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8833A - 一种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8833A
CN110648833A CN201911059563.7A CN201911059563A CN110648833A CN 110648833 A CN110648833 A CN 110648833A CN 201911059563 A CN201911059563 A CN 201911059563A CN 110648833 A CN110648833 A CN 110648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differential mode
common
mode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95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世顺
郭宇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95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88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8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8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芯,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以形成共模电感,磁芯至少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能够通过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形成差模电感。本方案通过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形成共模电感;并在磁芯上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用于形成差模电感,即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实现了通过空气间隙产生漏磁以形成差模电感;实现了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柱形成既有共模电感、又有差模电感的装置,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形成差模电感的线圈,减少了电能转换装置内部零备件,满足了电能转换装置的小型化轻薄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能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加强开关电源本身对电磁干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为了防止开关电源对电网和附近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开关电源都要设计EMC线路。通常EMC线路都要设计两级滤波,即既有共模电感,又有差模电感,这就导致开关电源内部零件较大,难以满足小型化轻薄设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电能转换装置,包括:
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磁芯;
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绕制于所述磁芯的不同磁柱上,以形成共模电感;
所述磁芯至少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能够通过所述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形成差模电感。
进一步的,所述磁芯至少包括:第一磁柱、第二磁柱;
所述第一线圈绕制于所述第一磁柱上,所述第二线圈绕制于所述第二磁柱上,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磁柱及所述第二磁柱形成所述共模电感;
所述包含有间隙的磁柱为第三磁柱,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磁柱与所述第二磁柱能够形成磁场,并在所述第三磁柱的间隙产生漏磁形成所述差模电感。
进一步的,所述磁芯至少包括:第一磁柱、第二磁柱;
所述第一线圈绕制于所述第一磁柱上,所述第二线圈绕制于所述第二磁柱上,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磁柱及所述第二磁柱形成所述共模电感;
所述包含有间隙的磁柱为第三磁柱,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磁柱与所述第二磁柱能够形成磁场,形成的磁场能够产生漏磁,所述第三磁柱的间隙能够放大所述漏磁以形成所述差模电感。
进一步的,包括:
所述共模电感的大小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及所述不同磁柱相关。
进一步的,包括:
所述差模电感的大小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不同磁柱及所述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的间隙相关。
进一步的,其中,
所述间隙的体积越大,所述差模电感越大。
进一步的,其中:
所述共模电感用于抑制共模噪声;
所述差模电感用于抑制差模噪声。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类电容和/或第二类电容;
所述第一类电容接地,用于抑制共模噪声;
所述第二类电容与所述差模电感并联,用于抑制差模噪声。
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与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能转换装置适配。
一种电能转换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能转换装置实现,
通过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形成共模电感,以抑制共模噪声;
通过包含有间隙的磁柱使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能够形成差模电感,以抑制差模噪声。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芯,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以形成共模电感,磁芯至少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能够通过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形成差模电感。