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6693A -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6693A
CN110656693A CN201911009825.9A CN201911009825A CN110656693A CN 110656693 A CN110656693 A CN 110656693A CN 201911009825 A CN201911009825 A CN 201911009825A CN 110656693 A CN110656693 A CN 110656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mersible sewage
sewage pump
pump
shaped plastic
plastic h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98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红勤
蒋红樱
成立
周春峰
张博文
任玉彬
吴玲玲
夏鹤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098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66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56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6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22Adaptations of pumping plants for lifting sew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B23/04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wag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第一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二潜污泵的出液口下方分别贯通连接有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均延伸至泵站筒体内的下方位置;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面向第一潜污泵的进液口下方位置,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面向第二潜污泵的进液口下方位置;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之间设有横向连通管,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经横向连通管贯通。通过本发明,解决现有的一体化泵站筒体内底部杂质淤积无法快速清除的问题,提高泵站排污效率,延长水泵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预制泵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混凝土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消耗人力物力多,且占地面积大,不利于美观要求。一体化泵站作为新型泵站,凭借着机动灵活,泵站建设周期短,不占用地指标,安装简便等优点已在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一体化泵站包含了泵站的所有要素,其由水泵、管路、阀门、仪表、控制设备、楼梯以及其他附件构成。其工作原理主要为:污水通过进水管路进入泵站筒体内部,根据液位的持续上升,水泵系统启动,污水依次经潜污泵、压力管、阀门,通过出水管路流出完成一次运行。由于处理污水过程中,筒体内部淤泥堆积随时间推移愈来愈多,从而导致排污效果的下降。若淤积在泵站筒体内底部的杂质无法及时清理,严重时将危及到一体化泵站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目前,针对一体化泵站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淤泥清理装置仍存在技术瓶颈,往往很难适应一体化泵站快速清理淤泥的需求。
一体化泵站一般设置2台潜污泵,此方法在一体化泵站的2台潜污泵出液口下方各外接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将其延伸至泵体下方位置且在2个L型塑胶硬质管道间加设1根横向连通管。水流在泵体下方位置对筒体内部水体冲击并形成大面积旋涡,对筒体内底部污物、淤泥、渣滓造成强烈扰动,以实现快速清理筒底杂质淤积的目的。另外,分别在横向连通管以及2个L型塑胶硬质管喷口处设置1个自动控制阀,并用支架将其固定于筒底。一般来说,一体化泵站运行模式有单泵交替运行及双泵同时运行2种模式。在对运行中的水泵做清淤处理的同时,配合自动控制阀的使用,也可对未运行的另一台水泵底部淤泥杂质做预先清理,提高一体化泵站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排污效率,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此方法结构新颖,工作原理清晰,利用自动控制阀的组合开关,以达到安装简单、快速清淤的目的。与传统的清淤装置相比,本方法成本低、效率高、清淤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一体化泵站筒体内底部淤积杂质无法快速清除的问题,提高排污效率,延长水泵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包括泵站筒体以及设置于泵站筒体内的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泵站筒体侧壁设有进水管道;第一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二潜污泵的出液口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一端分别与第一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二潜污泵的出液口贯通,另一端均置于泵站筒体外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二潜污泵的出液口下方分别贯通连接有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均延伸至泵站筒体内的下方位置;
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面向第一潜污泵的进液口下方位置,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面向第二潜污泵的进液口下方位置;
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之间设有横向连通管,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经横向连通管贯通;
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横向连通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自动控制阀、第二自动控制阀、第三自动控制阀。
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通过支架固定于泵站筒体的筒底。
所述第一自动控制阀、第二自动控制阀分别设置于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处、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处,第三自动控制阀设置在横向连通管中部位置。
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直径均为60mm-80mm。
所述横向连通管长度为600mm-800mm。
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大量淤泥杂质进入泵站筒体内部并堆积;
污水通过泵站筒体侧壁的进水管道流入筒体内部,随着一体化泵站使用时间的推移,大量杂质淤积在泵站筒体内底部,尤其是在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泵体下方,大量杂质的堆积易形成导水锥形式的淤积体;
步骤2)、
当打开第一自动控制阀、第二自动控制阀,关闭第三自动控制阀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并经第一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
