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4400A -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及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及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4400A
CN110604400A CN201910980196.8A CN201910980196A CN110604400A CN 110604400 A CN110604400 A CN 110604400A CN 201910980196 A CN201910980196 A CN 201910980196A CN 110604400 A CN110604400 A CN 110604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on
plate
mortise
dovetail groove
dove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01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4400B (zh
Inventor
萧广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9801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4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4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4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4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4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61/00Wardro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004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 F16B5/0008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by moving the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substantially in their own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butting edge
    • F16B5/0012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by moving the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substantially in their own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butting edge a tongue on the edge of one sheet, plate or panel co-operating with a groove in the edge of another sheet, plate or pan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30/00Furniture jointing; Furniture with such jointing
    • A47B2230/0074Mortise and tenon joints or the like including some general male and female connections
    • A47B2230/0077Interlocking assemblies with dovetail mortise gro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及组装方法,多块板材之间主要通过单头榫接件、双头榫接件、三头榫接件和四头榫接件等榫接件进行榫卯连接,有效减少板材的尺寸,不仅便于板材的运输,而且还能增强板材之间连接处的抗变形能力和抗压能力以及板材自身的抗变形能力和抗压能力,有效延长该家具组件的使用寿命;另外,底板通过燕尾榫结构榫卯连接有安装板,中隔板、第一下隔板和第二下隔板分别通过双燕尾榫接件与安装板榫卯连接,能够有效提高衣柜底部的抗变形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及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及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衣柜主要有两种安装方式,第一种安装方式为:由多块板材通过打钉的方式或多个直角连接件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现场安装;第二种安装方式为:多个箱体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现场安;上述两种安装方式的左侧板、右侧板、后坂和内部隔板等一般为一整块板材,该结构存在如下缺点:
1、由于板材尺寸较大,运输不方便,容易对板材造成损坏;
2、由于板材尺寸较大,导致板材中部的抗变形能力差、抗压能力弱,特别是在南方,长期处在湿热天气,受潮后的衣柜更容易变形,大大降低了衣柜的使用寿命低;
3、由于板材之间通过打钉的方式或通过多个直角连接件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现场安装,连接处的抗变形能力差、抗压能力弱,特别是在南方,长期处在湿热天气,受潮后的衣柜更容易变形,大大降低了衣柜的使用寿命低;
4、由于板材之间通过打钉的方式或通过多个直角连接件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现场安装,安装时容易损坏板材的结构,不仅会影响板材表面的美观性,而且会降低板材的性能;
5、现有技术中衣柜的底板一般为一块整板,由于底板长期接触地面,容易吸收地面的水气,使得受潮后的衣柜底部更容易变形,使用寿命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抗变形能力强的新型家具组件及组装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包括主要由左侧板1、后侧板2、右侧板3、底板4、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拼装而成的主柜体,所述主柜体的中部拼装有中隔板7从而形成左右分置的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所述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内均设置有挂衣杆10,所述主柜体的上端设置有通过左上板11、后上板12、右上板13、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拼装而成的副柜体,所述副柜体的中部拼装有上隔板16从而形成左右分置的第一收纳空间17和第二收纳空间 18;所述左侧板1、第一横板5和左上板11之间通过第一三头榫接件19卯榫连接,所述第一横板5、第二横板6、中隔板7和上隔板 16之间通过四头榫接件20卯榫连接,所述右侧板3、第二横板6和右上板13之间通过第二三头榫接件21卯榫连接,所述后侧板2、后上板12、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之间通过第三三头榫接件22卯榫连接,所述左上板11和第一顶板14之间通过第一双头榫接件23卯榫连接,所述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上隔板16之间通过第四三头榫接件24卯榫连接,所述右上板13和第二顶板15之间通过第二双头榫接件25卯榫连接;所述底板4的上端卯榫连接有安装板32,所述中隔板7的下端通过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与安装板32的中部卯榫连接,所述中隔板7的右端与所述右侧板3卯榫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一三头榫接件19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左侧板1、第一横板5和左上板11连接的燕尾槽 19a、燕尾槽19b和燕尾槽19c,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a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c;所述四头榫接件20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横板5、中隔板7、第二横板6和上隔板16连接的燕尾槽20a、燕尾槽 20b、燕尾槽20c和燕尾槽20d,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 20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a,所述中隔板7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7b,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0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c,所述上隔板1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0d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6d;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右侧板3、第二横板6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21a、燕尾槽21b和燕尾槽21c,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a,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b,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c;所述第三三头榫接件22上依次设置有与后侧板2连接的燕尾槽22a、与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连接的直角榫槽22b、以及与后上板12连接的燕尾槽22c,所述后侧板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c,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a,所述后上板1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2c;所述第一双头榫接件23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左上板11和第一顶板14连接的燕尾槽23a和燕尾槽23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a,所述第一顶板14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4b;所述第四三头榫接件24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上隔板16连接的燕尾槽24a、燕尾槽24b和燕尾槽24c,所述第一顶板14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4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4a,所述第二顶板1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4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5b,所述上隔板1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4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6c;所述第二双头榫接件25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第二顶板15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25a和燕尾槽25b,所述第二顶板1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5a,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b;所述中隔板7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7c,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7c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a,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1a和燕尾榫31b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 31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1a位于所述燕尾槽32a内,所述燕尾榫31b位于所述燕尾槽7c内。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该新型家具组件还包括左下板26、第三横板27和第一下隔板28,所述左侧板1的长度小于中隔板7的长度,所述左侧板1的下端通过第五三头榫接件29与左下板 26的上端卯榫连接,所述左下板26的下端与安装板32卯榫连接,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的侧端与第三横板27的一端卯榫连接,所述中隔板7上卯榫连接有第一单头榫接件30,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 与第三横板27的另一端卯榫连接,所述第三横板27与安装板32之间卯榫连接有第一下隔板28从而在所述第一挂衣空间8的下端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三收纳空间33和第四收纳空间34。