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3859A -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03859A CN110603859A CN201880029299.XA CN201880029299A CN110603859A CN 110603859 A CN110603859 A CN 110603859A CN 201880029299 A CN201880029299 A CN 201880029299A CN 110603859 A CN110603859 A CN 1106038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link
- transmission power
- symbols
- transmission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457 myocytus nodal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918 transfusion-transmitted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sche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08—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通信技术及其系统,该技术用于将IoT技术与用于支持比4G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的5G通信系统相融合。本公开可以基于5G通信技术和IoT相关技术应用于智能服务(例如,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医疗保健、数字教育、零售、安全和与安全相关的服务等)。公开了一种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通信系统的商业化以来已经增加的无线数据业务量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通信系统或预5G通信系统。因此,5G通信系统或预5G通信系统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LTE系统。
为了实现高数据传输速率,正在考虑在毫米波频带(例如,60GHz频带)实施5G通信系统。在5G通信系统中,诸如波束形成、大规模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全维MIMO(full-dimensional 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形成和大规模天线技术的技术正在被讨论作为减轻毫米波频带中的传播路径损耗和增加传播传输距离的手段。
此外,5G通信系统已经开发了诸如演进的小小区、高级小小区、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communication,D2D)、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s,CoMP)和接收干扰消除的技术来改进系统网络。
此外,5G系统还开发了诸如混合FSK和QAM调制(hybrid FSK and QAMmodulation,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liding window superposition coding,SWSC)的高级编码调制(advanced coding modulation,ACM)方案,以及诸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和稀疏码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的高级接入技术。
同时,互联网已经从在其中人类生成和消费信息的以人为本的连接网络发展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在物联网中,诸如对象的分布式组件交换和处理信息。万物联网(Internet-of-Everything,IoE)技术已经出现,在万物联网中,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与云服务器等的连接与IoT技术相结合。为了实施IoT,需要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的技术因素,并且最近已经对用于对象之间的连接的技术(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进行了研究。在IoT环境中,通过收集和分析连接的对象中产生的数据,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IT)服务,以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新的价值。IoT可以通过传统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和各种行业的融合应用于诸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连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家电或高科技医疗服务等领域。
因此,对IoT网络应用5G通信进行了各种尝试。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2M)通信和机器类型通信(MTC)的5G通信技术是使用波束形成、MIMO和阵列天线方案来实施的。作为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云RAN的应用可能是5G技术和IoT技术融合的示例。
根据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和高级LTE的最近发展,需要一种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根据该方法的装置,通过该方法,终端将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控制在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值内,以便当上行链路传输(诸如,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上行链路控制或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间隔以OFDM符号为单位变化时保持上行链路覆盖,或者以便满足在作为其要求的具有超可靠性的服务中的可靠性。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终端的方法包括:识别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符号的数量;基于符号的数量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功率;和使用传输功率在符号中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终端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控制器,被配置为识别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符号的数量,基于符号的数量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功率,并且使用传输功率在符号中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基站的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与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相关的信息;和从终端接收以基于该信息确定的传输功率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其中传输功率是基于在其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符号的数量来确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基站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控制器,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与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相关的信息;和从终端接收以基于所述信息确定的传输功率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其中传输功率是基于在其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符号的数量来确定的。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当诸如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间隔以OFDM符号为单位变化时,当在作为其要求的具有超可靠性的服务中执行上行链路传输时,或者当终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通过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终端将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控制在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值内,可以保持上行链路覆盖,并且可以满足上行链路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LTE系统中时频区域的基本结构;
图2示出了其中5G服务在一个系统中被复用的示例;
图3示出了应用本公开的通信系统的实施例;
图4示出了在应用所提出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操作的终端和基站的操作;
图5示出了5G系统中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传输;
图6示出了5G系统中的诸如PUCCH、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传输的上行链路传输;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的过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基站装置;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终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本公开的以下描述中,当并入本文的已知功能或配置可能使本公开的主题相当不清楚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下面将描述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公开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用户的意图或习惯而不同。因此,术语的定义应该是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而做出的。
