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1325A -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1325A
CN110631325A CN201911016575.1A CN201911016575A CN110631325A CN 110631325 A CN110631325 A CN 110631325A CN 201911016575 A CN201911016575 A CN 201911016575A CN 110631325 A CN110631325 A CN 110631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ir
liquid supply
valv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65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1325B (zh
Inventor
李�杰
张家祥
林英
黄伟
王玉庭
陈玉川
陈玉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lxi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lxi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lxi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lxi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65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1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1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1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1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1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liquids, e.g. br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1/00Othe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 F25D31/005Combined cooling and hea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4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 F25D2317/041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4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 F25D2317/041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 F25D2317/0411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属于环控技术领域,包括供液主机、供风主机和末端测控设备;供液主机包括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一一对应的供液主机输液管和供液主机回液管;供液主机输液管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的供液入口连接;供液主机回液管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的回液出口连接;供风主机包括若干个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一一对应的供风主机输出管;供风主机输出管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的供风入口连接。本发明的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可采用一套系统满足多处液冷风冷需求,而且每处风冷需求温度都可独立调节,灵活性好,管路系统可扩充,节约空间,成本低,采用末端调控风温,减少能源浪费,末端控制供液流量,满足用户需求。

Description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背景技术
客户实验中心有多套实验设备均有风冷液冷需求,如果每台试验箱配套一套供液系统和风冷系统,不仅耗资巨大而且供液主机、供风主机尺寸较大,也没有足够的场地摆放供液设备、供风设备。如果仅采用一套供液系统,对多个试验箱提供液冷,虽然能够解决占地面积大问题,以及成本高问题,但是却无法满足每台试验箱不同的液冷温度的需求。对每个试验箱提供液冷,不仅有液冷温度要求,同时还具有液冷流量的要求,流量如何单独控制也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试验箱要求液冷温度较低,单纯采用单压缩制冷,无法实现,根据客户所需温度选用双级压缩制冷压缩机,若遇有更低温度要求还可选取复叠压缩制冷。风冷需要对新风去除杂质,除湿,调整温度,但如何提高除湿效率,控制风压,满足客户需要,采用一套风冷系统,对多个试验箱提供风冷,能够解决占地面积大问题,以及成本高问题,仍待研发。多套实验设备均有风冷液冷需求,对于液冷需要对液冷流量进行控制,单纯采用变频器控制流量无法达到要求;不同的实验设备液冷流量需求不同,单一的流量计量程无法达到要求;风冷中,风从供风主机经过管道抵达实验设备时,在低温小流量时,风温升降温慢,沿程损失大,无法满足实验设备需求。
为此我司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解决方案,采用一套系统解决多处风冷液冷需求,并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管路系统可扩充、冷源参数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在末端对液冷流量辅助控制,并在末端对风调温,使之满足实验设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拟解决如何一套系统解决多处风冷液冷需求,并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在末端对液冷流量、风冷温度调节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用于给若干个试验箱提供风冷和液冷,包括供液主机、供风主机和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所述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与若干个试验箱一一对应;所述末端测控设备包括供液管、回液管和供风管;所述供液管上依次设有供液入口、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第一流量计、第五阀门和供液出口;所述回液管上依次设有回液入口、第七阀门和回液出口;所述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的分流口通过第二分流支路连接在第七阀门和回液出口之间的回液管上;所述供风管上依次设有供风入口、第二控制阀、冷却加热盘管装置、第二流量计和供风出口;所述冷却加热盘管装置的盘管入口通过盘管输入管连接在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和第一流量计之间的供液管上;所述盘管输入管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冷却加热盘管装置的盘管出口通过盘管输出管连接第七阀门和回液出口之间的回液管上;所述盘管输出管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供液主机包括若干组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一一对应的供液主机输液管和供液主机回液管;所述供液主机输液管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的供液入口连接;所述供液主机回液管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的回液出口连接;所述供风主机包括若干个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一一对应的供风主机输出管;所述供风主机输出管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的供风入口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供液主机用于给试验箱提供冷却液冷热源或经其他中间转换装置转换后再将冷热源提供给试验箱;供风主机用于给试验箱提供冷热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与若干个试验箱一一对应;末端测控设备用于末端控制冷却液供应流量和供风温度和流量;供液主机提供的冷却液从与末端测控设备对应的供液主机输液管经供液入口进入供液管,经过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控制供液流量,多余的流量从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的分流口分走,经第二分流支路返回回液管,再从回液出口流走;当第五阀门、第七阀门打开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关闭,待使用的冷却液继续沿着供液管流经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计可以监测冷却液的流量,再经过第五阀门,第五阀门控制供液管的开闭,冷却液从供液出口流向试验箱或其他中间转换装置;返回的冷却液从回液入口进入回液管,经过打开的第七阀门,从回液出口经过供液主机回液管返回供液主机;当第五阀门、第七阀门关闭时,第三阀门、第四阀门打开,待使用的冷却液则从盘管输入管流入冷却加热盘管装置的盘管入口,经过打开的第三阀门,冷却液在冷却加热盘管装置内和供风换热后,从盘管输出管经过打开的第四阀门返回回液管,再从回液出口流走;供风主机提供的干燥风从供风入口进入供风管,第二控制阀控制供风流量,然后经过冷却加热盘管装置和冷却液换热后,经过第二流量计,再从供风出口送至试验箱;第二流量计用于监测供风流量。