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左下板26、第三横板27和左侧板1连接的燕尾槽 29a、燕尾槽29b和燕尾槽29c,所述左下板2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a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6a,所述第三横板27的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 2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7b,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c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c;所述中隔板7与第一单头榫接件3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燕尾槽7a,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0a,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30b,所述第三横板2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30b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7a;所述第一下隔板28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 28a,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燕尾槽2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b,所述第一下隔板28与安装板32之间通过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卯榫连接,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5a和燕尾榫35b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5a位于所述燕尾槽28a内,所述燕尾榫35b位于所述燕尾槽32b内。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该新型家具组件还包括右下板36、第四横板37和第二下隔板38,所述右侧板3的长度小于中隔板7的长度,所述右侧板3的下端通过第六三头榫接件39与右下板 36的上端卯榫连接,所述右下板36的下端与安装板32卯榫连接,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的侧端与第四横板37的一端卯榫连接,所述中隔板7的上卯榫连接有第二单头榫接件40,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 40与第四横板37的另一端卯榫连接,所述第四横板37与安装板32 之间卯榫连接有所述第二下隔板38从而在所述第二挂衣空间9的下端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五收纳空间41和第六收纳空间42,所述第五收纳空间41内设置有若干纵向分布的抽屉43,所述第六收纳空间 42内设置有抽拉裤架44。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右下板36、第四横板37和右侧板3连接的燕尾槽 39a、燕尾槽39b和燕尾槽39c,所述右下板3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a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6a,所述第四横板37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b,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c;所述中隔板7与第二单头榫接件4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燕尾槽7c,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40a,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40b,所述第四横板3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4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a;所述第二下隔板38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38a,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燕尾槽3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c,所述第二下隔板38与安装板32之间通过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卯榫连接,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5a和燕尾榫45b 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5a位于所述燕尾槽38a内,所述燕尾榫 45b位于所述燕尾槽32c内。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后侧板2和后上板12 的后端均设置有若干外凸的挂扣46,在墙体50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挂扣46相配合的挂扣件47;所述挂扣46包括挂柱本体461和位于所述挂柱本体461前端的挂头部462,所述挂头部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所述挂扣件47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71和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下端部分重叠的第二通孔472,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头部 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 472的孔径,装配时所述挂头部46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71后向下移动使挂柱本体461卡入所述第二通孔472内。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该新型家具组件还包括若干固定在墙体50上的插槽座48,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左上板11、右上板13、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外侧分别通过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与所述插槽座48卯榫连接;所述插槽座48上设置有燕尾槽48a,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左上板11、右上板13、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外侧均设置有与燕尾槽4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48b,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9a和燕尾榫49b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9a位于所述燕尾槽48a内,所述燕尾榫49b位于所述燕尾槽48b内。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第三三头榫接件22、后侧板2、第一横板5、第二横板6和后上板12,在所述第三三头榫接件22上依次开设有与后侧板2连接的燕尾槽22a、与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连接的直角榫槽 22b、以及与后上板12连接的燕尾槽22c,所述后侧板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c,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a,所述后上板1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2c;先将后侧板2与第三三头榫接件22 卯榫连接,再将后上板12与第三三头榫接件22卯榫连接;
步骤2、准备若干挂扣46和与所述挂扣46相配合的挂扣件47,所述挂扣46包括挂柱本体461和位于所述挂柱本体461前端的挂头部462,所述挂头部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在所述挂扣件47上开设第一通孔471和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下端部分重叠的第二通孔472,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头部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柱本体461的后端具有螺纹部,在后侧板2和后上板12的后端开设螺纹孔;先将挂扣件47通过螺丝固定在墙体50上并在相应位置处将所述挂扣 46固定安装在后侧板2和后上板12的后端;再将后侧板2和后上板 12通过挂扣46与挂扣件47的配合固定在墙体上;装配时所述挂头部46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71后向下移动使挂柱本体461卡入所述第二通孔472内;
步骤3、准备若干插槽座48,所述插槽座48上设置有燕尾槽48a,将插槽座48通过螺丝固定在墙体50上;在左侧板1、右侧板3、左上板11、右上板13、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外侧均开设有与燕尾槽4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48b;准备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9a和燕尾榫49b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先将左下板26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9a位于所述燕尾槽48a内,所述燕尾榫 49b位于所述燕尾槽48b内;
步骤4、准备第五三头榫接件29和第三横板27,在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左下板26、第三横板27和左侧板1 连接的燕尾槽29a、燕尾槽29b和燕尾槽29c,所述左下板2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6a,所述第三横板27的左侧设置有与燕尾槽2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7b,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c;先将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 29卯榫连接在所述左下板26的上端;再将左侧板1卯榫连接在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左侧板 1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
步骤5、准备第一三头榫接件19,在所述第一三头榫接件19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左侧板1、第一横板5和左上板11连接的燕尾槽 19a、燕尾槽19b和燕尾槽19c,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a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c;先将第一三头榫接件19卯榫连接在所述左侧板1 的上端,再将左上板11卯榫连接在所述第一三头榫接件19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左上板11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
步骤6、准备第一双头榫接件23和第一顶板14,所述第一双头榫接件23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左上板11和第一顶板14连接的燕尾槽23a和燕尾槽23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a,所述第一顶板14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4b;将所述第一双头榫接件23卯榫连接在所述左上板11的上端;
步骤7、准备第六三头榫接件39和第四横板37,在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右下板36、第四横板37和右侧板3 连接的燕尾槽39a、燕尾槽39b和燕尾槽39c,所述右下板3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6a,所述第四横板37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b,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c;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 先将右下板36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再将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卯榫连接在所述右下板36的上端,然后将右侧板3卯榫连接在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右侧板3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