本方案通过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形成共模电感;并在磁芯上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用于形成差模电感,即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通过空气间隙产生漏磁以形成差模电感;实现了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柱形成既有共模电感、又有差模电感的装置,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形成差模电感的线圈,减少了电能转换装置内部零备件,满足了电能转换装置的小型化轻薄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能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共模噪声电流在共模电感中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差模噪声电流在共模电感中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磁芯中三个磁柱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能转换装置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能转换装置的等效电路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能转换装置的等效电路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能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能转换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第一线圈11,第二线圈12及磁芯13。
其中,第一线圈11及第二线圈12绕制于磁芯13的不同磁柱上,以形成共模电感。
磁芯13至少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第一线圈11及第二线圈12能够通过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形成差模电感。
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具体的,可以为:第一线圈绕制在磁芯的第一磁柱上,第二线圈绕制在磁芯的第二磁柱上,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绕制方向同相且相互耦合,从而形成共模电感。
在第一线圈绕制在第一磁柱上,第二线圈绕制在第二磁柱上,形成共模电感时,可以再设置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通过该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可以使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在形成共模电感的同时,形成差模电感。
其中,共模电感可以用于抑制共模噪声,差模电感可以用于抑制差模噪声。
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电能转换装置可以为开关电源。开关电源一般都有电磁噪声,为了加强开关电源本身对电磁干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为了防止开关电源对电网和附近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通常会为开关电源增加能够产生共模电感的线路以及能够产生差模电感的线路,通过共模电感抑制共模噪声,通过差模电感抑制差模噪声。
然而,共模电感是两个互相耦合的绕组,即两个线圈分别绕制在两个磁柱上,差模电感是一个线圈绕制在一个磁柱上,并串接在火线或零线上,为了使开关电源既能抑制共模噪声,也能抑制差模噪声,就需要使开关电源内部增加三个线圈以及三个磁柱,造成了开关电源内部器件数量较多,占用空间较大,从而使得开关电源本身的体积较大,不满足开关电源器件小型化轻薄的设计要求。
如图2所示,是通过将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分别绕制在一个圆环形的磁芯上,形成共模扼流圈,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绕制方向同相且相互耦合,用来形成共模电感,与通过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的方式原理相同。
如图2所示,当共模噪声电流ICM流入共模电感时,由于共模噪声电流是同相的,即从火线和零线分别流向大地,因此,两个线圈均有共模噪声电流的流入,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叠加,呈现高阻抗,从而抑制共模噪声,其中,HCM为共模电感产生的磁场中的磁场强度矢量,箭头所指方向表示该磁场强度矢量的方向,图2中,第一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强度与第二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强度的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因此,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叠加,从而抑制共模噪声。
而对于共模电感中的差模噪声,无法通过共模电感进行抑制,如图3所示,采用与图2相同的共模电感,但是流入共模电感的是差模噪声电流IDM,差模噪声是在火线与零线之间流动的,因此,差模噪声电流是从一个线圈流入,从另一个线圈流出的,因此,其在两个线圈中分别形成的两个磁场HDM的磁场强度是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的,因此,两个线圈分别形成的两个磁场是相互抵消的,因此,共模电感对差模噪声是没有抑制作用的。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就需要增加差模电感,以抑制差模电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通过第一线圈绕制的第一磁柱与第二线圈绕制的第二磁柱形成的磁芯中,再增加一个第三磁柱,该增加的第三磁柱为包含有间隙的磁柱。
具体的,该包含有间隙的第三磁柱可以设置在第一磁柱与第二磁柱之间,若第三磁柱没有间隙,两侧的两个磁柱上的线圈产生的磁场会完全耦合,共模噪声电流在两个线圈中产生的耦合磁场相互叠加,呈现高阻抗,从而抑制共模噪声;如果在第三磁柱上设置间隙,两侧两个线圈的磁场就不会完全耦合了,会有漏磁的形成,该漏磁对共模噪声没有抑制作用,但是对差模噪声有抑制作用。
因此,通过共模电感的漏感代替差模电感,抑制差模噪声。
具体的,第三磁柱包含有间隙,该间隙的方向可以与磁柱的设置方向垂直。具体的,该间隙可以使得第三磁柱横向断开,磁柱竖直放置,即断开的第三磁柱的两部分的中间空隙即为第三磁柱的间隙,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磁柱41,第二磁柱42及第三磁柱43,第三磁柱43设置于第一磁柱与第二磁柱之间,第三磁柱43包含有空隙44,该空隙使第三磁柱横向断开,使第三磁柱断开成为两部分。
采用本方案的电能转换装置,通过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在磁芯的不同磁柱上,形成共模电感,抑制共模噪声,并使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能够通过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形成差模电感,抑制差模噪声,减少了形成差模电感所需要的线圈,使形成共模电感的器件与形成差模电感的器件能够部分共用,减少了形成差模电感所需要的单独的零件,减少了总体零件数量,同时降低了内部多个零件所占用的体积,避免了电能转换装置的体积增大的情况,满足了电能转换装置器件小型化轻薄的设计理念。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能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芯,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以形成共模电感,磁芯至少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能够通过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形成差模电感。本方案通过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形成共模电感;并在磁芯上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用于形成差模电感,即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通过空气间隙产生漏磁以形成差模电感;实现了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柱形成既有共模电感、又有差模电感的装置,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形成差模电感的线圈,减少了电能转换装置内部零备件,满足了电能转换装置的小型化轻薄设计。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能转换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