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控制供液流量弥补变频器控制流量的能力不足;供风温度在靠近试验箱的位置的冷却加热盘管装置调整,避免提前调整温度后的送风在管路中容易有较大损失的问题,节约能源。所述第五阀门和供液出口之间的供液管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供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末端测控设备还包括流量支路、第三流量计和第六阀门;所述流量支路一端连接在盘管输入管和第一流量计之间的供液管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五阀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之间的供液管上;所述流量支路上设有第三流量计和第六阀门。第三流量计和第一流量计分别为大量程流量计和小量程流量计,当选取第三流量计时,第六阀门打开,第五阀门关闭;当选用第一流量计时,第六阀门关闭,第五阀门打开;可以灵活选择,精确测定供液流量。所述第七阀门和回液出口之间的回液管上设有第五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监测回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盘管输入管和第一流量计之间的供液管上设有第四压力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监测供液压力,并将压力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第二流量计和供风出口之间的供风管上设有第八阀门。第八阀门控制供风管通断,便于检修。所述第二流量计和供风出口之间的供风管上设有第六温度传感器。第六温度传感器监测供风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第八阀门和第二流量计之间的供风管上设有第五压力传感器。第五压力传感器监测供风压力,并将压力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第八阀门和第二流量计之间的供风管上设有安全阀。安全阀保证管路压力不会过高,保护系统安全。
进一步的,还包括FC770测控设备;所述FC770测控设备包括次级热交换器、三级储液箱、三级供液泵、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第四流量计、第九阀门、FC770供液管和FC770回液管;所述次级热交换器二次侧出口、三级储液箱、三级供液泵、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第四流量计、第九阀门和FC770供液管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所述FC770回液管与次级热交换器二次侧入口连通;所述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的分流口通过第三分流支路与FC770回液管连通;所述次级热交换器一次侧入口可根据需要通过一个可拆卸管路连接在其中一个末端测控设备的供液出口,次级热交换器一次侧出口通过一个可拆卸管路连接在该末端测控设备的回液入口;所述FC770供液管给其中一个试验箱提供冷却液,该试验箱回流的冷却液通过FC770回液管返回次级热交换器二次侧入口。由上述结构可知,供液主机提供的是65号冷却液,价格相对便宜,但有的试验箱需要绝缘的冷却液,而FC770冷却液满足要求,所以需要FC770测控设备将65号冷却液的冷热源转换到FC770冷却液上;所述次级热交换器一次侧入口可根据需要通过一个可拆卸管路连接在其中一个末端测控设备的供液出口,次级热交换器一次侧出口通过一个可拆卸管路连接在该末端测控设备的回液入口;这样65号冷却液在次级热交换器一次侧与次级热交换器二次侧的FC770冷却液换热;次级热交换器二次侧出口出来的FC770冷却液进入三级储液箱,三级储液箱起到储存液体和方便加液的功能;三级储液箱出来的FC770冷却液进入三级供液泵,由一级供液泵将FC770冷却液输送至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进行分流,当试验箱需要散热量多些,则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流向试验箱的流量增加;当试验箱需要散热量少些,则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流向试验箱的流量减少;使冷热源充分利用,不浪费,节约能源。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可以实现对流量的精确调节。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分流口将多余的流量从第三分流支路返回FC770回液管,供液的流量经过第四流量计、第九阀门,从FC770供液管输给试验箱;试验箱返回的FC770冷却液从FC770回液管返回至次级热交换器二次侧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FC770测控设备还包括第二流量支路、第五流量计和第十阀门;所述第二流量支路一端连接在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和第四流量计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九阀门和FC770供液管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流量支路上设有第五流量计和第十阀门。由上述结构可知,第四流量计和第五流量计分别为大量程流量计和小量程流量计,当选取第四流量计时,第九阀门打开,第十阀门关闭;当选用第五流量计时,第九阀门关闭,第十阀门打开;可以灵活选择,精确测定供液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FC770供液管上设有第七温度传感器。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七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FC770冷却液供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流量计和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六压力传感器。由上述结构可知,第六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FC770冷却液供液压力,并将压力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FC770回液管上设有第八温度传感器。由上述结构可知,第八温度传感器监测FC770冷却液回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FC770回液管上设有第十二阀门。由上述结构可知,第十二阀门控制FC770回液管通断,便于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三级储液箱和三级供液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由上述结构可知,保证FC770冷却液洁净,使系统更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阀门和供液出口之间的供液管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供液主机还包括总冷源设备、若干个分控温设备和若干个热交换器;所述总冷源设备通过若干个热交换器分别向与热交换器一一对应的分控温设备提供冷源;所述若干个分控温设备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一一对应;所述总冷源设备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回液总路、双级压缩冷冻机、一级储液箱、一级供液泵和供液总路;所述热交换器的一次侧入口通过对应的一次侧入液支路与供液总路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一次侧出口通过对应的一次侧出液支路与回液总路连通;所述分控温设备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二级储液箱、二级供液泵和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通过供液主机输液管向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的供液入口输入冷却液;所述末端测控设备的回液出口返回的冷却液通过对应的供液主机回液管回流对应的热交换器的二次侧入口;所述热交换器的二次侧出口通过二次侧出液支路与对应的二级储液箱入口连通;所述每个热交换器对应的一次侧出液支路上设有三通混合调节阀;所述三通混合调节阀的分流口通过分流支路与对应的一次侧入液支路连通,用于控制对应的热交换器一次侧流量。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第五阀门和供液出口之间的供液管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供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热交换器一次回路是二次回路的冷源,从回液总路回来的液体依次经过双级压缩冷冻机,其蒸发器使液体温度降低到设定值,降温后的液体进入一级储液箱;双级压缩冷冻机,双级压缩机制冷结构,降温效率高,结构紧凑;制冷压缩机均可实现10-100%无级容量调节;可以精密控制一次液体的温度;可以精密控制一次液体的温度;一级储液箱起到储存液体和方便加液的功能;一级储液箱出来的液体进入一级供液泵,由一级供液泵将液体输送至供液总路;供液总路上设置有若干个接口,对应回液总路上设有的若干个接口,可以将若干个热交换器一次侧并联,这样供液总路内的液体可以经过热交换器的一次侧入液支路进入热交换器的一次侧入口,并从热交换器的一次侧出口流出,经过对应的一次侧出液支路返回到回液总路;所有的热交换器一次侧出口流出的液体都汇集在回液总路,实现总冷源设备通过若干个热交换器分别向与热交换器一一对应的分控温设备提供冷源;每个分控温设备都可以独立控制冷却液温度,提供给试验箱或经FC770测控设备间接将冷热源提供给试验箱,实现采用一套系统解决多处液冷需求,并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管路系统可扩充、冷源参数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节约场地,成本低。分控温设备独立提供特定温度冷却液的方式为,二级储液箱起到储存冷却液和方便加冷却液的功能;二级储液箱出来的冷却液进入二级供液泵,由二级供液泵将冷却液输送至电加热器,对冷却液独立进行调温,调温后的冷却液经过供液主机输液管输送给试验箱或其他中间装置;试验箱或中间装置返回的冷却液经过供液主机回液管输入对应的热交换器的二次侧入口,与热交换器一次侧热交换,然后从热交换器的二次侧出口通过二次侧出液支路输出至对应的二级储液箱储存。