通过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下面阐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施。提供以下实施例仅是为了完全公开本公开,并告知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公开的范围,并且本公开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这里,将会理解,流程图图示中的每个块以及流程图图示中的块的组合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运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施一个或多个流程图块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其可以指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运行,使得存储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实施一个或多个流程图块中指定的功能的指令装置的制品。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被加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以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从而产生计算机实施的过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运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施一个或多个流程图块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并且流程图图示的每个块可以表示代码的模块、段或部分,其包括用于实施指定的(多个)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可运行的指令。还应当注意,在一些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块中标注的功能可能无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连续示出的两个块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运行,或者这些块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运行。
如本文所使用的,“单元”指执行预定功能的软件元件或硬件元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然而,“单元”并不总是具有局限于软件或硬件的含义。“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存储在可寻址存储介质中或者运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因此,“单元”包括,例如,软件元素、面向对象的软件元素、类元素或任务元素、过程、功能、属性、程序、子程序、程序代码的段、驱动器、固件、微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数组和参数。由“单元”提供的元件和功能可以被组合成更少数量的元件“单元”或者被划分成更多数量的元件“单元”。此外,元件和“单元”可以被实施为在设备或安全多媒体卡内再现一个或多个CPU。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本公开的以下描述中,当并入本文的已知功能或配置可能使本公开的主题相当不清楚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下面将描述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公开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用户的意图或习惯而不同。因此,术语的定义应该是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而做出的。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主要是基于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基于OFDM,特别是3GPP EUTRA标准)做出的,但是本公开的主题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在稍微修改之后应用于具有相似技术背景和信道形式的其他通信系统,并且以上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确定。
同时,为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实施,正在对在相同频谱中的新的5G通信(在本公开中也称为“新的无线电(new radio,NR)通信”)和传统LTE通信的共存进行研究。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方法和装置,其中能够在存在于一个载波频率或多个载波频率中的不同通信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终端向通信系统中的每一个发送数据和从通信系统中每一个接收数据。
通常,开发移动通信系统来提供语音服务,同时保证用户的移动性。然而,移动通信系统已经逐渐将其服务范围从语音服务扩展到数据服务。近年来,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发展到能够提供高速数据服务的程度。然而,由于在当前提供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缺乏资源并且用户要求更高速度的服务,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满足需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推进了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的标准化,作为正在开发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个。LTE技术是实施具有最大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高速分组通信的技术。为此,正在讨论几种方法,包括通过简化网络架构来减少位于通信信道上的节点的数量的方法、使无线协议尽可能靠近无线信道的方法等。
当解码在初始传输时失败时,LTE系统在物理层采用重传相应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方案。在HARQ方案中,当接收器没有准确解码数据时,接收器发送信息(否定确认:NACK),通知发送器解码失败,并因此发送器可以在物理层上重传相应数据。接收器将发送器重传的数据与解码失败的数据相结合,从而提高数据接收性能。此外,当接收器准确解码数据时,接收器发送信息(ACK),报告解码成功,从而发送器可以发送新数据。
图1示出了时频区域的基本结构,时频区域是在LTE系统的下行链路中发送数据或控制信道的无线电资源区域。
在图1中,横轴表示时间区域,并且纵轴表示频率区域。在时间区域中,最小传输单位是OFDM符号。一个时隙106由Nsymb个OFDM符号102组成,并且一个子帧105由两个时隙组成。一个时隙的长度是0.5毫秒,并且一个子帧的长度是1.0毫秒。无线电帧114是由10个子帧组成的时间区域单元。频率区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子载波,并且整个系统传输带宽由总共NBW个子载波104组成。
在时频区域中,基本资源单元是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112,并且RE由OFDM符号索引和子载波索引表示。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 block,PRB))108由时间区域中的Nsymb个连续的OFDM符号102和频率区域中的NRB个连续的子载波110定义。因此,一个RB 108由Nsymb x NRB个RE 112组成。通常,数据的最小传输单位是RB。在LTE系统中,通常,Nsymb=7以及NRB=12。NBW和NRB与系统传输频带的带宽成正比。数据速率与为终端调度的RB的数量成比例的增加。LTE系统定义并操作6个传输带宽。在根据频率划分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FDD系统的情况下,下行链路传输带宽和上行链路传输带宽可以彼此不同。信道带宽是指对应于系统传输带宽的无线电频率(radio-frequency,RF)带宽。[表1]指出了LTE系统中定义的系统传输带宽和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例如,如果LTE系统具有10MHz的信道带宽,则传输带宽由50个RB组成。
[表1]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子帧内的N个初始OFDM符号内发送。通常,N={1,2,3}。因此,可以基于要在当前子帧中发送的控制信息的量,改变每个子帧的N的值。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控制信道传输间隔指示符、与下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相关联的调度信息、HARQ ACK/NACK信号等,其中控制信道传输间隔指示符指示将经由其发送控制信息的OFDM符号的数量。
在LTE系统中,与下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相关联的调度信息可以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从基站发送到终端。上行链路(uplink,UL)是终端通过其向基站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电链路,以及下行链路(downlink,DL)是基站通过其向终端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电链路。DCI以各种格式定义。可以基于调度信息是用于上行链路数据(UL授权)还是用于下行链路数据(DL授权)、DCI是否是控制信息较小的紧凑DCI、是否应用使用多个天线的空间复用、DCI是否用于控制功率等来确定DCI格式并将其应用于操作。例如,对应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控制信息(DL授权)的DCI格式1可以被配置为至少包括以下控制信息。
-资源分配类型0/1标志:指示资源分配类型是类型0还是类型1。类型0应用位图方案,并以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为单位分配资源。在LTE系统中,基本调度单元是由时间和频率区域资源表示的资源块(RB),并且RBG由多个RB组成,并且在类型0方案中用作基本调度单元。类型1允许在RBG分配预定的RB。
-资源块分配:指示分配给数据传输的RB。指示的资源根据系统带宽和资源分配方案来确定。
-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指示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方案和传输块的大小,传输块是要发送的数据。
-HARQ过程号:指示HARQ的过程号。
-新的数据指示符:指示HARQ初始传输或HARQ重传。
-冗余版本:表示HARQ的冗余版本。
-用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命令:指示用于作为上行控制信道的PUCCH的传输功率控制命令。
经由信道编码和调制过程,DCI通过作为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增强型PDCCH(enhancedPDCCH,EPCCH)发送。
一般来说,DCI是为每个终端独立进行信道编码的,并且然后被配置并作为独立的PDCCH发送。在时间区域中,在控制信道传输间隔期间映射并发送PDCCH。PDCCH的频率区域映射位置由每个终端的标识符(ID)确定,并且传播到整个系统传输频带。
下行链路数据通过作为物理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发送。PDSCH在控制信道传输间隔之后发送,并且频率区域中的详细映射位置和诸如调制方案的调度信息通过经由PDCCH发送的DCI来指示。
经由DCI中包括的控制信息中的包括5比特的MCS,基站可以报告应用于要发送到终端的PDSCH的调制方案和要发送的数据的大小(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TBS对应于在将用于纠错的信道编码应用于将由BS发送的数据(TB)之前的大小。
