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9815A - 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9815A
CN110659815A CN201910871184.1A CN201910871184A CN110659815A CN 110659815 A CN110659815 A CN 110659815A CN 201910871184 A CN201910871184 A CN 201910871184A CN 110659815 A CN110659815 A CN 110659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erp system
worksheet
business log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11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立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8711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9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59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9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3Workflow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包括梳理公司结构、公司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梳理公司的部门设置、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和岗位责任;梳理企业当前的管理系统;对企业管理的事务逻辑、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从信息化的角度梳理公司目前的工作管理规定,使用信息化的架构图表达事务逻辑;使用直接法构建信息传递路径,将工作表在信息传递路径上传递;运用逻辑判断各角色如何和信息发生关系,获取ERP系统;将ERP系统发布至云端。优点是:ERP系统的设计过程无代码,不易受到黑客攻击,更安全;其修改容易,能与企业中已使用的管理软件、新一代智能软件、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无缝对接。

Description

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 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软件行业ERP系统开发过程是由IT公司的产品经理与各行业企业事业单 位人员进行需求分析,IT人员进行软件设计、系统构架、系统分析、编程开发、 测试、修改的过程,由于IT人员不熟悉各行业的运营,沟通困难,软件设计往 往不符合要求。而且传统软件行业ERP系统构架复杂,编程繁复,虽然程序打包 已经尽量减少重复劳动,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编程作为基本手段的事实,所 以开发时间长,编程人员工作强度大。ERP系统修改困难,不适应中国发展迅速, 市场环境变化快,个性化需求增长迅速的客观环境。
国内的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企业的发展引进了多个 国外软件,采用了多个软件公司的产品,导致兼容困难,处于既难舍弃,又难 改进的两难境地。传统的ERP系统大都从美国等国家引进,依赖Windows,Android 等国外操作系统和SAP、MES等应用软件,非常不安全;而且目前,计算机、互 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3D,VI等软件层出不穷,传统软件需要了解这些应 用软件的内核才能与之兼容,但是连接成本高,产业升级困难,传统的ERP系统 不能放在云端或固化在芯片中提供给各行各业使用。软件公司在为企事业单位 打造ERP系统时,企事业单位的客户资源、价格定位、产品技术资料、研发内容 等重要数据,往往被委托开发的软件公司盗用贩卖,从而降低了企事业单位的 竞争力。
为了实现企业“市场导向、订单拖动”的管理理念,企业家需要实时了解 企业运行情况,实时关切成本核算、产销数据、资金占用、市场竞争力、人力 资源配置等,并分析大数据以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制定企业发展新策略。企业 的各部门如销售部门、开发部门、生产部门、客服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 在各项工作中有千丝万缕的交叉联系,并和外部供应商、外协商、客户、物流 等有各种业务往来。企业家了解本企业的业务,但不清楚如何用信息化的方式 对业务流程进行构架和梳理;IT人员不了解企业的业务,大多二次开发国外软件硬套给企业,很多国外软件不符合中国企业管理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 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梳理公司结构、公司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S2、梳理公司的部门设置、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和岗位责任;
S3、梳理企业目前在使用的管理系统;
S4、对企业管理的事务逻辑、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 分析结果构建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各岗位的工作表和数据项建立数据字典;
