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0288A - 对焦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对焦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0288A
CN110650288A CN201910891405.1A CN201910891405A CN110650288A CN 110650288 A CN110650288 A CN 110650288A CN 201910891405 A CN201910891405 A CN 201910891405A CN 110650288 A CN110650288 A CN 110650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ocusing
main body
focusing frame
comparison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14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0288B (zh
Inventor
贾玉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14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02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50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0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0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0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对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获取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将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根据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传统方法在根据用户所确定的对焦框进行对焦时,若出现对焦框与主体存在位置偏差等情况时,则根据对焦框进行对焦所拍摄出的图像就会不符合用户的对焦需求、不能较好的拍摄画面中的主体。而本申请中将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再根据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从而校正后的对焦框就能够较好的反应拍摄画面中的主体,提高拍照过程中对焦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对焦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焦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摄像头的拍照要求日益提高。在通过摄像头拍照图像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动对焦技术确定被拍摄场景的对焦位置,以根据该对焦位置进行对焦后拍摄图像。然而,传统的对焦方法对焦的准确性较低,以至于不能很好的捕捉到用户所需要对焦的物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拍照过程中对焦的准确性。
一种对焦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
获取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
将所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所述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根据所述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
一种对焦控制装置,包括:
主体检测模块,用于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
对焦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
对焦框校正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所述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对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方法的步骤。
上述对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获取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将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根据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传统方法在根据用户所确定的对焦框进行对焦时,若出现对焦框与主体存在位置偏差等情况时,则根据对焦框进行对焦所拍摄出的图像就会不符合用户的对焦需求、不能较好的拍摄画面中的主体。而本申请中将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再根据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从而校正后的对焦框就能够较好的反应拍摄画面中的主体,提高了拍照过程中对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效果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摄像头称为第二摄像头,且类似地,可将第二摄像头称为第一摄像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两者都是摄像头,但其不是同一摄像头。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含有至少一个第一摄像头110和至少一个第二摄像头120。电子设备100可以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获取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将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根据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子设备100可以不限于是各种手机、电脑、可携带设备等。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对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20至步骤280。
步骤220,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
预览图像是电子设备通过成像模组实时采集的当前拍摄场景的画面,预览图像可以实时展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采用主体检测模型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第一主体检测结果包括目标主体区域。
采用主体检测模型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的过程,包括:
第一步,获取原始图像的可见光图。
其中,主体检测(salient object detection)是指面对一个场景时,自动地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处理而选择性的忽略不感兴趣区域。感兴趣区域称为主体区域。可见光图是指RGB(Red、Green、Blue)图像。可通过彩色摄像头拍摄任意场景得到彩色图像,即RGB图像。该可见光图可为电子设备本地存储的,也可为其他设备存储的,也可以为从网络上存储的,还可为电子设备实时拍摄的,不限于此。具体地,电子设备的ISP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可从本地或其他设备或网络上获取可见光图,或者通过摄像头拍摄一场景得到可见光图。
第二步,生成与原始图像的可见光图对应的中心权重图。
该中心权重图所表示的权重值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小。中心权重图是指用于记录可见光图中各个像素点的权重值的图。中心权重图中记录的权重值从中心向四边逐渐减小,即中心权重最大,向四边权重逐渐减小。通过中心权重图表征可见光图的图像中心像素点到图像边缘像素点的权重值逐渐减小。
ISP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可以根据可见光图的大小生成对应的中心权重图。该中心权重图所表示的权重值从中心向四边逐渐减小。中心权重图可采用高斯函数、或采用一阶方程、或二阶方程生成。该高斯函数可为二维高斯函数。
第三步,将可见光图、中心权重图输入到主体检测模型中,得到主体区域置信度图。
