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1976A - 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1976A
CN110581976A CN201910879975.9A CN201910879975A CN110581976A CN 110581976 A CN110581976 A CN 110581976A CN 201910879975 A CN201910879975 A CN 201910879975A CN 110581976 A CN110581976 A CN 1105819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itiator
receiver
transmission rate
conference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99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81976B (zh
Inventor
黄河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799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81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81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1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1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1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7Multimedia 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由发起方发出的会议请求;根据所述会议请求获取发起方信息和接收方信息并分配会议房间地址;分配带有所述会议房间地址的通信请求至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接收所述发起方和所述各个接收方的反馈信息,并分别建立用于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通信连接;监测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所述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当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的低传输速率范围时,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减少了弱网络环境下远程会议中断的问题。

Description

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过远程会议终端进行异地网络会议已逐渐取代传统用户面对面会议的会议模式,成为当前常用的与会方式之一,同时可以实现跨区域召开会议的目的。
但是,远程会议在会议内容传输过程中,网络传输速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以保证会议的不间断,尤其是参与者众多的大型会议,一旦网络中断,则会严重影响会议进程,浪费参与者的时间,同时会议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弱网络环境下的由于网络传输速度无法满足远程会议需求而造成远程会议中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会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由发起方发出的会议请求;
根据所述会议请求获取发起方信息和接收方信息并分配会议房间地址;
根据所述发起方信息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信息分配带有所述会议房间地址的通信请求至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
接收所述发起方和所述各个接收方基于所述通信请求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分别建立用于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通信连接;
监测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所述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当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时,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任一所述接收方信息分配带有所述会议房间地址的通信请求至所述接收方,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接收方信息判断所述接收方是否为内部成员;
若否,则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接收方;
若是,则获取所述接收方的软件类型,根据所述软件类型发起通信请求至接收方;
其中,每一所述软件类型对应一通信请求。
进一步的,在所述监测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所述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多个预设传输速率范围,包括所述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每一所述预设传输速率范围对应一通信模式;
根据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实时切换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的通信模式。
进一步的,切换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的通信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当前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当前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获得与所述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当前的预设速率范围;
根据所述当前的预设速率范围获取当前的通信模式;
再次检测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当再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与所述当前的预设速率范围不一致时,判断当前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是否大于再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若是,则获取再次检测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并根据所述预设速率范围获得与再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通信模式,采用再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通信模式替换当前的通信模式。
进一步的,监测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传输实时速率,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监测启动信号,获取预设的监测时间间隔信息;
根据所述预设的监测时间间隔信息检测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与所述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获得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进一步的,所述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发起方或接收方的软电话请求失败信号时,发起计时;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发送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进一步的,在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发出的接入会议请求信号;
其中,所述接入会议请求信号包括会议房间地址;
判断会议房间地址是否连接有发起方或至少一个接收方;
若是,则将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接入所述会议;
若否,则则发送会议结束信息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远程会议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发起方发出的会议请求信号;
第一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议请求信号获取发起方信息和接收方信息并分配会议房间地址;
第二分配模块,根据所述发起方信息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信息分配带有所述会议房间地址的通信请求至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