S5、从信息化的角度梳理公司目前的工作管理规定,并使用信息化的架构 图表达事务逻辑,即得事务逻辑架构图;
S6、使用直接法构建信息传递路径,将包含客户、合同信息的工作表在信 息传递路径上传递,企业各部门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路径实现实时沟通,企业负 责人通过信息传递路径实时了解企业运行的各种数据;
S7、运用逻辑判断各角色如何和信息发生关系,即获取ERP系统;
S8、将ERP系统发布至云端。
优选的,步骤S5中所述工作管理规定具体包括ISO9000质量管理规定、产品 编码规定、客户管理规定、员工奖惩制度、年生产计划管理规定、合同签订和 审批管理规定、薪酬管理规定和考勤管理规定。
优选的,步骤S5具体包括,
S51、分析工作管理规定中规定的工作流程;
S52、梳理工作流程中所涉及的各岗位;
S52、梳理在工作流程中各岗位之间的关系;
S54、清理各岗位工作的数据项以及工作表;
S55、设计各岗位的工作界面;
S56、用信息化的架构图将事务逻辑表达出来,即得事务逻辑架构图。
优选的,所述事务逻辑架构图中包含多个工作表,各工作表即为各角色日 常工作使用的表格,每个事件对应一个工作表。
优选的,所述信息传递路径包括信息主干道以及信息一级路径和信息二级 路径,所述信息主干道通过逻辑解释器进行搭建,包含产品合同和客户信息的 工作表通过信息主干道进行传递;各企业部门之间通过信息一级路径和/或信息 二级路径实现实时沟通;企业家通过信息主干道和/或信息一级路径和/或和信 息二级路径了解企业运行的各种数据。
优选的,步骤S7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S71、按照岗位责任规定,给各角色分配各自的工作界面,各个工作界面上 有相应角色需要处理的工作内容和事务;
S72、各工作表按照工作管理规定在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输,并通过权限将各 信息传递路径封闭或开放给各个岗位,各岗位将所做的工作以附件的形式插入 工作表,工作表经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至云端。
S72、根据各角色在工作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中的职责,判断工作表通过信 息通道去往哪个角色,各角色对工作表的操作是可读、可写或可改;
S73、各角色根据步骤S73中的判断结果对工作表执行相应的操作。
优选的,可读是指,工作表显示在相应角色的工作界面上,该角色在工作 界面上通过信息传递路径从云端提取工作表,可查看工作表上的至少部分内容; 可查看的内容按照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置。
优选的,可写是指,工作表显示在相应角色的工作界面上,该角色在工作 界面上通过信息传递路径从云端提取工作表,可写工作表上的至少部分内容, 写入完成后将工作表经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至云端;可写的内容按照工作管理规 定的要求进行设置。
优选的,可改是指,工作表显示在相应角色的工作界面上,该角色在工作 界面上通过信息传递路径从云端提取工作表,可改工作表上的至少部分内容, 更改完成后将工作表经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至云端;可改的内容按照工作管理规 定的要求进行设置。
优选的,步骤S8中,ERP系统设计完成后,将被发布至云端,各岗位通过浏 览器输入网址打开ERP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该ERP系统的设计过程无代码,与国外的编程软 件相比,不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更安全。2、该ERP系统修改容易,如果企业增 加部门、变更管理规定,本系统只需要修改与之相应的流程框及与流程框相连 的表,其它部分不必修改。3、该ERP系统能够与非新建企业中已经使用的其他 管理软件如SAP、MES无缝对接;与新一代智能软件3D,VI等无缝接轨,并且能够 与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无缝对接。4、该ERP系统容量足够小,可以固化在服务 器中的中央处理器部件CPU中,在各种操作系统环境中使用。5、该ERP系统使精 通本行业事务的企业家能根据自己的管理理念,从信息化的角度梳理本企业运营的事务逻辑、捋清各部门的内在联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ERP系统的事务逻辑架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构建的信息传递路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ERP系统与其他软件无缝对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 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 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 智能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梳理公司结构、公司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S2、梳理公司的部门设置、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和岗位责任;
S3、梳理企业目前在使用的管理系统;
S4、对企业管理的事务逻辑、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 分析结果构建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各岗位的工作表和数据项建立数据字典;