水流经第二潜污泵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并经第二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
第一漩涡、第二漩涡对泵站筒体内底部淤积体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底部淤积体;
当打开第一自动控制阀,关闭第二自动控制阀,开启第三自动控制阀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并经第一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
水流经第二潜污泵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并经第二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再经向连通管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
第一漩涡对泵站筒体内底部淤积体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一潜污泵底部淤积体;
当关闭第一自动控制阀,打开第二自动控制阀,开启第三自动控制阀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并经第一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向连通管,再经向连通管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
水流经第二潜污泵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并经第二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
第二漩涡对泵站筒体内底部淤积体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二潜污泵底部淤积体;
当打开第一自动控制阀,关闭第二自动控制阀,关闭第三自动控制阀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并经第一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
水流经第二潜污泵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并经第二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排出;
第一漩涡对泵站筒体内底部淤积体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一潜污泵底部淤积体;
当关闭第一自动控制阀,打开第二自动控制阀,关闭第三自动控制阀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并经第一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排出;
水流经第二潜污泵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并经第二潜污泵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
第二漩涡对泵站筒体内底部淤积体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二潜污泵底部淤积体;
步骤3)、水流循环处理;
淤积于泵站筒体内底部的淤积杂质被搅动后,由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吸入,污水分别顺着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流出泵站筒体进入后续处理单元。
本发明结构合理、方法科学,通过本发明,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大量淤泥杂质进入泵站筒体内部并堆积。
污水通过泵站筒体侧壁的进水管道流入筒体内部。随着一体化泵站使用时间的推移,大量杂质淤积在泵站筒内底部。尤其是在潜污泵(包括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泵体下方,大量杂质的堆积易形成导水锥形式的淤积体。
步骤2)、在2台潜污泵(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出液口下方各外接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分别为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
一体化泵站的2台潜污泵出液口下方各外接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并将其延伸至泵体下方位置,用支架将其固定在筒底。当水泵启动进行抽吸运行时,水流在泵体(第一潜污泵、第二潜污泵)下方位置对泵站筒体内部水体冲击并形成旋涡(第一旋涡、第二旋涡),对泵站筒体内底部污物、淤泥、渣滓造成强烈扰动,以实现清筒底杂质淤积的目的。
步骤3)、设置1根横向连通管将2个L塑胶硬质管道(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连接,并在各管道部件上安装1台自动控制阀(分别为第一自动控制阀、第二自动控制阀)。
在2个L型塑胶硬质管道喷口处各设置1台自动控制阀,即1#阀,2#阀。在横向连通管中部位置设置1台自动控制阀(第三自动控制阀),即3#阀。由于泵站的长期使用,在潜污泵泵体下方易大量堆积导水锥形式的淤积体。在水泵开机瞬间,大量杂质通过水泵吸入口(进液口)涌入泵体,潜污泵无法及时清淤,易造成水泵排污效率下降以及泵体损坏。通过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对水泵下方堆积杂质做预先处理,进而提高排污效率。
步骤4)、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对不同位置自动控制阀进行组合控制。
根据使用者需求或泵站运行状态,泵站可选择不同运行模式。针对泵站单泵交替运行及双泵同时运行2种模式,通过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可提高泵站排污效率。
①在单泵交替运行模式下,开启1#阀、关闭2#阀或关闭1#阀、开启2#阀,并同时开启横向连通管中部位置的3#阀。可在对运行中的水泵做清淤处理的同时,也可对未运行的另一台水泵底部淤泥杂质做预先清理,大大提升清淤效率。
②在双泵同时运行模式下,只需关闭3#阀,即可实现对各自泵体下方淤泥杂质的冲刷清理。
步骤5)、液流循环处理。
淤积于泵站筒体内底部的淤积杂质被搅动后,由潜污泵吸入,污水顺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流出泵站筒体外部进入下一单元。
作为本方法的进一步限定,1#阀与2#阀需设置在对应L型管喷口处,3#阀设置在横向连通管中部位置。
作为本方法的进一步限定,自动控制阀(第一自动控制阀、第二自动控制阀、第三自动控制阀)可根据使用者需要或者泵站运行状态进行组合开关。
作为本方法的进一步限定,L型塑胶硬质管(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直径控制在60mm至80mm间,横向连通管长度装置根据实际泵间距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600mm至800mm间。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快速清淤控制装置由硬质塑胶管、自动控制阀及支架组成。安装简单、成本低廉、清淤效率高,也可便于整体加工生产,可广泛应用于一体化泵站工程中。与传统清淤装置相比,该装置重点针对一体化泵站内底部淤积部位进行清理,对未运行水泵下方杂质淤泥预先处理,延长水泵使用寿命,达到安装简单,操作方便,提高排污效率等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中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中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横向连通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站筒体、2进水管道、3杂质、4-1第一潜污泵、4-2第二潜污泵、5淤积体、6-1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7-1第一漩涡、7-2第二漩涡、8第一自动控制阀、9第二自动控制阀、10横向连通管、11第三自动控制阀、12支架、12-1第一出水管、12-2第二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包括泵站筒体1以及设置于泵站筒体1内的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在泵站筒体1侧壁设置进水管道2;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12-1、第二出水管12-2,第一出水管12-1、第二出水管12-2一端分别与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贯通,另一端均置于泵站筒体1外部。
