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1312A - 电子设备和能量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能量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1312A
CN110601312A CN201910951698.8A CN201910951698A CN110601312A CN 110601312 A CN110601312 A CN 110601312A CN 201910951698 A CN201910951698 A CN 201910951698A CN 110601312 A CN110601312 A CN 110601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interface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16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1312B (zh
Inventor
王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169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1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1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1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1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1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接口,其中,该电子设备的接口能够与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其中:如果电子设备的接口与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基于与其他电子设备连接产生的信号,使得电子设备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电子设备能够向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如果电子设备的接口与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断开,电子设备停止向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能量传输系统。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能量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能量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层出不穷,不同电子设备所能实现的功能也不同。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一些电子设备所能存储的能量有限,当其中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的能量不足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之间需要进行能量传输以实现储能或继续工作的目的。
然而,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在控制一个电子设备给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时,操作过程复杂且繁琐,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接口,其中,上述电子设备的接口能够与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其中:如果上述电子设备的接口与上述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基于与上述其他电子设备连接产生的信号,使得上述电子设备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上述工作状态的上述电子设备能够向上述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如果上述电子设备的接口与上述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断开,上述电子设备停止向上述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可选地,上述电子设备为传输装置,上述其他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上述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上述第一接口用于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相连;上述第二接口用于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相连,其中,上述第一接口与上述第二接口支持不同的接口协议;其中,如果上述传输装置通过上述第一接口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且通过上述第二接口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基于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产生的第一信号,依据上述第一信号向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第二信号,使得上述传输装置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并使得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上述工作状态的上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上述传输装置向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可选地,上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一引脚,上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含有第二引脚的第三接口,其中:如果上述传输装置通过上述第二接口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上述第三接口连接,上述第一引脚与上述第二引脚对应连接,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产生上述第一信号。
可选地,其中:上述第一引脚一端浮空,另一端接地,如果上述第一引脚与上述第二引脚对应连接,在上述第二引脚与上述第一引脚之间形成的通路上基于分压元件形成电势差,使得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产生上述第一信号。
可选地,上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三引脚,上述第三引脚与上述第一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子元件,其中:在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产生上述第一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第一引脚传输上述第一信号;上述第一信号依靠上述电子元件传输至上述第三引脚,其中,上述第二信号为上述第一信号;或者上述第一信号经过上述电子元件处理后得到上述第二信号,得到的上述第二信号传输至上述第三引脚。
