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2885A - 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2885A
CN110632885A CN201910632105.1A CN201910632105A CN110632885A CN 110632885 A CN110632885 A CN 110632885A CN 201910632105 A CN201910632105 A CN 201910632105A CN 110632885 A CN110632885 A CN 110632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mn
liquid
waste liquid
metering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21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2885B (zh
Inventor
胡慧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irui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irui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irui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irui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321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2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2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2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2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2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01N1/14Suction devices, e.g. pumps; Ejector devic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8Monitoring; Safet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基于在线监测设备的特点,突破性地从进样端角度计量废液的总量,并根据不同的计量尺度对最终计算公式进行调整,由此实现废液量的监管。本发明方法包括:对各监测分析设备进行测试,得到各单次测试流程以及各单次操作过程和/或各单次操作单元所对应的流体量,并设置在系统中;采集测试流程以及操作过程和/或操作单元的执行数量,并结合前序数据采用不同公式进行计算。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够精确地对废液产生量进行计量,与实际产生量误差达到5%以内,由于从监测分析设备的测试流程进行统计分析,避免废液排放总量造假的可能,针对废液排放实现切实有效的监管,利于环境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针对废液收集进行监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可能产生污染区域的水质在线监测分析设备越发普及。这些设备的分析测量,往往离不开各类化学试剂的使用,并由此产生大量的废液污染物。
虽然我国已有较成熟的废液处理技术及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但仍有部分用户为了减少废液处理支出,恶意偷排漏排这些废液污染物并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这就需要对排放的废液进行精确计量,并与用户实际正常处理的废液进行比较,才能够进行有效监控。以往有人通过重量传感器对废液桶进行称重监控。但在监管过程中我们发现,废液出量端,如废液桶甚至废液重量传感器都容易被人为操作篡改数据,这就导致目前尚无法进行严格的管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基于在线监测设备的特点,突破性地从进样端角度计量流体的总量,并根据不同的计量尺度对最终计算公式进行调整,由此实现废液量的监管,计量精确度高,且不易作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记录和计算步骤:采集测试流程和/或计量过程和/或操作单元的执行数量,采用以下公式中的一种进行计算;其中一个测试流程包括若干计量过程,一个计量过程包括若干操作单元;
公式一:
废液总量=∑(VMN(i)*计量过程次数(i))+K*∑(tmn(i)*VMN(i)/TMN(i))
其中,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序号;tmn(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i实际操作单元数,tmn(i)不包含∑(VMN(i)*计量过程次数(i))已统计计算部分,tmn(i)≦TMN(i);TMN(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i标准操作单元数;VMN(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i一个计量过程对应的单元容积,K为调节系数;
公式二:
