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3449B - 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3449B
CN110613449B CN201910900333.2A CN201910900333A CN110613449B CN 110613449 B CN110613449 B CN 110613449B CN 201910900333 A CN201910900333 A CN 201910900333A CN 110613449 B CN110613449 B CN 110613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vessel
strain
coil antenna
embolism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03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3449A (zh
Inventor
冯雪
李航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003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3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3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3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3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3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3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 A61B5/0538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invasively, e.g. using a cath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46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 A61B5/686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or implanted in a specific body part
    • A61B5/6876Blood vess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6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Details of structural supports for sensors
    • A61B2562/164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Details of structural supports for sensors the sensor is mounted in or on a conformable substrate or carri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该装置包括:柔性基底用于承载连接导线、线圈天线、电容,柔性基底还包括待测血管固定部,应变电阻位于待测血管固定部的内部,待测血管固定部和应变电阻共同缠绕在待测血管上;连接导线用于将线圈天线、电容和应变电阻连接成LRC电路;LRC电路中的线圈天线用于接收外部分析装置发出的激励信号,外部分析装置根据与激励信号相对应的反射信号确定应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根据阻值变化确定待测血管是否发生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本公开所提供的可降解的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生物体的血管是否发生栓塞。

Description

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柔性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血栓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是很多疾病的基础诱因。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而当血管内皮损害、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度增加中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一些小的血栓可以在体内被溶解吸收,而大的血栓则不易消融,甚至随着血流的不断冲刷、脱落、崩散,导致一些血管的堵塞,因此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医学上很常见的就是通过植入血管支架来进行治疗,比如冠脉支架、脑血管支架、肾动脉支架以及大动脉支架等。对于这些支架在植入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实现血管的疏通,但是往往时间一久就会发生再狭窄的情况发生,根据情况的不同,有的甚至几个月就出现了再次狭窄的情况。如针对治疗冠心病的冠脉支架,虽然其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有的患者在植入后6-8个月即可出现再狭窄的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支架的问题,更是和患者个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血压、血脂、血糖的升高,使得原本正常的血管再次发生病变,通过支架疏通的位置再次发生栓塞。
柔性电子器件是近几年来新型的一种电子器件,这种电子器件是指其组成的功能单元均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以特定的速率消失(或降解)的一种柔性电子器件。由于这种柔性电子器件具有可控消失的特点,因此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用于进行血管栓塞大小的检测、且在生物体内可降解的柔性电子器件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可降解的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降解的柔性血管检测装置,该装置用于植入于生物体内、且能够在所述生物体内降解,包括:柔性基底、连接导线、线圈天线、电容和应变电阻,
所述柔性基底,包括待测血管固定部,所述应变电阻位于所述待测血管固定部的内部,所述柔性基底还用于承载所述连接导线、所述线圈天线、所述电容,所述连接导线、所述电容和所述线圈天线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的内部;
所述待测血管固定部和所述应变电阻共同缠绕在待测血管上,所述应变电阻的阻值受所述待测血管的应变的影响;
所述连接导线用于将所述线圈天线、所述电容和所述应变电阻连接在一起,构成LRC电路,所述LRC电路的谐振频率受所述应变电阻的阻值的影响;