可选地,其中,上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含有第四引脚的第四接口和第一芯片,其中:如果上述传输装置通过上述第一接口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上述第四接口连接,上述第四引脚与上述第三引脚对应连接;在上述第四引脚与上述第三引脚对应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第三引脚向上述第四引脚传输上述第二信号;以及上述第一芯片在上述第二信号的触发下被唤醒,以使上述第一电子设备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可选地,上述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二芯片,上述第一接口还包括第五引脚,上述第二接口还包括第六引脚,其中,上述第五引脚和上述第六引脚相连接,上述第三接口还包括第七引脚,上述第四接口还包括第八引脚,其中:如果上述传输装置通过上述第一接口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上述第四接口连接且通过上述第二接口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上述第三接口连接,上述第五引脚与上述第八引脚对应连接,上述第六引脚与上述第七引脚对应连接,从而使上述第五引脚、上述第六引脚、上述第七引脚和上述第八引脚之间形成通路;在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芯片与上述第二芯片通信,以使得通过上述通路向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可选地,上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装置,上述其他电子设备包括传输装置,其中:上述接口为第三接口,其具有第九引脚,其中,上述充电装置的第三接口能够与上述传输装置的一端连接,其中,上述传输装置的另一端能够与上述第三电子设备的第四接口连接,上述第四接口具有第十引脚,其中:如果上述充电装置的第三接口与上述传输装置的一端连接,上述传输装置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三电子设备的第四接口连接,上述第九引脚与上述第十引脚之间形成通路,使得上述第九引脚由第一电平状态跳变为第二电平状态,进而使得上述充电装置能够通过上述传输装置向上述第三电子设备传输能量;如果上述第九引脚与上述第十引脚之间的上述通路断开,使得上述第一引脚由上述第二电平状态跳回上述第一电平状态,进而使得上述充电装置能够停止向上述第三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可选地,上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源,其中,上述第三接口的上述第九引脚经由分压器件与上述电源相连;以及微处理器,其具有与上述分压器件相连的第十一引脚;其中,当上述第九引脚由上述第一电平状态跳变为上述第二电平状态时,上述第十一引脚也跟随上述第九引脚由上述第一电平状态跳变为上述第二电平状态,从而唤醒上述微处理器控制上述充电装置通过上述传输装置向上述第三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能量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以及传输装置,其中,上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用于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相连;第二接口,用于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相连,其中,上述第一接口与上述第二接口支持不同的接口协议;其中,如果上述传输装置通过上述第一接口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且通过上述第二接口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基于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产生的第一信号,依据上述第一信号向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第二信号,使得上述第一电子设备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上述工作状态的上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上述传输装置向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能量传输系统的应用场景;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传输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传输装置和第三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实质上任意表示两个或更多可选项目的转折连词和/或短语,无论是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还是附图中,都应被理解为给出了包括这些项目之一、这些项目任一方、或两个项目的可能性。例如,短语“A或B”应当被理解为包括“A”或“B”、或“A和B”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量传输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传输装置。其中,上述传输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用于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相连;第二接口用于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相连,其中,上述第一接口与上述第二接口支持不同的接口协议;其中,如果上述传输装置通过上述第一接口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且通过上述第二接口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基于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产生的第一信号,依据上述第一信号向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第二信号,使得上述第一电子设备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上述工作状态的上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上述传输装置向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能量传输系统的应用场景。
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100中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01,第二电子设备102,以及传输装置103,其中,传输装置103包括第一接口1031和第二接口1032。第一接口1031用于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101相连;第二接口1032用于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102相连。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接口1031和第二接口1032支持不同的接口协议。例如,第一接口1031可以是typeC接口,第二接口1032可以是slim tip接口,typeC接口和slimtip接口所支持的协议是不同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接口1031和第二接口1032也可以支持相同的接口协议。例如,第一接口1031可以是typeC接口,第二接口1032也可以是typeC接口;或者,第一接口1031可以是slim tip接口,第二接口1032也可以是slim tip接口。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由于第一接口1031用于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101相连,因此第一电子设备101与传输装置103连接时相应的接口所支持的协议与第一接口1031支持的协议相同,第二接口1032用于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102相连,因此第二电子设备102与传输装置103连接时相应的接口所支持的协议与第二接口1032支持的协议相同。可见,如果第一接口1031和第二接口1032支持不同的接口协议,那么第一电子设备101和第二电子设备102至少存在支持不同协议的接口。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将上述传输装置103通过上述第一接口1031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101连接,且通过上述第二接口1032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102连接,将产生第一信号,传输装置103依据上述第一信号向上述第一电子设备101传输第二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得上述第一电子设备101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电子设备101能够通过传输装置103向第二电子设备102传输能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第一电子设备101和第二电子设备102的设备类型可以是相同的,例如都可以是用于存储电量的移动电源,上述第二电子设备102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101存在支持不同协议的接口。当第二电子设备102储能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存在支持不同协议的接口的第一电子设备101传输能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101和第二电子设备102的设备类型也可以是不相同的,例如,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是移动电源,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或手机。当笔记本电脑或手机储能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存在支持不同协议的接口的移动电源传输能量,从而使得笔记本电脑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并延长工作时间。