其中,主体检测模型是预先根据同一场景的可见光图、深度图、中心权重图及对应的已标注的主体掩膜图进行训练得到的模型。主体检测模型是预先采集大量的训练数据,将训练数据输入到包含有初始网络权重的主体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的。每组训练数据包括同一场景对应的可见光图、中心权重图及已标注的主体掩膜图。其中,可见光图和中心权重图作为训练的主体检测模型的输入,已标注的主体掩膜(mask)图作为训练的主体检测模型期望输出得到的真实值(ground truth)。主体掩膜图是用于识别图像中主体的图像滤镜模板,可以遮挡图像的其他部分,筛选出图像中的主体。主体检测模型可训练能够识别检测各种主体,如人、花、猫、狗、背景等。
具体地,ISP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可将该可见光图和中心权重图输入到主体检测模型中,进行检测可以得到主体区域置信度图。主体区域置信度图是用于记录主体属于哪种能识别的主体的概率,例如某个像素点属于人的概率是0.8,花的概率是0.1,背景的概率是0.1。
第四步,根据主体区域置信度图确定原始图像中的目标主体区域。
其中,主体是指各种对象,如人、花、猫、狗、牛、蓝天、白云、背景等。目标主体是指需要的主体,可根据需要选择。具体地,ISP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可根据主体区域置信度图选取置信度最高或次高等作为可见光图中的主体区域,若存在一个主体,则将该主体的区域作为目标主体区域;若存在多个主体,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主体区域作为目标主体区域。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效果示意图。如图3所示,RGB图202中存在一只蝴蝶,将RGB图输入到主体检测模型后得到主体区域置信度图204,然后对主体区域置信度图204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得到二值化掩膜图206,再对二值化掩膜图206进行形态学处理和引导滤波实现边缘增强,得到主体掩膜图208。
步骤240,获取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
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可以是由用户触摸或点击所确定的对焦点外接多边形所构成的框,还可以是由电子设备所自动确定的对焦点外接多边形所构成的框。该多边形可以是矩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等其他平面图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电子设备从预览图像上获取到对焦框。
步骤260,将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第一主体检测结果包括目标主体区域,其中,目标主体区域是指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分割所得到的目标主体区域,目标主体区域多为矩形或沿着目标主体边缘进行分割所得的区域,目标主体区域可以是规则的区域,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区域。将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即可以是将目标主体区域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例如可以是比较对焦框与目标主体区域的位置关系得到第一比较结果。该第一比较结果可以是对焦框全部在目标主体区域内;也可以是对焦框部分在目标主体区域内;还可以是目标主体区域全部在对焦框内;还可以是目标主体区域部分在对焦框内等,还可以是对焦框与目标主体区域完全偏离,即对焦框与目标主体区域之间并没有交集,当然,上述并不是对对焦框与目标主体区域的位置关系的穷举。
将目标主体区域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然后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具体的,第一比较结果主要反应的是目标主体区域与对焦框的位置关系,所以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即可以是根据目标主体区域与对焦框的位置关系,将对焦框的位置、大小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以使得校正后的对焦框中涵盖较多的目标主体区域。
步骤280,根据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
在根据目标主体区域与对焦框的位置关系,将对焦框的位置、大小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然后,再根据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自动对焦。如此,则根据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自动对焦,就可以较好的捕捉到预览图像中的目标主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获取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将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根据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传统方法在根据用户所确定的对焦框进行对焦时,若出现对焦框与主体存在位置偏差等情况时,则根据对焦框进行对焦所拍摄出的图像就会不符合用户的对焦需求、不能较好的拍摄画面中的主体。而本申请中将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再根据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从而校正后的对焦框就能够较好的反应拍摄画面中的主体,提高了拍照过程中对焦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主体检测结果包括主体框和主体框的位置;
步骤260,将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包括:
步骤262,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结合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其中,第一主体检测结果包括目标主体区域,例如,第一主体检测结果可以是由目标主体区域外接多边形所构成的主体框。该多边形可以是矩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等其他平面图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中还可以包括主体框的位置,一般可以采用目标主体区域的中心点的坐标作为主体框的位置,当然,还可以采用主体框的中心点的坐标作为主体框的位置,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确定主体框的位置。
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位置关系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再根据主体框与对焦框的位置关系结合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具体的,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位置关系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该第一比较结果可以是对焦框全部在主体框内;也可以是对焦框部分在主体框内;还可以是主体框全部在对焦框内;还可以是主体框部分在对焦框内等,还可以是对焦框与主体框完全偏离,即对焦框与主体框之间并没有交集,当然,上述并不是对对焦框与主体框的位置关系的穷举。再根据主体框与对焦框的位置关系结合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具体的,根据主体框与对焦框之间不同的位置关系,相应地将对焦框的位置、大小进行不同方式的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以使得校正后的对焦框中涵盖较多的目标主体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中包括主体框和主体框的位置。所以,就可以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位置关系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结合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在位置关系比较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主体框的位置相应地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如此校正之后的对焦框将更好的对焦至目标主体。从而,提高了拍照过程中对焦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62,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结合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包括:
判断对焦框是否全部在主体框内;
