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1747A - 一种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微波变频器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微波变频器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1747A
CN110601747A CN201910955048.0A CN201910955048A CN110601747A CN 110601747 A CN110601747 A CN 110601747A CN 201910955048 A CN201910955048 A CN 201910955048A CN 110601747 A CN110601747 A CN 110601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module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50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宏平
刘东潭
刘俊杰
潘雄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hubei) Co ltd
Shenzhen Huaxun Ark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xun Ark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Shenzhen Huaxun 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xun Ark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Shenzhen Huaxun A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xun Ark Technology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50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17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1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1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5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satellites or space-based 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及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通信系统;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包括:信号切换模块、电平调节模块、滤波模块、起振模块、信号输出模块以及信号指示模块;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接收射频输出设备输出的第一射频信号,可实时改变射频信号的频率和电平状态,以使得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输出的射频信号的频率和电平状态能够完全匹配终端设备的通信需求,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和灵活性;信号指示模块能够实时显示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保障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便于对于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进行精确、全方位的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微波变频器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及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波变频设备已经在各个工业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微波变频设备能够与外界的通信设备实现通信互联,进而两者进行信息交互,以保障通信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通过微波变频设备接收的通信信息,以实现相应的电路功能,并满足用户的实际电路功能需求;并且微波变频设备具有通信效率高,控制简便等优点,进而利用微波变频设备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不同的电子元器件相互配合以实现更加完整、复杂的电路功能,满足了用户的实际电路功能需求,这对于通信兼容技术的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为了适用于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人们相继研发了不同类型的微波变频设备,每一种微波变频设备具有特定的通信方式,并且每种微波变频设备输出的通信信号具有相应的电平特性和频率特性;因此人们在对于微波变频设备进行调试和控制,需要综合考虑每种类型的微波变频设备的通信方式;然而传统技术在对于微波变频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试过程中,由于微波变频器本身的通信方式具有随机变化性,通信信号的电平和频率无法进行测量和显示,这就减损了微波变频器的控制稳定性和通信质量,不利于保障微波变频器的通信安全性,给微波变频器的通信控制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及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通信系统,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无法对于通信信号的电平和频率进行精确的测量并显示,降低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安全性和通信精确性,给微波变频器的控制调试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实用价值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包括:
被配置为输出电平切换信号、频率切换信号及电源信号的信号切换模块;
与射频输出设备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射频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平切换信号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射频信号的电平调节模块;
与所述电平调节模块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第三射频信号的滤波模块;
与所述滤波模块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生成具有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根据所述频率切换信号调节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并根据所述频率切换信号切换所述第三射频信号或者频率调节后的所述本振信号进行输出,以得到第四射频信号的起振模块;
与所述起振模块连接,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信号输出模块;以及
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检测并显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段的信号指示模块。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包括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水平极化射频信号;
并且,所述电平调节模块包括:
与所述射频输出设备连接,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第一天线单元;
与所述射频输出设备连接,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第二天线单元;以及
与所述滤波模块、所述信号切换模块、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及所述第二天线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电平切换信号对所述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所述水平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调节所述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或者所述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并得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放大单元。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放大单元包括:
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输出的第一切换信号对所述垂直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调节所述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的第一射频放大部件;
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输出的第二切换信号对所述水平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调节所述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的第二射频放大部件;以及
与所述滤波模块、所述第一射频放大部件、所述第二射频放大部件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输出的第三切换信号对放大处理后的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放大处理后的水平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得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第三射频放大部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振模块包括:
被配置为生成具有预设频率的所述本振信号的晶振单元;和
与所述晶振单元、所述信号切换模块及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频率切换信号调节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并根据所述频率切换信号切换所述第三射频信号或者频率调节后的所述本振信号进行输出,以得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率切换单元。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包括第一电平状态和第二电平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电平状态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大于3V;