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起方和所述各个接收方基于所述通信请求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分别建立用于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通信连接;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所述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的低传输速率范围时,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其包括多个计算机设备,各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多个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共同实现上述远程会议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包括多个存储介质,各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多个存储介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共同实现上述远程会议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中心服务器分配会议房间地址,发起方和各个参加会议的接收方均与会议房间地址之间进行通信传输,实现远程会议的进行,当其中一个接收方由于网络堵塞而中断,中心服务器与其他接收方之间的通信传输不会中断,同时网络断开的接收方通过软电话通信接入会议,保持该接收方会议过程的连续,通过软电话通信的接入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弱网络环境下的由于网络传输速度无法满足远程会议需求而造成远程会议中断的问题,提高了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远程会议方法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远程会议方法实施例二中根据任一所述接收方信息分配网络通信请求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远程会议方法实施例二中监测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传输实时速率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远程会议方法实施例二中切换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的通信模式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远程会议方法实施例二中在所述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后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远程会议方法实施例二中在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后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远程会议装置实施例三的程序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远程会议装置实施例三中分配模块的程序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远程会议装置实施例三中执行模块的程序模块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计算机系统实施例四中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7、程办公会议装置;71、接收模块;72、第一分配模块;73、第二分配模块;731、预判断单元;732、发起单元;74、传输模块;75、监测模块;76、执行模块;761、切换单元;8、计算机设备;81、存储器;82、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适用于数据分析技术领域,为提供一种基于接收模块、第一分配模块、第二分配模块、传输模块、监测模块、判断模块和执行模块的远程会议方法。本发明通过中心服务器建立会议系统中心并分配会议房间地址,通过接收模块接收到发起方发起的会议请求,触发若干通信请求并发送至多个接收方,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监测各方与中心服务器分配的会议房间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度,通过判断模块判断各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度是否在预设低速率范围内,当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即此时该方网络中断,可自动触发软电话请求,并在获得反馈信息后接入会议,减少由于网络堵塞造成会议中断的情况,提高远程会议过程中的流畅度。
通过依赖中心服务器实现的会议系统中心建立会议房间,并使会议房间分别与发起方和各个参加会议的接收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远程会议的进行,当其中一个接收方或发起方由于网络堵塞而中断,由于中心服务器与发起方和接收方之间相互独立存在,其他参加会议的接收方不会中断,中断的一方接受中心服务器发出的软电话请求后采用软电话通信模式继续参与会议,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弱网络环境下的由于网络传输速度无法满足远程会议需求而造成远程会议中断的问题。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会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中心服务器接收由发起方发出的会议请求;
具体的,中心服务器可建立一虚拟的会议系统中心,控制所有会议进行,会议请求信号由发起方主动触发,发起方为一用户端,会议请求中包含发起方信息和接收方信息,接收方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方地址,任一接收方均为区别于发起方的另一用户端。
S2;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会议请求获取发起方信息和接收方信息并分配会议房间地址;
具体的,发起方信息和接收方信息包括发起方地址和各个接收方地址,中心服务器收到会议请求分配会议房间地址,该会议房间地址仅供参与会议的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访问并进行数据传输。
S3;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发起方信息和所述接收方信息分配带有所述会议房间地址的通信请求至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
具体的,上述通信请求的类型包括:视频请求、音频请求以及软电话请求;软电话是指与运营商合作的免费电话,不需要使用网络协议;根据发起方信息和各个接收方信息具体发出对应类型的通信请求。
S4;中心服务器接收所述发起方和所述各个接收方基于所述通信请求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分别建立用于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中心服务器将带有会议房间地址的通信请求发送至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接收到通信请求后获取会议房间地址,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与会议房间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对应的,视频请求对应建立视频通信,音频请求对应建立音频通信,软电话请求对应建立软电话通话。
会议房间可以接收一方(发起方或某一接收方)发出的数据,同时将接收到的除了上述一方的其他各方数据反馈至该方,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均通过从会议房间地址获取会议数据,发起方与任一接收方之间、任意两个接收方之间均没有直接建立通信连接。
S5;中心服务器监测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所述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具体的,上述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即网络吞吐率,指在一指定时间内由一处传输到另一处或被处理的数据量,具体可以通过中心服务器调用工具监测,例如:NetHogs等,还可以采用基于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流量信息采集技术,是测试仪表通过提取网络设备代理提供的MIB(管理对象信息库)中收集一些具体设备及流量信息有关的变量,除此之外,其他现有的技术手段实现传输速率的实时监测也适用。