LTE系统支持的调制方案包括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16正交幅度调制(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QAM)和64QAM。调制阶数(Qm)分别对应于2、4和6。也就是说,在QPSK调制的情况下,每符号发送2比特。在16QAM调制的情况下,每符号发送4比特。在64QAM调制的情况下,每符号发送6比特。
与LTE Rel-8不同,3GPP LTE Rel-10采用了带宽扩展技术,以支持更大量的数据传输。与在一个频带中发送数据的LTE Rel-8终端相比,称为带宽扩展或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的技术可以扩展频带,并因此增加能够通过扩展的频带发送的数据量。频带中的每一个被称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并且LTE Rel-8终端被定义为对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一个分量载波。此外,通过SIB-2连接到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一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被称为小区。下行分量载波和上行分量载波之间的SIB-2连接关系通过系统信号或更高层信号发送。支持CA的UE可以通过多个服务小区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并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在LTE Rel-10中,当基站难以在特定服务小区中向特定终端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时,基站可以在另一服务小区中发送PDCCH,并且将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 field,CIF)配置为指示对应的PDCCH是另一服务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字段。CIF可以配置在支持CA的终端中。通过向特定服务小区中的PDCCH添加3比特,CIF被确定为指示另一服务小区,并且仅当执行跨载波调度时才包括CIF,并且如果不包括CIF,则不执行跨载波调度。当CIF被包括在下行链路分配信息(DL分配)中时,CIF被定义为指示向其发送由DL分配调度的PDSCH的服务小区。当CIF被包括在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UL授权)中时,CIF被定义为指示向其发送由UL授权调度的PUSCH的服务小区。
如上所述,在LTE-10中定义了作为带宽扩展技术的载波聚合(CA),并因此可以在终端中配置多个服务小区。UE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地向基站发送多个服务小区的信道信息,用于基站的数据调度。基站为每个载波调度和发送数据,且终端发送为每个载波发送的数据的A/N反馈。LTE Rel-10被设计成发送最多21比特的A/N反馈,并且被设计成当A/N反馈的传输和信道信息的传输在一个子帧中重叠时发送A/N反馈并丢弃信道信息。LTE Rel-11被设计成复用一个小区的A/N反馈和信道信息,并且通过PUCCH格式3在PUCCH格式3的传输资源中发送对应于最大22比特的A/N反馈和一个小区的信道信息。
在LTE-13中假设了其中最多配置32个服务小区的场景,并且已经设计了将服务小区的数量扩展到最多32个不仅使用许可频带而且使用未许可频带的服务小区的概念。此外,考虑到对许可频带的数量的限制,诸如被称为许可辅助接入(licensed assistedaccess,LAA)的LTE频率,LTE Rel-13在诸如5GHz的未许可频带中提供LTE服务。将LTE的载波聚合技术应用于LAA,以支持作为许可频带的LTE小区作为P小区,以及作为未许可频带的LAA小区作为S小区。因此,与在LTE中一样,在对应于SCell的LAA小区中生成的反馈应当仅在PCell中发送,并且LAA小区可以自由地应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除非在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到,“LTE”是指从LTE演进而来的所有技术,诸LTE-A和LAA。
同时,作为后LTE通信系统,第五代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以下,在说明书中称为“5G”或“NR”)应当自由地反映用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各种需求,从而应当支持满足各种需求的服务。
因此,5G可以通过用于满足在最大终端传输速率为20Gbps、最大终端速度为500km/h、最大延迟时间为0.5毫秒以及终端接入密度为1000000个UE/km2的要求当中为5G服务选择的要求的技术来定义各种5G服务,诸如增强的移动宽带通信(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称为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称为mMTC)以及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称为URLLC)。
例如,为了在5G中提供eMBB,从一个基站的角度来看,可以在下行链路中提供对应于20Gbps的终端的最大传输速度,并且可以在上行链路中提供对应于10Gbps的终端的最大传输速度。此外,应该增加终端的实际经历的平均传输速率。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改进发送/接收技术,包括进一步改进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技术。
此外,为了支持诸如物联网(IoT)的应用服务,5G中考虑了mMTC。mMTC需要支持小区内大量终端的接入,提高终端的覆盖范围,延长有效电池寿命,并降低终端的成本,以有效支持IoT。IoT连接各种传感器和设备以提供通信功能,并因此应该支持小区内的大量终端(例如,1000000个终端/km2)。此外,在mMTC中,终端很可能位于阴影区域,诸如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者由于服务的特性而不能被小区覆盖的区域,并因此mMTC需要比eMBB提供的覆盖更宽的覆盖。mMTC极有可能由便宜的终端配置,并且难以频繁更换终端的电池,因此需要较长的电池寿命。
最后,URLLC是用于特定目的的基于蜂窝的无线通信,并且对应于用于机器人或机器设备的远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飞行器、远程健康控制和紧急通知的服务,并因此应该提供超低延迟和超可靠的通信。例如,URLLC应该满足小于0.5毫秒的最大延迟时间,并也要求提供等于或低于10-5的误包率。因此,应该为URLLC提供比5G服务(诸如,eMBB)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t time interval,TTI)更短的传输时间间隔(TTI),并且此外,需要执行设计以便在频率频带中分配宽的资源。
正在考虑对于在第五代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服务应作为单一框架提供。也就是说,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资源,优选地执行控制和传输,使得服务被集成到一个系统中,而不是独立地操作服务。
图2示出了其中5G正在考虑的服务通过一个系统发送的示例。
在图2中,5G中使用的频率-时间资源201可以包括频率轴202和时间轴203。图2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5G在一个框架内操作eMBB 205、mMTC 206和URLLC 207。此外,作为另外考虑的用于5G中实施的服务,可以考虑用于提供基于蜂窝的广播服务的增强型移动广播/多播服务(eMBMS)208。可以通过5G操作的一个系统频率带宽内的时分复用(time-divisionmultiplexing,TDM)或频分复用(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来复用5G正在考虑的服务(诸如eMBB 205、mMTC 206、URLLC 207和eMBMS208),并且也可以考虑空分复用。在eMBB 205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特定时间内占用并发送尽可能多的频率带宽,以便提供增加的数据传输速率。因此,优选的是,eMBB 205的服务与系统传输带宽201内的另一服务进行时分复用(TDM),但是也优选地,eMBB 205的服务根据其他服务的需求与系统传输带宽内的其他服务进行频分复用。
与其他服务不同,mMTC 206需要增加的传输间隔以确保更宽的覆盖,并且可以通过在传输间隔内重复发送相同的包来确保覆盖。为了同时降低终端复杂性和终端价格,终端在其中能够执行接收的传输带宽受到限制。当考虑上述要求时,mMTC 206最好与传输系统带宽201内的其他服务频分复用。
优选地,与其他服务相比,URLLC 207具有更短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以满足服务的超低时延要求。此外,为了满足超可靠性要求,需要低编码率,因此优选地占据宽频率带宽。当考虑URLLC 207的要求时,URLLC 207最好与5G的传输系统带宽201内的其他服务时分复用。
上述服务可以具有不同的发送/接收方案和发送/接收参数,以满足服务的要求。例如,取决于服务的要求,服务可以具有不同的参数集(numerology)。参数集包括基于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或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access,OFDMA)的通信系统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子载波间隔、OFDM符号长度和传输时间间隔(TTI)。在服务具有不同参数集的示例中,eMBMS 208可以比其他服务具有更长的CP。由于eMBMS发送更高的基于广播的业务量,所以相同的数据可以在所有小区中发送。此时,如果由多个小区接收的信号达到CP长度,则终端可以接收并解码所有信号,并因此获得单频网络(single frequency network,SFN)分集增益,并因此,即使位于小区边界的终端也可以接收广播信息,而没有任何覆盖限制。然而,如果CP长度比其他服务相对更长,则为了支持5G中的eMBMS,由于CP开销而产生浪费,并因此需要比其他服务的情况下更长的OFDM符号,这导致与其他服务相比更窄的子载波间隔。
此外,作为5G中的服务使用不同的参数集的示例,可能需要更短的OFDM符号,因为与其他服务相比,需要更短的TTI,且此外,在URLLC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宽的子载波间隔。
同时,即使将来用于5G阶段2或超5G的服务和技术被复用到5G操作频率,也需要提供5G阶段2或超5G的技术和服务,以便在先前5G技术的操作中不会出现向后兼容性问题。这一要求被称为“前向兼容性”,并且在最初设计5G时应该考虑满足前向兼容性的技术。在最初的LTE标准化步骤中,对前向兼容性的考虑是不充分的,并且因此在LTE框架内提供新的服务可能存在限制。例如,在应用于LTE release-13的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nhanced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eMTC)的情况下,终端能够仅以1.4MHz的频率通信,而不管服务小区提供的系统带宽如何,以便通过降低终端的复杂性来降低终端的成本。同时,由于支持eMTC的终端不能接收在传统系统传输带宽的整个频带中发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因此存在一个限制,即不能在发送PDCCH的时间间隔内接收信号。因此,5G通信系统应该被设计成与5G通信系统之后考虑的服务有效共存。为了5G通信系统的前向兼容性,资源应该被自由分配和发送,以便将来考虑的服务可以在5G通信系统所支持的时频资源区域中自由发送。为了在5G通信系统中支持前向兼容性,支持5G终端通过至少更高层信号接收预留资源的分配的指示。