步骤8、准备第二三头榫接件21,在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右侧板3、第二横板6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 21a、燕尾槽21b和燕尾槽21c,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a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a,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b,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c;先将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卯榫连接在右侧板3 的上端;再将右上板13卯榫连接在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右上板13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
步骤9、准备第二双头榫接件25和第二顶板15,在所述第二双头榫接件25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第二顶板15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25a和燕尾槽25b,所述第二顶板1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5a,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b;将第二双头榫接件25卯榫连接在所述右上板 13的上端;
步骤10、准备底板4和安装板32,所述底板4的上端与安装板 32的下端之间通过燕尾榫结构卯榫连接,所述安装板32的侧端分别通过燕尾榫结构与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卯榫连接,所述安装板32 的后端通过直角榫结构与后侧板2卯榫连接,先将底板4和安装板 32卯榫连接在一起,再将底板4和安装板32嵌入安装在所述左下板 26、后侧板2和右下板36,嵌入安装时所述安装板32先与左下板26 和右下板36卯榫连接,再与后侧板2卯榫连接;
步骤11、准备中隔板7、第一单头榫接件30和第二单头榫接件 40,在所述中隔板7的一侧开设有燕尾槽7a,另一侧开设有燕尾槽 7c,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0a,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30b,所述第三横板27的右侧设置有与燕尾槽3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 27a;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40a,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 40b,所述第四横板3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4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a;将第一单头榫接件30和第二单头榫接件40分别卯榫连接在所述中隔板7上;
步骤12、准备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 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1a和燕尾榫31b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所述中隔板7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7c,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7c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a,将所述中隔板7通过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卯榫连接在所述安装板32上从而形成左右分置的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1a位于所述燕尾槽32a内,所述燕尾榫31b位于所述燕尾槽7c内;
步骤13、将第三横板2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五三头榫接件29 和第一单头榫接件30卯榫连接;将第四横板3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单头榫接件40和第六三头榫接件39卯榫连接;将第一横板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三头榫接件19和四头榫接件20卯榫连接;将第二横板6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四头榫接件20和第二三头榫接件21卯榫连接;将第一顶板14的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双头榫接件23和第四三头榫接件24卯榫连接;将第二顶板15的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四三头榫接件24和第二双头榫接件25卯榫连接;
步骤14、准备第一下隔板28和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在所述第一下隔板28的下端开设有燕尾槽28a,所述安装板32开设有与燕尾槽2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b,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5a和燕尾榫35b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将所述第一下隔板28通过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卯榫连接在安装板32的上端,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5a位于所述燕尾槽28a内,所述燕尾榫35b位于所述燕尾槽 32b内;所述第一下隔板28的上端通过直角榫结构与第三横板27卯榫连接从而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三收纳空间33和第四收纳空间 34;
步骤15、准备第二下隔板38和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在所述第二下隔板38的下端开设有燕尾槽38a,所述安装板32开设有与燕尾槽3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c,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5a和燕尾榫45b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将所述第二下隔板38通过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卯榫连接在安装板32的上端,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5a位于所述燕尾槽38a内,所述燕尾榫45b位于所述燕尾槽 32c内;所述第二下隔板38的上端通过直角榫结构与第四横板37卯榫连接从而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五收纳空间41和第六收纳空间 42。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该新型家具组件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6、在所述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内分布安装挂衣杆10;在所述第五收纳空间41内安装若干纵向分布的抽屉43;在所述第六收纳空间42内安装抽拉裤架44;
步骤17、在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中隔板7、左上板11、右上板13、上隔板16、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内侧分别安装金属合页,通过所述金属合页安装门板;
步骤18、在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中隔板7、左上板11、右上板13、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上隔板16、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前端面安装装饰板。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
1、多块板材之间主要通过单头榫接件、双头榫接件、三头榫接件和四头榫接件等榫接件进行榫卯连接,有效减少板材的尺寸,不仅便于板材的运输,而且还能增强板材之间连接处的抗变形能力和抗压能力以及板材自身的抗变形能力和抗压能力,有效延长该家具组件的使用寿命;
2、底板通过燕尾榫结构榫卯连接有安装板,中隔板、第一下隔板和第二下隔板分别通过双燕尾榫接件与安装板榫卯连接,能够有效提高衣柜底部的抗变形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3中D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4中E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F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G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H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I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J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K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图1中L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图1中M处放大示意图;
图18是图1中N处放大示意图;
图19是图1中O处放大示意图;
图20是图3中P处放大示意图;
图21是挂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插槽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23是图1中Q处放大示意图;
图24是图22中R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包括主要由左侧板 1、后侧板2、右侧板3、底板4、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拼装而成的主柜体,所述主柜体的中部拼装有中隔板7从而形成左右分置的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所述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内均设置有挂衣杆10,所述主柜体的上端设置有通过左上板11、后上板12、右上板13、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拼装而成的副柜体,所述副柜体的中部拼装有上隔板16从而形成左右分置的第一收纳空间17和第二收纳空间18;所述左侧板1、第一横板5和左上板 11之间通过第一三头榫接件19卯榫连接,所述第一横板5、第二横板6、中隔板7和上隔板16之间通过四头榫接件20卯榫连接,所述右侧板3、第二横板6和右上板13之间通过第二三头榫接件21卯榫连接,所述后侧板2、后上板12、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之间通过第三三头榫接件22卯榫连接,所述左上板11和第一顶板14之间通过第一双头榫接件23卯榫连接,所述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上隔板16之间通过第四三头榫接件24卯榫连接,所述右上板13和第二顶板15之间通过第二双头榫接件25卯榫连接;多块板材之间主要通过单头榫接件、双头榫接件、三头榫接件和四头榫接件等榫接件进行榫卯连接,有效减少板材的尺寸,不仅便于板材的运输,而且还能增强板材之间连接处的抗变形能力和抗压能力以及板材自身的抗变形能力和抗压能力,有效延长该家具组件的使用寿命。所述底板4 的上端卯榫连接有安装板32,所述中隔板7的下端通过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与安装板32的中部卯榫连接,所述中隔板7的右端与所述右侧板3卯榫连接。底板通过燕尾榫结构榫卯连接有安装板,中隔板、第一下隔板和第二下隔板分别通过双燕尾榫接件与安装板榫卯连接,能够有效提高衣柜底部的抗变形能力。
