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0028B - 一种业务om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om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50028B
CN110650028B CN201810673155.XA CN201810673155A CN110650028B CN 110650028 B CN110650028 B CN 110650028B CN 201810673155 A CN201810673155 A CN 201810673155A CN 110650028 B CN110650028 B CN 110650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larm
service
session
network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31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50028A (zh
Inventor
瞿维韧
王庆江
练海春
蒋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315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50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50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0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50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50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86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the notification, e.g. enhancement of specific meta-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logs of notifications; Post-processing of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66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46Exchanging or transporting 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using the Internet; Embedding network management web servers in network elements; Web-services-based protocol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OM方法、装置和系统,在该方法中,通过网管和CU之间传输DU的业务OM数据,实现网管104统一管理CU和DU,实现业务OM,并且能够解决网管分别管理CU和多个DU带来的管理分散的问题,提高业务OM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OM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OM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新无线(New Radio,NR)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架构,把接入网中的基站的功能进行拆分。将基站的部分功能部署在一个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将其他功能部署在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一个CU控制一个或多个DU,可以节省成本,以及易于网络扩展。
在CU-DU的网络架构下,如何进行业务操作维护(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OM),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种业务OM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在CU-DU网络架构下管理OM数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操作维护OM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CU或者CU中的芯片,当该方法用于CU中的芯片时,芯片运行可以使得CU执行该方法。
该方法包括:集中式单元CU建立与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通信链路;然后该CU传输该网络管理网元和分布式单元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
可选的,CU还可以传输CU的业务OM数据。
通过CU传输CU的业务OM数据和DU的业务OM数据,实现网管统一管理CU和DU,实现业务OM,能够解决网管分别管理CU和多个DU带来的管理分散的问题,提高业务OM的效率。
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配置数据,该第一配置数据用于该DU的业务OM;该CU传输该网络管理网元和该DU之间的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该CU从该网络管理网元接收该第一配置数据;该CU向该DU发送该第一配置数据。
可以实现CU统一下发CU管理下的DU的配置数据,减少网管下发配置数据的次数,减小网管负担,实现网管通过与CU之间的接口统一管理CU和DU,从而实现网管对CU和DU进行业务OM。
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该CU从该网络管理网元接收第二配置数据,该第二配置数据用于该CU的业务OM;该CU对该第一配置数据和该第二配置数据进行一致性校验;该CU向该DU发送该第一配置数据,包括:该CU向该DU发送通过该一致性校验的该第一配置数据。
可以保证CU的业务OM数据和DU的配置数据一致从而保障业务的实现。相比较网管分别向CU和DU发送配置数据的方式,可以避免CU的配置数据和DU的配置数据不一致影响业务实现,或者可以避免CU和DU需要额外的信息交互来验证CU的配置数据和DU的配置数据而带来的资源浪费。
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CU传输该网络管理网元和该DU之间的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该CU从该DU接收该业务OM数据;该CU向该网络管理网元发送该业务OM数据。
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话统数据、告警数据、日志数据或者跟踪数据。
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告警数据;该CU传输该网络管理网元和该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该CU从该DU接收该第一告警数据,该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该CU向该网络管理网元发送该第一告警数据;该方法还包括:该CU生成该CU业务OM的第二告警数据,该第二告警数据包括该第一标识和第二告警信息;该CU向该网络管理网元发送该第二告警数据;其中,该第一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一告警信息和该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可以实现CU和DU告警数据的统一上报,并且CU将同一故障源产生的告警数据都携带第一标识,便于网管进行分析,减轻网管负担,从而实现业务OM。
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第一告警信息包括第一故障标识,该第二告警信息包括第二故障标识;或者,该CU从该DU接收该第一故障标识,该CU获取该第二告警信息的该第二故障标识;其中,该第一故障标识用于指示产生该第一告警信息的故障的标识,该第二故障标识用于指示产生该第二告警信息的故障的标识;当第一故障标识和第二故障标识关联,该第一告警信息和该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上面介绍了如何获取第一故障标识和第二故障标识,实现中还有其他获取故障标识的方法,不作限定。
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方法还包括:该CU生成第二话统值,该第二话统值用于指示该CU根据第一话统指标统计的话务值;该CU传输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该CU从该DU接收第一话统值,该第一话统值用于指示该DU根据该第一话统指标统计的话务值;该CU向该网络管理网元发送第三话统值,该第三话统值为该第一话统值与该第二话统值之和。
可选的,话务统计还可以根据话统对象进行,例如第二话统值为CU根据第一话统指标对第一话统对象进行统计的话务值,第一话统值为DU根据该第一话统指标对第一话统对象进行统计的话务值。
通过CU将相同的话统指标的话统数据的话统值进行叠加,可以减少上报话统数据的次数,节约资源,并且网管可以获得同一个话统指标的话统值,甚至可以获得同一个话统指标下一个小区或者一个基站的话统值,网管不需要再进行计算,减轻网管的负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操作维护OM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DU或者DU中的芯片,当该方法用于DU中的芯片时,芯片运行可以使得DU执行该方法。该方法包括:分布式单元DU建立与集中式单元CU之间的通信链路;该DU通过该CU传输与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业务OM数据。
通过DU将DU业务OM数据发送给CU,而不是直接由DU发送给网管,可以便于CU统一上报CU的业务OM数据的DU的业务OM数据,实现网管统一管理CU和DU,实现业务OM,能够解决网管分别管理CU和多个DU带来的管理分散的问题,提高业务OM的效率。
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配置数据,该第一配置数据用于该DU的业务OM;该DU通过该CU传输与该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该DU通过该CU从该网络管理网元接收该第一配置数据。
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第一配置数据为通过该CU一致性校验的数据。
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DU通过该CU传输与该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该DU通过该CU向该网络管理网元发送该业务OM数据。
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业务OM数据为话统数据、告警数据、日志数据或者跟踪数据。
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告警数据;该DU通过该CU传输与该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该DU通过该CU向该网络管理网元发送该第一告警数据;该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该第一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一告警信息和该CU的业务OM的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第一告警信息包括第一故障标识,该第二告警信息包括第二故障标识;或者,该DU向该CU发送该第一故障标识;其中,该第一故障标识用于指示产生该第一告警信息的故障的标识,该第二故障标识用于指示产生该第二告警信息的故障的标识;当该第一故障标识和该第二故障标识关联,该第一告警信息和该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根据第二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DU通过该CU传输与该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该DU向该CU发送第一话统值以便该CU将该第一话统值和第二话统值之和发送向给该网络管理网元,其中,该第一话统值用于指示该DU根据第一话统指标话务统计的值,该第二话统值用于指示该CU根据第一话统指标统计的话务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操作维护OM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网络管理网元或者网络管理网元中的芯片,当该方法用于网络管理网元中的芯片时,芯片运行可以使得网络管理网元执行该方法。该方法包括:该网络管理网元建立与CU之间的通信链路;该网络管理网元通过该CU传输与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
通过网管从CU接收DU的业务OM数据,而不是直接从DU接收DU的业务OM数据,可以实现网管从CU统一接收CU的业务OM数据的DU的业务OM数据,实现网管统一管理CU和DU,实现业务OM,能够解决网管分别管理CU和多个DU带来的管理分散的问题,提高业务OM的效率。
