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2504A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2504A
CN110572504A CN201810577380.3A CN201810577380A CN110572504A CN 110572504 A CN110572504 A CN 110572504A CN 201810577380 A CN201810577380 A CN 201810577380A CN 110572504 A CN110572504 A CN 110572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rear cover
layer
photochromic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73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自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7738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25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2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2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壳体组件包括光变色后盖和遮光层,光变色后盖采用透明塑胶材料以及光致变色材料共同制成,光致变色材料形成在光变色后盖内;遮光层设置在光变色后盖的内表面上。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在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例如拍照、聊天、玩游戏。移动终端功能越来越多。
其中移动终端的壳体外观采用金属材质、或者玻璃材质,或者陶瓷材质,现有的壳体结构的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壳体组件的多样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光变色后盖,所述光变色后盖采用透明塑胶材料以及光致变色材料共同制成,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形成在所述光变色后盖内;
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光变色后盖的内表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
提供透明塑胶材料和光致变色材料;
将所述光致变色材料添加到所述透明塑胶材料中,搅拌均匀,以形成混合材料;
将所述混合材料注塑到模具中,形成光变色后盖;
在所述光变色后盖的内表面涂布一层遮光材料,以在所述光变色后盖的内表面位置形成遮光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还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透明后盖,所述光变色后盖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采用光致变色材料制成,所述光致变色材料采用喷涂或镀膜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内表面上;
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光致变色层上,所述遮光层覆盖住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位于所述遮光层和透明后盖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
提供透明后盖;
采用喷涂或者镀膜的方式将光致变色材料形成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内表面,以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内表面形成一层光致变色层;
在所述光致变色层的表面涂布一层遮光材料,以在所述光致变色层的表面位置形成遮光层,以使得所述光致变色层位于所述透明后盖和遮光层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为如上所述的壳体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及壳体组件,将光致变色材料和透明塑胶材料共同制作形成光变色后盖,光变色后盖可以吸收外部光信号,以将外部光信号通过反应形成可变色光信号,以朝向移动终端的外部方向传播,实现壳体组件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正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壳体组件在P1-P1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正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正视图。
图8为图4所示壳体组件在P1-P1方向的另一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正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壳体组件在P2-P2方向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1所示壳体组件在P2-P2方向的另一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申请中,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壳体组件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透光盖板11、显示屏12、控制电路13、电池14、壳体组件15、前置摄像头161、后置摄像头162以及指纹解锁模块17。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10并不限于以上内容。
其中,透光盖板11安装到显示屏12上,以覆盖显示屏12。透光盖板11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以便显示屏透光盖板11进行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盖板11可以是用诸如蓝宝石等材料制成的玻璃盖板。
其中,显示屏12安装在壳体组件15中。显示屏12电连接至控制电路13上,以形成移动终端10的显示面。显示屏12可以为规则的形状,比如长方体结构,移动终端10的顶端或/和底端形成非显示区域,即移动终端10在显示屏12的上部或/和下部形成非显示区域,移动终端10可以在非显示区域安装前置摄像头161、后置摄像头162等器件。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12也可以覆盖到整个移动终端10的显示面上,即实现移动终端10的全屏显示。
其中,控制电路13安装在壳体组件15中,控制电路13可以为移动终端10的主板,控制电路13上可以集成有马达、麦克风、扬声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前置摄像头161、后置摄像头162、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受话器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两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电路13可以固定在壳体组件15内。具体的,该控制电路13可以通过螺钉螺接到中框151上,也可以采用卡扣的方式卡配到中框151上。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控制电路13具体固定到中框151上的方式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其它方式,比如通过卡扣和螺钉共同固定的方式。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框图。移动终端10的控制电路13可以包括存储和处理电路131。该存储和处理电路131可以包括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或用于形成固态驱动器的其它电子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静态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存储和处理电路131中的处理电路可以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的运转。该处理电路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功率管理单元,音频编解码器芯片,专用集成电路,显示驱动器集成电路等来实现。
