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7413B - 一种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7413B
CN110597413B CN201910840443.4A CN201910840443A CN110597413B CN 110597413 B CN110597413 B CN 110597413B CN 201910840443 A CN201910840443 A CN 201910840443A CN 110597413 B CN110597413 B CN 1105974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ir
channel
area
are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04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97413A (zh
Inventor
胡赛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ru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404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97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97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7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97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7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膜,触控膜沿第一长边方向设置至少三排触控区域,至少三排触控区域中靠近第一窄边的第一触控区域设置有第一触控对,与第一触控区域相邻的第二触控区域设置有第二触控对,第二触控对的第一触控通道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接第一触控对的第一触控通道,并经由第一预设走线连接触控芯片。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触控屏划分为至少三排触控区域,可以在电子设备的长宽比增大时保证较好的触控线性度;且,通过使用透明导电线导通相邻的触控区域中触控对的触控通道,可以在不改变触控芯片接口的情况下增加触控分区,还可以不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电容屏(Glass Capacitance,GF)是现有较为常用的一种触控屏,GF触控屏可以支持多种触控方式,比如自容触控方式、互容触控方式等。由于自容触控方式的成本较其它触控方式低,因此在具有触控屏的电子设备中,大多数的电子设备均采用自容触控方式来实现GF触控屏的触控检测。
现阶段,GF触控屏通常基于上下半屏走线的方式实现触控检测,也就是说,现有的GF触控屏通常被划分为上半屏触控区域和下半屏触控区域,通过上半屏触控区域检测位于上半屏触控区域的触控点的位置,通过下半屏触控区域检测位于下半屏触控区域的触控点的位置。然而,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屏占比的需求变大,电子设备中GF触控屏的长边也越来越长,现有的GF触控屏的长宽比已由原来的16:9达到了18:9甚至21:9,如此,若仍使用上述分区方式,可能会由于触控区域(上半屏触控区域或下半屏触控区域)在长度方向的增加导致GF触控屏的触控线性度降低,从而影响触控点定位的精度。
综上,目前亟需一种触控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触控分区方式在GF触控屏的长度增加时存在触控点的定位精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触控分区方式在GF触控屏的长度增加时存在触控点的定位精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膜,所述触控膜包括第一长边和第一窄边,所述触控膜沿所述第一长边方向设置有至少三排触控区域,每排触控区域包括呈长方形结构的至少一个触控对,每个触控对包括第一触控通道和第二触控通道;所述第一触控通道和所述第二触控通道为存在倒置关系的直角三角形结构;
所述至少三排触控区域中靠近所述第一窄边的第一触控区域设置有第一触控对,所述至少三排触控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相邻的第二触控区域设置有第二触控对,所述第二触控对的第一触控通道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接所述第一触控对的第一触控通道,并经由第一预设走线连接触控芯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走线位于所述第一窄边的外侧。
在上述设计中,通过将触控屏划分为至少三排触控区域,可以在电子设备的长宽比增大时保证较好的触控线性度,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上下半屏分区的方式来说,可以提高触控点定位的精度;且,通过使用透明导电线导通相邻的触控区域中触控对的触控通道,并共同连接触控芯片,可以在不改变触控芯片接口的情况下增加触控分区,还可以不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从而可以在提高触控点定位的精度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触控对与所述第二触控对沿所述第一长边方向同列设置。
在上述设计中,通过设置第一触控对和第二触控对同列设置,可以使用较短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接第一触控对和第二触控对,从而可以降低成本,且可以降低设计触控膜上的触控通道时的工艺复杂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触控对与所述第二触控对在所述第一窄边方向上存在第一预设间距,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等于所述第一触控对沿所述第一窄边方向的长度的倍数。
在上述设计中,通过设计第一触控对与第二触控对在第一窄边上偏移预设间距,相比于竖直方向同列设置两个连通的触控对来说,可以扩大竖直方向两指触控检测的范围;比如当用户使用两指在触控膜的竖直方向(向内或向外)滑动时,由于竖直方向同列设置的两个触控对连通,因此无法检测两指的位置,而具有预设间隙的两个触控对使得竖直方向同列的触控对均不连通,因此可以准确检测两指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触控区域远离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触控区域,所述第三触控区域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相邻,所述第三触控区域设置有第三触控对;所述第二触控对的第二触控通道通过所述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接所述第三触控对的第二触控通道,并经由第二预设走线连接触控芯片;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走线位于所述第三触控区域远离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一侧。
