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4420A - 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4420A
CN110644420A CN201910989901.0A CN201910989901A CN110644420A CN 110644420 A CN110644420 A CN 110644420A CN 201910989901 A CN201910989901 A CN 201910989901A CN 110644420 A CN110644420 A CN 110644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bor basin
tidal
flange
hol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99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4420B (zh
Inventor
邢方亮
王磊
陈俊
王天奕
徐奕蒙
丘瑾炜
郭泽斌
刘悦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Original Assignee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filed Critical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WRC
Priority to CN2019109899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44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4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4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4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4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00Equipment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general hydraulic engineering, e.g. protection of constructions against ice-strains
    • E02B1/02Hydraulic mod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造港池波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包括生潮设备、泵井以及地下水库,港池的底壁上预设有预留通孔,预留通孔贯穿底壁的厚度方向,生潮设备固定布置于预留通孔内,生潮设备的下端导通泵井,泵井导通地下水库,生潮设备的上端导通港池,当生潮设备启动后,生潮设备驱动地下水库的水经由预留通孔输送至港池内;通过在港池的底壁上布置预留通孔,并在预留通孔内布置有生潮设备,在预留通孔下方连通有地下水库,这样,在进行生潮的模拟过程中,水流从多个预留通孔内由下至上流出,可以更加均匀、平稳地出流,达到更加真实的模拟效果,更贴切生潮的过程,具有更佳的模拟效果。

Description

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制造港池波流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海岸与河口波浪潮流泥沙模拟实验中,通过建造港池波流设施是进行物理模型研究的一种必备方法,物理模型概念根据水流和泥沙运动的力学规律,按照相似理论,制作与原型几何相似的实体模型,以动态与动力相似为准则,试验研究河流、湖泊、河口、海岸的水流、波浪、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规律(包括工程前后的相应变化)的过程。
目前,在生潮过程中,一般是通过管道直接向港池内注水,港池内的水量逐渐升高,进而达到模拟生潮过程的效果。
然而,由于实验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人员对所产生波浪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生潮结构一般是将用于向港池供水的管道连通在港池的侧壁或是上方,然后开通电源,水泵将在水泵入港池过程中,那么在泵水过程中,水在港池内不同区域或者是不同深度的水域之间都会存在不均匀的情况,而且会对港池中水面的波动造成影响,与实际海洋、湖泊等水域的生潮过程有较大的差异,存在对生潮过程模拟效果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生潮结构对生潮过程模拟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包括生潮设备、泵井以及地下水库,港池的底壁上预设有预留通孔,所述预留通孔贯穿所述底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生潮设备固定布置于所述预留通孔内,所述生潮设备的下端导通所述泵井,所述泵井导通所述地下水库,所述生潮设备的上端导通所述港池,当所述生潮设备启动后,所述生潮设备驱动所述地下水库的水经由所述预留通孔输送至所述港池内。
