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1888A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1888A
CN110611888A CN201810618175.7A CN201810618175A CN110611888A CN 110611888 A CN110611888 A CN 110611888A CN 201810618175 A CN201810618175 A CN 201810618175A CN 110611888 A CN110611888 A CN 110611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packet
terminal device
packet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81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巍
赵霄宇
郭欣
孙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6181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188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0917 priority patent/WO2019238066A1/zh
Priority to US17/056,044 priority patent/US11470623B2/en
Priority to CN201980038231.2A priority patent/CN112237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1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1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于多个终端设备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将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组;对于每一组,将该组内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发送给该组中的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具体地涉及超高可靠性低延时(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通信服务中的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通信中的可靠性以及延时的要求越来越高,超高可靠性低延时通信(URLLC)作为第五代通信系统中需要考虑的三种主要场景之一日益获得人们的关注。例如,在机器类型通信(MTC),诸如车对车(V2X),工厂自动化案例,点对点通信(P2P),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之类中,可以考虑应用超高可靠性低延时通信(URLLC)服务以便满足机器类型通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
通常在机器类型通信场景中,与其他场景的URLLC的很大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发射机采用较短的数据包。一般地,给定有限的资源和误码率,可实现的最大信道编码率与数据包长度有关。特别是,对于相同的可靠性要求,以相同的速率发送数据包,较短的数据包中的每个比特需要较大的平均传输资源。此外,短包通信的可靠性和延时之间存在折中关系。一方面,在给定传输资源的情况下,如果传输较短的数据包,则可能不能满足对可靠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若数据包长度可以满足可靠性要求,延时可能会超出要求。因此,传统的短包通信往往不能同时满足5G中对于URLLC场景的延时及可靠性这两者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将短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便进行发送的方案,从而同时满足URLLC中对于延时及可靠性这两者的要求。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设备侧的电子设备。根据一个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多个终端设备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将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组;对于每一组,将该组内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发送给该组中的终端设备。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设备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多个终端设备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将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组;以及对于每一组,将该组内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发送给该组中的终端设备。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侧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接收复合数据包,其中,所述复合数据包由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被分组的包含该终端设备的一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而成;从所接收的复合数据包解码该终端设备的数据。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复合数据包,其中,所述复合数据包由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被分组的包含该终端设备的一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而成;以及从所接收的复合数据包解码该终端设备的数据。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执行指令当被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当被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的方法。
提供上述概述是为了总结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以提供对本文所描述的主题的各方面的基本理解。因此,上述特征仅仅是例子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缩小本文所描述的主题的范围或精神。本文所描述的主题的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变得明晰。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实施例的以下具体描述时,可以获得对本公开内容更好的理解。在各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各附图连同下面的具体描述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例示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和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和优点。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所适用的通信系统;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的帧结构;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的数据包传输过程以及传输中所占用的资源;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公开的数据包传输过程以及传输中所占用的资源;
图5示意性地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概念性配置;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对于终端设备的分组的示例;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数据包的一个示例性结构;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数据包的另一个示例性结构;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复合数据包的报头的示例性结构;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设备侧的概念性操作流程;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概念性配置;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侧的概念性操作流程;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单个数据包无差错传输的概率的近似值与精确值之间的关系。
图15为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采用的信息处理设备的个人计算机的示例结构的框图;
图16为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g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17为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g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18为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9为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虽然在本公开内容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可能易于有各种修改和另选形式,但是其具体实施例在附图中作为例子示出并且在本文中被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以及对其的详细描述不是要将实施例限定到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目的是要涵盖属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和另选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设备和方法等各方面的代表性应用。这些例子的描述仅是为了增加上下文并帮助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晰的是,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具体细节当中的一些或全部的情况下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众所周知的过程步骤没有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所描述的实施例。其他应用也是可能的,本公开的方案并不限制于这些示例。
典型地,无线通信系统至少包括控制设备和终端设备,控制设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
在本公开中,术语“基站”或“控制设备”具有其通常含义的全部广度,并且至少包括作为无线通信系统或无线电系统的一部分以便于通信的无线通信站。作为例子,基站例如可以是4G通信标准的eNB、5G通信标准的gNB、远程无线电头端、无线接入点、无人机控制塔台或者执行类似功能的通信装置。在本公开中,“基站”和“控制设备”可以互换地使用,或者“控制设备”可以实现为“基站”的一部分。下文将以基站为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基站/终端设备的应用示例。
在本公开中,术语“终端设备”或“用户设备(UE)”具有其通常含义的全部广度,并且至少包括作为无线通信系统或无线电系统的一部分以便于通信的终端设备。作为例子,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移动电话、膝上型电脑、平板电脑、车载通信设备等之类的终端设备或其元件。在本公开中,“终端设备”和“用户设备”(以下可被简称为“用户”)可以互换地使用,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为“用户设备”的一部分。后面的章节将以UE为例详细描述终端设备/UE的应用示例。
在本公开中,术语“控制设备侧”/“基站侧”具有其通常含义的全部广度,通常指示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中发送数据的一侧。类似地,术语“终端设备侧”/“用户设备侧”具有其通常含义的全部广度,并且相应地可以指示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中接收数据的一侧。
应指出,以下虽然主要基于包含基站和用户设备的通信系统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描述可以相应地扩展到包含任何其它类型的控制设备侧和终端设备侧的通信系统的情况。例如,对于下行链路的情况,控制设备侧的操作可对应于基站的操作,而用户设备侧的操作可相应地对应于终端设备的操作。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用于小区中的下行链路通信场景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适于高可靠性低延时通信服务。如图1所示,在该通信系统中,用于终端设备/基站侧的基站B将产生短数据包,并且在要求的给定延时内将短数据包发送给多个URLLC用户UEa-UEe中相应的URLLC用户。要指出的是,虽然图中示出了6个URLLC用户,但是URLLC用户的数量不限于此。
在URLLC通信中,对于控制平面延时和用户平面延时的延时以及可靠性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依据3GPP的技术标准TS 38.913中的规定,关于延时:对于控制平面,延时不超过10毫秒;对于用户平面,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方向的延时不超过1毫秒,特别地,用户平面延时的目标应为UL 0.5ms,DL 0.5ms;关于可靠性,考虑以一定的延时传输具有X字节的数据包的成功概率,特别地,一个数据包的一次传输的一般可靠性要求是对于32字节的用户平面等待时间为1ms的情况下,成功概率为1-10-5
根据技术标准TS 38.913,URLLC中的延时与可靠性的具体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其中,可靠性表示为在给定延时下成功传输特定大小的数据包的概率。
在下行传输中,采用常规的标准帧结构对数据包进行传输。如上文阐述的,传统的URLLC通信中,使用短数据包来进行数据传输。以下将具体采用配置参数Numberology=3的帧结构并且对具体性能进行分析。例如,在5G通信中,依据3GPP的技术标准TS 38.211中的规定,Numberology的不同取值对应于不同的帧结构,诸如时隙数、每个时隙时间以及所分配的带宽之类,在Numberology=3的情况下,下行链路帧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一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每个子帧为1毫秒,包括8个时隙,而每个子帧对应的带宽为120kHz;每个时隙用来传送针对一个终端设备的32字节的数据包(即短数据包)。相对应地,在图1的通信系统中,基站B产生各32字节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在给定延时内发送至各个URLLC用户。
然而,使用短数据包进行下行链路传输并不能同时满足URLLC中关于延时和可靠性的要求。下面将对于Numberology=3的情况,对利用短数据包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的延时及可靠性进行分析。
在通常的设计中,对于每个数据包分配一个物理资源,并且对该数据包进行编码调制传输。不同用户请求的数据包间的编码传输相互独立。考虑如图3所示的数据包传输过程。如图3所示,将用户数据包(每个为32字节)相互独立地编码,以在一个子帧的一个时隙(0.125ms)进行发送。应指出的是,“用户数据包相互独立地编码”表示不同用户请求的数据包间的编码传输相互独立。考虑到延时的要求,认为一个URLLC数据包传输发生在几个时隙之内,也就是说用户数据包的成功发送发生在几个时隙之内。对于可靠性要求,采用重传的方式来保证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重传的次数越多,误码率越低,可靠性越高,同时端到端的下行延时也越长。此外,利用六个频域资源块对32字节的用户数据包进行传送。
根据已知的有限长编码理论,在该示例中,用户数据包的误码率∈*(k,n)可以通过公式1来计算:
公式1
具体而言,
-Q(·)为q函数,表达式为
-n为信道利用数,在该示例中,n=720Khz×0.125ms×2;
-C为香农公式,表示在给定信噪比为ρ时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可以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其表达式为其中ρ为信噪比,表示为传输信号与噪声两者的平均功率之比;
-k为用户数据包比特数,在该示例中,k=32×8;
表示了给定信噪比ρ时有限长的编码对香农公式中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所造成的影响。
除此之外,接收端可靠性可通过单个用户数据包无差错传输的概率Pr来衡量,Pr可以通过公式2来计算:
公式2
Pr=(1-∈*(k,n))k
因此,该示例中的可靠性与延时性能如表2所示,表2示出了不同重传次数下的可靠性和延时。
表1
参照表1中对于可靠性和下行延时的要求,如表2所示,在如该示例中示出的现有下行链路数据发送方式下,无法实现同时满足可靠性与延时的要求。
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包整合方案以同时满足URLLC中对于可靠性和延时的要求。
本公开方案的概览
