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2206A - 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2206A
CN110572206A CN201910863178.1A CN201910863178A CN110572206A CN 110572206 A CN110572206 A CN 110572206A CN 201910863178 A CN201910863178 A CN 201910863178A CN 110572206 A CN110572206 A CN 110572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optical cable
optical
fiber
cabl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31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2206B (zh
Inventor
杨鸿珍
吴秋晗
赵建朋
吴慧
范超
刘俊毅
娄佳
由奇林
范明霞
程路明
张明熙
秦枫
王甜甜
沈佳辉
贺家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631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22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2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2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2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22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42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istance and other co-ordin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a supervisory or additional signal
    • H04B10/0771Fault location on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包括:建立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基于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生成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建立若干可移动抢修站,将可移动抢修站布置在距离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的预设范围内;当光缆线路发生故障时,对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进行定位,基于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寻找到与其距离最近的可移动抢修站的第一位置信息;将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给值班检修队,值班检修队驾驶检修车行驶至第一位置信息处的可移动抢修站进行检修;解决了现有的光缆线路故障抢修的任务难度大,抢修效率低技术问题,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完成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公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移动通信光缆线路,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人们工作与生活。特别是近些年通信行业发展迅速,通信光缆呈现出数字化发展趋势,功能愈发全面,涉及的内容也在逐渐增加。通信光缆线路运行中,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极易出现线路维护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光缆线路运行维护较为重要,是保证通信畅通的主要环节。
通信光缆线路运行中,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极易出现线路维护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光缆线路运行维护较为重要,是抱枕通信畅通的主要环节。
在现有技术中,当光缆线路发生故障时,现有的检修方式为:通过监控中心或监控台获得线路故障的位置,然后将相应的位置发送给检修队伍,然后检修队伍根据位置信息驾驶抢修车到达相应的地方进行抢修。
发明人研究发现,上述检修方式存在以下不足,抢修队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在等待光缆线路故障的发生,而光缆线路故障的位置是随机的,抢修队的休息站位置的不便的,这导致每次抢修任务时,抢修队都拖着大量的抢修装备赶到相应的光缆线路故障位置,这样使得抢修的任务难度大,抢修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光缆线路故障抢修的任务难度大,抢修效率低技术问题,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完成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的技术效果。
发明人研究发现,光缆线路的故障原因有以下几种类型:人为因素(最主要的是工地施工将光缆挖断)、自然灾害(最主要的为地质灾害)、光缆自身缺陷。其中光缆自身缺陷无法避免也无法预防与总结,发明人对其抢修进行忽略,而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可以通过相应的数据进行预估,然后预判相应的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进而提高光缆线路抢修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并实时对平台中的信息进行更新,其中,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中的信息包括:辖区内的光缆线路信息、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施工工地信息、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信息;
基于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施工工地信息和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信息,生成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