一个TTI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时隙,并且在5G中可以由14个OFDM符号或7个OFDM符号组成。因此,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情况下,一个时隙具有1毫秒或0.5毫秒的长度。此外,一个TTI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小时隙(mini-slot)或子时隙用于紧急传输和在5G的未许可频带中的传输,并且一个小时隙可以具有范围从1到(该时隙的OFDM符号的数量)-1的OFDM符号。如果一个时隙的长度对应于14个OFDM符号,则小时隙的长度可以被确定为1至13个OFDM符号中的一个。可替代地,一个TTI可以仅由时隙定义,而不是单独定义术语“时隙”或“小时隙”。因此,可以为每个终端不同地配置一个时隙,并且一个时隙可以具有范围从1到“该时隙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OFDM符号。时隙或小时隙的长度可以根据标准来定义,并且可以通过更高层信号或系统信息来发送并由终端接收。时隙或小时隙可以被定义为具有各种传输格式,并且可以被分类为以下格式。
-仅DL时隙或全DL时隙:仅包括下行链路部分,且仅支持下行链路传输。
-以DL为中心的时隙:包括下行链路部分、GP和上行链路部分,并且在下行链路部分中具有比在上行链路部分中更多的OFDM符号的数量。
-以UL为中心的时隙:包括下行链路部分、GP和上行链路部分,并且在下行链路部分中具有比在上行链路部分中更少的OFDM符号数量。
-仅UL时隙或全UL时隙:仅包括上行链路部分,且仅支持上行链路传输。
在上面的描述中,仅划分了时隙格式,但是小时隙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分类。也就是说,小时隙可以分类为仅DL小时隙、以DL为中心的小时隙、以UL为中心的小时隙和仅UL的小时隙。
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间隔(或传输开始符号和传输结束符号)可以取决于时隙或小时隙的格式而变化。即使在一个时隙中配置了预留的资源,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间隔也可能改变。此外,应当考虑具有用于最小化传输延迟的短传输间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以下,在本公开中称为短PUCCH)和具有用于获取足够小区覆盖的长传输间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以下,在本公开中称为长PUCCH)共存于一个时隙或多个时隙中的情况,以及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在一个时隙或多个时隙中复用的情况,诸如上行链路探测信号(类似于SRS)的传输。因此,当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间隔(诸如,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以OFDM符号为单位变化时,需要一种将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控制在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值内的方法,以便维持上行链路覆盖。为了满足在作为其要求的具有超可靠性的服务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可靠性,需要一种将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控制在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值内的方法。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方法,其考虑到OFDM符号的数量或可靠性,将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控制在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值内,以便维持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覆盖,并满足基站和终端的时隙或小时隙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可靠性。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这里,注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此外,将省略可能使本公开的主题不清楚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
此外,尽管以下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针对LTE和5G系统,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基本上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公开的主要要点也可以稍作修改地应用于具有类似技术背景和信道格式的任何其他通信系统。
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在5G小区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5G系统。
图3示出了应用本公开的通信系统的实施例。附图示出了其中操作5G系统的形式,并且本公开提出的方案可以应用于图3的系统。
参考图3,示出了5G小区302由网络中的一个基站301操作的情况。终端303是具有5G发送/接收模块的支持5G(5G-capable)的终端。终端303通过在5G小区302中发送的同步信号获取同步,接收系统信息,且然后通过5G小区302向基站301发送数据和从基站301接收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5G小区302的双工方法没有限制。如果5G小区是P小区,则通过5G小区302执行上行链路控制传输。在5G系统中,5G小区可以具有多个服务小区,并且可以支持总共32个服务小区。假设BS 301包括在网络中的5G发送/接收模块(系统),并且能够实时管理和操作5G系统。
随后,将参考图4描述基站301配置5G资源以及在用于5G的资源中向支持5G的终端303发送数据和从支持5G的终端303接收数据的过程。
在步骤411中,基站301向支持5G的终端303发送用于5G的同步、系统信息和更高层配置信息。关于5G的同步信号,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集为eMBB、mMTC和URCCL发送单独的同步信号,并且可以使用一个参数集通过特定的5G资源发送公共同步信号。关于系统信息,公共系统信息可以使用一个参数集通过特定的5G资源发送,并且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集为eMBB、mMTC和URLLC发送单独的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和更高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是使用时隙还是小时隙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时隙或小时隙的OFDM符号的数量及其参数集的配置信息。此外,当在UE中配置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的接收时,系统信息和更高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与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的接收相关的配置信息。当终端控制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时,可以包括与功率控制相关的配置信息。
在步骤412中,基站301通过5G资源向支持5G的终端303发送用于5G服务的数据,并从支持5G的终端303接收用于5G服务的数据。
当向终端发送数据和从终端接收数据时,基站可以发送调度数据所需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将终端控制上行链路传输所需的命令插入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
随后,将描述支持5G的终端303从基站301接收5G资源的配置并通过5G资源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过程。
在步骤421中,支持5G的终端303从由基站301发送的5G的同步信号中获取同步,并接收由基站301发送的系统信息和更高的配置信息。关于5G的同步信号,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集为eMBB、mMTC和URCCL发送单独的同步信号,并且可以使用一个参数集通过特定的5G资源发送公共同步信号。关于系统信息,公共系统信息可以使用一个参数集通过特定的5G资源发送,并且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集为eMBB、mMTC和URLLC发送单独的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和更高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是使用时隙还是小时隙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时隙或小时隙的OFDM符号的数量及其参数集的配置信息。此外,如果在终端中配置了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的接收,则系统信息和更高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与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的接收相关的配置信息。当终端控制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时,可以包括与功率控制相关的配置信息。
在步骤422中,支持5G的终端303通过5G资源向基站301发送用于5G服务的数据和从基站301接收用于5G服务的数据。当向基站发送数据和从基站接收数据时,终端可以接收包括数据的调度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尝试解码,并将终端控制上行链路功率所需的命令插入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
图5示出了5G系统中的PUCCH传输。
图5示出了在频率区域(FDM 500)中的长PUCCH和短PUCCH的复用,以及在时间区域(TDM 501)中的长PUCCH和短PUCCH的复用。参考图5,长PUCCH和短PUCCH通过一个时隙中的各种OFDM符号发送。首先,将参照图5描述长PUCCH和短PUCCH在其中复用的时隙的结构。附图标记520和521指示以UL为中心的时隙,其中上行链路主要用在作为5G的基本传输单元的时隙中(可以使用诸如“子帧”或“传输时间间隔(TTI)”的各种名称,但是在本公开中使用作为基本传输单元的“时隙”)。在以UL为中心的时隙中,大多数OFDM符号用于上行链路,并且所有OFDM符号可以用于上行链路传输,或者前导(leading)OFDM符号可以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如果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都存在于一个时隙中,则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传输间隙。在图5中,一个时隙中的第一个OFDM符号可以用于下行链路传输,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502,并且来自第三个OFDM符号的符号可以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第二个OFDM符号用于传输间隙。在上行链路传输中,可以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传输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