根据第三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配置数据;该网络管理网元通过该CU传输与该DU之间的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该网络管理网元通过该CU向该DU发送该第一配置数据。
根据第三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网络管理网元通过该CU传输与该DU之间的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该网络管理网元通过该CU从该DU接收该业务OM数据。
根据第三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业务OM数据为话统数据、告警数据、日志数据或者跟踪数据。
根据第三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告警数据,该网络管理网元通过该CU传输与该DU之间的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该网络管理网元通过该CU从该DU接收该第一告警数据,该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管理网元从该CU接收该CU业务OM的第二告警数据,该第二告警数据包括该第一标识和第二告警信息;其中,该第一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一告警信息和该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根据第三方面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网络管理网元通过该CU传输与该DU之间的该业务OM数据包括:该网络管理网元从该CU接收第三话统值,该第三话统值用于指示该CU和该DU根据该第一话统指标统计的话务值。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为CU或者CU中的芯片,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为DU或者DU中的芯片,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装置执行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为网络管理网元或者网络管理网元中的芯片,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装置执行权利要求第三方面该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四方面的通信装置和第五方面的通信装置。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四方面的通信装置、第五方面的通信装置和第六方面的通信装置。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程序,当该程序在无线通信装置中运行时,使得该无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程序,当该程序被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方法被执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配置数据的下发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配置数据的下发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告警数据的上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a为核心网网元下发数据的数据流向的示意图;
图5b为话统数据的上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日志数据的上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跟踪数据的上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运行数据的上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建立CU和DU之间通信链路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传输业务OM数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传输业务OM数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传输业务OM数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通信装置1300的示意图;
图14是通信装置14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包括一个或多个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例如CU101、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例如DU102和DU103,和一个或多个网络管理网元,例如网络管理网元104。其中,CU101与网络管理网元104连接;DU102和DU103可以分别与CU10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系统中网元的名称,网元的数量以及连接关系仅仅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系统不限于此,例如通信系统10可以包括1个CU和1个DU,该CU和该DU连接;或者通信系统10包括2个以上个CU和2个以上的DU,每个CU可以和1个以上的DU连接。
为便于描述,下述实施例以一个CU101、一个DU102和一个网络管理网元104为例进行描述;或者,以一个CU101、两个DU(例如DU102和DU103)和一个网络管理网元104为例进行描述。
CU和DU可以是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的接入设备,CU和DU可以实现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例如图1所示的CU101、DU102和DU103可以实现LTE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CU101、DU102和DU103可以合称为接入网设备或者逻辑接入网设备。其中,CU可以支持非实时功能,例如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同时支持部分核心网功能下沉和边缘应用业务的布局;DU可以支持实时功能,例如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的层2功能。
CU和DU的功能切分可以按照协议栈进行切分。其中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和业务数据适应(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部署在CU。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部署在DU。相应地,CU具有RRC、PDCP和SDAP的处理能力。DU具有RLC、MAC、和PHY的处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功能切分只是一个例子,还有可能有其他切分的方式。例如,CU包括RRC、PDCP、RLC和SDAP的处理能力,DU包括MAC和PHY的处理能力。又例如CU包括RRC、PDCP、RLC、SDAP和部分MAC(例如加MAC包头)的处理能力,DU包括PHY和部分MAC(例如调度)的处理能力。又例如CU包括RRC、PDCP、RLC、SDAP和MAC和部分物理层的处理能力,DU包括部分物理层的处理能力。
小区可以部署在CU和DU上,DU提供小区的实时功能,CU提供小区的非实时功能。例如一个小区可以部署在1个CU和1个DU上,此时该DU提供该小区的实时功能,与该1个DU连接的CU提供该小区的非实时功能;或者,一个小区可以部署在1个CU和多个DU上,此时该多个DU提供小区的实时功能,该多个DU共同连接的CU提供该小区的非实时功能。
CU、DU的名字可能会发生变化,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的接入网网元都可以看做是本专利申请中的CU、DU。
网络管理网元,例如网络管理网元104,可以实现对CU101、DU102和DU103进行操作维护(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OM),例如进行配置数据的下发,话统数据、告警数据、跟踪数据和日志数据的查看与分析。网络管理网元可以称为操作维护网元、操作支撑系统(Operations Support System,OSS)网元或者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 managementsystem,NMS)网元。为了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网络管理网元称为网管网元或者网管,例如网络管理网元104称为网管104
网管104可以直接与CU101连接,例如,网管管理网元104可以通过接口直接与CU101连接,例如,该接口是南向接口。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网管104可以间接与CU101连接,例如,网管104可以通过接口与其他网管相连,该其他网管通过接口直接与CU101连接,例如,网管104与该其他网管之间的接口为北向接口,该其他网管与CU101之间的接口为南向接口。网管104可以管理不同的CU。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网管104和CU之间统一传输CU的业务OM数据以及DU的业务OM数据,实现网管104统一管理CU和DU,实现业务OM,并且能够解决网管104分别管理CU101、DU102和DU103带来的管理分散的问题,提高业务OM的效率。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出现的一些术语做出解释。
网管104在对CU或者DU进行业务OM时,会产生业务OM数据。其中,业务可以理解为CU和DU(例如CU101、DU102或者DU103)要实现的业务或者功能,例如小区管理,小区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或者与核心网数据的传输等;OM可以理解为为保障网元(例如CU101、DU102或者DU103)实现业务或者功能,对CU和DU进行的OM,例如,分配或者优化硬件资源或者软件资源,或者,监控或者解决硬件或者软件运行出现的故障。业务OM数据可以称为管理面数据。业务OM数据可以是硬件相关的数据,例如某扇区中天线的个数;或者,业务OM数据可以是软件相关的数据,例如内存的使用率等。
业务OM数据可以包括:
(1)配置数据。
配置数据是CU和/或DU(例如CU101、DU102或者DU103)在业务过程中需要进行配置的数据,例如扇区中天线的个数,下行带宽,小区标识和频带等等。
网管104可以将配置数据发送给CU和DU,用于实现业务或者功能。
(2)告警数据。
告警数据是CU和/或DU(例如CU101、DU102或者DU103)在业务过程中出现的硬件或者软件故障的数据,例如,天线故障或者小区故障等等。
(2)话统数据。
话统数据是CU和/或DU(例如CU101、DU102或者DU103)在业务过程中,对性能指标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例如,话统数据可以是流量统计数据,例如,流量统计数据可以为DU与终端之间无线通信的流量统计数据,再例如,话统数据还可以是CU和/或DU的负载数据,例如CPU负载、小区用户数等。
(3)日志数据。
日志数据是CU和/或DU(例如CU101、DU102或者DU103)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软件或者硬件的记录数据,例如代码调试异常数据,内存使用情况,硬件故障数据等等。
(4)跟踪数据。
跟踪数据是CU和DU(例如CU101、DU102或者DU103)在业务过程中,对某一过程跟踪形成的数据。例如,在呼叫建立过程中DU的跟踪数据,例如DU与UE通信的每条消息的信息,例如消息时间,消息内容和消息名称等等。
其中话统数据、告警数据、日志数据或者跟踪数据可以称为运行数据。下面将分别从业务OM数据的下发和业务OM数据的上报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
业务OM数据的下发可以包括配置数据的下发。
当有调整网络的需求时,例如运营商可以在网管104中配置CU和/或DU的配置数据然后通过网管104下发给CU和/或DU。例如网管104可以下发CU101的配置数据;或者,网管104可以下发CU101和DU103的配置数据;或者网管104可以下发DU102和DU103的配置数据。下面以网管104下发CU101的配置数据和DU102的配置数据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在实现中网管还可以下发对多个DU的配置数据,例如网管104下发DU103的配置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2为配置数据的下发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S201:网管104向CU101发送第一配置数据,该第一配置数据用于网管104对DU102进行业务OM。
例如,第一配置数据包括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例如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为02。
S202:CU101向DU102发送第一配置数据。
例如,CU101向DU102发送第一配置数据,即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02。
S203:DU102使用第一配置数据以实现业务OM。
例如,DU102使用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02以实现业务OM。
