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6764B - 感应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6764B
CN110596764B CN201910697751.6A CN201910697751A CN110596764B CN 110596764 B CN110596764 B CN 110596764B CN 201910697751 A CN201910697751 A CN 201910697751A CN 110596764 B CN110596764 B CN 110596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icrocontroller
electromagnetic
inductor
receiv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77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96764A (zh
Inventor
王荣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exing Inductor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exing Inducto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exing Inductor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exing Inducto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977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96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96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6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96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6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1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using induction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感应设备,公开一种感应器,包括上盖与下盖,上盖内设置有电磁接收端、依次电连接的信号探测单元、放大电路、微控制器一、及信号发射端;下盖内设置有电磁发射端、依次电连接的信号接收端、微控制器二、及开关控制器件;电磁发射端与电磁接收端电磁感应连接,本发明的感应器,相较于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供电,利用电磁发射端与电磁接收端之间的电磁感应连接,能够有效降低外部电源电路与信号探测单元之间的电源纹波信号,使得传递至微控制器的噪声信号降低,从而减少微控制器的误判断,提升感应器的动作精度,且无需降低微控制器灵敏度预设阈值,同时能够合理控制感应器成本。

Description

感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设备,尤其涉及感应器。
背景技术
感应器由于其方便、节能等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楼梯、走道、洗手间以及电梯等众多公共生活场所,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红外感应器的系统架构图,常规红外感应器主要包括AC-DC电源电路37、信号探测单元4、放大电路5、微控制器38、开关控制器件11、各参数设定电路、及光感检测单元42等,由AC-DC电源电路37为各部分电路提供直流电源,当信号探测单元4探测到红外线信号后,通过信号线传递给放大电路5,经过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信号线传递给微控制器38,经过微控制器38分析处理后,输出开关控制信号,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又如,公开号为CN206179197U的实用新型专利也是类似的一种感应器。