如附图5所示,所述第一三头榫接件19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左侧板1、第一横板5和左上板11连接的燕尾槽19a、燕尾槽19b和燕尾槽19c,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 1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c;如附图6所示,所述四头榫接件20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横板5、中隔板7、第二横板6和上隔板16连接的燕尾槽20a、燕尾槽20b、燕尾槽20c和燕尾槽20d,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0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a,所述中隔板7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7b,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0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c,所述上隔板1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0d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6d;如附图7所示,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右侧板3、第二横板6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21a、燕尾槽 21b和燕尾槽21c,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a,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b,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c;如附图8、附图9所示,所述第三三头榫接件22上依次设置有与后侧板2连接的燕尾槽22a、与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连接的直角榫槽22b、以及与后上板12连接的燕尾槽22c,所述后侧板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c,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a,所述后上板1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2c;如附图10所示,所述第一双头榫接件23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左上板11和第一顶板14连接的燕尾槽23a和燕尾槽23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a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a,所述第一顶板14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b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4b;如附图11所示,所述第四三头榫接件24 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上隔板16连接的燕尾槽24a、燕尾槽24b和燕尾槽24c,所述第一顶板14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4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4a,所述第二顶板1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4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5b,所述上隔板1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4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6c;如附图12所示,所述第二双头榫接件25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第二顶板15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25a和燕尾槽25b,所述第二顶板1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5a,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b;如附图13所示,所述中隔板7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7c,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7c对称而置的燕尾槽 32a,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1a和燕尾榫31b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1a位于所述燕尾槽32a内,所述燕尾榫31b位于所述燕尾槽7c内,采用燕尾榫结构,安装牢固,有效提高该家具组件的抗变形能力。
该新型家具组件还包括左下板26、第三横板27和第一下隔板28,所述左侧板1的长度小于中隔板7的长度,所述左侧板1的下端通过第五三头榫接件29与左下板26的上端卯榫连接,所述左下板26的下端与安装板32卯榫连接,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的侧端与第三横板27的一端卯榫连接,所述中隔板7上卯榫连接有第一单头榫接件 30,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与第三横板27的另一端卯榫连接,所述第三横板27与安装板32之间卯榫连接有第一下隔板28从而在所述第一挂衣空间8的下端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三收纳空间33和第四收纳空间34。
更进一步地说,如附图14所示,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左下板26、第三横板27和左侧板1连接的燕尾槽29a、燕尾槽29b和燕尾槽29c,所述左下板2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6a,所述第三横板27的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29b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7b,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c;如附图15所示,所述中隔板7与第一单头榫接件3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燕尾槽7a,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0a,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30b,所述第三横板2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3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7a;如附图16所示,所述第一下隔板28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28a,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燕尾槽2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b,所述第一下隔板28与安装板32之间通过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卯榫连接,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5a和燕尾榫35b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5a位于所述燕尾槽28a内,所述燕尾榫35b位于所述燕尾槽32b内。
该新型家具组件还包括右下板36、第四横板37和第二下隔板38,所述右侧板3的长度小于中隔板7的长度,所述右侧板3的下端通过第六三头榫接件39与右下板36的上端卯榫连接,所述右下板36的下端与安装板32卯榫连接,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的侧端与第四横板37的一端卯榫连接,所述中隔板7的上卯榫连接有第二单头榫接件40,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与第四横板37的另一端卯榫连接,所述第四横板37与安装板32之间卯榫连接有所述第二下隔板38从而在所述第二挂衣空间9的下端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五收纳空间 41和第六收纳空间42,所述第五收纳空间41内设置有若干纵向分布的抽屉43,所述第六收纳空间42内设置有抽拉裤架44。
更进一步地说,如附图17所示,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右下板36、第四横板37和右侧板3连接的燕尾槽39a、燕尾槽39b和燕尾槽39c,所述右下板3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6a,所述第四横板37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b,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c;如附图18所示,所述中隔板7与第二单头榫接件 4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燕尾槽7c,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40a,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 4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40b,所述第四横板3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4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a;如附图19所示,所述第二下隔板38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38a,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燕尾槽38a 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c,所述第二下隔板38与安装板32之间通过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卯榫连接,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5a和燕尾榫45b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 4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5a位于所述燕尾槽38a内,所述燕尾榫45b位于所述燕尾槽32c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后侧板2和后上板12与墙体50的安装,如附图20、附图21所示,所述后侧板2和后上板12的后端均设置有若干外凸的挂扣46,在墙体50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挂扣46相配合的挂扣件47;所述挂扣46包括挂柱本体461和位于所述挂柱本体 461前端的挂头部462,所述挂头部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所述挂扣件47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71 和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下端部分重叠的第二通孔472,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头部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装配时所述挂头部46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71后向下移动使挂柱本体 461卡入所述第二通孔472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安装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左侧板1、右侧板3、左上板11、右上板13、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与墙体50的安装,如附图22至附图 24所示,该新型家具组件还包括若干固定在墙体50上的插槽座48,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左上板11、右上板13、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外侧分别通过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与所述插槽座48卯榫连接;所述插槽座48上设置有燕尾槽48a,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左上板11、右上板13、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外侧均设置有与燕尾槽4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48b,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9a和燕尾榫49b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9a位于所述燕尾槽48a内,所述燕尾榫49b位于所述燕尾槽48b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安装牢固,采用燕尾榫的结构,能够有效增强左侧板1、右侧板3、左上板11、右上板13、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与墙体50之间的抗变形能力,提高该家具组件的使用寿命。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第三三头榫接件22、后侧板2、第一横板5、第二横板6和后上板12,在所述第三三头榫接件22上依次开设有与后侧板2连接的燕尾槽22a、与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连接的直角榫槽 22b、以及与后上板12连接的燕尾槽22c,所述后侧板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c,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a,所述后上板1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2c;先将后侧板2与第三三头榫接件22 卯榫连接,再将后上板12与第三三头榫接件22卯榫连接,安装简单,装配牢固;