S5、从信息化的角度梳理公司目前的工作管理规定,并使用信息化的架构 图表达事务逻辑,即得事务逻辑架构图;
S6、使用直接法构建信息传递路径,将包含客户、合同信息的工作表在信 息传递路径上传递,企业各部门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路径实现实时沟通,企业负 责人通过信息传递路径实时了解企业运行的各种数据;
S7、运用逻辑判断各角色如何和信息发生关系,即获取ERP系统;
S8、将ERP系统发布至云端。
本实施例中,该设计方法采用的基础原理是直接法。直接法是基于线性规 划、统筹法、优选法、霍尔定律数学定理的基础上,使用A星算法、束搜索、二 分取中查找算法、分支定界、密钥协商、动态规划、堆排序、并查集等不同的 算法,用不同的时间、空间或效率完成任务。
A星算法是一种在图形平面上,有多个节点的路径,求出最低通过成本的算 法。束搜索算法是并行地搜索几个潜在的最优决策路径以减少回溯,并快速地 获得一个解。二分取中查找算法是一种在有序数组中查找某一特定元素的搜索 算法,这种搜索算法每一次比较都使搜索范围缩小一半。分支定界算法采用广 度优先或最小耗费优先的方法搜索解空间树,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密钥协商是 一种安全协议,用来加密通讯内容。动态规划用于求解包含重叠子问题的最优 化问题的方法。堆排序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 法。并查集是一种树型的数据结构,用于处理一些不相交集合的合并及查询问 题。
本发明通过使用直接法让计算机直接执行“管理逻辑”、“算法逻辑”和“界 面逻辑”表示的逻辑流程框图,从而提供根据企业运营的事务逻辑构建企业ERP 系统的方法,用以解决目前IT人员和企业管理者沟通困难、无法架构满足企业 需求的ERP系统的现状。
本实施例中,步骤S4中,所述数据字典包括数据表编号、数据类型、数据 名称、数据长度、输入方式、注释字段等,各数据项之间不重复。
本实施例中,步骤S5中所述工作管理规定具体包括ISO9000质量管理规定、 产品编码规定、客户管理规定、员工奖惩制度、年生产计划管理规定、合同签 订和审批管理规定、薪酬管理规定和考勤管理规定。
本实施例中,步骤S5具体包括,
S51、分析工作管理规定中规定的工作流程;
S52、梳理工作流程中所涉及的各岗位;
S52、梳理在工作流程中各岗位之间的关系;
S54、清理各岗位工作的数据项以及工作表;
S55、设计各岗位的工作界面;
S56、用信息化的架构图将事务逻辑表达出来,即得事务逻辑架构图。
本实施例中,在事务逻辑架构图中,参与工作的各角色在最上方表示,左 侧为各角色的工作表、右侧为公司管理的各项管理规定、最右侧为流程中工作 内容的说明;各角色与流程框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连接线表示此项工作由该 角色发起或参与。各流程框表示工作的具体内容。
本实施例中,所述事务逻辑架构图中包含多个工作表,各工作表即为各角 色日常工作使用的表格,每个事件对应一个工作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信息传递路径包括信息主干道以及信息一级 路径和信息二级路径,所述信息主干道通过逻辑解释器进行搭建,包含产品合 同和客户信息的工作表通过信息主干道进行传递;各企业部门之间通过信息一 级路径和/或信息二级路径实现实时沟通;企业家通过信息主干道和/或信息一 级路径和/或和信息二级路径了解企业运行的各种数据,解决企业家密切关注的 问题。
本实施例中,信息主干道、信息一级路径和信息二级路径之间的关系类似 于虚拟的信息高速公路、省道和县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信息一级路径是信 息高速公路上的分支,信息二级路径是信息一级路径上的分支。
本实施例中,步骤S7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S71、按照岗位责任规定,给各角色分配各自的工作界面,各个工作界面上 有相应角色需要处理的工作内容和事务;
S72、各工作表按照工作管理规定在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输,并通过权限将各 信息传递路径封闭或开放给各个岗位,各岗位将所做的工作以附件的形式插入 工作表,工作表经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至云端。
S72、根据各角色在工作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中的职责,判断工作表通过信 息通道去往哪个角色,各角色对工作表的操作是可读、可写或可改;
S73、各角色根据步骤S73中的判断结果对工作表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工作界面上可以设置预警系统,比如某项工作必须4个小时之 内做完提交,预警系统能够设置时间通知各角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个工作。
本实施例中,可读是指,工作表显示在相应角色的工作界面上,该角色在 工作界面上通过信息传递路径从云端提取工作表,可查看工作表上的至少部分 内容;可查看的内容按照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可写是指,工作表显示在相应角色的工作界面上,该角色在 工作界面上通过信息传递路径从云端提取工作表,可写工作表上的至少部分内 容,写入完成后将工作表经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至云端;可写的内容按照工作管 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可改是指,工作表显示在相应角色的工作界面上,该角色在 工作界面上通过信息传递路径从云端提取工作表,可改工作表上的至少部分内 容,更改完成后将工作表经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至云端;可改的内容按照工作管 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比如,角色A填写工作表提交信息的动作,使用逻辑解释器定 义触发实现,在ERP系统中显示为红线(或其他颜色);角色A在填写工作表信息 提交后,根据工作流程规定角色B需要同时看到角色A提交的信息,则使用逻辑 解释器定义关联实现,在ERP系统中显示为蓝线(或其他颜色);如果角色B需要 查看角色A或角色C提交的信息,用逻辑解释器定义查询实现,在ERP系统中显示 为黑线(或其他颜色);上述使用的线的颜色互不相同,以作区分。