虽说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感应器品类繁多,但是这些感应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上述图1中提及的常规红外感应器,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源电路与探测、放大、分析、控制电路通过有线连接提供供电,电源纹波信号通过有线传输至放大电路5,经过放大的噪声信号再传递至微控制器38,从而影响微控制器38的判断,导致感应器出现误动作现象,该现象只能通过降低微控制器38灵敏度预设阈值,以牺牲感应距离为代价来解决,带来不好的用户体验,即便有些高品质的电源电路能够输出较小的纹波信号,但是其成本较高,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不利于节能感应器的普及。再则,对于常规感应器电路,通常各部分电路集成于一块PCB线路板上,由于空间限制,电路布线距离较近,各种电路噪声都会通过有线或者耦合干扰微控制器38的判断,进而造成感应器误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感应器,能够有效降低电源纹波干扰以及布线过程中的各种噪声干扰,提高信噪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感应器,包括相互拼接的上盖与下盖,上盖内设置有电磁接收端、依次电连接的信号探测单元、放大电路、微控制器一、及信号发射端;下盖内设置有电磁发射端、依次电连接的信号接收端、微控制器二、及开关控制器件;电磁发射端与电磁接收端电磁感应连接,电磁发射端电连接于外部电源以获取外部电能并通过电磁感应将电能无线传输至电磁接收端以使电磁接收端输出电流,电磁接收端与信号探测单元电连接以为信号探测单元供电,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无线通讯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相较于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供电,利用电磁发射端与电磁接收端之间的电磁感应连接,能够有效降低外部电源电路与信号探测单元之间的电源纹波信号,使得传递至微控制器的噪声信号降低,从而减少微控制器的误判断,提升感应器的动作精度,且无需降低微控制器灵敏度预设阈值,同时能够合理控制感应器成本;另外,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之间的无线通讯连接,能够减少电路布线对微控制器的干扰,以降低电路布线距离较近所带来的各种电路噪声,进一步提升感应器的工作精度;同时,感应器的上、下盖能够完全分离,便于进行维修及维护,更加人性化。
作为优选,当信号探测单元监测到外部信号后将该外部信号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发送至微控制器一,微控制器一对放大后的外部信号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外部信号通过信号发射端无线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微控制器二将信号接收端所接收的编码信号进行解码并根据解码信号发送相应的开关控制信号至开关控制器件,开关控制器件根据接收的开关控制信号进行相应动作。
采用上述方案,微控制器一能够对信号探测单元测得并由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的外部检测信号以特定方式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后的信号通过信号发射端无线传输至对应的信号接收端内,再通过微控制器二对信号接收端接收的编码信号进行解码,最后再控制开关控制器件进行动作,使得外部检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编码及解码过程,从而使微控制器不会受到其他噪声信号的干扰,进而避免微控制器出现误判断现象,进一步提升微控制器的工作精度。
作为优选,上盖的端面开设有探测孔,探测孔上设置有菲涅尔镜片,菲涅尔镜片向外突出于上盖的上端面;信号探测单元设置于菲涅尔镜片所形成的容腔内。
采用上述方案,菲涅尔镜片能够提高信号探测单元的探测接收灵敏度,从而提升感应器的检测灵敏度。
作为优选,上盖的下端面对应于探测孔的位置安装有支撑盘,支撑盘靠近探测孔的端面安装有上线路板,放大电路、微控制器一、及信号发射端均设置于上线路板内,信号探测单元设置于上线路板靠近菲涅尔镜片的板面;下盖的上端面安装有接线盒,接线盒内安装有下线路板,信号接收端、微控制器二、及开关控制器件均设置于下线路板内;电磁发射端包括设置于接线盒靠近支撑盘的一侧并垂直向外延伸的插柱,插柱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发射磁环线圈;电磁接收端包括开设于支撑盘靠近接线盒的端面以供插柱插接的插槽,插槽内设置有接收磁环线圈。
采用上述方案,插柱与插槽之间的插接配合,使得发射磁环线圈与接收磁环线圈能够电磁感应连接,从而实现电磁发射端与电磁接收端之间的无线电能传输;同时,上线路板与下线路板分设于上盖及下盖,且上、下线路板的电性连接可通过电磁发射端与电磁接收端之间的电磁感应连接以及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之间的无线通讯连接实现;相较于传统的有线连接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电源纹波干扰以及布线过程中的各种噪声干扰,提高感应器的信噪比;还能实现上、下盖的完全分离,提升感应器的维修效率以及安装便利性。
作为优选,信号发射端为红外发射管,信号接收端为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正对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红外发射管能够发射经过编码的红外线,红外接收管能够接收由红外发射管所发出的编码红外线,从而实现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之间的无线通讯连接。