第一线圈11,第二线圈12及磁芯13。
其中,磁芯13至少包括:第一磁柱及第二磁柱。
第一线圈绕制于第一磁柱上,第二线圈绕制于第二磁柱上,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通过第一磁柱及第二磁柱形成共模电感;磁芯还包括:包含有间隙的磁柱为第三磁柱,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通过第一磁柱与第二磁柱能够形成磁场,并在第三磁柱的间隙产生漏磁形成差模电感。
通过第一线圈绕制在第一磁柱上,第二线圈绕制在第二磁柱上,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可通过第一磁柱及第二磁柱形成共模电感,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通过第一磁柱与第二磁柱形成磁场,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完全耦合。设置第三磁柱,第三磁柱包含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使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不能完全耦合,不能完全耦合的两个磁场就会出现漏磁。
由于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的存在,使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在形成共模电感的同时,能够形成漏磁,并通过漏磁形成差模电感,即通过共模电感的漏磁代替差模电感,无需增加器件设置差模电感,仅通过共模电感及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即可实现既可以抑制共模噪声,也可以抑制差模噪声。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电能转换装置还可以以一下方式实现:
磁芯还包括:包含有间隙的磁柱,为第三磁柱,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通过第一磁柱与第二磁柱能够形成磁场,形成的磁场能够产生漏磁,第三磁柱的间隙能够放大漏磁以形成差模电感。
第一线圈绕制于第一磁柱上,第二线圈绕制于第二磁柱上,即使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各参数相同,第一磁柱与第二磁柱各参数相同,但是,在绕制过程中,可能由于线圈绕制的松紧程度,或者绕制完成后的长度使得绕制于第一磁柱上的第一线圈,与,绕制于第二磁柱上的第二线圈并不完全相同,这就使得第一线圈绕制第一磁柱形成的第一磁场,与第二线圈绕制第二磁柱形成的第二磁场之间,由于操作误差或其他误差,导致的两个磁场并不能完全耦合,会产生漏磁。
设置包含有间隙的第三磁柱,第三磁柱的间隙能够放大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的漏磁,使通过第三磁柱的间隙放大后的漏磁形成差模电感,同样无需增加器件设置差模电感,仅通过共模电感及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即可实现既可以抑制共模噪声,也可以抑制差模噪声。
其中,共模电感的大小与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不同磁柱相关。
共模电感的大小与磁柱的材质、粗细、长短等相关,与线圈中通过的电流大小、线圈绕制的圈数和绕制的方式相关。
例如:对于相同的线圈,磁柱的材质不同,其导通率会不同,导致共模电感的大小不同;磁柱越粗,会使共模电感越大;对于相同的磁柱,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圈数越多,共模电感越大;对于相同的磁柱,线圈绕制的松紧程度不同,形成的共模电感也会不同。
差模电感的大小与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不同磁柱及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的间隙相关。
线圈、磁柱对差模电感的影响同上,间隙对差模电感的影响具体为:第三磁柱的间隙的体积越大,差模电感越大。例如:对于相同的线圈,第三磁柱的间隙大小或宽窄与差模电感的大小相关,第三磁柱的间隙越大,差模电感越大,第三磁柱的间隙越小,差模电感越小。
若要增加差模电感的数值,可以通过增大第三磁柱的间隙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来实现;若要减小差模电感的数值,可以通过减小第三磁柱的间隙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来实现。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能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芯,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以形成共模电感,磁芯至少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能够通过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形成差模电感。本方案通过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形成共模电感;并在磁芯上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用于形成差模电感,即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通过空气间隙产生漏磁以形成差模电感;实现了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柱形成既有共模电感、又有差模电感的装置,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形成差模电感的线圈,减少了电能转换装置内部零备件,满足了电能转换装置的小型化轻薄设计。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能转换装置,包括:
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磁芯,第一类电容,和/或,第二类电容。
除与上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外,本实施例还增加了第一类电容,和/或,第二类电容。
其中,由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芯组成的电能转换装置可以实现共模电感及差模电感的形成,可以对共模噪声及差模噪声进行抑制;若仅通过共模电感,也可以实现对共模噪声的抑制,当上述电能转换装置中增加了第一类电容,可以实现共模电感与第一类电容协同作用,以实现对共模噪声的抑制,达到更好的共模噪声抑制的效果;