所述第二电平状态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小于或者等于3V;
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
其中,所述第一频段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率大于1.00GHZ;
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率小于或者等于1.00GHZ。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指示模块包括:
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检测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率所处的频段,并当检测到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当检测到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当检测到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一频段时,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当检测到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二频段时,生成第四控制信号的信号检测单元;
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出第一光源信号的第一指示单元;
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出第二光源信号的第二指示单元;
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发出第三光源信号的第三指示单元;以及
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发出第四光源信号的第四指示单元。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包括:
信号检测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信号输出管脚,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接地管脚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稳压控制管脚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一电流控制管脚,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二电流控制管脚,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一指示单元;
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二指示单元;
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三指示单元;
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四指示单元。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单元包括:
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三电容以及第一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包括:
如上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和
外壳,所述外壳用于对所述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进行封装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通信系统,包括:
卫星,用于发出第一射频信号;和
如上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所述微波变频器与所述卫星连接。
上述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通过信号切换模块能够控制频率切换过程和电平切换过程,提高对于通信状态的控制灵活性和控制简便性;当电平调节模块接收射频通信信息时,则结合电平调节模块和起振模块能够改变射频通信信息的频率和电平状态,进而通过信号输出模块具有特定频率和特定电平的射频信号,以匹配移动终端的通信需求,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能够兼容适用于各个不同的通信环境,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并且通过信号指示模块能够精确地测量并显示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以便于对于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进行更加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控制,保障了通信过程的稳定性和实用价值;从而本申请实施例能够精确、直观地显示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输出的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提升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质量和效率,给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平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放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起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指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检测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指示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指示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指示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指示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切换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频率切换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射频放大部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射频放大部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能够对于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中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进行精确的测量并显示,实现了对于微波变频器通信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安全控制,提高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控制可靠性和精确性,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质量更高,适用范围更广;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上述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包括:信号切换模块101、电平调节模块102、滤波模块103、起振模块104、信号输出模块105以及信号指示模块106。
信号切换模块101被配置为输出电平切换信号、频率切换信号及电源信号。
通过信号切换模块101能够输出相应的切换控制信息和直流电能,一方面,结合电平切换信号和和频率切换信号能够改变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中的频率和电平状态,以实现微波变频器通信过程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能够适用于各个不同的通信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电源信号能够为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内部电路模块进行供电,以保持电路模块的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具有更高的工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信号切换模块101输出的信号能够改变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和信号交互状态,极大地提高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的控制稳定性和控制灵活性,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能够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以达到兼容通信的功能,简化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控制步骤和控制流程。
电平调节模块102与射频输出设备100及信号切换模块101连接,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射频信号,并根据电平切换信号对第一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射频信号。
电平调节模块102与射频输出设备100连接,电平调节模块102与射频输出设备100之间能够实现通信功能,电平调节模块102能够接收射频输出设备100输出的第一射频信号,电平调节模块102与射频输出设备100之间能够保持兼容、稳定的通信过程,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电平调节模块102接收的第一射频信号包括相应的通信信息,当信号切换模块101将电平切换信号输出至电平调节模块102,通过电平切换信号能够驱动电平调节模块102实现信号电平调节功能;示例性的,电平调节模块102能够提升第一射频信号的电平或者降低第一射频信号的电平,以使得第二射频信号具有特定的电平状态,保障了信号的电平调节精度和效率;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平调节模块102能够对于第一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进行自适应、灵活调节,第二射频信号能够兼容适用于各个不同的通信环境,以保持第二射频信号的通信兼容性和稳定性;因此第二射频信号能够在各个不同的通信环境中保持兼容传输,提高了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对于信号的电平状态的调节精度和灵敏度。