S6;当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时,中心服务器发起带有所述会议房间地址的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具体的,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为大于0kbps且小于16kbps,16kbps是可以满足2方音频通话需求的最低音频传输速率,当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内时,即该发起方或接收方通过网络传输的会议过程中断,此时发起软电话请求给中段的一方,软电话不需要网络支持,当收到软电话请求的一方接收请求并获取会议房间地址后即可再次连通进入会议,减少会议中断产生的影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会议开始前,某一方接收到的通信请求为软电话请求时,由于软电话通信不需要网络支持,此时监测该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获得的结果始终为0,该网络实时传输速率不属于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无需再次发送软电话请求至该方,除此外,还可以在监测到通信模式为软电话通信时,停止对网络实时传输速率的监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依赖中心处理器分配的会议房间与各个参加会议的接收方和发起方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远程会议的进行,当其中任一方由于网络堵塞而中断,会议房间以及参加会议的其他各方不会中断,同时断开的一方通过软电话可以再次接入会议,保持整体会议过程的连续,减少任一方由于网络中断造成获得会议内容不完整的情况。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程会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中心服务器接收由发起方发出的会议请求;
具体的,中心服务器端建立一虚拟的会议系统中心,会议请求信号由发起方主动触发,发起方为一用户端,一接收方为区别于发起方的另一用户端。
S2: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会议请求获取发起方信息和接收方信息并分配会议房间地址;
S3: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发起方信息和所述接收方信息分配带有所述会议房间地址的通信请求至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
具体的,所述根据任一所述接收方信息分配通信请求,参阅图2,包括以下步骤:
S31: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接收方信息判断所述接收方是否为预设内部成员;
具体地,预设每一发起方和接收方的类型,类型包括内部成员和外部成员,内部成员为满足某条件的成员,具体例如,以使用的传输协议的类型、发起方发出的编码字符长度或对应的编码内容等为条件,更具体的,设置用于识别接收方是否为内部成员的特征信息,如接收方的IP地址或编码内容等。
S32:若否,则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接收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软电话是指与运营商合作的免费电话,不需要使用网络协议,中心服务器将自动触发软电话请求,接收方接收到软电话请求显示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发起方通过触发软电话呼入。
S33:若是,则获取所述接收方的软件类型,根据所述软件类型发起通信请求至接收方;
其中,每一所述软件类型对应一通信请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软件类型包括两种,分别为视频会议软件和音频会议软件,检测到所述视频会议软件对应发出视频请求,检测到所述音频会议软件对应发出音频请求。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中心服务器接收会议请求后,发出通信请求至若干接收方以及发起方,根据会议请求获得的发起方信息和各个接收方信息判断发起方或各个接收方是否为设定的内部成员之一,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触发软电话请求;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再次判断该发起方内是否安装预设视频会议软件或预设音频会议软件,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触发对应的视频请求或音频请求,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触发软电话请求,各个接收方接收到通信请求后反馈请求接入会议信号至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接收到反馈的请求接入会议信号后,根据通信请求在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与会议房间之间建立对应的视频通信传输、音频通信传输以及软电话通信传输。
具体例如:中心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方的IP地址判断各个接收方的服务器类型,如使用局域网和广域网,当判断该接收方使用广域网,则触发软电话工作,当判断该接收方使用局域网,则可以通过canopenurl(一种用于判断当前设备中是否安装某软件的函数,通过API接口来测试相应APP(应用)的scheme是否有效来实现判断)来判断APP,即判断视频会议软件或音视频会议软件是否存在,判断url(统一资源定位符)中是否包含视频会议软件或音频会议软件的url scheme,当判断结果为是,则触发对应的视频会议软件或音频会议软件工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先判断该接收方是否是设定的内部成员,可以节约操作步骤,减少每个发起方或接收方均需要对比是否安装音频会议软件或视频会议软件的过程,提高了判断速度,同时缩短了设定为外部成员的接收方或发起方接受到通信请求的时间。
S4:中心服务器接收所述发起方和所述各个接收方基于所述通信请求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分别建立用于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反馈信息即为上述反馈的请求接入会议信号,当接收方为一个时,该会议为两方会议,当接收方为多个时,该会议为多方会议,用于承载两方或多方的会议中的中心服务器可视为会议系统中心;在建立用于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通信连接后,中心服务器会通过会议房间向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发出第一显示信息,第一显示信息包括会议房间号、参与会议的发起方信息(具体例如用户名等)、各个接收方信息及上述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的工作状态,其中,会议房间号为对应会议的会议房间号,会议房间号为6位数字编码,发起方和接收方的工作状态包括空闲、正在拨号、正在通话或断开通话等。
S5:中心服务器监测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具体地,上述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即网络吞吐率,指在一指定时间内由一处传输到另一处或被处理的数据量,吞吐率通常是对一个系统和它的部件处理传输数据请求能力的总体评价,例如,一个服务器的吞吐率依赖于它的处理器类型,网络接口卡的类型,数据传输总线的大小、磁盘大小、内存缓冲器的体积以及软件对这些部件进行管理的有效程度,通常基于每秒能处理的数据位数或分组的数目,监测网络实时传输速率为一现有技术手段,具体可以通过中心服务器调用工具监测,例如:调用NetHogs等,还可以采用基于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流量信息采集技术,实质上是测试仪表提取网络设备代理提供的MIB(管理对象信息库)中收集的一些具体设备及流量信息有关的变量,除此之外,其他现有的技术手段实现传输速率的实时监测也适用。
具体的,监测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传输实时速率,参阅图3,包括以下步骤:
S511:中心服务器接收监测启动信号,获取预设的监测时间间隔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预设的监测时间间隔应不超过2s,以保证能够实现网络实时传输速率的获取。
S512: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预设的监测时间间隔信息检测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与所述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S513:获得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具体的,在所述分别监测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多个预设传输速率范围,包括所述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每一所述预设传输速率范围对应一通信模式;
根据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实时切换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的通信模式;
通信模式分为三种,当监测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超过200kbps,为高传输速率范围,则发起视频通信;当监测网络实时传输速率高于16kbps且低于200kbps,为中传输速率范围,则发起音频通信,当监测网络实时传输速率低于16kbps且高于0kbps,为低传输速率范围,则发起软电话通信。
监测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可以通过系统内监测模块,或者与系统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监测模块实现;200kbps为可以满足2方正常音视频通话需求的最低音频,16kbps则是可以满足2方音频通话需求的最低音频,因此上述两个传输速率点作为通信模式的分界点。
需要说明的是,当会议开始前,某一方接收到的通信请求为软电话请求,由于软电话通信不需要网络支持,此时监测该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获得的结果始终为0,此时不属于低传输速率范围,无需再次发送软电话请求至该方,还可以在监测到通信为软电话通信时,停止对网络实时传输速率的监测。
