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7260B - 触控结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结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7260B
CN110647260B CN201910931114.0A CN201910931114A CN110647260B CN 110647260 B CN110647260 B CN 110647260B CN 201910931114 A CN201910931114 A CN 201910931114A CN 110647260 B CN110647260 B CN 110647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ouch control
groups
colum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11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7260A (zh
Inventor
叶松
孙荣阁
张丹
李常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11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7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7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7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7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7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该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线路,包括沿第一方向周期排列的多个触控行组,每个触控行组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触控线,两个第一触控线相对设置;第二触控线路,包括沿第二方向周期排列的多个触控列组,每个触控列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二触控线,两个第二触控线相对设置。其中,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对应设置;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在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分布的第一分布密度,大于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在触控结构的中心区域分布的第二分布密度。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屏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触控结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结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用户体验,电子设备的显示触控屏向窄边框的趋势发展。
现有的显示触控屏中,触控感应层中的触控线路均匀分布,为了保证显示触控屏的边缘区域的触控定位精度,通常在边缘区域设置外扩的触控线路。其中,对于窄边框的电子设备,由于边框较窄,使得触控线路的外扩量非常有限。此种情况下,若使用电容笔等尺寸较小的操作体对显示触控屏的四周边缘区域进行操作时,显示触控屏很难对触控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因此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对操作体的边缘操作的响应效果很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该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线路,包括沿第一方向周期排列的多个触控行组,每个触控行组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触控线,该两个第一触控线相对设置;第二触控线路,包括沿第二方向周期排列的多个触控列组,每个触控列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二触控线,该两个第二触控线相对设置。其中,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对应设置;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在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分布的第一分布密度,大于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在触控结构的中心区域分布的第二分布密度。
可选地,上述触控结构还包括触控集成电路,多个触控行组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通道与触控集成电路连接,多个触控列组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通道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连接。其中,触控集成电路用于检测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的电学参数的变化。
可选地,上述第一触控线路位于第一触控层;第二触控线路位于与第一触控层不同的第二触控层。上述第一触控线中设置有发射电极,第二触控线中设置有感应电极;或者,第一触控线中设置有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线中设置有发射电极。其中,电学参数包括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之间的电容值。
可选地,上述两个第一触控线围成多个第一菱形结构,两个第二触控线围成多个第二菱形结构,多个第一菱形结构与多个第二菱形结构对应设置。其中,多个第一菱形结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与多个第二菱形结构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具有多个交叉点,每个交叉点对应的第一触控层的第一位置和每个交叉点对应的第二触控层的第二位置之间构成耦合感应节点。
可选地,上述多个触控行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行组和多个第二触控行组,多个触控列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列组和多个第二触控列组。其中,每个第一触控行组与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行组交叉排列,且每个第一触控列组与至少一个第二触控列组交叉排列;多个第一触控行组与多个第一触控列组均分布于中心区域及边缘区域,多个第二触控行组与多个第二触控列组分布于边缘区域。其中,每个第一触控行组及与每个第一触控行组交叉排列的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行组通过一个第一通道与触控集成电路连接;每个第二触控列组及与每个第一触控列组交叉排列的至少一个第二触控列组通过一个第二通道与触控集成电路连接。