这里DU102使用第一配置数据进行业务OM,可以理解为,DU102使用第一配置数据实现业务或者功能。
可选的,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网管104还可以向CU101发送其他DU的业务OM的配置数据,CU101将该其他DU的业务OM的配置数据发送给该其他DU,该其他DU利用该业务OM的配置数据以实现网管104对该其他DU的业务OM。例如,网管104可以向CU101发送DU103的业务OM的配置数据,CU101将DU103的业务OM的配置数据发送给DU103,DU103利用该配置数据以实现网管104对DU103的业务OM。
可选的,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网管104还可以向CU101发送CU101的业务OM的配置数据,CU101使用CU101的业务OM的配置数据以实现网管104对CU101的业务OM。
例如,网管104向CU101发送CU101的业务OM的配置数据,CU101的业务OM的配置数据是小区的频带标识,例如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02。CU101使用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02,以实现业务OM。
通信系统10可以配置CU接收到DU的配置数据后直接将DU的配置数据转发给DU。此时可以实现CU统一下发CU管理下的DU的配置数据,减少网管下发配置数据的次数,减小网管负担,实现网管通过与CU之间的接口统一管理CU和DU,从而实现网管对CU和DU进行业务OM。
图3为配置数据的下发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S301:网管104向CU101发送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
例如,运营商可以在网管104中配置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然后通过网管104将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统一发送给CU101。
其中,第一配置数据用于网管104对DU102进行业务OM,第二配置数据用于网管104对CU101进行业务OM。
作为第一种示例,第一配置数据是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例如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为01,第二配置数据是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例如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为02。
作为第二种示例,第一配置数据是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模式,例如RLC模式是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第二配置数据是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类别标识(QOS Class Identifier,QCI),例如QCI为7。
S302:CU101对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进行一致性校验。
可选的,通信系统10可以在CU101中配置需要进行一致性校验的数据,例如可以通过静态方式将需要进行一致性校验的数据写入CU101中,或者网管104将需要进行一致性校验的数据发送给CU101。例如,通信系统10可以在CU101中配置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需要进行一致性校验。又例如,通信系统10可以在CU101中配置QCI和RLC模式需要进行一致性校验。
CU101首先判断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是否为需要进行一致性校验的数据,若属于,则对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进行校验;若不属于,则CU101使用第一配置数据以实现业务OM,CU101将第二配置数据发送给DU102,DU102使用第二配置数据以实现业务OM。例如,第一配置数据是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第二配置数据是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CU101确定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需要进行一致性校验。又例如,第一配置数据是RLC模式,第二配置数据是QCI,CU101确定RLC模式和QCI需要进行一致性校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致性校验可以指,为实现同一业务,CU的配置数据与DU的配置数据保持逻辑或者功能上的相同,例如CU的配置数据与DU的配置数据相同,或者,CU的配置数据和DU的配置数据对应。
可选的,通信系统10可以配置当网管104将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下发到CU101的时候,CU101就进行一致性校验。或者,通信系统10可以配置当CU和DU提供业务时,CU101进行一致性校验,例如,当小区激活时,CU101进行一致性校验。
作为第一种示例,为了保证CU和DU协同实现业务或者功能,需要保证用于CU业务OM的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和用于DU业务OM的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相同,若相同,则通过一致性校验,若不相同,则未通过一致性校验。例如,用于DU102业务OM的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是01,用于CU101业务OM的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是02,那么一致性校验失败。
作为第二种示例,为了保证CU和DU协同实现业务或者功能,默认配置若当前业务为语音业务(例如CU的QCI为7),此时实时性要求较高,DU可以使用UM模式,若当前业务为已缓冲数据流的视频播放(例如CU的QCI为6),此时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可以使用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模式。例如,在S301中,用于CU101业务OM的QCI为7,用于DU102业务OM的RLC模式是UM模式,此时一致性校验成功。
可选的,若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一致性校验失败,CU101可以向网管104上报一致性校验失败的信息,以便于网管104重新下发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例如,在上述第一种示例中,一致性校验失败,CU101可以向网管104上报小区第一标识和小区第二标识不同的信息。
若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一致性校验成功,可以进入S303。例如,在上述第二种示例中,一致性校验成功,进入S303。
S303:CU101向DU102发送经过一致性校验的第一配置数据。
CU101向DU102发送经过一致性校验的第一配置数据。若一致性校验失败,CU101不向DU102发送第一配置数据。
例如,在上述第二种示例中,一致性校验成功,CU101向DU102发送经过一致性校验的第一配置数据,例如RLC模式UM模式。
例如,在上述第一种示例中,一致性校验失败,CU101可以不向DU102发送第一配置数据,例如第一小区的频带标识01。
S304:CU101使用经过一致性校验的第二配置数据以实现业务OM。
这里CU101使用经过一致性校验的第二配置数据进行业务OM,可以理解为,CU101使用经过一致性校验的第二配置数据实现业务或者功能。
例如,在上述第二种示例中,CU101使用QCI为7以提供当前业务。
S305:DU102使用经过一致性校验的第一配置数据以实现业务OM。
例如,在上述第二中示例中,DU102使用UM模式以提供当前业务。
本实施方式中,DU以图中DU102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DU可以为多个,当DU为多个时,网管104向CU101发送CU101业务OM所需的配置数据和每个DU业务OM所需的配置数据,CU101对CU101的配置数据和每个DU的配置数据进行校验,然后由CU101分别将经过校验的每个DU的配置数据发送给对应的DU。
例如,DU为DU102和DU103,网管104可以向CU101发送CU101业务OM所需的配置数据,DU102业务OM所需的配置数据和DU103业务OM所需的配置数据,CU101对CU101的配置数据,DU102的配置数据和DU103的配置数据进行一致性校验,若一致性校验通过,CU101将经过一致性校验的DU102的配置数据发送给DU102,DU102使用经过一致性校验的DU102的配置数据以实现业务OM,CU101将经过一致性校验的DU103的配置数据发送给DU103,DU103使用经过一致性校验的DU103的配置数据以实现业务OM。
类似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管104可以向CU101发送多个DU业务OM所需的配置数据,例如,可以将1个小区配置在多个DU上,CU101可以对多个DU所需的配置数据进行一致性校验,然后将CU101分别将经过校验的每个DU的配置数据发送给对应的DU。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保证CU的业务OM数据和DU的配置数据一致从而保障业务的实现。相比较网管分别向CU和DU发送配置数据的方式,可以避免CU的配置数据和DU的配置数据不一致影响业务实现,或者可以避免CU和DU需要额外的信息交互来验证CU的配置数据和DU的配置数据而带来的资源浪费。
下面介绍业务OM数据的上报,业务OM数据的上报可以包括告警数据的上报、话统数据的上报、日志数据的上报以及跟踪数据的上报,下面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下面介绍告警数据的上报的实施方式。
CU和/或DU在业务过程中,可以配置CU和/或DU自动检测到软件或者硬件相关故障,然后自动生成告警数据并上报告警数据。上报可以是CU和/或DU一旦检测到故障就上报,或者,上报可以是周期性上报,网管104可以向CU和/或DU发送上报告警数据的周期,或者,上报可以是基于请求上报,例如基于网管104的请求上报,上报可以是满足上报条件时上报。网管104在收到告警数据后,可以周期性地进行分析。
配置CU和/或DU上报告警数据,例如,可以配置CU上报告警数据,例如CU101上报告警数据;或者,可以配置DU上报告警数据,例如DU102和DU103上报告警数据;或者,可以配置CU和一个或者多个DU上报告警数据,例如CU101、DU102上报告警数据。下面为了描述方便,以CU101、DU102上报告警数据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下面的实施方式同样适用于其他CU和/DU上报告警数据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下面为一种告警数据的示例,CU和/或DU上报的告警数据可以如表1所示,CU和/或DU可以一次性上报多条告警数据,告警数据可以包括故障组标识和告警信息,可选的,告警数据可以包括告警数据标识。其中,故障组标识用于标识同一故障源产生的告警信息,故障源可以理解为故障的源头,故障源可以理解为事件,故障源可以称为告警源等,例如故障源可以是天线或者基带板等。同一故障源可能导致CU和DU同时产生告警信息,当两个或者更多的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时,两个或者更多的告警信息的故障组标识相同,当两个或者更多的告警信息不产生于同一故障源时,其故障组标识可以不同。告警信息可以是描述告警的信息,可选的,告警信息可以包括生成告警数据的网元的信息,例如生成告警数据的网元的小区标识和扇区标识等;可选的,告警信息可以包括故障标识,故障标识为生成告警数据的网元检测到发生故障的软件或者硬件的ID,或者告警信息可以包括生成告警数据的网元ID,或者告警信息可以是其他与告警相关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告警数据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条告警数据。下面为了描述方便,以单条告警数据,即表1中的1行告警数据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上报多条告警数据的情况。
告警数据标识 故障组标识 告警信息
01 0001 A1
02 0002 A2
03 0003 A3
··· ··· ···
0n 000n An
表1
图4为告警数据的上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
S401:DU102向CU101发送第一告警数据。
其中,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
第一告警数据可以是DU102检测到故障,例如软件或者硬件相关故障的时候产生,例如DU102检测到天线05不可用时产生第一告警数据。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可以是第一标识。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同样包括第一标识或者包括与第一标识不同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DU102之前可以产生过其他告警数据或者从其他DU接收到其他告警数据,此时DU102可以识别其他告警数据的告警信息和第一告警信息是否产生于同一故障源,具体方式可以参考下面S402中的CU101的相关步骤,若产生于同一故障源,也就是说第一告警数据拥有“子节点”的告警数据,即其他告警数据,第一标识可以是其他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可以是其他标识;若不产生于同一故障源或者DU102没有产生或者接收到其他告警数据,也就是说第一告警数据可能是一个“根节点”的告警数据,DU102可以使用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作为故障组标识,也就是说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与故障组标识都是第一标识。