所述LRC电路中的线圈天线,用于依次接收外部分析装置发出的频率不同的多个激励信号,并在激励信号的频率与所述谐振频率相匹配时,与所述外部分析装置共振耦合,以使所述外部分析装置根据与所述激励信号相对应的反射信号确定所述应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根据所述阻值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血管是否发生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测血管固定部和所述应变电阻的结构包括半圆筒状结构和螺旋状结构中的任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变电阻包括电阻应变栅、将所述电阻应变栅与所述连接导线连接在一起的电极,所述电阻应变栅包括栅状分布的金属栅丝,所述电阻应变栅的方向与所述待测血管的应变方向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阻应变栅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线圈天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应变栅的第二电极通过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圈天线的形状包括回字形、环状中的任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圈天线和所述连接导线的金属导线的形状包括可延展形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容包括叉指式电容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绝缘层,位于所述连接导线和所述线圈天线的交叠部分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外部分析装置,
所述外部分析装置,用于向所述检测装置的线圈天线依次发出多个激励信号;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依次接收到多个激励信号,并在确定激励信号的频率和自身谐振频率相匹配时,与所述外部分析装置共振耦合并对所述激励信号进行反射,返回反射信号;
所述外部分析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反射信号,根据所述反射信号确定所述检测装置中应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根据所述阻值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血管是否发生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部分析装置包括外部感应线圈和阻抗分析模块,
所述外部感应线圈,用于发出所述多个激励信号,并与所述检测装置的线圈天线进行共振耦合,接收所述反射信号;
所述阻抗分析装置,用于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处理,确定所述应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根据所述阻值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血管是否发生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
本公开所提供的可降解的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通过将检测装置植入生物体内部,在外部分析装置的控制下,实现了对生物体内血管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血管是否发生了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起到了血栓的预警作用,可以为生物体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提供科学的指导。
检测装置采用了无源、无线的结构设置,避免了引出导线对生物体带来的伤口感染等伤害。
而且,检测装置植入生物体内部之后,可以直接在生物体内进行降解,能够保证其作用失效后,随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不会造成装置在体内的无用滞留,也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装置,不会对生物体带来二次伤害。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中待测血管固定部和应变电阻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中应变电阻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中线圈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中的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图7a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7b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能够植入于生物体内、且能够在所述生物体内降解,该装置包括:柔性基底1、连接导线9、线圈天线6、电容8和应变电阻10(图1未示出,参见图2)。
柔性基底1包括待测血管固定部2,应变电阻10位于待测血管固定部2的内部。柔性基底1还用于承载连接导线9、线圈天线6和电容8,连接导线9、线圈天线6和电容8位于柔性基底1的内部。柔性基底用于支撑和保护装置中的内部电路,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柔性基底还可用于调整装置的降解时间,可通过调节柔性基底的厚度、柔性基底材料的组分比例等来调整降解时间。
待测血管固定部2和应变电阻10共同缠绕在待测血管上,应变电阻10的阻值受待测血管的应变的影响。应变电阻和待测血管固定部能方便、紧密的贴合在待测血管上,从而能精确的感应待测血管发生的形变。
连接导线9用于将线圈天线6、电容8和应变电阻10连接在一起,构成LRC电路,LRC电路的谐振频率受应变电阻10的阻值的影响。LRC电路可以为并联LRC电路或串联LRC电路。
举例来说,在LRC为并联电路时,LRC电路的谐振频率f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211628240000061
其中,L为线圈天线6的电感值,C为电容8的电容值,R为应变电阻10的电阻值。
当应变电阻10的阻值发生改变时,若LRC电路的谐振频率变为
Figure BDA0002211628240000062
可以根据上一次检测到的应变电阻10的电阻值R0和当前电阻值R0+ΔR,确定出应变电阻10的电阻变化值ΔR,也即
Figure BDA0002211628240000063
在LRC电路中,线圈天线6用于依次接收外部分析装置发出的频率不同的多个激励信号,并在激励信号的频率与LRC电路的谐振频率相匹配时,与外部分析装置共振耦合,外部分析装置根据与激励信号相对应的反射信号确定应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根据阻值变化确定待检测血管是否发生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检测的需要通过外部分析装置发出频率不同的多个激励信号,例如,激励信号的频率选择范围可以为30kHz~6GHz之间。
