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0533A - 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50533A CN110650533A CN201910936293.7A CN201910936293A CN110650533A CN 110650533 A CN110650533 A CN 110650533A CN 201910936293 A CN201910936293 A CN 201910936293A CN 110650533 A CN110650533 A CN 1106505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node
-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indication
- data transmission
- ed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8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3 non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终呼提前数据传输MT‑EDT流程;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终端-早期数据传输(Mobile Terminal-Early Data Transmission,MT-EDT)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过程中,在基站利用第四条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完成下行数据传输后,终端可能会释放至空闲态,如果终端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就需要保持/进入连接态,完成上行数据的发送。
在非EDT的PRACH过程中,如果只有少量的小数据包需要发送,如此一个小的数据包可通过一个媒体介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即可完成传递,传递完成以后,核心网只需要立即释放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即可。因此,在完成数据传输之后,无法根据业务需求自动切换网络的连接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实现了在完成数据传输之后,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动切换网络的连接态。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终呼提前数据传输MT-EDT流程;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确定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规则,并根据无线帧数量、无线帧索引、超帧索引、WUS组资源个数对每个WUS组索引确定对应的WUS组资源索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设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
第一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RRC消息至少包括下述一项:第二指示信息,新的恢复原因值。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设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
第三发送模块,设置为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确定装置,包括:
处理器,设置为基于预设规则,并根据无线帧数量、无线帧索引、超帧索引、唤醒信号WUS组资源个数对每个WUS组索引确定对应的WUS组资源索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交互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交互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CE CE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的交互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的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的交互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版本15(Release15,R15)阶段,窄带物联网(Na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增强机器类通信(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eMTC)支持高效的上行小数据的传输,即通过始呼提前数据传输(Mobile Original-Early DataTransmission,MO-EDT)流程实现。终端在提前数据传输(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完成上行数据的传输,如在第三条信令消息里携带上行数据包。在此随机接入过程竞争结束,同时可完成了对上行数据传输的确认,此时终端可结束随机接入流程。
在R16阶段,考虑如何支持高效的下行小数据的传输,即通过终呼提前数据传输(Mobile Terminal-Early Data Transmission,MT-EDT)流程实现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数据的传输。基站在收到核心网下发的寻呼消息后,确定是否要触发MT-EDT流程,如果需要触发该流程,那么基站将在寻呼消息里携带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资源。基站在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条随机接入信令消息后,可以初步完成对终端的识别,然后可在第二条信令消息里携带下行数据包。然后终端发送第三条信令消息,同时完成对下行数据包接收的确认。
无论是MO-EDT还是MT-EDT在完成一个数据包的传输和确认后,随机接入流程将结束,终端将被释放到空闲态。但是要想进一步进行数据的传输,可能需要在执行EDT过程后能够进入连接态进行数据的收发。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由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S110-S120。
S110、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
在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在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
S120、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的指示方式包括下述一项:通过信元扩展进行指示,通过原因值扩展进行指示。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在接收到第三通信节点下发的下行数据之后,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以指示第二通信节点是否触发执行MT-EDT流程,在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的过程中,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RRC消息,并通过RRC消息中的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是否进入连接态。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包括:在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的情况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三条消息。
在实施例中,在RRC消息中包括原有的恢复原因值,在基站接收到UE发送的RRC消息之后,无法根据RRC中原有的恢复原因值判断UE能否在预设时间内发送完上行业务数据,其中,预设时间指的是UE将RRC消息发送至核心网的时间。在一实施例中,在RRC消息中引入新的恢复原因值,利用新的恢复原因值确定基站是否向核心网发送释放UE上下文信息的指示。在UE向基站发送的上行业务数据量不大(即为一个小数据包),或者无上行业务数据上传的情况下,RRC消息中携带原有的恢复原因值;在UE向基站发送的上行业务数据量大的情况下,RRC消息中携带新的恢复原因值,即在核心网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上行业务数据之后,核心网不释放UE的上下文信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述一项:第二通信节点请求进入连接态,第二通信节点是否有上行数据传输,是否终止MT-EDT流程,第二通信节点请求MT-EDT流程,MT-EDT流程的确认信息,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且不执行MT-EDT流程。其中,小数据包指的是其数据量能够复用在一条RRC消息上进行传输的上行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在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消息中广播1比特的指示信令,用于指示UE是否允许操作。其中,允许的操作包括:UE的请求操作或者指示操作。示例性地,UE的请求操作包括但不限定:UE请求进入连接态,UE是否有上行数据传输,UE是否终端MT-EDT流程,UE请求MT-EDT流程,MT-EDT流程的确认信息,UE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且不执行MT-EDT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在MT-EDT流程的执行过程中,指示进入连接态。在实施例中,以第一通信节点为基站,第二通信节点为用户终端为例,对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在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后,确定是否需要触发MT-EDT流程,在确定需要出发MT-EDT流程的情况下,基站通过寻呼消息下发MT-EDT业务指示信息。