在上述设计中,通过在相邻的三排触控区域中设置对应的三个触控对,且位于中间触控区域的触控对的两个触控通道分别通过透明导电线与上触控区域的触控通道与下触控区域的触控通道连通,在增加中间触控分区提高触控精度的同时,可以使用原有的触控芯片,而无需在触控芯片上另开端口,且可以不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成本低、用户的满意度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触控对、所述第二触控对和所述第三触控对沿所述第一长边方向同列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触控对与所述第三触控对沿所述第一长边方向同列设置,所述第一触控对与所述第二触控对在所述第一窄边方向上存在第一预设间距,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等于所述第一触控对沿所述第一窄边方向的长度的倍数。
在上述设计中,通过设计相互对应的第一触控对、第二触控对和第三触控对在第一窄边上偏移预设间距,相比于竖直方向同列设置三个连通的触控对来说,竖直方向两指触控检测的范围由上下屏幕的1/3扩大为上下屏幕的2/3,且相比于现有上下半屏分区来说,竖直方向两指触控检测的范围由1/2扩大为上下屏幕的2/3,从而竖直方向的两指触控检测的范围更大,触控检测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触控膜还包括第二窄边,所述第二窄边与所述第一窄边对应设置;所述第三触控区域靠近所述第二窄边,所述第二预设走线位于所述第二窄边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三触控区域与所述第二窄边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排触控区域,所述至少一排触控区域中任一排触控区域的触控通道通过第三预设走线连接所述触控芯片,所述第三预设走线位于所述任一排触控区域远离所述第三触控区域的一侧。
在上述设计中,触控膜上可以设置三排或三排以上的触控区域,相比于现有技术设置两排触控区域的方式来说,触控区域增多会使得触控通道的长度变短,从而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线性度;也就是说,上述设计的触控检测精度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触控对、所述第二触控对和所述第三触控对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所述至少一排触控区域包括一组或多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
在上述设计中,通过在多个相邻的三排触控区域中设置相互对应的触控对,可以较少地改变触控芯片的接口,使得工艺操作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且,由于相互对应的触控对通过透明导电线连通,从而可以相对降低对用户观看屏幕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预设走线、第二预设走线或第三预设走线为金属导电线,所述第一类型导电线为氧化铟锡ITO导电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触控膜上方的玻璃显示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意所述的触控装置。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现有的GF触控屏的触控分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排触控区域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通道的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通道的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通道的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通道的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通道的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排触控区域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一种现有的GF触控屏的触控分区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GF触控屏可以采用上下屏分区方式设置触控区域,如此,可以将整个GF触控屏划分为上触控区域和下触控区域;每个触控区域内可以设置多个呈长方形结构的触控对,每个触控对可以包括两个触控通道,两个触控通道可以为具有倒置关系的直角三角形结构。
举例来说,在图1所示意的16:9触控屏(或18:9触控屏)中,上触控区域中可以设置有三个触控对,分别为触控通道1和触控通道2组成的触控对、触控通道3和触控通道4组成的触控对,触控通道5和触控通道6组成的触控对,下触控区域可以设置有三个触控对,分别为触控通道7和触控通道8组成的触控对、触控通道9和触控通道10组成的触控对,触控通道11和触控通道12组成的触控对。以触控通道1和触控通道2组成的触控对为例,触控通道1可以为正放的直角三角形结构,触控通道2可以为倒放的直角三角形结构,触控通道1和触控通道2的长边可以相对放置,从而可以使得该触控对构成长方形结构。
具体实施中,当用户的手指触摸触控屏时,手指所触摸到的触控通道可以根据手指与该触控通道的触控面积产生触控电容,如此,触控芯片可以根据各个触控区域产生的触控电容来确定手指所触摸的具体位置;也就是说,手指的位置实际是由手指所触摸的多个触控通道的面积比来确定的。比如,若手指触摸在触控通道1和触控通道2,则触控芯片可以根据手指与触控通道1的接触面积和手指与触控通道2的接触面积的比值确定手指的具体位置,因此,手指与触控通道1的接触面积和手指与触控通道2的接触面积的比值随着手指的移动变化越大,则手指的位置定位越准确。