随后,将描述长PUCCH 503。长传输间隔的控制信道用于增加小区覆盖,并且因此可以通过用于短载波传输而不是OFDM传输的DFT-S-OFDM方案来发送。因此,此时,应该仅发送连续的子载波,并且长传输间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被配置在由附图标记508和509指示的分离的位置,以便获得频率分集效果。在时间区域中,支持长PUCCH传输的OFDM符号的数量是4到14。频率区域中的分离距离505应该小于终端支持的带宽,并且在时隙的前部使用PRB-1执行传输,如附图标记508所示,并且在时隙的后部使用PRB-2执行传输,如附图标记509所示。PRB是物理资源块,可以是频率区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并且可以由12个子载波定义。因此,PRB-1和PRB-2之间的频率距离应该小于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并且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可以等于或小于系统支持的带宽506。频率资源PRB-1和PRB-2可以通过更高层信号在终端中配置,并且频率资源可以通过更高层信号映射到比特字段。要使用的频率资源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包括的比特字段指示给终端。在时隙508的前部发送的控制信道和在时隙509的后部发送的控制信道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510和终端参考信号511,并且假设这两个信号以时分方式以不同的OFDM符号发送。
随后,将描述短PUCCH 518。短PUCCH可以通过以DL为中心的时隙和以UL为中心的时隙两者进行发送,并且通常可以通过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或后部的OFDM符号(例如,最后一个OFDM符号、倒数第二个OFDM符号或最后两个OFDM符号)进行发送。当然,短PUCCH可以在时隙内的随机位置发送。可以使用一个OFDM符号或多个OFDM符号来发送短PUCCH。在图5中,短PUCCH在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518中发送。从频率的角度来看,可以以PRB为单位来分配用于短PUCCH的无线电资源,并且可以分配多个连续的PRB,或者可以分配在频带中彼此分离的多个PRB。分配的PRB应该包括在等于或小于终端支持的频率频带507的频带中。作为分配的频率资源的多个PRB可以通过更高层信号配置在终端中,频率资源可以通过更高层信号映射到比特字段,并且要使用的频率资源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包括的比特字段指示给终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530和解调参考信号531应该在频率频带中的一个PRB内复用,并且可以有如下方法:每两个符号向一个子载波发送解调参考信号,如附图标记512所示;每三个符号向一个子载波发送解调参考信号,如附图标记513所示;或者每四个符号向一个子载波发送解调参考信号,如附图标记514所示。
已经参考图5描述了在各种OFDM符号中执行PUCCH传输的示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6描述在各种OFDM符号中执行PUSCH和SRS或PUCCH的传输的示例。
在图6中,附图标记601指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其可以是终端公共控制信道或终端特定控制信道。终端公共控制信道包括可以向(多个)终端公共指示的信息,诸如,关于时隙或小时隙的构造的信息。终端特定控制信道包括终端特定信息,诸如,用于上行链路数据调度的数据传输频率位置信息。
在图6中,附图标记602指示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且数据信道包括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所需的RS。
在图6中,附图标记603指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控制信道包括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所需的RS。
在图6中,附图标记604指示可以在一个时隙中执行下行链路传输的时间和频率区域。
在图6中,附图标记605指示可以在一个时隙中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时间和频率区域。
在图6中,附图标记606指示在一个时隙中从下行链路到上行链路的RF改变所需的时间和频率区域。
在图6中,附图标记607指示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
首先,在一个时隙间隔608的以UL为中心的时隙611中,上行链路数据内部的传输OFDM符号可以根据上行链路数据的开始OFDM符号和结束OFDM符号(或间隔长度)以OFDM符号为单位变化。在图6的以UL为中心的时隙611中示出了在其中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道601、上行链路数据信道602和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607的时间和频率区域。上行链路数据信道602可以在上行链路区域605中开始传输,并且基站应该通知终端在上行链路区域605中发送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的时隙和发送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以避免与其他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607的传输冲突。结果,上行链路数据602的传输OFDM符号间隔可以仅在上行链路区域605内的一些OFDM符号中发送。
接下来,将描述上行链路数据内部的传输OFDM符号在一个时隙间隔608的仅UL时隙621中变化的情况。示出了在图6的仅UL时隙621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信道602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603的时间和频率区域。上行链路数据信道602可以从上行链路区域605的第一个OFDM符号开始传输,并且不能知道其他终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603的时间和频率区域。因此,为了避免上行链路控制信道603的时间和频率区域与其他终端的冲突,基站应该在一个终端可以在其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信道602的一个时隙中向该终端通知上行链路区域605内的OFDM符号。
如图6中所描述的,由于在其中发送终端的PUSCH、PUCCH和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时间和频率区域,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变化。
如参考图5和图6所述,如果上行链路传输间隔以OFDM符号为单位变化,将描述一种基于传输OFDM符号的数量控制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的方法。将额外地描述一种控制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以满足作为其要求的具有超可靠性的服务(诸如URLLC)的上行链路传输所需的可靠性的方法。
首先,描述了如本公开所提出的在NR中控制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具体地,基于[等式1]、[等式2]和[等式3]描述用于PUCCH、PUSCH和SRS的功率控制方法中的每一个。在下文中,主要描述控制PUCCH的传输功率,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应用于PUSCH或SRS的传输功率。
在NR系统中,终端通过控制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功率来发送PUCCH、PUSCH和SRS。终端可以将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传输功率控制为使用下面的[等式1]计算的值。
[等式1]
PPUCCH(i)=min{PCMAX,c(i),q1(i)}[dBm]
其中,
q1(i)=PO_PUCCH+PLc+h(nCQI,nHARQ,nSR)+
10log10(MPUCCH,c(i))+△F_PUCCH(F)+△TxD(F′)+g(i)
终端可以将PUSCH的上行链路数据信息的传输功率控制为使用下面的[等式2]计算的值。
[等式2]
PPUSCH,c(i)=min{PCMAX,c(i),q2(i)}[dBm]
其中,
q2(i)=PO_PUSCH,c(j)+αC(j)*PLC+
10log10(MPUSCH,c(i))+ΔTF,c(i)+fc(i)
终端可以将SRS的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功率控制为使用下面的[等式3]计算的值。
[等式3]
PSRS,c(i)=min{PCMAX,c(i),q3(i)}[dBm]
其中,
q3(i)=PSRS_OFFSET,c+(m)+10log10(MSRS,c)+PO_PUSCH,c(j)+αc(j)*PLc+fc(i)
在[等式1]中,i表示时隙的索引,PCMAX,c(i)表示一个时隙中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PO_PUCCH表示由基站配置的初始设置的终端相关值和初始设置的小区相关值的总和,以及PLc表示用于补偿基站和终端之间的路径损耗的值。此外,在[等式1]中,h(nCQI,nHARQ,nSR)和ΔF_PUCCH(F)表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格式,即PUCCH格式和根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量不同配置的因子。ΔF_PUCCH(F)由基站通过更高层信令指示给终端,并且根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每个格式被配置为多个整数值的集合中的值。此外,h(nCQI,nHARQ,nSR)和ΔF_PUCCH(F)是彼此互补的,并且如果设置为h(nCQI,nHARQ,nSR)的传输功率过大或不足,则h(nCQI,nHARQ,nSR)可以由ΔF_PUCCH(F)补偿。此时,基于要求最小功率值的PUCCH格式,ΔF_PUCCH(F)设置另一PUCCH格式所需的相对功率值。也就是说,如果假设为NR中的长PUCCH格式定义了PUCCH格式A、PUCCH格式B和PUCCH格式C,则首先将PUCCH格式A的绝对功率值确定为0dB,并且然后分配根据另一条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格式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数量和类型所需的相对功率值。如果当使用PUCCH格式A时获取1%的错误概率所需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为-6dB,而当使用PUCCH格式B时获取1%的错误概率所需的SNR为1dB,则对于PUCCH格式A,ΔF_PUCCH(F)设置0dB,且对于PUCCH格式B,ΔF_PUCCH(F)设置7dB。此时,在PUCCH格式A中获取1%的错误概率所需的原始值-6dB反映在PO_PUCCH中。
h(nCQI,nHARQ,nSR)是根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格式(即NR系统中各种PUCCH格式的每一种),基于输入比特的数量不同地控制功率的等式。
MPUCCH,c(i)是反映为PUCCH传输设置的传输频率资源的量的等式。
G(i)是当应用了值(δ)时的时隙i的功率值,其中值(δ)被发送以由可以在每个时隙中发送的PDCCH动态地改变,并且时隙i的g(i)可以通过累加g(i-1)中的δ值来配置,g(i-1)是前一个时隙的g(i),或者可以通过忽略前一个时隙的值并仅应用由相应时隙指示的值来配置为绝对值。