由于热交换器一一对应的分控温设备,分控温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定单独的冷却液温度。分控温设备采用的65#冷却液,供液温度-10℃~+70℃可调,流量4~180L/min可调,电加热器选择根据供液最高温度70℃选取,并由电加热器控制输出温度,利用可控硅调节精密控制供液温度。分控温设备管道采用不锈钢管,为减少热损失,采用双层橡塑保温,合理降低成本。所述回液总路和供液总路之间并联有六个热交换器,使总冷源设备可同时向六个分控温设备提供冷源。为满足六个试验箱不同的试验温度要求,系统内安装了六个独立工作的热交换器,六个分控温设备独立满足六个试验箱要求,六个分控温设备可以自行设定温度、流量、压力控制目标,互不干扰。所述每个热交换器对应的一次侧出液支路上设有三通混合调节阀;所述三通混合调节阀的分流口通过分流支路与对应的一次侧入液支路连通,用于控制对应的热交换器一次侧流量。三通混合调节阀起到控制对应的热交换器一次侧流量,当热交换器二次侧需要冷量多些,则三通混合调节阀起到控制对应的热交换器一次侧流量增加;当热交换器二次侧需要冷量少些,则三通混合调节阀起到控制对应的热交换器一次侧流量减少;使冷源充分利用,不浪费,节约能源。三通混合调节阀可以实现对换热量的精确调节。热交换器二次侧供液温度的降温控制由三通混合调节阀自动控制,控制精度可达+/-1℃;热交换器二次侧供液温度的升温控制由电加热器来控制,电加热器的容量调节为可控硅调节,0-100%无级可调,温度控制精度可达+/-1℃。所述一级供液泵和供液总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关闭时,便于维修设备,增加分控温设备,扩充管路等。所述一级供液泵和供液总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分别监测一级供液泵供液的压力和温度。第一压力传感器监测一级供液泵供液的压力,并将压力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一级供液泵供液的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采用集散型控制,提高系统可靠性,各测控装置独立控制又通过网络连接集中控制器组成一个大的控制系统,网络通讯采用TCP/IP协议,通讯距离较长又适合移动测控设备的组网需要。所述回液总路和双级压缩冷冻机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回流双级压缩冷冻机的冷却液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回流双级压缩冷冻机的冷却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一级储液箱和一级供液泵之间的管路上以及二级储液箱和二级供液泵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过滤器。过滤器起到净化冷却液作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所述一级储液箱和二级储液箱上均设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上设有平衡管,所述平衡管使一级储液箱和二级储液箱内部与大气连通;所述平衡管端部设有滤嘴,用于防止冷却液被污染。平衡管使一级储液箱和二级储液箱内部与大气连通,开式水系统设计,方便用户充加和更换冷却液,并确保系统压力不会太高;滤嘴保证冷却液不会受大气污染。所述二级供液泵为变频调节泵。变频调节泵自动稳定供液压力,可以根据不同流量和压力要求设定运行频率,大幅度节约运行费用。变频调节泵可实现缓慢升频启动,可以有效防止压力的突然升高,保护系统设备。所述一级供液泵和供液总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通过管路连至回液总路和双级压缩冷冻机之间的管路,用于一级供液泵出液超压时将冷却液回流至双级压缩冷冻机。泄压阀在一级供液泵出液超压时打开,降低压力,起到保护系统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量计和供风出口之间的供风管上设有第六温度传感器;所述供风主机还包括新风过滤器、预冷段、一级除湿转轮、第一风机、二级除湿转轮、第一再生加热器、第一再生排风机、第二再生加热器、第二再生排风机、第二风机、后表冷段、分配总路和分配箱;所述新风过滤器、预冷段、一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一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出口、第一风机、二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出口还通过管路连接二级除湿转轮的中除湿空气入口;所述二级除湿转轮的中除湿空气出口、第一再生加热器、二级除湿转轮的再生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二级除湿转轮的再生空气出口、第一再生排风机、第二再生加热器、一级除湿转轮的再生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一级除湿转轮的再生空气出口和第二再生排风机通过管路连接,第二再生排风机排出湿空气;所述二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出口排出干燥空气;所述二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出口、第二风机、后表冷段、分配总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分配总路用于输出经后表冷段降温后的干燥空气;所述后表冷段和分配总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分配总路上分出一支路通向第二风机入口,且该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通过控制该支路风量使分配总路的风压在一定范围;所述分配箱包括一个分配入口和若干个分配出口;所述分配入口与分配总路连接;所述若干个分配出口连有一一对应的供风主机输出管;所述供风主机输出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分配箱用于将分配入口进入的风量从若干个分配出口输出;所述供风主机输出管与对应的供风入口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第六温度传感器监测供风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供风主机对供风进行除湿及降温,为系统提供低湿及温度5℃的风;含有较多水汽的室外新风经过新风过滤器除去杂质后进入预冷段除去大部分水汽,然后从一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入口进入一级除湿转轮进行一级除湿,一级除湿后空气露点温度降低到≤-20℃,然后从一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出口出来进入第一风机,第一风机使送风达到要求的风压后,从二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入口进入二级除湿转轮进行二级除湿,二级除湿后从二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出口出来干燥新风;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经过两级除湿处理后,获得常温干燥空气(露点温度≤-55℃);第一风机使送风达到要求的风压后,分出一股空气从二级除湿转轮的中除湿空气入口进入二级除湿转轮,再从二级除湿转轮中除湿空气出口出来,也对该股空气进行除湿,只是中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除湿能力弱于高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但高于再生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即中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为高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至再生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的过渡段,高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除湿后就会进入中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然后再到再生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再生;二级除湿转轮的中除湿空气出口出来的空气进入第一再生加热器升温,提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再从二级除湿转轮的再生空气入口进入对再生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进行再生,然后从二级除湿转轮的再生空气出口出来,进入第一再生排风机提高风压,第二再生加热器对空气加热,进一步提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再从一级除湿转轮的再生空气入口对再生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进行再生,然后从一级除湿转轮的再生空气出口出来进入第二再生排风机增压,排出湿空气。所述预冷段和一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首表冷段。由上述结构可知,当水汽含量比较大时,增加首表冷段,预冷段和首表冷段共同作用可以除去大部分水汽。所述一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出口和第一风机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中间冷却段。空气经一级除湿转轮后温度会有较大的上升,此时需要进行冷却,提高后续二级除湿转轮除湿的效率。二级除湿转轮的高除湿空气出口出来干燥新风经过第二风机增压后进入后表冷段降温到5℃,再进入分配总路。所述后表冷段和分配总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监测后表冷段冷却后的空气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后表冷段和分配总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监测后表冷段冷却后的空气压力,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分配总路上分出一支路通向第二风机入口,且该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通过控制该支路风量使分配总路的风压在一定范围。