进一步地,沿环绕所述预留通孔圆周方向,所述预留通孔的中部设置有卡合环,所述卡合环的中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周围环绕埋设有预设法兰,所述生潮设备穿设在所述开口内,并与所述预埋法兰固定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生潮设备包括耦合管以及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置于所述泵井内,所述耦合管的下端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耦合管的上端与所述预设法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管包括上法兰、中管、下法兰以及稳流装置,将所述上法兰焊接在所述中管的上端,将所述下法兰焊接在所述中管的下端;所述稳流装置包括上环、压水板、多根支撑杆以及预埋法兰,多根所述支撑杆由上至下依序穿过并与所述上环、压水板以及预埋法兰,所述压水板与所述支撑杆活动布置,可沿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预埋法兰套设在所述中管上并与所述第一跺头呈固定布置,所述预埋法兰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法兰的下表面贴合布置,所述耦合管的下法兰与所述潜水泵固定布置,且所述中管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预留通孔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分别朝内水平凸出布置有第一跺头以及第二跺头,所述第一跺头与第二跺头布置在所述预设法兰的上方,所述第一跺头与第二跺头上分别封盖有格栅板。
进一步地,所述压水板的上方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上环固定布置,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水板上,并且所述弹性件在不受压力的状况下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上端与所述上环固定布置,所述弹簧柱的下端与所述压水板的上端面固定布置,所述弹簧柱活动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生潮设备间隔布置在所述港池的底壁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生潮设备的泵井之间修筑有隔墙,所述隔墙将相邻的所述潜水泵隔绝成独立状态。
进一步地,上法兰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两条安装槽,两条所述安装槽同心布置,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条。
进一步地,所述港池的边部布置有多个造波机,多个所述造波机朝向所述港池的中心布置,所述造波机布置在所述预留通孔的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通过在港池的底壁上布置预留通孔,并在预留通孔内布置有生潮设备,在预留通孔下方连通有地下水库,这样,在进行生潮的模拟过程中,水流从多个预留通孔内由下至上流出,可以更加均匀、平稳地出流,达到更加真实的模拟效果,更贴切生潮的过程,具有更佳的模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港池的分隔区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港池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港池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耦合管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耦合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直立式消能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斜坡式消能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第一水库与第二水库以及港池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第一水库与第二水库以及港池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第一阶段过程中港池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的第二阶段过程中港池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1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包括生潮设备、泵井171以及地下水库170,港池100的底壁上预设有预留通孔110,预留通孔110贯穿底壁的厚度方向,生潮设备固定布置于预留通孔110内,生潮设备的下端导通泵井171,泵井导通地下水库170,生潮设备的上端导通港池100,当生潮设备启动后,生潮设备驱动地下水库170的水经由预留通孔110输送至港池100内。
上述提供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通过在港池100的底壁上布置预留通孔110,并在预留通孔110内布置有生潮设备,在预留通孔110下方连通有地下水库170,这样,在进行生潮的模拟过程中,水流从多个预留通孔110内由下至上流出,可以更加均匀、平稳地出流,达到更加真实的模拟效果,更贴切生潮的过程,具有更佳的模拟效果。
具体的,沿环绕预留通孔110圆周方向,预留通孔110的中部设置有卡合环,卡合环的中部具有开口,开口周围环绕埋设有预设法兰182,生潮设备穿设在开口内,并与预埋法兰182固定布置。
