结构及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下盖板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C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的驱动信号示意图;
图标:1-上盖板;2-电极层;21-第一固定电极;22第二固定电极;23第三固定电极;31-第一绝缘层;32-第二绝缘层;33-第三绝缘层;4-隔离层;5-振动层;51-第一振动膜;52-第二振动膜;53-第二振动膜;6-介质腔板;71-第一介质腔;72-第二介质腔;73-第三介质腔;81-第一柔性薄膜,82-第二柔性薄膜,83-第三柔性薄膜;9-第二缓冲腔;10-出口;11-凹槽;12-下盖板;13-第二缓冲腔;14-入口;I-第一驱动单元;II-第二驱动单元;III-第三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盖板1、电极层2、隔离层4、振动层5、介质腔板6、下盖板12连接而成;所述电极层2设有第一固定电极21、第二固定电极22、第三固定电极23;所述第一固定电极21、第二固定电极22、第三固定电极23固定在上盖板1的下表面;所述振动层5设有的第一振动膜51、第二振动膜52、第三振动膜53;所述电极层2、隔离层4、振动层5、介质腔板6相连构成第一驱动单元I、第二驱动单元II、第三驱动单元III;所述第一驱动单元I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固定电极21、第一绝缘层31、隔离层4、第一振动膜51、第一介质腔71、第一柔性薄膜81;所述第二驱动单元II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二固定电极22、第二绝缘层32、隔离层4、第二振动膜52、第二介质腔72、第二柔性薄膜82;所述第三驱动单元III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三固定电极23、第三绝缘层33、隔离层4、第三振动膜53、第三介质腔73、第三柔性薄膜83;所述隔离层4内部为不连续结构,以形成第一驱动单元I、第二驱动单元II、第三驱动单元III的驱动空腔,保证第一振动膜51、第二振动膜52、第三振动膜53的振动空间;所述第一介质腔71是由第一振动膜51、介质腔板6和第一柔性薄膜81相连形成的密闭腔体;所述第二介质腔72是由第二振动膜52、介质腔板6和第二柔性薄膜82相连形成的密闭腔体;所述第三介质腔73是由第三振动膜53、介质腔板6和第三柔性薄膜83相连形成的密闭腔体;所述第一介质腔71、第二介质腔72、第三介质腔73内均填充有一定压力的流体介质,第一柔性薄膜81、第二柔性薄膜82、第三柔性薄膜83在流体介质压力作用下保持轻微凸起,这样既能保证在工作过程中的有效收缩,同时也能弥补流体介质由于温度产生的体积变化;所述下盖板12上表面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位于第一介质腔71、第二介质腔72、第三介质腔73的正下方;所述凹槽11的横向截面形状为矩形,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柔性薄膜81、第二柔性薄膜82、第三柔性薄膜83的变形均作用于凹槽11内;所述凹槽11宽度a小于第一柔性薄膜81、第二柔性薄膜82、第三柔性薄膜83的工作直径d,这样可以让柔性薄膜获得位移放大的效果,即柔性薄膜的位移变形量会大于第一振动膜51、第二振动膜52、第三振动膜53的位移变形量;所述第一柔性薄膜81、第二柔性薄膜82、第三柔性薄膜83在最大工作变形量时,其顶端能接触到凹槽11底部,如图6所示;所述凹槽11左端设有第一缓冲腔13;所述第一缓冲腔13与凹槽11相连,且第一缓冲腔13下方与入口14连通;所述凹槽11右端设有第二缓冲腔9;所述第二缓冲腔9与凹槽11相连,且第二缓冲腔9下方与出口10连通。
所述振动层5的材料为Si;所述第一柔性薄膜81、第二柔性薄膜82、第三柔性薄膜83的材料为弹性硅胶膜;所述第一固定电极21、第二固定电极22、第三固定电极23的材料为Si;所述第一绝缘层31、第二绝缘层32、第三绝缘层33的材料为SiO2
在工作过程中,静电蠕动泵的工作状态可分为初始状态、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
初始状态:第一振动膜51、第二振动膜52、第三振动膜53处于不变形状态,第一柔性薄膜81、第二柔性薄膜82、第三柔性薄膜83在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介质作用下均轻微凸起。
第一工作状态:振动层5施加单一极性的电压,第一固定电极21、第三固定电极23施加与振动层5极性相反的电压,第二固定电极22施加与振动层5极性相同的电压;第一振动膜51和第三振动膜53向上弯曲变形,第二振动52膜向下弯曲变形,第一介质腔71和第三介质腔73体积增大、压力减小,第一柔性薄膜81、第三柔性薄膜83在自身张力及流体介质压力作用下收缩并向上运动,第二介质腔72体积减小、压力增大,第二柔性薄膜82在流体介质作用下膨胀并向下运动,如图5所示。
第二工作状态:振动层5施加单一极性的电压,第一固定电极21、第三固定电极23施加与振动层5极性相同的电压,第二固定电极22施加与振动层5极性相反的电压;第一振动膜51和第三振动膜53向下弯曲变形,第二振动膜52向上弯曲变形,第一介质腔71和第三介质腔73体积减小、压力增大,第一柔性薄膜81、第三柔性薄膜83在流体介质压力作用下膨胀并向下运动,第二介质腔72体积增大、压力减小,第二柔性薄膜82在自身张力以及流体介质运动作用下收缩并向上运动,如图7所示。
所述振动层5施加单一极性的电压;第一固定电极21、第二固定电极22、第三固定电极23分别施加三个正弦电压信号,相邻两个正弦电压信号的相位差为π,如图8所示。在交变电压信号的作用下,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依次重复,进而实现凹槽11内的持续蠕动血液输送。

Claims (2)