由于不同电子设备所能存储的能量有限,当其中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的能量不足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之间需要进行能量传输以实现储能的目的。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传输装置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且通过第二接口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基于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产生的第一信号,依据第一信号向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第二信号,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传输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能量。在将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通过传输装置连接以后,不需要用户再进行其它操作,例如不需要用户再打开第一电子设备的控制开关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能量,因此,在将一个电子设备给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时,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用户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场景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不可以用于其他设备、系统、环境或场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的接口能够与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其中:如果电子设备的接口与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基于与其他电子设备连接产生的信号,使得电子设备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电子设备能够向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如果电子设备的接口与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断开,电子设备停止向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是传输装置,其他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相连;第二接口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相连,其中,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支持不同的接口协议;其中,如果传输装置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且通过第二接口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基于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产生的第一信号,依据第一信号向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第二信号,使得传输装置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传输装置向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是充电装置,其他电子设备包括传输装置,其中:充电装置可以包括第三接口,其具有第九引脚,其中,充电装置的第三接口能够与传输装置的一端连接,其中,传输装置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三电子设备的第四接口连接,第四接口具有第十引脚,其中:如果充电装置的第三接口与传输装置的一端连接,传输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子设备的第四接口连接,第九引脚与第十引脚之间形成通路,使得第九引脚由第一电平状态跳变为第二电平状态,进而使得充电装置能够通过传输装置向第三电子设备传输能量;和/或如果第九引脚与第十引脚之间的通路断开,使得第一引脚由第二电平状态跳回第一电平状态,进而使得充电装置能够停止向第三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电子设备的接口与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以后,不需要用户再进行其它操作,例如不需要用户再打开电子设备的控制开关向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因此,在将一个电子设备给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时,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能量传输系统200,该能量传输系统200包括第一电子设备201、第二电子设备202和传输装置203。
其中,传输装置203包括第一接口2031和第二接口2032。第一接口2031用于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201相连;第二接口2032用于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202相连,其中,上述第一接口2031与上述第二接口2032支持不同的接口协议。
如果传输装置203通过第一接口2031与第一电子设备201连接且通过第二接口2032与第二电子设备202连接,此时,第一电子设备201、传输装置203与第二电子设备202之间形成通路,基于与第二电子设备202连接产生的第一信号,依据第一信号向第一电子设备201传输第二信号,使得传输装置203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201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电子设备201能够通过传输装置203向第二电子设备202传输能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电子设备202中可以包括提供较小电压的供电电源,第二电子设备202还可以包括含有第二引脚ID pin2的第三接口2021。供电电源例如可以是3.3V的电源,该供电电源可以通过电阻R3与第二引脚ID pin2连接,当第二引脚ID pin2没有与其他设备相连的情况下,即浮空的情况下,第二引脚ID pin2处于高电平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传输装置203的第二接口2032包括第一引脚ID pin1。其中:如果传输装置203通过第二接口2032与第二电子设备202的第三接口2021连接,第一引脚IDpin1与第二引脚ID pin2对应连接,此时第二电子设备202产生第一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引脚ID pin1一端浮空,另一端接地,如果第一引脚IDpin1与第二引脚ID pin2对应连接,在第二引脚ID pin2与第一引脚ID pin1形成的通路上形成的通路上基于分压元件形成电势差,使得第二电子设备202产生第一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引脚ID pin1可以通过下拉电阻R2接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引脚ID pin1与上述第二引脚ID pin2相连接之后,经过分压元件电阻R3的分压,在上述第二引脚ID pin2与上述第一引脚ID pin1之间形成的通路上基于电阻R3形成电势差,电阻R2和R3上有电流通过,在第二引脚ID pin2一端将产生电压降,与第一引脚ID pin1和第二引脚ID pin2没有连接时相比,第二引脚ID pin2一端的高电平相对变成低电平。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接口2031包括第三引脚SBU1,第三引脚SBU1与第一引脚ID pin1之间连接有电子元件,其中:在第二电子设备202产生第一信号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引脚ID pin1传输第一信号;第一信号依靠电子元件传输至第三引脚SBU1,其中,第二信号为第一信号;或者第一信号经过电子元件处理后得到第二信号,得到的第二信号传输至第三引脚SBU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第三引脚SBU1与上述第一引脚ID pin1之间连接的电子元件可以是信号传输装置,可以实现信号传输的功能,电子元件可以直接将该第一信号传输至上述第三引脚SBU1。