作为优选,接线盒的侧面开设有接线槽,接线槽内设置有安装于下线路板的接线柱组件。
采用上述方案,接线柱组件能够用于外接外部电源电路,从而为下线路板内的电路供电。
作为优选,下盖的端面开设有安装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安装孔能够将下盖固定于外部墙面,从而实现感应器的安装。
作为优选,下盖的端面开设有出线孔。
采用上述方案,外部电源电路的引线可通过出线孔进入感应器壳体内部,从而实现外部电源与感应器之间的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上盖的下端面并于靠近其边缘位置环设有内卡接环,下盖的上端面并于靠近其边缘位置环设有套接于内卡接环外侧的外卡接环;外卡接环的内壁环设有若干限位凸点,内卡接环的外壁环设有若干供限位凸点一一对应卡接的限位卡槽;每个限位卡槽沿着内卡接环的圆周方向延伸,限位卡槽的端部朝着靠近下盖的方向延伸有供限位凸点滑移进入限位卡槽内的引导槽。
采用上述方案,相互套接的内、外卡接环能够限定上、下盖之间的相对横向位置;限位卡槽与引导槽共同构成“L”型卡接槽,其与限位凸点之间的卡接配合,能够有效限定上、下盖之间的纵向位置,同时便于上、下盖拆装。
作为优选,限位卡槽的底部并于远离引导槽的一侧设置有凸起件,限位凸点的内壁开设有供凸起件卡嵌的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凸起件与凹槽之间的卡接配合,能够有效限定限位凸点于限位卡槽内滑移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从而提升上、下盖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1、相较于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供电,利用电磁发射端与电磁接收端之间的电磁感应连接,能够有效降低外部电源电路与信号探测单元之间的电源纹波信号,使得传递至微控制器的噪声信号降低,从而减少微控制器的误判断,提升感应器的动作精度,且无需降低微控制器灵敏度预设阈值,同时能够合理控制感应器成本;另外,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之间的无线通讯连接,能够减少电路布线对微控制器的干扰,以降低电路布线距离较近所带来的各种电路噪声,进一步提升感应器的工作精度;同时,感应器的上、下盖能够完全分离,便于进行维修及维护,更加人性化;
2、控制部分与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参数调整部分完全分离;同时,信号传送采用光电传输方式,使其与强电控制部分完全分离;
3、信号处理部分的供电采用极为简单的单磁芯接近藕合方式,并与强电部分完全分离,彻底将来自于电力网的干扰完全隔离,使电路的信噪比大大提高,从而带来信号处理精准度的提升;
4、本感应器的安装方式简单,拆装过程中无需借助第三方工具,安装时可以直接把感应信号处理部分的整体取下,使安装人员直接在控制器上进行电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红外感应器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感应器的系统架构图;
图4为本实施例二中感应器的爆炸图一;
图5为本实施例二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二中感应器的爆炸图二;
图7为本实施例二中感应器的立体剖视图一;
图8为本实施例二中感应器的立体剖视图二;
图9为本实施例二中感应器的爆炸图三;
图10为图4所示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4所示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三的电路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上盖;2、下盖;3、电磁接收端;4、信号探测单元;5、放大电路;6、微控制器一;7、信号发射端;8、电磁发射端;9、信号接收端;10、微控制器二;11、开关控制器件;12、探测孔;13、菲涅尔镜片;14、支撑盘;15、上线路板;19、接线盒;20、下线路板;21、插柱;22、空腔;23、发射磁环线圈;24、插槽;25、接收磁环线圈;26、接线槽;27、接线柱组件;28、安装孔;29、出线孔;30、内卡接环;31、外卡接环;32、限位凸点;33、限位卡槽;34、引导槽;35、凸起件;36、凹槽;37、AC-DC电源电路;38、微控制器;39、负载;40、凹腔;41、容置槽;42、光感检测单元;43、光控设定单元;44、延时设定单元;45、灵敏度设定单元;46、调光设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感应器,包括相互拼接的上盖1与下盖2,上盖1内设置有电磁接收端3、依次电连接的信号探测单元4、放大电路5、微控制器一6、及信号发射端7;下盖2内设置有电磁发射端8、依次电连接的信号接收端9、微控制器二10、及开关控制器件11。其中,信号探测单元4为具有探知外部物理信号功能的传感器或者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红外探测单元、微波探测单元等;微控制器一6与微控制器二10均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芯片,包括但不限于单片机、CPU、MCU、ARM等;信号发射端7为红外发射管,信号接收端9为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正对设置;开关控制器件11优选为继电器,其可外接负载39,负载39包括但不限于蜂鸣器、照明元件等。