当分配总路风压超过设定值时,第一控制阀开度增加,使分配总路风压降低,保持在设定值;当分配总路风压低于设定值时,第一控制阀开度减小,使分配总路风压提高,保持在设定值。分配总路出来的送风从分配入口进入分配箱,再从若干个分配出口出来,经过供风主机输出管输送向后端;供风主机输出管有六个,对应六个试验箱,哪个试验箱需要送风就开启对应的第二阀门。为保证各供风主机输出管流量调节可以独立进行,第一控制阀根据风压的变化自动调整开度控制风压稳定在设定目标,这样可以保证各试验回路在调整流量时,分配总路风压基本稳定,使得六个试验箱的流量互不干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了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包括供液主机、供风主机和末端测控设备;供液主机包括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一一对应的供液主机输液管和供液主机回液管;供液主机输液管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的供液入口连接;供液主机回液管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的回液出口连接;供风主机包括若干个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一一对应的供风主机输出管;供风主机输出管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的供风入口连接。本发明的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可采用一套系统满足多处液冷风冷需求,而且每处风冷需求温度都可独立调节,灵活性好,管路系统可扩充,节约空间,成本低,采用末端调控风温,减少能源浪费,末端控制供液流量,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FC770测控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供液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供风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末端测控设备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供液主机、2-末端测控设备、4-FC770测控设备、3-热交换器、5-供风主机、11-回液总路、12-双级压缩冷冻机、14-一级储液箱、15-一级供液泵、16-供液总路、17-三通混合调节阀、18-分流支路、19-第一阀门、21-二级储液箱、22-二级供液泵、23-电加热器、31-一次侧入液支路、32-一次侧出液支路、33-供液主机回液管、34-二次侧出液支路、35-供液主机输液管、41-次级热交换器、42-三级储液箱、43-三级供液泵、44-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5-第四流量计、46-第九阀门、47-FC770供液管、48-FC770回液管、49-第三分流支路、51-新风过滤器、52-预冷段、53-首表冷段、54-一级除湿转轮、55-中间冷却段、56-第一风机、57-二级除湿转轮、58-第一再生加热器、59-第一再生排风机、60-第二再生加热器、61-第二再生排风机、62-第二风机、63-后表冷段、64-第一控制阀、65-分配箱、66-第二阀门、67-分配总路、68-供风主机输出管、69-第三压力传感器、7-供液管、8-回液管、9-供风管、70-第四压力传感器、71-供液入口、72-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73-第一流量计、74-第五阀门、75-供液出口、76-流量支路、77-第三流量计、78-第六阀门、79-第四温度传感器、81-回液入口、82-第七阀门、83-回液出口、84-第五温度传感器、85-第二分流支路、91-供风入口、92-第二控制阀、93-冷却加热盘管装置、94-第二流量计、95-供风出口、96-盘管输入管、97-第三阀门、98-盘管输出管、99-第四阀门、100-第八阀门、101-第六温度传感器、102-第五压力传感器、103-安全阀、401-第二流量支路、402-第五流量计、403-第十阀门、404-第七温度传感器、405-第六压力传感器、406-第八温度传感器、407-第十二阀门、500-试验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见附图1~5。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用于给若干个试验箱500提供风冷和液冷,包括供液主机1、供风主机5和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2;所述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2与若干个试验箱500一一对应;所述末端测控设备2包括供液管7、回液管8和供风管9;所述供液管7上依次设有供液入口71、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72、第一流量计73、第五阀门74和供液出口75;所述回液管8上依次设有回液入口81、第七阀门82和回液出口83;所述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72的分流口通过第二分流支路85连接在第七阀门82和回液出口83之间的回液管8上;所述供风管9上依次设有供风入口91、第二控制阀92、冷却加热盘管装置93、第二流量计94和供风出口95;所述冷却加热盘管装置93的盘管入口通过盘管输入管96连接在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72和第一流量计73之间的供液管7上;所述盘管输入管96上设有第三阀门97;所述冷却加热盘管装置93的盘管出口通过盘管输出管98连接第七阀门82和回液出口83之间的回液管8上;所述盘管输出管98上设有第四阀门99;所述供液主机1包括若干组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2一一对应的供液主机输液管35和供液主机回液管33;所述供液主机输液管35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2的供液入口71连接;所述供液主机回液管33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2的回液出口83连接;所述供风主机5包括若干个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2一一对应的供风主机输出管68;所述供风主机输出管68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2的供风入口91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供液主机1用于给试验箱提供冷却液冷源或经其他中间转换装置转换后再将冷源提供给试验箱;供风主机5用于给试验箱提供风冷;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2与若干个试验箱500一一对应;末端测控设备2用于末端控制冷却液供应流量和供风温度和流量;供液主机1提供的冷却液从与末端测控设备2对应的供液主机输液管35经供液入口71进入供液管7,经过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72控制供液流量,多余的流量从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72的分流口分走,经第二分流支路85返回回液管8,再从回液出口83流走;当第五阀门74、第七阀门82打开时,第三阀门97、第四阀门99关闭,待使用的冷却液继续沿着供液管7流经第一流量计73,第一流量计73可以监测冷却液的流量,再经过第五阀门74,第五阀门74控制供液管7的开闭,冷却液从供液出口75流向试验箱或其他中间转换装置;返回的冷却液从回液入口81进入回液管8,经过打开的第七阀门82,从回液出口83经过供液主机回液管33返回供液主机1;当第五阀门74、第七阀门82关闭时,第三阀门97、第四阀门99打开,待使用的冷却液则从盘管输入管96流入冷却加热盘管装置93的盘管入口,经过打开的第三阀门97,冷却液在冷却加热盘管装置93内和供风换热后,从盘管输出管98经过打开的第四阀门99返回回液管8,再从回液出口83流走;供风主机5提供的干燥风从供风入口91进入供风管9,第二控制阀92控制供风流量,然后经过冷却加热盘管装置93和冷却液换热后,经过第二流量计94,再从供风出口95送至试验箱;第二流量计94用于监测供风流量。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72控制供液流量弥补变频器控制流量的能力不足;供风温度在靠近试验箱的位置的冷却加热盘管装置93调整,避免提前调整温度后的送风在管路中容易有较大损失的问题,节约能源。所述第五阀门74和供液出口75之间的供液管7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79。第四温度传感器79用于监测供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末端测控设备2还包括流量支路76、第三流量计77和第六阀门78;所述流量支路76一端连接在盘管输入管96和第一流量计73之间的供液管7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五阀门74和第四温度传感器79之间的供液管7上;所述流量支路76上设有第三流量计77和第六阀门78。第三流量计77和第一流量计73分别为大量程流量计和小量程流量计,当选取第三流量计77时,第六阀门78打开,第五阀门74关闭;当选用第一流量计73时,第六阀门78关闭,第五阀门74打开;可以灵活选择,精确测定供液流量。所述第七阀门82和回液出口83之间的回液管8上设有第五温度传感器84。第五温度传感器84监测回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盘管输入管96和第一流量计73之间的供液管7上设有第四压力传感器70。第四压力传感器70监测供液压力,并将压力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第二流量计94和供风出口95之间的供风管9上设有第八阀门100。第八阀门100控制供风管9通断,便于检修。所述第二流量计94和供风出口95之间的供风管9上设有第六温度传感器101。第六温度传感器101监测供风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第八阀门100和第二流量计94之间的供风管9上设有第五压力传感器102。第五压力传感器102监测供风压力,并将压力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第八阀门100和第二流量计94之间的供风管9上设有安全阀103。安全阀103保证管路压力不会过高,保护系统安全。