具体的,切换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的通信模式,参阅图4,包括以下步骤:
S521:获取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当前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S522:根据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当前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获得与所述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当前的预设速率范围;
S523:根据所述当前的预设速率范围获取当前的通信模式;
S524:再次检测获得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判断再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与所述当前的预设速率范围是否一致。
S524:若是,则采用再次检测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替换当前检测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S525:若否,则判断当前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是否大于再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S526:若是,则获取再次检测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并根据所述预设速率获得与再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范围对应的通信模式,采用再次检测获得的通信模式替换当前的通信模式;
若否,则操作步骤S524。
具体例如:设定第i次(当前)网络实时传输速度监测结果为A1,第i+1次(再次)网络实时传输速度监测结果为A2,当A1、A2处于两个不同传输速率范围内,则触发计时过程获得时间T,使A1-A2,若判断结果为正值则触发连续计时,若判断结果为负值则触发计时过程重置并停止,然后将T2赋值T1获得新的T1,重复上述过程,当T=Tm,Tm为预设时间,则切换通信模式,同时触发切换提示信息,上述方式使通信模式只进行降级切换不支持升级切换,减少由于网络实时传输速度不稳定造成通信模式的切换混乱。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增加计时操作可以进一步减少由于网络传输速度不稳定对切换过程造成的影响,具体过程如下:当第i+1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与第i次的预设速率范围不一致时,执行第一计时过程,当第i次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大于再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的同时第一计时过程时长到达预设时长,则自动切换至第i+1次网络实时传输速度监测结果对应的通信模式,同时触发切换提示信息。
加入上述计时操作,可以减少由于网络传输速度不稳定直接切换通信模式的情况,比如,第i次网络传输速度对应视频通信,第i+1次网络传输速度对应音频通信,但是第i+2次网络传输速度对应视频通信,第i+4网络传输速度对应视频通信,此时第i+1次网络传输速度的下降是由于短时间网络传输速度下降造成的,加入第一计时过程就减少了上述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会议过程的完整性。
S6:当监测到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的低传输速率范围时,发送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预设的低传输速率范围为网络实时传输速率低于16kbps且高于0kbps,16kbps则是可以满足2方音频通话需求的最低音频,当发起方或接收方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设定的低传输速率范围内后,即该发起方或接收方通过网络传输的会议过程中断。
所述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后,参阅图5,还包括以下步骤;
S611:当中心服务器接收到发起方或接收方的软电话请求失败信号时,发起计时;
S612:中心服务器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发送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当软电话通信模式启动信号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设定的低传输速率范围内后,即通过网络传输的会议过程中断,可以由中心服务器主动向该中断的发起方或接收方发出软电话请求,若软电话请求失败,则发起计时,当计时达到设定时间后,再次触发软电话请求至该发起方或接收方,直至该发起方或接收方收到反馈的请求接入信号,即在某一方中断后不断发起软电话请求至该方,提醒该方接入会议,减少会议中断造成会议内容的丢失。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此处的计时与步骤S253中可以加入第一计时过程不同,此处计时是指计算相邻两次软电话请求发送间隔,而步骤S253中加入第一计时过程的操作则是为了减少网络速率不稳定的情况下由于短时间降速造成通信模式的切换影响远程会议质量。
在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的低传输速率范围后,参阅图6,还包括以下步骤:
S621:中心服务器接收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发出的接入会议请求信号;
其中,所述接入会议请求信号包括会议房间地址;
具体的,所述会议房间地址,可以是用于标识具体某一会议房间的数据,在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中断会议后,除了上述步骤S6中心服务器主动发出软会议请求,也可以由中断的一方主动发起接入会议请求信号。
S622: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接入会议请求信号判断所述会议房间地址是否连接有发起方或至少一个接收方;
S623:若是,则将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接入所述会议;
S624:若否,则发送会议结束信息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会议结束信息包括会议处于结束状态的提示等,在上述步骤中,在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的低传输速率范围,即发起方或接收方会议中断,该中断的发起方或接收方主动向中心服务器发送请求接入会议信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中心服务器接收到请求信号后,需要根据会议信息获取对应会议房间地址,并判断会议房间地址对应的会议房间内的其他接收方是否全部退出会议,当判断结果为否,则将该中断的发起方或接收方接入会议,当判断结果为是,则无法接入会议,并发送会议结束信息。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接入会议请求信号内还可以包含预设的通信模式(如视频通信、音频通信或软电话通信),当接入会议请求信号内包含预设的通信模式时,需要监测所述发起方信息或其中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发起方信息或其中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获取对应的通信模式比对;
若一致,则分配预设的通信模式;若不一致,则分配软电话通信模式。
作为举例而非限定的,若中心服务器接收到上述网络中断的接收方发出的接入会议请求信号为音频请求信号,判断实时网络传输速度监测结果是否满足音频通话,若判断结果为是,则通过会议房间地址接入会议,若判断结果为否,则发出软电话请求并在获得反馈信息后通过会议房间地址接入会议。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一种远程会议装置7,包括:
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由发起方发出的会议请求信号;
第一分配模块72,用于根据所述会议请求信号获取接收方信息并分配会议房间地址;
第二分配模块73,根据所述发起方信息和所述接收方信息分配带有所述会议房间地址的通信请求至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
传输模块74,用于接收所述发起方和所述各个接收方基于所述通信请求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分别建立用于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通信连接;
监测模块75,用于监测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执行模块76,用于当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的低速率传输范围时,发送软电话通信模式信号;
参阅图8,所述第二分配模块73内还包括:
预判断单元731,用于判断所述接收方是否为预设内部成员;
发起单元73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信息获得软件类型,根据所述软件类型发起通信请求至接收方。
参阅图9,所述执行模块76内还包括:
切换单元761,用于根据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实时切换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的通信模式。
