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7459B - 应用测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用测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7459B
CN110647459B CN201810706036.XA CN201810706036A CN110647459B CN 110647459 B CN110647459 B CN 110647459B CN 201810706036 A CN201810706036 A CN 201810706036A CN 110647459 B CN110647459 B CN 110647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application
context information
testing
deliv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60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7459A (zh
Inventor
纪卫超
李帅
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060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74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7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7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7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7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04Software analysis for verifying properties of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4Environments for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execution, e.g. scheduling of test sui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测试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确定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至少一个测试方法;推荐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以用于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Description

应用测试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是一种DevOps(Development-Operations)方法论的软件开发实践。通过自动构建、部署、测试,可以将应用的代码快速、安全地部署到生产环境中。例如,在基于交付流水线的处理思路中,通过创建应用对应的交付流水线,可以将针对应用的交付流程划分为串联的若干交付阶段,从而实现对应用的快速、自动交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测试方法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应用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
确定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至少一个测试方法;
推荐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以用于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应用测试方法,包括:
展示针对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含测试推荐选项;
响应于针对所述测试推荐选项的触发操作,展示至少一个测试方法,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匹配于所述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以用于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应用测试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
确定单元,确定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至少一个测试方法;
第一推荐单元,推荐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以用于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应用测试装置,包括:
界面展示单元,展示针对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含测试推荐选项;
方法展示单元,响应于针对所述测试推荐选项的触发操作,展示至少一个测试方法,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匹配于所述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以用于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测试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A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起测试推荐的示意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配置动态属性标签的示意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推荐界面的示意图。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测试装置的框图。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测试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测试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1、网络12、若干电子设备,比如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PC13、PC14。其中,服务器11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运行应用测试系统的服务端侧的程序,以实现相关的处理等功能;而PC13、PC14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运行应用测试系统的客户端侧的程序,以实现相关的展示、人机交互等功能,从而在服务器11与PC13、PC14之间配合实现该应用测试系统。