更具体的,电磁发射端8与电磁接收端3电磁感应连接,电磁发射端8电连接于外部电源以获取外部电能并通过电磁感应将电能无线传输至电磁接收端3以使电磁接收端3输出电流,电磁接收端3与信号探测单元4电连接以为信号探测单元4供电,信号发射端7与信号接收端9无线通讯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信号探测单元4监测到外部信号后将该外部信号经过放大电路5放大发送至微控制器一6,微控制器一6对放大后的外部信号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外部信号通过信号发射端7无线传输至信号接收端9,微控制器二10将信号接收端9所接收的编码信号进行解码并根据解码信号发送相应的开关控制信号至开关控制器件11,开关控制器件11根据接收的开关控制信号进行相应动作,从而控制感应器外接负载39的工作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盖1与下盖2均呈圆盘状,上盖1的端面开设有探测孔12,该探测孔12优选呈圆形,并与上盖1同心设置。探测孔12上设置有菲涅尔镜片13,菲涅尔镜片13向外突出于上盖1的上端面,其优选为半球状壳体,信号探测单元4设置于菲涅尔镜片13所形成的容腔内。其中,信号探测单元4可设置成多个,多个信号探测单元4朝各自不同的方向设置,以增加感应器的感应范围。
更进一步的,如图6、图7和图8所示,上盖1的下端面对应于探测孔12的位置安装有支撑盘14,该支撑盘14优选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于上盖1的盖合面;支撑盘14靠近探测孔12的端面安装有上线路板15,且支撑盘14的端面开设有供上线路板15容置的凹腔40,上线路板15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于凹腔40底部。另外,放大电路5、微控制器一6、及信号发射端7均设置于上线路板15内,信号探测单元4设置于上线路板15靠近菲涅尔镜片13的板面,其中信号探测单元4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上线路板15。
更进一步的,下盖2的上端面安装有接线盒19,下盖2的上端面设置有供接线盒19的底部卡嵌的容置槽41;接线盒19优选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于下盖2的端面。接线盒19内安装有下线路板20,信号接收端9、微控制器二10、及开关控制器件11均设置于下线路板20内。电磁发射端8包括设置于接线盒19靠近支撑盘14的一侧并垂直向外延伸的插柱21,插柱21内设置有空腔22,该空腔22优选呈圆柱状,空腔22内设置有发射磁环线圈23。电磁接收端3包括开设于支撑盘14靠近接线盒19的端面以供插柱21插接的插槽24,该插槽24的形状尺寸适应于插柱21的外形尺寸,以使插柱21与插槽24能够相互匹配,插槽24内设置有接收磁环线圈25。更具体的,插槽24由支撑盘14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因此能够于支撑盘14靠近上线路板15的一侧形成一中空圆柱体,接收磁环线圈25套设于该形成的圆柱体上。其中,发射磁环线圈23电连接于外部电源以获取电能,接收磁环线圈25电连接于信号探测单元4并与发射磁环线圈23形成电磁感应连接,以为信号探测单元4供电。
更进一步的,接线盒19的侧面开设有接线槽26,接线槽26内设置有安装于下线路板20的接线柱组件27,该接线柱组件27分为两组,一组用于电源接线,另一组用于调光输出接线,两者位置可根据实际布线需求做出相应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的,上线路板15靠近菲涅尔镜片13的板面还设置有光感检测单元42,该光感检测单元42设置于菲涅尔镜片13所形成的容腔内;如图9所示,上线路板15的另一板面设置有光控延时灵敏度设定单元与调光设定单元46,光控延时灵敏度设定单元包括光控设定单元43、延时设定单元44以及灵敏度设定单元45,其设置于支撑盘14远离菲涅尔镜片13的端面,便于用户进行调节。且调光设定单元46也设置于支撑盘14远离菲涅尔镜片13的端面。
更进一步的,如图4、图10和图11所示,上盖1的下端面并于靠近其边缘位置环设有内卡接环30,下盖2的上端面并于靠近其边缘位置环设有套接于内卡接环30外侧的外卡接环31;其中,外卡接环31的内径等于或者略大于内卡接环30的外径,使得两者能够紧密配合。外卡接环31的内壁环设有若干限位凸点32,该限位凸点32优选有三个,三个限位凸点32呈等间隔排列。内卡接环30的外壁环设有若干供限位凸点32一一对应卡接的限位卡槽33;该限位卡槽33优选有三个,三个限位卡槽33沿着内卡接环30的圆周方向等间隔排列。每个限位卡槽33沿着内卡接环30的圆周方向延伸,限位卡槽33的端部朝着靠近下盖2的方向延伸有供限位凸点32滑移进入限位卡槽33内的引导槽34。引导槽34与限位卡槽33共同构成“L”型卡接槽,该“L”型卡接槽与限位凸点32相配合,能够有效限定上盖1与下盖2之间的位置,从而实现两者的拼装。限位卡槽33的底部并于远离引导槽34的一侧设置有凸起件35,该凸起件35优选呈半圆柱状,其垂直于限位卡槽33的长度方向,并与限位卡槽33远离引导槽34的一端保持有间隔。限位凸点32的内壁开设有供凸起件35卡嵌的凹槽36,该凹槽36也优选呈半圆柱状,其长度方向垂直于外卡接环31所在端面。