废液总量=K*∑(tmn(i)*VMN(i)/TMN(i));
公式三:
废液总量=∑(VMN(i)*计量过程次数(i))
公式四:
最少废液总量=测试流程数量*一个测试流程产生的废液量。
进一步的,所述记录和计算步骤采用的公式中,操作单元的数量为有效计数,数量中不包括抽取气体和排除气体所用的操作单元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单元的加计数和/或减计数通过安装在测试进液通路中的液体传感器触发。
进一步的,当中断发生在计量过程中时,则采用公式一或二计算,否则采用公式三计算。
进一步的,对于一种液体,当有连续若干次计量过程时,所述连续若干次计量过程中除第一次计量过程外的其他计量过程完整地完成后,将TMN(i)值更新为采用控制器记录的实际脉冲数tmn(i)
进一步的,当tmn(i)大于TMN(i)时置tmn(i)=TMN(i)
进一步的,还包括上传步骤:把上述统计记录的所有数据及回收处理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监管部门。
进一步的,还包括前序步骤:对各监测分析设备进行测试,得到各单次测试流程和/或各单次操作过程和/或各单次操作单元所对应的流体量,并设置在系统中。
进一步的,所述前序步骤中还同时设置其他相关信息,包括累计产生废液总量,承送单位,承送量,累计承送总量,承送人,联系方式,回收单位,回收量,累计回收总量,回收人,联系方式,分析设备制造厂家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前序步骤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在设备中安装相应的感应元件和/或计数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系数K取值为50%~1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够精确地对废液产生量进行计量,与实际产生量误差达到5%以内,由于从监测分析设备的测试流程进行计量,避免数据造假的可能,针对废液排放实现切实有效的监管,利于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采用的监测分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采用的监测分析设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选择阀1,计量管2,蠕动泵3,反应容器4,加压阀5,测量光电传感器7,加热管8,风扇 9,支架11,电磁阀10,注射泵12,反吹泵13,液体传感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线监测分析设备会定期对流体采样后分时进行多项测试(如标定、清洗、测量等)并给出分析结果,在一次完整的测试流程中,在线监测分析设备会利用采样设备逐步分量采集流体,在不考虑采样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时,基于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一次完整测试流程中,所有的流体进样量和对应产生的废液量是恒定相同的。因此,计量进液量即可监控废液量。完整测试流程次数是可计量的,从理论上来说,通过记录完整测试流程次数,并将次数与单个完整测试流程所对应的流体量(该流体量可能为一次完整测试所涉及的进样流体量也可能是基于前期测试得到的一次完整测试对应的废液量,该流体量很容易随时通过计量容器收集得出)相乘,即可得到以完整测试为单位计量的废液总量。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时有系统异常情况产生,往往导致测试流程中断,此种情况下,未完成测试的流体会作为废液排出,这就导致废液增加而完整测试流程的次数未增加。显然,实际废液量会大于基于完整测试流程次数计算得到的废液总量。为了实现精确计量,我们进一步将一次测试流程细分为多次计量过程进行计量。一次完整的测试流程中,包括多次会影响废液量的计量过程,例如测试一个数据完整的数据(如图1所示)需要依次加入3次水样 (即三个计量过程),1次硫酸汞,2次重铬酸钾,2次硫酸银硫酸,需依次计量好以上试剂并转移到加热器4中进行消解反应,反应结束后,把加热器中的反应液体排放至废液,即一个完整的测试流程包含了8个计量过程,会产生8次废液量。对于一台分析设备而言,每次计量对应的容量是固定的,即单元容积VMN。即图1上选择阀公共通道到低液位传感器(也可以是高液位传感器,根据需要设定,本发明以低液位传感器为例)之间的内部容积。设备中一次计量过程的容积是确定的,不同设备之间,这个容积可能略有差异,但差异往往很小,并且该容积量可以通过收集多次计量液体的总和再除以计量过程的次数进行校正获得。图1 所示的设备中一次计量对应的容积为1ml。那么加入3次水样则需计量过程三次,需每次控制蠕动泵提取1ml水样,而加入1次硫酸汞则表示计量过程一次,控制蠕动泵提取1ml硫酸汞。由于一次计量过程采集的流体量是可以预先测算的,记录各完整计量的次数,并将计量过程次数与相应单个计量对应的流体量相乘,这样计算的好处是,当完整测试中断时,其中可能有多次计量过程已经完成并产生了相应的废液,以计量过程为单位计量可得到更为精确的废液总量数据,即单元容积VMN*单元容积数量(计量过程的累计次数)。本例中,一个计量过程为蠕动泵开始到液位传感器触发停止,本例是以低位传感器触发计数为例,显然也可以用高位传感器触发计数为例,所不同的是,两传感器触发计数时所对应的单元容积VMN不同而已。当然两传感器也可以按需触发计数,仅需累计计算对应的次数与对应的单元容积 VMN即可。