本实施例中,步骤S8中,ERP系统设计完成后,将被发布至云端,各岗位通 过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ERP系统。
本实施例中,企业总裁可以实时查看整个ERP系统的数据细节,监管整个企 业的运营;部门经理可查看部分与之相关的数据;大数据统计后可以进行数据 分析。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设计的ERP系统,能够与非新建企业中已经使用的其 他管理软件如SAP、MES无缝对接;该ERP系统也能够与新一代智能软件3D,VI等 无缝接轨,并且能够与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无缝对接。该ERP系统容量足够小, 可以固化在服务器中的中央处理器部件CPU中,在各种操作系统环境中使用,比 如国产麒麟、鸿蒙,国外window,android等操作系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以制造企业为例,详细说明制造业企业ERP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方法。
1、制造业企业ERP系统的模块包括:销售模块、开发模块、生产模块、售后 服务模块、人事模块、综合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资金管理模块、审计管 理模块等。
2、各个模块均包含的流程如下:销售模块流程共14个:年销售规划制定流 程、年预算流程、意向合同讨论流程、合同评审流程、合同执行流程、市场部 年拓展计划流程、市场部会议活动展会流程、市场部展会展台布置招标流程、 市场部网站样本宣传流程、销售日报手机端流程、项目经费审核流程、技术资 料申请审核流程、大额支出流程、差旅报销流程。开发模块流程共11个:新产 品立项流程,产品编号流程,产品设计图及BOM审批流程,产品内测流程、产品 中试流程,产品小批量产流程、开发结题流程、产品改进流程、开发成本回收 及奖励发放流程、项目延期暂停重启流程等,对于非新建企业一般使用CAD等软 件设计图纸,需要ERP系统和CAD软件衔接流程。生产模块流程共14个:对于非 新建工厂,包括生产工艺安排流程、生产排产流程、生产车间管理流程、采购 合同审批流程、库房管理流程、供应商管理流程、物流管理流程、设备管理流 程、质量管理流程、工艺人员评价流程、产品缺陷责任分析流程、突发情况处 理重排产流程、生产日报流程等,对于非新建工厂一般使用SAP等国外软件,需 要ERP系统和SAP软件衔接流程。售后服务模块流程共4个:包括售后回访流程、 客服维修流程、客服回款质保金收回流程、客服现场安装申请流程等。人事模块流程共7个:年人力资源规划流程、招聘流程、入职转正续签流程、调动升职 流程、培训流程、离职流程、人力月报流程等。综合管理模块流程共3个:水电 能源管理流程、车辆管理流程、大厦管理流程等。财务管理流程共2个:日常工 作流程,对于非新建企业一般使用用友等财务软件,需要ERP系统和用友软件衔 接流程。资金管理模块流程共1个:资金来源和支出管理流程。审计管理模块流 程共1个:日常工作流程等;共57个流程。
3、构建制造业企业的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包括客户库、 员工库、产品库、产品BOM库、合同库、供应商库、资料库等;业务数据库包括 销售模块数据库、开发模块数据库、生产模块数据库、售后模块数据库、人事 模块数据库、综合管理模块数据库、财务管理模块数据库、资金管理模块数据 库、审计管理模块数据库等。清理各岗位工作表及数据项,建设数据字典,包 括数据表编号、数据编号(物料号、员工号)、数据类型、数据名称、数据长度、 输入方式、注释字段等,注意数据项不要重复。
4、梳理工作流程中各岗位的工作表。根据企业管理规定,梳理各岗位日常 工作使用的表,如销售员岗位有:年销售规划表、年收支预算规划表、应收款 处理表、客户访问表、新客户注册表、竞争情况收集表、客户评级表、标配合 同、非标配合同、意向合同讨论推进表、合同评审表、合同执行表等。
5、捋清各模块中各岗位的工作界面。根据企业的公司结构、部门设置、岗 位设置,捋请各岗位的工作界面,将岗位的工作内容体现在岗位的工作界面上。 如销售模块有:销售员工作界面、销售总监工作界面、产业副总裁工作界面、 产业总裁工作界面等。
以下是销售模块的年销售规划年预算规划制定流程、合同评审流程具体实施 过程,
5.1、企业参与本流程的部门为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产业总裁、 集团总裁、生产部门;
5.2、捋清参与本流程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责任:如销售部门岗位有销 售员、销售总监、销委、产业副总裁、产业总裁等;
5.3、梳理与本流程相关的工作管理规定,如销售管理和市场管控制度、大 客户开发和维护制度、合同评审管理办法、应收帐款催收管理规定等;
5.4、根据以上规定,捋清各岗位在本流程中的关系和职责;
各销售员每年11月制定下年度的销售规划,需具体到每月销售额、销售产品、 客户名称;由内勤人员汇总后提交销售总监;各销售总监审批后,如不同意退 给销售员,同意由本产业销委汇总后提交本产业总裁;本产业总裁审批后,由 集团财务部汇总提交集团总裁;集团总裁审批同意后,由集团财务部门下达回 各产业、各销售总监、各销售员执行,并下达通知生产计划部门。