更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下盖2的端面开设有安装孔28。同时,下盖2的端面开设有出线孔29。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28与出线孔29的位置可根据需要作出调整,且不与接线盒19的底部相重合,避免造成不便。
拆卸上盖1与下盖2时,将上盖1反向转动,以使限位凸点32能够克服凹槽36与凸起件35之间的阻尼实现反向滑移,并通过引导槽34脱离限位卡槽33,以此完成上盖1与下盖2之间的拆分。当上盖1与下盖2分离后,便可进行感应器的安装,用户可通过安装孔28与螺钉(未图示)的配合,将下盖2安装于外部墙体或者天花板上。然后通过出线孔29将外部电源及负载39引线引导至下盖2内,并于接线盒19内进行接线,接线可借助接线柱组件27实现,其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接线完成后,便可安装上盖1。
安装上盖1与下盖2时,将下盖2的外卡接环31套接于上盖1的内卡接环30,同时接线盒19上的插柱21插接于支撑盘14的插槽24内,以使发射磁环线圈23与接收磁环线圈25完成装配,从而实现感应器内部信号探测单元4的电磁感应连接;然后将外卡接环31内壁的限位凸点32一一滑移卡接至内卡接环30对应的引导槽34内,并将限位凸点32推至引导槽34底部,然后转动上盖1,以驱动限位凸点32进入限位卡槽33,直至限位凸点32上的凹槽36卡嵌至限位卡槽33内的凸起件35,便完成了上盖1与下盖2之间的安装。同时,信号发射端7与信号接收端9相对设置,以完成微控制器一6与微控制器二10之间的无线通讯连接。当感应器上电后,电磁发射端8与电磁接收端3便能够电磁感应连接,以为信号探测单元4、光感检测单元42、光控延时灵敏度设定单元及调光设定单元46供电。而信号发射端7则能发射经过编码的红外线信号,信号接收端9能够接收由信号发射端7所发出的编码红外线信号,从而实现信号发射端7与信号接收端9之间的无线通讯连接。另外,红外线信号具有一定穿透性,因此其能依次穿过支撑盘14及接线盒19的壳体至接线盒19内的信号接收端9。
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于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电磁发射端8的具体电路结构如下,其包括电阻R24、R25、电容C11、C12、C13、场效应管Q3、二极管D4以及感应线圈L3;电阻R24的一端耦接于微控制器二10的信号输出端,另一端耦接于场效应管Q3的栅极,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漏极耦接于感应线圈L3的一端,感应线圈L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1接地;电容C13并联于感应线圈L3的两端;电阻R25并联于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源极;二极管D4的阳极耦接于场效应管Q3的漏极,阴极耦接于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外部电源通过AC-DC电源电路37耦接于电容C11与C13的连接点。其中,外部电源通常为市电,而感应线圈L3即为发射磁环线圈23。
上述电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外部电源通常为市电,其经由AC-DC电源电路37整流后,作用于感应线圈L3,以为感应线圈L3供电;微控制器二10通过信号输出端输出PWM脉冲信号至场效应管Q3的栅极,以使场效应管Q3反复通断,从而使流经感应线圈L3的电流反复通断,使得感应线圈L3能够形成感应磁场,并作用于与之相配合的接收磁环线圈25,进而使电磁发射端8与电磁接收端3形成电磁感应连接。

Claims (8)

1.一种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拼接的上盖(1)与下盖(2),上盖(1)内设置有电磁接收端(3)、依次电连接的信号探测单元(4)、放大电路(5)、微控制器一(6)、及信号发射端(7);下盖(2)内设置有电磁发射端(8)、依次电连接的信号接收端(9)、微控制器二(10)、及开关控制器件(11);电磁发射端(8)与电磁接收端(3)电磁感应连接,电磁发射端(8)电连接于外部电源以获取外部电能并通过电磁感应将电能无线传输至电磁接收端(3)以使电磁接收端(3)输出电流,电磁接收端(3)与信号探测单元(4)电连接以为信号探测单元(4)供电,信号发射端(7)与信号接收端(9)无线通讯连接;