本技术方案基于云监控中的系统资源监控,利用服务器中的第一分配模块72分配的会议房间地址、第二分配模块73分配的通信请求实现通信模式分配,通过传输模块74建立用于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与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通信连接,同时还利用监测模块75对网络实时传输速率的进行监控实现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网络实时传输速率的检测。
中心服务器利用监测模块75实时监测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是否落入预设的低速率传输范围,使执行模块76在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的低速率传输范围时,执行发送软电话请求的操作,实现服务器实时监控,减少由于网络堵塞造成会议中断的情况,解决现有技术在弱网络环境下的由于网络传输速度无法满足远程会议需求而造成远程会议中断的问题。
还利用切换单元761根据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实时切换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接收方的通信模式,仅由传输速率较高的模式向传输速率较低的模式单向切换,进一步增加对会议整体过程的监控,减少由于网络不稳定造成会议过程中通信模式切换混乱的情况,提高远程会议的稳定性。
实施例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系统包括多个计算机设备8,实施例二的远程会议装置7的组成部分可分散于不同的计算机设备中,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执行程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或机柜式服务器(包括独立的服务器,或者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本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可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的存储器81、处理器82,需要指出的是,图4仅示出了具有组件-的计算机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
本实施例中,存储器81(即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1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81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存储器81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81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实施例一的远程会议方法的程序代码等。此外,存储器7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处理器8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82通常用于控制计算机设备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处理器82用于运行存储器8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远程会议装置,以实现实施例一的远程会议方法。
实施例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系统,其包括多个存储介质,如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服务器、App应用商城等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72执行时实现相应功能。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数远程会议装置,被处理器72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的远程会议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远程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由发起方发出的会议请求;
根据所述会议请求获取发起方信息和接收方信息并分配会议房间地址;
根据所述发起方信息和所述接收方信息分配带有所述会议房间地址的通信请求至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
接收所述发起方和所述各个接收方基于所述通信请求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分别建立用于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通信连接;
监测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所述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当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时,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任一所述接收方信息分配带有所述会议房间地址的通信请求至所述接收方,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接收方信息判断所述接收方是否为预设内部成员;
若否,则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接收方;
若是,则获取所述接收方的软件类型,根据所述软件类型发起通信请求至接收方;
其中,每一所述软件类型对应一通信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监测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所述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多个预设传输速率范围,包括所述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每一所述预设传输速率范围对应一通信模式;
根据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实时切换所述发起方与各个接收方的通信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程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切换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的通信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当前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当前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获得与所述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当前的预设速率范围;
根据所述当前的预设速率范围获取当前的通信模式;
再次检测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当再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与所述当前的预设速率范围不一致时,判断当前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是否大于再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若是,则获取再次检测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预设速率范围,并根据所述预设速率范围获得与再次检测获得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对应的通信模式,采用再次检测获得的通信模式替换当前的通信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监测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传输实时速率,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监测启动信号,获取预设的监测时间间隔信息;
根据所述预设的监测时间间隔信息检测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与所述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获得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发起方或接收方的软电话请求失败信号时,发起计时;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发送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会议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低传输速率范围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发出的接入会议请求信号;
其中,所述接入会议请求信号包括会议房间地址;
判断所述会议房间地址是否连接有发起方或至少一个接收方;
若是,则将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接入所述会议;