其中,服务器11可以为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服务器11可以为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电子设备除了上述的PC13、PC14之外,还可以包括下述其他类型的设备:手机、平板设备、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s,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而对于PC13、PC14与服务器11之间进行交互的网络12,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有线或无线网络。在一实施例中,该网络12可以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Network,PSTN)和因特网。需要指出的是:应用测试系统的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可以被预先安装在电子设备上,使得该客户端可以在该电子设备上被启动并运行;当然,当采用诸如HTML5技术的在线“客户端”时,无需在电子设备上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即可获得并运行该客户端。
图2A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A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A,获取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待交付应用的代码属性、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类型信息、所述测试任务在所述交付流水线中对应的环境信息等;实际上,任何能够表现出交付流水线的个性化特点的属性或信息,均可以作为该上下文信息而被用于与测试方法进行匹配,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代码属性可以包括该待交付应用的软件代码所采用的编程语言类型,代码属性还可以包括该待交付应用的软件代码所采用的编程架构或编程框架,代码属性还可以包括该待交付应用的软件代码的其他属性,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类型信息可以包括该待交付应用为前端应用类型、后端服务类型或其他类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从其他维度对该待交付应用进行划分,比如功能类型、业务类型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中可以包括若干交付阶段,不同交付阶段可以对应于不同的环境,比如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续集成,简称为CI)、staging(模拟环境)、codemerge(代码融合)等。针对待交付应用所处的交付阶段对应的环境信息,可以配置对应的测试方法;例如,该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环境类型,比如对于CI环境和staging环境,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再例如,该环境信息可以包括对应的交付阶段在交付流水线中对应的所处位置,比如对于处在交付流水线中相对靠前的交付阶段和相对靠后的交付阶段,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
步骤204A,确定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至少一个测试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上下文信息与备选测试方法的预设属性标签进行比较;当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的预设属性标签与所述上下文信息相匹配时,可以将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确定为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其中,所述预设属性标签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为备选测试方法手动配置的静态属性标签;通过对备选测试方法参与的历史测试事件进行统计而确定出的动态属性标签。
在一实施例中,静态属性标签可以由测试方法的创建者、使用者或管理员根据自身经验、试用结果等进行配置添加。静态属性标签被添加后,可以在后续过程中由创建者或使用者进行编辑或删除,以适应于实际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静态属性标签可以包括环境属性、分级属性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环境属性可以包括上述的CI环境、staging环境等,比如当上下文信息包括“CI环境”时,可以匹配到被添加有“CI环境”标签的测试方法。例如,分级属性可以包括quick(快)级别、slow(慢)级别等,以用于表示相应的测试方法的反馈速度,比如对于交付流水线中相对靠前的交付阶段可以匹配quick级别的测试方法、以实现对测试结果的快速反馈,而对于交付流水线中相对靠后的交付阶段可以匹配slow级别的测试方法、以实现更为细致的测试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动态属性标签可以根据测试方法参与过的历史测试事件的测试结果,自动添加、关联至相应的测试方法,而无需创建者、使用者或管理员手动管理。当然,如果确定动态属性标签存在问题,创建者、使用者或管理员可以主动对相应的动态属性标签实施编辑、删除或其他管理操作,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当某一测试方法在历史上被应用于某一应用的交付流水线,并被配置于该交付流水线的某一环境时,如果该测试方法满足预定义的测试要求(如覆盖率大于预设比例),那么判定为该测试方法与该应用、该环境相关联,因而可以为该测试方法添加与该应用、该环境相关的动态属性标签,以表征该关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静态属性标签与动态属性标签由不同方式产生,而并不会由于该产生方式的差异而使得静态属性标签或动态属性标签之间产生重要性的差异,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联。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设定类似的关联性,比如设定为动态属性标签相比静态属性标签更为重要。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为测试方法的每一预设属性标签设定相应的权重,以表现该测试方法与该预设属性标签之间的关联程度,并据此体现该测试方法与不同的预设属性标签之间的关联程度的差异。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分别计算所述上下文信息与备选测试方法的各个预设属性标签之间的单项匹配度得分;根据各个预设属性标签的预设权重,对所述单项匹配度得分进行加权和计算,得到综合匹配度得分;然后,当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的综合匹配度得分不小于预设分值时,确定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
步骤206A,推荐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以用于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将匹配于上下文信息的至少一个测试方法推荐给测试人员,使得测试人员无需主动选择,即可快速利用推荐的测试方法创建相应的第一测试任务,有助于提升测试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交付流水线包括若干交付阶段,所述第一测试任务被用于关联至所述交付流水线中的一个或多个交付阶段。测试人员可以根据第一测试任务和交付流水线的实际情况,将第一测试任务与交付流水线中的一个或多个交付阶段进行关联,使得该第一测试任务可以用于在相应的交付阶段实施测试。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待交付应用已存在与所述第一测试任务类型相同的第二测试任务时,可以比较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和所述第二测试任务分别采用的测试方法与所述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并向所述测试人员推荐匹配度更优的测试任务。由于测试方法的数量很多,测试人员往往难以对所有测试方法进行查看和比较,往往习惯于根据经验而利用某一测试方法配置了第二测试任务,而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发现其他更优的测试方法,从而推荐并引导测试人员将该更优的测试方法应用于对待交付应用进行测试,以优化测试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待交付应用存在同一类型的多个测试任务时,可以向所述测试人员交互冗余提醒消息。例如,测试人员可能无意间设置了同一类型的多个测试任务,或者不同测试人员分别设置了同一类型的测试任务,这可能导致待交付应用的测试时间过长、影响交付效率,而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冗余检查,并及时向测试人员交互冗余提醒消息,使得测试人员去除多余的测试任务。