与现有的数据包间的独立编码传输方式不同,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对于要发送给多个用户的数据包,可以将针对至少一个用户的至少一个数据包整合成复合数据包来进行发送。而用户端可以在接收到复合数据包时,可以从该复合数据包中解码得到针对该用户端的数据包。
由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短数据包,复合数据包可具有更长的长度,从而在传输中可以使用更适当的帧结构并且更适当地分配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URLLC中的可靠性和延时性的要求。
复合数据包中所包含的数据包可以均来自不同终端设备,或者仅来自同一终端设备的数据的复制,或者这两者的混合。
复合数据包可以考虑不同的因素而形成。例如,复合数据包可以考虑用户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而形成。数据配置参数可以包括数据传输参数,诸如数据产生周期和数据包长度等。附加地或者替代地,数据配置参数也可以包括数据产生参数,诸如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和数据传输延时要求等。例如,复合数据包还可以考虑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而形成。例如通过考虑上述这些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更适当地由用户的数据包形成复合数据包。以下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复合数据包中所包含的各用户的数据包可以按各种方式布置。例如,各用户的数据包可以按顺序布置或者打乱顺序地布置,而各用户的各数据包可以划分成多个子部分或者不划分成多个子部分,被划分成的各个子部分也可以按顺序布置或者打乱顺序地布置。在传输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需求而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以下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下面将参考图4说明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复合数据包传输过程。如图4所示出的,分别针对3个用户的共3个数据包被基站整合成一个复合数据包来进行编码发送。这里的3个用户可以是按照用户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而被分到同一个用户组中的用户,对于用户的分组将在下文详细说明。要指出的是,在此示例中示出了分别针对3个用户的共3个数据包,但是这仅仅是非限制性的示例。只要是将多个短数据包整合成一个复合数据包的方式都是适用的,数据包的个数不限制为3,所针对的用户数也不限制为3。例如,还可以将针对2个用户的共4个数据包整合为一个复合数据包来发送。还例如,可以将针对1个用户的共2个数据包整合为一个复合数据包来发送,其中该用户的数据包可彼此相同或者不同。
继续参考图4,分配相应的信道资源(物理层资源)以发送经编码的复合数据包。如在本示例中以非限制性方式示出的,利用3个时隙(即,0.375ms)及720kHz的带宽来发送经编码的复合数据包。信道资源(物理层资源)可以根据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以及数据传输配置参数(诸如数据传输延时要求和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之类)来分配,当然还可以根据其他参数来分配。
继续参考图4,在用户侧,即在终端设备处,接收并解码复合数据包。为了简单起见,图4中仅仅示出了在一个终端设备处的操作示例。该终端设备接收并解码复合数据包、从中提取针对该终端设备的各个部分并重建针对该终端设备的原始短数据包,从而得出针对该终端设备的数据。要指出的是,所述各个部分可以是完整的原始短数据包,也可以是原始短数据包被划分成的各个子部分,还可以是这两者的组合。可以理解的是,在针对终端设备的各个部分都是完整的原始短数据包的情况下,即在形成复合数据包时,基站并没有对针对该终端设备的短数据包进行划分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对提取出的短数据包进行解码以获取数据,而不需要重建短数据包的步骤。
例如,还可以借助不同方式来满足可靠性要求。例如,基站可以进行数据重传来满足可靠性要求。数据重传可以是复合数据包整体全部重传,也可是复合数据包中的部分数据的重传。数据重传可以是定期进行的,例如每隔预定的时间来进行数据重传,或者广义上而言,作为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方式数据重传可以包括数据复制传输(duplication),例如在传输数据时将复合数据包的至少一部分数据连续重复传输多次。数据重传还可以是被触发进行的,例如响应于终端设备的请求而进行数据重传。以下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还要指出的是,在数据传输期间,基站还可以定期地或者响应于终端设备的反馈来更新复合数据包并且传输更新后的复合数据包。所述更新可以包含更新/改变复合数据包中所包含的数据,例如对应于与复合数据包相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更新,诸如加入新的终端设备和/或原有终端设备退出,复合数据包被相应地更新。所述更新还可包含更新复合数据包中的所包含的数据的布置,例如更新针对用户的短数据包的划分和/或布置,而复合数据包所包含的数据并不改变。对于复合数据包的更新将在下文详细说明。
根据本公开的基站的结构及操作流程
下面将参考图5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概念性结构。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100。该处理电路10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多个终端设备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将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组;并且对于每一组,将该组内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发送给该组中的终端设备。
处理电路1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的形式,也可以是专用处理电路,例如ASIC。例如,处理电路100能够由电路(硬件)或中央处理设备(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构造。此外,处理电路100上可以承载用于使电路(硬件)或中央处理设备工作的程序(软件)。该程序能够存储在存储器(诸如,布置在存储器101中)或从外面连接的外部存储介质中,以及经网络(诸如,互联网)下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00可以包括根据终端设备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对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组的分组单元1001。处理电路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复合数据包的生成与发送的控制单元1003,其可被配置为对于每一组,将该组内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发送给该组中的终端设备。
处理电路100还可以包括确定各种参数的参数确定单元1002。作为示例,在实现中,对应于不同的参数,参数确定单元1002可以相应地包括数据配置参数确定模块、信道状态确定模块、安全性确定模块等,以测量或确定各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信道状态以及安全性。作为替代,这些参数确定单元可以不包含在处理电路100中,并且可以在确定了这些参数之后将参数传输给处理电路100。作为替代,这些参数可以由处理电路100甚至电子设备10之外的电路提供。
控制单元1003可以包括复合数据包生成模块,该模块可以将被分组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作为示例,该模块可以对于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数据包进行划分或者不进行数据包划分,以及将划分成的各子部分和/或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例如,控制单元1003还可以包括发送控制模块,该模块可以实施将复合数据包形成帧的过程,以及为帧的发送分配相关的资源的过程。所述发送控制模块还可以实施复合数据包的重传。
还例如,控制单元1003还可以包括更新控制模块,该模块可以定期地或响应于终端设备的反馈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分组的更新或对于复合数据包结构的更新,并且在判定需要更新的情况下,控制分组单元1001或复合数据包生成模块进行相应的操作。此外,处理电路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在各单元之间进行接口连接的接口电路(未示出)。
应注意,上述各个单元仅是根据其所实现的具体功能划分的逻辑模块,而不是用于限制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可以以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在实际实现时,上述各个单元可被实现为独立的物理实体,或者也可由单个实体(例如,处理器(CPU或DSP等)、集成电路等)来实现。此外,上述各个单元在附图中用虚线示出指示这些单元可以并不实际存在,而它们所实现的操作/功能可由处理电路本身来实现。
此外,可选地,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图中以虚线示出的存储器101以及通信单元102。此外,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未示出的其它部件,诸如射频链路、基带处理单元、网络接口、处理器、控制器等。处理电路100可以与存储器101和/或通信单元102关联。例如,处理电路100可以直接或间接(例如,中间可能连接有其它部件)连接到存储器101,以进行数据的存取。还例如,处理电路100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到通信单元102,以经由通信单元102发送无线电信号以及经由通信单元102接收无线电信号。
存储器101可以存储由处理电路100产生的各种信息(例如,关于复合数据包的信息、所确定的各参数的信息等)、用于电子设备10操作的程序和数据、将由通信单元102发送的数据等。存储器101用虚线绘出,因为它还可以位于处理电路100内或者位于电子设备10外。存储器101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存储器10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储存储器(RAM)、动态随机存储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存储器。
通信单元102可以被配置为在处理电路100的控制下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在一个示例中,通信单元102可以被实现为发射机或收发机,包括天线阵列和/或射频链路等通信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单元102可以将在处理电路100中所生成的复合数据包发送给终端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02也可发送和接收用于传输复合数据包的信息。
虽然图5中示出了处理电路100与通信单元102分离,但是处理电路100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通信单元102。此外,处理电路100还可以被实现为包括电子设备10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部件,或者处理电路100可以被实现为电子设备10本身。在实际实现时,处理电路100可以被实现为芯片(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硬件部件或完整的产品。
下面将参考图6-10说明电子设备10所实施的各操作。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由分组单元1001进行的对于终端设备的分组的示例。
应理解,对于终端设备的分组并不一定是针对全部终端设备的分组,例如可以是针对全部终端设备中的部分终端设备进行的分组。还应理解,一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例如,一个终端设备也可以构成一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将针对该终端设备的多个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进行发送,或者在复制传输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针对该终端设备的经复制的数据包构成复合数据包以进行发送,如下文详细描述的。
在下行链路传输中,当在基站侧存在要向某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则称该终端设备为活跃的,即活跃终端设备或活跃用户。基站(例如通过分组单元1001)可以对活跃用户进行分组,例如可以将活跃用户归为一组,并且将针对活跃用户的数据包整合成复合数据包进行发送。或者可以将活跃用户分为多个用户组,并且对于每一组,基站将针对该组内的用户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发送给该组中的终端设备。如图6中示意性示出的,终端设备UEa-UEe均为活跃终端设备。基站B的电子设备10将这些终端设备UEa-UEe分为了两个组,其中第一组包括终端设备UEa-UEc,第二组包括终端设备UEe和UEd。应指出,分组也可以针对部分的活跃终端设备来进行,而无需将全部活跃终端设备都分组。
分组可以各种方式来实行。
根据实施例,可以根据多个终端设备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而进行的。数据配置参数例如可以包括数据产生配置参数,诸如数据产生周期和数据包长度之类。附加地或者作为替代,数据配置参数可以包括数据传输配置参数,诸如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和数据传输延时要求之类。
优选地,可以根据数据配置参数的相似性来进行对终端设备的分组。例如,可以为数据配置参数设定相应的阈值,并且根据阈值来判断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的相似性。该特定阈值可以是预先指定的,或者是根据应用环境等等而适应性指定的。可以理解的是,设置阈值仅仅是一种衡量数据产生配置参数相似性的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阈值,或以其他方式确定数据产生配置参数的相似性。
作为示例,在根据数据产生配置参数进行分组的情况下,数据产生配置参数相似的终端设备适于分配于同一组。例如,可以对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例如,数据产生周期和数据包长度等)进行比较,并对该比较设置一阈值,当不同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之间的差别小于该阈值时,可以将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分组到同一组中。
作为示例,在根据数据传输配置参数进行分组的情况下,数据传输配置参数超出特定阈值的终端设备不应分配于同一组中。作为示例,将具有高数据传输要求的终端设备认为是数据传输配置参数相似,而数据传输配置参数相似的终端设备不应分配于同一组中。例如,可以设置一阈值,具有超出该阈值的数据传输要求参数的终端设备(例如传输延时要求小于延时要求阈值,和/或传输可靠性要求大于传输可靠性阈值)可被认为是数据传输要求高的终端设备,它们属于相似的终端设备,并且这样的终端设备将不被包含在同一组中。此外,数据传输配置参数未超出特定阈值的终端设备,例如传输延时要求大于延时要求阈值,和/或传输可靠性要求小于传输可靠性阈值,也就是可靠性和延时要求低的终端设备,可以被分到同一组中,而这样的终端设备被认为就数据传输配置参数而言是不相似的。要注意的是,设置阈值仅仅是一种衡量终端设备对于可靠性以及延时要求高低的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阈值,或以其他方式确定终端设备对于可靠性以及延时的要求是否较高。
附加地或者作为替代,还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的信道状态来进行分组。信道状态可以由基站端确定,由终端设备端确定并告知给基站,或者可以由其它设备确定并告知给基站。信道状态的确定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一些方法,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信道状态可以由系统中的各种已知指标来指示,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
优选地,可以根据信道状态的相似性来进行对终端设备的分组。例如,信道状态相似的终端设备可以被分到同一组中。这里,相似性可以指示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之间的差异或接近程度。当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的差异小于特定的阈值时可认为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是相似的,并且这样的终端设备可被分到同一组中。该特定阈值可以是预先指定的,或者是根据应用环境等等而适应性指定的。可以理解的是,设置阈值仅仅是一种衡量信道状态相似性的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阈值,或以其他方式确定数据产生配置参数的相似性。
作为示例,可以对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的信道状态的(例如,信道状态指标CQI等)进行比较,并对该比较设置一阈值,当不同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之间的差别小于该阈值时,可以将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分组到同一组中。
上述的用于分组的各种参数仅仅是作为示例的,其它参数也是可以使用的,只要根据该参数可以实现终端设备的分组。而且,可以仅按照上述多个参数中的一种参数进行分组,或者可以按照上述多个参数中的多于一个的参数进行分组。在根据多于一个的参数进行分组的情况下,可以首先按照一种参数分组,然后如果可以的话,继续按照另一种参数进行再分组,直至分组满足要求。在此情况下,参数可以被任意选择,或者可以为每种参数设定优先级,并且按照优先级的高低来进行分组。例如,首先按照高优先级的参数进行分组,如果分组满足要求则不再根据后续的参数进行分组。作为示例,在根据多于一个的参数进行分组的情况下,还可以综合多个参数形成一个新的参数用于体现各个参数的特点,从而根据新的参数进行分组。在此情况下,例如可以为每个参数根据其值计算相应的分数(例如通过规格化方法等等),并将对应于各个参数的分数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成新的参数,然后根据新计算的参数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组。
