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95239A - 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95239A
CN110595239A CN201910718967.6A CN201910718967A CN110595239A CN 110595239 A CN110595239 A CN 110595239A CN 201910718967 A CN201910718967 A CN 201910718967A CN 110595239 A CN110595239 A CN 110595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vaporation
inlet
outlet
cond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89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95239B (zh
Inventor
李强
陈浩
石秋雨
穆小斌
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7189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952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95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5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95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5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包括蒸发板、冷凝板、储液器、气体管路、液体管路;所述蒸发板的液体入口与储液器的液体出口通过液体管路相连,所述冷凝板上端的进口与蒸发板的出口通过气体管路相连;所述冷凝板的下端出口与储液器的进口通过液体管路相连,由此形成装置的循环回路;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可应用于自然对流条件下的电力设备散热。

Description

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网系统的发展,低压单相用电负荷增长迅猛,由此引发的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日渐突出。通过使用可关断的IGBT等开关部件进行适当的触发 控制,可输出幅值可调、相位角可调的电流或电压,从而实现平衡三相负荷电流和无功 补偿的功能。在工作过程中大功率IGBT模块会产生很大的损耗,这些损耗通常会变为 废热,为防止大功率IGBT模块因为过热而损坏,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散热。
目前IGBT模块所在的机柜内部经常使用单相受迫对流换热技术,需要外部动力,增加了机柜内部的能耗。而相比采用强迫对流换热技术,自然冷却噪音小,不需要外部 动力,运行稳定,因而更适用于无人值守等场合且可以有效减小能耗。对于大功率电力 设备而言,自然对流较低的散热能力限制了其应用,因而可以采用增大对流换热面积的 方式强化自然对流的散热能力。而随着换热面积的增大,传统的冷凝板不能将热源废热 有效的传递至冷凝板远离热源的位置,因而散热效率不高,而工质相变时温度均匀一致 且传热系数较高,具有高导热性和良好的均温性,且相变换热技术如环路热管、均温板、 重力热管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可以考虑将相变换热技术应用到冷凝板内部。对于 应用于大功率电力设备的散热装置而言,可以采用相变换热技术将热源处的热量有效均 匀地传递至散热装置表面,从而实现对大功率电力设备的及时有效散热。
各国研究人员都对相变换热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针对通过相变换热远距 离传输热量如环路热管等给与了很多的关注。但是针对大功率电力设备,其换热量非常大,目前多采用水冷、风冷等方式对散热装置进行冷却。文献(Song H,Zhi-Chun L,Jing Z,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f an ammonia loop heat pipe with a flat plateevapora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102)2016,1050-1055.)对具有平板蒸发器的氨环路热管热特性进行了 研究,环路热管冷凝器通过水冷进行冷却,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功率在20W-110W之间时, 该回路能在无温度振荡的情况下成功启动和运行,系统对热负荷循环的响应也很快。但 是针对无人值守的大功率电力设备,自然对流散热才是其优选散热方式,因而文献中采 用水冷的散热装置不适用于自然对流条件下的大功率电力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以 提供一种适用于自然对流条件下的电力设备散热装置,且无需外部动力,减小散热装置体积。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包括蒸发板、冷凝板、储液器、气体管路、液体管路;