若仅通过差模电感,也可以实现对差模噪声的抑制,当上述电能转换装置中增加了第二类电容时,可以实现差模电感与第二类电容协同作用,以实现对差模噪声的抑制,达到更好的差模噪声抑制的效果。
因此,电能转换装置中,可以仅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芯,用来抑制共模噪声及差模噪声;还可以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磁芯及第一类电容,以通过第一类电容及共模电感共同对共模噪声进行抑制,同时通过差模电感对差模噪声进行抑制;还可以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磁芯及第二类电容,以通过共模电感对共模噪声进行抑制,同时通过差模电感及第二类电容对差模噪声进行抑制;或者,还可以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磁芯、第一类电容及第二类电容,以通过共模电感及第一类电容共同对共模噪声进行抑制,同时通过差模电感及第二类电容共同对差模噪声进行抑制。
其中,第一类电容接地,用于抑制共模噪声;第二类电容与差模电感并联,用于抑制差模噪声。
具体的,等效电路图如图5所示,包括:共模电感L1,差模电感L2,第一类电容C1,第二类电容C2。其中,两个第一类电容C1接地,两个第二类电容C2并联连接在火线L和零线N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通过第三磁柱的间隙形成的差模电感,可以仅设置在火线端L,如图5所示,此时,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通过第三磁柱的间隙形成的差模电感在火线端有差模噪声电流输入时,可直接在火线端进行差模噪声的抑制;
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通过第三磁柱的间隙形成的差模电感,也可以仅设置在零线端N,如图6所示,此时,在火线端有差模噪声电流流入时,当差模噪声电流流至零线端一侧时,差模电感会对差模噪声进行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通过第三磁柱的间隙形成的差模电感实际等效为火线L和零线N上的两个差模电感,如图7所示,一个为火线端L2,一个为零线端的L2’,以便在有差模噪声电流流入时,在火线端一侧进行一次差模噪声抑制,在电流到达零线端一侧时,再进行一侧差模噪声抑制。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由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通过第三磁柱的间隙形成的差模电感,相当于火线和零线上的两个差模电感,通过两次差模噪声的抑制,提相比于目前的一次差模噪声消除,更是提高了模噪声抑制的有效性。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能转换装置,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芯,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以形成共模电感,磁芯至少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能够通过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形成差模电感。本方案通过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形成共模电感;并在磁芯上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用于形成差模电感,即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通过空气间隙产生漏磁以形成差模电感;实现了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柱形成既有共模电感、又有差模电感的装置,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形成差模电感的线圈,减少了电能转换装置内部零备件,满足了电能转换装置的小型化轻薄设计。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能转换装置适配。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能转换方法,该方法应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能转换装置实现,其流程图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S81、通过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形成共模电感,以抑制共模噪声;
步骤S82、通过包含有间隙的磁柱使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能够形成差模电感,以抑制差模噪声。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电能转换方法的具体实现是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电能转换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能转换方法,应用电能转换装置,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以形成共模电感,磁芯至少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能够通过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形成差模电感。本方案通过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形成共模电感;并在磁芯上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用于形成差模电感,即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通过空气间隙产生漏磁以形成差模电感;实现了通过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磁柱形成既有共模电感、又有差模电感的装置,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形成差模电感的线圈,减少了电能转换装置内部零备件,满足了电能转换装置的小型化轻薄设计。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能转换装置,包括:
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磁芯;
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绕制于所述磁芯的不同磁柱上,以形成共模电感;
所述磁芯至少包括一个包含有间隙的磁柱,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能够通过所述包含有间隙的磁柱形成差模电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磁芯至少包括:第一磁柱、第二磁柱;
所述第一线圈绕制于所述第一磁柱上,所述第二线圈绕制于所述第二磁柱上,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磁柱及所述第二磁柱形成所述共模电感;
所述包含有间隙的磁柱为第三磁柱,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磁柱与所述第二磁柱能够形成磁场,并在所述第三磁柱的间隙产生漏磁形成所述差模电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磁芯至少包括:第一磁柱、第二磁柱;
所述第一线圈绕制于所述第一磁柱上,所述第二线圈绕制于所述第二磁柱上,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磁柱及所述第二磁柱形成所述共模电感;