根据实施例,每个分组中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可以不同或相同,这可以由控制设备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例如数据传输帧的结构,终端设备的传输要求等等。作为示例,每个分组中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可以优选地为2个。当然,每个分组中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可以更多,或者分组中可仅涉及一个终端设备,该分组的数据包可包含该终端设备的多个数据包和/或数据包的复制,以旨在更可靠地发送该终端设备的数据。
此外,分组可以按静态方式进行,也可以被动态更新。例如,基站可以在发送第一个复合数据包之前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组,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该分组。如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电子设备10可以在发送第一个复合数据包之前将所示出的5个终端设备UEa-UEe分为图中所示的两组,并保持这种分组方式以便为后续的数据传输生成并发送复合数据包。例如,基站还可以定期地或响应于终端设备的反馈来更新分组。如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电子设备10起初将终端设备分为如图所示的两组。随后,电子设备10可以根据各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数据传输配置参数以及信道状态中一个或多个的变化,动态更新分组,比如将终端设备UEa和UEd分为一组,将终端设备UEb、UEc及UEe分为另一组。例如,分组的动态更新还可对应于与复合数据包相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更新,诸如加入新的终端设备和/或原有终端设备退出。
在实现了终端设备的分组之后,同一组中的终端设备将被分配有相同的分组ID,并且借助于这样的分组ID可以方便地将同一组中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而且,这样的分组ID还可以区分活跃用户与非活跃用户。
要指出的是,本文中阐述了关于“分组”的相关概念和操作以使得本公开的方案更易于理解。但是,在实践中,基站可以直接将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组合成复合数据包,而不需要显式地包括“分组步骤”。例如,基站在如上所述地比较了终端设备的相关参数之后可以为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直接分配标号,并且在传输中将被分配有相同的标号的数据包直接作为复合数据包一起传输。
用于分组的这些参数可以例如由参数确定单元1002确定,或者由处理电路之外的其它电路、甚至基站之外的其它设备来提供。
以下将描述由终端设备的数据包而形成的复合数据包。图7、图8示出了由控制单元1003根据分组单元1001的分组结果来整合同一组内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而形成的复合数据包的示例性结构。
用于包含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分组的复合数据包包括该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将多个短数据包整合为一个较长的复合数据包的目的在于同时满足URLLC的可靠性及延时要求。要指出的是,用于包含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分组的具体的一个复合数据包中包含该分组内的哪些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是由具体的调度策略来决定的。例如,在一个复合数据包中,可以不同时包含与该复合数据包相关联的终端设备分组内的所有终端设备的数据包。
如图7所示出的,分别针对3个用户的共3个数据包被整合为一个复合数据包。其中每个用户一个32字节的数据包。当然,终端设备分组中可包含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并且该分组的复合数据包可以包括该分组中的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
尽管图7中示出了在复合数据包中,每个终端设备一个数据包,但是根据一些示例,复合数据包中可以包括同一终端设备的多个数据包,并且所述多个数据包中至少一部分数据包的内容可以一致(例如,在存在数据的复制发送的情况下)。在复合数据包中包括同一终端设备的多个数据包的情况下,若该终端设备对延时的要求较高,则该复合数据包可以包括该终端设备的多个不同数据包,从而将多个不同数据包以复合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若该终端设备对可靠性的要求较高,则该复合数据包可以包括该终端设备的同一数据包的复制,即利用复合数据包对该终端设备的同一数据包进行重复传输。
此外,复合数据包还可以包括针对同一终端设备的多个数据包以及针对一个或多个其他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两者。作为示例,复合数据包可以仅包含一个终端设备的多个数据包。
根据示例,对于用于一组终端设备的复合数据包,该组内的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被划分成多个子部分。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划分得到的子部分的数目可以相同或者不同。而且,作为示例,在复合数据包中,所划分得到的多个子部分可以被顺序或分散地布置。
如图7所示,用户1的数据包被划分成3个子部分,用户2的数据包被划分成2个子部分以及用户3的数据包被划分成4个子部分。但是,图7中所示的这种数据包划分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构成复合数据包的各数据包并不一定都经历划分。如图8中所示,用户1的数据包没有被划分,而是直接构成了复合数据包的一个子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构成复合数据包的各子部分全部都是完整的数据包。
此外,终端用户的数据包被划分成的各子部分的长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图7示出了用户数据包被均匀划分的情况,如所示出的,例如,用户3的数据包被均匀划分成长度相等的4个子部分。图8示出了用户数据包被非均匀划分的情况,例如,用户3的数据包被非均匀地划分成长度不相等的3个子部分。
再次参考图7,在针对3个用户的3个数据包组成的复合数据包中,所划分成的各子部分被分散地布置,即各个部分以各不相关的方式随机分散排序,使得来自不同数据包的各子部分被交错地按乱序布置。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各种恰当的排序方式(例如,按照一定规律的非随机方式)来实现各子部分的分散布置。此外,图7中所示的子部分的布置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各子部分还可以按顺序地布置在复合数据包中,如图8所示。
数据包的划分和排序可以以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划分和/或排序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和终端设备数据安全性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
一方面,对于数据包的划分可以基于用户延时及可靠性要求和/或基于用户的安全性要求来进行。具体而言:
-关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的考虑
在这种考虑下,优先考虑对用户的可靠性以及延时需求的满足。具体而言,数据包越长或者延时及可靠性约束越强,则数据包可以不划分或者将被划分为越少的子部分。此外,作为示例,各个子部分的长度可以保持一致。例如,在子部分的长度一致的情况下,在传输中仅需告知终端设备各子部分在复合数据包中的位置指示以及单个的长度指示,从而可以节省传输开销,而且,这样也可以减少在基站侧生成复合数据包的时间以及在终端设备侧重建复合数据包的时间。
-关于终端设备数据安全性的考虑
在这种考虑下,主要关注用户对于隐私性的要求。具体而言,用户隐私性要求越高则划分的子部分越多,且不同子部分可选择不同的长度。这主要是考虑,例如,在接收端的其他终端设备不易重建针对对隐私性要求高的用户的数据包,从而防止针对该用户的数据被其他终端设备窃取。
另一方面,终端设备的数据包被划分成的子部分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和终端设备数据安全性中的至少一个来布置的。也就是说,对于各子部分的排序可以基于用户延时及可靠性要求和/或基于用户的安全性要求来进行。具体而言:
-关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的考虑
若终端设备对延时及可靠性要求较高,则在布置子部分的过程中,尽量以顺序的方式对子部分进行排序,以减少在终端设备处重建数据包时间。
-关于终端设备数据安全性的考虑
若终端设备对隐私性的要求较高,则在布置子部分的过程中,优选以复杂的排序方式来生成各子部分分散排序的复合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是对于数据包的划分还是对于划分成的各子部分的布置,都需要折衷考虑用户对于可靠性及延时的要求以及对于数据安全性的要求。在实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准则来选择恰当的划分和排序方式。
在经过了数据包划分以及复合数据包的组合的过程后,对每一个终端设备,可以给出对应的结构指标。该结构指标指示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或数据包的已被划分成的子部分在对应于该终端设备的复合数据包中的位置以及占用的长度。例如,结构指标可以包括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数据包子部分在复合数据包中的位置索引以及该数据包/数据包子部分的大小。例如,如果子部分的长度相同,则结构指标可以仅包含子部分在复合数据包中的位置索引以及单个的大小。从而,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结构指标从所接收的复合数据包中提取针对其的各数据部分,并在需要的情况下(例如,数据包被划分成多个子部分)按照结构指标所指示的位置及长度重建数据包。
结构指标可以与对应的复合数据包一起被发送,并且与复合数据包一起发送的结构指标包括与该复合数据包对应的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的结构指标。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与各结构指标对应的用户对安全性要求较低或不要求隐私性的情况。例如,如图9中所示出的,结构指标可以作为复合数据包的报头而与复合数据包的有效载荷部分一起被发送到终端设备。如图9所示,复合数据包的报头部分可以包括针对终端设备1、2……n的结构指标,从而为与该复合数据包对应的终端设备1、2……n给出各自的数据包或数据包被划分成的子部分在该复合数据包中的位置以及占用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仅仅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说明了通过将结构指标包括在复合数据包的报头中发送,来实现结构指标与复合数据包的一起发送。在实践中,还可以应用其他将结构指标与复合数据包一起发送的变型实施方式。
结构指标还可以与复合数据包分离地向对应的终端设备单独发送。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与该结构指标对应的用户的安全性要求较高或具有隐私性要求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用户不希望分在同一组的其他用户在接收复合数据包的同时了解到该用户的数据包或数据包被划分成的各子部分在复合数据包中所处的位置及所占用的长度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向该用户单独发送结构指标。例如,可以通过PDCCH与调度信息一同发送结构指标。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控制信令来发送结构指标。
以上参考图7-9说明了复合数据包的结构。要指出的是,关于复合数据包结构的设定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1)静态的复合数据包结构:在基站首次完成复合数据包的构造(包括对于数据包的划分及布置)完成后,在后续的针对该组内的终端设备的各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将保持首次构造的复合数据包的结构不变。例如,参考图7所示的例子,在首次构造复合数据包时,用户1的数据包被划分成3个等长的子部分,用户2的数据包被划分成2个等长的子部分,用户3的数据包被划分成4个等长的子部分,并且各个子部分按照用户1子部分1、用户3子部分3、用户2子部分1、用户3子部分4、用户2子部分2、用户3子部分1、用户1子部分3、用户3子部分2以及用户1子部分2的顺序布置。那么,在静态方式下,对于用户1、用户2及用户3的后续数据包,将按照该首次构成的复合数据包结构生成后续的新的复合数据包。
(2)动态的复合数据包结构:在基站首次完成复合数据包的构造(包括对于数据包的划分及布置)后,在后续的针对该组内的终端设备的各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时触发或根据终端设备端反馈进行触发来动态地更新后续复合数据包的结构。例如,基站(比如处理电路100的控制单元1003)可以根据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即终端设备对于可靠性及延时的要求)以及数据安全性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变化,来动态更新复合数据包的结构。
根据实施例,复合数据包的结构的更新可以包括复合数据包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划分和/或布置的更新。作为示例,可以更新复合数据包中的所包含的数据的布置,例如更新针对用户的短数据包的划分和/或布置,而复合数据包所包含的数据并不改变。
结合上文中关于分组的更新的说明,作为示例,复合数据包的更新可以单独包括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更新(即,分组的更新)或单独包括复合数据包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划分和/或布置的更新(即,复合数据包结构的更新),或者也可以同时包括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更新以及复合数据包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划分和/或布置的更新这两者。
在复合数据包形成之后,复合数据包可从控制设备侧被发送到终端设备侧。根据实施例,可以复合数据包分配信道资源来进行复合数据包的传输。作为示例,信道资源的分配可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以及数据传输配置参数进行。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基站(比如处理电路100,或者控制单元1003中的发送控制模块)对所生成的复合数据包进行统一的编码与调制过程。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以及数据传输配置参数来为复合数据包分配信道资源,其中,信道资源的分配取决于每个用户的CQI以及可靠性和延时的需求。具体而言,若与复合数据包对应的用户的可靠性及延时要求越高,则所分配的信道资源越多,且根据CQI选择信道衰落较小的频段。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利用针对不同组所产生的复合数据包来构成数据帧。作为示例,具体地帧结构的选择过程可以参考相应的3GPP NR标准,或者根据应用环境而选择适当的帧结构。
如上所述的结构指标可以与复合数据包一起借助于被分配的信道资源被发送。作为替代,在结构指标被单独发送的情况下,可以为这样的结构指标单独分配资源来进行发送,而这种分配和发送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用方法和方式,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将说明对于复合数据包的可靠性保障的方式。
为保障用户在无法根据接收到的复合数据包成功解码重建出对应的数据包时实现可靠性要求,本公开提出了复合数据包的重传。复合数据包的重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
根据实施例,可以定期地或者响应于终端设备的请求进行数据重传
根据实施例,广义上而言,复合数据包的重传可以采取重新传输的方式或者复制传输的方式来进行。根据实施例,重新传输可以包括定期地,诸如间隔特定的时间,或响应于终端设备的请求将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或者其中所包含的部分数据进行重新传输。复制传输可以包括在一次复合数据包发送中,重复地性发送生成的复合数据包或者其中所包含的部分数据,可以重复两次或者更多次。
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10可以定期地(例如,在给定时间内未接受到确认响应Ack)或者响应于终端设备的请求进行数据重传,从而将数据重传给未成功接收或解码数据包的终端设备。该未成功接收或解码数据包的终端设备可以指代基站未在给定时间内接受到来自其的确认响应Ack的终端设备,或者指代提出请求的终端设备。
具体而言,数据重传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之一进行:
(1)重传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在此种方法中,基站对与未被成功接收的数据相关联的复合数据包不做修改,并重传给未成功解码重建相应数据包的终端设备。也就是说,基站将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按原样发送给未成功接收数据的终端设备。因此,在这种方式下,基站不需要对复合数据包的结构指标、帧结构配置以及资源分配等进行重新配置。要指出的是,在这种重传方式下,作为替代,基站还可以将需要重传的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发送给与该复合数据包关联的一组终端设备中的所有终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重传的复合数据包时,可以判断是否已成功解码接收该复合数据包,如果确实已经成功解码接收了该复合数据包,则不对该重传的复合数据包进行其他操作,例如,可以直接丢弃该重传的复合数据包。