用于控制短PUCCH或长PUCCH的功率传输的q1(i)可以通过对上述等式中的至少一个求和来配置,并且q1(i)是应当基本考虑用于控制PUCCH的上行链路功率的等式。
在[等式2]中,i表示时隙的索引,PCMAX,c(i)表示一个时隙中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PO_PUCCH,c(j)表示由基站配置的初始设置的终端相关值和初始设置的小区相关值的总和,以及αc(j)*PLc表示用于补偿基站和终端之间的路径损耗的值。MPUSCH,c(i)将要包含为PUSCH传输而调度的传输频率资源的量。ΔTF,c(i)将要包含调制方案和MCS的编码速率,并且fc(i)是当应用了值(δ)时的时隙i的功率值,其中值(δ)被发送以由在每个时隙中发送的PDCCH动态地改变。时隙i的fc(i)可以通过累加fc(i-1)中的δ值来配置,fc(i-1)是前一个时隙的fc(i),或者可以通过忽略前一个时隙的值并仅应用由相应时隙指示的值来配置为绝对值。
在[等式3]中,i表示时隙的索引,PCMAX,c(i)表示一个时隙中终端的最大传输功率,PSRS_OFFSET,c和PO_PUCCH,c(j)表示由基站配置的初始设置的终端相关值和初始设置的小区相关值的总和,以及αc(j)*PLc表示用于补偿基站和终端之间的路径损耗的值。MSRS,c将要包含为SRS传输设置的传输频率资源的量。fc(i)是当应用了值(δ)时的时隙i的功率值,其中值(δ)被发送以由在每个时隙中发送的PDCCH动态地改变,并且时隙i的fc(i)可以通过累加fc(i-1)中的δ值来配置,fc(i-1)是前一个时隙的fc(i),或者可以通过忽略前一个时隙的值并仅应用由相应时隙指示的值来配置为绝对值。
接下来,将描述一种根据PUCCH、PUSCH和SRS的传输符号的数量来控制功率的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将以传输符号的数量作为输入的h(nsymbol)的等式添加到q1(i)、q2(i)、q3(i)以便根据PUCCH、PUSCH和SRS的传输符号的数量来控制功率。为了根据h(nsymbol)确定功率值,不仅等式而且根据PUCCH、PUSCH和SRS的传输OFDM符号的数量的传输功率值可以被定义为表格。
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传输符号的数量的系数w1、w2和w3乘以与通过q1(i)、q2(i)和q3(i)的转换获得的线性值相对应的t1(i)、t2(i)、和t3(i),以便根据q1(i)、q2(i)和q3(i)中的PUCCH、PUSCH和SRS的传输符号的数量控制功率。
如果假设考虑一个时隙中所有OFDM符号中的PUCCH,PUSCH和SRS的传输的功率值分别为q1(i)、q2(i)和q3(i),则1个OFDM符号中的功率值可以是通过将q1(i)、q2(i)和q3(i)除以所有OFDM符号的数量而获得的值。[表2]和[表3]分别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可用示例。此时,具有将一个时隙中的发送功率的变化保持为最小的优点。
[表2]
n_symbol | h(n_symbol) |
1 | A(=0) |
2 | B |
3 | C |
... | ... |
14 | D(=P<sub>CMAX</sub>) |
[表3]
另一方面,为了根据一个时隙中的传输功率保持上行链路覆盖,可以考虑一种增加传输功率以维持一个时隙中的传输功率(即使在1个或2个OFDM符号中的PUCCH、PUSCH和SRS的传输中)的方法。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可用示例分别显示在[表4]和[表5]中。
[表4]
n_symbol | h(n_symbol) |
1 | A(=P<sub>CMAX</sub>) |
2 | B |
3 | C |
... | ... |
14 | D(=0) |
[表5]
n_symbol | w |
1 | A'(=1) |
2 | B' |
3 | C' |
... | ... |
14 | D'(=1/14) |
在第三实施例中,根据PUCCH,PUSCH和SRS的传输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将对应于TPC命令的不同的值应用于δ。代替δ,根据PUCCH传输OFDM符号的数量的集合应用通过将δ乘以系数k而获得的k*δ。例如,k的不同的值可以应用于7<nsymbol≤14和1<nsymbol≤7。可替代地,可以根据PUCCH传输OFDM符号的数量应用不同的TPC命令,如[表6]所示。例如,集合A可以应用于7<nsymbol≤14,且集合B可以被应用于1<nsymbol≤7。
[表6]
随后,描述了一种当执行作为其要求的具有超可靠性的服务(诸如URLLC)的PUCCH传输时控制功率的方法。终端可以从通过其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DCI大小、特定字段的设置或URLLC的单独RNTI来知道URLLC数据的调度。可替换地,终端可以通过URLLC的更高层信号的配置或URLLC的传输模式的配置来知道URLLC数据的调度。因此,终端可以知道用于由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调度的下行链路数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被发送。可替换地,终端可以知道URLLC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应该通过映射终端的更高分组IP或端口号或映射特定逻辑信道ID来执行。可替换地,如果终端被调度或被配置为在特定上行链路资源中执行上行链路传输,则终端可以确定上行链路是用于URLLC的。在第四实施例中,终端将用于根据功率提升来应用功率值的字段添加到其中定义了TPC命令和δ的表中,其中δ是要应用的功率值。如果添加了根据需要功率提升的情况的字段,如[表7]所示,并且基站指示该字段的应用,并且如果终端接收到该字段的指示,则可以应用该字段。根据功率提升的功率增加值可以由更高层信号来配置,或者可以根据标准定义为如下表所示。
[表7]
DCI中的TPC命令字段 | δ[dB] |
0 | -1 |
1 | 0 |
2 | 1 |
3 | “功率提升” |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的过程。
首先,将描述基站过程。
在步骤711中,基站向终端发送上行链路功率控制配置信息。如果以各种OFDM符号间隔或者为了满足可靠性发送了PUCCH,PUSCH和SRS,则上行链路功率控制配置信息包括需要通过更高层信号配置以进行功率控制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更高层信号被发送到终端。
在步骤712中,根据本公开,基站向终端发送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命令。如果如在图6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以各种OFDM符号间隔或者为了满足可靠性发送了PUCCH,PUSCH和SRS,则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命令包括控制功率所需的信息,并且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被发送到终端。
在步骤713中,基站从终端接收在步骤711或712中被配置或被指示以控制上行链路功率的上行链路信道或上行链路信号。
接下来,将描述终端过程。
在步骤721中,终端从基站接收上行链路功率控制配置信息。如果以各种OFDM符号间隔或者为了满足可靠性发送了PUCCH,PUSCH和SRS,则上行链路功率控制配置信息包括需要通过更高层信号配置以进行功率控制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更高层信号从基站被接收。
在步骤722中,根据本公开,终端从基站接收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命令。如果如在图6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以各种OFDM符号间隔或者为了满足可靠性发送了PUCCH,PUSCH和SRS,则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命令包括控制功率所需的信息,并且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从基站被接收。
在步骤723中,终端向基站发送在步骤711或712中被配置或被指示以控制上行链路功率的上行链路信道或上行链路信号。
接下来,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基站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图7所示的基站过程和本公开的图6所示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方法,控制器801控制配置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所需的传输资源,通过5G控制信息发送设备805和5G数据发送/接收设备807执行到终端的传输,通过调度器803调度5G数据,并且通过5G数据发送/接收设备807向5G终端发送5G数据/从5G终端接收5G数据。
接下来,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终端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图7所示的终端过程和本公开的图6所示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方法,控制器901通过5G控制信息接收设备905和5G数据发送/接收设备906从基站接收配置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所需的信息和功率控制命令,通过5G数据发送/接收设备906控制用于传输在上行链路中接收的资源位置处调度的5G数据的功率,并执行与5G基站的发送/接收。
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容易地描述和帮助彻底理解本公开,而不是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除了这里公开的实施例之外,源自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所有修改和改变或者修改和改变的形式都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符号的数量;
基于符号的数量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功率;和
使用所述传输功率在符号中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传输功率包括:添加以符号的数量作为输入的参数,将传输功率转换成线性值,且然后考虑符号的数量应用系数,或者在确定传输功率的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数量不同地应用由用于确定传输功率的控制命令确定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数和所述系数被确定为当符号的数量更大时具有更大的值,以便最小化一个时隙内的传输功率的变化,或者被确定为当符号的数量更小时具有更大的值,以便根据一个时隙内的传输功率来维持上行链路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包括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
控制器,被配置为识别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符号的数量,基于符号的数量确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传输功率,并且使用所述传输功率在符号中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添加以符号的数量作为输入的参数,将所述传输功率转换成线性值,且然后考虑符号的数量应用系数,或者在确定传输功率的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数量不同地应用由用于确定传输功率的控制命令确定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参数和所述系数被确定为当符号的数量更大时具有更大的值,以便最小化一个时隙内的传输功率的变化,或者被确定为当符号的数量更小时具有更大的值,以便根据一个时隙内的传输功率来维持上行链路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包括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与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相关的信息;和