在用户终端执行MT-EDT流程的过程中,用户终端通过PRACH过程中的第三条消息携带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请求进入连接态,或者,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表示UE是否有上行数据传输,或者,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表示是否终止MT-EDT流程,或者,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UE请求MT-EDT流程,或者,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表示MT-EDT流程的确认信息,或者,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有上行数据传输不执行MT-EDT流程。
在UE准备发起第三条消息的情况下,如果有上行数据包需要传递,那么UE在第三条消息里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肯定信息,即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请求进入连接态,或者,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表示UE有上行数据传输,或者,第二指示消息用于表示终止MT-EDT流程,或者,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有上行数据传输不执行MT-EDT流程。
基站根据UE的第二指示信息的指示情况,确定是否在发送完第四条消息后终止流程,即如果UE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的肯定信息,则基站将在发送完第四条消息后继续维持与UE之间的连接状态;同时,确定在S1口是否指示EDT信息,即如果UE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的肯定信息,那么S1口信息不包含EDT指示信息,否则包含EDT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交互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的交互流程包括S210-S280。
S210、下发寻呼消息。
S220、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
S230、反馈第一条消息(Msg1)。
S240、发送第二条消息(Msg)。
S250、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进入连接态的第三条消息(Msg3)。
S260、上传初始化UE消息。
S270、发送携带下行数据的第四条消息(Msg4)。
S280、传输上行业务数据。
在实施例中,在UE向基站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肯定信息,即在第三条消息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肯定信息,指示进入连接态。在基站完成Msg4的发送之后,在UE和基站之间进行上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交互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的交互流程包括S310-S370。
S310、下发寻呼消息。
S320、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
S330、反馈第一条消息。
S340、发送第二条消息。
S350、发送第三条消息。
S360、上传携带EDT指示信息的初始化UE消息。
S370、发送携带下行数据的第四条消息。
在实施例中,在UE向基站发送的第三条消息中未携带第二指示信息,则在基站向核心网发送的初始UE消息中携带EDT指示信息,以指示释放UE的上下文,即在基站完成第四条消息的发送之后,释放连接态,并进入空闲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的确定方式,包含下述方式之一: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消息,扩展RRC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通过MAC CE消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指示信息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方式之一:已有的MAC CE消息的保留比特,MAC子头中新的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dentity,LCID),MCE CE中的MA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指示信息。
在实施例中,在执行MT-EDT流程的过程中,第二指示信息包含两种方式:一种通过MAC CE方式;一种通过扩展的RRC信令,即直接在RRC消息中携带1bit的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MAC CE,包括利用已有的MAC CE消息的一个空闲比特,指示是否进入连接态。示例性地,空闲比特为0,指示不进入连接态;空闲比特为1,指示进入连接态。在一实施例中,通过MAC CE消息,引入新的MAC CE的方式,包括利用MAC CE的子头(sub-header)上报(比如,利用子头中的一个空闲比特上报),引入一个新的逻辑信道标识LCID,即从预留LCID中选择一个供使用)。在一实施例中,在MAC CE中的服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Unit)中进行指示。其中,MAC CE子头中的空闲比特可以为R比特,即保留比特。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CE C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MACCE消息中的MAC SDU进行连接态的指示。
其中,表1是MAC CE消息中子头的格式表。如表1所示,MAC CE消息中子头包括8比特(bit),其中,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dentity,LCID)占用5bit。其中,预留LCID可以为01110、01111和10001中的其中一个。
表1 MAC CE消息中子头的格式表
其中,MAC CE消息中子头为8bit的消息,包含两个1bit的保留比特位(R)、一个1bit的扩展位和5bit的LCID。在一实施例中,通过LCID确定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通过扩展RRC消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指示信息的确定方式,包括:扩展RRC消息中新增的信元指示信息。在实施例中,通过扩展RRC消息,在RRC消息中增加信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要进入连接态。示例性地,当信息指示信息为1时,指示进入连接态;当信息指示信息为0时,指示不进入连接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条消息包括:常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过程中的第三条消息。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S410。
S410、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
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情况下,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核心网类型指示包括下述一项:演进移动核心网(Evolved PacketCore,EPC)指示,5GC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接入网类型指示包括下述一项:当前发送寻呼消息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指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指示,窄带物联网(Na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指示,增强机器类通信(enhanced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eMTC)指示,新空口(New Radio,NR)指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指示,WIFI指示。其中,当前发送寻呼消息的RAT指示,用于指示UE接入发送寻呼消息的本小区。在实施例中,UE为多模终端,即UE支持上述接入网类型指示中的至少两个。
在一实施例中,在执行MT-EDT流程的过程中,指示接入核心网类型。在实施例中,核心网通过S1口传递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至基站,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基站在接收到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之后,向UE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的交互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的交互流程包括S510-S520。
S510、下发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
S520、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
在实施例中,核心网向基站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基站将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发送至UE。在实施例中,当核心网下发的下行数据到达基站,基站指示接入的核心网类型和/或指示UE接入的网络类型。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在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常规PRACH过程的情况下,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在下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EDT的情况下,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S1接口消息,第四指示信息包括:EDT指示。