(2)重传新的复合数据包,所述新的复合数据包由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中的特定数据包相关的数据包重新整合而成,其中所述特定数据包为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中的未被成功接收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在此种方式中,基站将根据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内未成功被接收的数据包来重新构造新的复合数据包。因此,在这种方式下,由于重传的复合数据包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需要对复合数据包的结构指标、帧结构配置以及资源分配进行重新配置,并与相应的用户进行交互以通知更新了的配置。
(3)将特定数据包单独进行重传,其中所述特定数据包为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中的未被成功接收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在此种方式中,基站将对未成功接收数据包单独编码调制并在分配的资源上进行传输。也就是说,这种重传方式利用传统的短包传输的方式来重传未被成功接收的数据包。
根据一些实施例,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以及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数据重传方式。具体而言,若当前信道较差或组内未成功接收数据包用户数目较多,则可选择重传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的方式;若用户对数据包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但对延时需求较为宽松或组内未成功接收数据包用户数较少,则可采用重传新的复合数据包的方式;若用户对延时要求较高,则可采用将特定数据包单独进行重传的方式。
作为示例,如果终端设备本身的配置参数和状态信息等没有发生变化,则控制设备/基站可仅仅如上所述地针对该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重传。或者,作为示例,如果终端设备本身的配置参数和/或状态信息等发生了变化,终端设备在请求重传时可以将终端设备当时的配置参数和/或状态信息等等同时发送给控制设备/基站,或者仅仅将发生变化的配置参数和/或状态信息等等发送给控制设备/基站,由此控制设备/基站可能在进行重传时同时进行复合数据包的更新,并且将更新后的复合数据包发送给终端设备,从而同时实现更新和重传两者。作为示例,在同时实现更新和重传两者的情况下,还可以参考经更新的配置参数和/或状态信息等的信息来选择重传方式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10可以响应于终端设备的请求或以其他方式来触发数据的复制传输(也可以称为重复发送),以保障可靠性。作为示例,电子设备10可以针对所有终端设备、或者特定终端设备、或者请求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的复制传输。作为示例,复制传输可以在基站每次进行复合数据包传输时就执行,就此而言在广义上也属于定期重传。例如,复制传输可以在传输了已经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之后,随后即重复地发送该复合数据包,或者其它复合数据包或者复合数据包中的特定数据。作为示例,基站侧可以参照以前通信的历史记录,或者来自终端设备的反馈,或者通信系统中对于终端设备的设定等等,对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的复制传输,例如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终端设备或者先前传输中发生错误较多的终端设备而采取数据的复制传输。
具体而言,数据的复制传输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之一进行:
(1)复制传输先前已经生成的复合数据包。在此种方法中,基站在生成需复制传输的复合数据包之后,将其按原样重复发送给终端设备。因此,在这种方式下,基站不需要对被复制传输的复合数据包的结构指标、帧结构配置以及资源分配等进行重新配置。
(2)复制传输新的复合数据包,所述新的复合数据包可由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中的特定数据包(例如,被请求复制传输的数据包或对于可靠性要求很高的数据包)相关的数据包重新整合而成。例如,可以在传输了已经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之后,随后即重复地发送该新的复合数据包。
而且,在这种方式下,由于复制传输的复合数据包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需要对复制传输的复合数据包的结构指标、帧结构配置以及资源分配进行重新配置,并与相应的用户进行交互以通知更新了的配置。
(3)将特定数据包单独进行复制传输,其中所述特定数据例如为被请求复制传输的数据包或对于可靠性要求很高的数据包。例如,可以在传输了已经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之后,随后即重复地发送该新的复合数据包。
在此种方式中,基站将对特定数据包单独编码调制并在分配的资源上进行复制传输。
根据一些实施例,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以及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数据复制传输的方式。具体而言,用户可根据数据包的可靠性及延时需求以及信道状态等选择不同的复制传输方式,若当前信道较差或组内未成功接收数据包用户数目较多,则可选择复制传输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的方式;若用户对数据包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但对延时需求较为宽松或组内未成功接收数据包的用户数较少,则可采用复制传输新的复合数据包的方式;若用户对延时要求较高,则可采用将特定数据包单独进行复制传输的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0说明基站的概念性操作流程。
基站的操作开始于步骤S100。
在S101处,基站基于多个终端设备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将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组。例如,基站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之间的相似性将终端设备进行分组。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可包括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并且,分组到同一组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的差别小于特定阈值。数据产生配置参数可包括数据产生周期和数据包长度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配置参数还可包括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并且,具有超出特定阈值的数据传输要求参数的终端设备不被包含在同一组中。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可包括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和数据传输延时要求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基站还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例如,信道状态指标CQI)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组,并且,分组到同一组中的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的差别小于特定阈值。
在完成对终端设备的分组之后,操作进入到步骤S102。在步骤S102,基站将同一组内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发送给该组中的终端设备。用于终端设备组的复合数据包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每一组终端设备,基站还可以将该组内的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划分成多个子部分,在该组的复合数据包中,所划分得到的多个子部分被顺序或者分散地布置。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和终端设备数据安全性中的至少一个来划分的。
此外,在步骤S102中,基站还可以生成针对所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中涉及的各终端设备的结构指标,所述结构指标指示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已被划分成的子部分在对应于该终端设备的复合数据包中的位置以及占用的长度。
作为示例,步骤S101和S102也可以合并为单个步骤来实现。例如,在基站基于多个终端设备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判断哪些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将一起发送的情况下,基站将直接为这些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分相同的ID,并且把被分配有相同ID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将作为复合数据包一起发送。
随后,基站的操作进行到步骤S103。在步骤S103处,基站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以及数据传输配置参数为复合数据包分配信道资源并利用分配的信道资源,并且可以选择合适的帧结构来发送复合数据包,例如利用3GPP中的相关标准来选择帧结构。此外,在步骤S103处,基站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对应于该终端设备的复合数据包结构指标。例如,基站可以将结构指标与对应的复合数据包一起发送给终端设备,并且,与复合数据包一起发送的结构指标包括与该复合数据包对应的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的结构指标。例如,基站还可以将结构指标与复合数据包分离地向对应的终端设备单独发送,并且在分离传输的情况下,结构指标的传输可以在复合数据包的发送之前或者之后进行,也可与复合数据包的发送同时但是以不同的资源被传输。
作为示例,在复合数据包与结构指标分离地传输的情况下,可以在生成并发送了复合数据包之后,再生成并发送结构指标。
随后,基站的发送处理进行到步骤S104。在步骤S104处,基站可以基于定期或响应于终端设备请求的数据重传触发来判断是否需要重传数据。如果在步骤S104处判定不需要重传数据时,则发送处理在步骤S106处结束。如果在步骤S104处判定需要重传数据时,则基站在步骤S105接收与重传相关的参考信息。并且根据这些参考信息(例如传输配置参数以及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等),选择恰当的重传方式进行数据重传。例如,数据重传按照以下方式之一进行:重传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重传新的复合数据包,所述新的复合数据包由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中的特定数据包相关的数据包重新整合而成;将特定数据包单独进行重传。其中,特定数据包可以是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中的未被成功接收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特别地,基站选择重传新的复合数据包的情况下,可以向终端设备提供针对相应的新复合数据包的结构指标。
还例如,为了保障可靠性,基站侧的操作还可以包括如上文详细说明的数据的复制发送的步骤。数据的复制发送可以被包含在重传步骤104中,或者替代重传步骤S104或者作为重传步骤S104的补充。
要指出的是,图10所示的基站的操作步骤仅仅是示意性的。在实践中,基站侧的操作还可以包括一些附加或替代的步骤。例如,在步骤S101至步骤S105期间的任意位置,还可以包括定期地或响应于终端设备的反馈来更新复合数据包的步骤。所述更新包括复合数据包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更新(即,如上文说明的对于终端设备分组的更新)以及复合数据包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划分和/或步骤的更新(即,如上文说明的对于复合数据包结构的更新)。
根据本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流程
上文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公开的基站的示例性结构以及示例性操作。下面,将结合图11-图12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示例性结构以及示例性操作流程。
首先将参考图11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用户设备的电子设备20的概念性结构。
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2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200。该处理电路200可被配置为接收复合数据包,其中,所述复合数据包由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被分组的包含该终端设备的一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而成;并且从所接收的复合数据包解码该终端设备的数据。其中,复合数据包的生成和发送可以如上文所述地那样进行,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
此外,可选地,电子设备20还可以包括图中以虚线示出的存储器201以及通信单元202。此外,电子设备20还可以包括未示出的其它部件,诸如射频链路、基带处理单元、网络接口、处理器、控制器、显示器等。处理电路200可以与存储器201和/或通信单元202关联。例如,处理电路200可以直接或间接(例如,中间可能连接有其它部件)连接到存储器201,以进行数据的存取。还例如,处理电路200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到通信单元202,以经由通信单元202发送无线电信号以及经由通信单元202接收无线电信号。
存储器201可以存储由处理电路200产生的各种信息(例如,关于电子设备20的数据配置参数的信息、信道状态信息等)、用于电子设备20操作的程序和数据、将由通信单元202发送的数据等。存储器201用虚线绘出,因为它还可以位于处理电路200内或者位于电子设备20外。存储器201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存储器20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储存储器(RAM)、动态随机存储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存储器。
通信单元202可以被配置为在处理电路200的控制下与基站进行通信。在一个示例中,通信单元202可以被实现为发射机或收发机,包括天线阵列和/或射频链路等通信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单元202可以接收由基站发送的复合数据包。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202也可发送关于复合数据包传输的参考信息以及重传请求之类。
处理电路2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的形式,也可以是专用处理电路,例如ASIC。例如,处理电路200能够由电路(硬件)或中央处理设备(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构造。此外,处理电路200上可以承载用于使电路(硬件)或中央处理设备工作的程序(软件)。该程序能够存储在存储器(诸如,布置在存储器201中)或从外面连接的外部存储介质中,以及经网络(诸如,互联网)下载。
虽然图11中示出了处理电路200与通信单元202分离,但是处理电路200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通信单元202。此外,处理电路20还可以被实现为包括电子设备20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部件,或者处理电路200可以被实现为电子设备20本身。在实际实现时,处理电路200可以被实现为芯片(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硬件部件或完整的产品。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200可以包括从所接收的数据包(特别是复合数据包)解码该终端设备的数据的解码单元2001。要指出的是,复合数据包的结构以及相关特征已经在上文说明,为了简明起见此处不再赘述。解码单元2001可以根据复合数据包的结构指标,从所接收的复合数据包中提取针对该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和/或数据包的各子部分。解码单元2001还可以包括例如根据复合数据包的结构指标来将各子部分重建为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数据包重建模块。解码单元2001还可以从(可能经重建的)数据包中解码终端设备的数据。解码单元2001还可以包括检测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纠正解码的数据中的错误的错误检测模块。
处理电路200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2002。控制单元2002控制与数据包(特别是复合数据包)相关的传输。控制单元2002可以包括参考信息模块,以产生将与复合数据包的传输相关的信息并控制所述信息经由通信单元202向基站的发送。参考信息可以诸如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定位、延时要求、安全性要求之类。控制单元2002还可以包括重传控制模块。重传控制模块可以与错误检测模块相关联,例如,当错误检测模块检测到数据错误时,重传控制模块可以生成重传请求,并控制重传请求经由通信单元202向基站的发送。上文已经详细说明了数据重传,为简单起见此处不再赘述。处理电路200还可以包括更新控制模块。更新控制模块例如可以根据参考信息模块中产生的参考信息的变化,来控制是否需要向基站发送复合数据包的更新请求。上文已经详细说明了复合数据包的更新,为简单起见此处不再赘述。此外,处理电路200还可以包括用于在各单元之间进行接口连接的接口电路(未示出)。