生潮设备包括耦合管180以及潜水泵270,潜水泵270置于泵井内,耦合管180的下端与潜水泵270的出水口连通,耦合管180的上端与预设法兰固定连接,耦合管180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泵的安装位置,提高地下水库利用率和潜水泵270的工作效率。
耦合管180包括上法兰183、中管181、下法兰188以及稳流装置,将上法兰183焊接在中管181的上端,将下法兰188焊接在中管181的下端,稳流装置包括上环186、压水板185、多根支撑杆184以及预埋法兰182,多根支撑杆184由上至下依序穿过并与上环186、压水板185以及预埋法兰182,压水板185与支撑杆184活动布置,可沿支撑杆184长度方向往复移动,预埋法兰182套设在中管181上并与第一跺头114呈固定布置,预埋法兰182的上表面与上法兰183的下表面贴合布置,耦合管180的下法兰188与潜水泵270固定布置,且中管181与潜水泵270的出水口连通。
预留通孔110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分别朝内水平凸出布置有第一跺头114以及第二跺头115,第一跺头114与第二跺头115布置在预设法兰的上方,第一跺头114与第二跺头115上分别封盖有格栅板112,在水流由下至上进入到港池的过程中,格栅板112进一步可以起到均流稳流的作用,使水流平滑的进入模型区域,达到涨潮的目的。
压水板的上方设置有弹性件305,弹性件305的一端与上环固定布置,弹性件305的另一端固定在压水板上,并且弹性件305在不受压力的状况下的长度大于支撑杆的长度。
弹性件305为弹簧柱,弹簧柱的上端与上环固定布置,弹簧柱的下端与压水板的上端面固定布置,弹簧柱活动套设在支撑杆上;这样,在潜水泵270从地下水库170内将水抽入到港池100的过程中,受到水的推力,压水板185沿着支撑杆184朝上移动,此时压水板185推动弹簧柱,并压缩弹簧柱,弹簧柱在支撑杆184上滑动,此时水可以自由流入到港池100中,当潜水泵270停止运行时,此时压水板185在重力作用以及弹簧柱恢复形变过程中的推力作用下,压合在上法兰183的上表面上,这样,能有效放置港池100中的水回流到地下水库170内。
另一方面,在潜水泵270抽水过程中,水先经过耦合管180进入,并冲在压水板185上,能减缓水流的速度,并且水前进的方向绕过压水板185的边缘徐徐上升,均匀平稳出流,并提高潜水泵270工作效率和运行效果;平滑的进入模型区域,达到生潮的目的,可有限避免旋涡及水花的出现。
多个生潮设备间隔布置在港池100的底壁上,相邻的两个生潮设备的泵井171之间修筑有隔墙240,隔墙240将相邻的潜水泵270隔绝成独立状态,这样,有效的避免了潜水泵270之间的相互干扰,又实现分散供水,以达到均流的目的。
上法兰18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两条安装槽,两条安装槽同心布置,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条,两条安装槽分别为第一条槽和第二条槽,第一条槽内径221.34mm,外径232.66mm,槽深2.00mm,第二条槽内径251.34mm,外径262.66mm,槽深2.00mm,槽为圆弧形,直径为6.00mm,安装槽内安装有密封条,从而保持良好的气密性。
在港池100的边部布置有多个造波机150,多个造波机150朝向港池的中心布置,造波机150布置在预留通孔110的正上方,多个造波机150可以从港池100的单侧或同时从港池100的多侧进行造波,即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动运行;从而满足对物理模型进行多侧波浪试验的需求。
另外,上述提到的港池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以地面的高程为零,向下挖设港池100,沿着港池100的边缘修筑围墙以及底壁,围墙与底壁围合形成矩形状的港池100。
(2)在修筑底壁的过程中,沿底壁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在底壁上预留有条状的预留区,在预留区内向下挖设出多个预留通孔110,预留通孔110的下方挖设有泵井,预留通孔110与泵井连通,泵井171与地下水库170相连通,并且在泵井171内设置有生潮设备,生潮设备的上端置于预留通孔110内,生潮设备的下端与地下水库170相连通,生潮设备启动后,将地下水库170的水经由预留通孔110输送至港池100内。
(3)在港池100内布置多个造波机150,港池100的围墙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边墙,并且在两个或者三个边墙的内侧布置造波机150,多个造波机150沿着围墙的延伸方向布置在围墙的内侧,造波机150布置在预留区的外侧。
在与造波机150对立布置的边墙的内侧布置有斜坡式消能箱131,斜坡式消能箱131布置在预留区的外侧,在其它布置有造波机150的边墙的内侧布置有直立式消能箱130,斜坡式消能箱131布置在预留区的外侧,直立式消能箱130布置在造波机150的外侧。
斜坡式消能箱131由多根倾斜杆、垂直杆以及水平杆组合拼接而成,具体的,如图8所示,斜坡式消能箱131包括倾斜面、垂直面以及水平面,所述倾斜面由水平杆和倾斜杆围合而成,所述水平面有水平杆和垂直杆围合而成,所述垂直面由垂直杆和水平杆围合而成,具体的,斜坡式消能箱131的高度为888mm,斜坡式消能箱131的宽度为1559mm,斜坡式消能箱131的长度为1960mm。
直立式消能箱130如图7所示,直立式消能箱130的长宽高分别为1960mm、460mm、940mm。
预留通孔110的尺寸设置为300mm。
耦合管180的长度为900mm,上法兰183为钢板,其内径200mm,外径360mm,厚度为20mm,上法兰183开4个M10的安装孔,间隔90度圆形分布,安装孔孔心距法兰中心160mm,下法兰188内径200mm,外径280mm,厚度为10mm,下法兰188开6个直径为12.00mm的安装孔,间隔60度圆形分布,安装孔孔心距法兰中心127mm。