或者,电子元件是信号传输装置并能实现信号传输功能的情况下,还具有信号处理功能,将第一信号处理之后得到第二信号,并传输至上述第三引脚SBU1,该第二信号可以被第一电子设备201感应或识别。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例如,电子元件可以包括二极管D2和/或电阻R1。该二极管D2和/或电阻R1与电阻R2和R3连通之后,可以对第二电子设备202中的供电电源进行分压,第二电子设备202产生的第一信号可以是电流信号,在流经二极管D2和/或电阻R1之后,电流强度将变得更小,强度变小后的电流信号可以作为第二信号传输至上述第三引脚SBU1。第二电子设备202中的供电电源经过D2,R1,R2,R3的分压,在第三引脚SBU1处的电压对于第一电子设备201的第一芯片PD IC1是低电平,从而可以唤醒第一芯片PD IC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201可以包括含有第四引脚SBU2的第四接口2011和第一芯片PD IC1,其中:如果传输装置203通过第一接口2031与第一电子设备201的第四接口2011连接,第四引脚SBU2与第三引脚SBU1对应连接;在第四引脚SBU2与第三引脚SBU1对应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第三引脚SBU1向第四引脚SBU2传输第二信号;以及第一芯片PD IC1在第二信号的触发下被唤醒,以使第一电子设备201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第一电子设备201在没有连接传输装置203之前,处于非工作状态,该非工作状态可以是关机状态或休眠状态,当第一芯片PD IC1在上述第二信号的触发下被唤醒之后,第一电子设备201可以立即开机运行,切换为工作状态的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201中可以包括提供较小电压的供电电源,用于给第一芯片PD IC1供电,例如,可以是3.3V的供电电源,该供电电源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20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使第一芯片PD IC1处于高电平状态,第一电子设备201上的第四引脚SBU2可以通过上拉电阻R4接到该供电电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第四引脚SBU2一端浮空的情况下,处于高电平状态,当第四引脚SBU2与上述第三引脚SBU1对应连接时,通过上述第三引脚SBU1向第四引脚SBU2传输上述第二信号,此时第三引脚SBU1和第四引脚SBU2处的电势相同,但相对于第一芯片PDIC1处的电势而言,第四引脚SBU2处的电势小于第一芯片PD IC1处的电势。因此,在第四引脚SBU2与第一芯片PD IC1之间产生电势差,从而唤醒第一芯片PD IC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传输装置203可以包括第二芯片PD IC2,上述第一接口2031还包括第五引脚Vbus1,上述第二接口2032还包括第六引脚Vbus2,其中,上述第五引脚Vbus1和上述第六引脚Vbus2相连接,上述第三接口2021还包括第七引脚Vbus3,上述第四接口2011还包括第八引脚Vbus4,其中:如果上述传输装置203通过上述第一接口2031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201的上述第四接口2011连接且通过上述第二接口2032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202的上述第三接口2021连接,上述第五引脚Vbus1与上述第八引脚Vbus4对应连接,上述第六引脚Vbus2与上述第七引脚Vbus3对应连接,从而使上述第五引脚Vbus1、上述第六引脚Vbus2、上述第七引脚Vbus3和上述第八引脚Vbus4之间形成通路;在上述第一电子设备201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芯片PD IC1与上述第二芯片PD IC2通信,以使得通过上述通路向上述第二电子设备202传输能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传输装置203中,第五引脚Vbus1和第六引脚Vbus2相连接,在第五引脚Vbus1和第六引脚Vbus2之间还可以连接有电子元件,电子元件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例如,如图2所示,在第五引脚Vbus1和第六引脚Vbus2之间连接有电容C1和C2,二极管D1和绝缘栅场效应管Q1。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将第一电子设备201和第二电子设备202通过传输装置203连接以后,不需要用户再进行其它操作,例如不需要用户再打开第一电子设备201的控制开关向第二电子设备202传输能量,因此,在将一个电子设备给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时,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传输装置和第三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能量传输系统300,该能量传输系统300包括充电装置301、传输装置302和第三电子设备303。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充电装置301可以包括第三接口,其具有第九引脚GND3,其中,充电装置301的第三接口能够与传输装置302的一端连接,传输装置302的另一端能够与第三电子设备303的第四接口连接,第四接口具有第十引脚GND7,其中:如果充电装置301的第三接口与传输装置302的一端连接,传输装置302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子设备303的第四接口连接,第九引脚GND3与第十引脚GND7之间形成通路,使得第九引脚GND3由第一电平状态跳变为第二电平状态,进而使得充电装置301能够通过传输装置302向第三电子设备303传输能量;和/或如果第九引脚GND3与第十引脚GND7之间的通路断开,使得第一引脚由第二电平状态跳回第一电平状态,进而使得充电装置301能够停止向第三电子设备303传输能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充电装置301还包括电源VCC和微处理器MCU,其中,第三接口的第九引脚GND3经由分压器件R1和R2与电源VCC相连;微处理器MCU具有与分压器件R1和R2相连的第十一引脚GPIO;其中,当第九引脚GND3由第一电平状态跳变为第二电平状态时,第十一引脚GPIO也跟随第九引脚GND3由第一电平状态跳变为第二电平状态,从而唤醒微处理器MCU控制充电装置301通过传输装置302向第三电子设备303传输能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源VCC可以是给微处理器MCU供电的电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充电装置301、传输装置302和第三电子设备303的接口类型可以是相同的。例如,充电装置301、传输装置302和第三电子设备303的接口类型都是typeC接口,或者,都是slim tip接口。
以充电装置301、传输装置302和第三电子设备303的接口类型都是typeC接口为例,对本公开的充电装置301进行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typeC接口一般包括4个接地引脚GND,并且,一般把所有接地引脚GND连接在一起,使得4个接地引脚GND的电势都相同,例如,如图3所示,在第三电子设备303的接口中,GND5~8连接在一起。
而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充电装置301的接地引脚GND1~4进行改造,没有把所有GND1~4连在一起,而是有一个浮空,也即充电装置301的接地引脚中至少包括一个浮空的引脚。如图3所示,在充电装置301的接口中,GND1、GND2和GND4连接在一起,GND3一端浮空,另一端经由分压器件R1和R2与3.3V的电源VCC相连。充电装置301通过传输装置302与第三电子设备303接上后,GND3与GND7连接,充电装置301的GND3就会被下拉成0V,相应的,GPIO与GND3之间存在电势差。此时,充电装置301的微处理器MCU就会被低电平唤醒,进而启动整个移动电源放电。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充电装置301和第三电子设备303的接口中还可以包括多个Vbus引脚,电容C1~C4。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充电装置301、传输装置302和第三电子设备303的种类不做限定。充电装置301例如可以是移动电源。传输装置302例如可以是传输线。第三电子设备303例如可以是手机。
移动电源在没有给手机充电时,一般会关闭输出以及内部大部分芯片的供电,以节省待机功耗。但是,一般需要给TypeC芯片供电来唤醒移动电源工作,根据typeC芯片的功耗不同,待机时长也有很大区别。