年收支预算表是由财务部门下发给各销售员,年人力资源规划由人事部门下 达给各销售总监。销售员每年11月制定下年度的支出和回款计划,由销售员统 计个人下年度需要的支出如差旅、公关礼品、会议参展、印刷邮寄、购置设备 等费用,由内勤人员汇总后提交销售总监;各销售总监审批后,如不同意退给 销售员,同意由本产业财务部汇总后提交本产业总裁;人力资源规划由销售总 监填写后提交本产业总裁,本产业总裁审批后,年收支预算表由集团财务部汇 总提交集团总裁,年人力资源规划直接提交集团总裁,集团总裁审批同意后, 年收支预算由集团财务部门下达回各产业、各销售总监、各销售员执行;年人 力资源规划下达人事部门。执行时,各销售员填写日报、周报、月报,将销售 业绩和预算汇报给总监,总监汇总后给产业总裁,产业总裁汇总后,汇报给集 团总裁。
5.5、用信息化的架构图将年销售规划和年收支预算规划用事务逻辑流程图 表达出来。
5.6、捋清各岗位工作的数据项,按照各岗位日常工作使用的表设计工作表 25张。
5.7、设计各岗位的工作界面,在工作界面上体现各岗位所有工作内容。
5.8完成事务逻辑构架图后,无代码的完成年销售规划、年收支预算规划工 程;工作表实时采集数据进入已建设好的数据库,数据库在信息主干道上传递 到各岗位。
6、合同评审流程。
6.1、本流程参与的部门为销售部门、开发部门、生产部门、产业总裁、集 团总裁、审计部门;
6.2、捋清参与本流程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责任:如销售部门岗位有销 售员、销售总监、销委,开发部门有技委、生产部门有生委等;
6.3、梳理与本流程相关的工作管理规定,如销售合同评审管理办法、销售 合同评审管理实施细则、销售合同风险等级审批评定管理规定、销售合同含有 返利的评审规定、销售管理和市场管控制度、应收帐款催收管理规定等;
6.4、根据以上规定,捋清各岗位在本流程中的关系和职责;
企业为了顺利收回货款,减少呆坏账形成,需控制合同风险,定制产品合 同或货款回收风险大的合同需由销售总监、技术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 产业总裁、集团董事长等相关岗位审批后,方能执行。
销售合同从签订到执行完毕要有专人负责,实行闭环管理。销售人员草签 意向合同及填写《销售合同评审单》,先经本部门销售总监审批后,报送销委负 责人(或被授权人)审批;销委负责人(或被授权人)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评审、 需要哪些部门进行评审,对定制合同、低利润合同需送产业总裁、集团总裁审 批,销委提出完成全部评审的时间要求后;《销售合同评审单》通过ERP系统的 云端信息通道由销委传递给技术部门,技术部门负责合同的技术图纸草图设计 交图的评审把关;生产部门负责交货期和生产成本的控制把关;财务部门负责 对分期收款的合同进行定期催收货款;审计部负责合同评审流程审核及合同执 行完毕按时归档备案。各环节要按承诺时间完成(如各岗位评审时间为4小时), 用系统中的提醒机制推动合同评审顺利完成。
由于销售员在制订合同的过程中已经反复向上级请示,与各部门沟通,所以 合同起草后,各部门能够按照评审时间各岗位4小时完成评审签字,最后销售 员与客户盖章签合同。
6.5、用信息化的架构图将合同评审流程用事务逻辑流程图表达出来。
6.6、捋清各岗位工作的数据项,按照各岗位日常工作使用的表设计工作表 18张。
6.7、设计各岗位的工作界面。
6.8、完成事务逻辑构架图后,无代码的完成合同评审工程;工作表实时采 集数据进入已建设好的数据库,数据库在信息主干道上传递到各岗位。
通过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该方法 设计的ERP系统设计过程中无代码,与国外的编程软件相比,不容易受到黑客攻 击,更安全。设计出的ERP系统修改容易,如果企业增加部门、变更管理规定, 本系统只需要修改与之相应的流程框及与流程框相连的表,其它部分不必修改。 该ERP系统能够与非新建企业中已经使用的其他管理软件如SAP、MES无缝对接; 与新一代智能软件3D,VI等无缝接轨,并且能够与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无缝对 接。该ERP系统容量足够小,可以固化在服务器中的中央处理器部件CPU中,在 各种操作系统环境中使用。该ERP系统使精通本行业事务的企业家能根据自己的 管理理念,从信息化的角度梳理本企业运营的事务逻辑、捋清各部门的内在联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 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梳理公司结构、公司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S2、梳理公司的部门设置、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和岗位责任;
S3、梳理企业目前在使用的管理系统;
S4、对企业管理的事务逻辑、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各岗位的工作表和数据项建立数据字典;
S5、从信息化的角度梳理公司目前的工作管理规定,并使用信息化的架构图表达事务逻辑,即得事务逻辑架构图;
S6、使用直接法构建信息传递路径,将包含客户、合同信息的工作表在信息传递路径上传递,企业各部门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路径实现实时沟通,企业负责人通过信息传递路径实时了解企业运行的各种数据;
S7、运用逻辑判断各角色如何和信息发生关系,即获取ERP系统;
S8、将ERP系统发布至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工作管理规定具体包括ISO9000质量管理规定、产品编码规定、客户管理规定、员工奖惩制度、年生产计划管理规定、合同签订和审批管理规定、薪酬管理规定和考勤管理规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具体包括,
S51、分析工作管理规定中规定的工作流程;