当系统异常时,很可能计量过程并未完成,这就导致仅通过计量过程进行计算时废液量误差依然较大。这就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分析:在监测分析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一个计量过程往往由多个操作单元组成,一个操作单元可对应成动作机构的一次动作,例如:控制器发出一次脉冲信号、蠕动泵每个步进脉冲转动的角度、每ms蠕动泵转动一定角度等等,或还可将一个操作单元对应成多个单位时间。当测试中断时,计量过程可能中断在一个计量过程的第n个操作单元中。因此,我们认为以操作单元作为基础研究单元会对提高统计计算精度更为有益。这就需要预先测算一个操作单元对应的流体量,并在监测分析过程中记录操作单元的发生次数,将操作单元的发生次数与单个操作单元对应的流体量相乘,即得以操作单元为单位计量的废液总量。本例操作单元以脉冲数为例,例如提取1ml水样时,控制器需发送1000 个脉冲,则每个脉冲对应的液体量为0.001ml,由于脉冲是由控制器逐个发送并很容易实时记录已发送的脉冲数,则当上述计量单位未完成时,进液量可以统计计算为已发送脉冲数 *0.001ml。
需要说明的是,测试流程、计量过程、操作单元的开始和完成应能够监控,可通过传感器或根据动作机构的启停、管道/容器进、出液等条件实现监控。
我们依然以上述加入3次水样,1次硫酸汞,2次重铬酸钾,2次硫酸银硫酸的测试流程为例进行说明。设备开始启动测量,首先要加入水样,阀公共通道切换至水样,控制器发出脉冲信号控制蠕动泵开始工作,水样经阀到达低液位传感器处,传感器返回感应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停止发送脉冲信号使蠕动泵停止,此时,控制器记录已发送的脉冲数,比如1000 个脉冲(即1000个操作单元),此为计量水样1ml所对应的最小单位计数,此时,水样完成了1次计量过程的计量,然后阀切换至加热器,把液体转移到加热器,同理,再完成其他2次的水样计量及其他试剂的计量。那么倘若记录脉冲数为500,则可以对应到计量的试剂为(500/1000)*1=0.5ml。显然,记录脉冲数,并根据脉冲与容积之间的对应关系,便可求得经过一定数量的操作单元被执行后产生的废液量。脉冲与容积之间的对应关系应在出厂前就设置在控制器中,例如,1ml对应1000个脉冲,该值我们称之为标准脉冲数TMN,会被存储在控制器中。在测试过程中,控制器会记录下实际产生的实际脉冲数tmn,脉冲数tmn会在一次计量过程完成后被清零(清零前该脉冲数据被送至处理元件中进行记录、计算)。由于蠕动泵随着使用,其取得一次计量单元容积的脉冲数会有所变化,一般该数量会缓慢增长。为了令计量更为精准,TMN的值也应不断重新动态修正。当一次计量过程完整地完成后,将TMN值更新为采用控制器实际记录的实际脉冲数tmn。例如,在第五十次测试流程的第二次计量过程中,第二次提取水样1ml至液位传感器触发时,记录下的脉冲数tmn为1010次,则将 TMN值修正为1010,此时1010次脉冲对应的容积量为1ml。参数TMN会不断根据实际脉冲数进行修正,以防止驱动泵老化,导致TMN与VMN失真,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保证TMN与 VMN之间的真实对应关系。
但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每种液体在第一次被计量时,由于管路中并没有满管的该液体,这就导致了蠕动泵在抽取该液体时需要多发送一些脉冲,比如,在第一次抽取水样时,同样是计量1ml,但控制器记录下的实际脉冲数tmn=1200,虽然仅仅抽取了1ml,但如果通过脉冲数计算容积的话,则会计算出1.2ml。而若是计量完成后将TMN更新成tmn则会导致误差进一步扩大,因此此时不应更新TMN值,即在该次计量完成后TMN依然保持为上一次的更新值,如1010。
此外,由于各种液体(如本例中的水样、硫酸汞、重铬酸钾、硫酸银硫酸)的粘度不同,导致当加入不同的液体时,虽然每次操作过程对应的容积相同,但所需要的脉冲数并不一样。粘度越大,需要的脉冲数越多。本例中水样、硫酸汞、重铬酸钾、由于粘度差异较小,计量脉冲数基本相当,而硫酸银硫酸粘度大,所以计量同样的1ml可能就需要2000个脉冲。对于同一种设备而言,每一种液体计量体积VMN(i)与其所用脉冲数TMN(i)是一一对应的,因此需要预先获取每种液体中容积VMN(i)与脉冲数量TMN(i)(即操作单元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存储在控制器中。这样,基于记录下的脉冲数能够得到基于动作部件获取的各液体体积。以下为了方便描述,均没有考虑粘度影响(即VMN(1)=VMN(2)=…=VMN(i);TMN(1)=TMN (2)=…=TMN(i)),但实际运算时优选按照这种对应关系分别记录统计,实现更为精确的计算。
基于上述分析,本发明对废液计量采用以下公式:
废液总量=∑(VMN(i)*计量过程次数(i))+调节系数K*∑(tmn(i)*VMN(i)/TMN(i))
其中,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序号;tmn(i)为中断时未完成的计量过程中液体(或计量过程)i实际操作单元数,因此不包含∑(VMN(i)*计量过程次数(i))中已统计计算的部分(这里tmn(i)为中断时未完成的计量过程中记录的实际脉冲数,tmn(i)最大值为TMN(i),即当tmn(i)大于TMN(i)时置tmn(i)=TMN(i));TMN(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i标准操作单元数(这里为标准脉冲数);VMN(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i一个计量过程对应的单元容积,当均以低位 (或高位)传感器作为计量过程计数触发条件时,不同液体的VMN(i)均相同或差异极小,当部分液体采用低位传感器作为计量过程计数触发条件,而部分液体又采用高位传感器作为计量过程计数触发条件时,不同液体的VMN(i)不同;而TMN(i)又随VMN(i)及液体粘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调节系数K为50%~105%。当然,根据需要或在精度要求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将各种液体的VMN取统一值。式中基于操作单元统计计算的部分,由于此部分液体传感器没有反馈,故当计量至tmn个操作单元时是否有对应的液体存在还是空气无法确认,故此部分的统计计算增加了调节系数K,K为经验系数,但由于一台分析设备在投入运行时,大部分时间是正常运行状态,而突发异常中断等相对占比较少,故通过废液总量公式中对计量次数统计计算已经能获得90%以上的废液量,当增加操作单元(对应式中脉冲数)统计计算部分后,将能获得95%以上的废液量。