在图1所示的16:9触控屏和18:9触控屏中,由于18:9触控屏的长度比16:9触控屏的长度长,而宽度相同,因此18:9触控屏的长宽比比16:9触控屏的长宽比大,如此,若采用上下屏分区的方式设置触控区域,则18:9触控屏中触控通道的长度比18:9触控屏中触控通道的长度长,导致18:9触控屏每个触控通道的三角形结构被拉长。因此,当手指由位置T1移动至位置T2时,显然地,18:9触控屏中手指与触控通道1的接触面积和手指与触控通道2的接触面积的比值变化比16:9触控屏中手指与触控通道1的接触面积和手指与触控通道2的接触面积的比值变化小,从而导致18:9触控屏中手指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不如16:9触控屏中手指位置定位的准确度高。由此可知,随着触控屏的长度变长,若仍采用上下屏分区的方式设置触控区域,会由于触控通道的长宽比变大导致触控检测的准确性下降。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用以解决采用上下屏分区的方式设置触控区域所导致的随着触控屏的长度变长触控精度下降的技术问题。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触控装置可以包括触控膜100和设置在触控膜100上的至少三排触控区域;其中,触控膜可以为长方形膜,或者也可以为正方形膜,或者还可以为圆形膜,不作限定。
本发明的下列实施例以触控膜为长方形膜为例描述触控装置的结构,可以理解的,触控膜为其它结构的触控装置可以参照长方形膜的触控装置对应设置,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中,触控膜100可以包括第一长边和第一窄边,触控膜100沿第一长边方向可以设置有至少三排触控区域,每排触控区域可以包括呈长方形结构的至少一个触控对,每个触控对可以包括第一触控通道和第二触控通道;第一触控通道和第二触控通道为存在倒置关系的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至少三排触控区域中靠近第一窄边的第一触控区域可以设置有第一触控对,至少三排触控区域中与第一触控区域相邻的第二触控区域可以设置有第二触控对,第二触控对的第一触控通道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接第一触控对的第一触控通道,并可以经由第一预设走线连接触控芯片;其中,第一预设走线位于第一窄边的外侧。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触控屏划分为至少三排触控区域,可以在电子设备的长宽比增大时保证较好的触控线性度,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上下半屏分区的方式来说,可以提高触控点定位的精度;且,通过使用透明导电线导通相邻的触控区域中触控对的触控通道,并共同连接触控芯片,可以在不改变触控芯片接口的情况下增加触控分区,还可以不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从而可以在提高触控点定位的精度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示例性的,图2为包含三排触控区域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触控膜100沿着第一长边方向可以设置有触控区域L1、触控区域L2和触控区域L3,触控区域L1靠近第一窄边,触控区域L3靠近第二窄边,触控区域L2分别与触控区域L1和触控区域L3相邻。其中,触控区域L1包括触控通道1和触控通道2构成的触控对、触控通道3和触控通道4构成的触控对、触控通道5和触控通道6构成的触控对,触控区域L2包括触控通道k1和触控通道k2构成的触控对、触控通道k3和触控通道k4构成的触控对、触控通道k5和触控通道k6构成的触控对,触控区域L3包括触控通道7和触控通道8构成的触控对、触控通道9和触控通道10构成的触控对、触控通道11和触控通道12构成的触控对。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是一种示例性的简单说明,并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定;具体实施中,每排触控区域中设置的触控对的数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进行设置,比如可以为6个或6个以上,具体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下列实施例将触控通道x和触控通道y构成的触控对称为触控对xy,比如,触控通道1和触控通道2构成的触控对称为触控对12,触控通道k1和触控通道k2构成的触控对称为触控对k1k2,等等。
基于图2所示意的触控装置,下面描述三排触控区域中触控通道的几种可能的走线方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通道的走线方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触控区域L1与触控区域L2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任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可以并列设置,比如触控对12和触控对k1k2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触控对k1k2位于触控对12的下方;触控对34和触控对k3k4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触控对k3k4位于触控对34的下方;触控对56和触控对k5k6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触控对k5k6位于触控对56的下方。
如图3所示,靠近第一窄边的触控区域L1中的任意触控通道可以通过上走线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靠近第二窄边(与第一窄边相对设置的窄边)的触控区域L3中的任意触控通道可以通过下走线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比如,触控通道1可以通过上走线a1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1、触控通道2可以通过上走线a2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2、触控通道3可以通过上走线a3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3、触控通道4可以通过上走线a4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4、触控通道5可以通过上走线a5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5、触控通道6可以通过上走线a6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6、触控通道7可以通过下走线a7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7、触控通道8可以通过下走线a8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8、触控通道9可以通过下走线a9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9、触控通道10可以通过下走线a10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10、触控通道11可以通过下走线a11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11、触控通道12可以通过下走线a12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12