其中,线圈天线位于激励信号所产生的无线交变电磁场中,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线圈天线所在的LRC电路中会产生交变的感应电流,从而使LRC电路形成了闭合回路,当外部激励信号的频率与LRC电路的谐振频率相同时,外部分析装置可以接收由LRC闭合回路与激励信号共振耦合时对激励信号进行反射所发出的反射信号,当外部分析装置按设定的频率扫描到LRC闭合回路返回的反射信号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的波峰确定LRC闭合回路的共振频率,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出应变电阻的当前阻值,进而根据上一次确定的应变电阻阻值可以确定出电阻变化值。而待测血管在常规状态下和出现血栓时,其作用于应变电阻的力是不同的,应变电阻的阻值会根据血栓所引起的血管应变而发生改变,LRC闭合回路的共振频率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可以根据计算出的电阻变化值,确定出待测血管是否发生了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实施例不需要电源等能量单元,同时不需要外部引线从生物体内部引出,避免了引出导线对生物体带来的伤口感染等问题,此外,通过该实施例可以实时监测血管栓塞的大小,从而可以为生物体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提供科学的指导。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变化值可以确定出待测血管是否发生了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可以包括:根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变化值可以得到待测血管的应变,根据预设血管的应变和血管的栓塞尺寸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待测血管是否发生了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生物体中血管栓塞形成所需的时间长短、待测血管的位置等需要对装置中各部件的材料进行选择,以调整装置在生物体内的有效作用时长。例如,对于血管栓塞形成所需时间较长的血管部位,可以选择在生物体内降解速度较慢的材料制作上述装置的各部件。由于装置各部件的材料的可降解特性,可以保证其在作用失效后,在生物体内部组织液的作用下降解,随着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既避免了大块体积的植入,又避免了装置各部件失效后在体内的无用滞留,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对生物体造成的风险和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承载装置各部件的材料为柔性基底材料。由于柔性材料的特点,可以使得该装置发生较大程度的延展及变形,从而很好的与人体组织(例如血管壁)完美贴合,实现高可靠的检测。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能够植入生物体内部,在外部分析装置的控制下,实现了对生物体内血管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血管是否发生了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起到了血栓的预警作用。同时采用无源、无线的结构设置,避免了引出导线对生物体带来的伤口感染等伤害。并且,检测装置植入生物体内部之后,可以直接在生物体内进行降解,能够保证其作用失效后,随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不会造成装置在体内的无用滞留,也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装置,不会对生物体带来二次伤害。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中待测血管固定部和应变电阻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测血管固定部2和应变电阻的结构可以为半圆筒状结构(如图2所示)和螺旋状结构(未示出)中的任一种。
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利用可降解材料的低模量特性以及柔性材料的可延展特性,将待测血管固定部和应变电阻设置为类皮肤的薄膜状,且具有如图2所示的结构形状,类皮肤的薄膜状能够减少其对待测血管的束缚,保证了待测血管固定部和应变电阻与待测血管紧密贴合,同时不会对待测血管的应变产生抑制作用。
待测血管固定部和应变电阻还可以是其他能够与待测血管的形状相匹配、且能够缠绕在血管上的结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图3、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中应变电阻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应变电阻10可以包括:电阻应变栅10-3、电阻应变栅与所述连接导线连接在一起的电极10-1和10-2。其中,如图4所示,电阻应变栅10-3包括栅状分布的金属栅丝,电阻应变栅的方向与待测血管的应变方向一致。例如,待测血管的应变方向为血管径向的垂直方向,则电阻应变栅丝的方向应与血管径向的垂直方向平行。通过设置电阻应变栅的方向与待测血管的应变方向一致,可以有效减少电阻应变栅的横向效应,提高测量准确性和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线圈天线6、电容8和应变电阻10通过连接导线9连接成闭合LRC电路。LRC电路包括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应变栅10-1与电容的一端连接,电阻应变栅10-2与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线圈天线的一端与电容的一端连接,线圈天线的另一端与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部分析装置发出的激励信号的作用下,线圈天线6与外部分析装置发出的激励信号相互耦合,使得线圈天线所在的LRC并联电路发生谐振。通过应变电阻的变化,可以改变LRC并联回路中电路的谐振频率。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中线圈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线圈天线6的形状包括回字形(如图5所示)、环状中的任一种。线圈天线的形状可适当的改变,只要能保证线圈内面积达到可靠的使用环境。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改变线圈天线的形状,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构成线圈天线6的金属导线、连接导线的形状可以为可延展形状。
在该实现方式中,可延展形状可以是蛇形、s形、之字形等易于延展的形状。将线圈天线6的金属导线、连接导线设置为可延展形状,可以使得装置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装置因生物体等而受到外力时,可延展形状的导线会在外力作用下而发生离面屈曲,进而消除一部分外力,减少外力对装置本身的损害,提高装置的可靠性。且设置为可延展形状,也提高了装置的延展性,使得装置能够更好的与生物体贴合在一起,减少因装置的植入对生物体所带来伤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导线的实际需要对导线的形状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中的电容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容8包括可降解、可植入生物体内的电容器。如图6所示,电容8可以为叉指式电容器等电容器。叉指式电容的极板为类似于相互交叉的手指状结构,通过调整叉指的尺寸和数量,可以调整叉指电容器的容值大小。并且,叉指式电容的制备过程简单,可以通过一次光刻制备完成,从而提高了柔性血管检测装置的经济实用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叉指电容的叉指可以为直线型,也可以为蛇形。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叉指电容的形状进行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图7a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7b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a、图7b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绝缘层7。