滤波模块103与电平调节模块102连接,被配置为对第二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第三射频信号。
由于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接收的通信信息包括噪声分量,利用滤波模块102的信号滤波功能,以使得滤波模块103输出的第三射频信号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准确性,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具有更高的通信质量和效率;示例性的,滤波模块103包括低通滤波器或者高通滤波器,进而第三射频信号具有特定的频率,以匹配不同设备的通信频率需求,有利于提升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通信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滤波模块103不但能够降低第二射频信号的噪声分量,而且实时调节射频信号的频率,第三射频信号能够满足各个工业技术领域的通信功率需求,实现对于信号的灵活、快速处理功能;本实施例中的滤波模块103对于信号进行高精度的滤波后,可匹配各种设备的通信需求,提高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起振模块104与滤波模块103及信号切换模块101连接,被配置为生成具有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根据频率切换信号调节本振信号的频率,并根据频率切换信号切换第三射频信号或者频率调节后的本振信号进行输出,以得到第四射频信号。
其中起振模块104具有信号生成功能,起振模块104能够生成特定频率的本振信号,本振信号包含相应的通信信息,以实现较高的通信稳定性和通信效率;频率切换信号包括频率控制信息,通过频率切换信号能够实时调节本振信号的频率,以使得本振信号的频率能够匹配不同设备的通信频率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通信兼容性和可控性;由于起振模块104同时存储了本振信号和第三射频信号,因此通过频率切换信号能够改变起振模块104的信号输出状态,以使得起振模块104能够输出第三射频信号或者频率调节后的本振信号;第四射频信号具有不同的频率,以使得射频信号的频率具有更高的可调性和灵活性,起振模块104输出的第四射频信号能够匹配不同设备的电路功能控制需求;因此第三射频信号和经过频率调节后的本振信号具有不同的频率,起振模块104可选择输出具有任意一种频率的信号进行输出,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对于信号频率实现灵活、高精度的调节功能,适用范围极广。
信号输出模块105与起振模块104连接,被配置为输出第四射频信号。
可选的,信号输出模块105与移动终端连接,进而信号输出模块105具有较高的通信兼容性,可保障第四射频信号的传输兼容性和完整性;信号输出模块105将第四射频信号输出至移动终端,进而驱动移动终端实现相应的电路功能,提升了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通信控制效率和精确性;因此本实施例中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电路模块能够对于第一射频信号的电平和频率进行调节后,以使得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率能够与移动终端的通信需求保持完全一致,极大地提高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安全性和高效性。
信号指示模块106与信号输出模块105及信号切换模块101连接,被配置为检测并显示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第四射频信号的频段。
其中信号指示模块106具有信号状态检测和信号状态显示功能,通过信号切换模块101将电源信号输出至信号指示模块106,以使得信号指示模块106能够稳定地接入电能并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极大地提高了信号指示模块106的工作效率和电能稳定性,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具有更高的适用范围和电能供应安全性;当信号输出模块105输出第四射频信号时,信号指示模块106能够实时地获取第四射频信号的特征信息,以显示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进而根据信号指示模块106的信号状态显示结果更加有利于提高微波变频器的通信控制精度和控制安全性,微波变频器能够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以保持正常、安全的通信功能;并且用户通过信号指示模块106能够精确地获取微波变频器在通信过程中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给微波变频器的通信控制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实用价值极高;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信号指示模块106能够实时显示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实现了对于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的实时监控,有利于提升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通信质量和通信灵活性。
在图1示出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结构示意中,变频器控制电路10具有较为简化的电路结构,通过变频器控制电路10能够对于第一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率分别进行调节,以匹配各个通信环境中的电平状态需求和频率需求,增强微波变频器的通信状态的可操控性和灵活性;根据信号切换模块101输出的电平切换信号和频率切换信号,结合电平调节模块102和起振模块104能够切换输出具有不同电平状态和不同频段的第四射频信号,以保持微波变频器的通信兼容性和通信可控性,极大地提高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效率和使用范围,基于第四射频信号能够驱动移动终端实现相应的电路功能;通过信号指示模块106能够实时检测和显示微波变频器通信过程中的信号电平状态和频段,根据信号指示模块106显示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能够更加直观地得到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质量和通信稳定性,以便对于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进行更加便捷、灵活的操作,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通过信号指示模块106显示的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更加有利于对于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进行状态分析,提升了对于微波变频器的通信状态的控制调试精确性和简便性;从而本实施例能够对于微波变频器在通信过程中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进行实时监控和显示,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无法测量并显示微波变频器的通信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信息,降低了对于微波变频器的调试精度和控制安全性,微波变频器的通信状态无法实现自适应、灵活调节,降低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质量和通信稳定性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射频信号包括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电平调节模块102用于接收射频输出设备100输出的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水平极化射频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的极化是指信号在空气中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信号所形成的电场强度方向;当信号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平行于水平面时,则信号为水平极化;当信号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时,则信号为垂直极化;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平调节模块102能够兼容识别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这两者信号形式,其中垂直极化射频信号和水平极化射频信号都包含了相应的通信信息,并且这两者射频信号能够适用于不同的通信环境中,以保持最佳的信号传输状态;本实施例中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具有较高的通信兼容性和通信稳定性,能够与射频输出设备100以不同的信号传输形式进行信号交互,更加有利于保障信号传输的效率和传输的精度,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能够适用于各个不同的通信环境中,以匹配移动终端的通信格式需求,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平调节模块102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2,电平调节模块102包括:第一天线单元1021、第二天线单元1022以及射频放大单元1023;第一天线单元1021与射频输出设备10020连接,被配置为接收垂直极化射频信号。
其中,第一天线单元1021能够以垂直极化的方式与射频输出设备100保持良好的通信功能,提高了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传输效率和传输精度,避免垂直极化射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遭受较大的功率损耗和信号失真,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能够对于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和频率进行调节后,进而与移动终端保持较佳的兼容通信功能。
第二天线单元1022与射频输出设备100连接,被配置为接收水平极化射频信号。
其中,第二天线单元1022能够以水平极化的方式与射频输出设备100保持良好的信号交互功能,通过第二天线单元1022能够保持水平极化射频信号在通信过程中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第二天线单元1022能够实时接入完整的通信信息,提高了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通信兼容性和灵活性;进而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中的电路模块对于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率进行调节后,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的通信需求,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对于信号具有更高的调节精度和调节稳定性,适用范围更广。
