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散热效果好的液压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移动的散热效果好的液压站,包括主体和回油管,还包括散热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主体的底部,所述回油管通过散热机构与主体连接;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管、出风槽、第一电动阀、第一导流管、气泵、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至少两个导风板和至少两个散热片,各散热片相互平行,各散热片均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散热管穿过各散热片,所述回油管通过散热管与主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散热片垂直,所述第一导流管设置在各散热片的底部,所述出风槽设置在第一导流管的靠近散热片的一侧,所述出风槽与第一导流管的内部连通,所述气泵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中部通过第二导流管与气泵连通,所述第三导流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电动阀与第一导流管连接,所述导风板与散热片垂直,各导风板相互平行,各导风板均设置在各散热片的远离主体的一侧,所述导风板的远离第一导流管的一侧与各散热片均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的远离第一导流管的一侧与主体之间的距离大于导风板的靠近第一导流管的一侧与主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支撑框、动力组件和两个收放组件,所述支撑框设置在主体的底端的四周,所述动力组件和两个收放组件均设置在支撑框的内侧,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主体的底端的中部,两个收放组件分别设置在支撑框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动力组件与两个收放组件均连接;
所述收放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杆、两个转动杆和两个移动轮,两个转动杆相互平行,两个转动杆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框一侧的两端的内壁铰接,两个移动轮分别安装在两个传动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两个转动杆的中部均铰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动力组件连接;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二电动阀、气缸、两个活塞块、两个第二传动杆和两个支撑套管,所述气缸的轴线与第一导流管平行,所述气缸与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和支撑套管均与气缸同轴设置,两个支撑套管分别设置在气缸的两端,两个第二传动杆分别穿过两个支撑套管,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支撑套管滑动连接,两个活塞块分别与两个第二传动杆的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块与气缸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传动杆的远离转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导流管的远离第一电动阀的一端通过第二电动阀与气缸的中部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液压站的自动化程度,所述主体上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上设有显示屏和至少两个控制按键,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有PLC,所述显示屏和各控制按键均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延长支撑框的使用寿命,所述支撑框上涂有防腐涂层。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活塞块的密封性能,所述活塞块上涂有密封脂。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二传动杆移动的顺畅度,所述第二传动杆上涂有润滑脂。
作为优选,为了降低液压站发生打滑的几率,所述支撑框的远离主体的一侧设有防滑纹。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散热管的散热效率,所述散热管的形状为S形。
作为优选,为了延长主体的使用寿命,所述主体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出风槽处气流的均匀度,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内部设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与第一导流管的轴线平行,所述出风槽和第一电动阀分别设置在均流板的两侧。
作为优选,为了提升散热片和导风板的散热速度,所述散热片和导风板的制作材料均为金属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移动的散热效果好的液压站中,通过散热机构加快了主体内部的液压油的散热速度,降低了液压油的温度,降低了液压站的故障率,与现有散热机构相比,该散热机构通过导风板不仅增大了主体的散热面积,还实现了对气流的压缩,加快了气流的流速,通过气流加快了主体的散热速度,提升了液压站的散热性能,不仅如此,通过移动机构实现了移动轮的收放,通过移动轮提高了液压站移动的便捷度,提高了液压站的实用性,与现有移动该机构相比,该移动机构与散热机构通过同一气泵驱动,降低了液压站的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移动的散热效果好的液压站,包括主体6和回油管1,还包括散热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主体6的一侧,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主体6的底部,所述回油管1通过散热机构与主体6连接;
通过散热机构加快了主体6内部的液压油的散热速度,降低了液压油的温度,降低了液压站的故障率,通过移动机构实现了移动轮13的收放,通过移动轮13提高了液压站移动的便捷度,提高了液压站的实用性;
如图1-2所示,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管4、出风槽7、第一电动阀19、第一导流管8、气泵10、第二导流管14、第三导流管15、至少两个导风板3和至少两个散热片2,各散热片2相互平行,各散热片2均设置在主体6的一侧,所述散热管4穿过各散热片2,所述回油管1通过散热管4与主体6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导流管8与散热片2垂直,所述第一导流管8设置在各散热片2的底部,所述出风槽7设置在第一导流管8的靠近散热片2的一侧,所述出风槽7与第一导流管8的内部连通,所述气泵10与主体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流管15的中部通过第二导流管14与气泵10连通,所述第三导流管15的一端通过第一电动阀19与第一导流管8连接,所述导风板3与散热片2垂直,各导风板3相互平行,各导风板3均设置在各散热片2的远离主体6的一侧,所述导风板3的远离第一导流管8的一侧与各散热片2均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3的远离第一导流管8的一侧与主体6之间的距离大于导风板3的靠近第一导流管8的一侧与主体6之间的距离;