1.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盖板、电极层、隔离层、振动层、介质腔板、下盖板连接而成;所述电极层设有第一固定电极、第二固定电极、第三固定电极;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第二固定电极、第三固定电极固定在上盖板的下表面;所述振动层设有第一振动膜、第二振动膜、第三振动膜;所述电极层、隔离层、振动层、介质腔板相连构成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固定电极、第一绝缘层、隔离层、第一振动膜、第一介质腔、第一柔性薄膜;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二固定电极、第二绝缘层、隔离层、第二振动膜、第二介质腔、第二柔性薄膜;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由上到下依次为第三固定电极、第三绝缘层、隔离层、第三振动膜、第三介质腔、第三柔性薄膜;所述介质腔板下表面粘接有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和第三柔性薄膜;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和第三柔性薄膜均为高弹性薄膜;所述隔离层内部为不连续结构以形成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的驱动空腔;所述第一介质腔是由第一振动膜、介质腔板和第一柔性薄膜相连形成的密闭腔体;所述第二介质腔是由第二振动膜、介质腔板和第二柔性薄膜相连形成的密闭腔体;所述第三介质腔是由第三振动膜、介质腔板和第三柔性薄膜相连形成的密闭腔体;所述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内均填充有流体介质;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在流体介质压力作用下保持膨胀状态;所述下盖板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的变形均作用于凹槽内;所述凹槽宽度a小于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的工作直径d;所述凹槽左端设有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腔与凹槽相连,且第一缓冲腔与入口连通;所述凹槽右端设有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腔与凹槽相连,且第二缓冲腔与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层的材料为Si;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的材料为弹性硅胶膜;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第二固定电极、第三固定电极的材料为Si;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的材料为SiO2
CN201910921059.7A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 Active CN110665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1059.7A CN110665089B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1059.7A CN110665089B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5089A true CN110665089A (zh) 2020-01-10
CN110665089B CN110665089B (zh) 2021-10-19

Family

ID=69079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1059.7A Active CN110665089B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5089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4743A (en) * 1979-12-04 1982-08-17 Bessman Samuel P Piezoelectric driven diaphragm micro-pump
CN1047368A (zh) * 1989-05-11 1990-11-28 比斯帕克公共有限公司 供生物医疗使用的泵装置
US20060155236A1 (en) * 2004-12-21 2006-07-13 Stephen Gar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a blood component and performing a photopheresis treatment
US20080161779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Chiming Wei Implantable nano pump for drug delivery
CN101324228A (zh) * 2008-07-18 2008-1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蠕动式微泵
CN104039376A (zh) * 2011-12-08 2014-09-10 康尔福盛303有限公司 关于蠕动泵机构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83815A (zh) * 2014-06-17 2014-10-08 南京山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压电式输液器
CN104763620A (zh) * 2014-10-31 2015-07-08 浙江大学 柔性蠕动泵
CN106560219A (zh) * 2015-12-02 2017-04-12 浙江大学 一种可内置的全人工心脏
CN108096664A (zh) * 2017-12-25 2018-06-01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新型可分离压电医疗输液泵