虽然手机接上移动电源时可以有自动唤醒移动电源的功能,自动唤醒比按键唤醒对用户更方便,体验更好。但是typeC的移动电源自动唤醒方案,是不关闭typeC芯片的供电,接上移动电源时由typeC芯片跟手机沟通然后唤醒移动电源,这种方案就多出了typeC芯片的功耗,降低了待机时长。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将微处理器MCU被低电平唤醒,进而启动整个移动电源放电,在关闭typeC芯片的情况下仍然能实现自动唤醒,待机功耗极低,可以延长移动电源的待机时间,具体待机效果对比如下表1所示。
表1
如表1所示,在移动电源待机电量小于100%的情况下,如果不关闭typeC芯片待机时间为221天,如果关闭typeC芯片待机时间为335天。在移动电源待机电量小于30%的情况下,如果不关闭typeC芯片待机时间为66天,如果关闭typeC芯片待机时间为106天。因此,通过将微处理器MCU被低电平唤醒,进而启动整个移动电源放电,在关闭typeC芯片的情况下仍然能实现自动唤醒,待机功耗极低,可以延长移动电源的待机时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接口,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的接口能够与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其中: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接口与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基于与所述其他电子设备连接产生的信号,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所述工作状态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向所述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的接口与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口断开,所述电子设备停止向所述其他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为传输装置,所述其他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连;
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支持不同的接口协议;
其中,如果所述传输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基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产生的第一信号,依据所述第一信号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第二信号,使得所述传输装置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并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所述工作状态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传输装置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一引脚,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含有第二引脚的第三接口,其中:
如果所述传输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对应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产生所述第一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引脚一端浮空,另一端接地,如果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引脚之间形成的通路上基于分压元件形成电势差,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产生所述第一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三引脚,所述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子元件,其中:
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产生所述第一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传输所述第一信号;
所述第一信号依靠所述电子元件传输至所述第三引脚,其中,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或者
所述第一信号经过所述电子元件处理后得到所述第二信号,得到的所述第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三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含有第四引脚的第四接口和第一芯片,其中:
如果所述传输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所述第四接口连接,所述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三引脚对应连接;
在所述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三引脚对应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三引脚向所述第四引脚传输所述第二信号;以及
所述第一芯片在所述第二信号的触发下被唤醒,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二芯片,所述第一接口还包括第五引脚,所述第二接口还包括第六引脚,其中,所述第五引脚和所述第六引脚相连接,所述第三接口还包括第七引脚,所述第四接口还包括第八引脚,其中:
如果所述传输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所述第四接口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五引脚与所述第八引脚对应连接,所述第六引脚与所述第七引脚对应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五引脚、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七引脚和所述第八引脚之间形成通路;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芯片与所述第二芯片通信,以使得通过所述通路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为充电装置,所述其他电子设备包括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接口为第三接口,其具有第九引脚,其中,所述充电装置的第三接口能够与所述传输装置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传输装置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第四接口具有第十引脚,其中:
如果所述充电装置的第三接口与所述传输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第九引脚与所述第十引脚之间形成通路,使得所述第九引脚由第一电平状态跳变为第二电平状态,进而使得所述充电装置能够通过所述传输装置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如果所述第九引脚与所述第十引脚之间的所述通路断开,使得所述第一引脚由所述第二电平状态跳回所述第一电平状态,进而使得所述充电装置能够停止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
电源,其中,所述第三接口的所述第九引脚经由分压器件与所述电源相连;以及
微处理器,其具有与所述分压器件相连的第十一引脚;
其中,当所述第九引脚由所述第一电平状态跳变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时,所述第十一引脚也跟随所述第九引脚由所述第一电平状态跳变为所述第二电平状态,从而唤醒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充电装置通过所述传输装置向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10.一种能量传输系统,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
第二电子设备;以及
传输装置,其中,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连;
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支持不同的接口协议;
其中,如果所述传输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基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连接产生的第一信号,依据所述第一信号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第二信号,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能由非工作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其中,处于所述工作状态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传输装置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传输能量。