射频放大单元1023与滤波模块103、信号切换模块101、第一天线单元1021及第二天线单元1022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电平切换信号对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水平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调节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或者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并得到第二射频信号。
其中射频放大单元1023具有信号的功率放大功能,以使得信号的电平状态能够发生实时的改变,提高了对于信号的电平状态的调节精度和调节效率;当信号切换模块101将电平切换信号输出至射频放大单元1023时,射频放大单元1023根据电平切换信号对于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水平极化射频信号进行相应的功率放大处理,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或者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能够实现自适应更改,保障了信号在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内部电路模块的传输效率和传输完整性,第二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能够完全匹配移动终端通信需求,提高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效率和通信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第一天线单元1021和第二天线单元1022能够分别保障垂直极化射频信号和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传输效率和传输兼容性,保障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稳定性和电平状态调节效率,简化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控制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放大单元1023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3,射频放大单元1023包括: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第二射频放大部件302以及第三射频放大部件303。
其中,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与第一天线单元1021及信号切换模块10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信号切换模块101输出的第一切换信号对垂直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调节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
其中通过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对于垂直极化射频信号进行信号功率放大,以保障垂直极化射频信号在放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能够对于垂直极化形式的信号进行精确的放大,极大地保障了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传输兼容性和稳定性,进而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具有更加特定的电平状态;进而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能够在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中保持稳定的电平状态调节功能。
第二射频放大部件302与第二天线单元1022及信号切换模块10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信号切换模块101输出的第二切换信号对水平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调节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
其中当信号切换模块101将第二切换信号输出至第二射频放大部件302时,通过第二切换信号能够驱动第二射频放大部件302实现实时的信号功率放大功能,经过电平状态调节后的水平极化射频信号不但可保留完整的通信信息,而且水平极化射频信号具有特定的电平状态,以匹配移动终端的通信状态的电平需求,可操控性较强;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对于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进行单独调节,防止水平极化射频信号在放大处理过程中受到外界噪声的干扰。
第三射频放大部件303与滤波模块103、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第二射频放大部件302及信号切换模块10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信号切换模块101输出的第三切换信号对放大处理后的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放大处理后的水平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得到第二射频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射频信号包括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水平极化射频信号;本实施例能够对于垂直极化射频信号和水平极化射频信号分别进行自适应放大处理功能,以调节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并且当第三射频放大部件303对于放大处理后的射频信号进行再次放大处理,以更加灵活地改变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通过第三射频放大部件303输出的第二射频信号具有特定的电平状态,进而第二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能够完全符合移动终端的信号通信格式需求,实现了对于第二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的实时、灵活调节,保障了信号传输的效率和精度。
因此本实施例结合第一切换信号、第二切换信号以及第三切换信号能够对于不同信号传输形式的射频信号进行信号功率放大,而且实现了对于射频信号的前后两级放大处理,保障了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的调节精度和调节稳定性,实现了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灵活、实时调节功能,射频放大单元1023对于信号具有更高的信号放大精度和可操控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起振模块104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4,起振模块104包括:晶振单元1041和频率切换单元1042;晶振单元1041被配置为生成具有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
示例性的,晶振单元1041可生成固有频率的信号,其中本振信号为微波变频器的信号频率调节过程中提高参考量,以使得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能够在更宽的范围内实现对于信号频率的调节,提高了起振模块104的内部信号转换效率和稳定性,进而起振模块104具有灵活的信号频率调节功能。
频率切换单元1042与滤波模块103、晶振单元1041、信号切换模块101及信号输出模块105连接,被配置为根据频率切换信号调节本振信号的频率,并根据频率切换信号切换第三射频信号或者频率调节后的本振信号进行输出,以得到第四射频信号。
其中当信号切换模块101将频率切换信号输出至频率切换单元1042时,通过频率切换信号能够调节本振信号的频率,以使得本振信号的频率能够实现自适应调节功能,极大地保障了本振信号的频率调节精度和调节效率;由于第三射频信号的频率和经过频率调节后的本振信号具有不同的频率,频率切换信号包含频率选择信息,进而通过频率切换信号能够控制频率切换单元1042形成不同的信号传输通路,以输出第三射频信号或者经过频率调节后的本振信号,第四射频信号具有更高的频率精确性和稳定性,实现了对于微波变频器的通信控制过程中的频率实时调节,提高了对于信号的频率控制精度和准确性;进而频率切换单元1042输出的第四射频信号能够匹配各个不同的类型的移动终端的信号传输需求,有利于提升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通信兼容性和高效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包括第一电平状态和第二电平状态。
其中,第一电平状态为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大于3V。
第二电平状态为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小于或者等于3V。
本实施例将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划分为第一电平状态和第二电平状态,以对于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输出的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进行精确的归类,便于对于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中信号的电平状态的监控精度和显示精确性,简化了对于信号的电平状态的监控步骤和显示步骤。
第四射频信号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
其中,第一频段为第四射频信号的频率大于1.00GHZ。
第二频段为第四射频信号的频率小于或者等于1.00GHZ。
本实施例将第四射频信号的频段划分为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以实现对于第四射频信号的频率归类功能,极大地保障了对于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中信号的频段进行实时监控并显示,实现了对于微波变频器通信过程的更加安全控制,极大地提升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质量和通信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指示模块106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5,信号指示模块106包括:信号检测单元1061、第一指示单元1062、第二指示单元1063、第三指示单元1064以及第四指示单元1065;其中,信号检测单元1061与信号输出模块105及信号切换模块10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检测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第四射频信号的频段,并当检测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当检测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当检测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一频段时,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当检测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二频段时,生成第四控制信号。