可选地,第一分布密度与第二分布密度的比值为第一比值,第一比值的取值为2的n次幂,n为正整数;多个第二触控行组的个数与多个第一触控行组的个数的比值,以及多个第二触控列组的个数与多个第一触控列组的个数的比值均为第二比值,第二比值的取值为第一比值减1得到的值;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行组及至少一个第二触控列组的个数均为第一比值减1得到的值。
可选地,上述第一比值的取值根据触控体的尺寸确定。其中,触控结构被配置为:响应于触控体的接触,改变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之间的电学参数。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屏,该触控屏包括:显示层、盖板以及触控感测层,该触控感测层包括前述的触控结构,且触控感测层夹设于显示层与盖板之间。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屏,该触控屏包括显示层和盖板。所述显示层包括基板、触控感测板和偏光片,触控感测板夹设于基板与偏光片之间,触控感测板包括前述的触控结构。盖板设置于显示层的靠近偏光片的一侧。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触控屏。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一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第一触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第二触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两个第一触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两个第二触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对应设置形成耦合感应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二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一的触控屏的结构爆炸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二的触控屏的结构爆炸图;以及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线路,包括沿第一方向周期排列的多个触控行组,每个触控行组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触控线,两个第一触控线相对设置;第二触控线路,包括沿第二方向周期排列的多个触控列组,每个触控列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二触控线,两个第二触控线相对设置。其中,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对应设置;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在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分布的第一分布密度,大于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在所述触控结构的中心区域分布的第二分布密度。
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通过在边缘区域设置高密度的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可以增加边缘区域的耦合感应点,从而使得边缘区域的耦合感应点之间的间距变小,提高边缘区域的感应精度,而无需对边缘区域设置外扩的触控线路。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可以适用于窄边框的电子设备。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100。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场景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不可以用于其他设备、系统、环境或场景。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100可以包括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例如可以包括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或智能影音设备等具有触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其中,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窄边框结构,即触控显示屏的边缘与电子设备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较小,从而实现窄边框。
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嵌入于外壳的触控屏110和背板120,外壳中不仅嵌入有触控屏110,还可以嵌入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中集成有各种电子元件,例如处理器、晶体管、倍频管等,从而为电子设备具备的功能提供支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触控屏110例如可以为矩形屏,或者可以为各种异型屏,具体例如可以为刘海屏、水滴屏、美人尖屏或挖孔屏等。触控屏110通过设置触控结构来感测得到操作体的触控操作。该触控屏110可以通过引线与电路板连接,以在感测到触控操作后,由集成于电路板的处理器对该触控操作进行响应。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触控屏110可以为电容触摸屏,具体例如可以是投射电容式的触摸屏。其中,为了避免对多点触摸无法准确定位的情况,该投射电容式的触摸屏具体例如可以为互电容触摸屏。该触控屏110中的触控结构由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交叉构成,其中,两组电极交叉的地方会形成电容。当操作体触摸触控屏110时,会影响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因此根据电容量的改变可以检测得到触摸点的位置,从而实现触控操作的感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触控操作例如可以是操作体对触控屏进行点击、滑动等操作。其中,操作体例如可以包括用户的手、触控笔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结构设置于触控屏110中。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屏可以为触控屏110。
以下将结合图2~图6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一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第一触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B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两个第二触控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设置于触控屏110中的触控结构200包括第一触控线路和第二触控线路。其中,第一触控线路为图2中的实线线路,第二触控线路为图2中的虚线线路。