若对焦框全部在主体框内,则判断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不符合预设标准,则结合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具体的,在确定了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和主体框后,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位置关系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例如,首先,判断对焦框是否全部在主体框内,若判断出对焦框全部在主体框内,则进一步判断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若判断出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符合预设标准,则不需要给对焦框做校正,直接根据对焦框进行对焦即可。若判断出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说明对焦框内的这个部分目标主体区域所包含的纹理特征不足以进行对焦。因为对焦框全部在主体框内,所以此时就需要对对焦框进行扩大,具体可以是沿着主体框的位置所在的方向扩大对焦框,以使得扩大后的对焦框尽可能多的涵盖主体框。其中,图像的纹理特征可以是指图像的纹理梯度,预设标准指的是纹理梯度不为零或纹理梯度大于设定阈值。因为,在确定了对焦框的位置大小之后,采用相位差对焦或对比度对焦或混合对焦方式来根据对焦框进行对焦时,若对焦框内的纹理梯度为零或纹理梯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则根据对焦框内图像所计算出的相位差或对比度的准确度过低,以至于无法进行准确对焦。本申请对具体的对焦方式不进行限定。主体框的位置所在的方向,指的是主体框所在的位置相对于对焦框所在的位置的方向,例如,当包含目标主体区域的主体框为矩形、检测框也为矩形时,则当对焦框全部在主体框内,主体框的位置所在的方向为将对焦框沿着该方向进行扩大,可以尽量多的涵盖主体框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位置关系比较时,判断对焦框是否全部在主体框内。若对焦框全部在主体框内,则判断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若判断出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符合预设标准,则不需要给对焦框做校正,直接根据对焦框进行对焦即可。若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不符合预设标准,则结合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如此,则通过校正后的对焦框就可以实现对预览图像的准确对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判断对焦框是否全部在主体框内之后,包括:
若对焦框不是全部在主体框内,则判断主体框是否全部在对焦框内;
若主体框全部在对焦框内,则将对焦框缩小至与主体框同样大小,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了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和主体框后,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位置关系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例如,首先,判断对焦框是否全部在主体框内,若判断出对焦框不是全部在主体框内,则进一步判断主体框是否全部在对焦框内。若判断出主体框全部在对焦框内,则说明此时对焦框相对于主体框大了,因此为了实现精准对焦就需要将对焦框缩小至与主体框同样或近似大小,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如此,则通过校正后的对焦框就可以实现对预览图像的准确对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判断主体框是否全部在对焦框内之后,包括:
若主体框不是全部在对焦框内,则判断主体框是否部分在对焦框内;
若主体框部分在对焦框内,则将对焦框向主体框的方向移动,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了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和主体框后,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位置关系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例如,首先,判断对焦框是否全部在主体框内,若判断出对焦框不是全部在主体框内,则进一步判断主体框是否全部在对焦框内。若判断出主体框不是全部在对焦框内,那么此时主体框与对焦框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就是主体框与对焦框之间有部分重叠或主体框与对焦框无任何重叠。所以,进一步判断主体框是否部分在对焦框内,若主体框部分在对焦框内,则将对焦框向主体框的方向移动,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其中,将对焦框向主体框的方向移动,可以是将对焦框向主体框的位置所在方向进行移动或扩大。传统方法中,若主体框部分在对焦框内,一般是直接以对焦框为中心进行扩大。显然,将对焦框向主体框的位置所在方向进行移动或扩大,能够在将对焦框移动或扩大较小的距离,就可以涵盖较多的目标主体区域。如此,则通过校正后的对焦框就可以实现对预览图像中的主体的准确对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判断主体框是否部分在对焦框内之后,包括:
若主体框全部不在对焦框内,则对对焦框所在区域对应的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二主体检测结果;
将第二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具体的,在确定了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和主体框后,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位置关系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例如,首先,判断对焦框是否全部在主体框内,若判断出对焦框不是全部在主体框内,则进一步判断主体框是否全部在对焦框内。若判断出主体框不是全部在对焦框内,那么此时主体框与对焦框可能存在的位置关系就是主体框与对焦框之间有部分重叠或主体框与对焦框无任何重叠。所以,进一步判断主体框是否部分在对焦框内,若主体框全部不在对焦框内,则对对焦框所在区域对应的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二主体检测结果。将第二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此时主体框与对焦框无任何重叠甚至位置相差很远,则说明用户通过所确定的对焦框所需要对焦的并不是预览图像中经过主体检测出的主体,那么此时就需要对对焦框所在区域对应的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二主体检测结果。再将第二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这里,将第二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与前述将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的方法相同。例如,可以是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二比较结果结合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这里的主体框是第二主体检测结果中所确定的主体框。
例如,预览图像中包括人物和狗,此时一般情况下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后得到主体检测结果,主体检测结果中会将人物作为预览图像的主体,并确定主体框,而当用户通过触摸或点击所确定的对焦框为狗时,若人物和狗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则显然主体框和对焦框就无任何重叠甚至位置相差很远,说明用户通过所确定的对焦框所需要对焦的并不是预览图像中经过主体检测出的主体框,那么此时就需要对对焦框所在区域对应的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二主体检测结果(包括目标主体框-狗)。再将目标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位置关系比较时,若判断出预览图像中经过主体检测出的主体对应的主体框与对焦框无任何重叠甚至位置相差很远,则说明用户通过触摸或点击所确定的对焦框所需要对焦的并不是预览图像中经过主体检测出的主体对应的主体框,那么此时就需要对对焦框所在区域对应的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目标主体框。再将目标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如此,则根据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能够更好地捕捉到用户所关注的、所需要对焦的区域,提高对焦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主体为运动主体时,对运动主体的主体框和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主体框和更新后的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