存储和处理电路131可用于运行移动终端10中的软件,例如互联网浏览应用程序,互联网协议语音(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电话呼叫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媒体播放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功能等。这些软件可以用于执行一些控制操作,例如,基于照相机的图像采集,基于环境光传感器的环境光测量,基于接近传感器的接近传感器测量,基于诸如发光二极管的状态指示灯等状态指示器实现的信息显示功能,基于触摸传感器的触摸事件检测,与在多个(例如分层的)显示器上显示信息相关联的功能,与执行无线通信功能相关联的操作,与收集和产生音频信号相关联的操作,与收集和处理按钮按压事件数据相关联的控制操作,以及移动终端10中的其它功能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电路132。输入-输出电路132可用于使移动终端10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即允许移动终端10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和也允许移动终端10将数据从移动终端10输出至外部设备。输入-输出电路132可以进一步包括传感器1321。传感器1321可以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基于光和电容的接近传感器,触摸传感器(例如,基于光触摸传感器和/或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其中,触摸传感器可以是触控显示屏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一个触摸传感器结构独立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其它传感器等。
输入-输出电路13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显示器,例如显示器1322,显示器1322可以参阅以上显示屏12。显示器1322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使用其它显示技术的显示器中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显示器1322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阵列(即,显示器1322可以是触控显示屏)。触摸传感器可以是由透明的触摸传感器电极(例如氧化铟锡(ITO)电极)阵列形成的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或者可以是使用其它触摸技术形成的触摸传感器,例如音波触控,压敏触摸,电阻触摸,光学触摸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音频组件1323。音频组件1323可以用于为移动终端10提供音频输入和输出功能。移动终端10中的音频组件1323可以包括扬声器,麦克风,蜂鸣器,音调发生器以及其它用于产生和检测声音的组件。
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通信电路1324。通信电路1324可以用于为移动终端10提供与外部设备通信的能力。通信电路1324可以包括模拟和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基于射频信号和/或光信号的无线通信电路。通信电路1324中的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包括射频收发器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低噪声放大器、开关和滤波器。举例来说,通信电路1324中的无线通信电路可以包括用于通过发射和接收近场耦合电磁信号来支持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的电路。例如,通信电路124可以包括近场通信天线和近场通信收发器。通信电路1324还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收发器,无线局域网收发器电路等。
移动终端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力管理电路和其它输入-输出单元1325。输入-输出单元1325可以包括按钮,操纵杆,点击轮,滚动轮,触摸板,小键盘,键盘,照相机,发光二极管和其它状态指示器等。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输出电路132输入命令来控制移动终端10的操作,并且可以使用输入-输出电路132的输出数据以实现接收来自移动终端10的状态信息和其它输出。
其中,电池14安装在壳体组件15中,电池14与该控制电路13进行电连接,以向移动终端10提供电源。壳体组件15可以作为电池14的电池盖。壳体组件15覆盖电池14以保护电池14,减少电池14由于移动终端10的碰撞、跌落等而受到的损坏。
其中,壳体组件15可以形成移动终端10的外部轮廓。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5可以包括收纳空间,以收纳控显示屏12、控制电路13、电池14等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5可以为金属壳体组件,比如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组件15的材料并不限于此,比如:壳体组件15可以为塑胶壳体组件、陶瓷壳体组件、玻璃壳体组件等。
下面以壳体组件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壳体组件的构成。
请参阅图3至图5,其中,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正视图,图5为图4所示壳体组件在P1-P1方向的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5可以包括透明后盖151、光致变色152和遮光层153。
其中,透明后盖151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后盖151可以采用透明玻璃制成。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后盖151并不限于此,比如:透明后盖151采用透明塑料制成。透明后盖151可以作为电池盖以覆盖住电池14。可以理解的是,透明后盖151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透明后盖151安装在移动终端10的外表面,透明后盖151的外表面裸露在移动终端10的外部,形成移动终端10外表面的一部分。透明后盖151的内表面位于移动终端10的内部。
其中,光致变色层152可以采用光致变色材料制成,光致变色材料可以采用喷涂或镀膜的方式形成在透明后盖151的内表面上。其中,光致变色材料可以是偶氮化合物,水杨醛缩苯胺类,二芳基乙烯类衍生物等。采用光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光致变色层152在受到光线照射时可以产生变色,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表面效果,以通过透明后盖151传输到移动终端10的外部。而且根据光线强度的不同,光致变色层152所形成的颜色的深浅也不同。此外,在不受光线照射时光致变色层152回复原有颜色。
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将光致变色材料采用喷涂或镀膜的方式直接在透明后盖151上形成光致变色层152。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加工过程中,可以在透明后盖151的整个内表面上喷涂或镀膜光致变色材料,以在透明后盖151的整个内表面形成一层光致变色层152。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仅在透明后盖151内表面的局部区域内喷涂或镀膜光致变色材料,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正视图,其中透明后盖151具有第一区域1511,透明后盖151内表面的第一区域1511喷涂或镀膜光致变色材料,以在第一区域1511形成光致变色层152。第一区域1511的面积小于透明后盖151的整个内表面面积。第一区域1511可以位于透明后盖151的一端端部,或者说第一区域1511可以位于移动终端10的顶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1511也可以位于移动终端10的底部,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正视图。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后盖151也可以在其内表面形成两个不同的第一区域,以在透明后盖151的两个不同位置喷涂或镀膜光致变色材料,形成光致变色层152。当然,透明后盖151还可以在其内表面形成三个或大于三个不同的第一区域,以在透明后盖151的多个不同位置喷涂或镀膜光致变色材料,形成光致变色层152。
其中,遮光层153可以采用丝印油墨制成,丝印油墨可以采用黑色,其具有遮光作用,以防止光致变色层152所发出的光亮朝向移动终端10的内部方向传输。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层153也可以采用其他遮光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5还可以包括功能孔156,功能孔156在壳体组件15厚度方向上贯穿壳体组件15,比如功能孔156可以分别贯穿透明后盖151、发光层152以及遮光层153。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功能孔156内安装后置摄像头16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在壳体组件15上开设功能孔156,可以在壳体组件15上开设凹槽,可以将凹槽直接形成在透明后盖151上,已将后置摄像头162安装在凹槽内。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将发光层152设置在透明后盖151和遮光层153之间,光致变色层152发出的光亮可以吸收外部光信号,以将外部光信号通过反应形成可变色光信号,以朝向移动终端10的外部方向传播,实现壳体组件15的多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8为图4所示壳体组件在P1-P1方向的另一剖视图,壳体组件15还可以包括透明保护层154,透明保护层154设置在透明后盖151的外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保护层154可以采用涂料喷涂的方式形成在透明后盖151的外表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在透明后盖151的外表面上喷涂一层透明涂料,以形成透明保护层154。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下面从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的角度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壳体组件可以参阅以上内容,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