所述蒸发板的液体入口与储液器的液体出口通过液体管路相连,所述冷凝板上端的 进口与蒸发板的出口通过气体管路相连;所述冷凝板的下端出口与储液器的进口通过液 体管路相连,由此形成装置的循环回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多块冷凝板和蒸发板相结合,蒸发流道,冷凝流道22以及管路所形成的相变循环回路可对大功率电力设备进行有效散热,浮力驱动气体工质上升,重力驱动工质下降,无需外部动力就可以将废热从蒸发板传递至冷凝板,散热装置体积小。
(2)蒸发板微通道结构可以加强工质与蒸发板内表面的热交换,从而强化了蒸发板的换热性能。
(3)冷凝板具有多块相互平行结构尺寸相同的冷板,结构紧凑,在大大增加散热表面积的同时减少了所需空间。
(4)冷凝板入口横向流道21呈圆弧形,从而保证进入单个冷凝板的工质均匀分配到每根竖向冷凝流道22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散热器内部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蒸发板结构剖面图。
图5是冷凝板内部流道不均匀度随角度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结合图1,本发明的一种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包括蒸发板1、冷凝板2、储液器3、气体管路4、液体管路5;
所述蒸发板1的液体入口与储液器3的液体出口通过液体管路5相连,所述冷凝板2上端的进口与蒸发板1的出口通过气体管路4相连;所述冷凝板2的下端出口与储液 器3的进口通过液体管路5相连,由此形成装置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板1的进出口位 于蒸发板1的对角两端;所述冷凝板2的进出口分别位于板的顶部中间和底部中间;使 得工质在蒸发板1和冷凝板2内部每个槽道内的流阻相同,保证工质与蒸发板1和冷凝 板2进行充分热交换。所述蒸发板1内设有多个平行的蒸发微通道;所述冷凝板2进口、 出口均设有横向流道21,内设有m(m≥2)个平行的竖向冷凝流道22,将进口横向流 道21和出口横向流道21相连;所述进口横向流道21呈向下弯曲的圆弧形,出口横向 流道21呈向上弯曲的圆弧形,保证工质从进口横向流道21到每根竖向冷凝流道22的 流动阻力损失尽量接近,以及每根竖向冷凝流道22到出口横向流道21的流动阻力损失 接近。
阻力损失计算公式为:
式中,Δpi为工质从入口到第i根冷凝流道的流动阻力损失,λi为摩擦系数,li为流动路径长度,d为管路当量直径,ρ为工质密度,u为工质流动速度。
流动路径长度li与横向流道21的圆弧角α满足:
式中,m为冷凝流道22总数目,dg为冷凝流道22宽度,dj为相邻冷凝流道22的 间距,α为圆弧形横向流道21的角度。
摩擦系数λ可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ε为管路粗糙度。
通过改变圆弧形横向流道21的角度α,可以改变流动路径长度li,从而最终改变流动阻力损失,通过优化圆弧形管路角度α,使得工质从入口到每根竖向冷凝流道22的流 动阻力损失尽量接近,工质从入口到每根竖向冷凝流道22的流动阻力损失越接近,竖 向冷凝流道22不均匀度越小。
所述冷凝板2竖向冷凝流道22不均匀度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Qi为第i根冷凝流道22工质流量,为m根冷凝流道22平均工质流量。
所述冷凝流道22或蒸发微通道由相互平行的槽道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板1内部分布有多个呈阵列的加强柱,极大地增强蒸发板1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板1为多个,多个蒸发板1与水平面以一定的倾斜角度进行阵列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板2底部安装有支架,便于冷凝板2的通风。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板2外侧表面也间隔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翅片,可以使得整个装置的散热表面积进一步增大。
蒸发板1位于整个装置底部,使用时,蒸发板1和电力设备发热器件直接贴合,器件产生的废热可通过蒸发板1内部工质传至冷凝板2,无需外部输入动力,具有倾斜角 度的蒸发板1使得发生相变的工质在浮升力作用下进入冷凝板2,冷凝后的工质在重力 驱动下回流到蒸发板1。
实施例
结合图3、图4,为本发明的具有2块蒸发板、22块分冷凝板、单个冷凝板具有39 根冷凝流道22和单个蒸发板具有200根蒸发微通道时的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 热装置,包括第一蒸发板1-1和第二蒸发板1-2、22块分冷凝板组成的冷凝板2、储液 器3、气体管路4、液体管路5;所述蒸发板1包括200个蒸发微通道;所述冷凝板2 包括39个冷凝流道22;
所述储液器3的出口与第一蒸发板1-1和第二蒸发板1-2、的液体入口相连,蒸发板1-1和蒸发板1-2的气体出口通过气体管路4与第一分冷凝板2-1、第二分冷凝板2-2 直至第22分冷凝板2-22的入口相连,22个分冷凝板的出口与储液器3的入口相连,构 成整个装置的循环回路。
冷凝流道22或蒸发微通道由相互平行的槽道构成,槽道设置在蒸发板1或冷凝板2内,流体在槽道内部流动;单个基板内的槽道的流向一致。
所述蒸发板1-1和蒸发板1-2的槽道数量均为200个,22个分冷凝板的槽道数量均为39个,每根槽道都构成矩形结构,蒸发板的进出口位于蒸发板的对角两端,冷凝板2 的进出口分别位于板的顶部和底部中间,使得工质蒸发板和冷凝板内部每个槽道内的流 阻相同,保证工质与蒸发板和冷凝板进行充分热交换。