建立若干可移动抢修站,将可移动抢修站布置在距离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的预设范围内,当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更新时,对可移动抢修站布置位置对应进行更新;
当光缆线路发生故障时,对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进行定位,基于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寻找到与其距离最近的可移动抢修站的第一位置信息;
将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给值班检修队,值班检修队驾驶检修车行驶至第一位置信息处的可移动抢修站,将可移动抢修站与检修车进行对接,对接完成后驾驶检修车行驶至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将可移动抢修站送回至第一位置。
其中,本方法的原理为:
建立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并实时对平台中的信息进行更新,其中,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中的信息包括:辖区内的光缆线路信息、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施工工地信息、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信息;建立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的目的是将相应的数据录入平台,使得本方法有相应的数据进行支撑,使得方法最终计算出的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准确可靠。其中,在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中首次录入了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施工工地信息、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信息,因为施工工地和地质灾害是容易导致光缆线路损坏的重要原因,通过对上述两种数据的录入与关注,能够获得准确可靠可预估的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
然后,通过建立的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本方法基于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施工工地信息和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信息,生成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
本方法建立若干可移动抢修站,将可移动抢修站布置在距离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的预设范围内,当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更新时,对可移动抢修站布置位置对应进行更新;其中,本方法设置可移动抢修站的目的是:首先将抢修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等放在在可移动抢修站,然后可移动抢修站能够移动,其移动方式是基于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进行对应移动,当发生光缆故障时,由于光缆故障位置附近已经设有可移动抢修站,抢修人员只需要赶到现场即可,无需携带大量的工具赶路,且传统的抢修队在执行抢修任务时,首先需要判断故障的类型,然后做出预判,判断携带哪些工具,携带工具多了会不好携带,携带少了会导致抢修任务的执行,存在相应的矛盾,而利用本方法,只需要抢修人员赶到现场即可,可移动抢修站内有相应完善的工具,无需抢修队进行判断或携带,降低了抢修任务的难度,提高了抢修的效率。
当光缆线路发生故障时,对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进行定位,基于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寻找到与其距离最近的可移动抢修站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对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进行定位可以采用以下定位方式,本申请对具体的光缆故障位置定位方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CN103684582A-一种配网通信光缆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或CN104333417A-电力通信光缆故障定位技术或CN105656545A-一种光缆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及故障定位导航系统或CN106330306A-基于GIS的光缆故障点定位方法或CN108306674A-一种光缆故障点的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或CN108593260A-光缆线路故障定位和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或CN108880667A-一种光缆故障点定位方法及装置等。
将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给值班检修队,值班检修队驾驶检修车行驶至第一位置信息处的可移动抢修站,将可移动抢修站与检修车进行对接,对接完成后驾驶检修车行驶至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将可移动抢修站送回至第一位置。即抢修队只需要赶到现场,然后将可移动抢修站与检修车进行对接,对接完成后驾驶检修车行驶至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将可移动抢修站送回原位置即可,检修方式简单易操作,无需携带大量的装备,且通过预判出相应的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后,抢修对的休想站可以提前设置在这些位置附近,进一步降低抢修队抵达现场的时间,进一步提高抢修的效率。
优选的,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辖区对应的地图;
第一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辖区内的所有光缆的信息,包括每条光缆的类型、每条光缆的起点、每条光缆的终点、每条光缆的路径;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录入的光缆信息,生成光缆线路信息,并将辖区内的每条光缆在建立模块建立的的地图中显示;
第二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辖区内的所有正在施工的工地信息;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录入的正在施工的工地信息,生成正在施工工地的位置信息,并将正在施工工地在地图中显示;