其中通过信号切换模块101将电源信号输出至信号检测单元1061,以使得信号检测单元1061能够实现高效上电功能,当信号检测单元1061接入电源信号时,信号检测单元1061能够以额定的上电功率进行上电,提高了信号检测单元1061的电能安全性和高效性;本实施例通过信号检测单元1061能够实时接入第四射频信号,并且获取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实现对于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通信状态的灵活、实时监控功能,并且通过信号检测单元1061对于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进行检测后,按照电平状态和频段的类别划分负责,判断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属于第一电平状态还是第二电平状态,以生成第一控制信号或者第二控制信号,判断第四射频信号的频段属于第一频段还是第二频段,以生成第三控制信号或者第四控制信号;结合各种类型的控制信号实现了电平指示功能和频段指示功能,控制响应的精度极高;因此信号指示模块106不但具有较高的电平状态和频段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而且可实现相应的信号转换功能,提高了对于微波变频器的通信状态中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的指示控制精确性。
第一指示单元1062与信号检测单元106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发出第一光源信号。
当信号检测单元1061判定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则信号检测单元1061将第一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一指示单元1062,第一指示单元1062具有光源显示功能,第一指示单元1062能够发出预设光强度和预设光色彩的第一光源信号,以显示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输出的信号的实际电平状态;进而用户可通过第一指示单元1062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直观地获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因此通过第一指示单元1062发出的光源与对第四射频信号的第一电平状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以实现了对于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在通信过程中电平状态的同步指示功能。
第二指示单元1063与信号检测单元106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发出第二光源信号。
第三指示单元1064与信号检测单元106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发出第三光源信号。
第四指示单元1065与信号检测单元1061连接,被配置为根据第四控制信号发出第四光源信号。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各个指示单元的发光状态分别显示信号的频段和电平状态,给微波变频器的通信控制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检测单元1061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6,信号检测单元1061包括:信号检测芯片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2。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接信号输出模块105及信号切换模块101,进而信号输出模块105将第四射频信号输出至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以驱动信号检测单元1061的信号电平状态检测过程和信号频段检测过程;信号切换模块101将电源信号输出至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以保障信号检测单元1061的内部电能稳定性;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于信号检测芯片U1的信号输出管脚,信号检测芯片U1的接地管脚和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共接于地GND。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6,信号检测芯片U1的信号输出管脚为第13管脚,信号检测芯片U1的接地管脚为第14管脚。
信号检测芯片U1的稳压控制管脚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接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一电流控制管脚,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接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二电流控制管脚,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共接于地GND。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6,信号检测芯片U1的稳压控制管脚为第9管脚,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一电流控制管脚为第16管脚,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二电流控制管脚为第15管脚;信号检测芯片U1通过第一电流控制管脚和第二电流控制管脚可保持内部的电流稳定性。
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第一指示单元1062。
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第二指示单元1063。
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第三指示单元1064。
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第四指示单元1065。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6,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管脚为第2管脚,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管脚为第3管脚,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管脚为第11管脚,信号检测芯片U1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管脚为第12管脚。
示例性的,信号检测芯片U1的型号为:ZXNB4202;其中,当电源信号为信号检测芯片U1提供工作电压后,此时信号检测芯片U1的各个控制信号输出管脚为独立工作;由于各个控制信号分别为独立传输,故当任一独立工作的控制信号流经至对应的指示单元时,将会使得对应的指示单元亮,以显示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输出的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保障了对于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的监控精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指示单元1062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7,第一指示单元1062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三电容C3以及第一发光二极管D1。
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共接于信号检测单元1061,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GND。
当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则信号检测单元1061将第一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一指示单元1062,以驱动第一发光二极管D1发出相应的光源,以指示信号的实际电平状态;第一指示单元1062具有较为简化的电路结构,以实现了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在通信状态中信号的电平状态显示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指示单元1063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8,第二指示单元1063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四电容C4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D2。
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共接于信号检测单元1061,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GND。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指示单元1064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9,第三指示单元1064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五电容C5以及第三发光二极管D3。
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共接于信号检测单元1061,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接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GND。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指示单元1065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10,第四指示单元1065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六电容C6以及第四发光二极管D4。