所述冷凝板2入口横向流道21呈向下弯曲的圆弧形,出口流道呈向上弯曲的圆弧形,保证工质从入口到每根竖向冷凝流道22的流动阻力损失尽量接近,阻力损失计算 公式为:
式中,Δpi为工质从入口到第i根冷凝流道的流动阻力损失,λi为摩擦系数,li为流动路 径长度,d为管路当量直径,ρ为工质密度,u为工质流动速度。
流动路径长度li与横向流道21的圆弧角α满足:
式中,m为冷凝流道总数目,dg为冷凝流道宽度,dj为相邻冷凝流道的间距,α为 圆弧形横向流道21的角度。
摩擦系数λ可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ε为管路粗糙度。
通过改变圆弧形横向流道21的角度α,可以改变流动路径长度li,从而最终改变流动阻力损失,通过优化圆弧形管路角度α,使得工质从入口到每根竖向冷凝流道22的流 动阻力损失尽量接近,工质从入口到每根竖向冷凝流道22的流动阻力损失越接近,竖 向冷凝流道22不均匀度越小。
所述冷凝板2竖向冷凝流道22不均匀度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Qi为第i根竖向流道工质流量,为m根竖向流道平均工质流量。
蒸发板L1长度为100-500mm,宽度W1为100-500mm,厚度H1为1.5-15mm,冷板 内部蒸发微通道长度L2为80-480mm,宽度W2为0.1-0.5mm,深度H2为0.1-2mm,冷 凝板长度L3为1000-3000mm,宽度W3为300-1500mm,厚度H3为3-15mm,冷凝板内 部竖向冷凝流道22长度L4为900-2900mm,宽度W4为3-15mm,深度H4为1-14mm, 冷凝板顶部气体管路渐缩角度为1°-10°,冷凝板内部圆弧形管路角度为27.5°-52.5°。
本发明的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蒸发板内部工质受热升温,发生相变产生气体工质,气体工质 在浮力驱动下通过气体管路4均匀分配到22个分冷凝板中,进入单个冷凝板2的气体 工质通过横向圆弧形管路均匀分配到每根竖向冷凝流道22中,气体工质在冷凝流道22 中与周围壁面进行热交换,然后重力驱动冷凝后的液体工质向下流动,通过液体管路5 进入储液器3,然后再通过液体管路5进入蒸发板1-1和蒸发板1-2中,从而完成了装 置内部的循环流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热源产生的废热通过工质的相变从蒸发板传递至 冷凝板2,然后通过冷凝板2-1、冷凝板2-2直至冷凝板2-22的表面自然对流释放到周 围环境,自然对流-相变耦合的装置具有优良的传热及散热性能,热源处的温度也得到 了很好的控制。
例如:在工质为R245fa,充液率40%,总的加热功率3600W,操作环境温度40℃, 如图5所示,圆弧形管路角度为40°时不均匀度达到最小值,表明在此角度下竖向流道 中工质流量分配更均匀。对于每块蒸发板上热流密度从31.7W/cm2-156.6W/cm2的非均 匀分布的热源,装置最高温度为74℃,蒸发板传热热阻为5.67×10-3℃/W,装置传热热 阻为1.08×10-3℃/W,对于大功率的电力设备,该装置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具有很好的传 热及散热性能。

Claims (7)

1.一种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板(1)、冷凝板(2)、储液器(3)、气体管路(4)、液体管路(5);
所述蒸发板(1)的液体入口与储液器(3)的液体出口通过液体管路(5)相连,所述冷凝板(2)上端的进口与蒸发板(1)的出口通过气体管路(4)相连;所述冷凝板(2)的下端出口与储液器(3)的进口通过液体管路(5)相连,由此形成装置的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板(1)的进出口位于蒸发板(1)的对角两端;所述冷凝板(2)的进出口分别位于板的顶部中间和底部中间;所述蒸发板(1)内设有多个平行的蒸发微通道;所述冷凝板(2)进口、出口均设有横向流道(21),内设有m个平行的竖向冷凝流道(22),将进口横向流道(21)和出口横向流道(21)相连,m≥2;所述进口横向流道(21)呈向下弯曲的圆弧形,出口横向流道(21)呈向上弯曲的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2)内横向流道(21)的圆弧角α与流动路径长度li满足:
式中,m为冷凝流道(22)总数目,dg为冷凝流道(22)宽度,dj为相邻冷凝流道(22)的间距,α为圆弧形横向流道(21)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板(1)内部分布有多个呈阵列的加强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板(1)为多个,多个蒸发板1与水平面呈倾斜角度进行阵列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2)底部安装有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2)外侧表面间隔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翅片。
CN201910718967.6A 2019-08-05 2019-08-05 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 Active CN110595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8967.6A CN110595239B (zh) 2019-08-05 2019-08-05 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8967.6A CN110595239B (zh) 2019-08-05 2019-08-05 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5239A true CN110595239A (zh) 2019-12-20