第三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的位置信息;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录入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的位置信息,并将地质灾害易发生地的位置信息在地图中显示;
处理模块,用于当光缆线路上有正在施工的工地时,将该光缆线路以及该光缆线路上正在施工的工地在地图中标注显示;用于当光缆线路上有地质灾害易发生地时,将该光缆线路以及该光缆线路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在地图中标注显示;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的相关信息。
其中,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还可以括显示模块,用于实施显示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的相关地图信息,地图中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信息、光缆线路信息、施工工地信息、易发生地质灾害地的位置;每条光缆的路径可以通过光缆的坐标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生成,也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的测量根据测量的坐标信息生成。其中,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历史地质灾害数据获得,如通过国家地质灾害数据中心以及国土资源局数据中心,或中国气地质灾害数据中心中查询获得,当查询获得某地在历史数据期间多次发生过地质灾害,则将该地标注为地质灾害易发生地。
优选的,施工工地的位置信息更新时,则对生成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对应进行更新,每个工地都有工期和完工的时候,当正在施工的工地位置信息变更时,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对应进行更新,即可移动抢修站对于进行变化,变化的方式可以是抢修车或其他车辆拖动其进行变化,达到新的地点后固定好即可。
优选的,本方法中对光缆线路的故障进行检修时,若光缆线路发生故障需要更换光缆时,则首先对备用光缆的光纤通信传输损耗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将备用光缆更换至相应的故障处,进行测试的目的是保障更换的光纤质量,保障更换后的光缆传输质量。
优选的,可移动抢修站包括:平板拖车、连接杆、抢修箱,抢修箱固定在平板拖车上,连接杆一端与平板拖车固定连接,连接杆另一端用于与检修车进行对接,抢修箱内至少设有:抢修工具、检修工具、备用光缆、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定衰减谱测量仪、光缆处理工具。抢修箱内可以设置其他工具,本方法不进行具体的限制,只要在抢修的过程中能够用上的工具都可以设置在抢修箱内,避免工人携带,减轻抢修工人的负担。
优选的,对光纤通信传输损耗进行测试方式有很多,光纤损耗的测量方法:
根据原CCITT规定,衰减系数的测量方法以截断法为基准法,插入法和后向散射法为替代法。
1)截断法:截断法是一种测量精度最好的方法,但其缺点是要截断光纤,截斯法的测量方框图如图3所示;在测量过程中要求图3中的光源保持位置、波长及输出光功率稳定,光电检测器的灵敏度与线性要好,且与光源的谱线特性相匹配;注入系统将光源发出的光耦合进光纤,并使之满足一定的注入条件。斩波器(又称截光器)是一种能使光束周期断续的器件.例如是一个有径向开缝的转盘,它将直流信号变为交变的光信号,作为参考光信号送到锁相放大器中,与通过被测光纤的光信号锁定,以克服直流漂移和暗电流等影响,确保测量精度。传统的测量步骤如下:取一条被测的长光纤接人测量系统中,并在图3中“2”点位置用光功率计测出该点的光功率P(z2);然后,保持光源的输入状态不变,在离被测光纤输入端2m的“1”点处,将光纤截断,测量“1”点处的光功率P(z1);知道了“1”,“2”点间的距离z2-z1,将它以及P(Zl),P(z2)值代入计算公式中,即可算出这段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2)插入法。
3)后向散射法。
因为截断法相对于其他方法的测量精度较高,通常使用截断法进行测量,但是发明人在使用截断法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截断法测量精度仍然不满足高精度的测量需求,测量精度不足。
针对上述不足,本方法中备用光缆的光纤通信传输损耗进行测试,采用了一种改进后的光纤通信传输损耗测试方法,本方法基于传统的截断法进行测试,并对传统的截断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改进后测试方法精度得到提高,测量结果更加准确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中的光纤通信传输损耗测试方法,对传统的截断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试方法的准确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在水平台面搭建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在水平台面固定衰减谱测量仪,在水平台面进行测试,可以降低测试环境不平整导致的测量结果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本方法中的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与传统的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一致,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包括:驱动电路、光源、斩波器、注入系统、第一光纤接入端、第二光纤接入端、光电检测器、锁相放大器、光功率计;驱动电路与光源连接,光源与斩波器连接,斩波器与注入系统和锁相放大器连接,注入系统与第一光纤接入端连接,光电检测器连接与锁相放大器连接,锁相放大器与光功率计连接;
步骤2:对待测光纤进行预处理,包括:切除待测光纤两端预设部分的保护层和被覆层,露出用于连接的纤芯,其中,光纤由外到内依次是光纤保护层、光纤被覆层、纤芯;切除保护层和被覆层的目的是露出纤芯用于连接,若不进行切除则连接效果不稳定,导致测量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将露出的纤芯端面进行平整处理,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若纤芯端面不平整,如果断裂端面不平整,则会使光信号产生不规则散射,则测试曲线就不会出现菲涅耳反射峰,则会导致测试不准确,本测试方法中增加了纤芯端面平整处理步骤,使得进行测试的纤芯端面平整,进而提高了测试方法的准确性;