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结合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包括:
将更新后的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结合更新后的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具体的,当目标为运动目标,尤其是高速运动目标时,则主体框和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会实时发生变化。而用户根据视线通过触摸或点击来确定对焦框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可能运动目标已经发生了位移,所以此时用户所确定的对焦框已经偏离了运动目标,从而造成了通过对焦框来进行对焦,对焦准确性较低的问题。那么,对于运动目标就需要实时对运动主体的主体框和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进行更新,再将更新后的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结合更新后的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如此,则根据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能够更好地捕捉到运动目标,提高对运动目标对焦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框的位置包括主体框的中心点的位置;结合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包括:
将对焦框向主体框的中心点的位置进行扩大,得到扩大后的对焦框。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体框的位置包括主体框的中心点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将对焦框向主体框的中心点的位置进行扩大,得到扩大后的对焦框。扩大后的对焦框就可以尽量多的涵盖主体框。如此,则通过校正后的对焦框就可以实现对预览图像的准确对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对焦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502,从电子设备上获取预览图像;
步骤504,采用主体检测模型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主体框和主体框中心点的位置的坐标;
步骤506,获取用户触摸或点击所确定的对焦框;
步骤508,判断对焦框是否全部在主体框内;若是,则进入步骤510;若否,则进入步骤516;
步骤510,判断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若是,则进入步骤512;若否,则进入步骤514;
步骤512,根据当前对焦框进行对焦;
步骤514,沿着主体框中心点的位置的坐标方向对对焦框进行扩大,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再进入步骤512。
步骤516,判断主体框是否全部在对焦框内;若是,则进入步骤518;若否,则进入步骤520;
步骤518,将对焦框缩小至与主体框同样大小,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再进入步骤512。
步骤520,判断对焦框是否部分在主体框内;若是,则进入步骤522;若否,则进入步骤524;
步骤522,将对焦框向主体框中心点的位置的坐标方向移动,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再进入步骤512。
步骤524,对对焦框所在区域对应的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二主体框和第二主体框中心点的位置的坐标;
步骤526,将第二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二比较结果结合第二主体框中心点的位置的坐标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再进入步骤512。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采用主体检测模型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主体框和主体框中心点的位置的坐标。其次,再获取对焦框,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位置关系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主体框的中心点的位置来给对焦框进行位置、大小校正,从而校正后的对焦框尽量涵盖主体框,提高根据对焦框来进行对焦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对焦控制装置600,包括:主体检测模块620、对焦框获取模块640、对焦框校正模块660及对焦模块680。其中,
主体检测模块620,用于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
对焦框获取模块640,用于获取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
对焦框校正模块660,用于将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对焦模块680,用于根据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体检测结果包括主体框和主体框的位置;对焦框校正模块660,还用于将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结合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框校正模块660,还用于判断对焦框是否全部在主体框内;若对焦框全部在主体框内,则判断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若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不符合预设标准,则结合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框校正模块660,还用于若对焦框不是全部在主体框内,则判断主体框是否全部在对焦框内;若主体框全部在对焦框内,则将对焦框缩小至与主体框同样大小,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框校正模块660,还用于若主体框不是全部在对焦框内,则判断主体框是否部分在对焦框内;若主体框部分在对焦框内,则将对焦框向主体框的方向移动,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框校正模块660,还用于若主体框全部不在对焦框内,则对对焦框所在区域对应的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二主体检测结果;
将第二主体检测结果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主体为运动主体时,对运动主体的主体框和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主体框和更新后的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对焦框校正模块660,还用于将更新后的主体框与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结合更新后的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对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框的位置包括主体框的中心点的位置;对焦框校正模块660,还用于将对焦框向主体框的中心点的位置进行扩大,得到扩大后的对焦框。
上述对焦控制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对焦控制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对焦控制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对焦控制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数字助理或穿戴式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对焦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终端或服务器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中包括图像处理电路,图像处理电路可以利用硬件和/或软件组件实现,可包括定义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图像信号处理)管线的各种处理单元。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电路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的各个方面。