还包括FC770测控设备4;所述FC770测控设备4包括次级热交换器41、三级储液箱42、三级供液泵43、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第四流量计45、第九阀门46、FC770供液管47和FC770回液管48;所述次级热交换器41二次侧出口、三级储液箱42、三级供液泵43、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第四流量计45、第九阀门46和FC770供液管47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所述FC770回液管48与次级热交换器41二次侧入口连通;所述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的分流口通过第三分流支路49与FC770回液管48连通;所述次级热交换器41一次侧入口可根据需要通过一个可拆卸管路连接在其中一个末端测控设备2的供液出口75,次级热交换器41一次侧出口通过一个可拆卸管路连接在该末端测控设备2的回液入口81;所述FC770供液管47给其中一个试验箱500提供冷却液,该试验箱500回流的冷却液通过FC770回液管48返回次级热交换器41二次侧入口。由上述结构可知,供液主机1提供的是65号冷却液,价格相对便宜,但有的试验箱需要绝缘的冷却液,而FC770冷却液满足要求,所以需要FC770测控设备4将65号冷却液的冷源转换到FC770冷却液上;所述次级热交换器41一次侧入口可根据需要通过一个可拆卸管路连接在其中一个末端测控设备2的供液出口75,次级热交换器41一次侧出口通过一个可拆卸管路连接在该末端测控设备2的回液入口81;这样65号冷却液在次级热交换器41一次侧与次级热交换器41二次侧的FC770冷却液换热;次级热交换器41二次侧出口出来的FC770冷却液进入三级储液箱42,三级储液箱42起到储存液体和方便加液的功能;三级储液箱42出来的FC770冷却液进入三级供液泵43,由一级供液泵15将FC770冷却液输送至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进行分流,当试验箱需要冷量多些,则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流向试验箱的流量增加;当试验箱需要冷量少些,则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流向试验箱的流量减少;使冷源充分利用,不浪费,节约能源。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可以实现对流量的精确调节。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分流口将多余的流量从第三分流支路49返回FC770回液管48,供液的流量经过第四流量计45、第九阀门46,从FC770供液管47输给试验箱;试验箱返回的FC770冷却液从FC770回液管48返回至次级热交换器41二次侧入口。
所述FC770测控设备4还包括第二流量支路401、第五流量计402和第十阀门403;所述第二流量支路401一端连接在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和第四流量计45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九阀门46和FC770供液管47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流量支路401上设有第五流量计402和第十阀门403。由上述结构可知,第四流量计45和第五流量计402分别为大量程流量计和小量程流量计,当选取第四流量计45时,第九阀门46打开,第十阀门403关闭;当选用第五流量计402时,第九阀门46关闭,第十阀门403打开;可以灵活选择,精确测定供液流量。
所述FC770供液管47上设有第七温度传感器404。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七温度传感器404用于监测FC770冷却液供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
所述第四流量计45和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六压力传感器405。由上述结构可知,第六压力传感器405用于监测FC770冷却液供液压力,并将压力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
所述FC770回液管48上设有第八温度传感器406。由上述结构可知,第八温度传感器406监测FC770冷却液回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
所述FC770回液管48上设有第十二阀门407。由上述结构可知,第十二阀门407控制FC770回液管48通断,便于检修。
所述三级储液箱42和三级供液泵4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由上述结构可知,保证FC770冷却液洁净,使系统更安全。
实施例二:
见附图1~5。基于实施例一,所述第五阀门74和供液出口75之间的供液管7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79;所述供液主机1还包括总冷源设备、若干个分控温设备和若干个热交换器3;所述总冷源设备通过若干个热交换器3分别向与热交换器3一一对应的分控温设备提供冷源;所述若干个分控温设备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2一一对应;所述总冷源设备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回液总路11、双级压缩冷冻机12、一级储液箱14、一级供液泵15和供液总路16;所述热交换器3的一次侧入口通过对应的一次侧入液支路31与供液总路16连通;所述热交换器3的一次侧出口通过对应的一次侧出液支路32与回液总路11连通;所述分控温设备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二级储液箱21、二级供液泵22和电加热器23;所述电加热器23通过供液主机输液管35向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2的供液入口71输入冷却液;所述末端测控设备2的回液出口83返回的冷却液通过对应的供液主机回液管33回流对应的热交换器3的二次侧入口;所述热交换器3的二次侧出口通过二次侧出液支路34与对应的二级储液箱21入口连通;所述每个热交换器3对应的一次侧出液支路32上设有三通混合调节阀17;所述三通混合调节阀17的分流口通过分流支路18与对应的一次侧入液支路31连通,用于控制对应的热交换器3一次侧流量。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第五阀门74和供液出口75之间的供液管7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79。第四温度传感器79用于监测供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热交换器3一次回路是二次回路的冷源,从回液总路11回来的液体依次经过双级压缩冷冻机12,其蒸发器使液体温度降低到设定值,降温后的液体进入一级储液箱14;双级压缩冷冻机12,双级压缩机制冷结构,降温效率高,结构紧凑;制冷压缩机均可实现10-100%无级容量调节;可以精密控制一次液体的温度;可以精密控制一次液体的温度;一级储液箱14起到储存液体和方便加液的功能;一级储液箱14出来的液体进入一级供液泵15,由一级供液泵15将液体输送至供液总路16;供液总路16上设置有若干个接口,对应回液总路11上设有的若干个接口,可以将若干个热交换器3一次侧并联,这样供液总路16内的液体可以经过热交换器3的一次侧入液支路31进入热交换器3的一次侧入口,并从热交换器3的一次侧出口流出,经过对应的一次侧出液支路32返回到回液总路11;所有的热交换器3一次侧出口流出的液体都汇集在回液总路11,实现总冷源设备通过若干个热交换器3分别向与热交换器3一一对应的分控温设备提供冷源;每个分控温设备都可以独立控制冷却液温度,提供给试验箱或经FC770测控设备4间接将冷源提供给试验箱,实现采用一套系统解决多处液冷需求,并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管路系统可扩充、冷源参数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节约场地,成本低。分控温设备独立提供特定温度冷却液的方式为,二级储液箱21起到储存冷却液和方便加冷却液的功能;二级储液箱21出来的冷却液进入二级供液泵22,由二级供液泵22将冷却液输送至电加热器23,对冷却液独立进行调温,调温后的冷却液经过供液主机输液管35输送给试验箱或其他中间装置;试验箱或中间装置返回的冷却液经过供液主机回液管33输入对应的热交换器3的二次侧入口,与热交换器3一次侧热交换,然后从热交换器3的二次侧出口通过二次侧出液支路34输出至对应的二级储液箱21储存。由于热交换器3一一对应的分控温设备,分控温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定单独的冷却液温度。分控温设备采用的65#冷却液,供液温度-10℃~+70℃可调,流量4~180L/min可调,电加热器23选择根据供液最高温度70℃选取,并由电加热器23控制输出温度,利用可控硅调节精密控制供液温度。分控温设备管道采用不锈钢管,为减少热损失,采用双层橡塑保温,合理降低成本。所述回液总路11和供液总路16之间并联有六个热交换器3,使总冷源设备可同时向六个分控温设备提供冷源。为满足六个试验箱不同的试验温度要求,系统内安装了六个独立工作的热交换器3,六个分控温设备独立满足六个试验箱要求,六个分控温设备可以自行设定温度、流量、压力控制目标,互不干扰。所述每个热交换器3对应的一次侧出液支路32上设有三通混合调节阀17;所述三通混合调节阀17的分流口通过分流支路18与对应的一次侧入液支路31连通,用于控制对应的热交换器3一次侧流量。三通混合调节阀17起到控制对应的热交换器3一次侧流量,当热交换器3二次侧需要冷量多些,则三通混合调节阀17起到控制对应的热交换器3一次侧流量增加;当热交换器3二次侧需要冷量少些,则三通混合调节阀17起到控制对应的热交换器3一次侧流量减少;使冷源充分利用,不浪费,节约能源。三通混合调节阀17可以实现对换热量的精确调节。热交换器3二次侧供液温度的降温控制由三通混合调节阀17自动控制,控制精度可达+/-1℃;热交换器3二次侧供液温度的升温控制由电加热器23来控制,电加热器23的容量调节为可控硅调节,0-100%无级可调,温度控制精度可达+/-1℃。所述一级供液泵15和供液总路16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19。第一阀门19关闭时,便于维修设备,增加分控温设备,扩充管路等。