S52、梳理工作流程中所涉及的各岗位;
S52、梳理在工作流程中各岗位之间的关系;
S54、清理各岗位工作的数据项以及工作表;
S55、设计各岗位的工作界面;
S56、用信息化的架构图将事务逻辑表达出来,即得事务逻辑架构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务逻辑架构图中包含多个工作表,各工作表即为各角色日常工作使用的表格,每个事件对应一个工作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递路径包括信息主干道以及信息一级路径和信息二级路径,所述信息主干道通过逻辑解释器进行搭建,包含产品合同和客户信息的工作表通过信息主干道进行传递;各企业部门之间通过信息一级路径和/或信息二级路径实现实时沟通;企业家通过信息主干道和/或信息一级路径和/或和信息二级路径了解企业运行的各种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S71、按照岗位责任规定,给各角色分配各自的工作界面,各个工作界面上有相应角色需要处理的工作内容和事务;
S72、各工作表按照工作管理规定在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输,并通过权限将各信息传递路径封闭或开放给各个岗位,各岗位将所做的工作以附件的形式插入工作表,工作表经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至云端。
S72、根据各角色在工作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中的职责,判断工作表通过信息通道去往哪个角色,各角色对工作表的操作是可读、可写或可改;
S73、各角色根据步骤S73中的判断结果对工作表执行相应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可读是指,工作表显示在相应角色的工作界面上,该角色在工作界面上通过信息传递路径从云端提取工作表,可查看工作表上的至少部分内容;可查看的内容按照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写是指,工作表显示在相应角色的工作界面上,该角色在工作界面上通过信息传递路径从云端提取工作表,可写工作表上的至少部分内容,写入完成后将工作表经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至云端;可写的内容按照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改是指,工作表显示在相应角色的工作界面上,该角色在工作界面上通过信息传递路径从云端提取工作表,可改工作表上的至少部分内容,更改完成后将工作表经信息传递路径上传至云端;可改的内容按照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ERP系统设计完成后,将被发布至云端,各岗位通过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ERP系统。
CN201910871184.1A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 Pending CN110659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1184.1A CN110659815A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1184.1A CN110659815A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9815A true CN110659815A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37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1184.1A Pending CN110659815A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98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8413A (zh) * 2020-10-30 2021-02-02 中京恒瑞国际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两化融合实施的法人架构与业务架构分离设计、无缝耦合eb技术平台及运营方法
CN117709899A (zh) * 2023-12-28 2024-03-15 汇展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展会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立民等: "基于ERP和FMIS企业财务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孙波等: "一个集团企业ER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技术》 *
张宁等: "基于ERP的企业数据仓库设计",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
朝鲁门格日乐 等: "ERP 系统开发中业务流程的梳理与优化", 《科技信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8413A (zh) * 2020-10-30 2021-02-02 中京恒瑞国际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两化融合实施的法人架构与业务架构分离设计、无缝耦合eb技术平台及运营方法