针对于任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比如图3所示意的触控对12和触控对k1k2,触控对k1k2的触控通道k1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12的触控通道1,并经由上走线a1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1;如此,由于触控通道k1与触控通道1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实现连通,因此在增加触控通道k1的同时可以无需在触控芯片上为触控通道k1另开端口,且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不会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走线可以金属导电线,或者也可以为成本较低的其它类型导电线,相应地,第一类型导电线可以为氧化铟锡ITO导电线,或者也可以为透明的其它类型导电线,具体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是一种示例性的简单说明,并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定;具体实施中,触控区域L1与触控区域L2中相互对应的触控对的组数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进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一组,或者也可以设置为多组,不作限定。比如,若触控对12和触控对k1k2、触控对34和触控对k3k4、触控对56和触控对k5k6分别为三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则触控对k1k2的触控通道k1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12的触控通道1,并可以经由上走线a1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1,触控对k3k4的触控通道k3也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34的触控通道3,并可以经由上走线a3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3,触控对k5k6的触控通道k5也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56的触控通道5,并可以经由上走线a5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5;或者,若触控对12和触控对k1k2为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触控对34和触控对k3k4、触控对56和触控对k5k6不是相互对应的触控对,则触控对k1k2的触控通道k1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12的触控通道1,并可以经由上走线a1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1,触控对k3k4中的触控通道k3以及触控对k5k6中的触控通道k5可以通过预设走线连接触控芯片的另开端口,等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通道的走线方式示意图,如图4所示,触控区域L1与触控区域L2中可以设置有至少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任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可以沿第一窄边方向错开预设间距,比如触控对12和触控对k3k4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触控对k3k4与触控对12沿第一窄边方向错开一个触控对的距离;触控对34和触控对k5k6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触控对k5k6与触控对34沿第一窄边方向错开一个触控对的距离。
如图4所示,可以预先在触控芯片200上另开端口b13,触控对k3k4的触控通道k3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12的触控通道1,并经由上走线a1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1,触控对k5k6的触控通道k5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34的触控通道3,并经由上走线a3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3,触控对k1k2的触控通道k1可以通过预设走线a13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13
在图4所示意的触控装置中,由于触控区域L1和触控区域L2在竖直方向上不存在相互连通的触控通道,因此当用户的两个手指分别触摸在触控区域L1和触控区域L2的同一竖直方向时(比如用户两指在竖直方向内滑或外滑),触控芯片200可以准确检测两指的位置;也就是说,图4所示意的触控装置中两指触控区域的检测范围可以包括上中1/3触控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是一种示例性的说明,并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定;具体实施中,相互对应的触控对也可以错开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触控对的距离,不作限定。
下面基于图3所示意的走线方式,描述触控通道k2、触控通道k4和触控通道k6的可能走线方式。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可以在触控芯片200上另开触控通道K2对应的端口b14、触控通道K4对应的端口b15和触控通道K6对应的端口b16,触控通道k2可以通过走线a14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14,触控通道k4可以通过走线a15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15,触控通道k6可以通过走线a16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16。在该示例中,由于触控区域L1和触控区域L3、触控区域L2和触控区域L3中均不存在相互连通的触控通道,因此当用户的两个手指分别触摸在触控区域L1和触控区域L3上,或者当用户的两个手指分别触摸在触控区域L2和触控区域L3上时,触控芯片200可以准确检测两指的位置;也就是说,该示例中两指触控区域的检测范围可以包括上下1/3触控范围以及中下1/33触控范围。