此外,还可通过统计完整测试流程次数,乘以完整测试流程产生的废液,得到最少废液量(公式四),以作为比对,而一个完整的测试流程产生的废液量可以预先测量获得,也可以通过将一个完整的测试过程中包含的计量过程数量乘以单元容积VMN量获得。以图1设备及方法为准,则最小废液量=测试流程数量*VMN*8(本例中假设VMN(i)均相同,这里的8对应的是一个测试过程中计量过程的数量,显然此处的8也是一个假设数)。
基于此,本发明分别记录计量过程、操作单元的数量,并与计量单元容积、各单次操作单元对应的流量进行计算后,得到废液总量。本发明方法由软件实现,其中操作步骤可写入设备软件中或以独立的软件系统形式存在。
实施例一:
本例以图1所示的设备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设备包括选择阀1、与选择阀1连接的计量管2、与计量管2连接的蠕动泵3,通过加压阀5与选择阀1连接的反应容器4。一个完整的测试流程需要提取3次(每“次”提取的水样为一个相同的容积单元,下同)水样,1次硫酸汞,1次重铬酸钾及3次硫酸银硫酸溶液并全部混合于加热管中加热反应,即8个计量过程,而一次计量操作过程包括1000次脉冲数量(假定每种液体粘度差异较小)。提取不同的流体通过同一蠕动泵配合选择阀实现。本发明提供如下废液收集监管方法:
前序步骤:首先对各监测分析设备进行测试,得到各单次测试流程对应的流体量、各单次计量过程对应的容积VMN(i)、标准脉冲数TMN(i),并在系统中加以设置。同时设置其他相关信息,如累计产生废液总量,承送单位,承送量,累计承送总量,承送人,联系方式,回收单位,回收量,累计回收总量,回收人,联系方式,分析设备制造厂家信息等等,本发明记录和得到的数据均应实时传输至所有相关监管部门,以便实时监控。
本例中,假设一次完整的测试流程对应的流体量为8ml、一次提取流体的计量过程对应的流体量为1ml,一次操作单元对应的流体量为1ul(假定每种液体粘度差异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测试流程、计量过程和操作单元的数量也可以通过采集记录总时间除以测试流程、计量过程和操作单元的单位时间获得,因此也可以设置感应元件采集测试流程、操作过程和操作单元的工作时间。
记录和计算步骤:
记录并采集计量过程数量和脉冲数tmn(i),脉冲数在一次计量过程完成后清零,并结合前序步骤中的数据,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废液总量=∑(VMN(i)*计量过程次数(i))+调节系数K*∑(tmn(i)*VMN(i)/TMN(i))。实验中,我们在测试流程行至第8次时中断,此时测试流程完整进行了7次,中断在第八次测试流程中提取第二次水样时,此时完整的计量过程数量为7*8+1=57次,记录下的实际脉冲数tmn(1)为320个,提取出的TMN(i)为1003个,那么采用上述废液总量公式,取调节系数100%,得到废液量为57.31,废液量最少为7*8*1=56ml(根据最少废液量计算公式四计算)。
以上仅仅为7次完整测试流程中中断一次进行的实验,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异常次数的增多,通过计量过程和脉冲数为单位计量计算得到的废液量明显更接近真实废液量。
在记录和计算步骤之后优选包括上传步骤,即是把上述统计记录的所有数据及回收处理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监管部门。
实施例二:
图2采用的设备与图1不同,亦为本领域内的常规监测设备,其采用注射泵12而非蠕动泵来进行液体的抽取。还包括测量光电传感器7、加热管8、风扇9、支架11、电磁阀10、反吹泵13、液体感应传感器14等主要部件。注射泵提取合适体积的液体后,由注射泵配合反吹泵将液体反吹到加热器内。注射泵避免了蠕动泵因采用软管带来的使用中磨损,因此TMN不需要修正。采用图2设备同样进行实施例一中的测试流程,当提取不同的液体时,仅需要注射泵根据所需的容积操作一次计量过程,那么同样是实现实施例一中的测试过程,本例中则需要操作提取一次3个单元容积的水样,提取一次1个单元容积的硫酸汞,一次1个单元容积的重铬酸钾及一次3个单元容积的硫酸银硫酸溶液,共计提取8个单元容积的液体,操作4次。则一次完整的测试过程产生的废液亦为单元容积VMN*单元容积数量。
本例设备中依然预先存储有标准脉冲数,并记录实际脉冲数,实际脉冲数在一次计量过程完成(例如提取完3个单元容积的水样)后被清零。在操作过程中,注射泵先抽取液体再反推一段距离以排除注射泵内可能的空气等无效计数,该反推计数会在抽取的计数中预先计入再被扣除,反推过程也可能会排出一部分液体。例如需要计量3ml水样,假设1个单元容积即1ml水样对应的脉冲数依然为1000(TMN),反推200个脉冲数,则注射泵先运行 3*1000+200个脉冲数,即3200脉冲数,反推时再运行200脉冲数,因此获得的tmn是3200,从tmn中减去反推脉冲数,才是与容积相对应的脉冲数3000。反推脉冲数应预先设定。当然,已顺利完成的有效计量过程产生的废液量无需通过脉冲数计量,依然可以采用单元容积 VMN*单元容积数量的公式进行计算。但当计量过程被中断时,需要采用脉冲数计算被中断的计量过程产生的废液量,就需要对此时记录下的脉冲数进行修正。当中断发生在计量过程时,如此时正在计量液体通道进液或反推时,则该次计量过程中的脉冲数应以tmn进行计算,否则,如此时正在其他通道反推时,应以n*VMN进行计算。举例:计量3个单元的水样过程时,如正在进液(此时tmn正在从0到3*1000+200之间进行计数)、或正在水样通道反推(此时 tmn值必定大于3*1000且做减计数),应以tmn进行计算,如正在反推,但通道已经切换至非水样通道(说明此时已经完成前面的进液和原路反推排气过程,一般均会切换至加热器通道,该过程是从前面反推过程至tmn=3*1000时开始),应以3*VMN计算。