CN117709899A (zh) * 2023-12-28 2024-03-15 汇展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展会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4074A (zh)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集群平台
Shin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inuous auditing system in the ERP‐based environment
NGUYEN et al.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ing enterprises: A case of Kien Giang province in Vietnam
Gupta A conceptual JIT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Jayesh et al.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echnologies for Accounting and Finance in Manufacturing Firms
Lameijer et al. Inter-industry generic lean six sigma project definitions
Barnes et 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e-operations
Kozhukhova et al. Application of IT technologies in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the era of digitalization
CN110659815A (zh) 一种根据事务逻辑和5g接轨的erp系统智能设计方法
Blake et al. Robotic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dustri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eep learning-assisted smart process planning in sustainable cyber-physical manufacturing systems
Nayak et 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decision making: A case study
Bhumgara et al.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
Teplická et al. Dashboards-effective instrument of decision in synergy with software support
Bakalo et al. Features of Management and Modeling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Tourist Enterprises
Su et 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Under Internet Plus Era
Ma et al. Enterprise Data at Huawei
Sowmya et al. Smart practices i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us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Cârlan Maritime supply chain innovation: costs, benefit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ICT introduction
Muneeb et al. A bibliometric review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and digitalisation: mapping, current streams, and future research agenda
Staniec et al. Controlling and risk management in sales i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
Zaitar Analyzing the Contribution of ERP Systems to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
Slim Contribution to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production and service systems by taking into account Lean principles from the design phas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Industry 4.0
KR20220159804A (ko) 빅데이터 기반 건설사업관리 방법
KR20220159802A (ko) 빅데이터 기반 건설사업 정보관리시스템 이용방법
Jain et al. Frameworks, Linkages, Benefits, Challenges, and Future Scope in Procurement 4.0: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From 2014 to 2023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