其中,第一触控线路包括沿第一方向周期排列的多个触控行组。每个触控行组2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触控线,该两个第一触控线例如可以是沿着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周期结构。
如图3A所示,该两个第一触控线例如可以包括第一触控线211和第一触控线212。其中,第一触控线211可以按照倒三角锯齿结构布局,相应地,第一触控线212按照正三角锯齿结构布局。其中,倒三角锯齿结构中与顶角对应的边及正三角锯齿结构中与顶角对应的边无需布局第一触控线。倒三角锯齿结构中的顶角与正三角锯齿结构中的顶角例如可以位于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位置。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两个触控线的布局结构仅作为示例以利于理解本公开,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只要保证两个触控线相对设置,且第一触控线212的布局可以通过将第一触控线211的布局在第一方向指向第二方向的方向上旋转180度得到即可。
类似地,第二触控线路包括沿第二方向周期排列的多个触控列组。每个触控列组2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触控线,该两个第二触控线例如可以是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周期结构。
如图3B所示,该两个第二触控线例如可以包括第二触控线221和第二触控线222。其中,第二触控线221与第二触控线222例如可以是将图3A中的两个第一触控线在第一方向指向第二方向的方向上旋转90度构成的两个触控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可以设置于不同的触控层,例如第一触控线路位于第一触控层,第二触控线路位于第二触控层,且第一触控层与第二触控层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垂直于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其中,第一触控线路和第二触控线路例如可以对应设置。
在第一触控线路包括的第一触控线和第二触控线路包括的第二触控线按三角锯齿结构布局时,如图2所示,一个触控行组包括的两个第一触控线可以围成多个第一菱形结构,一个触控列组包括的两个第二触控线可以围成多个第二菱形结构,整个触控结构中,多个触控行组形成的多个第一菱形结构与多个触控列组形成的多个第二菱形结构对应设置,从而实现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的对应设置。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上,多个第一菱形结构的投影与多个第二菱形结构的投影会有多个交叉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将该两个触控线路与不同电极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触控层与第二触控层之间因第三方向上的间隔距离而具有一定的电容量。其中,每个交叉点对应于第一触控层的位置与该交叉点对应于第二触控层的位置之间因交叉而具有较大的电容量。因此,根据该多个交叉点,可以在对应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之间构成多个耦合感应节点260。在操作体触摸触控屏时,会影响触摸点附近两个触控线路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电容量的大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为两个触控线路之间设置较大的电容值,从而便于感测触摸点的位置并提高感测灵敏度。如图3A和图4A所示,第一触控线和第二触控线在顶角位置处可以为平行于延伸方向的平台结构,从而增加第一触控线路和第二触控线路相对面积的大小,增大电容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为了便于检测两个触控线路之间的电容量的大小,第一触控线路中的第一触控线中例如可以设置有发射电极,第二触控线路中的第二触控线中例如可以设置有感应电极。检测电容量时,第一触控线中的发射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第二触控线中的所有感应电极同时接收信号,从而得到两个触控线路对应设置形成的多个耦合感应节点处的电容值大小,得到整个触控结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构成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触控线中例如还可以设置感应电极,相应地,第二触控线中设置发射电极。则激励信号由第二触控线发出,而激励信号的接收由第一触控线中的感应电极接收。其中,在操作体触摸触控屏时,可以根据触摸点周边的多个耦合感应节点的电容量的变化来确定触摸点的精准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考虑到若触摸点对应于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时,由于触摸点周边的耦合感应节点较少,因此会存在感测精度较差,触摸点定位不准确的情况。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2所示,可以在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设置较高密度的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从而增加边缘区域的耦合感应节点个数。例如,若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在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的分布密度为第一分布密度,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在触控结构的中心区域的分布密度为第二分布密度,则第一分布密度大于第二分布密度。
图4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两个第一触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两个第二触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对应设置形成耦合感应点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在边缘区域增加触控行组的分布密度,如图4A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行组除了包括图3A描述的触控行组外,还可以包括如图4A描述的触控行组。其中,图3A描述的触控行组为第一触控行组,图4A描述的触控行组为第二触控行组。如图2和图5所示,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不仅分布有多个第一触控行组,还分布有多个第二触控行组。在触控结构的中心区域仅分布有多个第一触控行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边缘区域中,每个第一触控行组与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行组交叉排列,以增加触控行组与触控列组的交叉点,从而增加耦合感应节点。