在港池100的外周,环绕港池100的圆周方向,挖设孔槽,并预埋地面金属线槽121,并且配有配电箱120,配电箱120与金属线槽121电性连接,并为造波机150以及生潮设备供电。
另外,当波流被制造出来后,在进行波流模拟完成后,一般将造波机150关闭后,需要等很久波浪才能慢慢恢复平静,这样的话,就会浪费很大一部分模拟时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前面提到的两个泵井171之间修筑的隔墙240更换为隔板241,隔板241是与底壁活动布置的,在底壁上挖设有与地下水库170连通的长条孔,长条孔的两端部设有齿轮以及带动齿轮转动的电机,隔板241的侧壁上布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外齿轮,这样,在第一阶段过程中,当潜水泵270工作时,启动电机,将隔板241下沉,下沉至隔板241的最上端与底壁平齐,此时每个潜水泵270直间都有隔板241隔开,从而避免潜水泵270之间的相互干扰;在第二阶段过程中,当模拟波流完成后,启动电机,此时隔板241上升,并且隔板241的最上端的高度大于港池100中水面的高度,此时港池100内的波浪受到多个隔板241的阻挡,水面可以快速恢复平静,再将隔板241下沉,便可以继续进行模拟实验,具体的,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
另外,在隔板241的周围设置有密封层以及防水膜等密封设施,以使得在隔板241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有水从港池100中回流入地下水库170中。
向下挖设港池100的深度为1.2米,向下挖设地下水库170的深度为3.85米,并且沿地下水库170的中间向四周方向,地下水库170的深度逐渐增加,这样的话,也就是,在地下水库170的边缘处的深度是大于地下水库170中部的深度的,这样的话,地下水库170中的水都会向边缘聚集,而潜水泵270以及造波机150都是布置在港池100的边缘上的,这样,更加便于潜水泵270从地下水库170内抽水。
在边墙的内侧修筑用于支撑造波机150的支撑平台300,支撑平台300包括垂直立柱123、倾斜立柱125以及支撑板124,垂直立柱123以及倾斜立柱125分别抵接在支撑板124的下表面的前端与后端,倾斜立柱125的的下端朝向港池100的中间方向倾斜,造波机150固定布置在支撑板124上并延伸至预留通孔110的上方,每4台造波机150的中间位置的浇筑有钢筋混凝土平台垂直立柱123以及倾斜立柱125,其砼浇筑时采用管做模具。
并且,在边墙的外侧预埋有地面金属线槽121,并且地面金属线槽121与配电箱120电性连接,在边墙内预设有PVC管并一直延伸到泵井171内,地面金属线槽121从PVC管内穿过并连接到潜水泵270,并用于为潜水泵270提供电源。
同样的,支撑板124内也预设有地面金属线槽121,地面金属线槽121与造波机150电性连接,并为造波机150提供电源。
造波机150支撑平台300与水池池壁及池底统一浇筑成整体。
挖设地下水库170,地下水库170包括两个独立布置的第一水库220以及第二水库230,第一水库220的池底深度为3.75m,第一水库220的池顶深度为0.45m,在港池100的边角部挖设有进人孔140,第一水库220具有与地下水库170连通的进水管221,第一水库220内设有第一水泵,水泵可以将第一水库220中的水供入到地下水库170内,地下水库170与进人孔140导通,第二水库230的池底深度为5.6m,第二水库230的池顶深度为0.15m,第二水库230具有与港池100连通的排水管231,进水管221与排水管231分别接入至进人孔140内,第一水库220与第二水库230之间通过连通管232连通,第二水库230内设置有第二水泵233。
并且在第一水库220以及第二水库230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溢液管222,当第一水库或第二水库230的出水量超出警戒水位时,水可从溢液管222内流出。
进人孔140上封盖有上盖盖板141。
另外,在挖设港池100过程中,可以在上述施工区域同时分隔为多个独立布置的港池区101,具体的,包括六个港池区101,各个港池区101之间独立布置,如图2所示,这样的话,在造波过程中,每个港池区101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演示区域,并且各个港池区101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干涉,可以同时进行。
沿环绕底壁的边部,向下挖设有排水沟190,排水沟190的底部与进人孔140导通,进人孔140内具有隔水阀210,具体的,进水管221的进水口以及排水管231的出水口内君不知有隔水阀210,当需要向地下水库170内供水时,将排水管231上的隔水阀210打开,在第一水泵的驱动下,此时水从第一水库220经进水管221流入到地下水库170内,实现对地下水库170的供水;当需要将港池100内的水排出时,港池100内的水经过排水沟190流入到进人孔140,此时将排水管231上的隔水阀210开启,将进水管221上的隔水阀210关闭,水经排水管231流入到第二水库230内,并且在第二水库230内设置有第二水泵,第一水库220与第二水库230之间通过连通管232连通,第二水泵可以将水驱入第一水库220内,从而实现水在港池100、地下水库170、第一水库220以及第二水库230之间循环使用。
上述使用到的隔水阀210为电动蝶阀210。