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和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共接于信号检测单元1061,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接地GND。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切换模块101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11,信号切换模块101包括:切换控制芯片U2、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以及第十四电阻R14。
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共接于切换控制芯片U2的频率控制管脚,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信号指示模块106和起振模块104,切换控制芯片U2的接地管脚和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共接于地GND;进而切换控制芯片U2的频率控制管脚将电源信号输出至信号指示模块106,并且将频率切换信号输出至起振模块104,以保障信号指示模块106的供电安全性,并使得起振模块104能够输出具有特定频率的第四射频信号。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1,切换控制芯片U2的频率控制管脚包括第13管脚,切换控制芯片U2的接地管脚包括第14管脚。
切换控制芯片U2的第一稳压控制管脚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切换控制芯片U2的第二稳压控制管脚接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接地GND,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接地GND。
切换控制芯片U2的电压使能管脚接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接地GND。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1,切换控制芯片U2的第一稳压控制管脚包括第15管脚,切换控制芯片U2的第二稳压控制管脚包括第16管脚,切换控制芯片U2的电压使能管脚包括第9管脚,切换控制芯片U2结合第一稳压控制管脚和第二稳压控制管脚可保持内部的电压保持稳定、安全状态,切换控制芯片U2可实现自身的工作稳定性,保障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通信控制效率。
切换控制芯片U2的电平控制管脚接电平调节模块102;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1,切换控制芯片U2的电平控制管脚包括:第1管脚、第2管脚、第3管脚、第4管脚、第5管脚以及第6管脚;切换控制芯片U2的电平控制管脚将电平切换信号输出至电平调节模块102。
示例性的,切换控制芯片U2为STC系列单片机芯片;进而通过信号切换模块101能够实现高效、精确的信号电平控制和信号频率控制功能,提高了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通信控制灵活性和兼容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频率切换单元1042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12,频率切换单元1042包括:频率控制芯片U3、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以及第十五电阻R15;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共接于频率控制芯片U3的第一电源控制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和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共接于频率控制芯片U3的第二电源控制管脚,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接地GND,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2,频率控制芯片U3的第一电源控制管脚包括第7管脚,频率控制芯片U3的第二电源控制管脚包括第8管脚。
频率控制芯片U3的第一频率输入管脚接晶振单元1041,频率控制芯片U3的第二频率输入管脚接滤波模块103;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2,频率控制芯片U3的第一频率输入管脚包括第10管脚和第11管脚;频率控制芯片U3的第二频率输入管脚包括第2管脚和第3管脚。
频率控制芯片U3的频率切换管脚接信号切换模块101,频率控制芯片U3的信号输出管脚接信号输出模块105;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频率控制芯片U3的频率切换管脚包括:第15管脚,频率控制芯片U3的信号输出管脚包括:第12管脚、第13管脚以及第14管脚。
示例性的,频率控制芯片U3的型号为:TFF1015;因此本实施例通过频率控制芯片U3能够选择输出不同频率的第四射频信号,提高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过程中频率调节的精确和效率,有利于提高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质量和通信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13,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包括:第一开关管M1、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以及第十四电容C14;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M1的控制端共接于第一天线单元1021,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和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共接于信号切换模块101,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接地GND;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和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开关管M1的第一导通端,第一开关管M1的第二导通端接地GND,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接第三射频放大部件303,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和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共接于信号切换模块101,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接地GND。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开关管M1对于垂直极化射频信号实现信号放大功能,进而当信号切换模块101将第一切换信号输出至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时,通过第一切换信号可改变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的信号功率放大状态,以使得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输出的垂直极化射频信号具有特定的电平状态,提高了对于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的调节精度和调节速率,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通信功能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和控制灵活性,可普适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的通信环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射频放大部件303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14,第三射频放大部件303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以及第二开关管M2;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端共接于第一射频放大部件301和第二射频放大部件302,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和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共接于信号切换模块101,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二端接地GND;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和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开关管M2的第一导通端,第二开关管M2的第二导通端接地GND,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接滤波模块103,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和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共接于信号切换模块101,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接地GND。
示例性的,第二开关管M2为三极管或者MOS管;因此第三射频放大部件303利用第三开关管M3对于射频信号实现功率放大功能,以调节信号的电平状态,进而第三射频放大部件303输出的第二射频信号具有特定的电平状态,以满足不同通信环境的信号传输需求,实现了信号的抗干扰性传输,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的内部具有更高的信号调节效率和稳定性。
图1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110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15,微波变频器110包括:如上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和外壳1101,外壳1101用于对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进行封装保护;可选的,外壳1101为金属外壳或者非金属外壳,通过外壳1101能够对于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进行良好的物理保护,进而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10能够适用于各个不用的通信环境中,以保持兼容、高效的通信状态,提高了微波变频器110的实用价值和物理安全性。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微波变频器110不但能够对于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率进行实时的调节,以使得微波变频器110具有较高的通信兼容性和信号传输稳定性,微波变频器110的适用范围更广,与移动终端保持良好的通信功能,满足了用户的实际电路功能需求;并且微波变频器110在进行通信过程中,能够实时显示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实现了对于微波变频器110的通信状态的实时、精确监控功能,保障了微波变频器110的通信安全性和稳定性,给微波变频器110的控制调试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实用价值较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微波变频器无法监控并显示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率,降低了微波变频器的通信质量,给微波变频器的通信状态的控制调试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通信系统120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16,通信系统120包括:卫星120和如上所述的微波变频器110,微波变频器110与卫星120连接,微波变频器110与卫星120能够实现兼容的通信功能,按照用户的实际电路功能需求进行信号传输,实用价值较高。