在步骤1001中,提供透明后盖151。
在步骤1002中,采用喷涂或者镀膜的方式将光致变色材料形成在透明后盖151的内表面,以在透明后盖151的内表面形成一层光致变色层152。
在步骤1003中,在光致变色层152的表面涂布一层遮光材料,以在光致变色层152的表面位置形成遮光层153,以使得光致变色层152位于透明后盖151和遮光层15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喷涂或者镀膜的方式将光致变色材料形成在透明后盖151的内表面,以在透明后盖151的内表面形成一层光致变色层152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透明后盖151的外表面喷涂一层透明涂料,以在透明后盖151的外表面位置形成透明保护层154。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壳体组件15的一种构造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组件15的结构并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0至图12,其中,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立体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另一正视图,图12为图11所示壳体组件在P2-P2方向的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5A可以包括光变色后盖151A和遮光层153A。其中,遮光层153A可以参阅以上透明后盖151,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光变色后盖151A采用透明塑胶材料1513A以及光致变色材料1512A共同制成。光致变色材料1512A形成在光变色后盖151A内。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将光致变色材料1512A添加到透明塑胶材料1513A中,搅拌均匀后注塑到模具中,形成光变色后盖151A。其中,光致变色材料1512A可以参阅以上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光变色后盖151A也采用透明玻璃材料1513A以及光致变色材料1512A共同制成。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将光致变色材料1512A添加到透明玻璃内,以形成光变色后盖151A。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光变色后盖151A采用透明塑胶材料1513A以及光致变色材料1512A共同制成,光变色后盖151A可以吸收外部光信号,以将外部光信号通过反应形成可变色光信号,以朝向移动终端10的外部方向传播,实现壳体组件15A的多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图13为图11所示壳体组件在P2-P2方向的另一剖视图,壳体组件15A还可以包括透明保护层154A,透明保护层154设置在光变色后盖151A的外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保护层154A可以采用涂料喷涂的方式形成在光变色后盖151A的外表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光变色后盖151A的外表面上喷涂一层透明涂料,以形成透明保护层154A。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组件,下面从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的角度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其中,壳体组件可以参阅以上内容,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
在步骤2001中,提供透明塑胶材料1513A和光致变色材料1512A。
在步骤2002中,将光致变色材料1512A添加到透明塑胶材料1513A中,搅拌均匀,以形成混合材料。
在步骤2003中,将混合材料注塑到模具中,形成光变色后盖151A。
在步骤2004中,在光变色后盖151A的内表面涂布一层遮光材料,以在光变色后盖151A的内表面位置形成遮光层153A。
需要说明的是,将混合材料注塑到模具中,形成光变色后盖151A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透明后盖151A的外表面喷涂一层透明涂料,以在透明后盖151A的外表面位置形成透明保护层154A。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光变色后盖151A采用透明塑胶材料1513A以及光致变色材料1512A共同制成,光变色后盖151A可以吸收外部光信号,以将外部光信号通过反应形成可变色光信号,以朝向移动终端10的外部方向传播,实现壳体组件15A的多样性。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变色后盖,所述光变色后盖采用透明塑胶材料以及光致变色材料共同制成,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形成在所述光变色后盖内;
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光变色后盖的内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采用丝印油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光变色后盖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保护层采用涂料喷涂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光变色后盖的外表面。
5.一种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透明塑胶材料和光致变色材料;
将所述光致变色材料添加到所述透明塑胶材料中,搅拌均匀,以形成混合材料;
将所述混合材料注塑到模具中,形成光变色后盖;
在所述光变色后盖的内表面涂布一层遮光材料,以在所述光变色后盖的内表面位置形成遮光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混合材料注塑到模具中,形成光变色后盖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光变色后盖的外表面喷涂一层透明涂料,以在所述光变色后盖的外表面位置形成透明保护层。
7.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后盖,所述光变色后盖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采用光致变色材料制成,所述光致变色材料采用喷涂或镀膜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内表面上;
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光致变色层上,所述遮光层覆盖住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位于所述遮光层和透明后盖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材料包括透明塑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材料包括透明玻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采用丝印油墨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设置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保护层采用涂料喷涂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外表面。
13.一种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透明后盖;
采用喷涂或者镀膜的方式将光致变色材料形成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内表面,以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内表面形成一层光致变色层;