港池100的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港池区101(试验要求)可以采用旱闸400的方式:具体为,在旱闸400的两边的设置有安装槽,旱闸400的两端嵌入在安装槽内,将旱闸400由上至下插设在安装槽内,其中旱闸400为活动式挡潮闸,拆卸方便,单人即可安装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潮设备、泵井以及地下水库,港池的底壁上预设有预留通孔,所述预留通孔贯穿所述底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生潮设备固定布置于所述预留通孔内,所述生潮设备的下端导通所述泵井,所述泵井导通所述地下水库,所述生潮设备的上端导通所述港池,当所述生潮设备启动后,所述生潮设备驱动所述地下水库的水经由所述预留通孔输送至所述港池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环绕所述预留通孔圆周方向,所述预留通孔的中部设置有卡合环,所述卡合环的中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周围环绕埋设有预设法兰,所述生潮设备穿设在所述开口内,并与所述预埋法兰固定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潮设备包括耦合管以及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置于所述泵井内,所述耦合管的下端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耦合管的上端与所述预设法兰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管包括上法兰、中管、下法兰以及稳流装置,将所述上法兰焊接在所述中管的上端,将所述下法兰焊接在所述中管的下端;所述稳流装置包括上环、压水板、多根支撑杆以及预埋法兰,多根所述支撑杆由上至下依序穿过并与所述上环、压水板以及预埋法兰,所述压水板与所述支撑杆活动布置,可沿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预埋法兰套设在所述中管上并与所述第一跺头呈固定布置,所述预埋法兰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法兰的下表面贴合布置,所述耦合管的下法兰与所述潜水泵固定布置,且所述中管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通孔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分别朝内水平凸出布置有第一跺头以及第二跺头,所述第一跺头与第二跺头布置在所述预设法兰的上方,所述第一跺头与第二跺头上分别封盖有格栅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水板的上方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上环固定布置,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水板上,并且所述弹性件在不受压力的状况下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上端与所述上环固定布置,所述弹簧柱的下端与所述压水板的上端面固定布置,所述弹簧柱活动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生潮设备间隔布置在所述港池的底壁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生潮设备的泵井之间修筑有隔墙,所述隔墙将相邻的所述潜水泵隔绝成独立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法兰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两条安装槽,两条所述安装槽同心布置,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条。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港池的边部布置有多个造波机,多个所述造波机朝向所述港池的中心布置,所述造波机布置在所述预留通孔的正上方。
CN201910989901.0A 2019-10-17 2019-10-17 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 Active CN110644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9901.0A CN110644420B (zh) 2019-10-17 2019-10-17 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9901.0A CN110644420B (zh) 2019-10-17 2019-10-17 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4420A true CN110644420A (zh) 2020-01-03
CN110644420B CN110644420B (zh) 2022-04-22

Family

ID=6899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9901.0A Active CN110644420B (zh) 2019-10-17 2019-10-17 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44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2531A (zh) * 2021-02-05 2021-06-11 董盼 一种地下水库排水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88899U (zh) * 2015-11-30 2016-04-27 河海大学 潮汐试验潜水泵出流口防倒吸控制装置