废液总量=∑(VMN(i)*计量过程次数(i))+调节系数K*∑(tmn(i)*VMN(i)/TMN(i))以上公式适用于较为理想的管道内气体较少的情况,当管道内气体较多时,则上述计算方式得到的误差较大。作为改进,在注射泵内或外安装一液体感应传感器,传感器优选设置在注射泵顶部或者阀与注射泵之间,当注射泵在进液且液体感应传感器被触发时,表示注射泵有液体进入,同时tmn开始加计数(如直至3*1000+200停),否则tmn不计数,当注射泵原路反推且液体感应器被触发时,标识注射泵内液体正在向原路排除,此时,tmn做减计数,否则tmn 不计数。任何时刻,tmn一定是有效的液体计数。如注射泵在进液时已经达到最大行程,但 tmn仍无达到3*1000+200(举例),说明液体不足需报警中断,此时液体量即tmn;如注射泵在原路反推时,说明此时注射泵内一定有tmn的有效液体,如注射泵顶部有空气,导致液体传感器无法触发,故tmn不计数,注射泵内仍然有tmn的有效液体;如注射泵已经在非原路反推,说明tmn已经在前面原路反推排气过程中满足3*1000的条件,故此时可以3*VMN计算。
显然,本例中,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废液总量=∑(VMN(i)*计量过程次数(i))+调节系数 K*∑(tmn(i)*VMN(i)/TMN(i)),
通过前述实例可以得知,tmn(i)部分引入调节系数K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因为tmn(i)部分无法准确判断其真实有效(如是否是空气);二是因为VMN(i)/TMN(i)部分不可能是一个绝对数,其受动力类型不同而波动差异不同,如采用一般的蠕动泵时波动较大,而采用高精度蠕动泵与注射泵时波动较小。在本实例中,由于采用液体传感器作为操作单元的加计数、减计数依据,故tmn(i)部分可以与进入的液体实时同步计量统计,且注射泵方式时,VMN(i) /TMN(i)部分也基本近似于定值,故调节系数K基本接近于100%。此处接近于100%而不是等于100%,除上述K的影响原因外,是因为从液体入口至液位传感器之间很难避免有一定的容积(即液位传感器感应死区),但这个容积一般均可以控制到微升级别,一般均可忽略。上公式分∑(VMN(i)*计量过程次数(i))及调节系数K*∑(tmn(i)*VMN(i)/TMN(i))两部分合并计算,主要原因就在于后一部分的累计统计误差较大,故优先采用前面的部分计算,而后面的部分仅作为补充。本实例中,由于后面的部分已可以满足统计误差要求,故可以简化为下式计算:
废液总量=调节系数K*∑(tmn(i)*VMN(i)/TMN(i))。
上式中的tmn(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i所有计量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单元数(本例中为脉冲数)。为达到最佳统计计算效果,调节系数K可根据需要、多次计算结果反馈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K均接近100%且波动很小。
同理,如果在图1实例中阀1公共通道与计量管2下部之间再加入一个液体传感器,且采用高精度蠕动泵,也可以实现如同图2仅使用tmn统计计算的效果。
本例与实施例一相比较,仅记录和计算步骤有所不同,其余步骤均相同。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记录和计算步骤:采集测试流程和/或计量过程和/或操作单元的执行数量,采用以下公式中的一种进行计算;其中一个测试流程包括若干计量过程,一个计量过程包括若干操作单元;
公式一:
废液总量=∑(VMN(i)*计量过程次数(i))+K*∑(tmn(i)*VMN(i)/TMN(i))
其中,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序号;tmn(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i实际操作单元数,tmn(i)不包含∑(VMN(i)*计量过程次数(i))已统计计算部分,tmn(i)≦TMN(i);TMN(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i标准操作单元数;VMN(i)为液体或计量过程i一个计量过程对应的单元容积,K为调节系数;
公式二:
废液总量=K*∑(tmn(i)*VMN(i)/TMN(i));
公式三:
废液总量=∑(VMN(i)*计量过程次数(i))
公式四:
最少废液总量=测试流程数量*一个测试流程产生的废液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和计算步骤采用的公式中,操作单元的数量为有效计数,数量中不包括抽取气体和排除气体所用的操作单元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的加计数和/或减计数通过安装在测试进液通路中的液体传感器触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中断发生在计量过程中时,则采用公式一或二计算,否则采用公式三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一种液体,当有连续若干次计量过程时,所述连续若干次计量过程中除第一次计量过程外的其他计量过程完整地完成后,将TMN(i)值更新为采用控制器记录的实际脉冲数tmn(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tmn(i)大于TMN(i)时置tmn(i)=TMN(i)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传步骤:把上述统计记录的所有数据及回收处理