在所述光致变色层的表面涂布一层遮光材料,以在所述光致变色层的表面位置形成遮光层,以使得所述光致变色层位于所述透明后盖和遮光层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组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喷涂或者镀膜的方式将光致变色材料形成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内表面,以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内表面形成一层光致变色层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外表面喷涂一层透明涂料,以在所述透明后盖的外表面位置形成透明保护层。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4以及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CN201810577380.3A 2018-06-05 2018-06-05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05725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7380.3A CN110572504A (zh) 2018-06-05 2018-06-05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7380.3A CN110572504A (zh) 2018-06-05 2018-06-05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2504A true CN110572504A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71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77380.3A Pending CN110572504A (zh) 2018-06-05 2018-06-05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25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6320A (zh) * 2021-03-04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04619Y (zh) * 2007-12-25 2009-03-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手机
CN201243414Y (zh) * 2008-08-01 2009-05-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壳及使用该外壳的电子产品
CN203193686U (zh) * 2013-01-23 2013-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变色的手机外壳
CN104780729A (zh) * 2015-03-23 2015-07-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及具有所述外壳的移动终端
CN105467663A (zh) * 2016-01-13 2016-04-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基板和制作方法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US9482885B2 (en) * 2014-12-09 2016-11-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6344523U (zh) * 2016-12-05 2017-07-21 昆山峰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紫外线感应变色的壳体
CN107305903A (zh) * 2016-04-20 2017-10-31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CN206948400U (zh) * 2017-08-09 2018-01-3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盖板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04619Y (zh) * 2007-12-25 2009-03-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手机
CN201243414Y (zh) * 2008-08-01 2009-05-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壳及使用该外壳的电子产品
CN203193686U (zh) * 2013-01-23 2013-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变色的手机外壳
US9482885B2 (en) * 2014-12-09 2016-11-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780729A (zh) * 2015-03-23 2015-07-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及具有所述外壳的移动终端
CN105467663A (zh) * 2016-01-13 2016-04-0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基板和制作方法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7305903A (zh) * 2016-04-20 2017-10-31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CN206344523U (zh) * 2016-12-05 2017-07-21 昆山峰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紫外线感应变色的壳体
CN206948400U (zh) * 2017-08-09 2018-01-3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盖板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6320A (zh) * 2021-03-04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和电子设备
WO2022183983A1 (zh) * 2021-03-04 2022-09-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和电子设备
CN112996320B (zh) * 2021-03-04 2023-03-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2641B2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686921B2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855822B2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879072B (zh) 电子设备
CN109167153B (zh) 电子设备、天线辐射体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9193123B (zh) 电子设备、天线辐射体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8600455B (zh) 电子设备
CN109413246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167154B (zh) 电子设备
CN108539377B (zh) 天线组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539378B (zh) 天线组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493587B (zh)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682937B (zh)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615967B (zh)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066056B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8632409B (zh) 显示屏、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540616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101361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ront shell thereof
CN110572504A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493584B (zh)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666740B (zh) 天线组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494910B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10557704A (zh) 受话器、受话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682936B (zh) 天线组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539415B (zh)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