在一实施例中,当未查找到与所述上下文信息相匹配的测试方法时,可以自动放宽测试方法与所述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匹配条件,比如降低匹配判定的阈值、去除或更换部分匹配条件等,然后向所述测试人员交互根据放宽后的匹配条件查找到的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测试方法,以供所述测试人员参考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测试任务。例如,测试人员原本希望配置CI环境下的测试任务,但是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未查找到匹配的测试方法,那么可以将测试环境放宽为允许匹配其他环境,比如当匹配得到预发环境下的测试方法时,可以将该测试方法推荐给测试人员,测试人员虽然无法直接将该测试方法应用于创建针对待交付应用的测试任务,但是可以对该测试方法进行参考,以提升对相关测试方法和测试任务的创建效率。
图2B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B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B,展示针对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含测试推荐选项。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通过在操作界面中展示测试推荐选项,使得测试人员能够基于该测试推荐选项快捷地启用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从而自动向测试人员推荐可应用于该交付流水线的测试方法,而无需测试人员手动挑选,有助于提升测试效率。
步骤204B,响应于针对所述测试推荐选项的触发操作,展示至少一个测试方法,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匹配于所述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以用于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待交付应用的代码属性、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类型信息、所述测试任务在所述交付流水线中对应的环境信息等;实际上,任何能够表现出交付流水线的个性化特点的属性或信息,均可以作为该上下文信息而被用于与测试方法进行匹配,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代码属性可以包括该待交付应用的软件代码所采用的编程语言类型,代码属性还可以包括该待交付应用的软件代码所采用的编程架构或编程框架,代码属性还可以包括该待交付应用的软件代码的其他属性,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类型信息可以包括该待交付应用为前端应用类型、后端服务类型或其他类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从其他维度对该待交付应用进行划分,比如功能类型、业务类型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中可以包括若干交付阶段,不同交付阶段可以对应于不同的环境,比如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续集成,简称为CI)、staging(模拟环境)、codemerge(代码融合)等。针对待交付应用所处的交付阶段对应的环境信息,可以配置对应的测试方法;例如,该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环境类型,比如对于CI环境和staging环境,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再例如,该环境信息可以包括对应的交付阶段在交付流水线中对应的所处位置,比如对于处在交付流水线中相对靠前的交付阶段和相对靠后的交付阶段,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上下文信息与备选测试方法的预设属性标签进行比较;当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的预设属性标签与所述上下文信息相匹配时,可以将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确定为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其中,所述预设属性标签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为备选测试方法手动配置的静态属性标签;通过对备选测试方法参与的历史测试事件进行统计而确定出的动态属性标签。
在一实施例中,静态属性标签可以由测试方法的创建者、使用者或管理员根据自身经验、试用结果等进行配置添加。静态属性标签被添加后,可以在后续过程中由创建者或使用者进行编辑或删除,以适应于实际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静态属性标签可以包括环境属性、分级属性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环境属性可以包括上述的CI环境、staging环境等,比如当上下文信息包括“CI环境”时,可以匹配到被添加有“CI环境”标签的测试方法。例如,分级属性可以包括quick(快)级别、slow(慢)级别等,以用于表示相应的测试方法的反馈速度,比如对于交付流水线中相对靠前的交付阶段可以匹配quick级别的测试方法、以实现对测试结果的快速反馈,而对于交付流水线中相对靠后的交付阶段可以匹配slow级别的测试方法、以实现更为细致的测试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动态属性标签可以根据测试方法参与过的历史测试事件的测试结果,自动添加、关联至相应的测试方法,而无需创建者、使用者或管理员手动管理。当然,如果确定动态属性标签存在问题,创建者、使用者或管理员可以主动对相应的动态属性标签实施编辑、删除或其他管理操作,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当某一测试方法在历史上被应用于某一应用的交付流水线,并被配置于该交付流水线的某一环境时,如果该测试方法满足预定义的测试要求(如覆盖率大于预设比例),那么判定为该测试方法与该应用、该环境相关联,因而可以为该测试方法添加与该应用、该环境相关的动态属性标签,以表征该关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静态属性标签与动态属性标签由不同方式产生,而并不会由于该产生方式的差异而使得静态属性标签或动态属性标签之间产生重要性的差异,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联。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设定类似的关联性,比如设定为动态属性标签相比静态属性标签更为重要。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为测试方法的每一预设属性标签设定相应的权重,以表现该测试方法与该预设属性标签之间的关联程度,并据此体现该测试方法与不同的预设属性标签之间的关联程度的差异。