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监管部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序步骤:对各监测分析设备进行测试,得到各单次测试流程和/或各单次操作过程和/或各单次操作单元所对应的流体量,并设置在系统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序步骤中还同时设置其他相关信息,包括累计产生废液总量,承送单位,承送量,累计承送总量,承送人,联系方式,回收单位,回收量,累计回收总量,回收人,联系方式,分析设备制造厂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收集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系数K取值为50%~105%。
CN201910632105.1A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 Active CN110632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2105.1A CN110632885B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2105.1A CN110632885B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2885A true CN110632885A (zh) 2019-12-31
CN110632885B CN110632885B (zh) 2024-02-20

Family

ID=68968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2105.1A Active CN110632885B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288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3019A (zh) * 2021-09-10 2021-12-14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实验室废弃液排放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5406715A (zh) * 2022-08-30 2022-11-29 江苏博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水质在线监测仪定量精度的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63864A1 (en) * 1999-04-15 2000-10-26 Peter Donald Parker A waste collection monitoring system
JP2002191692A (ja) * 2000-12-25 2002-07-09 Tatsuhiko Matsuura 点滴監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点滴監視制御装置
US20020156568A1 (en) * 2000-11-20 2002-10-24 Knott Christopher Norman Engine emission analyzer
US20050223814A1 (en) * 2004-02-27 2005-10-13 Igor Shvet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oplet measurements
CN101655423A (zh) * 2009-09-02 2010-02-24 广州市怡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取液计量装置及方法
CN102353429A (zh) * 2011-08-22 2012-02-15 上海理工大学 高精度谐振式水位传感器性能检测仪及测试方法
CN104344875A (zh) * 2014-11-05 2015-02-11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液体流量检定的脉冲计时计数装置及方法
US20150352278A1 (en) * 2013-01-23 2015-12-10 Tatsut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Infusion Speed Measurement Instrument
CN208043109U (zh) * 2018-01-22 2018-11-02 河北德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核算过程工况监控系统
CN109060786A (zh) * 2018-08-25 2018-12-21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测定工业废水硫酸浓度含量的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63864A1 (en) * 1999-04-15 2000-10-26 Peter Donald Parker A waste collection monitoring system
US20020156568A1 (en) * 2000-11-20 2002-10-24 Knott Christopher Norman Engine emission analyzer
JP2002191692A (ja) * 2000-12-25 2002-07-09 Tatsuhiko Matsuura 点滴監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点滴監視制御装置