应注意,上述各个单元仅是根据其所实现的具体功能划分的逻辑模块,而不是用于限制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可以以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在实际实现时,上述各个单元可被实现为独立的物理实体,或者也可由单个实体(例如,处理器(CPU或DSP等)、集成电路等)来实现。此外,上述各个单元在附图中用虚线示出指示这些单元可以并不实际存在,而它们所实现的操作/功能可由处理电路本身来实现。
下面,将参考图12说明终端设备的示例性操作流程。
终端设备的示例性操作于步骤S200开始。在步骤S201处,终端设备接收复合数据包,其中,所述复合数据包由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被分组的包含该终端设备的一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而成。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之间的相似性将终端设备进行分组。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并且,分组到同一组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的差别小于特定阈值。数据产生配置参数可以包括数据产生周期和数据包长度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并且,具有超出特定阈值的数据传输要求参数的终端设备不被包含在同一组中。所述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可以包括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和数据传输延时要求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组,并且,分组到同一组中的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的差别小于特定阈值。
此外,还要指出的是,该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在该复合数据包中可以被划分成多个子部分,并且,该划分得到的多个子部分可以被顺序或者分散地布置。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和终端设备数据安全性中的至少一个来划分的。
在步骤S201,还可以在接收复合数据包的同时接收对应于该终端设备的复合数据包结构指标,所述结构指标指示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已被划分成的子部分在对应于该终端设备的复合数据包中的位置以及占用的长度。替代地,终端设备的操作还可以在步骤S201之前或者之后包括接收复合数据包结构指标的步骤,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结构指标是与复合数据包分离发送的。
在接收到复合数据包以及相应的结构指标之后,终端设备的操作进入到步骤S202。在步骤S202,终端设备对数据进行解码。其中,终端设备根据结构指标指示的位置与长度,从复合数据包中提取出针对该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子部分。若结构指标仅指示一个子部分,则所提取的部分为该终端设备的一个完整的数据包,可以直接解码该数据包以获取数据。若结构指标指示多个子部分,则步骤S202还包括根据结构指标,从各个子部分重建数据包的子步骤。终端设备可以对重建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以获取数据。
随后,终端设备的操作进入到步骤S203。在步骤S203,终端设备对解码的数据进行检测。此外,如果所接收的数据包无法被成功解码与重建,也可被认为是检测到错误。
如果检测到错误,则例如在步骤S205处向基站发送重传请求以及相应的参考信息。并在步骤S206处接收重传的数据,重传的数据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先前复合数据包;新的复合数据包,所述新的复合数据包由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中的特定数据包相关的数据包重新整合而成;先前复合数据包中的特定数据包。重传的数据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以及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中的至少一个被选择的。所述特定数据包例如为所述先前复合数据包中的未被成功接收的该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此外,在步骤S206处接收到新的复合数据包的同时或者在该步骤之前或者之后,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相应的新复合数据包结构指标,与步骤S201的操作类似。而且,尽管未示出,但是所接收的重传数据仍可能如步骤S202那样被解码和/或重建,并且之后将继续经历步骤S203的以及之后的处理。
要指出的是,重传的触发还可以基于确认响应Ack。例如,在步骤S203处未检测到错误时,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Ack确认响应,否则,终端设备不向基站发送任何消息或者发送NACK响应,由此来触发重传。
在步骤S203处未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S204检测是否超过了发送延时。如果确实超过了发送延时,则操作进入到S205以发送重传请求。
否则,如果为检测到错误且没有超过发送延时,终端设备将判定成功接收到数据,并且操作在步骤S207处结束。
要指出的是,图13所示的终端设备的操作步骤仅仅是示意性的。在实践中,终端设备侧的操作还可以包括一些附加或替代的步骤。例如,在步骤S201至步骤S205期间的任意位置,还可以包括定期地或基于终端设备的变化(诸如,数据配置参数的变化和信道状态的变化之类)来向基站发送更新复合数据包的请求步骤。所述更新包括复合数据包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更新(即,如上文说明的对于终端设备分组的更新)以及复合数据包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划分和/或步骤的更新(即,如上文说明的对于复合数据包结构的更新)。还例如,为了保障可靠性,终端设备侧的操作还可以包括在步骤S201处接收复制发送的数据(数据的复制发送已在上文详细说明)。在接收复制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发送重传请求的步骤S205。
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流
以上已经结合附图说明了基站以及终端设备的示意性配置以及操作流程。下面,将参考图13说明根据本公开,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令流。
如图13所示,终端设备首先将相关参考信息发送到基站。参考信息可以包括数据配置参数(诸如数据包长度、延时要求、可靠性要求之类)、信道状态信息(例如,信道状态指标CQI等)以及安全性要求信息等。应指出,这些参考信息可以由基站自行获知,例如可以在广播通信中被预先告知给基站,或者在通信过程中由其它设备提供给基站。
基站在接收到所述参考信息之后,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组。如上文详细说明的,例如,分组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信道状态的相似性进行。随后,基站按照分组的结果,对同一组内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并生成相应的结构指标。例如,如上文详细说明的,在生成复合数据包之后,在需要以与复合数据包分离的方式向终端设备单独发送结构指标的情况下,基站例如通过PDCCH,将结构指标与调度信息一同发送至终端设备。
随后,基站参考相应的3GPP标准选择合适的帧结构来承载复合数据包。在生成帧之后,基站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以及数据传输配置参数来为复合数据包分配信道资源,并将帧结构配置以及信道资源分配发送至终端设备。具体而言,发送帧结构配置以及信道资源分配的相关信令基于信道状态、数据产生配置参数(诸如数据产生周期和数据包长度之类)以及数据传输配置参数(诸如可靠性要求和延时要求之类)等来决定。随后,基站利用预定的帧结构配置以及所分配的资源来发送复合数据包。
应指出,基站在发送复合数据包时可以采用常规的发送方式,或者如上所述地进行复制发送,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应指出,作为替代,如上所述地,复合数据包的结构消息可以与复合数据包一起形成帧结构并且一起发送。或者,复合数据包的结构消息可以在复合数据包的发送之后被发送给终端设备。
继续参考图13,在接收到由基站发送的帧之后,终端设备从中解码数据。此过程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终端设备接收由基站发送的帧。之后,终端设备基于帧结构的配置以及资源分配,获取包含该用户的数据包的复合数据包。最后,基于复合数据包以及结构指标来解码数据。由如上文说明的,在针对该终端数据的数据包被划分成多个子部分的情况下,解码数据可以包括基于结构指标重建数据包的步骤。
应指出,在解码的数据中存在错误而需要重传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对基站进行重传请求,例如按照HARQ发送重传请求。重传的方式已经在上文详细说明。根据不同的重传方式,复合数据包的结构可能会被变化/更新,并且重传过程将重复直至数据传输完成。
应指出,尽管未在信令图中明确示出,但是基站也可以定期地进行数据重传,例如可以定期地检测来自终端设备的ack消息,如果没有收到ack消息则如上所述地进行数据重传。
此外,应指出,尽管未在信令图中明确示出,终端设备还可向基站提供反馈以提供变化的相关信息等等,由此基站可以根据反馈的相关信息来更新复合数据包以进行发送。或者基站也可以定期的或者根据由其它设备提供的参考信息来进行复合数据包的更新。这样的更新可以包含复合数据包所对应的终端设备和/或复合数据包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划分和/或布置被更新。
性能分析
以上已经结合附图说明了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上文说明的,根据本公开的方案,可以同时满足延时要求以及可靠性要求。下面,将表3对此进行说明。
采用表示接收端可靠性可通过单个用户数据包无差错传输的概率Pr的近似值的公式3来计算接收端的可靠性。
公式3
Pr≈1-∈*(k,n)×k
其中,∈*(k,n)为上面说明的用户数据包的误码率的公式1,k为用户包比特数,n为上文说明的信道利用数。要说明的是,虽然公式3表示接收端可靠性可通过单个用户数据包无差错传输的概率Pr的近似值,但是该概率的近似值与精确值(由公式2表示)之间的差别非常小(如可以参考图14看出),因此该近似值可以代表接收端的可靠性。
通过利用复合数据包的各参数计算Pr,可以得出如表3中示出的延时与可靠性的关系。
表3
根据表3可以看出,根据本公开的方案,可以同时满足URLLC中规定的下行延时不超过0.5ms,并且可靠性高于1-10-5。可以看出,根据本公开的复合数据包具有良好的性能,利用复合数据包可以同时满足对于延时以及可靠性的要求。
在本公开中描述了机器类型通信作为URLLC场景的示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应用场景不限于机器类型通信场景,甚至不限于URLLC场景。本公开所提出的改进方案可应用于对延时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任何应用场景。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想到各种实现本公开的概念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示例性实施例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设备侧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基于多个终端设备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将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组;
对于每一组,将该组内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发送给该组中的终端设备。
示例性实施例2.如示例性实施例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之间的相似性将终端设备进行分组。
示例性实施例3.如示例性实施例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包括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并且,
其中,分组到同一组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的差别小于特定阈值。
示例性实施例4.如示例性实施例3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数据产生配置参数包括数据产生周期和数据包长度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实施例5.如示例性实施例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包括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并且
其中,具有超出特定阈值的数据传输要求参数的终端设备不被包含在同一组中。
示例性实施例6.如示例性实施例5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包括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和数据传输延时要求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实施例7.如示例性实施例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配置为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组,并且,
其中,分组到同一组中的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的差别小于特定阈值。
示例性实施例8.如示例性实施例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用于终端设备组的复合数据包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包。
示例性实施例9.如示例性实施例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对于每一组终端设备,将该组内的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划分成多个子部分,
其中,在该组的复合数据包中,所划分得到的多个子部分被顺序或者分散地布置。
示例性实施例10.如示例性实施例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是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和终端设备数据安全性中的至少一个来划分的。
示例性实施例11.如示例性实施例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以及数据传输配置参数为复合数据包分配信道资源。
示例性实施例12.如示例性实施例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
向终端设备发送对应于该终端设备的复合数据包结构指标,所述结构指标指示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已被划分成的子部分在对应于该终端设备的复合数据包中的位置以及占用的长度。
示例性实施例13.如示例性实施例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结构指标与对应的复合数据包一起被发送,并且
其中,与复合数据包一起发送的结构指标包括与该复合数据包对应的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的结构指标。
示例性实施例14.如示例性实施例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结构指标与复合数据包分离地向对应的终端设备单独发送。
示例性实施例15.如示例性实施例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定期地或者响应于终端设备的反馈来更新复合数据包。
示例性实施例16.如示例性实施例15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复合数据包的更新包括复合数据包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更新和/或复合数据包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划分和/或布置的更新。
示例性实施例17.如示例性实施例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定期地或者响应于终端设备的请求进行数据重传。
示例性实施例18.如示例性实施例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数据重传按照以下方式之一进行:
-重传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
-重传新的复合数据包,所述新的复合数据包由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中的特定数据包相关的数据包重新整合而成;
-将特定数据包单独进行重传。
示例性实施例19.如示例性实施例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重传新的复合数据包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提供针对相应的新复合数据包结构指标。
示例性实施例20.如示例性实施例18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特定数据包为所述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中的未被成功接收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