步骤2、准备若干挂扣46和与所述挂扣46相配合的挂扣件47,所述挂扣46包括挂柱本体461和位于所述挂柱本体461前端的挂头部462,所述挂头部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在所述挂扣件47上开设第一通孔471和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下端部分重叠的第二通孔472,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头部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柱本体461的后端具有螺纹部,在后侧板2和后上板12的后端开设螺纹孔;先将挂扣件47通过螺丝固定在墙体50上并在相应位置处将所述挂扣 46固定安装在后侧板2和后上板12的后端;再将后侧板2和后上板 12通过挂扣46与挂扣件47的配合固定在墙体上,安装简单,装配牢固;装配时所述挂头部46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71后向下移动使挂柱本体461卡入所述第二通孔472内;
步骤3、准备若干插槽座48,所述插槽座48上设置有燕尾槽48a,将插槽座48通过螺丝固定在墙体50上;在左侧板1、右侧板3、左上板11、右上板13、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外侧均开设有与燕尾槽4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48b;准备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9a和燕尾榫49b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先将左下板26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安装简单,装配牢固;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9a位于所述燕尾槽48a内,所述燕尾榫49b位于所述燕尾槽48b内;
步骤4、准备第五三头榫接件29和第三横板27,在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左下板26、第三横板27和左侧板1 连接的燕尾槽29a、燕尾槽29b和燕尾槽29c,所述左下板2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6a,所述第三横板27的左侧设置有与燕尾槽2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7b,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c;先将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 29卯榫连接在所述左下板26的上端;再将左侧板1卯榫连接在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左侧板1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安装简单,装配牢固;
步骤5、准备第一三头榫接件19,在所述第一三头榫接件19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左侧板1、第一横板5和左上板11连接的燕尾槽 19a、燕尾槽19b和燕尾槽19c,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a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c;先将第一三头榫接件19卯榫连接在所述左侧板1 的上端,再将左上板11卯榫连接在所述第一三头榫接件19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左上板11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安装简单,装配牢固;
步骤6、准备第一双头榫接件23和第一顶板14,所述第一双头榫接件23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左上板11和第一顶板14连接的燕尾槽23a和燕尾槽23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a,所述第一顶板14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4b;将所述第一双头榫接件23卯榫连接在所述左上板11的上端,安装简单,装配牢固;
步骤7、准备第六三头榫接件39和第四横板37,在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右下板36、第四横板37和右侧板3 连接的燕尾槽39a、燕尾槽39b和燕尾槽39c,所述右下板3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6a,所述第四横板37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b,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c;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 先将右下板36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再将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卯榫连接在所述右下板36的上端,然后将右侧板3卯榫连接在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右侧板3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安装简单,装配牢固;
步骤8、准备第二三头榫接件21,在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右侧板3、第二横板6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 21a、燕尾槽21b和燕尾槽21c,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a 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a,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b,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c;先将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卯榫连接在右侧板3 的上端;再将右上板13卯榫连接在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右上板13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安装简单,装配牢固;
步骤9、准备第二双头榫接件25和第二顶板15,在所述第二双头榫接件25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第二顶板15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25a和燕尾槽25b,所述第二顶板1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5a,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b;将第二双头榫接件25卯榫连接在所述右上板 13的上端,安装简单,装配牢固;
步骤10、准备底板4和安装板32,所述底板4的上端与安装板 32的下端之间通过燕尾榫结构卯榫连接,所述安装板32的侧端分别通过燕尾榫结构与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卯榫连接,所述安装板32 的后端通过直角榫结构与后侧板2卯榫连接,先将底板4和安装板 32卯榫连接在一起,再将底板4和安装板32嵌入安装在所述左下板 26、后侧板2和右下板36,嵌入安装时所述安装板32先与左下板26 和右下板36卯榫连接,再与后侧板2卯榫连接,安装简单,装配牢固;
步骤11、准备中隔板7、第一单头榫接件30和第二单头榫接件 40,在所述中隔板7的一侧开设有燕尾槽7a,另一侧开设有燕尾槽 7c,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0a,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30b,所述第三横板27的右侧设置有与燕尾槽3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 27a;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40a,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 40b,所述第四横板3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4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a;将第一单头榫接件30和第二单头榫接件40分别卯榫连接在所述中隔板7上,安装简单,装配牢固;
步骤12、准备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 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1a和燕尾榫31b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所述中隔板7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7c,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7c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a,将所述中隔板7通过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卯榫连接在所述安装板32上从而形成左右分置的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1a位于所述燕尾槽32a内,所述燕尾榫31b位于所述燕尾槽7c内;
步骤13、将第三横板2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五三头榫接件29 和第一单头榫接件30卯榫连接;将第四横板3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单头榫接件40和第六三头榫接件39卯榫连接;将第一横板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三头榫接件19和四头榫接件20卯榫连接;将第二横板6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四头榫接件20和第二三头榫接件21卯榫连接;将第一顶板14的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双头榫接件23和第四三头榫接件24卯榫连接;将第二顶板15的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四三头榫接件24和第二双头榫接件25卯榫连接,安装简单,装配牢固;
步骤14、准备第一下隔板28和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在所述第一下隔板28的下端开设有燕尾槽28a,所述安装板32开设有与燕尾槽2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b,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5a和燕尾榫35b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将所述第一下隔板28通过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卯榫连接在安装板32的上端,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5a位于所述燕尾槽28a内,所述燕尾榫35b位于所述燕尾槽 32b内;所述第一下隔板28的上端通过直角榫结构与第三横板27卯榫连接从而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三收纳空间33和第四收纳空间 34;