在现有的EDT流程中,会在S1口的RRC消息里携带指示随机接入的EDT业务。在一实施例中,在非EDT的PRACH过程中,当下行业务到达基站,基站判断该业务为EDT的业务类型,即只有少量的小数据包需要发送,如此一个小的数据包可通过一个MAC PDU即可完成传递,那么在S1口的信令消息中需要指示此业务类型为一个EDT的业务,核心网在完成该数据包的传递后即可立即释放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的交互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的交互流程图包括S610-S690。
S610、下发寻呼消息至基站。
S620、发送寻呼消息至UE。
S630、反馈第一条消息。
S640、发送第二条消息。
S650、发送第三条消息。
S660、发送第四条消息。
S670、发送第五条消息(Msg5)。
S680、基站确定下行业务为EDT业务。
S690、发送携带EDT业务指示的初始化UE消息。
在下行业务到达基站时,基站判断下行业务是否为EDT业务,如果为EDT业务,则基站向核心网发送的初始UE信息中携带EDT指示信息,以指示核心网释放UE的上下文。
在一实施例中,在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常规PRACH过程的情况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RRC消息,第四指示信息包括:EDT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RRC消息为下述一项:第三条消息,第五条消息。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的交互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的交互流程图包括S710-S790。
S710、上行数据到达。
S720、反馈第一条消息。
S730、发送第二条消息。
S740、发送携带EDT业务指示的第三条消息。
S750、发送第四条消息。
S760、发送携带EDT业务指示的第五条消息(Msg5)。
S770、发送携带EDT业务指示的初始化UE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UE向基站发送的Msg3或Msg5中携带EDT业务指示,以使基站将EDT业务指示发送至核心网,在核心网接收到EDT业务指示之后,释放UE的上下文信息。在实施例中,在非EDT的UE触发PRACH的过程中指示核心网释放连接。在实施例中,在非EDT的PRACH过程中,在UE触发的PRACH流程过程中,由于一个小的数据包可通过一个MAC PDU即可完成传递,在只有少量的小数据包需要发送,UE在PRACH过程中的第三条信令消息或第五条信令消息中携带指示信息指示下行业务为EDT业务,基站在收到UE的所指示的业务后,在S1口的信令消息中需要指示下行业务为一个EDT业务,核心网在完成该数据包的传递后即可立即释放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在SIB消息中广播1比特指示信令,用于指示UE是否允许操作,允许的操作包括:UE的请求操作或指示操作。在一实施例中,在允许的操作为UE的指示操作的情况下,UE的指示操作包括:在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常规PRACH过程的情况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RRC消息,第四指示信息包括:EDT指示。在实施例中,在基站广播的指示允许操作的情况下,UE才可以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由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其中,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用户终端。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S810-S820。
S810、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
S820、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在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之后,确定是否触发自身执行MT-EDT流程,在触发自身执行MT-EDT流程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对应肯定信息的RRC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包括:在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三条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常规PRACH过程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带第四指示信息的RRC消息,第四指示信息包括:EDT指示。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由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其中,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UE。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S910。
S910、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
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在实施例中,核心网下发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至基站,并通过基站将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发送至UE,以使UE根据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确定所要接入网络的类型。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包括:多模第二通信节点。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由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其中,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基站。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确定方法包括S1010。
S1010、基于预设规则,并根据无线帧数量、无线帧索引、超帧索引、唤醒信号(WakeUp Signal,WUS)组资源数量对每个WUS组的原资源索引确定对应的WUS组的当前资源索引。
在一实施例中,WUS组的当前资源索引的计算公式为:M=mod((A+(SFN_Index+1024*H_SFN)/T),K),
其中,M为WUS组的当前资源索引,A为WUS组的原资源索引,T为一个非连续接收周期包含的无线帧数量,SFN_Index为第二通信节点在当前寻呼时机对应的无线帧索引,H_SFN为第二通信节点在当前寻呼时机对应的超帧索引,K为WUS组资源数量,mod为求余函数。
在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各个WUS组的公平性,即每个WUS组对应的资源索引是动态的,可以采用WUS组的当前资源索引和WUS组的原资源索引之间的关系动态变换WUS组资源。
UE根据自身的WUS组的当前资源索引确定监听WUS的位置,基站根据每个WUS组对应的当前资源索引确定各个WUS组序列的发送资源。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由第一通信节点执行。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1110和第一接收模块1120。
其中,第一发送模块1110,设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
第一接收模块1120,设置为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设置为实现图1所示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的指示方式包括下述一项:通过信元扩展进行指示,通过原因值扩展进行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收模块,包括:在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的情况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三条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述一项:第二通信节点请求进入连接态,第二通信节点是否有上行数据传输,是否终止MT-EDT流程,第二通信节点请求MT-EDT流程,MT-EDT流程的确认信息,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且不执行MT-EDT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的确定方式,包含下述方式之一:MAC CE消息,扩展RRC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通过MAC CE消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指示信息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方式之一:已有的MAC CE消息的保留比特,MAC子头中新的逻辑信道标识LCID,MCE CE中的MA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通过扩展RRC消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指示信息的确定方式,包括:扩展RRC消息中新增的信元指示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条消息包括:常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过程中的第三条消息。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由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二发送模块1210。