在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下方分别贯通连接有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均延伸至泵站筒体1内的下方位置。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面向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下方位置,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面向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下方位置。在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之间设置横向连通管10,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经横向连通管10贯通。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横向连通管1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自动控制阀8、第二自动控制阀9、第三自动控制阀11。
进一步的,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通过支架12固定于泵站筒体1的筒底。第一自动控制阀8、第二自动控制阀9分别设置于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处、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处,第三自动控制阀11设置在横向连通管10中部位置。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直径均为60mm-80mm。横向连通管10长度为600mm-800mm。
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大量淤泥杂质进入泵站筒体1内部并堆积;
污水通过泵站筒体1侧壁的进水管道2流入筒体内部,随着一体化泵站使用时间的推移,大量杂质3淤积在泵站筒体1内底部,尤其是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泵体下方,大量杂质的堆积易形成导水锥形式的淤积体5;
步骤2)、
当打开第一自动控制阀8、第二自动控制阀9,关闭第三自动控制阀11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4-1,并经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12-1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4-1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7-1;水流经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4-2,并经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12-2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4-2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7-2;
第一漩涡7-1、第二漩涡7-2对泵站筒体1内底部淤积体5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底部淤积体5。
当打开第一自动控制阀8,关闭第二自动控制阀9,开启第三自动控制阀11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4-1,并经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12-1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4-1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7-1;水流经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4-2,并经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12-2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4-2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再经横向连通管10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7-1;第一漩涡7-1对泵站筒体1内底部淤积体5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一潜污泵4-1底部淤积体5。
当关闭第一自动控制阀8,打开第二自动控制阀9,开启第三自动控制阀11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4-1,并经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12-1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4-1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横向连通管10,再经横向连通管10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7-2;水流经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4-2,并经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12-2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4-2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7-2;第二漩涡7-2对泵站筒体1内底部淤积体5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二潜污泵4-2底部淤积体5。
当打开第一自动控制阀8,关闭第二自动控制阀9,关闭第三自动控制阀11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4-1,并经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12-1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4-1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7-1;水流经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4-2,并经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12-2排出; 第一漩涡7-1对泵站筒体1内底部淤积体5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一潜污泵4-1底部淤积体5。
当关闭第一自动控制阀8,打开第二自动控制阀9,关闭第三自动控制阀11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4-1,并经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12-1排出;水流经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4-2,并经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12-2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4-2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7-2。第二漩涡7-2对泵站筒体1内底部淤积体5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二潜污泵4-2底部淤积体5。