CN105756011A (zh) * 2016-04-22 2016-07-13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一种室内物理模型实验的涌潮潮头生成装置
JP6148529B2 (ja) * 2013-05-01 2017-06-14 株式会社不動テトラ 津波実験装置
CN107146514A (zh) * 2017-06-21 2017-09-08 浙江大学 一种动床浑水模型生潮加沙辅助造波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447721A (zh) * 2017-06-26 2017-12-08 浙江大学 兼具自动清沙功能的移动加沙造波浑水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09495830U (zh) * 2018-12-24 2019-10-15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一种波流强耦合模拟试验水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8529B2 (ja) * 2013-05-01 2017-06-14 株式会社不動テトラ 津波実験装置
CN205188899U (zh) * 2015-11-30 2016-04-27 河海大学 潮汐试验潜水泵出流口防倒吸控制装置
CN105756011A (zh) * 2016-04-22 2016-07-13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一种室内物理模型实验的涌潮潮头生成装置
CN107146514A (zh) * 2017-06-21 2017-09-08 浙江大学 一种动床浑水模型生潮加沙辅助造波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447721A (zh) * 2017-06-26 2017-12-08 浙江大学 兼具自动清沙功能的移动加沙造波浑水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09495830U (zh) * 2018-12-24 2019-10-15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一种波流强耦合模拟试验水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2531A (zh) * 2021-02-05 2021-06-11 董盼 一种地下水库排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4420B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6719B1 (ko) 부유식 조류발전장치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0644420B (zh) 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
CN110644421B (zh) 制造港池波流的施工结构
KR200465849Y1 (ko) 방류수를 이용한 발전장치
KR101416761B1 (ko) 조력발전 구조물
CN110644419B (zh) 制造港池波流的施工方法
US20100001530A1 (en) "Sandwich" multiple hydro turbine power driver technology
KR101879604B1 (ko) 항내 수질 개선 및 전력 생산이 가능한 방파제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전력을 생산하는 방법
KR100936055B1 (ko) 유선형 케이싱, 이를 이용한 유선형 파일 및 그 시공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유선형 물막이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KR20150080713A (ko) 수로 발전장치
CN104074234A (zh) 电厂循环水系统的内河水取水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1011927B1 (ko) 유지보수가 용이한 수중 유체발전장치
CN113737750B (zh) 面向智慧农业的生态浮体坝
CN220555820U (zh) 一种防积水的电缆井结构
JP3977188B2 (ja) 海象再現水槽
RU2733736C1 (ru) Гидро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KR200144748Y1 (ko) 조립식 조력발전소 잠수형 댐의 구조
CN218971328U (zh) 一种综合利用潮汐能的漂浮式光伏系统
CN219081142U (zh) 一种家用高效高速泳池推流器
CN215521118U (zh) 一种消浪与发电一体式设备
CN220080070U (zh) 一种可拆卸式防倒塌围堰
RU2796337C1 (ru) Приливная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с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м резервуаром
KR20090032440A (ko) 해수의 밀물과 썰물에 동작하는 수직 수차를 이용한수력발전 시스템
GB2153917A (en) Tide powered electrical generator
KR20150070543A (ko) 조지식 조력발전소의 수월구 수문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