US20050223814A1 (en) * 2004-02-27 2005-10-13 Igor Shvet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oplet measurements
CN101655423A (zh) * 2009-09-02 2010-02-24 广州市怡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取液计量装置及方法
CN102353429A (zh) * 2011-08-22 2012-02-15 上海理工大学 高精度谐振式水位传感器性能检测仪及测试方法
US20150352278A1 (en) * 2013-01-23 2015-12-10 Tatsut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Infusion Speed Measurement Instrument
CN104344875A (zh) * 2014-11-05 2015-02-11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液体流量检定的脉冲计时计数装置及方法
CN208043109U (zh) * 2018-01-22 2018-11-02 河北德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核算过程工况监控系统
CN109060786A (zh) * 2018-08-25 2018-12-21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测定工业废水硫酸浓度含量的检测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3019A (zh) * 2021-09-10 2021-12-14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实验室废弃液排放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3793019B (zh) * 2021-09-10 2024-03-19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实验室废弃液排放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5406715A (zh) * 2022-08-30 2022-11-29 江苏博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水质在线监测仪定量精度的方法
CN115406715B (zh) * 2022-08-30 2023-05-16 江苏博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水质在线监测仪定量精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2885B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5588A (zh) 全自动串联带耐压水表校验检定装置
CN110632885B (zh) 一种废液收集监管方法
CA2716503C (en) Flow meter proving method and system
JP4778748B2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US7395690B2 (en) Flowmeter/prover system and method
CN202433063U (zh) 一种水表校验检定装置
US7373798B2 (en) Flowmeter/prover system and method
US496575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on of electronic gas meters
CN103575633A (zh) 一种流式仪器及其液路系统
CN108051037A (zh) 一种注射泵流量检定装置及检定方法
CN102889906A (zh) 单管道气体继电器检测台、对中夹紧机构及其检测方法
CN202393466U (zh) 全自动串联带耐压水表校验检定装置
CN102435545A (zh) 便携式液压油颗粒及水分检测装置
CN1952624A (zh) 水流量标准装置自动检定控制系统
CN112305238A (zh) 用于利用蠕动泵来计量液体量的方法
US9535048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number of drops
CN201444158U (zh) 全自动油烟监测仪
CN201145606Y (zh) 钟罩多种流量计自动检定装置
CN110619488B (zh) 一种评价二次供水水箱清洁状况的方法
US4996869A (en) System for selecting valid K-factor data points based upon selected criteria
JPS632051B2 (zh)
CN106645609A (zh) 一种六价铬水质在线监测仪用计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2019200076A (ja) ボンベ管理システム、ボンベ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ガスリーク検出システム
CN211292599U (zh) 一种软水硬度在线监测系统
CN110704808B (zh) 一种二次供水储水设备清洁状况的评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