类似的,为了在边缘区域增加触控行组的分布密度,如图4B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列组除了包括图3B描述的触控列组外,还可以包括如图4B描述的触控列组,其中,图3B描述的触控列组为第一触控列组,图4A描述的触控列组为第二触控列组。如图2和图5所示,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不仅分布有多个第一触控列组,还分布有多个第二触控列组。在触控结构的中心区域仅分布有多个第一触控列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边缘区域中,每个第一触控列组与至少一个第二触控列组交叉排列,以增加触控行组与触控列组的交叉点,从而增加耦合感应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在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分布的第一分布密度与在触控结构的中心区域分布的第二分布密度的比值为2的n次幂,n为正整数。例如,若该比值为第一比值m,则m=2n。为了满足该第一比值,应设置合理数量的第一触控行组和第二触控行组,并设置合理数量的第一触控列组和第二触控列组。具体地,在边缘区中,多个第二触控行组的个数与多个第一触控行组的个数的比值,以及多个第二触控列组的个数与多个第一触控列组的个数的比值均为第二比值,且该第二比值的取值为m-1。通过该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的触控结构的不同设置,可以使得单位空间内,边缘区域的耦合感应节点的个数k’与中心区域的耦合感应节点k的比值为m2+1。其中,单位空间例如可以为第一触控行组的单个周期结构与对应的第一触控列组的单个周期结构构成的空间,该单位空间具体为触控结构的一个sensor pitch围成的空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边缘区域中,与第一触控行组交叉排列的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行组的个数,及与第一触控列组交叉排列的至少一个第二触控列组的个数可以根据边缘区域需要增加的耦合感应节点的个数确定。具体地,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行组及至少一个第二触控列组的个数q可以为前述第一比值减1得到的值,即q=m-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为了保证操作体触控时的感测精度,还可以根据操作体的尺寸来确定边缘区域的相邻两个耦合感应节点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第一比值的取值。具体地,边缘区域中相邻两个耦合感应节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操作体的尺寸。例如,若触控结构的中心区域处相邻两个耦合感应节点之间的距离为4.2mm,操作体的尺寸约为1mm,则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处相邻两个耦合感应节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4mm。此时,如图5所示,第一比值为2,边缘区域中第一触控行组与第二触控行组的个数比值为1,且在边缘区域中,与一个第一触控行组交叉的排列的第二触控行组的个数为1,边缘区域中单位空间包括的耦合感应节点个数与中心区域中单位空间包括的耦合感应节点个数的比值为5。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边缘区域中第一触控行组与第二触控行组的个数比值为1时,如图4A所示,第二触控行组210’包括的两个第一触控线中,第一触控线211’的结构与第一触控行组210包括的第一触控线212的结构类似,第一触控线212’的结构与第一触控行组210包括的第一触控线211的结构类似。如图4B所示,第二触控列组220’包括的两个第二触控线中,第二触控线221’的结构与第一触控列组220包括的第二触控线222的结构类似,第二触控线222’的结构与第一触控列组220包括的第二触控线221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若第一触控行组与第二触控行组的个数比值为大于1的整数时,第二触控行组可以即包括图4A描述的类似结构,也包括图3A描述的类似结构。再者,第二触控行组不仅包括单个周期的尺寸与第一触控行组的单个周期的尺寸相等的第二触控行组,还包括单个周期的尺寸为第一触控行组的单个周期的尺寸的1/2、1/4、……,以及1/2n-1的第二触控行组。类似的,若第一触控例组与第二触控列组的个数比值为大于1的整数时,第二触控列组可以即包括图4B描述的类似结构,也包括图3B描述的类似结构。再者,第二触控列组不仅包括单个周期的尺寸与第一触控列组的单个周期的尺寸相等的第二触控列组,还包括单个周期的尺寸为第一触控列组的单个周期的尺寸的1/2、1/4、……,以及1/2n-1的第二触控列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上述触控行组和触控列组的设置,在没有外扩触控线路的前提下,可以提高边缘区域的定位精度。因此,在操作体响应于触控体对边缘区域的触摸接触时,可以根据第一触控线路和第二触控线路之间、触摸点周边的两个以上的耦合感应节点的电学参数(电容值)的变化,来确定触摸点的位置。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二的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为了进一步确定电容值是否有变化,如图6所示,触控结构还可以设置有触控集成电路230(例如触控IC),以检测第一触控线路与第二触控线路之间的电学参数(电容值)的变化。
其中,多个触控行组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通道240与触控集成电路230连接,多个触控列组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通道250与触控集成电路230连接,以将感测得到的各个耦合感应节点的电容值发送给触控集成电路230,由触控集成电路根据不同时刻之间电容值的变化来定位操作体接触触摸屏时的接触点及接触类型。该触控集成电路还可以与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连接,以将定位得到的接触点的位置和接触类型发送给处理器,由处理器对该操作体的接触进行响应,完成人机交互。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在触控结构为图5所示的触控结构时,每个第一触控行组210及与该每个第一触控行组210交叉排列的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行组210’可以通过一个第一通道240与触控集成电路230连接。相应地,每个第一触控列组220及与该每个第一触控列组220交叉排列的至少一个第二触控列组220’可以通过一个第二通道250与触控集成电路230连接。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一的触控屏的结构爆炸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前述的触控结构例如可以应用于触控屏中。如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屏110可以包括显示层111、触控感测层112和盖板113。其中,显示层111例如可以为OLED等显示屏。触控感测层112设置于显示层111与盖板113之间,且该触控感测层包括图2或图6描述的触控结构。