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分别计算所述上下文信息与备选测试方法的各个预设属性标签之间的单项匹配度得分;根据各个预设属性标签的预设权重,对所述单项匹配度得分进行加权和计算,得到综合匹配度得分;然后,当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的综合匹配度得分不小于预设分值时,确定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将匹配于上下文信息的至少一个测试方法推荐给测试人员,使得测试人员无需主动选择,即可快速利用推荐的测试方法创建相应的第一测试任务,有助于提升测试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交付流水线包括若干交付阶段,所述第一测试任务被用于关联至所述交付流水线中的一个或多个交付阶段。测试人员可以根据第一测试任务和交付流水线的实际情况,将第一测试任务与交付流水线中的一个或多个交付阶段进行关联,使得该第一测试任务可以用于在相应的交付阶段实施测试。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待交付应用已存在与所述第一测试任务类型相同的第二测试任务时,可以比较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和所述第二测试任务分别采用的测试方法与所述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匹配度,并向所述测试人员推荐匹配度更优的测试任务。由于测试方法的数量很多,测试人员往往难以对所有测试方法进行查看和比较,往往习惯于根据经验而利用某一测试方法配置了第二测试任务,而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发现其他更优的测试方法,从而推荐并引导测试人员将该更优的测试方法应用于对待交付应用进行测试,以优化测试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待交付应用存在同一类型的多个测试任务时,可以向所述测试人员交互冗余提醒消息。例如,测试人员可能无意间设置了同一类型的多个测试任务,或者不同测试人员分别设置了同一类型的测试任务,这可能导致待交付应用的测试时间过长、影响交付效率,而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冗余检查,并及时向测试人员交互冗余提醒消息,使得测试人员去除多余的测试任务。
在一实施例中,当未查找到与所述上下文信息相匹配的测试方法时,可以自动放宽测试方法与所述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匹配条件,比如降低匹配判定的阈值、去除或更换部分匹配条件等,然后向所述测试人员交互根据放宽后的匹配条件查找到的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测试方法,以供所述测试人员参考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测试任务。例如,测试人员原本希望配置CI环境下的测试任务,但是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未查找到匹配的测试方法,那么可以将测试环境放宽为允许匹配其他环境,比如当匹配得到预发环境下的测试方法时,可以将该测试方法推荐给测试人员,测试人员虽然无法直接将该测试方法应用于创建针对待交付应用的测试任务,但是可以对该测试方法进行参考,以提升对相关测试方法和测试任务的创建效率。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软件产品的交付过程中配置测试任务为例,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假定待交付的软件产品为应用testone,测试人员需要针对该应用testone配置相应的测试任务,该测试任务可以通过相关联的测试方法执行测试操作,以针对该应用testone进行测试。工作人员通过本说明书提供的应用管理系统,可以运行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从而通过向工作人员推荐备选的测试方法,使得工作人员快捷地为该应用testone创建相关联的测试任务,以提升测试效率。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起测试推荐的示意图。假定工作人员为应用testone配置了预发环境下的交付流水线,该交付流水线具体可以包括如图3所示的代码合并测试、预发部署、预发集成测试等阶段。其中,在可以配置测试任务的“代码合并测试”和“预发集成测试”等阶段,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向工作人员展示相应的“测试推荐”选项,以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据此触发本说明书中对于测试方法的自动推荐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的“测试推荐”选项之外,应用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向工作人员提供对“自动推荐测试方法”这一功能的触发入口,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针对测试方法的自动推荐功能被触发后,应用管理系统可以自动选取与应用testone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相匹配的测试方法,并推荐至工作人员进行配置,以生成相应的测试任务。具体的,应用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被触发的“测试推荐”选项对应的阶段,确定该阶段对应的上下文信息,比如应用testone的代码属性、应用类型、环境信息等,并将该上下文信息与各个备选测试方法的属性标签进行比较,以确定出匹配于该上下文信息的测试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备选测试方法的至少一个属性标签可以包括静态属性标签,该静态属性标签可由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经验或其他因素而手动添加关联至相应的备选测试方法。其中,静态属性标签可以包括环境属性标签、分级属性标签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可以手动为名称为“单元测试”的测试方法添加相关联的分级属性标签为“Slow”,表明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的反馈速度较慢;同时,工作人员可以手动为名称为“单元测试”的测试方法添加相关联的分级属性标签为“Quick”,表明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的反馈速度较快。
在一实施例中,备选测试方法的至少一个属性标签可以包括动态属性标签,该动态属性标签可由应用管理系统根据历史测试事件自动添加关联至相应的备选测试方法,而无需工作人员手动配置。例如,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配置动态属性标签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假定在历史上将测试方法“单元测试”应用于针对产品XX的测试任务,该产品XX的代码为a.git、所处的环境为预发环境;如果预先定义了验证条件为“覆盖率>a%”,且测试结果满足该验证条件,因而可以自动为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添加相关联的环境属性标签“预发”,表明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适用于在预发环境中实施测试;类似地,如果代码a.git采用某一编程语言L实现,可以自动为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添加相关联的代码属性标签“编程语言L”,表明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适用于对编程语言L形成的代码实施测试;类似地,如果产品XX为后台服务,可以自动为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添加相关联的应用类型属性标签“后台服务”,表明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适用于对后台服务类型的应用实施测试。