步骤3)、水流循环处理;
淤积于泵站筒体1内底部的淤积杂质3被搅动后,由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吸入,污水分别顺着第一出水管12-1、第二出水管12-2流出泵站筒体1进入后续处理单元。

Claims (6)

1.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包括泵站筒体(1)以及设置于泵站筒体(1)内的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泵站筒体(1)侧壁设有进水管道(2);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12-1)、第二出水管(12-2),第一出水管(12-1)、第二出水管(12-2)一端分别与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贯通,另一端均置于泵站筒体(1)外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下方分别贯通连接有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均延伸至泵站筒体(1)内的下方位置;
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面向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下方位置,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面向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下方位置;
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之间设有横向连通管(10),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经横向连通管(10)贯通;
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横向连通管(1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自动控制阀(8)、第二自动控制阀(9)、第三自动控制阀(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通过支架(12)固定于泵站筒体(1)的筒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动控制阀(8)、第二自动控制阀(9)分别设置于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处、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处,第三自动控制阀(11)设置在横向连通管(10)中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直径均为60mm-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通管(10)长度为600mm-8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大量淤泥杂质进入泵站筒体(1)内部并堆积;
污水通过泵站筒体(1)侧壁的进水管道(2)流入筒体内部,随着一体化泵站使用时间的推移,大量杂质(3)淤积在泵站筒体(1)内底部,尤其是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泵体下方,大量杂质的堆积易形成导水锥形式的淤积体(5);
步骤2)、
当打开第一自动控制阀(8)、第二自动控制阀(9),关闭第三自动控制阀(11)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4-1),并经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12-1)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4-1)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7-1);
水流经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4-2),并经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12-2)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4-2)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7-2);
第一漩涡(7-1)、第二漩涡(7-2)对泵站筒体(1)内底部淤积体(5)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底部淤积体(5);
当打开第一自动控制阀(8),关闭第二自动控制阀(9),开启第三自动控制阀(11)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4-1),并经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12-1)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4-1)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7-1);
水流经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4-2),并经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12-2)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4-2)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再经横向连通管(10)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7-1);
第一漩涡(7-1)对泵站筒体(1)内底部淤积体(5)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一潜污泵(4-1)底部淤积体(5);
当关闭第一自动控制阀(8),打开第二自动控制阀(9),开启第三自动控制阀(11)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4-1),并经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12-1)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4-1)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横向连通管(10),再经横向连通管(10)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7-2);
水流经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4-2),并经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12-2)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4-2)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7-2);
第二漩涡(7-2)对泵站筒体(1)内底部淤积体(5)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二潜污泵(4-2)底部淤积体(5);
当打开第一自动控制阀(8),关闭第二自动控制阀(9),关闭第三自动控制阀(11)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4-1),并经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12-1)排出;流入第一潜污泵(4-1)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经第一L型塑胶硬质管道(6-1)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一漩涡(7-1);
水流经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4-2),并经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12-2)排出;