示例性实施例21.如示例性实施例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以及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中的至少一个选择数据重传方式。
示例性实施例2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设备侧的方法,包括:
基于多个终端设备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将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组;以及
对于每一组,将该组内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发送给该组中的终端设备。
示例性实施例2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侧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接收复合数据包,其中,所述复合数据包由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被分组的包含该终端设备的一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而成;
从所接收的复合数据包解码该终端设备的数据。
示例性实施例24.如示例性实施例23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基于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之间的相似性将终端设备进行分组。
示例性实施例25.如示例性实施例23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包括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并且,
其中,分组到同一组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的差别小于特定阈值。
示例性实施例26.如示例性实施例25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数据产生配置参数包括数据产生周期和数据包长度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实施例27.如示例性实施例23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的配置参数包括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并且
其中,具有超出特定阈值的数据传输要求参数的终端设备不被包含在同一组中。
示例性实施例28.如示例性实施例27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包括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和数据传输延时要求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实施例29.如示例性实施例23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还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组,并且,
其中,分组到同一组中的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的差别小于特定阈值。
示例性实施例30.如示例性实施例23-2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该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在该复合数据包中被划分成多个子部分,并且
其中,该划分得到的多个子部分被顺序或者分散地布置。
示例性实施例31.如示例性实施例3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是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和终端设备数据安全性中的至少一个来划分的。
示例性实施例32.如示例性实施例23-2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
接收对应于该终端设备的复合数据包结构指标,所述结构指标指示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的已被划分成的子部分在对应于该终端设备的复合数据包中的位置以及占用的长度。
示例性实施例33.如示例性实施例3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结构指标与对应的复合数据包一起被发送或者与复合数据包分离地被发送。
示例性实施例34.如示例性实施例3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结构指标重建数据包以从所接收的复合数据包解码该终端设备的数据。
示例性实施例35.如示例性实施例23-2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接收由控制设备定期地或者响应于终端设备的请求而更新的复合数据包,并且
其中,在更新的复合数据包中,复合数据包所对应的终端设备和/或复合数据包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的划分和/或布置被更新。
示例性实施例36.如示例性实施例23-2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接收由控制设备定期地或者响应于终端设备的反馈而重传的数据,并且
其中,重传的数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先前复合数据包;
-新的复合数据包,所述新的复合数据包由先前生成的复合数据包中的特定数据包相关的数据包重新整合而成;
-先前复合数据包中的特定数据包。
示例性实施例37.如示例性实施例3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新的复合数据包的情况下,还接收相应的新复合数据包结构指标。
示例性实施例38.如示例性实施例36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特定数据包为所述先前复合数据包中的未被成功接收的该终端设备的数据包。
示例性实施例39.如示例性实施例3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重传的数据是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以及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中的至少一个被选择的。
示例性实施例4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侧的方法,包括:
接收复合数据包,其中,所述复合数据包由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被分组的包含该终端设备的一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而成;以及
从所接收的复合数据包解码该终端设备的数据。
示例性实施例41.一种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执行指令当被执行时实现如示例性实施例22或40所述的方法。
示例性实施例42.一种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装置,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当被执行时实现如示例性实施例22或40所述的方法。
应指出,上述的应用实例仅仅是示例性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上述应用实例中还可以任何其它适当的方式执行,仍可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获得的有利效果。而且,本公开的实施例同样可应用于其它类似的应用实例,仍可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获得的有利效果。
应当理解,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或程序产品中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与上述设备和方法实施例相应的操作。当参考上述设备和方法实施例时,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或程序产品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明晰的,因此不再重复描述。用于承载或包括上述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也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这样的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磁光盘、存储卡、存储棒等等。
另外,应当理解,上述系列处理和设备也可以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在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15所示的通用个人计算机13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等。
图15是示出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采用的信息处理设备的个人计算机的示例结构的框图。在一个例子中,该个人计算机可以对应于根据本公开的上述示例性终端设备。
在图15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3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13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13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 13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 1301执行各种处理等时所需的数据。
CPU 1301、ROM 1302和RAM 1303经由总线13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305也连接到总线13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305:输入部分1306,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出部分13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1308,包括硬盘等;和通信部分13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13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
根据需要,驱动器1310也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305。可拆卸介质13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13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3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13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15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1311。可拆卸介质13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 1302、存储部分13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产品。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可以被实现为各种控制设备/基站或者被包含在各种控制设备/基站中,而如图10所示的方法也可由各种控制设备/基站实现。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可以被实现为各种终端设备/用户设备或者被包含在各种终端设备/用户设备中,而如图12所示的方法也可由各种控制设备/基站实现。
例如,本公开中提到的控制设备/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基站,例如演进型节点B(gNB),诸如宏gNB和小gNB。小gNB可以为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gNB,诸如微微gNB、微gNB和家庭(毫微微)gNB。代替地,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其他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和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基站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设置在与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头端(Remote Radio Head,RRH)。另外,下面将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均可以通过暂时地或半持久性地执行基站功能而作为基站工作。
例如,本公开中提到的终端设备在一些示例中也称为用户设备,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用户设备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用户设备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以下将参照图16至图19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
[关于基站的示例]
应当理解,本公开中的基站一词具有其通常含义的全部广度,并且至少包括被用于作为无线通信系统或无线电系统的一部分以便于通信的无线通信站。基站的例子可以例如是但不限于以下:基站可以是GSM系统中的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和Node B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是LTE和LTE-Advanced系统中的eNB,或者可以是未来通信系统中对应的网络节点(例如可能在5G通信系统中出现的gNB,eLTE eNB等等)。本公开的基站中的部分功能也可以实现为在D2D、M2M以及V2V通信场景下对通信具有控制功能的实体,或者实现为在认知无线电通信场景下起频谱协调作用的实体。
第一示例
图16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g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gNB 1400包括多个天线1410以及基站设备1420。基站设备1420和每个天线1410可以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此处的gNB 1400(或基站设备1420)可以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300A、1300A和/或1500B。
天线141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14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6所示,gNB 14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410。例如,多个天线1410可以与gNB 140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
基站设备1420包括控制器1421、存储器1422、网络接口142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1425。
控制器1421可以为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14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1421根据由无线通信接口14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来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1423来传递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1421可以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捆绑以生成捆绑分组,并传递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1421可以具有执行如下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诸如为无线资源控制、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和调度。该控制可以结合附近的gNB或核心网节点来执行。存储器14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14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传输功率数据以及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1423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420连接至核心网14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14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1423而与核心网节点或另外的gNB进行通信。在此情况下,gNB 1400与核心网节点或其他g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而彼此连接。网络接口1423还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线路的无线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1423为无线通信接口,则与由无线通信接口1425使用的频段相比,网络接口1423可以使用较高频段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14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天线1410来提供到位于gNB 14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142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1426和RF电路1427。BB处理器14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层(例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代替控制器1421,BB处理器14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1426可以为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为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以使BB处理器1426的功能改变。该模块可以为插入到基站设备1420的槽中的卡或刀片。可替代地,该模块也可以为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1427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41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虽然图16示出一个RF电路1427与一根天线1410连接的示例,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该图示,而是一个RF电路1427可以同时连接多根天线1410。