步骤15、准备第二下隔板38和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在所述第二下隔板38的下端开设有燕尾槽38a,所述安装板32开设有与燕尾槽3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c,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5a和燕尾榫45b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将所述第二下隔板38通过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卯榫连接在安装板32的上端,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5a位于所述燕尾槽38a内,所述燕尾榫45b位于所述燕尾槽 32c内;所述第二下隔板38的上端通过直角榫结构与第四横板37卯榫连接从而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五收纳空间41和第六收纳空间 42。
步骤16、在所述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内分布安装挂衣杆10;在所述第五收纳空间41内安装若干纵向分布的抽屉43;在所述第六收纳空间42内安装抽拉裤架44;挂衣杆10、抽屉43和抽拉裤架44均为现有技术中衣柜的常用技术手段,更具体的安装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不具体展开。
步骤17、在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中隔板7、左上板11、右上板13、上隔板16、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内侧分别安装金属合页,通过所述金属合页安装门板;门板的安装方式是现有技术中衣柜的常用技术手段。门板亦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推拉门,通过安装滑轨实现。
步骤18、在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中隔板7、左上板11、右上板13、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上隔板16、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前端面安装装饰板。装饰板可通过卡扣或粘贴的方式进行固定安装,起到装饰作用,提高该家具组件的美观性。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包括主要由左侧板(1)、后侧板(2)、右侧板(3)、底板(4)、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拼装而成的主柜体,所述主柜体的中部拼装有中隔板(7)从而形成左右分置的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所述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内均设置有挂衣杆(10),所述主柜体的上端设置有通过左上板(11)、后上板(12)、右上板(13)、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拼装而成的副柜体,所述副柜体的中部拼装有上隔板(16)从而形成左右分置的第一收纳空间(17)和第二收纳空间(18);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第一横板(5)和左上板(11)之间通过第一三头榫接件(19)卯榫连接,所述第一横板(5)、第二横板(6)、中隔板(7)和上隔板(16)之间通过四头榫接件(20)卯榫连接,所述右侧板(3)、第二横板(6)和右上板(13)之间通过第二三头榫接件(21)卯榫连接,所述后侧板(2)、后上板(12)、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之间通过第三三头榫接件(22)卯榫连接,所述左上板(11)和第一顶板(14)之间通过第一双头榫接件(23)卯榫连接,所述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上隔板(16)之间通过第四三头榫接件(24)卯榫连接,所述右上板(13)和第二顶板(15)之间通过第二双头榫接件(25)卯榫连接;所述底板(4)的上端卯榫连接有安装板(32),所述中隔板(7)的下端通过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与安装板(32)的中部卯榫连接,所述中隔板(7)的右端与所述右侧板(3)卯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家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头榫接件(19)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左侧板(1)、第一横板(5)和左上板(11)连接的燕尾槽(19a)、燕尾槽(19b)和燕尾槽(19c),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c);所述四头榫接件(20)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横板(5)、中隔板(7)、第二横板(6)和上隔板(16)连接的燕尾槽(20a)、燕尾槽(20b)、燕尾槽(20c)和燕尾槽(20d),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0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a),所述中隔板(7)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7b),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0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c),所述上隔板(1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0d)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6d);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右侧板(3)、第二横板(6)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21a)、燕尾槽(21b)和燕尾槽(21c),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a),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b),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c);所述第三三头榫接件(22)上依次设置有与后侧板(2)连接的燕尾槽(22a)、与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连接的直角榫槽(22b)、以及与后上板(12)连接的燕尾槽(22c),所述后侧板(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c),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a),所述后上板(1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2c);所述第一双头榫接件(23)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左上板(11)和第一顶板(14)连接的燕尾槽(23a)和燕尾槽(23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a),所述第一顶板(14)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4b);所述第四三头榫接件(24)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和上隔板(16)连接的燕尾槽(24a)、燕尾槽(24b)和燕尾槽(24c),所述第一顶板(14)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4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4a),所述第二顶板(1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4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5b),所述上隔板(1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4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6c);所述第二双头榫接件(25)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第二顶板(15)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25a)和燕尾槽(25b),所述第二顶板(1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5a),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b);所述中隔板(7)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7c),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7c)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a),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1a)和燕尾榫(31b)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1a)位于所述燕尾槽(32a)内,所述燕尾榫(31b)位于所述燕尾槽(7c)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家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左下板(26)、第三横板(27)和第一下隔板(28),所述左侧板(1)的长度小于中隔板(7)的长度,所述左侧板(1)的下端通过第五三头榫接件(29)与左下板(26)的上端卯榫连接,所述左下板(26)的下端与安装板(32)卯榫连接,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的侧端与第三横板(27)的一端卯榫连接,所述中隔板(7)上卯榫连接有第一单头榫接件(30),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与第三横板(27)的另一端卯榫连接,所述第三横板(27)与安装板(32)之间卯榫连接有第一下隔板(28)从而在所述第一挂衣空间(8)的下端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三收纳空间(33)和第四收纳空间(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家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左下板(26)、第三横板(27)和左侧板(1)连接的燕尾槽(29a)、燕尾槽(29b)和燕尾槽(29c),所述左下板(2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6a),所述第三横板(27)的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2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7b),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c);所述中隔板(7)与第一单头榫接件(3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燕尾槽(7a),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0a),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30b),所述第三横板(2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3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7a);所述第一下隔板(28)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28a),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燕尾槽(2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b),所述第一下隔板(28)与安装板(32)之间通过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卯榫连接,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5a)和燕尾榫(35b)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5a)位于所述燕尾槽(28a)内,所述燕尾榫(35b)位于所述燕尾槽(32b)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家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右下板(36)、第四横板(37)和第二下隔板(38),所述右侧板(3)的长度小于中隔板(7)的长度,所述右侧板(3)的下端通过第六三头榫接件(39)与右下板(36)的上端卯榫连接,所述右下板(36)的下端与安装板(32)卯榫连接,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的侧端与第四横板(37)的一端卯榫连接,所述中隔板(7)的上卯榫连接有第二单头榫接件(40),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与第四横板(37)的另一端卯榫连接,所述第四横板(37)与安装板(32)之间卯榫连接有所述第二下隔板(38)从而在所述第二挂衣空间(9)的下端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五收纳空间(41)和第六收纳空间(42),所述第五收纳空间(41)内设置有若干纵向分布的抽屉(43