所述一级供液泵15和供液总路16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分别监测一级供液泵15供液的压力和温度。第一压力传感器监测一级供液泵15供液的压力,并将压力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一级供液泵15供液的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采用集散型控制,提高系统可靠性,各测控装置独立控制又通过网络连接集中控制器组成一个大的控制系统,网络通讯采用TCP/IP协议,通讯距离较长又适合移动测控设备的组网需要。所述回液总路11和双级压缩冷冻机1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回流双级压缩冷冻机12的冷却液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回流双级压缩冷冻机12的冷却液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一级储液箱14和一级供液泵15之间的管路上以及二级储液箱21和二级供液泵22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过滤器。过滤器起到净化冷却液作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所述一级储液箱14和二级储液箱21上均设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上设有平衡管,所述平衡管使一级储液箱14和二级储液箱21内部与大气连通;所述平衡管端部设有滤嘴,用于防止冷却液被污染。由上述结构可知,平衡管使一级储液箱14和二级储液箱21内部与大气连通,开式水系统设计,方便用户充加和更换冷却液,并确保系统压力不会太高;滤嘴保证冷却液不会受大气污染。所述二级供液泵22为变频调节泵。变频调节泵自动稳定供液压力,可以根据不同流量和压力要求设定运行频率,大幅度节约运行费用。变频调节泵可实现缓慢升频启动,可以有效防止压力的突然升高,保护系统设备。所述一级供液泵15和供液总路16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通过管路连至回液总路11和双级压缩冷冻机12之间的管路,用于一级供液泵15出液超压时将冷却液回流至双级压缩冷冻机12。泄压阀在一级供液泵15出液超压时打开,降低压力,起到保护系统的作用。
实施例三:
见附图1~5。基于实施例一,所述第二流量计94和供风出口95之间的供风管9上设有第六温度传感器101;所述供风主机5还包括新风过滤器51、预冷段52、一级除湿转轮54、第一风机56、二级除湿转轮57、第一再生加热器58、第一再生排风机59、第二再生加热器60、第二再生排风机61、第二风机62、后表冷段63、分配总路67和分配箱65;所述新风过滤器51、预冷段52、一级除湿转轮54的高除湿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一级除湿转轮54的高除湿空气出口、第一风机56、二级除湿转轮57的高除湿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风机56出口还通过管路连接二级除湿转轮57的中除湿空气入口;所述二级除湿转轮57的中除湿空气出口、第一再生加热器58、二级除湿转轮57的再生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二级除湿转轮57的再生空气出口、第一再生排风机59、第二再生加热器60、一级除湿转轮54的再生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一级除湿转轮54的再生空气出口和第二再生排风机61通过管路连接,第二再生排风机61排出湿空气;所述二级除湿转轮57的高除湿空气出口排出干燥空气;所述二级除湿转轮57的高除湿空气出口、第二风机62、后表冷段63、分配总路67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分配总路67用于输出经后表冷段63降温后的干燥空气;所述后表冷段63和分配总路6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69;所述分配总路67上分出一支路通向第二风机62入口,且该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64;所述第一控制阀64通过控制该支路风量使分配总路67的风压在一定范围;所述分配箱65包括一个分配入口和若干个分配出口;所述分配入口与分配总路67连接;所述若干个分配出口连有一一对应的供风主机输出管68;所述供风主机输出管68上设有第二阀门66;所述分配箱65用于将分配入口进入的风量从若干个分配出口输出;所述供风主机输出管68与对应的供风入口91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第六温度传感器101监测供风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供风主机5对供风进行除湿及降温,为系统提供低湿及温度5℃的风;含有较多水汽的室外新风经过新风过滤器51除去杂质后进入预冷段52除去大部分水汽,然后从一级除湿转轮54的高除湿空气入口进入一级除湿转轮54进行一级除湿,一级除湿后空气露点温度降低到≤-20℃,然后从一级除湿转轮54的高除湿空气出口出来进入第一风机56,第一风机56使送风达到要求的风压后,从二级除湿转轮57的高除湿空气入口进入二级除湿转轮57进行二级除湿,二级除湿后从二级除湿转轮57的高除湿空气出口出来干燥新风;第一风机56为离心风机,经过两级除湿处理后,获得常温干燥空气(露点温度≤-55℃);第一风机56使送风达到要求的风压后,分出一股空气从二级除湿转轮57的中除湿空气入口进入二级除湿转轮57,再从二级除湿转轮57中除湿空气出口出来,也对该股空气进行除湿,只是中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除湿能力弱于高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但高于再生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即中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为高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至再生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的过渡段,高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除湿后就会进入中除湿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然后再到再生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再生;二级除湿转轮57的中除湿空气出口出来的空气进入第一再生加热器58升温,提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再从二级除湿转轮57的再生空气入口进入对再生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进行再生,然后从二级除湿转轮57的再生空气出口出来,进入第一再生排风机59提高风压,第二再生加热器60对空气加热,进一步提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再从一级除湿转轮54的再生空气入口对再生空气入口对应的区域进行再生,然后从一级除湿转轮54的再生空气出口出来进入第二再生排风机61增压,排出湿空气。所述预冷段52和一级除湿转轮54的高除湿空气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首表冷段53。当水汽含量比较大时,增加首表冷段53,预冷段52和首表冷段53共同作用可以除去大部分水汽。所述一级除湿转轮54的高除湿空气出口和第一风机56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中间冷却段55。空气经一级除湿转轮54后温度会有较大的上升,此时需要进行冷却,提高后续二级除湿转轮57除湿的效率。二级除湿转轮57的高除湿空气出口出来干燥新风经过第二风机62增压后进入后表冷段63降温到5℃,再进入分配总路67。所述后表冷段63和分配总路6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监测后表冷段63冷却后的空气温度,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后表冷段63和分配总路6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69。第三压力传感器69监测后表冷段63冷却后的空气压力,并将温度参数传递给集中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将信息呈现在远程计算机终端上。所述分配总路67上分出一支路通向第二风机62入口,且该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64;所述第一控制阀64通过控制该支路风量使分配总路67的风压在一定范围。当分配总路67风压超过设定值时,第一控制阀64开度增加,使分配总路67风压降低,保持在设定值;当分配总路67风压低于设定值时,第一控制阀64开度减小,使分配总路67风压提高,保持在设定值。分配总路67出来的送风从分配入口进入分配箱65,再从若干个分配出口出来,经过供风主机输出管68输送向后端;供风主机输出管68有六个,对应六个试验箱,哪个试验箱需要送风就开启对应的第二阀门66。