盖板113罩设于显示层111和触控感测层112外部,以保护显示层111和触控感测层112。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二的触控屏的结构爆炸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前述的触控结构例如可以应用于内嵌式的触控技术,将触控结构与显示面板整合得到触控屏。例如,具体可以应用于on-cell的感应线路中。因此,如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触控屏110’可以包括显示层111’和盖板112’。其中,显示层111’包括基板、触控感测板和偏光片。其中,基板例如可以为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片基板,触控感测板夹设于基板与偏光片之间。其中,触控感测板集成有图2或图6所示的触控结构。其中,盖板112’罩设于显示层111’外部,以保护显示层111’。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爆炸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图7描述的触控屏110或图8描述的触控屏110’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
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有触控屏110’,还包括电路板130’和背板120’。其中,电路板130’夹设于触控屏和背板120’之间,该电路板130’上可以集成有处理器等电子元件,为电子没备100’所具有的功能提供支持。背板120’置于电路板130’的远离触控屏110’的一侧,则通过触控屏的盖板和该背板120’,可以保护夹设于中间的其电路板130’和显示层110’。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用图7描述的触控屏110替代图9中描述的电子设备100’包括的触控屏110’,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Claims (8)

1.一种触控结构,包括:
第一触控线路,包括沿第一方向周期排列的多个触控行组,每个触控行组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触控线,所述两个第一触控线相对设置;
第二触控线路,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周期排列的多个触控列组,每个触控列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二触控线,所述两个第二触控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线路与所述第二触控线路对应设置;所述触控行组和所述触控列组在所述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分布的第一分布密度,大于所述触控行组和所述触控列组在所述触控结构的中心区域分布的第二分布密度,
其中:
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触控集成电路,所述多个触控行组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通道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连接,所述多个触控列组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通道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连接,所述触控集成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触控线路与所述第二触控线路的电学参数的变化,并且
所述多个触控行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行组和多个第二触控行组,所述多个触控列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列组和多个第二触控列组,其中,
每个第一触控行组与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行组交叉排列,且每个第一触控列组与至少一个第二触控列组交叉排列;
所述多个第一触控行组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列组均分布于所述中心区域及所述边缘区域,
所述多个第二触控行组与所述多个第二触控列组分布于所述边缘区域,
其中,所述每个第一触控行组及与所述每个第一触控行组交叉排列的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行组通过一个第一通道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连接;所述每个第二触控列组及与所述每个第一触控列组交叉排列的至少一个第二触控列组通过一个第二通道与所述触控集成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触控线路位于第一触控层;
所述第二触控线路位于与所述第一触控层不同的第二触控层;
所述第一触控线中设置有发射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线中设置有感应电极;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线中设置有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线中设置有发射电极,
其中,所述电学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触控线路与所述第二触控线路之间的电容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
所述两个第一触控线围成多个第一菱形结构,所述两个第二触控线围成多个第二菱形结构,所述多个第一菱形结构与所述多个第二菱形结构对应设置;
其中,多个第一菱形结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与多个第二菱形结构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具有多个交叉点,每个交叉点对应的第一触控层的第一位置和所述每个交叉点对应的第二触控层的第二位置之间构成耦合感应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分布密度与所述第二分布密度的比值为第一比值,所述第一比值的取值为2的n次幂,n为正整数;
在所述触控结构的边缘区域中:
所述多个第二触控行组的个数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行组的个数的比值,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触控列组的个数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列组的个数的比值均为第二比值,所述第二比值的取值为所述第一比值减1得到的值;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行组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触控列组的个数均为所述第一比值减1得到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比值的取值根据触控体的尺寸确定,