在又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触控对12、触控对k1k2和触控对78可以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触控对34、触控对k3k4和触控对910可以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触控对56、触控对k5k6和触控对1112可以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其中,任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可以并列设置,比如触控对k1k2位于触控对12的下方,触控对78位于触控对k1k2的下方;触控对k3k4位于触控对34的下方,触控对910位于触控对k3k4的下方;触控对k5k6位于触控对56的下方,触控对1112位于触控对k5k6的下方。
如图6所示,针对于任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比如触控对12、触控对k1k2和触控对78,触控对k1k2的触控通道k1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12的触控通道1,并经由上走线a1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1,触控对k1k2的触控通道k2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78的触控通道8,并经由下走线a8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8;如此,由于触控通道k1与触控通道1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实现连通,触控通道k2与触控通道8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实现连通,因此在增加触控对k1k2的同时可以无需在触控芯片上为触控通道k1和触控通道k2另开端口,且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不会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下面基于图4所示意的走线方式,描述触控触控通道k2、触控通道k4和触控通道k6的可能走线方式。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7所示,触控对12、触控对k3k4和触控对78可以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触控对34、触控对k5k6和触控对910可以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其中,针对于任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比如触控对12、触控对k3k4和触控对78,触控对12和触控对78可以并列设置,触控对k3k4与触控对12在第一窄边方向上可以具有预设间隙(比如一个触控对的距离)。
如图7所示,可以预先在触控芯片200上另开端口b17和端口b18,触控对k3k4的触控通道k3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12的触控通道1,并经由上走线a1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1,触控对k3k4的触控通道k4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78的触控通道8,并经由下走线a8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8;触控对k5k6的触控通道k5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34的触控通道3,并经由上走线a3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3;触控对k5k6的触控通道k6可以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通触控对910的触控通道10,并经由下走线a10连接触控芯片的端口b10;触控对k1k2的触控通道k1可以通过预设走线a17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17,触控对k1k2的触控通道k2可以通过预设走线a18连接触控芯片200的端口b18
需要说明的是,图3~图7仅是几种示例性的简单说明,并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定,具体实施中,当触控膜100上设置有3排触控区域时,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设置每排触控区域中触控对的数量、任意相邻的两排触控区域中相互对应的触控对的组数、三排触控区域中相互对应的触控对的组数、相互对应的触控对错开的预设间隙的长度、任意触控对中触控通道与触控芯片上接口的连线方式,比如可以为图3~图7描述的几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也可以为图3~图7描述的几种方式中任意几种的组合形式,不作限定。
图2~图7描述了触控装置沿第一长边方向设置三排触控区域的几种可能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装置沿第一长边方向也可以设置三排以上的触控区域。具体地说,触控区域L3与第二窄边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排触控区域,比如触控区域L4、……、触控区域Ln,n为大于或等于4的整数;其中,至少一排触控区域中任一排触控区域的触控通道可以通过预设走线连接触控芯片200,预设走线可以位于任一排触控区域远离第三触控区域的一侧。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膜上可以设置三排或三排以上的触控区域,相比于现有技术设置两排触控区域的方式来说,触控区域增多会使得触控通道的长度变短,从而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线性度;也就是说,上述设计的触控检测精度更好。
示例性的,图8为包含四排触控区域的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触控装置沿第一长边方向可以依次设置触控区域L1、触控区域L2、触控区域L3和触控区域L4,触控区域L1和触控区域L2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或者触控区域L1、触控区域L2和触控区域L3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相互对应的触控对可以按照图3~图7中的任一项进行设置,或者也可以按照图3~图7中的任一项的组合进行设置。