如图16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4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42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426可以与gNB 140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如图16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425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427。例如,多个RF电路14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虽然图16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4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426和多个RF电路14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4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426或单个RF电路1427。
第二示例
图17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g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gNB 1530包括多个天线1540、基站设备1550和RRH 1560。RRH 1560和每个天线1540可以经由RF线缆而彼此连接。基站设备1550和RRH 1560可以经由诸如光纤线缆的高速线路而彼此连接。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此处的gNB 1530(或基站设备1550)可以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300A、1300A和/或1500B。
天线154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156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7所示,gNB 153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540。例如,多个天线1540可以与gNB 153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
基站设备1550包括控制器1551、存储器1552、网络接口1553、无线通信接口1555以及连接接口1557。控制器1551、存储器1552和网络接口1553与参照图16描述的控制器1421、存储器1422和网络接口1423相同。
无线通信接口155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RRH1560和天线1540来提供到位于与RRH 15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55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556。除了BB处理器1556经由连接接口1557连接到RRH1560的RF电路1564之外,BB处理器1556与参照图16描述的BB处理器1426相同。如图17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55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55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556可以与gNB 153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虽然图17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5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556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55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556。
连接接口1557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550(无线通信接口1555)连接至RRH 1560的接口。连接接口1557还可以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550(无线通信接口1555)连接至RRH 15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 1560包括连接接口1561和无线通信接口1563。
连接接口1561为用于将RRH 1560(无线通信接口1563)连接至基站设备1550的接口。连接接口1561还可以为用于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1563经由天线15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56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RF电路1564。RF电路156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5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虽然图17示出一个RF电路1564与一根天线1540连接的示例,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该图示,而是一个RF电路1564可以同时连接多根天线1540。
如图17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563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564。例如,多个RF电路1564可以支持多个天线元件。虽然图17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563包括多个RF电路156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563也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1564。
[关于用户设备的示例]
第一示例
图18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16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1600包括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存储装置1603、外部连接接口1604、摄像装置1606、传感器1607、麦克风1608、输入装置1609、显示装置1610、扬声器1611、无线通信接口16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615、一个或多个天线1616、总线1617、电池1618以及辅助控制器161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此处的智能电话1600(或处理器1601)可以对应于上述终端设备300B和/或1500A。
处理器16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16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16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6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16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16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1600的接口。
摄像装置16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16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16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16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16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6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6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16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1611将从智能电话16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16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6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613和RF电路1614。BB处理器16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6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6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612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613和RF电路16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8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6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613和多个RF电路1614。虽然图18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6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1613和多个RF电路16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6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613或单个RF电路16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612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16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1613和RF电路1614。
天线开关16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6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6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6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6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8所示,智能电话16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616。虽然图18示出其中智能电话1600包括多个天线16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16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616。
此外,智能电话16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616。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615可以从智能电话1600的配置中省略。
总线1617将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存储装置1603、外部连接接口1604、摄像装置1606、传感器1607、麦克风1608、输入装置1609、显示装置1610、扬声器1611、无线通信接口1612以及辅助控制器1619彼此连接。电池1618经由馈线向图18所示的智能电话16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16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1600的最小必需功能。
第二示例
图19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17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1720包括处理器1721、存储器17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1724、传感器1725、数据接口1726、内容播放器1727、存储介质接口1728、输入装置1729、显示装置1730、扬声器1731、无线通信接口17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736、一个或多个天线1737以及电池173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此处的汽车导航设备1720(或处理器1721)可以对应于上述终端设备300B和/或1500A。
处理器1721可以为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1720的导航功能和另外的功能。存储器17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7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17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17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17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17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17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1727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该存储介质被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1728中。输入装置17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7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7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17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通信接口17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73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734和RF电路1735。BB处理器17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7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737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733还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734和RF电路1735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9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7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734和多个RF电路1735。虽然图19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7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1734和多个RF电路17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7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734或单个RF电路17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733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LAN方案。在此情况下,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接口17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1734和RF电路1735。