其中,所述触控结构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触控体的接触,改变所述第一触控线路与所述第二触控线路之间的电学参数。
6.一种触控屏,包括:
显示层;
盖板;以及
触控感测层,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所述触控感测层夹设于所述显示层与所述盖板之间。
7.一种触控屏,包括:
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基板、触控感测板和偏光片,所述触控感测板夹设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偏光片之间,所述触控感测板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以及
盖板,置于所述显示层的靠近所述偏光片的一侧。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触控屏。
CN201910931114.0A 2019-09-27 2019-09-27 触控结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647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1114.0A CN110647260B (zh) 2019-09-27 2019-09-27 触控结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1114.0A CN110647260B (zh) 2019-09-27 2019-09-27 触控结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7260A CN110647260A (zh) 2020-01-03
CN110647260B true CN110647260B (zh) 2020-11-20

Family

ID=68993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1114.0A Active CN110647260B (zh) 2019-09-27 2019-09-27 触控结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726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104A (zh) * 2013-05-27 2014-12-0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
KR20150070664A (ko) * 2013-12-17 2015-06-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CN105988614A (zh) * 2015-02-06 2016-10-0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设备
CN109062461A (zh) * 2018-10-18 2018-12-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3251B2 (ja) * 2010-04-21 2014-03-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4714327A (zh) * 2015-03-30 2015-06-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104A (zh) * 2013-05-27 2014-12-0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
KR20150070664A (ko) * 2013-12-17 2015-06-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CN105988614A (zh) * 2015-02-06 2016-10-0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设备
CN109062461A (zh) * 2018-10-18 2018-12-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7260A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4898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camera underwater
EP2538313B1 (en) Touch sensor panel
US8902191B2 (en) Proximity sensing for 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US8659575B2 (en) Touch panel device of digital capacitive coupling type with high sensitivity
US20160291781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108063B2 (en) In-cell touch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array substrate thereof
KR101084438B1 (ko) 멀티 포인트 터치 감지 시스템의 동작 방법
TWI502454B (zh) 觸摸感測面板
CN105677102A (zh) 电极片
JP2010055612A (ja) 多点タッチセンサーシステム
KR20180044764A (ko) 압력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2406530B1 (ko) 터치 패널, 전자 장치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US10712877B2 (en)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evice
TW201516820A (zh) 觸控螢幕、觸控板及其驅動方法
US928024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nite element imaging sensor devices
CN103649882A (zh) 触摸感应面板
US20190138125A1 (en) Differential force sensing referenced to display
CN206877309U (zh) 电容式感测结构
CN110647260B (zh) 触控结构、触控屏和电子设备
US9715312B2 (en) Input device having anti-static layer bypass
JP7267916B2 (ja) 位置検出センサ、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10942608B2 (en) Spatially encoded sensor electrodes
US20140168112A1 (en) Touch sensing method and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KR20200133331A (ko) 터치 어셈블리, 장치 및 터치 방법
US2014026706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touch gestures in sensor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