例如,第一告警数据可以是下表2中的第一行的告警数据,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可以包括第一标识或者其他标识,例如“00001”或者“01”,第一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可以包括第一标识,例如“00001”,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告警信息,例如“天线05不可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告警信息是其他与告警相关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121
表2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一标识可以携带在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字段中。此时,第一告警数据可以不包括故障组标识或者故障组标识为空。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DU102可以没有生成过其他告警数据或者从其他DU接收到告警数据,或者,DU102生成过或者从其他DU接收到其他告警数据但是与第一告警数据不产生于同一告警源,也就是说第一告警数据可能是一个“根节点”的告警数据,此时第一告警数据可以只生成告警数据标识,告警数据标识为第一标识,例如“00001”。
例如,第一告警数据可以是下表3中的第一行的告警数据,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可以包括第一标识,例如“00001”,第一告警数据可以不包括故障组标识或者故障组标识为空,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告警信息,例如“天线05不可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告警信息是其他与告警相关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122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131
表3
S402:CU101生成第二告警信息。
第二告警信息可以是DU102检测到故障,例如软件或者硬件相关故障的时候产生,例如DU102检测到天线05不可用时产生第二告警数据。
S403:CU101判断第一告警信息和第二告警信息是否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第一告警信息和第二告警信息是否产生于同一故障源,可以通过判断第一故障标识和第二故障标识之前是否有关联。这里,第一故障标识为第一告警信息指示的故障的标识,第二故障标识为第二告警信息指示的故障的标识,例如,第一故障标识或者第二故障标识为发生故障的硬件或者软件的标识。
如何获得第一故障标识和第二故障标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以下实施方式: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CU101在生成第二告警信息时,第二告警信息中包括第二故障标识。在S401中DU102向CU101发送的第一告警数据中,第一告警信息包括第一故障标识。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CU101在生成第二告警信息时,CU101可以获取产生第二告警信息的第二故障标识。CU101可以通过信息交互从DU102获得第一故障标识,例如CU101可以收到第一告警数据后向DU102发送上报第一故障标识的请求,或者DU102在生成第一告警信息时,自动上报第一故障标识。
如何判断当第一故障标识和第二故障标识关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以下实施方式: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故障标识和第二故障标识关联,可以理解为第一故障标识指示的软件或者硬件和第二故障标识指示的软件或者硬件在功能实现上是否依赖彼此,例如,第一故障标识指示的软件或者硬件正常工作的前提是第二故障标识指示软件或者硬件正常工作,或者若第二故障标识指示软件或者硬件发生故障必然导致第一故障标识指示的软件或者硬件发生故障,那么这两者之间存在关联。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一故障标识和第二故障标识关联,可以理解为第一故障标识指示的软件或者硬件和第二告警的故障标识指示的软件或者硬件存在隶属关系或者管理关系,例如第一故障标识指示的软件或者硬件管理着第二告警的故障标识指示的软件或者硬件,那么这两者关联。
例如,第一故障标识是天线05,第二故障标识是小区01,CU101判断天线05和小区01是否关联,由于小区01对应的扇区中存在天线05,那么天线05和小区01是关联的,说明小区01无法与UE通信是可能由于天线05无法发射或者接收引起的,即第一告警信息和第二告警信息都是由于天线05无法发射和接收这一事件产生的,第一告警信息和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S404:CU101生成第二告警数据。
若不产生于同一故障源,说明第二告警数据可能是一个“根节点”的告警数据,CU101可以生成第二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第二告警数据可以不包括故障组标识,故障组标识为空或者故障组标识与告警数据标识相同。
若产生于同一故障源,第二告警数据可以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告警信息。第二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可以是第一标识。此时,第二告警数据可以包括告警数据标识,告警数据标识可以用于唯一标识第二告警数据;或者,第二告警数据可以不包括告警数据标识。
下面介绍若产生于同一故障源时,CU101如何获取第一告警数据的第一标识作为第二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
根据S401中的第一种实施方式,CU101可以读取第一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即第一标识,然后将第一标识作为第二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
根据S401中的第二种实施方式,CU101可以读取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即第一标识,然后将第一标识作为第二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
结合S401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和第二种实施方式,CU101可以先读取第一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若第一告警数据有故障组标识,CU101将其作为第二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若第一告警数据没有故障组标识,CU101可以读取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然后将其作为第二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
例如,第二告警数据可以是下表4中的第一行的告警数据。第二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可以是用于唯一标识第二告警数据的任意标识,第二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可以包括第一标识,例如“00001”,第二告警数据可以包括第二告警信息,例如“小区01无法与UE通信”,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告警信息是其他与告警相关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141
表4
可选的,S402可以发生在S401之前,CU101生成第二告警信息或者检测到第二告警时,可以生成第二告警信息对应的告警数据,为了与上面第二告警数据进行区分,这里的第二告警信息对应的告警数据称为第三告警数据。此时S402中,CU101由于没有收到第一告警数据,CU101可能将第三告警数据作为一个“根节点”的告警数据。具体可以参考S401中DU101的两种实施方式。
例如,以第一种实施方式为例,第三告警数据可以是下表5中第一行的告警数据,第三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可以是一个新的故障组标识,例如“00002”,第三告警数据可以包括第三告警信息,第三告警信息可以是“小区01无法与UE通信”,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告警信息是其他与告警相关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151
表5
当S401中,DU102向CU101发送第一告警数据后,CU101可以判断第一告警信息和第二告警信息是否产生于同一故障源,若属于同一故障源,CU101将第三告警数据中的故障组标识指示改为第一标识,例如,如表6所示,将故障组标识“00002”改为第一标识“00001”。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152
表6
需要说明的,上述第一标识可以是任何用于指示第一告警信息和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的标识,第一告警数据和第二告警数据携带第一标识的方式可以不同,例如第二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与第一告警数据的告警数据标识都为第一标识,或者二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与第一告警数据的故障组标识都第一标识。
S405:CU101向网管104发送第一告警数据和第二告警数据。
若不产生于同一故障源,通过CU101向网管104发送CU和1个或者多个DU的告警数据,可以实现CU和1个或者多个DU的告警数据的统一上报,减少网管104接收告警数据的次数,减小网管104的负担。
若产生于同一故障源,第一告警数据和第二告警数据都携带第一标识,网管104容易得获知第一告警信息和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而不需要额外的分析,降低了网管104的负担,在实现业务OM时提高OM的效率。
作为S404-S405的可替代的实施方式,若属于同一故障源,CU101可以不生成第二告警数据,直接向网管104发送第一告警数据。
通过CU101在收到DU101的告警数据后,不生成由于DU101告警导致的CU101告警的数据,只需要将DU101的告警数据上报,避免产生于同一告警源的告警的数据的多次重复上报,减少了CU101生成和上报的告警数据的数据量并且降低了网管104的负担,在实现业务OM时提高OM的效率。
作为S405的可替代的实施方式,若属于同一故障源,CU101可以生成第二告警数据,CU101可以选择向网管发送第一告警数据或者第二告警数据。
在CU101生成了第二告警数据后,依然可以选择上报第一告警数据还是第二告警数据,避免产生于同一告警源的告警的数据的多次重复上报,减少上报的告警数据的数据量,节约资源,降低了网管104的负担,在实现业务OM时提高OM的效率。
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当DU102上报的告警数据有多条或者CU101检测的告警有多条时,CU101可以判断DU102上报的每一条告警信息与CU101检测的每一条告警是否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另外,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以CU101的告警信息和DU102的告警信息是否产生于同一故障源为例进行了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CU101也可以收到两个DU,例如DU102和DU103上报的告警信息,CU101分析两个DU的告警信息是否产生于同一故障源,然后通过两个DU的告警数据均包括第一标识,再上报给网管104,可以参考图4中的相关内容。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CU101也可以收到两个DU,例如DU102和DU103上报的告警信息,CU101生成告警信息,CU101分析两个DU的告警信息和CU101的告警信息是否产生于同一故障源,产生于同一故障源的告警数据均包括第一标识,再上报给网管104。
通过图4的实施方式,可以实现CU和DU告警数据的统一上报,避免同一故障源的重复上报,实现业务OM。
下面介绍另一种告警数据的上报的一种实施方式。
下面为一种告警数据的示例,与图4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告警数据可以不包括故障组标识和告警数据标识,可以包括告警信息。告警数据标识和告警信息可以参考上文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CU101同样可以接收DU101发送的告警数据,CU101检测到CU101的告警后,判断CU101的告警与DU102的告警是否属于同一告警源,若属于同一告警源,CU101可以仅仅上报CU101的告警数据,或者可以仅仅上报DU102的告警数据,或者上报CU101的告警数据和DU102的告警数据,以及指示CU101告警数据与DU102告警数据属于同一告警源的信息。