其中,第二发送模块1210,设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设置为实现图5所示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第四发送模块,设置为在接收到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情况下,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第三指示信息包括:业务类型指示,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核心网类型指示包括下述一项:演进移动核心网(Evolved PacketCore,EPC)指示,5GC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接入网类型指示包括下述一项:当前发送寻呼消息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指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指示,窄带物联网(Na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指示,增强机器类通信(enhanced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eMTC)指示,新空口(New Radio,NR)指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指示,无线局域网(WirelessFidelity,WiFi)指示。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设置为在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常规PRACH过程的情况下,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
第五发送模块,设置为在下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EDT的情况下,向第三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S1接口消息,第四指示信息包括:EDT指示。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由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310和第三发送模块1320。
其中,第二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
第三发送模块,设置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设置为实现图9所示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发送模块,包括:在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三条消息。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第六发送模块,设置为在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常规PRACH过程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带第四指示信息的RRC消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EDT指示。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三接收模块1410。
其中,第三接收模块1410,设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设置为实现图10所示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节点包括:多模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确定装置包括:处理器1510。
处理器,设置为基于预设规则,并根据根据无线帧数量、无线帧索引、超帧索引、WUS组资源个数对每个WUS组索引确定对应的WUS组资源索引。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确定装置设置为实现图11所示实施例的信息确定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确定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WUS组资源索引的计算公式为:M=mod((A+(SFN_Index+1024*H_SFN)/T),K),
其中,M为WUS组资源索引,A为WUS组资源索引,T为一个非连续接收周期包含的无线帧数量,SFN_Index为第二通信节点在当前寻呼时机对应的无线帧索引,H_SFN为第二通信节点在当前寻呼时机对应的超帧索引,K为WUS组资源数量,mod为求余函数。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包括:处理器1610以及存储器1620。该设备中处理器16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17中以一个处理器1610为例。该设备中存储器16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17中以一个存储器1620为例。该设备的处理器1610以及存储器162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在该实施例中,该设备为第一通信节点。
存储器16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设备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数据传输装置中的第一发送模块和第一接收模块)。存储器16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6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当设备为第二通信节点时,对应存储器1620中存储的程序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6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计算机设备的一种或多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为第二通信节点时,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当设备为第二通信节点时,对应存储器1620中存储的程序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息确定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6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计算机设备的一种或多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息确定方法。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为第二通信节点时,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息确定方法,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该方法包括: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接收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信息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预设规则,并根据无线帧数量、无线帧索引、超帧索引、WUS组资源个数对每个WUS组索引确定对应的WUS组资源索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设备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Claims (2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终呼提前数据传输MT-EDT流程;
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指示方式包括下述一项:通过信元扩展进行指示,通过原因值扩展进行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包括:
在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三条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述一项: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请求进入连接态,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是否有上行数据传输,是否终止MT-EDT流程,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请求MT-EDT流程,MT-EDT流程的确认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且不执行MT-EDT流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确定方式,包含下述方式之一: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单元CE消息,扩展RRC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MAC CE消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方式之一:已有的MAC CE消息的保留比特,MAC子头中新的逻辑信道标识LCID,MCE CE中的MA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指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扩展RRC消息确定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确定方式,包括:扩展RRC消息中新增的信元指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条消息包括:常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过程中的第三条消息。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类型指示包括下述一项:演进移动核心网EPC指示,5GC指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类型指示包括下述一项:当前发送寻呼消息的无线接入技术RAT指示,长期演进LTE指示,窄带物联网NB-IoT指示,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指示,新空口NR指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指示,WIFI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常规PRACH过程的情况下,接收第三通信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