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仅考虑属性标签与测试方法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当工作人员触发图3所示的“预发集成测试”阶段对应的“测试推荐”选项时,相应的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上述应用testone所处的环境类型为“预发”,可以据此筛选出所有被配置有“预发”环境属性标签的备选测试方法;类似地,还可以根据更多维度的上下文信息,比如应用testone的应用类型、代码类型等,以综合选取相匹配的备选测试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除了将属性标签关联至测试方法,还可以根据属性标签与测试方法之间的关联程度,为各个属性标签配置相应的权重值,以应用于对备选测试方法实现更为精准的匹配操作。
一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经验或其他因素,手动配置各个属性标签(无论静态或动态)对应的权重值。
另一种情况下,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分别对各个备选测试方法在历史上参与的测试事件进行统计,以确定各个属性标签(尤其是动态属性标签)对测试结果或测试效果的影响,即属性标签与测试方法之间的关联程度。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为例,假定历史上将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应用于针对产品XX进行测试时,满足了预先定义的验证条件“覆盖率>a%”,使得可以自动为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添加相关联的环境属性标签“预发”、代码属性标签“编程语言L”、应用类型属性标签“后台服务”等,其中:如果统计发现被测产品采用不同编程语言时,最终的测试结果或测试效果并不存在明显差异,那么表明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与代码属性标签“编程语言L”之间的关联程度可能相对较小,因而该代码属性标签“编程语言L”对应的权重值可以被设定为相对较小的数值;类似地,如果统计发现“预发”环境下的测试结果或测试效果在较大比例下优于其他类型的环境,那么表明该测试方法“单元测试”与环境属性标签“预发”之间的关联程度可能相对较大,因而该代码属性标签“编程语言L”对应的权重值可以被设定为相对较大的数值。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推荐界面的示意图。假定上述的被测应用testone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包括:所处的被测环境为“预发”类型、产品类型为“后端服务”等,应用管理系统可以据此与备选测试方法的属性标签进行比较,从而仅根据匹配情况或同时根据匹配情况与权重值,确定出与该上下文信息相匹配的备选测试方法,以展示于如图5所示的测试推荐界面500中,供工作人员进行参考或应用。
在一实施例中,测试推荐界面500可以包括被测应用信息展示区域502和推荐内容展示区域504。被测应用信息展示区域502用于展示当前的被测应用testone的发布单号码、应用名称、被测环境、代码版本、代码仓库地址、代码分支、产品类型、运行人、运行时间等信息,便于工作人员了解该应用testone的相关信息。而应用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将被测应用testone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与备选测试方法的属性标签进行比较,确定出匹配于该上下文信息的备选测试方法,以作为针对该被测应用testone的推荐测试方法,以展示于推荐内容展示区域504中。
在一实施例中,假定针对工作人员选取的上述阶段“预发集成测试”,需要配置“性能测试”、“单元测试”和“接口测试”等类型的测试任务,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分别将对应于各个类型的测试任务的推荐测试方法展示于推荐内容展示区域504,以供工作人员进行查看或参考。
例如,对于“单元测试”类型而言,如果应用管理系统未查找到工作人员配置的测试任务,则认为该类型的测试任务处于“缺失”状态,因而可以自动展示出适用的推荐测试方法,比如图5所示的“全量代码扫描”测试方法,并通过标注为“候选”表明该测试方法尚未被应用为与被测应用testone相关联的测试任务。那么,如果工作人员希望将该“全量代码扫描”测试方法应用于配置“单元测试”类型的测试任务,可以触发图5所示的“关联”选项,从而快捷地创建基于该“全量代码扫描”测试方法的、“单元测试”类型的测试任务。
其中,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对推荐测试方法的描述信息进行展示,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该推荐测试方法深入了解。例如图5所示,对于上述的“全量代码扫描”测试方法,应用管理系统可以示出相应的创建者、创建时间和最新运行状态等。最新运行状态是指:最近一次将该推荐测试方法应用于对某一应用进行测试时的测试结果;比如在图5中,“全量代码扫描”测试方法的最新运行状态为“成功”,从而便于工作人员了解该推荐测试方法的实际运行情况。
例如,对于“性能测试”类型而言,如果应用管理系统查找到工作人员配置的测试任务,可以标记为如图5所示的“已有任务”,则应用管理系统可以不展示相应的推荐测试方法。或者,应用管理系统可以针对查找到的测试任务所采用的测试方法,将该测试方法的属性标签与被测应用testone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出匹配程度;那么,如果存在匹配程度更高的推荐测试方法,可以对该推荐测试方法进行展示,并向工作人员示出该推荐测试方法在匹配程度上的优势,而工作人员可以忽略该推荐测试方法,也可以将该推荐测试方法应用于配置相应的测试任务、以替代上述查找到的测试任务。
其中,对于“性能测试”类型而言,如果应用管理系统同时查找到工作人员配置的多个测试任务时,则认为该类型的测试任务处于“冗余”状态,因而可以在推荐内容展示区域504中示出这些测试任务(或采用的测试方法),比如图5所示的“testone性能测试”、“性能测试任务”等,而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触发对应的“保留”选项,以选取希望采用的测试任务、去除其他的测试任务。类似地,应用管理系统也可以示出各个测试任务对应的创建者、创建时间、最新运行状态等信息,以供工作人员进行参考。实际上,当被测应用testone的工作量较为庞大时,往往存在多个协同工作的测试人员,因而通过对查找到的同类型的多个测试任务进行展示,便于这些测试人员之间相互了解交付流水线的测试情况,避免测试任务的重复创建,有助于提升测试效率、减少重复工作。
以“接口测试”类型为例,与“单元测试”相类似的,当“接口测试”类型的测试任务处于“缺失”状态时,应用管理系统可以自动查找并展示出适用的推荐测试方法。但是,应用管理系统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查找到与上下文信息相匹配的推荐测试方法,那么应用管理系统可以主动调整匹配条件、使匹配条件更为宽松,直至查找到条件放宽后的推荐测试方法。例如,被测应用testone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包括:被测环境为“预发”类型、产品类型为“后端服务”、代码语言为“编程语言L”等;如果应用管理系统未查找到相匹配的测试方法,可以暂时去除“预发类型的被测环境”的条件限制,而仅以产品类型为“后端服务”、代码语言为“编程语言L”等进行匹配;如果仍未查找到相匹配的测试方法,可以进一步放宽条件,直至查找到相匹配的测试方法。