告警信息
A1
···
An
表7
通过CU101上报第二告警数据、第一告警数据以及告警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网管104判断第二告警数据和第一告警数据是否产生于同一告警源,例如网管104可以结合CU101、DU102、DU103上报的更多的告警数据进行判断,可以更加获取更加准确的分析。CU101上报告警指示信息,可以减轻网管104的分析告警数据的负担。CU101先进行初步判断,将判断结果上报给网管104,以便于网管104作出决策,通过CU101和网管104协作,可以提高分析告警数据的效率,从而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告警源,进而解决故障,从而保障用户体验。
下面介绍话统数据的上报的实施方式。
运营商,可以在网管上配置话统指标,网管将该话统指标下发给CU和/或DU,CU和/或DU收集该话统指标的数据上报给网管,或者,可以在CU和/或DU上预先配置话统指标,CU和/或DU收集该话统指标的数据上报给网管。该话统指标可以理解为需要进行话务统计的指标或者参数,例如业务质量、业务负载和无线流量统计等。CU和/或DU上报话统数据可以是周期性上报,该周期由网管下发给CU和/或者DU;或者,CU和/或DU上报话统数据可以是事件触发上报,例如当话统指标的数据达到一阈值时上报,该阈值可以由客户,例如运营商在网管上配置下发给CU和/或DU。
对于不同的话统指标可以配置不同网元进行话务统计,例如,对于无线流量统计,可以配置各个DU进行统计,如图5a所示,核心网网元下发的数据首先下发给CU101,CU101再发送给DU102和DU103,此时可以统计DU102和DU103的总的与UE通信的流量;或者可以将1个小区部署在多个DU上,此时可以统计DU102和DU103在同一小区与UE通信的流量。或者,对于其他话统指标,可以配置CU和DU进行统计。为了描述方便,下面以DU102和DU102上报无线流量为例进行介绍。
下面为一种话统数据的示例,CU和/或DU上报的话统数据可以如表8所示,CU和/或DU可以一次性上报多条话统数据,每条话统数据可以包括话统值(如下表8用实下划线表示),可选的,话统数据还可以包括话统指标(如下表8以虚下划线表示),话统数据还可以包括话统对象(如下表8以虚下划线表示),可选的,话统数据还可以包括话统网元ID(如下表8以虚下划线表示)。其中,话统对象是话务统计的对象,例如小区和基站等,话统网元ID是进行话务统计的网元的ID,话统指标是进行话务统计的指标,例如负载,与UE之间的流量等;话统值是话统网元根据话统指标以及话统对象获取的值。下面为了描述方便,以单条话统数据,即表8中的1行话统数据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上报多条话统数据的情况。
<u>话统对象</u> <u>话统网元ID</u> <u>话统指标</u> <u>话统值</u>
A1 B1 C1 D1
··· ··· ··· ···
表8
图5b为话统数据的上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
S501:DU102向CU101发送第一话统数据。
第一话统数据包括第一话统值,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第一话统对象,第一话统网元ID和第一话统指标。
第一话统值可以是DU102根据第一话统指标进行话务统计的值,第一话统指标可以为话务统计的指标,下面以“无线流量”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是其他话统指标。
例如,第一话统数据可以是DU102在小区01与终端之间的无线流量统计数据,如表9所示,第一话统数据包括第一话统值,第一话统值为1024兆。可选的,第一话统数据还可以第一话统指标,第一话统指标为“无线流量”;可选的,第一话统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一话统网元ID,第一话统网元ID为“DU102”;可选的,第一话统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一话统对象,第一话统对象为“小区01”,其中,DU102统计一时间范围内,通过小区01与终端的无线流量为1024MB。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181
表9
可选的,在DU102向CU101发送第一话统数据之前,网管104向DU102配置第一话统指标,例如,第一话统指标是无线流量。
S502:CU确定第二话统数据。
第二话统数据包括第二话统值,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第二话统对象,第二话统网元ID和第二话统指标。
第二话统值可以是CU根据第二话统指标进行话务统计的值。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DU103向CU101发送第二话统数据。
例如,第二话统数据可以是DU103在小区01之间的与终端之间的无线流量统计数据,如表10所示,第二话统数据包括第二话统值和第二话统指标,第二话统值为2000兆,第二话统指标为“无线流量”。可选的,第二话统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二话统网元ID,第二话统网元ID为“DU103”;可选的,第二话统数据还可以包括第二话统对象,第二话统对象为“小区01”,其中,DU103统计一时间范围内,通过小区01与终端的无线流量为2000MB。
<u>话统对象</u> <u>话统网元ID</u> <u>话统指标</u> <u>话统值</u>
小区01 DU103 无线流量 2000兆(MB)
··· ··· ··· ···
表10
可选的,在DU103向CU101发送第二话统数据之前,网管104向DU103配置第二话统指标,第二话统指标是无线流量。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CU101生成CU101的第二话统数据。
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类似,区别在于话统网元ID不同,可以参考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S503:CU101判断第一话统指标和第二话统指标是否相同,若相同,CU101生成第三话统数据。
其中,第三话统数据第三话统值,第三话统值为第一话统值加第二话统值,即CU101和DU102根据第一话统指标进行话务统计的值。
例如,第一话统数据的话统指标是无线流量,第二话统数据的话统指标是无线流量,第一话统数据的话统指标和第二话统数据的话统指标相同。第三话统数据包括第一话统指标和第三话统值,如表11所示,第一话统指标为“无线流量”,第三话统值为第一话统值1024兆加上第二话统值2000兆,即3024兆。
可选的,S503还包括,CU101判断第一话统对象与第二话统对象是否相同,若相同,生成第三话统数据,第三话统数据还包括第三话统对象,第三话统对象为第一话统对象。
例如,第一话统对象是小区01,第二话统对象是小区01,第一话统对象和第二话统对象相同。如表11所示,第三话统对象为第一话统对象,即小区01。
可选的,第三话统数据还包括第三话统网元ID,第三话统网元ID包括第一话统网元ID和第二话统网元ID。
例如,如表11所示,以S502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为例,第三话统网元ID为第一话统网元ID和第二话统网元ID,即“DU103,DU102”。
<u>话统对象</u> <u>话统网元ID</u> <u>话统指标</u> <u>话统值</u>
小区01 DU103,DU102 无线流量 3024兆(MB)
··· ··· ··· ···
表11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DU102上报的话统数据有多条、DU103上报的话统数据有多条时,CU101可以判断DU102上报的每一条话统数据和DU103生成的每一条话统数据是否属于相同的话统指标,可选的,CU101还可以判断DU102上报的每一条话统数据和DU103生成的每一条话统数据是否属于相同的话统对象。
若第一话统数据的话统指标和第二话统数据的话统指标不同,CU101上报第一话统数据和第二话统数据。可选的,若第一话统数据的话统对象和第二话统数据的话统对象不同,CU101上报第一话统数据和第二话统数据。
CU101可以转发第一话统数据和第二话统数据,而不对第一话统数据和第二话统数据进行处理。通过CU101统一传输第一话统数据和第二话统数据,可以避免每个DU都需要向网管104上报话统数据,减少网管104接收话统数据的次数,减轻网管104的负担,提高业务OM的效率。
S504:CU101向网管104发送第三话统数据。
通过CU101将相同的话统指标的话统数据的话统值进行叠加,可以减少上报话统数据的次数,节约资源,并且网管104可以直接得到一个小区或者一个基站的话统值,网管104不需要再进行计算,减轻网管104的负担。
上述图5的方法同样适用于CU接收多个DU上报的话统数据,并且CU生成CU的话统数据,CU可以进行统计后上报,可以参考上述图5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日志数据的上报的实施方式。
日志数据可以由CU和/或DU自动收集,运维人员可以在需要定位问题的时候,通过网管104下发请求,请求CU和/或DU上报,CU和/或DU在收到请求后进行上报,这里运维人员可以是客户(例如运营商)或者设备维护人员。
可以配置CU上报日志数据,例如CU101上报日志数据;或者,可以配置DU上报日志数据,例如DU102和DU103上报日志数据;或者,可以配置CU和DU上报日志数据,例如CU101、DU102和DU103上报日志数据。
下面为一种日志数据的示例,CU和/或DU上报的日志数据可以如表12所示,CU和/或DU可以一次性上报多条日志数据,一个序号可以指示一条日志数据,日志数据可以包括日志网元ID、日志描述和日志时间。其中,日志网元ID可以是记录日志的网元的ID,日志描述可以指软件或者硬件的数据,日志时间可以指形成日志描述的时间。下面为了描述方便,以单条日志数据,即表12中的1行日志数据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上报多条日志数据的情况。另外,表12仅仅是一种日志数据的示例,日志数据可以是其他与日志相关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侧不作限制。
序号 日志网元ID 日志描述 日志时间
001 A1 B1 C1
002 A2 B2 C2
··· ··· ··· ···
表12
图6是日志数据的上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
S601:DU102向CU101发送第一日志数据。
第一日志数据可以是DU102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软件或者硬件的记录数据。
例如,第一日志数据可以是下表13中序号为1的日志数据。其中,DU102在2018.01.0109:26记录内存使用率为53%。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201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211
表13
S602:CU101生成第二日志数据。
第二日志数据可以是DU102在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软件或者硬件的记录数据,
例如,第二日志数据可以是下表14中日志序号为1的日志数据。其中,DU102在2018.01.01 09:30记录XX代码调试异常。
日志序号 日志网元ID 日志描述 日志时间
1 CU101 XX代码调试异常 2018.01.01 09:30
··· ··· ··· ···
表14
S602是可选的。
S603:CU101向网管104发送第一日志数据和第二日志数据。
可选的,CU101在向网管104发送第一日志数据时,可以向网管104发送第二日志数据,CU101可以按照时间对第一日志数据和第二日志数据进行整理,这里整理可以包括按照时间排序,将一时间范围内的第一日志数据和第二日志数据进行合并,例如可以配置CU101在上报第一日志数据和第二日志数据时,将第一日志数据和第二日志数据进行时间上的排序然后上报。
例如,CU101向网管104发送第一日志数据和第二日志数据,可以如下表15所示。
日志序号 日志网元ID 日志描述 日志时间
1 DU102 内存使用率53% 2018.01.01 09:26
2 CU101 XX代码调试异常 2018.01.01 09:30
··· ··· ··· ···
表15
通过CU101统一上报第一日志数据和第二日志数据,可以避免每个DU都需要向网管104上报日志数据,减少网管104接收日志数据的次数,减轻网管104的负担,提高业务OM的效率。并且CU101可以合并第一日志数据和第二日志数据,可以以基站的总日志数据为单位上报给网管104,以使得网管104统一分析处理,提升效率。
类似的,CU101可以接收多个DU的日志数据,对多个DU的日志数据进行合并或者排序后上报。与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跟踪数据的上报的实施方式。
当运维人员需要检测某些功能是否正常的时候,例如收到了用户投诉或者定期维护功能的时候,运维人员可以在网络104上请求CU和/或DU收集跟踪数据并上报跟踪数据。CU和/或DU接收到上报跟踪数据的请求后,记录跟踪数据并上报。这里运维人员可以是客户(例如运营商)或者设备维护人员。
下面为一种跟踪数据的示例,CU和/或DU上报的跟踪数据可以如表16所示,CU和/或DU可以一次性上报多条跟踪数据,跟踪数据可以包括跟踪网元ID、消息名称、消息内容和消息时间。其中,跟踪网元ID可以是记录跟踪数据的网元的ID,消息名称、消息内容和消息时间是CU和/或DU对一过程进行跟踪时,记录的这一过程中的每条消息的信息。下面为了描述方便,以单条日志数据,即表1中的1行跟踪数据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上报多条跟踪数据的情况。另外,表16仅仅是一种跟踪数据的示例,跟踪数据可以是其他与跟踪相关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侧不作限制。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221
表16
图7是一种跟踪数据的上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S701:DU102向CU101发送第一跟踪数据。