从终端接收以基于所述信息确定的传输功率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传输功率是基于在其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符号的数量来确定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传输功率:添加以符号的数量作为输入的参数,将传输功率转换成线性值,且然后考虑符号的数量应用系数,或者在确定传输功率的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数量不同地应用由用于确定传输功率的控制命令确定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数和所述系数被确定为当符号的数量更大时具有更大的值,以便最小化一个时隙内的传输功率的变化,或者被确定为当符号的数量更小时具有更大的值,以便根据一个时隙内的传输功率来维持上行链路覆盖。
1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
控制器,被配置为向终端发送与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相关的信息并从终端接收以基于所述信息确定的传输功率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所述传输功率是基于在其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符号的数量来确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传输功率:添加以符号的数量作为输入的参数,将传输功率转换成线性值,且然后考虑符号的数量应用系数,或者在确定传输功率的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数量不同地应用由用于确定传输功率的控制命令确定的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参数和所述系数被确定为当符号的数量更大时具有更大的值,以便最小化一个时隙内的传输功率的变化,或者被确定为当符号的数量更小时具有更大的值,以便根据一个时隙内的传输功率来维持上行链路覆盖。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包括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29283.2A CN116782353A (zh) | 2017-05-02 | 2018-04-24 |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056413A KR102367153B1 (ko) | 2017-05-02 | 2017-05-02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링크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017-0056413 | 2017-05-02 | ||
PCT/KR2018/004752 WO2018203610A1 (ko) | 2017-05-02 | 2018-04-24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링크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29283.2A Division CN116782353A (zh) | 2017-05-02 | 2018-04-24 |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03859A true CN110603859A (zh) | 2019-12-20 |
CN110603859B CN110603859B (zh) | 2023-05-12 |
Family
ID=640164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29299.XA Active CN110603859B (zh) | 2017-05-02 | 2018-04-24 |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
CN202310729283.2A Pending CN116782353A (zh) | 2017-05-02 | 2018-04-24 |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29283.2A Pending CN116782353A (zh) | 2017-05-02 | 2018-04-24 |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11317358B2 (zh) |
EP (3) | EP3975627B1 (zh) |
KR (2) | KR102367153B1 (zh) |
CN (2) | CN110603859B (zh) |
AU (1) | AU2018263683B2 (zh) |
WO (1) | WO20182036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90129674A (ko) | 2018-05-11 | 2019-11-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중 접속을 위한 단말의 상향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EP3932123A4 (en) * | 2019-03-01 | 2022-11-23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TRANSMISSION THRUST CONTROL IN A C-RAN |
US20220109534A1 (en) * | 2020-10-02 | 2022-04-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05396A1 (en) * | 2005-03-08 | 2006-09-14 | Rajiv Laroia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d using a rate indicator |
US20090196367A1 (en) * | 2008-02-01 | 2009-08-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90312008A1 (en) * | 2008-01-31 | 2009-12-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etection of Time Division Duplex Downlink/Uplink Configuration |
US20110261774A1 (en) * | 2008-12-08 | 2011-10-27 | Timo Erkki Lunttila |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10274022A1 (en) * | 2010-05-07 | 2011-1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djustment for uplink channel power control in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20140348078A1 (en) * | 2011-09-21 | 2014-11-27 | Lg Electronics Inc. | Termina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method therefor |
US20150208361A1 (en) * | 2012-07-12 | 2015-07-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257856A (zh) * | 2015-06-19 | 2016-12-2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
WO2017049744A1 (zh) * | 2015-09-25 | 2017-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43895B1 (ko) * | 2002-12-31 | 2010-02-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물리전송채널 체인 |
KR20150028365A (ko) * | 2010-01-08 | 2015-03-13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다중 반송파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전송 방법 |
KR20110122033A (ko) * | 2010-05-03 | 2011-11-09 | 주식회사 팬택 | 다중 요소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의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
US8509155B2 (en) | 2010-07-16 | 2013-08-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xing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
KR20120035817A (ko) | 2010-10-05 | 2012-04-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링크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784008B1 (ko) | 2010-11-05 | 2017-10-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중계국을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대역폭 요청 채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HUE051240T2 (hu) | 2012-01-27 | 2021-03-01 | Blackberry Ltd |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feltöltés irányú kapcsolati vezérlési információ átvitelére vezeték nélküli kommunikációs rendszerben |
US9655103B2 (en) | 2012-11-02 | 2017-05-16 |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n increased coverage are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
EP2987369B1 (en) | 2013-04-15 | 2019-06-05 | Sony Corporatio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WO2016163738A1 (ko) | 2015-04-06 | 2016-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공유 자원 기반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6162888B (zh) | 2015-04-10 | 2022-11-08 | 夏普株式会社 | 载波聚合中的pucch资源配置方法及其设备 |