譬如,假定应用管理系统在暂时去除“预发类型的被测环境”的条件限制后,查找到了相匹配的测试方法为“日常接口测试任务”,即该测试方法本身匹配于“日常”类型的测试环境、而非被测应用testone所处的“预发”类型的测试环境。为了区分于诸如“单元测试”中直接匹配得到的“全量代码扫描”等推荐测试方法,可以将该“日常接口测试任务”标记为“可参考”,即:虽然由于测试环境的差异,使得该测试方法可能并不能够直接应用于对被测应用testone进行接口测试,但是仍然可以将该测试方法提供至工作人员进行参考,则无论工作人员对该测试方法进行调整或者创建新的测试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该测试方法的内容进行参考,以便提升对“接口测试”类型的测试任务的配置效率。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6,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602、内部总线604、网络接口606、内存6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6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6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6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6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应用测试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7,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应用测试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71,获取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
确定单元72,确定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至少一个测试方法;
第一推荐单元73,推荐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以用于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可选的,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待交付应用的代码属性、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类型信息、所述测试任务在所述交付流水线中对应的环境信息。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72具体用于:
将所述上下文信息与备选测试方法的预设属性标签进行比较;
当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的预设属性标签与所述上下文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确定为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72具体用于:
分别计算所述上下文信息与备选测试方法的各个预设属性标签之间的单项匹配度得分;
根据各个预设属性标签的预设权重,对所述单项匹配度得分进行加权和计算,得到综合匹配度得分;
当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的综合匹配度得分不小于预设分值时,确定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
可选的,所述预设属性标签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为备选测试方法手动配置的静态属性标签;
通过对备选测试方法参与的历史测试事件进行统计而确定出的动态属性标签。
可选的,还包括:
比较单元74,当所述待交付应用已存在与所述第一测试任务类型相同的第二测试任务时,比较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和所述第二测试任务分别采用的测试方法与所述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第二推荐单元75,向所述测试人员推荐匹配度更优的测试任务。
可选的,还包括:
提醒单元76,当所述待交付应用存在同一类型的多个测试任务时,向所述测试人员交互冗余提醒消息。
可选的,还包括:
调节单元77,当未查找到与所述上下文信息相匹配的测试方法时,放宽测试方法与所述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匹配条件;
交互单元78,向所述测试人员交互根据放宽后的匹配条件查找到的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测试方法,以供所述测试人员参考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测试任务。
可选的,所述交付流水线包括若干交付阶段,所述第一测试任务被用于关联至所述交付流水线中的一个或多个交付阶段。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8,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802、内部总线804、网络接口806、内存8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8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8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8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808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应用测试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9,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应用测试装置可以包括:
界面展示单元91,展示针对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含测试推荐选项;
方法展示单元92,响应于针对所述测试推荐选项的触发操作,展示至少一个测试方法,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匹配于所述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以用于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量子存储器、基于石墨烯的存储介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应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
确定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至少一个测试方法;
推荐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至测试人员,以使所述测试人员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待交付应用的代码属性、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类型信息、所述测试任务在所述交付流水线中对应的环境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包括:
将所述上下文信息与备选测试方法的预设属性标签进行比较;
当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的预设属性标签与所述上下文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确定为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包括:
分别计算所述上下文信息与备选测试方法的各个预设属性标签之间的单项匹配度得分;