),所述第六收纳空间(42)内设置有抽拉裤架(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家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上依次设置有分别与右下板(36)、第四横板(37)和右侧板(3)连接的燕尾槽(39a)、燕尾槽(39b)和燕尾槽(39c),所述右下板(3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6a),所述第四横板(37)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b),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c);所述中隔板(7)与第二单头榫接件(4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燕尾槽(7c),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40a),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40b),所述第四横板(3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4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a);所述第二下隔板(38)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38a),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燕尾槽(3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c),所述第二下隔板(38)与安装板(32)之间通过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卯榫连接,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5a)和燕尾榫(45b)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5a)位于所述燕尾槽(38a)内,所述燕尾榫(45b)位于所述燕尾槽(32c)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新型家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2)和后上板(12)的后端均设置有若干外凸的挂扣(46),在墙体(50)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挂扣(46)相配合的挂扣件(47);所述挂扣(46)包括挂柱本体(461)和位于所述挂柱本体(461)前端的挂头部(462),所述挂头部(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所述挂扣件(47)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71)和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下端部分重叠的第二通孔(472),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头部(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装配时所述挂头部(46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71)后向下移动使挂柱本体(461)卡入所述第二通孔(47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新型家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若干固定在墙体(50)上的插槽座(48),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左上板(11)、右上板(13)、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外侧分别通过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与所述插槽座(48)卯榫连接;所述插槽座(48)上设置有燕尾槽(48a),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左上板(11)、右上板(13)、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外侧均设置有与燕尾槽(4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48b),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9a)和燕尾榫(49b)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9a)位于所述燕尾槽(48a)内,所述燕尾榫(49b)位于所述燕尾槽(48b)内。
9.一种新型家具组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第三三头榫接件(22)、后侧板(2)、第一横板(5)、第二横板(6)和后上板(12),在所述第三三头榫接件(22)上依次开设有与后侧板(2)连接的燕尾槽(22a)、与第一横板(5)和第二横板(6)连接的直角榫槽(22b)、以及与后上板(12)连接的燕尾槽(22c),所述后侧板(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c),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直角榫槽(22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a),所述后上板(12)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2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2c);先将后侧板(2)与第三三头榫接件(22)卯榫连接,再将后上板(12)与第三三头榫接件(22)卯榫连接;
步骤2、准备若干挂扣(46)和与所述挂扣(46)相配合的挂扣件(47),所述挂扣(46)包括挂柱本体(461)和位于所述挂柱本体(461)前端的挂头部(462),所述挂头部(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在所述挂扣件(47)上开设第一通孔(471)和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下端部分重叠的第二通孔(472),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头部(462)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471)的孔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柱本体(461)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472)的孔径;所述挂柱本体(461)的后端具有螺纹部,在后侧板(2)和后上板(12)的后端开设螺纹孔;先将挂扣件(47)通过螺丝固定在墙体(50)上并在相应位置处将所述挂扣(46)固定安装在后侧板(2)和后上板(12)的后端;再将后侧板(2)和后上板(12)通过挂扣(46)与挂扣件(47)的配合固定在墙体上;装配时所述挂头部(46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71)后向下移动使挂柱本体(461)卡入所述第二通孔(472)内;
步骤3、准备若干插槽座(48),所述插槽座(48)上设置有燕尾槽(48a),将插槽座(48)通过螺丝固定在墙体(50)上;在左侧板(1)、右侧板(3)、左上板(11)、右上板(13)、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外侧均开设有与燕尾槽(4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48b);准备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9a)和燕尾榫(49b)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先将左下板(26)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9a)位于所述燕尾槽(48a)内,所述燕尾榫(49b)位于所述燕尾槽(48b)内;
步骤4、准备第五三头榫接件(29)和第三横板(27),在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左下板(26)、第三横板(27)和左侧板(1)连接的燕尾槽(29a)、燕尾槽(29b)和燕尾槽(29c),所述左下板(2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6a),所述第三横板(27)的左侧设置有与燕尾槽(2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7b),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c);先将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卯榫连接在所述左下板(26)的上端;再将左侧板(1)卯榫连接在所述第五三头榫接件(29)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左侧板(1)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
步骤5、准备第一三头榫接件(19),在所述第一三头榫接件(19)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左侧板(1)、第一横板(5)和左上板(11)连接的燕尾槽(19a)、燕尾槽(19b)和燕尾槽(19c),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a),所述第一横板(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5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c);先将第一三头榫接件(19)卯榫连接在所述左侧板(1)的上端,再将左上板(11)卯榫连接在所述第一三头榫接件(19)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左上板(11)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
步骤6、准备第一双头榫接件(23)和第一顶板(14),所述第一双头榫接件(23)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左上板(11)和第一顶板(14)连接的燕尾槽(23a)和燕尾槽(23b),所述左上板(11)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1a),所述第一顶板(14)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3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4b);将所述第一双头榫接件(23)卯榫连接在所述左上板(11)的上端;
步骤7、准备第六三头榫接件(39)和第四横板(37),在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右下板(36)、第四横板(37)和右侧板(3)连接的燕尾槽(39a)、燕尾槽(39b)和燕尾槽(39c),所述右下板(3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6a),所述第四横板(37)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b),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39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c);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先将右下板(36)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再将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卯榫连接在所述右下板(36)的上端,然后将右侧板(3)卯榫连接在所述第六三头榫接件(39)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右侧板(3)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
步骤8、准备第二三头榫接件(21),在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右侧板(3)、第二横板(6)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21a)、燕尾槽(21b)和燕尾槽(21c),所述右侧板(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a),所述第二横板(6)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6b),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1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c);先将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卯榫连接在右侧板(3)的上端;再将右上板(13)卯榫连接在所述第二三头榫接件(21)的上端并通过所述第四双燕尾榫接件(49)将右上板(13)与对应的插槽座(48)卯榫连接;