如图8所示,可以预先在触控芯片200上另开多个端口,如此,触控区域L3中的每个触控通道可以通过预设走线连接触控芯片200上的端口;相应地,触控通道L4中的每个触控通道可以通过下走线连接触控芯片200上的原有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触控区域L3与第二窄边之间设置有多排触控区域时,靠近第二窄边的触控区域中的触控通道可以通过下走线连接触控芯片200上的原有端口;相应地,在一个示例中,针对于任一其它触控区域,可以在触控芯片200上设置对应的端口,从而使得所述任一其它触控区域中的每个触控通道通过预设走线连接对应的端口;在另一个示例中,针对于任意3个相邻的其它触控区域,可以采用图3~图7中任一种方式连接3个相邻的其它触控区域中的触控通道,且针对于所述3个相邻的其它触控区域中位于两端的触控区域,可以使得位于两端的触控区域中的触控通道通过预设走线连接触控芯片200上的另开端口;在又一个示例中,可以结合上述两个示例的连线方式连接其他触控区域中的触控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触控膜100的上方还可以设置有玻璃显示屏,触控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上的触控装置,终端设备可以为任意具有显示屏的终端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Ipad等,具体不作限定。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触控装置包括触控膜,触控膜包括第一长边和第一窄边,触控膜沿第一长边方向设置有至少三排触控区域,每排触控区域包括呈长方形结构的至少一个触控对,每个触控对包括第一触控通道和第二触控通道;第一触控通道和第二触控通道为存在倒置关系的直角三角形结构;至少三排触控区域中靠近第一窄边的第一触控区域设置有第一触控对,至少三排触控区域中与第一触控区域相邻的第二触控区域设置有第二触控对,第二触控对的第一触控通道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接第一触控对的第一触控通道,并经由第一预设走线连接触控芯片;其中,第一预设走线位于第一窄边的外侧。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触控屏划分为至少三排触控区域,可以在电子设备的长宽比增大时保证较好的触控线性度,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上下半屏分区的方式来说,可以提高触控点定位的精度;且,通过使用透明导电线导通相邻的触控区域中触控对的触控通道,并共同连接触控芯片,可以在不改变触控芯片接口的情况下增加触控分区,还可以不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从而可以在提高触控点定位的精度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膜,所述触控膜包括第一长边和第一窄边,所述触控膜沿所述第一长边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三排触控区域,每排触控区域包括呈长方形结构的至少一个触控对,每个触控对包括第一触控通道和第二触控通道;所述第一触控通道和所述第二触控通道为存在倒置关系的直角三角形结构;
所述至少三排触控区域中靠近所述第一窄边的第一触控区域设置有第一触控对,所述至少三排触控区域中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相邻的第二触控区域设置有第二触控对,所述第二触控对的第一触控通道通过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接所述第一触控对的第一触控通道,并经由第一预设走线连接触控芯片;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走线位于所述第一窄边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二触控区域远离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触控区域,所述第三触控区域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相邻,所述第三触控区域设置有第三触控对;
所述第二触控对的第二触控通道通过所述透明的第一类型导电线连接所述第三触控对的第二触控通道,并经由第二预设走线连接触控芯片,所述第二预设走线位于所述第三触控区域远离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对与所述第二触控对沿所述第一长边方向同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对与所述第二触控对在所述第一窄边方向上存在第一预设间距,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等于所述第一触控对沿所述第一窄边方向的长度的倍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对、所述第二触控对和所述第三触控对沿所述第一长边方向同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对与所述第三触控对沿所述第一长边方向同列设置,所述第一触控对与所述第二触控对在所述第一窄边方向上存在第一预设间距,所述第一预设间距等于所述第一触控对沿所述第一窄边方向的长度的倍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还包括第二窄边,所述第二窄边与所述第一窄边对应设置;
所述第三触控区域靠近所述第二窄边,所述第二预设走线位于所述第二窄边的外侧;或者,
所述第三触控区域与所述第二窄边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排触控区域,所述至少一排触控区域中任一排触控区域的触控通道通过第三预设走线连接所述触控芯片,所述第三预设走线位于所述任一排触控区域远离所述第三触控区域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对、所述第二触控对和所述第三触控对构成一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
所述至少一排触控区域包括一组或多组相互对应的触控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走线、第二预设走线或第三预设走线为金属导电线,所述第一类型导电线为氧化铟锡ITO导电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触控膜上方的玻璃显示屏。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
CN201910840443.4A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触控装置 Active CN110597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0443.4A CN110597413B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触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0443.4A CN110597413B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7413A CN110597413A (zh) 2019-12-20