回油管1中的液压油通过散热管4回流到主体6的内部,通过散热片2和导风板3增大了散热管4和主体6的散热面积,则加快了对主体6和散热管4内部液压油散热的速度,降低了液压油的温度,同时,第一电动阀19打开,第二电动阀20关闭,通过气泵10提供动力,通过第二导流管14和第三导流管15将气流送至第一导流管8的内部,之后通过出风槽7将气流吹到散热管4、散热片2和导风板3上,则通过气流加快了散热管4、散热片2和导风板3上热量散发的速度,同时在导风板3的作用下,可以对气流进行压缩,加快了散热管4和散热片2四周空气的流速,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管4和散热片2的散热速度,则提升了液压站的散热性能,降低了液压站的故障率;
如图3-4所示,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支撑框11、动力组件和两个收放组件,所述支撑框11设置在主体6的底端的四周,所述动力组件和两个收放组件均设置在支撑框11的内侧,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主体6的底端的中部,两个收放组件分别设置在支撑框11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动力组件与两个收放组件均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收放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杆17、两个转动杆12和两个移动轮13,两个转动杆12相互平行,两个转动杆12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框11一侧的两端的内壁铰接,两个移动轮13分别安装在两个传动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传动杆17的一端与两个转动杆12的中部均铰接,所述第一传动杆17的另一端动力组件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二电动阀20、气缸16、两个活塞块5、两个第二传动杆18和两个支撑套管21,所述气缸16的轴线与第一导流管8平行,所述气缸16与主体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18和支撑套管21均与气缸16同轴设置,两个支撑套管21分别设置在气缸16的两端,两个第二传动杆18分别穿过两个支撑套管21,所述第二传动杆18与支撑套管21滑动连接,两个活塞块5分别与两个第二传动杆18的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块5与气缸16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第二传动杆18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传动杆17的远离转动杆1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导流管15的远离第一电动阀19的一端通过第二电动阀20与气缸16的中部连接;
当第二电动阀20打开的时候,气流被注入气缸16的内部,当气缸16内部注满气体的时候,第二电动阀20关闭,则可以保持气缸16内部气压稳定,则通过气流推动两个活塞块5相互远离移动,通过支撑套管21提高了第二传动杆18的稳定性,则通过活塞块5推动两个第二传动杆18沿着支撑套管21相互远离移动,之后在第一传动杆17的传动作用下,通过第二传动杆18驱动转动杆12向下转动,则使移动轮13下降,通过移动轮13将主体6撑起,则通过移动轮13提高了液压站移动的便捷度,当液压站移动到位之后,第一电动阀19和第二电动阀20均打开,而气泵10停止运行,此时在液压站重力的作用下,使转动杆12向上转动,则使两个活塞块5相互靠近移动,通过第三导流管15将气缸16内部的空气注入第一导流管8的内部,则通过气流可以对液压站进行散热,在此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移动轮13的收纳,同时在气缸10停止工作的状态下可以实现了对液压站的散热,提高了液压站的节能性能,当移动轮13收起的时候,通过支撑框11将主体6撑住,提高了主体6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液压站的自动化程度,所述主体6上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上设有显示屏和至少两个控制按键,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有PLC,所述显示屏和各控制按键均与PLC电连接;
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一般用于数据的处理以及指令的接收和输出,用于实现中央控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按键发送控制信号给PLC,则通过PLC控制液压站运行,同时通过显示屏可以显示液压站的工作状态,则提高了液压站的自动化程度。
作为优选,为了延长支撑框11的使用寿命,所述支撑框11上涂有防腐涂层;
通过防腐涂层减缓了支撑框11被腐蚀的速度,延长了支撑框11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活塞块5的密封性能,所述活塞块5上涂有密封脂;
通过密封脂减小了活塞块5与气缸16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提高了活塞块5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二传动杆18移动的顺畅度,所述第二传动杆18上涂有润滑脂;
通过润滑脂减小了第二传动杆18与支撑套管21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第二传动杆18移动的顺畅度。
作为优选,为了降低液压站发生打滑的几率,所述支撑框11的远离主体6的一侧设有防滑纹;
通过防滑纹增大了支撑框1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液压站发生打滑的几率。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散热管4的散热效率,所述散热管4的形状为S形;
当散热管4的形状为S形时,增大了散热管4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管4的散热效率。
作为优选,为了延长主体6的使用寿命,所述主体6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
由于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减缓了主体6被腐蚀的速度,延长了主体6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出风槽7处气流的均匀度,所述第一导流管8的内部设有均流板9,所述均流板9与第一导流管8的轴线平行,所述出风槽7和第一电动阀19分别设置在均流板9的两侧;
通过均流板9使气流均匀的流动到第一导流管8内部各处,提高了出风槽7处气流的均匀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升散热片2和导风板3的散热速度,所述散热片2和导风板3的制作材料均为金属铜;
由于金属铜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则提升了散热片2和导风板3的散热速度。
回油管1中的液压油通过散热管4回流到主体6的内部,通过散热片2和导风板3增大了散热管4和主体6的散热面积,则加快了对主体6和散热管4内部液压油散热的速度,降低了液压油的温度,当第二电动阀20打开的时候,气流被注入气缸16的内部,则通过气流推动两个活塞块5相互远离移动,使移动轮13下降,通过移动轮13将主体6撑起,则通过移动轮13提高了液压站移动的便捷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便于移动的散热效果好的液压站中,通过散热机构加快了主体6内部的液压油的散热速度,降低了液压油的温度,降低了液压站的故障率,与现有散热机构相比,该散热机构通过导风板3不仅增大了主体6的散热面积,还实现了对气流的压缩,加快了气流的流速,通过气流加快了主体6的散热速度,提升了液压站的散热性能,不仅如此,通过移动机构实现了移动轮13的收放,通过移动轮13提高了液压站移动的便捷度,提高了液压站的实用性,与现有移动该机构相比,该移动机构与散热机构通过同一气泵10驱动,降低了液压站的生产成本。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