US10020923B2 (en) * | 2015-07-30 | 2018-07-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in unlicensed ban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10491440B2 (en) | 2016-02-02 | 2019-11-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same |
JP2019057746A (ja) | 2016-02-04 | 2019-04-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WO2017150813A1 (ko) | 2016-03-02 | 2017-09-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WO2017156224A1 (en) | 2016-03-10 | 2017-09-14 | Idac Holdings, Inc. | Determination of a signal structure in a wireless system |
WO2017171516A1 (ko) | 2016-04-01 | 2017-10-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또는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1764914B2 (en) * | 2016-05-09 | 2023-09-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umerology dependent signal transmission |
CN108289325B (zh) * | 2017-01-09 | 2022-03-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和下行传输对齐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8144643A1 (en) * | 2017-02-02 | 2018-08-09 | Intel IP Corporation |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for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
CN108400950B (zh) * | 2017-02-06 | 2022-10-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的接收、发送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
CN111447664A (zh) * | 2017-03-03 | 2020-07-24 |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功率调整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JP2019087965A (ja) * | 2017-11-10 | 2019-06-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2017
- 2017-05-02 KR KR1020170056413A patent/KR10236715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
- 2018-04-24 CN CN201880029299.XA patent/CN110603859B/zh active Active
- 2018-04-24 EP EP21207597.2A patent/EP3975627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4-24 WO PCT/KR2018/004752 patent/WO2018203610A1/ko unknown
- 2018-04-24 CN CN202310729283.2A patent/CN116782353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4-24 US US16/603,673 patent/US11317358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4-24 EP EP18794329.5A patent/EP3592046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4-24 EP EP24155276.9A patent/EP4340471A3/en active Pending
- 2018-04-24 AU AU2018263683A patent/AU201826368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08 US US16/596,254 patent/US11224020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1-10 US US17/571,994 patent/US11553441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2-21 KR KR1020220022064A patent/KR10243811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3
- 2023-01-04 US US18/093,180 patent/US11956735B2/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1-29 US US18/425,086 patent/US20240172129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05396A1 (en) * | 2005-03-08 | 2006-09-14 | Rajiv Laroia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d using a rate indicator |
US20090312008A1 (en) * | 2008-01-31 | 2009-12-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etection of Time Division Duplex Downlink/Uplink Configuration |
US20090196367A1 (en) * | 2008-02-01 | 2009-08-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10261774A1 (en) * | 2008-12-08 | 2011-10-27 | Timo Erkki Lunttila |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10274022A1 (en) * | 2010-05-07 | 2011-1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djustment for uplink channel power control in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20140348078A1 (en) * | 2011-09-21 | 2014-11-27 | Lg Electronics Inc. | Termina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method therefor |
US20150208361A1 (en) * | 2012-07-12 | 2015-07-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257856A (zh) * | 2015-06-19 | 2016-12-2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
WO2017049744A1 (zh) * | 2015-09-25 | 2017-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SAMSUNG: "R1-105367 "PUCCH Power Control for DL CA"", 《3GPP TSG_RAN\WG1_RL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224020B2 (en) | 2022-01-11 |
AU2018263683A1 (en) | 2019-09-05 |
KR20220029607A (ko) | 2022-03-08 |
US11317358B2 (en) | 2022-04-26 |
US20240172129A1 (en) | 2024-05-23 |
EP4340471A3 (en) | 2024-05-22 |
EP4340471A2 (en) | 2024-03-20 |
KR102438117B1 (ko) | 2022-08-30 |
EP3592046A4 (en) | 2020-04-01 |
KR20180122202A (ko) | 2018-11-12 |
EP3592046A1 (en) | 2020-01-08 |
EP3975627A1 (en) | 2022-03-30 |
CN110603859B (zh) | 2023-05-12 |
US11553441B2 (en) | 2023-01-10 |
WO2018203610A1 (ko) | 2018-11-08 |
US20200120617A1 (en) | 2020-04-16 |
US11956735B2 (en) | 2024-04-09 |
KR102367153B1 (ko) | 2022-02-24 |
US20220132442A1 (en) | 2022-04-28 |
US20230145786A1 (en) | 2023-05-11 |
EP3975627B1 (en) | 2024-02-28 |
EP3592046B1 (en) | 2022-01-05 |
US20200037259A1 (en) | 2020-01-30 |
AU2018263683B2 (en) | 2022-07-21 |
CN116782353A (zh) | 2023-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1431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1149403B (zh) |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 |
US11956735B2 (en) |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20200017710A (ko)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참조 신호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
US1139934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by terminal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589339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90967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2721534B1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190115703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제어채널의 전송자원 결정방법 및 장치 | |
KR20190116751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제어채널의 전송자원 결정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