为保证各供风主机输出管68流量调节可以独立进行,第一控制阀64根据风压的变化自动调整开度控制风压稳定在设定目标,这样可以保证各试验回路在调整流量时,分配总路67风压基本稳定,使得六个试验箱的流量互不干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用于给若干个试验箱(500)提供风冷和液冷,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液主机(1)、供风主机(5)和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2);所述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2)与若干个试验箱(500)一一对应;所述末端测控设备(2)包括供液管(7)、回液管(8)和供风管(9);所述供液管(7)上依次设有供液入口(71)、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72)、第一流量计(73)、第五阀门(74)和供液出口(75);所述回液管(8)上依次设有回液入口(81)、第七阀门(82)和回液出口(83);所述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72)的分流口通过第二分流支路(85)连接在第七阀门(82)和回液出口(83)之间的回液管(8)上;所述供风管(9)上依次设有供风入口(91)、第二控制阀(92)、冷却加热盘管装置(93)、第二流量计(94)和供风出口(95);所述冷却加热盘管装置(93)的盘管入口通过盘管输入管(96)连接在次级三通混合调节阀(72)和第一流量计(73)之间的供液管(7)上;所述盘管输入管(96)上设有第三阀门(97);所述冷却加热盘管装置(93)的盘管出口通过盘管输出管(98)连接第七阀门(82)和回液出口(83)之间的回液管(8)上;所述盘管输出管(98)上设有第四阀门(99);所述供液主机(1)包括若干组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2)一一对应的供液主机输液管(35)和供液主机回液管(33);所述供液主机输液管(35)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2)的供液入口(71)连接;所述供液主机回液管(33)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2)的回液出口(83)连接;所述供风主机(5)包括若干个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2)一一对应的供风主机输出管(68);所述供风主机输出管(68)与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2)的供风入口(9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FC770测控设备(4);所述FC770测控设备(4)包括次级热交换器(41)、三级储液箱(42)、三级供液泵(43)、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第四流量计(45)、第九阀门(46)、FC770供液管(47)和FC770回液管(48);所述次级热交换器(41)二次侧出口、三级储液箱(42)、三级供液泵(43)、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第四流量计(45)、第九阀门(46)和FC770供液管(47)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所述FC770回液管(48)与次级热交换器(41)二次侧入口连通;所述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的分流口通过第三分流支路(49)与FC770回液管(48)连通;所述次级热交换器(41)一次侧入口可根据需要通过一个可拆卸管路连接在其中一个末端测控设备(2)的供液出口(75),次级热交换器(41)一次侧出口通过一个可拆卸管路连接在该末端测控设备(2)的回液入口(81);所述FC770供液管(47)给其中一个试验箱(500)提供冷却液,该试验箱(500)回流的冷却液通过FC770回液管(48)返回次级热交换器(41)二次侧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C770测控设备(4)还包括第二流量支路(401)、第五流量计(402)和第十阀门(403);所述第二流量支路(401)一端连接在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和第四流量计(45)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九阀门(46)和FC770供液管(47)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流量支路(401)上设有第五流量计(402)和第十阀门(40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C770供液管(47)上设有第七温度传感器(40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流量计(45)和三级三通混合调节阀(44)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六压力传感器(40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C770回液管(48)上设有第八温度传感器(40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C770回液管(48)上设有第十二阀门(407)。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储液箱(42)和三级供液泵(4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阀门(74)和供液出口(75)之间的供液管(7)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79);所述供液主机(1)还包括总冷源设备、若干个分控温设备和若干个热交换器(3);所述总冷源设备通过若干个热交换器(3)分别向与热交换器(3)一一对应的分控温设备提供冷源;所述若干个分控温设备与若干个末端测控设备(2)一一对应;所述总冷源设备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回液总路(11)、双级压缩冷冻机(12)、一级储液箱(14)、一级供液泵(15)和供液总路(16);所述热交换器(3)的一次侧入口通过对应的一次侧入液支路(31)与供液总路(16)连通;所述热交换器(3)的一次侧出口通过对应的一次侧出液支路(32)与回液总路(11)连通;所述分控温设备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二级储液箱(21)、二级供液泵(22)和电加热器(23);所述电加热器(23)通过供液主机输液管(35)向对应的末端测控设备(2)的供液入口(71)输入冷却液;所述末端测控设备(2)的回液出口(83)返回的冷却液通过对应的供液主机回液管(33)回流对应的热交换器(3)的二次侧入口;所述热交换器(3)的二次侧出口通过二次侧出液支路(34)与对应的二级储液箱(21)入口连通;所述每个热交换器(3)对应的一次侧出液支路(32)上设有三通混合调节阀(17);所述三通混合调节阀(17)的分流口通过分流支路(18)与对应的一次侧入液支路(31)连通,用于控制对应的热交换器(3)一次侧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量计(94)和供风出口(95)之间的供风管(9)上设有第六温度传感器(101);所述供风主机(5)还包括新风过滤器(51)、预冷段(52)、一级除湿转轮(54)、第一风机(56)、二级除湿转轮(57)、第一再生加热器(58)、第一再生排风机(59)、第二再生加热器(60)、第二再生排风机(61)、第二风机(62)、后表冷段(63)、分配总路(67)和分配箱(65);所述新风过滤器(51)、预冷段(52)、一级除湿转轮(54)的高除湿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一级除湿转轮(54)的高除湿空气出口、第一风机(56)、二级除湿转轮(57)的高除湿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风机(56)出口还通过管路连接二级除湿转轮(57)的中除湿空气入口;所述二级除湿转轮(57)的中除湿空气出口、第一再生加热器(58)、二级除湿转轮(57)的再生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二级除湿转轮(57)的再生空气出口、第一再生排风机(59)、第二再生加热器(60)、一级除湿转轮(54)的再生空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一级除湿转轮(54)的再生空气出口和第二再生排风机(61)通过管路连接,第二再生排风机(61)排出湿空气;所述二级除湿转轮(57)的高除湿空气出口排出干燥空气;所述二级除湿转轮(57)的高除湿空气出口、第二风机(62)、后表冷段(63)、分配总路(67)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分配总路(67)用于输出经后表冷段(63)降温后的干燥空气;所述后表冷段(63)和分配总路(6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三压力传感器(69);所述分配总路(67)上分出一支路通向第二风机(62)入口,且该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64);所述第一控制阀(64)通过控制该支路风量使分配总路(67)的风压在一定范围;所述分配箱(65)包括一个分配入口和若干个分配出口;所述分配入口与分配总路(67)连接;所述若干个分配出口连有一一对应的供风主机输出管(68);所述供风主机输出管(68)上设有第二阀门(66);所述分配箱(65)用于将分配入口进入的风量从若干个分配出口输出;所述供风主机输出管(68)与对应的供风入口(91)连接。
CN201911016575.1A 2019-10-24 2019-10-24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Active CN110631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6575.1A CN110631325B (zh) 2019-10-24 2019-10-24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6575.1A CN110631325B (zh) 2019-10-24 2019-10-24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1325A true CN110631325A (zh) 2019-12-31
CN110631325B CN110631325B (zh) 2024-04-09

Family

ID=68977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6575.1A Active CN110631325B (zh) 2019-10-24 2019-10-24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13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9715A (zh) * 2020-09-26 2020-12-11 钱春华 一种节能环保的机床冷却液排量控制机构
CN113074473A (zh) * 2021-03-17 2021-07-0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消耗性蒸发制冷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3902A1 (en) * 1997-05-16 2001-06-21 Kopko William L. High-efficiency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high-volume air distribution