在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EDT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三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四指示信息的S1接口消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EDT指示。
1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
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包括:
在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三条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常规PRACH过程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带第四指示信息的RRC消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EDT指示。
1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包括:多模第二通信节点。
18.一种信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预设规则,并根据无线帧数量、无线帧索引、超帧索引、唤醒信号WUS组资源数量对每个WUS组的原资源索引确定对应的WUS组的当前资源索引。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US组的当前资源索引的计算公式为:M=mod((A+(SFN_Index+1024*H_SFN)/T),K),
其中,M为WUS组的当前资源索引,A为WUS组的原资源索引,T为一个非连续接收周期包含的无线帧数量,SFN_Index为第二通信节点在当前寻呼时机对应的无线帧索引,H_SFN为第二通信节点在当前寻呼时机对应的超帧索引,K为WUS组资源数量,mod为求余函数。
2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设置为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终呼提前数据传输MT-EDT流程;
第一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2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设置为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2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触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MT-EDT流程;
第三发送模块,设置为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的RRC消息。
2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寻呼消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接入网类型指示,核心网类型指示。
24.一种信息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设置为基于预设规则,并根据根据无线帧数量、无线帧索引、超帧索引、唤醒信号WUS组资源个数对每个WUS组索引确定对应的WUS组资源索引。
25.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8-19任一项所述的信息确定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57575.XA CN115604822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201910936293.7A CN110650533A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PCT/CN2020/118245 WO2021057990A1 (zh) | 2019-09-29 | 2020-09-28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信息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KR1020227009828A KR20220075326A (ko) | 2019-09-29 | 2020-09-28 |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정보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
JP2022519208A JP2022552635A (ja) | 2019-09-29 | 2020-09-28 |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情報決定方法および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
EP20867702.1A EP4044705A4 (en) | 2019-09-29 | 2020-09-28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BR112022004351A BR112022004351A2 (pt) | 2019-09-29 | 2020-09-28 | Método e aparelh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método e aparelho de determinação de informaçã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
US17/707,261 US12048046B2 (en) | 2019-09-29 | 2022-03-29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36293.7A CN110650533A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57575.XA Division CN115604822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50533A true CN110650533A (zh) | 2020-01-03 |
Family
ID=690120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36293.7A Pending CN110650533A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202211357575.XA Active CN115604822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57575.XA Active CN115604822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48046B2 (zh) |
EP (1) | EP4044705A4 (zh) |
JP (1) | JP2022552635A (zh) |
KR (1) | KR20220075326A (zh) |
CN (2) | CN110650533A (zh) |
BR (1) | BR112022004351A2 (zh) |
WO (1) | WO2021057990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57990A1 (zh) * | 2019-09-29 | 2021-04-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信息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CN113207158A (zh) * | 2021-04-21 | 2021-08-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 物联网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498091A (zh) * | 2020-03-18 | 2021-10-12 |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WO2022041150A1 (zh) * | 2020-08-28 | 2022-03-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3169580A1 (zh) * | 2022-03-11 | 2023-09-1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WO2023197306A1 (en) * | 2022-04-15 | 2023-10-19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ata transmission |
WO2024017355A1 (zh) * | 2022-07-22 | 2024-01-2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51772A (zh) * | 2022-01-14 | 2024-08-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24314B (zh) | 2016-11-03 | 2021-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选择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
CN108024221B (zh) * | 2016-11-03 | 2019-12-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寻呼方法、基站及终端 |
CN109863783B (zh) * | 2017-04-28 | 2022-05-31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根据edt发送数据的方法 |