CN109821100A (zh) * 2019-03-01 2019-05-31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逐级增压式气动输液装置
CN110226038A (zh) * 2016-12-30 2019-09-10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静电蠕动泵及其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4743A (en) * 1979-12-04 1982-08-17 Bessman Samuel P Piezoelectric driven diaphragm micro-pump
CN1047368A (zh) * 1989-05-11 1990-11-28 比斯帕克公共有限公司 供生物医疗使用的泵装置
US20060155236A1 (en) * 2004-12-21 2006-07-13 Stephen Gar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a blood component and performing a photopheresis treatment
US20080161779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Chiming Wei Implantable nano pump for drug delivery
CN101324228A (zh) * 2008-07-18 2008-1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蠕动式微泵
CN104039376A (zh) * 2011-12-08 2014-09-10 康尔福盛303有限公司 关于蠕动泵机构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83815A (zh) * 2014-06-17 2014-10-08 南京山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压电式输液器
CN104763620A (zh) * 2014-10-31 2015-07-08 浙江大学 柔性蠕动泵
CN106560219A (zh) * 2015-12-02 2017-04-12 浙江大学 一种可内置的全人工心脏
CN110226038A (zh) * 2016-12-30 2019-09-10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静电蠕动泵及其操作方法
CN108096664A (zh) * 2017-12-25 2018-06-01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新型可分离压电医疗输液泵
CN109821100A (zh) * 2019-03-01 2019-05-31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逐级增压式气动输液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宝元: "《现代执行器技术》", 30 April 2003,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孙晓锋: "《压电泵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30 April 2016, 吉林人民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5089B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o et 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us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technology
CN101054967A (zh) 压电振子主动阀式压电泵
JP2006500508A (ja) 収縮可能なポンプ膜を備えるメンブランポンプ
EP1512215A1 (en) Electroactive polymer devices for moving fluid
WO201207872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pressure to a wound site
CN107420291B (zh) 一种基于可变弹性模量的复合薄膜压电微泵
JP2012107636A (ja) 圧電マイクロポンプ
CN1908431A (zh) 超磁致伸缩棒驱动的膜式微泵
CN103511230B (zh) 一种双腔式电致动无阀微泵
CN110665089B (zh) 一种血液输送用静电蠕动泵
CN110639075B (zh) 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
CN201057136Y (zh) 压电振子主动阀式压电泵
CN108180135B (zh) 一种基于二级对称式柔性铰链放大机构的压电叠堆微泵
CN110454367B (zh) 一种基于压电驱动的微流控液体自动变色眼镜充液装置
CN109723628B (zh) 一种压电叠堆泵
JPS61171891A (ja) 圧電型ポンプ
CN111980889B (zh) 一种半柔性一体式主动阀压电泵
CN209892418U (zh) 一种轴流式微型压电气体压缩机
CN110966167B (zh) 一种压电微泵
CN217002226U (zh) 双谐振压电泵
TW202126903A (zh) 具消音洩氣結構之微型泵
CN219754763U (zh) 一种微型隔膜自吸泵
CN216342702U (zh) 一种隔膜式电磁泵及使用该泵的装置
CN114320845B (zh) 一种集驱动传感于一体的压电精密输液泵
CN114483548B (zh) 一种单腔三振子压电泵及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