上盖(1)的端面开设有探测孔(12),探测孔(12)上设置有菲涅尔镜片(13),菲涅尔镜片(13)向外突出于上盖(1)的上端面;信号探测单元(4)设置于菲涅尔镜片(13)所形成的容腔内;上盖(1)的下端面对应于探测孔(12)的位置安装有支撑盘(14),支撑盘(14)靠近探测孔(12)的端面安装有上线路板(15),放大电路(5)、微控制器一(6)、及信号发射端(7)均设置于上线路板(15)内,信号探测单元(4)设置于上线路板(15)靠近菲涅尔镜片(13)的板面;下盖(2)的上端面安装有接线盒(19),接线盒(19)内安装有下线路板(20),信号接收端(9)、微控制器二(10)、及开关控制器件(11)均设置于下线路板(20)内;电磁发射端(8)包括设置于接线盒(19)靠近支撑盘(14)的一侧并垂直向外延伸的插柱(21),插柱(21)内设置有空腔(22),空腔(22)内设置有发射磁环线圈(23);电磁接收端(3)包括开设于支撑盘(14)靠近接线盒(19)的端面以供插柱(21)插接的插槽(24),插槽(24)内设置有接收磁环线圈(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当信号探测单元(4)监测到外部信号后将该外部信号经过放大电路(5)放大发送至微控制器一(6),微控制器一(6)对放大后的外部信号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外部信号通过信号发射端(7)无线传输至信号接收端(9),微控制器二(10)将信号接收端(9)所接收的编码信号进行解码并根据解码信号发送相应的开关控制信号至开关控制器件(11),开关控制器件(11)根据接收的开关控制信号进行相应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信号发射端(7)为红外发射管,信号接收端(9)为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正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接线盒(19)的侧面开设有接线槽(26),接线槽(26)内设置有安装于下线路板(20)的接线柱组件(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下盖(2)的端面开设有安装孔(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下盖(2)的端面开设有出线孔(2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上盖(1)的下端面并于靠近其边缘位置环设有内卡接环(30),下盖(2)的上端面并于靠近其边缘位置环设有套接于内卡接环(30)外侧的外卡接环(31);外卡接环(31)的内壁环设有若干限位凸点(32),内卡接环(30)的外壁环设有若干供限位凸点(32)一一对应卡接的限位卡槽(33);每个限位卡槽(33)沿着内卡接环(30)的圆周方向延伸,限位卡槽(33)的端部朝着靠近下盖(2)的方向延伸有供限位凸点(32)滑移进入限位卡槽(33)内的引导槽(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限位卡槽(33)的底部并于远离引导槽(34)的一侧设置有凸起件(35),限位凸点(32)的内壁开设有供凸起件(35)卡嵌的凹槽(36)。
CN201910697751.6A 2019-07-31 2019-07-31 感应器 Active CN110596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7751.6A CN110596764B (zh) 2019-07-31 2019-07-31 感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97751.6A CN110596764B (zh) 2019-07-31 2019-07-31 感应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6764A CN110596764A (zh) 2019-12-20
CN110596764B true CN110596764B (zh) 2021-12-07

Family

ID=68853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7751.6A Active CN110596764B (zh) 2019-07-31 2019-07-31 感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967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2470B (zh) * 2020-12-30 2021-11-16 广东奥莱敏控技术有限公司 快拆装式装墙结构及感应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2678Y (zh) * 2007-07-11 2008-07-30 深圳市普尔测量系统有限公司 测距式洁具感应器
CN101879046A (zh) * 2010-06-13 2010-11-10 深圳市瑞沃卫浴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感应皂液装置
CN202738202U (zh) * 2012-07-29 2013-02-13 中山市倍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供电的照明灯具
CN203097567U (zh) * 2013-01-18 2013-07-31 长春理工大学 红外自动门感应器及自动门
CN204062610U (zh) * 2014-09-05 2014-12-31 宁波永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灵敏度一体式红外感应led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6021B2 (ja) * 2004-02-20 2007-09-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位置計測システム