绝缘层7可以位于连接导线9与线圈天线6的交叠部分之间。通过绝缘层的绝缘作用,避免了连接导线与线圈天线之间产生电学短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中柔性基底的材料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聚乳酸(polylactic acid,简称PL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poly lactic-co-glycolicacid,简称PLGA)、聚乳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PLA-PTMC)、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vinylalcohol polymer,简称PVA)、纤维素和蚕丝蛋白。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柔性基底的材料为上述聚合物时,可以通过调整该类材料在聚合过程中不同组分的配比、聚合度以及材料的成型的厚度等,对装置使用时间进行调控。其中,柔性基底的材料为聚合物时,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成型的柔性基底的厚度越大,材料降解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亦越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线圈天线6、连接导线9、电容8和应变电阻10中的导电材料包括铁、镁、锌、钼中的任一种。这些材料在生物体内组织液的作用下可以实现降解,并降解为生物体内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如镁离子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同时也参与300多种以上的酶促反应,以及促进骨的形成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绝缘层7的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镁中至少一种。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外部分析装置。
外部分析装置设置于生物体外,用于向植入生物体内的检测装置的线圈天线依次发出多个激励信号。
检测装置,用于依次接收到多个激励信号,并在确定激励信号的频率和自身谐振频率相匹配时,与所述外部分析装置共振耦合并对所述激励信号进行反射,返回反射信号。
外部分析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反射信号,根据所述反射信号确定所述检测装置中应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根据所述阻值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血管是否发生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系统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外部分析装置包括外部感应线圈4和阻抗分析模块5,检测装置包括柔性基底1、连接线圈(图8未示出,参见图1)、线圈天线(图8未示出,参见图1)、电容(图8未示出,参见图1)、应变电阻(图8未示出,参见图1)、待测血管固定部2,其中,待测血管固定部2与待测血管3紧密贴合。
其中,外部感应线圈4用于在阻抗分析模块5的控制下发出多个激励信号,并与检测装置的线圈天线进行共振耦合,接收反射信号。阻抗分析装置5用于对反射信号进行处理,确定应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根据阻值变化确定待测血管是否发生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
其中,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外部分析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参见上文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本公开所提供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系统,通过植入生物体内部的检测装置和置于生物体外的分析装置,实现了对生物体内血管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血管是否发生了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起到了血栓的预警作用。与此同时,该系统的检测装置采用了无源、无线的结构设置,避免了引出导线对生物体带来的伤口感染等伤害。并且检测装置植入生物体内部之后,可以直接在生物体内进行降解,能够保证其作用失效后,随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不会造成装置在体内的无用滞留,也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装置,不会对生物体带来二次伤害。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于植入于生物体内、且能够在所述生物体内降解,所述装置包括:柔性基底、连接导线、线圈天线、电容和应变电阻,
所述柔性基底,包括待测血管固定部,所述应变电阻位于所述待测血管固定部的内部,所述柔性基底还用于承载所述连接导线、所述线圈天线、所述电容,所述连接导线、所述电容和所述线圈天线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的内部;
所述待测血管固定部和所述应变电阻共同缠绕在待测血管上,所述应变电阻的阻值受所述待测血管的应变的影响;
所述连接导线用于将所述线圈天线、所述电容和所述应变电阻连接在一起,构成LRC电路,所述LRC电路的谐振频率受所述应变电阻的阻值的影响;
所述LRC电路中的线圈天线,用于依次接收外部分析装置发出的频率不同的多个激励信号,并在激励信号的频率与所述谐振频率相匹配时,与所述外部分析装置共振耦合,以使所述外部分析装置根据与所述激励信号相对应的反射信号确定所述应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根据所述阻值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血管是否发生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
其中,所述电容包括叉指式电容器,所述线圈天线和所述连接导线的金属导线的形状包括可延展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血管固定部和所述应变电阻的结构包括半圆筒状结构和螺旋状结构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电阻包括电阻应变栅、将所述电阻应变栅与所述连接导线连接在一起的电极,
所述电阻应变栅包括栅状分布的金属栅丝,所述电阻应变栅的方向与所述待测血管的应变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应变栅的第一电极通过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线圈天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应变栅的第二电极通过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天线的形状包括回字形、环状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绝缘层,位于所述连接导线和所述线圈天线的交叠部分之间。