JP2007315694A (ja) * 2006-05-26 2007-12-06 Mayekawa Mfg Co Ltd デシカント空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KR20120056515A (ko) * 2010-11-25 2012-06-04 (주)동신냉열이엔지 전기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항습기
CN102494372A (zh) * 2011-12-21 2012-06-13 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冷源全新风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33997A (zh) * 2014-03-07 2014-09-10 南京佳力图空调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管控冷冻水型机房空调数据中心
CN104764234A (zh) * 2015-03-31 2015-07-08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核磁设备用集风冷水冷于一体的水冷机组
CN104764233A (zh) * 2015-03-31 2015-07-08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核磁设备用集风冷水冷于一体的热交换机组
CN205939398U (zh) * 2016-07-08 2017-02-08 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节能降温系统
CN106839198A (zh) * 2016-12-29 2017-06-13 湖北兴致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制冷用双回路水冷热管风冷空调一体机
CN106895525A (zh) * 2017-03-24 2017-06-27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US20170205119A1 (en) * 2014-10-08 2017-07-20 Inertech Ip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N206410279U (zh) * 2016-12-16 2017-08-15 合肥丰蓝电器有限公司 环境温湿度控制系统
CN206439960U (zh) * 2017-02-08 2017-08-25 广东安耐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液冷系统
CN108105898A (zh) * 2017-12-26 2018-06-01 酷仑冷却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绝热闭式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108917237A (zh) * 2018-09-20 2018-11-30 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多种制冷方式相结合的制冷系统
CN210663566U (zh) * 2019-10-24 2020-06-02 四川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3902A1 (en) * 1997-05-16 2001-06-21 Kopko William L. High-efficiency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high-volume air distribution
JP2007315694A (ja) * 2006-05-26 2007-12-06 Mayekawa Mfg Co Ltd デシカント空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KR20120056515A (ko) * 2010-11-25 2012-06-04 (주)동신냉열이엔지 전기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항습기
CN102494372A (zh) * 2011-12-21 2012-06-13 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冷源全新风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33997A (zh) * 2014-03-07 2014-09-10 南京佳力图空调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管控冷冻水型机房空调数据中心
US20170205119A1 (en) * 2014-10-08 2017-07-20 Inertech Ip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N104764234A (zh) * 2015-03-31 2015-07-08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核磁设备用集风冷水冷于一体的水冷机组
CN104764233A (zh) * 2015-03-31 2015-07-08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核磁设备用集风冷水冷于一体的热交换机组
CN205939398U (zh) * 2016-07-08 2017-02-08 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节能降温系统
CN206410279U (zh) * 2016-12-16 2017-08-15 合肥丰蓝电器有限公司 环境温湿度控制系统
CN106839198A (zh) * 2016-12-29 2017-06-13 湖北兴致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制冷用双回路水冷热管风冷空调一体机
CN206439960U (zh) * 2017-02-08 2017-08-25 广东安耐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液冷系统
CN106895525A (zh) * 2017-03-24 2017-06-27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热回收/全自然冷却的机房散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8105898A (zh) * 2017-12-26 2018-06-01 酷仑冷却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绝热闭式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108917237A (zh) * 2018-09-20 2018-11-30 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多种制冷方式相结合的制冷系统
CN210663566U (zh) * 2019-10-24 2020-06-02 四川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9715A (zh) * 2020-09-26 2020-12-11 钱春华 一种节能环保的机床冷却液排量控制机构
CN112059715B (zh) * 2020-09-26 2021-09-03 济宁拓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的机床冷却液排量控制机构
CN113074473A (zh) * 2021-03-17 2021-07-0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消耗性蒸发制冷装置及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1325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1325A (zh)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CN106958894B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210663566U (zh) 风冷液冷综合环控系统
US2016018789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parallel compressor units
CN106686944A (zh) 一种液冷变频器散热系统
CN106016826B (zh) 带有二级冷却的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
CN205102511U (zh) 节能空分装置
CN205014519U (zh) 一种预冷节能除湿系统
CN102072542B (zh) 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
CN208284557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快速冷却系统
CN104180573A (zh) 一种冷却系统
CN106367147A (zh) 一种天然气脱水系统及其脱水方法
CN105135554A (zh) 一种预冷节能除湿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202300932U (zh) 一种空压机房热能回收装置
JPS5833364Y2 (ja) 圧縮機等の排熱回収装置
CN210663567U (zh) 综合环控系统供液主机
CN206875807U (zh) 工业冷水机组
CN203837179U (zh) 井下救生用气动冰蓄冷空调装置
CN203533949U (zh)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工况制冷系统
CN207501506U (zh) 一种用于车间的冷量供应系统
CN210663545U (zh) 综合环控系统供风主机
CN207093209U (zh) 调压发电集成系统
CN205026810U (zh) 具有智能导向送风功能的数据中心制冷模块
CN105066584B (zh) 一种单级混合冷剂天然气液化流程运行调节系统及方法
CN217163816U (zh) 一种联动控制节能型压缩空气供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