JP5506335B2 (ja) * 2009-11-04 2014-05-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人体感知センサ
CN102682548B (zh) * 2012-05-25 2014-07-23 南京业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光纤通断主动探测器
CN102711327A (zh) * 2012-05-25 2012-10-03 天津工业大学 基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led室内台灯
JP6160083B2 (ja) * 2013-01-08 2017-07-12 株式会社Ihi 異物検知装置
CN104991279A (zh) * 2015-07-08 2015-10-21 浙江鼎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蚁检测手持探测器及其探测方法
US10381881B2 (en) * 2017-09-06 2019-08-13 Apple Inc. Architecture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er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2678Y (zh) * 2007-07-11 2008-07-30 深圳市普尔测量系统有限公司 测距式洁具感应器
CN101879046A (zh) * 2010-06-13 2010-11-10 深圳市瑞沃卫浴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感应皂液装置
CN202738202U (zh) * 2012-07-29 2013-02-13 中山市倍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供电的照明灯具
CN203097567U (zh) * 2013-01-18 2013-07-31 长春理工大学 红外自动门感应器及自动门
CN204062610U (zh) * 2014-09-05 2014-12-31 宁波永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灵敏度一体式红外感应led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6764A (zh) 2019-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5548B2 (en) Wireless control device
CN103365280B (zh) 智能家居综合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EA024037B1 (ru) Способ подсоединения переключателей питания переменным током, датчиков то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двусторонней ик-связи,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их и световодных кабелей и система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их содержащая
CN110596764B (zh) 感应器
CN201063196Y (zh) 无线数码遥控电源开关的信号接收控制器
CN204045865U (zh) 多功能智能遥控排插
US11296551B2 (en) Universal resonant induction coupling for luminaire in a high-moisture environment
US20190150251A1 (en) Smart illuminating controller
CN205301918U (zh) 一种新型单火取电智能开关
KR20140011755A (ko) 무선충전 시스템
KR20130010778A (ko) 무선 통신부와 led 발광부가 일체화된 led 조명 모듈
CN203340043U (zh) 一种可调式微波感应开关
CN213638287U (zh) 一种智能触摸调光开关及其应用的灯具
CN2901450Y (zh) 多路遥控开关
CN108133589B (zh) 电力设备性能无线监测系统
CN105807665A (zh) 智能语音识别面板
CN110661340A (zh) 一种可外接替换无线模块的智能电源
US20200036202A1 (en) Piece of furniture and electromotive furniture drive comprising a charging apparatus
CN210075189U (zh) 一种人体感应开关
CN210462629U (zh) 一种带有多数据采集功能的照明设备
CN211694635U (zh) 一种基于红外通信的灯具无线组网系统
CN210957913U (zh) 一种可外接替换无线模块的智能电源
CN215268232U (zh) 一种新型感应开关
CN219349793U (zh) 一种智能语音红外遥控器
CN210576949U (zh) 同时安装多种电器的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