7.一种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外部分析装置,
所述外部分析装置,用于向所述检测装置的线圈天线依次发出多个激励信号;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依次接收到多个激励信号,并在确定激励信号的频率和自身谐振频率相匹配时,与所述外部分析装置共振耦合并对所述激励信号进行反射,返回反射信号;
所述外部分析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反射信号,根据所述反射信号确定所述检测装置中应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根据所述阻值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血管是否发生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分析装置包括外部感应线圈和阻抗分析模块,
所述外部感应线圈,用于发出所述多个激励信号,并与所述检测装置的线圈天线进行共振耦合,接收所述反射信号;
所述阻抗分析装置,用于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处理,确定所述应变电阻的阻值变化,进而根据所述阻值变化确定所述待测血管是否发生血管栓塞以及发生血管栓塞时栓塞的大小。
CN201910900333.2A 2019-09-23 2019-09-23 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0613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0333.2A CN110613449B (zh) 2019-09-23 2019-09-23 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0333.2A CN110613449B (zh) 2019-09-23 2019-09-23 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3449A CN110613449A (zh) 2019-12-27
CN110613449B true CN110613449B (zh) 2020-05-15

Family

ID=68924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0333.2A Active CN110613449B (zh) 2019-09-23 2019-09-23 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34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20143A1 (en) 2017-05-31 2018-12-06 Foundry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1, Ltd Implantable ultrasonic vascular sensor
TWI815720B (zh) * 2022-11-03 2023-09-11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訊號傳輸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3756B1 (ko) * 2004-09-10 2006-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연소자, 유연압력센서, 및 이들의 제조방법
CN106236020B (zh) * 2016-08-30 2019-04-09 苏州涵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流状态检测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6236091A (zh) * 2016-08-30 2016-12-21 苏州品诺维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血液状态的装置及判断电极对异常的方法
CN106510670A (zh) * 2016-11-28 2017-03-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不插入血管内的植入式无线无源血压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7929926B (zh) * 2017-12-14 2020-05-19 清华大学 一种植入式可降解的药物缓释电子贴片系统
CN108565048B (zh) * 2018-04-18 2020-04-07 天津大学 共形的生物可降解植入式柔性供能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3449A (zh) 2019-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9238B2 (en) Implantable sensors for vascular monitoring
CN110613449B (zh) 可降解柔性血管检测装置和系统
EP1039831B1 (en) Endoluminal implant with parameter sensing capability
AU200625276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 vivo sensing
US9629561B2 (en)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 systems and methods
EP0904009B1 (en) Pressure-sensing stent
US6729336B2 (en) In-stent restenosis detection device
Occhiuzzi et al. Design of implanted RFID tags for passive sensing of human body: The STENTag
US20020156393A1 (en) Device and procedure for controlling the extent of intra-abdominal fat in the monitoring of an individual's slimming
EP3764872B1 (en) Device for intravascular monitoring
US11864919B1 (en) Calibrating passive LC sensor
US20200015722A1 (en) Resonance-based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AU20062527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characteristic of an in vivo sensor
Zhai et al. Design and modelling of a passive wireless pressure sensor
AU20062527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ddy current compensation in a radio frequency probe
WO2024031014A1 (en) Monitoring of endoleaks
CN115414163B (zh) 血管支架、人体血管局部变形与血管局部动力学监测系统
KR102493481B1 (ko) 의료기기용 확장부재의 측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