若否,则发送会议结束信息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8.一种远程会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发起方发出的会议请求信号;
第一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议请求获取发起方信息和接收方信息并分配会议房间地址;
第二分配模块,根据所述发起方信息和所述接收方信息分配带有所述会议房间地址的通信请求至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
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起方和所述各个接收方基于所述通信请求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分别建立用于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通信连接;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发起方和各个所述接收方与所述会议房间地址之间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
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发起方或任一所述接收方的网络实时传输速率落入预设的低传输速率范围时,发起软电话请求至所述发起方或所述接收方。
9.一种计算机系统,其包括多个计算机设备,各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共同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包括多个存储介质,各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存储介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共同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步骤。
CN201910879975.9A 2019-09-16 2019-09-16 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581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9975.9A CN110581976B (zh) 2019-09-16 2019-09-16 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9975.9A CN110581976B (zh) 2019-09-16 2019-09-16 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1976A true CN110581976A (zh) 2019-12-17
CN110581976B CN110581976B (zh) 2022-10-14

Family

ID=68811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9975.9A Active CN110581976B (zh) 2019-09-16 2019-09-16 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8197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5234A (zh) * 2020-04-17 2020-07-10 杭州大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端和边缘计算融合的视频会议信息系统和方法
CN112291139A (zh) * 2020-11-30 2021-01-29 重庆满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xmpp协议的即时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14629736A (zh) * 2020-01-19 2022-06-14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会议文档生成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5483A (zh) * 2008-12-24 2010-08-04 汤姆逊许可公司 用于确定频道质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88456A (zh) * 2009-12-08 2011-06-0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允许在多个参与者之间进行实时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5483A (zh) * 2008-12-24 2010-08-04 汤姆逊许可公司 用于确定频道质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88456A (zh) * 2009-12-08 2011-06-0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允许在多个参与者之间进行实时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9736A (zh) * 2020-01-19 2022-06-14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会议文档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1405234A (zh) * 2020-04-17 2020-07-10 杭州大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端和边缘计算融合的视频会议信息系统和方法
CN112291139A (zh) * 2020-11-30 2021-01-29 重庆满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xmpp协议的即时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12291139B (zh) * 2020-11-30 2022-11-29 重庆满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xmpp协议的即时通讯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1976B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1976B (zh) 远程会议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37433A1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9049688B2 (en) Selective auto-accept of full duplex push to talk call
CN113765930B9 (zh) 多方通话的控制方法及客户端、服务器
EP3554037A1 (en) Downlink media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JP2007110631A (ja) グループ通話サーバ、グループ通話システム、端末及びグループ通話制御方法
WO2017036373A1 (zh) 一种组呼业务处理方法、终端及核心网网元
CN103338144A (zh) 一种会话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5657835B (zh) 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基站
CN108243222A (zh) 服务器网络架构方法及装置
US1081275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541555A (zh) 群聊优化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0609272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smart video cameras
CN112395242A (zh) 多芯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898596B (zh) 直播间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88537B (zh) 一种发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452948B (zh) 会议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53794B (zh) 路由器的网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5095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36856B (zh) 接口调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00683B (zh) 一种云会议信令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07066117A (ja) 情報通知方法及びサーバ
CN105991736B (zh) 一种远程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4338583B (zh) 远程协同办公模式下的消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7478643B (zh) 一种设备自主接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