CN201910951698.8A 2019-09-30 2019-09-30 电子设备和能量传输系统 Active CN110601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1698.8A CN110601312B (zh) 2019-09-30 2019-09-30 电子设备和能量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1698.8A CN110601312B (zh) 2019-09-30 2019-09-30 电子设备和能量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1312A true CN110601312A (zh) 2019-12-20
CN110601312B CN110601312B (zh) 2021-12-24

Family

ID=68865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1698.8A Active CN110601312B (zh) 2019-09-30 2019-09-30 电子设备和能量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131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56606U (zh) * 2012-06-29 2013-07-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装置及终端
CN103730933A (zh) * 2013-12-23 2014-04-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40111140A1 (en) * 2012-10-19 2014-04-24 Quanta Computer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nection interface supporting signal communication and charging operation
CN104967174A (zh) * 2015-07-07 2015-10-0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60216757A1 (en) * 2015-01-28 2016-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CN106203582A (zh) * 2015-02-11 2016-12-07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995106A (zh) * 2019-03-28 2019-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终端设备和充电设备
CN110008151A (zh) * 2019-03-27 2019-07-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装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56606U (zh) * 2012-06-29 2013-07-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装置及终端
US20140111140A1 (en) * 2012-10-19 2014-04-24 Quanta Computer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nection interface supporting signal communication and charging operation
CN103730933A (zh) * 2013-12-23 2014-04-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60216757A1 (en) * 2015-01-28 2016-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CN106203582A (zh) * 2015-02-11 2016-12-07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967174A (zh) * 2015-07-07 2015-10-0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008151A (zh) * 2019-03-27 2019-07-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装置方法
CN109995106A (zh) * 2019-03-28 2019-07-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终端设备和充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1312B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7694B2 (en) Wireless earphone and wireless earphone and charging box assembly
JP6505283B2 (ja) パワーアップ制御回路およびモバイルバッテリー
US10802571B2 (en) Configurable and power-optimized integrated gate-driver for USB power-delivery and type-C SoCs
JP6397583B2 (ja) Type−Cコネクタサブシステムの低電力実装
EP2877994B1 (en) Ultra-deep power-down mode for memory devices
US72625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directional current limit in a dual-power source capable device
US802817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xternal power on a universal serial bus
US20170220090A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power-delivery and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TWI474183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6836848B2 (en) 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 for overriding an internal frequency ID code of a processor and for providing frequency ID value to a bridge chipset
US8352760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motherboard including the same
US8578198B2 (en) Controlling power received through multiple bus interfaces i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US20120021696A1 (en) Data card with usb function
US9065430B2 (en) Architecture for VBUS pulsing in UDSM processes
US20180109134A1 (en) Power monitoring for output voltage support
US9207697B2 (en) Control chip and connection module utilizing the same
CN112286334B (zh) 用于mcu的低功耗电源切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US2006023029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a peripheral device
US20120306456A1 (en) Charging circuit
EP171066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a Peripheral Device
JP2007518179A (ja) プルアップ回路
CN110601312B (zh) 电子设备和能量传输系统
CN111294683A (zh) 无线耳机以及无线耳机与充电盒组
CN116028391B (zh) 电子设备、外围设备及单线通信系统
WO2022006697A1 (en) Deep sleep circuit design for tw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