CN110595239B CN110595239B (zh) 2020-12-18

Family

ID=68853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8967.6A Active CN110595239B (zh) 2019-08-05 2019-08-05 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9523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35979A1 (en) * 2001-03-20 2002-09-26 Motorola, Inc Two-phase cool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748857Y (zh) * 2004-06-24 2005-12-28 上海交通大学 热管隔离低压蒸发器
CN2834120Y (zh) * 2005-09-07 2006-11-0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自然空冷式被动循环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
CN202836310U (zh) * 2012-06-25 2013-03-27 上海吉益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板状热交换元件及其水媒热交换装置
CN104880107A (zh) * 2015-05-18 2015-09-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改进型的超薄环路热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35979A1 (en) * 2001-03-20 2002-09-26 Motorola, Inc Two-phase cool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748857Y (zh) * 2004-06-24 2005-12-28 上海交通大学 热管隔离低压蒸发器
CN2834120Y (zh) * 2005-09-07 2006-11-0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自然空冷式被动循环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
CN202836310U (zh) * 2012-06-25 2013-03-27 上海吉益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板状热交换元件及其水媒热交换装置
CN104880107A (zh) * 2015-05-18 2015-09-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改进型的超薄环路热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95239B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87185B2 (ja) 無動力冷却型太陽電池板
CN209281327U (zh) 一种气冷浸没式超级计算中心散热系统
TWI415558B (zh) 用於冷卻電子裝置之散熱片組件
CN108847511B (zh) 一种基于电池模组的一体化换热结构
CN103167780A (zh) 功率模块用复合式散热器及复合式散热器组件
CN108362148B (zh) 组合式冷板
CN104197612B (zh) 一种半导体冰箱的高效散热组件
CN100506004C (zh) 一种远程被动式循环相变散热方法和散热系统
CN201044554Y (zh) 水冷式微槽群与热电组合激光器热控制系统
CN114608364A (zh) 一种微小多通道流体相变式均温换热板
CN113959244B (zh) 一种双蒸发器冷凝器环路热管
CN115332204A (zh) 一种低热阻低泵功稳定性好的歧管微通道散热器
CN107462094A (zh) 相变集热腔热管组
CN201044553Y (zh) 风冷式微槽群与热电组合激光器热控制系统
CN110595239B (zh) 重力驱动自然对流-相变耦合散热装置
CN101814464B (zh) 可控硅装置的微槽群复合相变集成冷却散热方法及装置
CN111397414B (zh) 一种环路热管蓄热器
CN112367805B (zh) 一种双循环削峰相变换热器
CN210321359U (zh) 一种分离式微槽道毛细虹吸管式热交换机
CN209882440U (zh) 一种内嵌热管的液冷散热器及电器设备
CN115715038B (zh) 一种感应加热设备的冷却装置
CN111366018B (zh) 半导体制冷用散热组件及半导体制冷设备
CN201352554Y (zh) 可控硅装置的水冷式微槽群复合相变集成冷却散热装置
CN110612015B (zh) 具有叠层结构的相变型自然对流散热装置
CN110678038A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空调变频模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