第一跟踪数据可以是DU102在业务过程中,根据网管104的请求,对某一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得到的数据。
可选的,S701之前,DU102可以接收网管104的请求。
例如,第一跟踪数据可以是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跟踪得到的跟踪数据。第一跟踪数据可以是下表17中序号为1的跟踪数据。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222
表17
S702:CU101生成第二跟踪数据。
第二跟踪数据可以是CU101在业务过程中,根据网管104的请求,对第二过程进行跟踪得到的数据。
例如,第二跟踪数据可以是对附着流程进行跟踪得到的数据,第二跟踪数据可以是下表18中序号为1的跟踪数据。
Figure BDA0001709093000000231
表18
S702是可选的。
S703:CU101向网管104发送第一跟踪数据和第二跟踪数据。
通过CU101统一上报第一跟踪数据和第二跟踪数据,可以避免每个DU都需要向网管104上报跟踪数据,减少网管104接收跟踪数据的次数,减轻网管104的负担,提高业务OM的效率。
类似的,CU101可以接收多个DU的跟踪数据,对多个DU的跟踪数据统一上报。与图7示出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一种运行数据的上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
S801:DU102生成第一运行数据。
S802:DU102向CU101发送第一运行数据。
S803:CU101向网管104发送第一运行数据。
其中第一运行数据可以包括话统数据、告警数据、日志数据或者跟踪数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例如包括话统数据、告警数据、日志数据或者跟踪数据中的1个,2个,3个或者4个。
通过DU产生的运行数据都通过CU传输给网管,可以避免网管分别接收来自多个DU的运行数据,较少运行数据上报的次数、减小网管负担,提高业务OM的效率。
图9是一种建立CU和DU之间通信链路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可以在上述业务OM数据的下发和业务OM数据的上报之前进行。以建立CU101和DU102之间的链路为例,如图9所示:
S901:网管104向CU101发送DU的配置信息。
其中DU配置信息包括CU101连接的1个或者多个DU的标识。
例如,DU配置信息包括DU标识“DU102”。
S902:网管104向CU101分配IP地址。
S903:网管104向DU102发送CU101的IP地址信息。
S904:DU向CU101的IP地址发送TCP建立请求。
例如,DU102向CU101的IP地址发送TCP建立请求。
S905:CU101监听CU101的IP地址。
S906:CU101向DU发送TCP建立响应。
S907:CU101与DU建立TCP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9仅仅是一种示意的CU和DU建立通信链路的方式,CU和DU之间还可以有其他建立通信链路的方式,只要能够使得CU和DU通信的方式,都可以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中CU和DU建立通信链路。
以上结合图2至图9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CU-DU架构下进行业务OM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图2至图12中,由CU(例如CU101)执行的方法,也可以由CU(例如CU101)中的芯片执行;由DU(例如DU102或者DU103)执行的方法,也可以由DU(例如DU102或者DU103)中的芯片执行;由网管(例如网管104)执行的方法,也可以由网管(例如网管104)中的芯片执行。
图10是传输业务OM数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CU或者CU中的芯片,如图10所示:
S1001:建立与网管之间的通信链路。
具体可以参考图9中的相关内容。
S1002:传输网管和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
可选的,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传输网管和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传输DU的配置数据。例如,CU101从网管104接收第一配置数据,向D102发送该第一配置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2的S201-S2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从网管接收第二配置数据,第二配置数据用于CU的业务OM;对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进行一致性校验;向DU102发送第一配置数据包括向DU102发送通过该一致性校验的第一配置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3的S301-S304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传输网管和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传输DU的告警数据。例如,从DU102接收第一告警数据,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向网管104发送第一告警数据;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生成CU101业务OM的第二告警数据,第二告警数据包括该第一标识和第二告警信息;向网管104发送第二告警数据;其中,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一告警信息和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具体可以参考图4的S401-S405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三种实施方式,传输网管和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传输DU的话统数据。例如,从DU102接收第一话统值,第一话统值用于指示DU102根据第一话统指标进行话务统计的值;向网管104发送第三话统值,第三话统值为第一话统值与第二话统值之和,第三话统值用于指示CU101和DU102根据第一话统指标进行话务统计的值。具体可以参考图5b中的S501-S504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四种实施方式,传输网管和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传输DU的日志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6中S601至S603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五种实施方式,传输网管和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传输DU的跟踪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7中S701至S703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图11是传输业务OM数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DU或者DU中的芯片,如图11所示:
S1101:建立与CU之间的通信链路。
具体可以参考图9中的相关内容。
S1102:通过CU传输与网管之间的业务OM数据。
可选的,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通过CU传输与网管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DU的配置数据。例如,通过CU101从网管104接收第一配置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2的S201-S2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CU传输DU的配置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通过一致性校验的第一配置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3的S301-S304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通过CU传输与网管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DU的告警数据。例如,通过CU101向网管104发送第一告警数据;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一告警信息和CU的业务OM的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具体可以参考图4的S401-S405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三种实施方式,通过CU传输与网管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DU的话统数据。例如,DU102向CU101发送第一话统值,第一话统值用于指示DU102根据第一话统指标话务统计的值;其中,第一话统值用于CU101向网管104发送第三话统值,所述第三话统值用于指示CU101和DU102根据第一话统指标话务统计的值。具体可以参考图5b中的S501-S504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四种实施方式,通过CU传输与网管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DU的日志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6中S601至S603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五种实施方式,通过CU传输与网管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DU的跟踪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7中S701至S703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图12是传输业务OM数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网管或者网管中的芯片,如图12所示:
S1201:建立与CU之间的通信链路。
S1202:通过CU传输与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
可选的,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通过CU传输与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DU的配置数据。例如,通过CU101向DU102发送第一配置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2的S201-S2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CU传输DU的配置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通过一致性校验的第一配置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3的S301-S304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通过CU传输与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DU的告警数据。例如,通过CU101从DU102接收第一告警数据,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图12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从CU101接收CU101业务OM的第二告警数据,所述第二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告警信息;其中,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告警信息和所述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具体可以参考图4的S401-S405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三种实施方式,通过CU传输与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DU的话统数据。例如,从CU101接收第三话统值,第三话统值用于指示CU101和DU102根据所述第一话统指标话务统计的值。具体可以参考图5b中的S501-S504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四种实施方式,通过CU传输与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DU的日志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6中S601至S603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可选的,作为第五种实施方式,通过CU传输与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通过CU传输DU的跟踪数据,具体可以参考图7中S701至S703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图8的S801至S803中的相关内容。