本实施例通过微波变频器110能够对于卫星120输出的射频信号进行电平状态调节和频率调节,以满足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的通信需求,极大地保障了通信系统120的信号传输兼容性和稳定性;并且当微波变频器110对于信号进行电平状态调节和频率调节之后,能够实时显示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段,以便于对于微波变频器110的通信状态进行安全操控,通信系统120具有更高的信号传输效率和信号传输稳定性,通信系统120能够实现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通信系统120能够与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进行信号交互,完成更为复杂的电路功能;这将有利于降低对于通信过程的状态分析和维护时间,实现了卫星的信号传输过程的实时监控功能,提高了通信质量和通信稳定性;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技术中通信系统无法实时显示信号的电平状态和频率,导致通信安全性较低的不足之处。
在本文对各种器件、电路、装置、系统和/或方法描述了各种实施方式。阐述了很多特定的细节以提供对如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和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总结构、功能、制造和使用的彻底理解。然而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实施方式可在没有这样的特定细节的情况下被实施。在其它实例中,详细描述了公知的操作、部件和元件,以免使在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难以理解。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本文和所示的实施方式是非限制性例子,且因此可认识到,在本文公开的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细节可以是代表性的且并不一定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各种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一个实施方式”或“实施方式”等的引用意为关于实施方式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因此,短语“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或“在实施方式中”等在整个说明书中的适当地方的出现并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方式。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因此,关于一个实施方式示出或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全部或部分地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或特性进行组合,而没有假定这样的组合不是不合逻辑的或无功能的限制。任何方向参考(例如,加上、减去、上部、下部、向上、向下、左边、右边、向左、向右、顶部、底部、在…之上、在…之下、垂直、水平、顺时针和逆时针)用于识别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公开内容,且并不产生限制,特别是关于实施方式的位置、定向或使用。
虽然上面以某个详细程度描述了某些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做出很多变更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连接参考(例如,附接、耦合、连接等)应被广泛地解释,并可包括在元件的连接之间的中间构件和在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连接参考并不一定暗示两个元件直接连接/耦合且彼此处于固定关系中。“例如”在整个说明书中的使用应被广泛地解释并用于提供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制性例子,且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例子。意图是包含在上述描述中或在附图中示出的所有事务应被解释为仅仅是例证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可做出在细节或结构上的变化而不偏离本公开。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配置为输出电平切换信号、频率切换信号及电源信号的信号切换模块;
与射频输出设备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射频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平切换信号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进行调节,得到第二射频信号的电平调节模块;
与所述电平调节模块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得到第三射频信号的滤波模块;
与所述滤波模块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生成具有预设频率的本振信号,根据所述频率切换信号调节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并根据所述频率切换信号切换所述第三射频信号或者频率调节后的所述本振信号进行输出,以得到第四射频信号的起振模块;
与所述起振模块连接,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信号输出模块;以及
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检测并显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段的信号指示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包括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水平极化射频信号;
并且,所述电平调节模块包括:
与所述射频输出设备连接,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第一天线单元;
与所述射频输出设备连接,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第二天线单元;以及
与所述滤波模块、所述信号切换模块、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及所述第二天线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电平切换信号对所述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所述水平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调节所述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或者所述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并得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放大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放大单元包括:
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输出的第一切换信号对所述垂直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调节所述垂直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的第一射频放大部件;
与所述第二天线单元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输出的第二切换信号对所述水平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调节所述水平极化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的第二射频放大部件;以及
与所述滤波模块、所述第一射频放大部件、所述第二射频放大部件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输出的第三切换信号对放大处理后的垂直极化射频信号或者放大处理后的水平极化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得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第三射频放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振模块包括:
被配置为生成具有预设频率的所述本振信号的晶振单元;和
与所述滤波模块、所述晶振单元、所述信号切换模块及所述信号输出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频率切换信号调节所述本振信号的频率,并根据所述频率切换信号切换所述第三射频信号或者频率调节后的所述本振信号进行输出,以得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率切换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包括第一电平状态和第二电平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电平状态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大于3V;
所述第二电平状态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小于或者等于3V;
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
其中,所述第一频段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率大于1.00GHZ;
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率小于或者等于1.00GHZ。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指示模块包括:
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检测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电平状态和所述第四射频信号的频段,并当检测到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一电平状态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当检测到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二电平状态时,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当检测到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一频段时,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当检测到所述第四射频信号为第二频段时,生成第四控制信号的信号检测单元;
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出第一光源信号的第一指示单元;
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出第二光源信号的第二指示单元;
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发出第三光源信号的第三指示单元;以及
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发出第四光源信号的第四指示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包括:
信号检测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信号输出模块及所述信号切换模块,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信号输出管脚,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接地管脚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稳压控制管脚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一电流控制管脚,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二电流控制管脚,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一指示单元;
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二指示单元;
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三指示单元;
所述信号检测芯片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管脚接所述第四指示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单元包括:
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三电容以及第一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信号检测单元,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9.一种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微波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和
外壳,所述外壳用于对所述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进行封装保护。
10.一种具有电平指示和频段指示功能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卫星,用于发出第一射频信号;和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波变频器,所述微波变频器与所述卫星连接。
CN201910955048.0A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微波变频器及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06017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5048.0A CN110601747A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微波变频器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5048.0A CN110601747A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微波变频器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1747A true CN110601747A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66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5048.0A Pending CN110601747A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微波变频器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174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21273U (zh) * 2010-10-19 2011-05-04 石伟劭 电压和频率可分开调节的变频器
CN106533494A (zh) * 2016-12-22 2017-03-22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N106571848A (zh) * 2016-11-09 2017-04-19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电路及变频器
WO2018082299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Ku波段变频电路及变频器
CN109039097A (zh) * 2018-09-14 2018-12-18 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 变频控制方法、装置、岸电系统和存储介质
CN210839571U (zh) * 2019-10-09 2020-06-23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微波变频器及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21273U (zh) * 2010-10-19 2011-05-04 石伟劭 电压和频率可分开调节的变频器
WO2018082299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Ku波段变频电路及变频器
CN106571848A (zh) * 2016-11-09 2017-04-19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电路及变频器
CN106533494A (zh) * 2016-12-22 2017-03-22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器及其微波变频电路
CN109039097A (zh) * 2018-09-14 2018-12-18 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 变频控制方法、装置、岸电系统和存储介质
CN210839571U (zh) * 2019-10-09 2020-06-23 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微波变频器及通信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39571U (zh) 一种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微波变频器及通信系统
AU2009339870B2 (en) Bidirectional wireless electrical energy monitoring system
CN103135054A (zh) 一种整合led驱动和红外遥控接收功能的按键检测电路及整合实现方法
CN110601747A (zh) 一种微波变频器控制电路、微波变频器及通信系统
CN204360112U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和无线收发模块
CN210836533U (zh) 无线接收电路和无线控制设备
CN109639212B (zh) 舵机主控电路及舵机装置
CN210137316U (zh) 一种车载微波变频电路及车载设备
CN211127726U (zh) 射频遥控器
CN212379504U (zh) 消毒器工作时消毒因子实时检测装置
CN211791845U (zh) 一种遥控中介转控电路
CN103840813B (zh) 一种自取电的rs232与红外通信接口转换电路
CN107092240A (zh) 智能家居系统
CN211881694U (zh) 遥控训犬器发射系统
CN210349263U (zh) 一种显示屏的无线控制电路及显示系统
CN204143632U (zh) 红外智能插座总电路
CN218826152U (zh) 一种led显示智能二合一控制器
CN212031968U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手表监控电路及智能手表
CN202583288U (zh) 电表箱安全防范装置
CN209266842U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二极管驱动控制电路
CN205608434U (zh) 一种无线麦克风
CN216751745U (zh) 一种手持式对讲机通信终端
CN108334003A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智能家电控制器
CN210491179U (zh) 具有音频串口调试功能的音频转换电路及音频转换系统
CN204693944U (zh) 一种具有遥控功能的冰箱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9

Address after: 518000 404, building 37, chentian Industrial Zone, chentian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Huaxun ark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CHIN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HUBEI) Co.,Ltd.

Address before: 434020 Huaxun Fangzhou (Tiangu) Industrial Park, Tiangu Avenue, No.6 Road, Shashi District,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IN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HUBEI) Co.,Lt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