如图8所示,图像处理电路包括第一ISP处理器830、第二ISP处理器840和控制逻辑器850。第一摄像头810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透镜812和第一图像传感器814。第一图像传感器814可包括色彩滤镜阵列(如Bayer滤镜),第一图像传感器814可获取用第一图像传感器814的每个成像像素捕捉的光强度和波长信息,并提供可由第一ISP处理器830处理的一组图像数据。第二摄像头820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透镜822和第二图像传感器824。第二图像传感器824可包括色彩滤镜阵列(如Bayer滤镜),第二图像传感器824可获取用第二图像传感器824的每个成像像素捕捉的光强度和波长信息,并提供可由第二ISP处理器840处理的一组图像数据。
第一摄像头88采集的第一图像传输给第一ISP处理器830进行处理,第一ISP处理器830处理第一图像后,可将第一图像的统计数据(如图像的亮度、图像的反差值、图像的颜色等)发送给控制逻辑器850,控制逻辑器850可根据统计数据确定第一摄像头88的控制参数,从而第一摄像头88可根据控制参数进行自动对焦、自动曝光等操作。第一图像经过第一ISP处理器830进行处理后可存储至图像存储器860中,第一ISP处理器830也可以读取图像存储器860中存储的图像以对进行处理。另外,第一图像经过ISP处理器830进行处理后可直接发送至显示器870进行显示,显示器870也可以读取图像存储器860中的图像以进行显示。
其中,第一ISP处理器830按多种格式逐个像素地处理图像数据。例如,每个图像像素可具有8、10、12或14比特的位深度,第一ISP处理器830可对图像数据进行一个或多个图像处理操作、收集关于图像数据的统计信息。其中,图像处理操作可按相同或不同的位深度计算精度进行。
图像存储器860可为存储器装置的一部分、存储设备、或电子设备内的独立的专用存储器,并可包括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直接存储器存取)特征。
当接收到来自第一图像传感器814接口时,第一ISP处理器830可进行一个或多个图像处理操作,如时域滤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可发送给图像存储器860,以便在被显示之前进行另外的处理。第一ISP处理器830从图像存储器860接收处理数据,并对处理数据进行RGB和YCbCr颜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处理。第一ISP处理器830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可输出给显示器870,以供用户观看和/或由图形引擎或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进一步处理。此外,第一ISP处理器830的输出还可发送给图像存储器860,且显示器870可从图像存储器860读取图像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存储器860可被配置为实现一个或多个帧缓冲器。
第一ISP处理器830确定的统计数据可发送给控制逻辑器850。例如,统计数据可包括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自动聚焦、闪烁检测、黑电平补偿、第一透镜812阴影校正等第一图像传感器814统计信息。控制逻辑器850可包括执行一个或多个例程(如固件)的处理器和/或微控制器,一个或多个例程可根据接收的统计数据,确定第一摄像头810的控制参数及第一ISP处理器830的控制参数。例如,第一摄像头810的控制参数可包括增益、曝光控制的积分时间、防抖参数、闪光控制参数、第一透镜812控制参数(例如聚焦或变焦用焦距)、或这些参数的组合等。ISP控制参数可包括用于自动白平衡和颜色调整(例如,在RGB处理期间)的增益水平和色彩校正矩阵,以及第一透镜812阴影校正参数。
同样地,第二摄像头820采集的第二图像传输给第二ISP处理器840进行处理,第二ISP处理器840处理第一图像后,可将第二图像的统计数据(如图像的亮度、图像的反差值、图像的颜色等)发送给控制逻辑器850,控制逻辑器850可根据统计数据确定第二摄像头820的控制参数,从而第二摄像头820可根据控制参数进行自动对焦、自动曝光等操作。第二图像经过第二ISP处理器840进行处理后可存储至图像存储器860中,第二ISP处理器840也可以读取图像存储器860中存储的图像以对进行处理。另外,第二图像经过ISP处理器840进行处理后可直接发送至显示器870进行显示,显示器870也可以读取图像存储器860中的图像以进行显示。第二摄像头820和第二ISP处理器840也可以实现如第一摄像头88和第一ISP处理器830所描述的处理过程。
电子设备实现该对焦控制方法的过程如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对焦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对焦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对焦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
获取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
将所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所述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根据所述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包括主体框和所述主体框的位置;
所述将所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所述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包括:
将所述主体框与所述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结合所述主体框的位置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主体框与所述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结合所述主体框的位置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包括:
判断所述对焦框是否全部在所述主体框内;
若所述对焦框全部在所述主体框内,则判断所述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所述对焦框内图像的纹理特征不符合预设标准,则结合所述主体框的位置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对焦框是否全部在所述主体框内之后,包括:
若所述对焦框不是全部在所述主体框内,则判断所述主体框是否全部在所述对焦框内;
若所述主体框全部在所述对焦框内,则将所述对焦框缩小至与所述主体框同样大小,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主体框是否全部在所述对焦框内之后,包括:
若所述主体框不是全部在所述对焦框内,则判断所述主体框是否部分在所述对焦框内;
若所述主体框部分在所述对焦框内,则将所述对焦框向所述主体框的方向移动,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主体框是否部分在所述对焦框内之后,包括:
若所述主体框全部不在所述对焦框内,则对所述对焦框所在区域对应的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二主体检测结果;
将所述第二主体检测结果与所述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为运动主体时,对所述运动主体的主体框和所述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主体框和更新后的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
所述将所述主体框与所述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结合所述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包括:
将所述更新后的主体框与所述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结合所述更新后的运动主体的主体框的位置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的位置包括所述主体框的中心点的位置;所述结合所述主体框的位置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包括:
将所述对焦框向所述主体框的中心点的位置进行扩大,得到扩大后的对焦框。
9.一种对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检测模块,用于对预览图像进行主体检测,得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
对焦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览图像上的对焦框;