上面描述了业务OM的各种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各种方法可以结合在一起,例如,CU可以传输DU的业务OM数据,例如配置数据、话统数据、日志数据、跟踪数据和告警数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图13是通信装置1300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通信装置1300包括链路单元1301和通信单元1302。
通信装置1300可以是CU或者CU中的芯片,例如CU101或者CU101中的芯片,通信装置1300可以通过链路单元1301和通信单元1302实现图2至图12中由CU101实现的方法。
链路单元1301可以实现建立与网管104之间的通信链路,通信单元1302可以传输网管104和DU(例如DU102或者DU103)之间的数据,例如可以包括向DU(例如DU102或者DU103)发送业务OM数据或者从DU(例如DU102或者DU103)接收业务OM数据,向网管104发送DU(例如DU102或者DU103)的业务OM数据或者从网管104接收DU的业务OM数据。可选的,通信单元1302还可以从网管104接收CU101的业务OM数据或者向网管104发送CU101的业务OM数据。可选的,通信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303。处理单元1303可以对从网管(例如网管104)接收到的业务OM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对从网管104接收的用于CU101业务OM的配置数据和用于DU102业务OM的配置数据进行一致性校验;例如判断DU102的第一告警信息和CU101的第二告警信息是否属于同一故障源并生成第二告警数据;例如叠加相同话统指标的DU102的话统值和CU101的话统值。链路单元1301、通信单元1302和处理单元1303的其他的功能和方法可以参考图2至图12中的由CU101执行的方法或者功能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通信装置1300可以是DU或者DU中的芯片,例如DU102或者DU102中的芯片,通信装置1300可以通过链路单元1301和通信单元1302实现图2至图12中由DU102实现的方法。
链路单元1301可以实现建立与CU101之间的通信链路。通信单元1302可以通过CU101传输与网管104之间的业务OM数据,例如可以包括通过CU101从网管104接收业务OM数据,例如从CU101接收第一配置数据或者经过一致性校验的第一配置数据;例如通过CU101向网管104发送业务OM数据,例如通过CU101发送话统数据、告警数据、日志数据或者跟踪数据,例如向CU101发送第一告警数据,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一告警信息和CU的业务OM的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例如向CU101发送第一话统值,第一话统值用于指示所述DU根据第一话统指标话务统计的值。链路单元1301、通信单元1302的其他的功能和方法可以参考图2至图12中的由DU102执行的方法或者功能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通信装置1300可以是网管或者网管中的芯片,例如网管104或者网管104中的芯片,通信装置1300可以通过链路单元1301和通信单元1302实现图2至图12中由网管104实现的方法。
链路单元1301可以实现建立与CU101之间的通信链路。通信单元1302可以通过CU101传输与DU102之间的业务OM数据,例如可以包括通过CU101向DU102发送第一配置数据,该第一配置数据可以经过CU101一致性校验。例如,可以包括通过CU101从DU102接收业务OM数据,业务OM数据可以为话统数据、告警数据、日志数据或者跟踪数据。可选的,通信单元1302还可以向CU101发送CU101的业务OM数据或者从CU101接收CU101的业务OM数据。例如通信单元1302从CU101接收DU102的第一告警数据,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通信单元1302从CU101接CU101业务OM的第二告警数据,第二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告警信息;其中,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一告警信息和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例如通信单元1302从CU101接收第三话统值,所述第三话统值用于指示CU101和DU102根据所述第一话统指标话务统计的值。链路单元1301、通信单元1302的其他的功能和方法可以参考图2至图12中的由网管104执行的方法或者功能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图14是通信装置1400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通信装置1400包括处理器1401、通信接口1402,处理器1401和通信接口1402相连,可选的,通信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403,存储器1403和处理器1401、通信接口1402相连。
处理器1401,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用于实现逻辑运算的集成电路。例如,处理器140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或多核(multi-CPU)处理器。至少一个处理器1401可以是集成在一个芯片中或位于多个不同的芯片上。
存储器1403,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nly memory,EEPROM)。在某些场景下,存储器还可以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通信接口1402可以是具有收发功能,用于与其他通信装置或者通信装置中的其他器件进行通信。
存储器1403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器1401相连。存储器1403也可以与处理器1401集成在一起。
通信装置1400可以是CU或者CU中的芯片,例如CU101或者CU101中的芯片,存储器1403可以存储上述图2至图12中的由CU101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401可以调用并运行存储器1403中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通信装置1400执行上述图2至图12中的由CU101执行的方法。
通信装置1400可以是DU或者DU中的芯片,例如DU102或者DU102中的芯片,存储器1403可以存储上述图2至图12中的由DU102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401可以调用并运行存储器1403中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通信装置1400执行上述图2至图12中的由DU102执行的方法。
通信装置1400可以是网管或者网管中的芯片,例如网管104或者网管104中的芯片,存储器1403可以存储上述图2至图12中的由网管104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401可以调用并运行存储器1403中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通信装置1400执行上述图2至图12中的由网管104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用于承载的任何其它介质或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需的程序代码,并且可由计算机访问。而且,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得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
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对象,“第一”、“第二”本身并不对其修饰的对象的实际顺序或功能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表示对象间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如无特别说明,则一般表示前后对象之间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以上”包括本数,例如“1个以上”代表1个、2个、3个以及更多,“2个以上”代表2个、3个、4个以及更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业务操作维护OM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集中式单元CU建立与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通信链路;
所述CU使用所述通信链路传输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和多个分布式单元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所述业务OM数据是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在对所述多个DU进行业务OM时产生的数据;
其中,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所述DU的业务OM;
所述CU传输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和所述DU之间的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CU从所述网络管理网元接收所述第一配置数据;
所述CU从所述网络管理网元接收第二配置数据,所述第二配置数据用于所述CU的业务OM;
所述CU对所述第一配置数据和所述第二配置数据进行一致性校验;
所述CU向所述DU发送通过所述一致性校验的所述第一配置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传输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和所述DU之间的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所述业务OM数据;
所述CU向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发送所述业务OM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话统数据、告警数据、日志数据或者跟踪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告警数据;
所述CU传输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和所述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所述第一告警数据,所述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
所述CU向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一告警数据;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U生成所述CU业务OM的第二告警数据,所述第二告警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标识和第二告警信息;
所述CU向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二告警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告警信息和所述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告警信息包括第一故障标识,所述第二告警信息包括第二故障标识;或者,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所述第一故障标识,所述CU获取所述第二告警信息的所述第二故障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故障标识用于指示产生所述第一告警信息的故障的标识,所述第二故障标识用于指示产生所述第二告警信息的故障的标识;
当第一故障标识和第二故障标识关联,所述第一告警信息和所述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U生成第二话统值,所述第二话统值用于指示所述CU根据第一话统指标统计的话务值;
所述CU传输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第一话统值,所述第一话统值用于指示所述DU根据所述第一话统指标统计的话务值;
所述CU向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发送第三话统值,所述第三话统值为所述第一话统值与所述第二话统值之和。
7.一种业务操作维护OM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布式单元DU建立与集中式单元CU之间的通信链路;