第一漩涡(7-1)对泵站筒体(1)内底部淤积体(5)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一潜污泵(4-1)底部淤积体(5);
当关闭第一自动控制阀(8),打开第二自动控制阀(9),关闭第三自动控制阀(11)时;
启动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进行抽吸,水流经第一潜污泵(4-1)的进液口流入第一潜污泵(4-1),并经第一潜污泵(4-1)的出液口、第一出水管(12-1)排出;
水流经第二潜污泵(4-2)的进液口流入第二潜污泵(4-2),并经第二潜污泵(4-2)的出液口、第二出水管(12-2)排出;流入第二潜污泵(4-2)的水流有一部分流入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经第二L型塑胶硬质管道(6-2)的喷出口喷出,冲击形成第二漩涡(7-2);
第二漩涡(7-2)对泵站筒体(1)内底部淤积体(5)造成强烈扰动,实现清除第二潜污泵(4-2)底部淤积体(5);
步骤3)、水流循环处理;
淤积于泵站筒体(1)内底部的淤积杂质(3)被搅动后,由第一潜污泵(4-1)、第二潜污泵(4-2)吸入,污水分别顺着第一出水管(12-1)、第二出水管(12-2)流出泵站筒体(1)进入后续处理单元。
CN201911009825.9A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06566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9825.9A CN110656693A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9825.9A CN110656693A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6693A true CN110656693A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41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9825.9A Pending CN110656693A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669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43679A1 (de) * 2020-07-22 2022-01-26 Heinrich Kunz Hebeanlage für schmutzwasser und verfahren dazu
CN114086656A (zh) * 2021-11-30 2022-02-25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预制泵站底部射流清淤装置
CN115262681A (zh) * 2022-08-29 2022-11-01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工程建设中心 用于泵站进水池内射流冲淤自清洁装置及系统
CN114086656B (zh) * 2021-11-30 2024-05-24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预制泵站底部射流清淤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02212U (zh) * 2016-02-29 2016-08-24 杭州杭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清淤装置的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
CN206752657U (zh) * 2016-12-30 2017-12-15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结构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09353457U (zh) * 2018-11-09 2019-09-06 浙江海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10976043U (zh) * 2019-10-23 2020-07-10 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02212U (zh) * 2016-02-29 2016-08-24 杭州杭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清淤装置的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
CN206752657U (zh) * 2016-12-30 2017-12-15 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结构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09353457U (zh) * 2018-11-09 2019-09-06 浙江海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反冲洗功能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10976043U (zh) * 2019-10-23 2020-07-10 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43679A1 (de) * 2020-07-22 2022-01-26 Heinrich Kunz Hebeanlage für schmutzwasser und verfahren dazu
CN114086656A (zh) * 2021-11-30 2022-02-25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预制泵站底部射流清淤装置
CN114086656B (zh) * 2021-11-30 2024-05-24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预制泵站底部射流清淤装置
CN115262681A (zh) * 2022-08-29 2022-11-01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工程建设中心 用于泵站进水池内射流冲淤自清洁装置及系统
CN115262681B (zh) * 2022-08-29 2023-10-17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工程建设中心 用于泵站进水池内射流冲淤自清洁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9195B (zh) 一种基于高压旋转射流的排水管道清淤一体化装置
CN202706085U (zh) 大吸盘高压射水空气清渣吸泥器
CN110656693A (zh)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2000288312A (ja) 揚砂装置
CN210976043U (zh) 一种一体化泵站快速清淤控制装置
CN105155650A (zh) 混凝土泵管清洗水回收利用系统
KR101209450B1 (ko) 하수도 준설차량용 유압식 배수시스템
CN210331882U (zh) 上向流防堵塞过滤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备
CN203540148U (zh) 一种污水抽取反冲洗装置
KR100421443B1 (ko) 준설차의 오수 리싸이클링장치
CN207042980U (zh) 一种周转桶清洗装置
CN201149005Y (zh) 泥浆罐排泥器
CN207538155U (zh) 一种分流井及其泵提升装置
CN210827792U (zh) 一种智能防淤积一体化泵站
CN206245316U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孔清渣装置
KR20100042517A (ko) 우수받이관 준설장치
CN203361320U (zh) 污水提升设备
CN109208693B (zh) 一种高坝水库工程的取水兼泄水装置
CN220377500U (zh) 一种倒虹吸管的冲洗装置及倒虹吸管装置
CN109024859A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泵站的治理系统及方法
CN206090673U (zh) 一种环保水力抽沙器
CN211159057U (zh) 施工现场喷淋系统
CN111255054A (zh) 一种下水道自动清淤装置
CN201534969U (zh) 一种新型高压清洗车
CN219897155U (zh) 一种斜板清淤用冲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