对焦框校正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与所述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对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校正后的对焦框进行对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检测结果包括主体框和所述主体框的位置;所述对焦框校正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主体框与所述对焦框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结合所述主体框的位置对所述对焦框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对焦框。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对焦控制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91405.1A 2019-09-20 2019-09-20 对焦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502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1405.1A CN110650288B (zh) 2019-09-20 2019-09-20 对焦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1405.1A CN110650288B (zh) 2019-09-20 2019-09-20 对焦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0288A true CN110650288A (zh) 2020-01-03
CN110650288B CN110650288B (zh) 2021-08-03

Family

ID=68992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1405.1A Active CN110650288B (zh) 2019-09-20 2019-09-20 对焦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028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5404A (zh) * 2021-07-29 2021-11-12 深圳市芯成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系统、智能设备、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34240A (zh) * 2022-08-11 2022-11-11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拍摄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857920A (zh) * 2021-06-29 2024-04-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4529A1 (en) * 2006-09-22 2008-03-27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4363378A (zh) * 2014-11-28 2015-02-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相机对焦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161941A (zh) * 2016-07-29 2016-11-23 深圳众思科技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自动追焦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412422A (zh) * 2016-09-05 2017-0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024065A (zh) * 2017-12-28 2018-05-1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拍摄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4529A1 (en) * 2006-09-22 2008-03-27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4363378A (zh) * 2014-11-28 2015-02-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相机对焦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161941A (zh) * 2016-07-29 2016-11-23 深圳众思科技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自动追焦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412422A (zh) * 2016-09-05 2017-0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024065A (zh) * 2017-12-28 2018-05-1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拍摄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57920A (zh) * 2021-06-29 2024-04-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645404A (zh) * 2021-07-29 2021-11-12 深圳市芯成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系统、智能设备、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34240A (zh) * 2022-08-11 2022-11-11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拍摄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334240B (zh) * 2022-08-11 2024-02-20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拍摄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0288B (zh)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9482B (zh)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48096B (zh) 对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66125B (zh) 对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93527B (zh) 主体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73185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4916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222830A1 (en) Subject detecting method and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5381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ubject,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248101B (zh) 对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81103B (zh) 对焦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50288B (zh) 对焦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50291B (zh) 目标追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057623A1 (en) Subject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490196B (zh) 主体检测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17137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92211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65897B (zh) 图像修正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96041A (zh) 主体识别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89007B (zh) 主体识别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88926B (zh) 主体检测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99823B (zh) 主体跟踪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6077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98829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75044B (zh) 图像传输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10171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