所述DU通过所述CU使用所述通信链路传输与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业务OM数据,所述业务OM数据是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在对所述DU进行业务OM时产生的数据;
其中,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用于所述DU的业务OM;
所述DU通过所述CU传输与所述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DU通过所述CU从所述网络管理网元接收所述第一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为通过所述CU一致性校验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U通过所述CU传输与所述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DU通过所述CU向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发送所述业务OM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OM数据为话统数据、告警数据、日志数据或者跟踪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告警数据;
所述DU通过所述CU传输与所述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DU通过所述CU向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一告警数据;
所述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告警信息和所述CU的业务OM的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告警信息包括第一故障标识,所述第二告警信息包括第二故障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故障标识用于指示产生所述第一告警信息的故障的标识,所述第二故障标识用于指示产生所述第二告警信息的故障的标识;
当所述第一故障标识和所述第二故障标识关联,所述第一告警信息和所述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第一故障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故障标识用于指示产生所述第一告警信息的故障的标识,第二故障标识用于指示产生所述第二告警信息的故障的标识;
当所述第一故障标识和所述第二故障标识关联,所述第一告警信息和所述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U通过所述CU传输与所述网络管理网元之间的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DU向所述CU发送第一话统值以便所述CU将所述第一话统值和第二话统值之和发送向给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其中,所述第一话统值用于指示所述DU根据第一话统指标话务统计的值,所述第二话统值用于指示所述CU根据第一话统指标统计的话务值。
14.一种业务操作维护OM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管理网元建立与CU之间的通信链路;
所述网络管理网元通过所述CU使用所述通信链路传输与多个DU之间的业务OM数据,所述业务OM数据是所述网络管理网元在对所述多个DU进行业务OM时产生的数据;
其中,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配置数据;
所述网络管理网元通过所述CU传输与所述DU之间的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网络管理网元通过所述CU向所述DU发送所述第一配置数据,所述第一配置数据为通过所述CU一致性校验的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管理网元通过所述CU传输与所述DU之间的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网络管理网元通过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所述业务OM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OM数据为话统数据、告警数据、日志数据或者跟踪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第一告警数据,所述网络管理网元通过所述CU传输与所述DU之间的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网络管理网元通过所述CU从所述DU接收所述第一告警数据,所述第一告警数据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一告警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管理网元从所述CU接收所述CU业务OM的第二告警数据,所述第二告警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标识和第二告警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告警信息和所述第二告警信息产生于同一故障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管理网元通过所述CU传输与所述DU之间的所述业务OM数据包括:
所述网络管理网元从所述CU接收第三话统值,所述第三话统值用于指示所述CU和所述DU根据第一话统指标统计的话务值。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权利要求7至13任一所述的方法。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4至18任一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673155.XA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业务om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0650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3155.XA CN110650028B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业务om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3155.XA CN110650028B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业务om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0028A CN110650028A (zh) 2020-01-03
CN110650028B true CN110650028B (zh) 2022-07-22

Family

ID=68989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3155.XA Active CN110650028B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业务om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50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7124B (zh) * 2021-01-08 2023-06-16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5g基站的配置管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8347B (zh) * 2011-11-11 2017-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关联告警方法及装置
US10432380B2 (en) * 2016-10-31 2019-10-0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configuration
CN106792856B (zh) * 2016-12-27 2020-04-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设备级并行度的无线网元管理系统告警处理方法
CN107148086B (zh) * 2017-07-10 2020-10-02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和装置、分布式单元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46477A (zh) * 2017-12-21 2018-03-27 武汉众邦领创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通信网管纳管物联设备的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8.401-020-cl".《3GPP tsg_ran\WG3_Iu》.2017, *
"Discussions on OAM for gNB-CU and gNB-DU";3GPP;《3GPP TSG-RAN WG3 NR AdHoc》;20170629;第1页,图1 *
R3-171741 "TP for the 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ver the F1 interface";Ericsson;《3GPP tsg_ran\WG3_Iu》;201705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50028A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0904B (zh) 用于确定网络意外事件的严重性的方法、网络实体
WO2018196685A1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US10326640B2 (en) Knowledge base radio and core network prescriptive root cause analysis
CN103385017B (zh) 用于最小化路测的以服务为中心的测量
CN110463141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420714B (zh) 用于对从通信网络中的元件收集关键性能指示器进行调度的方法
CN111817868B (zh) 一种网络质量异常的定位方法与装置
WO2019141089A1 (zh) 网络告警方法、装置、系统及终端
US20210014707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09022953A1 (en) Monitoring individual data flow performance
CN107667504A (zh) 使用回声定位进行用户体验质量的分析
CN113709777A (zh)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650028B (zh) 一种业务om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30300670A1 (en) Network slice analytics
CN11097218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230029943A (ko) 정보 전달 방법, 장치,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EP2982162B1 (en) Technique for aggregating 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 mdt, measurements in a component of an operating and maintenance, oam, system
WO2023045931A1 (zh) 一种网络性能异常分析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0721707B2 (en) Characterization of a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Muñoz et al.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faulty cells using a classification tree-based UE diagnosis in LTE
CN115550978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5g投诉预处理方法及系统
US11265786B2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service mediated enhanced session record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 machine learning
WO202311646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205666863U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接口信令监测装置
KR20230158875A (ko) 인공지능을 활용한 네트워크 슬라이스 품질 보장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