天线开关1736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7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7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737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733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9所示,汽车导航设备17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737。虽然图19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设备1720包括多个天线17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17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7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172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737。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7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1720的配置中省略。
电池1738经由馈线向图19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172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电池1738累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1720、车载网络1741以及车辆模块17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1740。车辆模块1742生成车辆数据(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1741。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当然不限于以上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得到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理解这些变更和修改自然将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应当理解,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或程序产品中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与上述设备和方法实施例相应的操作。当参考上述设备和方法实施例时,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或程序产品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明晰的,因此不再重复描述。用于承载或包括上述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也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这样的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磁光盘、存储卡、存储棒等等。
另外,应当理解,上述系列处理和设备也可以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在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在相关设备的存储介质(例如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10或图11所示的电子设备20的存储器101或201中)存储构成相应软件的相应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
例如,在以上实施例中包括在一个单元中的多个功能可以由分开的装置来实现。替选地,在以上实施例中由多个单元实现的多个功能可分别由分开的装置来实现。另外,以上功能之一可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无需说,这样的配置包括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在该说明书中,流程图中所描述的步骤不仅包括以所述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地或单独地而不是必须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此外,甚至在按时间序列处理的步骤中,无需说,也可以适当地改变该顺序。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公开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公开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设备侧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基于多个终端设备各自的数据配置参数将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分组;
对于每一组,将该组内的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整合为复合数据包以发送给该组中的终端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之间的相似性将终端设备进行分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包括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并且,
其中,分组到同一组中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产生配置参数的差别小于特定阈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数据产生配置参数包括数据产生周期和数据包长度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的数据配置参数包括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并且
其中,具有超出特定阈值的数据传输要求参数的终端设备不被包含在同一组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包括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和数据传输延时要求中的至少一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配置为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对终端设备进行分组,并且,
其中,分组到同一组中的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的差别小于特定阈值。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用于终端设备组的复合数据包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包。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对于每一组终端设备,将该组内的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划分成多个子部分,
其中,在该组的复合数据包中,所划分得到的多个子部分被顺序或者分散地布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终端设备的数据包是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配置参数和终端设备数据安全性中的至少一个来划分的。
CN201810618175.7A 2018-06-15 2018-06-15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6118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8175.7A CN110611888A (zh) 2018-06-15 2018-06-15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PCT/CN2019/090917 WO2019238066A1 (zh) 2018-06-15 2019-06-12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7/056,044 US11470623B2 (en) 2018-06-15 2019-06-12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201980038231.2A CN112237027B (zh) 2018-06-15 2019-06-12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8175.7A CN110611888A (zh) 2018-06-15 2018-06-15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1888A true CN110611888A (zh) 2019-12-24

Family

ID=688417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8175.7A Pending CN110611888A (zh) 2018-06-15 2018-06-15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1980038231.2A Active CN112237027B (zh) 2018-06-15 2019-06-12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8231.2A Active CN112237027B (zh) 2018-06-15 2019-06-12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70623B2 (zh)
CN (2) CN110611888A (zh)
WO (1) WO20192380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47451C2 (ru) * 2019-09-30 2021-05-05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Лаборатория Касперского" Способ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связанных кластеров
US11719783B2 (en) * 2020-08-21 2023-08-0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oss-reference navigation using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82561A1 (en) * 2004-08-17 2007-05-09 Nokia Corporation 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packet-aggregation (ofdm-pa) for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using error-correcting codes
US8306060B2 (en) * 2006-11-07 2012-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uncompressed video having a composite frame format
CN101515841B (zh) * 2009-04-03 2011-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apidIO协议的数据包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695181B (zh) * 2009-10-29 2013-01-02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数据发送装置及方法、无线接入点装置
CN101754205B (zh) * 2009-12-25 2012-03-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并行化多接收方签密方法
KR101885852B1 (ko) * 2011-09-29 2018-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컨텐트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209135A1 (en) * 2015-06-26 2016-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selecting a transport format
KR102381091B1 (ko) * 2016-05-11 2022-03-31 소니그룹주식회사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분산형 제어
CN108111197A (zh) * 2016-11-25 2018-06-01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8632896B (zh) * 2017-03-15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200452A1 (en) * 2019-04-04 2020-10-08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Network communications with feedba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7027A (zh) 2021-01-15
WO2019238066A1 (zh) 2019-12-19
CN112237027B (zh) 2024-02-02
US11470623B2 (en) 2022-10-11
US20210219308A1 (en)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7510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CN11114938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分组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21185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 redundant transmissions for user equipment cooperation
US10314068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US2022011614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253492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JP7027706B2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12398579A (zh) 下行链路反馈信息发送以及接收的方法
TWI751948B (zh) 無線通訊系統中上行鏈路空間複用下產生傳輸塊的方法和設備
WO2021093699A1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02453A (zh) 用户设备、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2135349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716786A (zh) 检测中继设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配置的改变
JP6547757B2 (ja)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237027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073051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50937A1 (zh) 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与装置和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WO2019138847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7395629A (zh) 一种用于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30069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141424A1 (en) Relaying information using one or more relays
WO2021204108A1 (zh)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KR20230163533A (ko) 물리적 업링크 제어 채널(pucch)에 대한 혼합된 우선순위들을 갖는 업링크 제어 정보(uci)의 다중화
CN115250546A (zh) 一种被用于中继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38260A (zh) 一种副链路中继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