步骤9、准备第二双头榫接件(25)和第二顶板(15),在所述第二双头榫接件(25)上依次开设有分别与第二顶板(15)和右上板(13)连接的燕尾槽(25a)和燕尾槽(25b),所述第二顶板(15)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5a),所述右上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5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13b);将第二双头榫接件(25)卯榫连接在所述右上板(13)的上端;
步骤10、准备底板(4)和安装板(32),所述底板(4)的上端与安装板(32)的下端之间通过燕尾榫结构卯榫连接,所述安装板(32)的侧端分别通过燕尾榫结构与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卯榫连接,所述安装板(32)的后端通过直角榫结构与后侧板(2)卯榫连接,先将底板(4)和安装板(32)卯榫连接在一起,再将底板(4)和安装板(32)嵌入安装在所述左下板(26)、后侧板(2)和右下板(36),嵌入安装时所述安装板(32)先与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卯榫连接,再与后侧板(2)卯榫连接;
步骤11、准备中隔板(7)、第一单头榫接件(30)和第二单头榫接件(40),在所述中隔板(7)的一侧开设有燕尾槽(7a),另一侧开设有燕尾槽(7c),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a)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0a),所述第一单头榫接件(3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30b),所述第三横板(27)的右侧设置有与燕尾槽(3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27a);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的一端外凸形成有与燕尾槽(7c)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40a),所述第二单头榫接件(40)的另一端设置有燕尾槽(40b),所述第四横板(3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燕尾槽(40b)卯榫连接的榫接头部(37a);将第一单头榫接件(30)和第二单头榫接件(40)分别卯榫连接在所述中隔板(7)上;
步骤12、准备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1a)和燕尾榫(31b)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所述中隔板(7)的下端设置有燕尾槽(7c),所述安装板(32)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7c)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a),将所述中隔板(7)通过第一双燕尾榫接件(31)卯榫连接在所述安装板(32)上从而形成左右分置的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1a)位于所述燕尾槽(32a)内,所述燕尾榫(31b)位于所述燕尾槽(7c)内;
步骤13、将第三横板(2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五三头榫接件(29)和第一单头榫接件(30)卯榫连接;将第四横板(3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单头榫接件(40)和第六三头榫接件(39)卯榫连接;将第一横板(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三头榫接件(19)和四头榫接件(20)卯榫连接;将第二横板(6)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四头榫接件(20)和第二三头榫接件(21)卯榫连接;将第一顶板(14)的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双头榫接件(23)和第四三头榫接件(24)卯榫连接;将第二顶板(15)的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四三头榫接件(24)和第二双头榫接件(25)卯榫连接;
步骤14、准备第一下隔板(28)和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在所述第一下隔板(28)的下端开设有燕尾槽(28a),所述安装板(32)开设有与燕尾槽(2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b),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35a)和燕尾榫(35b)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将所述第一下隔板(28)通过所述第二双燕尾榫接件(35)卯榫连接在安装板(32)的上端,装配后所述燕尾榫(35a)位于所述燕尾槽(28a)内,所述燕尾榫(35b)位于所述燕尾槽(32b)内;所述第一下隔板(28)的上端通过直角榫结构与第三横板(27)卯榫连接从而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三收纳空间(33)和第四收纳空间(34);
步骤15、准备第二下隔板(38)和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在所述第二下隔板(38)的下端开设有燕尾槽(38a),所述安装板(32)开设有与燕尾槽(38a)对称而置的燕尾槽(32c),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由两个对称而置的燕尾榫(45a)和燕尾榫(45b)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横截面的中部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将所述第二下隔板(38)通过所述第三双燕尾榫接件(45)卯榫连接在安装板(32)的上端,装配后所述燕尾榫(45a)位于所述燕尾槽(38a)内,所述燕尾榫(45b)位于所述燕尾槽(32c)内;所述第二下隔板(38)的上端通过直角榫结构与第四横板(37)卯榫连接从而形成两个左右分置的第五收纳空间(41)和第六收纳空间(4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家具组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6、在所述第一挂衣空间(8)和第二挂衣空间(9)内分布安装挂衣杆(10);在所述第五收纳空间(41)内安装若干纵向分布的抽屉(43);在所述第六收纳空间(42)内安装抽拉裤架(44);
步骤17、在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中隔板(7)、左上板(11)、右上板(13)、上隔板(16)、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内侧分别安装金属合页,通过所述金属合页安装门板;
步骤18、在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3)、中隔板(7)、左上板(11)、右上板(13)、第一顶板(14)、第二顶板(15)、上隔板(16)、左下板(26)和右下板(36)的前端面安装装饰板。
CN201910980196.8A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及组装方法 Active CN110604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0196.8A CN110604400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及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0196.8A CN110604400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及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4400A true CN110604400A (zh) 2019-12-24
CN110604400B CN110604400B (zh) 2024-04-05

Family

ID=68894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0196.8A Active CN110604400B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及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44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9914A (zh) * 2022-05-25 2022-08-26 浙江裕丰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全木定制用易企装柜体制作工艺
CN117397936A (zh) * 2023-12-14 2024-01-16 沈阳精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柜及其拼装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2498A1 (en) * 2005-06-10 2006-12-14 Ecofun Co., Ltd. Structure of knocked down furniture
CN200955205Y (zh) * 2006-08-17 2007-10-03 尹建军 榫接原木屋墙体
CN205046935U (zh) * 2015-10-25 2016-02-24 江西广泉钢艺有限公司 智能组合式存放架
CN105697491A (zh) * 2016-01-21 2016-06-22 韩守春 一种采用燕尾榫结构连接家具的方法
CN208769114U (zh) * 2018-05-07 2019-04-23 杨忠义 一种组装式柜子
CN211747898U (zh) * 2019-10-15 2020-10-27 萧广铎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2498A1 (en) * 2005-06-10 2006-12-14 Ecofun Co., Ltd. Structure of knocked down furniture
CN200955205Y (zh) * 2006-08-17 2007-10-03 尹建军 榫接原木屋墙体
CN205046935U (zh) * 2015-10-25 2016-02-24 江西广泉钢艺有限公司 智能组合式存放架
CN105697491A (zh) * 2016-01-21 2016-06-22 韩守春 一种采用燕尾榫结构连接家具的方法
CN208769114U (zh) * 2018-05-07 2019-04-23 杨忠义 一种组装式柜子
CN211747898U (zh) * 2019-10-15 2020-10-27 萧广铎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9914A (zh) * 2022-05-25 2022-08-26 浙江裕丰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全木定制用易企装柜体制作工艺
CN114939914B (zh) * 2022-05-25 2022-12-30 浙江裕丰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全木定制用易企装柜体制作工艺
CN117397936A (zh) * 2023-12-14 2024-01-16 沈阳精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柜及其拼装方法
CN117397936B (zh) * 2023-12-14 2024-03-01 沈阳精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柜及其拼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4400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76049B1 (ja) 組み立て式ストレージラック
CN109222437B (zh) 一种立体组装箱柜
CN110604400A (zh)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及组装方法
CN103167813B (zh) 家具抽拉部件
JP7293432B2 (ja) 組み立て式ストレージラック
CN105952089A (zh) 拼接式集成墙板
US10264882B1 (en) Aluminum alloy cabinet board
CN203676487U (zh) 一种新型构件家具
CN211747898U (zh) 一种新型家具组件
CN110131260A (zh) 一种家具柜体快装式隐性连接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3235720U (zh) 一种用于滑动连接的弹片连接件及采用其的组装柜
CN103061438A (zh) 明隐结合的半隐框幕墙系统
KR102226937B1 (ko) 조립식 가구의 프레임 연결장치
KR20090002394U (ko) 서랍전면판 고정장치
KR101383149B1 (ko) 현장 조립식 실험대
CN111894957A (zh) 一种用于滑动连接的弹片连接件及其应用
CN210318050U (zh) 一种隐藏板式家具连接件
CN211399242U (zh) 展架用显示设备安装组件
CN210748171U (zh) 一种侧板框架及一种侧板
CN217524403U (zh)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学生公寓床
CN212297168U (zh) 一种新型展示架横杆配合结构
CN211951088U (zh) 一种家具用可拆卸内置连接组件
CN220566379U (zh) 一种衣柜骨架连接件及一种开放式衣柜
CN215874225U (zh) 一种吊顶窗帘盒结构
CN218406189U (zh) 一种便于固定在山墙的铝单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