所述包含有间隙的磁柱为第三磁柱,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磁柱与所述第二磁柱能够形成磁场,形成的磁场能够产生漏磁,所述第三磁柱的间隙能够放大所述漏磁以形成所述差模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包括:
所述共模电感的大小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及所述不同磁柱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包括:
所述差模电感的大小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不同磁柱及所述包含有间隙的磁柱的间隙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间隙的体积越大,所述差模电感越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共模电感用于抑制共模噪声;
所述差模电感用于抑制差模噪声。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类电容和/或第二类电容;
所述第一类电容接地,用于抑制共模噪声;
所述第二类电容与所述差模电感并联,用于抑制差模噪声。
9.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与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能转换装置适配。
10.一种电能转换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能转换装置实现,
通过绕制于磁芯的不同磁柱上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形成共模电感,以抑制共模噪声;
通过包含有间隙的磁柱使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能够形成差模电感,以抑制差模噪声。
CN201911059563.7A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 Pending CN1106488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9563.7A CN110648833A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9563.7A CN110648833A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8833A true CN110648833A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14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9563.7A Pending CN110648833A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883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11811Y (zh) * 2008-11-26 2009-09-16 张祖军 一种共模滤波器
CN202004639U (zh) * 2011-03-13 2011-10-05 清流县鑫磁线圈制品有限公司 共模差模集成滤波器
CN103748774A (zh) * 2011-08-25 201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共模电感装置和方法
CN107742570A (zh) * 2017-10-26 2018-02-27 合肥博微田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共差模磁集成电感
CN207895953U (zh) * 2017-09-27 2018-09-21 江西众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差模共模的emc电感及led照明驱动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11811Y (zh) * 2008-11-26 2009-09-16 张祖军 一种共模滤波器
CN202004639U (zh) * 2011-03-13 2011-10-05 清流县鑫磁线圈制品有限公司 共模差模集成滤波器
CN103748774A (zh) * 2011-08-25 201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共模电感装置和方法
CN207895953U (zh) * 2017-09-27 2018-09-21 江西众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差模共模的emc电感及led照明驱动电路
CN107742570A (zh) * 2017-10-26 2018-02-27 合肥博微田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共差模磁集成电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2498B2 (en) Composite magnetic component
US6617950B2 (en) Common mode/differential mode choke
WO2013026221A1 (en) Common mode choke apparatus and method
JPH01220415A (ja) Acラインフィルタ
US10498309B2 (en) Common mode inductor apparatus having coil winding wound in multiple winding areas, and related winding method of common mode inductor apparatus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ilter circuit
JP2010527228A (ja) 3相電源系統にコンバータを接続するためのコンバータ用ラインフィルタ
WO2016082662A1 (zh) 一种滤波电路及装置
US20160300658A1 (en) Power converter and device integrating inductors in parallel of the same
US20050174816A1 (en) Circuit using choke coil and choke coil
US11695331B2 (en) Converter arrangement
CN109920620B (zh) 一种消除静电干扰的共模扼流圈
JP6189084B2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
CN110648833A (zh) 一种电能转换装置、设备及方法
CN103065765A (zh) 一种基于重叠交错绕组的平面emi滤波器
CN111415810A (zh) 一种差共模一体扼流圈
CN113012908B (zh) 集成磁元件以及基于电力设备的集成磁元件系统
CN108417359B (zh) 共模网络滤波器及系统
CN111834081A (zh) 共模差模一体化电感
CN108923764A (zh) 一种滤波器
CN202996476U (zh) 一种基于重叠交错绕组的平面emi滤波器
CN205407757U (zh) 一种电力自动化设备的emi滤波器
JP2006186620A (ja) ラインフィルタ
JP6210464B2 (ja) 電気回路
CN111614094B (zh) 电磁干扰滤波电路
CN201796673U (zh) 一种滤波电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