CN110597413B true CN110597413B (zh) 2022-02-25

Family

ID=68857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0443.4A Active CN110597413B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9741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9264B1 (ko) * 2007-06-14 2009-07-27 주식회사 애니텍 정전용량방식의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키패드 일체형통신단말장치
CN203241970U (zh) * 2013-04-03 2013-10-16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层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自电容触摸屏
CN203324948U (zh) * 2013-06-24 2013-12-04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器
CN204331690U (zh) * 2014-12-17 2015-05-13 深圳市帝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多点触控显示的集成式电容触摸屏
KR20160089680A (ko) * 2015-01-20 2016-07-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스크린 장치
CN108919994A (zh) * 2018-06-22 2018-11-30 圆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容式控制点感测装置与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 Analysis of Electrode Patterns i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Panels;Jeffrey Lee;《Journal of Display Technology》;20140205;第10卷(第5期);第362-366页 *
多点触摸技术的初步研究;秦万治;《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10315;第2011年卷(第03期);第I137-6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7413A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7523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for mitigating and/or exaggerating floating condition effects
US9542048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US9703415B2 (en) Touch panel, touch position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9921696B2 (en) Sensor with diffusing resistor
CN107656651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825536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WO2017016166A1 (en) Array substrat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094497A (zh) 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10502152B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9830028B2 (en) In-cell touch panel with self-capacitive electrodes and display device
EP2993563A1 (en) Touch pixel design for reducing visual artifacts
US20170235422A1 (en) Touch 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related control apparatus
US10884561B2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thereof for positioning a touch, and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109725772B (zh)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TWM495570U (zh) 觸控電極結構及應用其的觸控面板
US20150160762A1 (en) Control-point sensing panel
US10983628B2 (en) Touch module,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a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170044793A (ko) 터치 감지부,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CN104991677A (zh) 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5912176B (zh) 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210157430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101836B2 (en) Array substrate with dual gate structur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CN108958562A (zh) 触控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597413B (zh) 一种触控装置
US955209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