US20180324869A1 (en) * | 2017-05-04 | 2018-1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early data transmission |
WO2019031427A1 (ja) * | 2017-08-10 | 2019-02-1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方法 |
CN111034329A (zh) * | 2017-08-11 | 2020-04-1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链路早期数据传输 |
US10880834B2 (en) * | 2017-09-15 | 2020-12-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wakeup signal desig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
US20190104553A1 (en) * | 2017-09-29 | 2019-04-04 | Media Tek Inc. | High Reliability and Early Data Transmission |
US10849164B2 (en) | 2017-09-29 | 2020-11-24 | Mediatek Inc. | High reliability and early data transmission |
CN110012551A (zh) * | 2018-01-05 | 2019-07-12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
CN109526008A (zh) * | 2018-12-24 | 2019-03-26 | 广州微智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模式的选择方法 |
CN110650533A (zh) * | 2019-09-29 | 2020-01-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9-29 CN CN201910936293.7A patent/CN110650533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9-29 CN CN202211357575.XA patent/CN115604822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28 KR KR1020227009828A patent/KR20220075326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0-09-28 EP EP20867702.1A patent/EP4044705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9-28 WO PCT/CN2020/118245 patent/WO2021057990A1/zh unknown
- 2020-09-28 JP JP2022519208A patent/JP2022552635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0-09-28 BR BR112022004351A patent/BR112022004351A2/pt unknown
-
2022
- 2022-03-29 US US17/707,261 patent/US12048046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57990A1 (zh) * | 2019-09-29 | 2021-04-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信息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US12048046B2 (en) | 2019-09-29 | 2024-07-23 | Zte Corporatio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3498091A (zh) * | 2020-03-18 | 2021-10-12 |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5244967A (zh) * | 2020-03-18 | 2022-10-25 |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WO2022041150A1 (zh) * | 2020-08-28 | 2022-03-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3207158A (zh) * | 2021-04-21 | 2021-08-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 物联网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207158B (zh) * | 2021-04-21 | 2023-02-1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 物联网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169580A1 (zh) * | 2022-03-11 | 2023-09-1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WO2023197306A1 (en) * | 2022-04-15 | 2023-10-19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ata transmission |
GB2631863A (en) * | 2022-04-15 | 2025-01-15 | Lenovo Beijing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ata transmission |
WO2024017355A1 (zh) * | 2022-07-22 | 2024-01-2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552635A (ja) | 2022-12-19 |
US12048046B2 (en) | 2024-07-23 |
US20220272788A1 (en) | 2022-08-25 |
CN115604822A (zh) | 2023-01-13 |
CN115604822B (zh) | 2024-03-05 |
BR112022004351A2 (pt) | 2022-05-31 |
EP4044705A4 (en) | 2023-11-08 |
KR20220075326A (ko) | 2022-06-08 |
WO2021057990A1 (zh) | 2021-04-01 |
EP4044705A1 (en) | 2022-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604822B (zh) | 一种数据传输和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11194089B (zh) | Bwp指示和转换方法、基站和用户、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09565743B (zh) | 一种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1771388B (zh) | 直连通信中的监听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EP3621360B1 (en) |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CN114828294A (zh) | 一种搜索空间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WO2021143633A1 (zh) | 寻呼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6027548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マルチキャストデータ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m2m機器 | |
EP4138468A1 (en) |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1670601B (zh) | 直连通信中的资源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3840519A1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EP3574707A1 (en) | Connection release assistance information | |
WO2020140276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系统 | |
CN116548030A (zh) | 寻呼监听方法、装置、终端、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0087539A1 (zh)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
WO2015176320A1 (zh)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
CN102170677B (zh) | 一种传输请求消息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
CN112770352B (zh) |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
WO2017076156A1 (zh) | 释放ue上下文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寻呼方法及装置 | |
CN109819525B (zh) | 终端及其获取系统消息的方法、可读介质 | |
WO2014181439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WO2018161972A1 (zh) | 系统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EP4492886A1 (en) | P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 |
EP4161180A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 |
WO2022193955A1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