根据各个预设属性标签的预设权重,对所述单项匹配度得分进行加权和计算,得到综合匹配度得分;
当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的综合匹配度得分不小于预设分值时,确定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属性标签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为备选测试方法手动配置的静态属性标签;
通过对备选测试方法参与的历史测试事件进行统计而确定出的动态属性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待交付应用已存在与所述第一测试任务类型相同的第二测试任务时,比较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和所述第二测试任务分别采用的测试方法与所述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向所述测试人员推荐匹配度更优的测试任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待交付应用存在同一类型的多个测试任务时,向所述测试人员交互冗余提醒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未查找到与所述上下文信息相匹配的测试方法时,放宽测试方法与所述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匹配条件;
向所述测试人员交互根据放宽后的匹配条件查找到的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测试方法,以供所述测试人员参考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测试任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付流水线包括若干交付阶段,所述第一测试任务被用于关联至所述交付流水线中的一个或多个交付阶段。
10.一种应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展示针对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含测试推荐选项;
响应于针对所述测试推荐选项的触发操作,展示至少一个测试方法至测试人员,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匹配于所述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以使所述测试人员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11.一种应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
确定单元,确定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至少一个测试方法;
第一推荐单元,推荐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至测试人员,以使所述测试人员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待交付应用的代码属性、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类型信息、所述测试任务在所述交付流水线中对应的环境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上下文信息与备选测试方法的预设属性标签进行比较;
当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的预设属性标签与所述上下文信息相匹配时,将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确定为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分别计算所述上下文信息与备选测试方法的各个预设属性标签之间的单项匹配度得分;
根据各个预设属性标签的预设权重,对所述单项匹配度得分进行加权和计算,得到综合匹配度得分;
当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的综合匹配度得分不小于预设分值时,确定所述任一备选测试方法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属性标签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为备选测试方法手动配置的静态属性标签;
通过对备选测试方法参与的历史测试事件进行统计而确定出的动态属性标签。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比较单元,当所述待交付应用已存在与所述第一测试任务类型相同的第二测试任务时,比较所述第一测试任务和所述第二测试任务分别采用的测试方法与所述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第二推荐单元,向所述测试人员推荐匹配度更优的测试任务。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醒单元,当所述待交付应用存在同一类型的多个测试任务时,向所述测试人员交互冗余提醒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节单元,当未查找到与所述上下文信息相匹配的测试方法时,放宽测试方法与所述上下文信息之间的匹配条件;
交互单元,向所述测试人员交互根据放宽后的匹配条件查找到的匹配于所述上下文信息的测试方法,以供所述测试人员参考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测试任务。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付流水线包括若干交付阶段,所述第一测试任务被用于关联至所述交付流水线中的一个或多个交付阶段。
20.一种应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界面展示单元,展示针对待交付应用的交付流水线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含测试推荐选项;
方法展示单元,响应于针对所述测试推荐选项的触发操作,展示至少一个测试方法至测试人员,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匹配于所述交付流水线的上下文信息,以使所述测试人员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测试方法创建针对所述待交付应用的第一测试任务。
CN201810706036.XA 2018-06-27 2018-06-27 应用测试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6474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036.XA CN110647459B (zh) 2018-06-27 2018-06-27 应用测试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036.XA CN110647459B (zh) 2018-06-27 2018-06-27 应用测试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7459A CN110647459A (zh) 2020-01-03
CN110647459B true CN110647459B (zh) 2023-04-25

Family

ID=6900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6036.XA Active CN110647459B (zh) 2018-06-27 2018-06-27 应用测试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7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2093A (zh) * 2020-05-29 2021-12-03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90114A (zh) * 2021-08-12 2021-11-02 北京滴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水线编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4265777B (zh) * 2021-12-23 2023-01-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6540A (zh) * 2013-01-23 2013-05-22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全局超级块支配图的动态符号执行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40199A (zh) * 2013-08-27 2013-12-1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测试引导方法和装置
CN105677556A (zh) * 2014-11-19 2016-06-1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软件测试方法及其平台
CN106201882A (zh) * 2016-07-13 2016-12-07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基于Jenkins的操作系统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294118A (zh) * 2015-06-12 2017-01-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8132878A (zh) * 2017-12-21 2018-06-08 税友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环境的调度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12170A1 (en) * 2014-01-27 2015-07-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inuous integration with reusable context aware job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6540A (zh) * 2013-01-23 2013-05-22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全局超级块支配图的动态符号执行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40199A (zh) * 2013-08-27 2013-12-1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测试引导方法和装置
CN105677556A (zh) * 2014-11-19 2016-06-1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软件测试方法及其平台
CN106294118A (zh) * 2015-06-12 2017-01-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6201882A (zh) * 2016-07-13 2016-12-07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基于Jenkins的操作系统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8132878A (zh) * 2017-12-21 2018-06-08 税友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环境的调度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7459A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1281B2 (en) Populating values in a spreadsheet using semantic cues
US1078930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user engagement with content items
US1140334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in applications
CN109981785B (zh) 用于推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47459B (zh) 应用测试方法及装置
JP6365195B2 (ja) 命令履歴分析プログラム、命令履歴分析装置、および、命令履歴分析方法
CN107209773B (zh) 自动调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
CN107622008B (zh) 一种应用页面的遍历方法和装置
EP2963546A1 (en) Method for achiev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transa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268655B2 (en) Method, device, server and storage medium of searching a group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EP3958130A1 (en) Intelligent software testing
US10175958B2 (en) Acquiring identification of an 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entity associated with similar code
CN110110000B (zh) 展示方法及装置
US10394774B2 (en) Determining when a change set was delivered to a workspace or stream and by whom
EP2980701A1 (en) Stream processing with context data affinity
CN110399287B (zh) 应用测试的覆盖率收集方法及装置
CN109240678B (zh) 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US11347821B2 (en) Real-time generation of an improv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overlapping electronic content
CN110659406B (zh) 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11553749A (zh) 一种活动推送策略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309371A (zh) 一种查询方法和装置
US10528575B2 (en) Collaborative search of databases
US20150006578A1 (en) Dynamic search system
CN110297625B (zh) 应用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727059B2 (en) Retrieval sentence utilization device and retrieval sentence utiliz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