步骤3:将预处理后的待测光纤除露出纤芯之外的部分放入光纤夹具中,对待测光纤进行夹持固定,夹持后的待测光纤呈直线状,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若光纤处于弯曲状态,将会造成光纤衰减,使得最终测量的光纤平均衰减系数不准确,本方法利用夹具将光纤在测量时将光纤处于直线状态,避免其弯曲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供了测试方法的准确性;
步骤4:将夹持后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的第一光纤接入端和第二光纤接入端,将第二光纤接入端与光电检测器连接;或将夹持后的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衰减谱测量仪的第三光纤接入端和第四光纤接入端中;
步骤5:设置光源的预设输入状态,开启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进行一次测试,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输出待测光纤的第一光功率;
步骤6:取下夹具,在待测光纤预设截取位置处,将待测光纤截取为两段;将截取后的两段光纤段取下,保留与第一光纤接入端或第三光纤接入端连接的光纤段,将保留光纤段的截取端进行二次处理,包括:切除预设部分的保护层和被覆层,露出用于连接的纤芯;将露出的纤芯端面进行平整处理,同理,进行平整处理可以提高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将二次处理后的光纤段中除露出纤芯之外的部分放入光纤夹具中进行二次夹持,对待测光纤进行二次夹持固定,二次夹持后的待测光纤呈直线状,同理保持直线状态可以提高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当为利用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时,将二次夹持后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的第一光纤接入端和第二光纤接入端,将第二光纤接入端与光电检测器连接;当为利用衰减谱测量仪进行测试时,将二次夹持后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衰减谱测量仪的第三光纤接入端和第四光纤接入端中;
步骤7:保持光源处于相同的预设输入状态,保持相同的输入状态,是为了设置相同的实验条件,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外界的影响,开启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进行二次测试,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输出待测光纤的第二光功率,其中,第一光功率和第二光功率均采用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获得;
步骤8:基于待测光纤的第一光功率、第二光功率、待测光纤预设截取位置信息,计算出待测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其中,本方法基于传统的截断法进行测试,原理大致相同,截断法可参考以下公开专利,截断法为现有的方法,本申请对截断法不进行赘述,如:CN201710043180.5、CN201510104224.1、CN201580056022.2。
其中,本方法的改进点为:在测量前对待测光纤进行预处理,将露出的纤芯端面进行平整处理,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若纤芯端面不平整,如果断裂端面不平整,则会使光信号产生不规则散射,则测试曲线就不会出现菲涅耳反射峰,则会导致测试不准确,本测试方法中增加了纤芯端面平整处理步骤,使得进行测试的纤芯端面平整,进而提高了测试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对待测光纤进行夹持固定,夹持后的待测光纤呈直线状,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若光纤处于弯曲状态,将会造成光纤衰减,使得最终测量的光纤平均衰减系数不准确,本方法利用夹具将光纤在测量时将光纤处于直线状态,避免其弯曲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供了测试方法的准确性。
优选的,本方法中将露出的纤芯端面进行平整处理,具体包括:
使用光纤切割刀对纤芯端面进行切割,使用光纤切割刀切割光纤可以保障切割面较为平整,切割效果较高,并且切割的效率较高对光纤的损坏程度也较低;检测切割后的纤芯端面平整是否满足预设要求,若纤芯端面平整不满足预设要求,则继续切割,切割后继续进行检测;若纤芯端面平整满足预设要求,则停止切割,由于每次切割时,切割的角度和方向以及转速均有可能不同,因此,不是每次切割出的端面平整均符合要求,因此,为了保障方法最终测试的准确性,需要对端面平整进行检测。
其中,本方法提供的纤芯端面平整检测方式包括两种,第一种为: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为纤芯端面平整符合预设要求和纤芯端面平整不符合要求,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可以快速获得纤芯端面图像的分类结果,进而快速获得纤芯端面是否平整的结果,本方式快速,效率较高,因为利用训练好后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运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输出分类结果。
纤芯端面平整的第二种检测方式为:使用干涉显微式光纤端面检测仪对纤芯端面进行检测;干涉显微式光纤端面检测仪可以参考纤端面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牛文学-文章编号:1009-671X(2002)03-0020-03中的介绍,本发明不再赘述。当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均为符合预设要求时,则该纤芯端面平整满足预设要求,本方法通过两种检测方式同时合格来保障最终方式的准确率,来满足高精度光纤测试的需求,本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利用第一种方式进行检测,检测通过后使用第二种方式进行检测。本方法采用了两种检测方式,目的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率,第一种检测方式是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属于人工智能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第二种是基于光学系统的测试仪器,两种测试方式的原理和结构均不相同,两个方式能够形成互补,第一种方式检测效率快,但是容易忽略细节,因此,用第二种方式来对第一种方式进行补充,相当于利用第一种方式进行粗筛选,提高效率,然后利用第二种方式来对粗筛选出的进行细筛选保障准确率。通过上述两个方式的配合使用,能够保障检测效率的同时保障检测准确率。
优选的,本方法中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具体包括:
采集若干纤芯端面图像,对纤芯端面图像按照纤芯端面平整是否满足预设要求进行标注分类,此处的标注分类采用人工进行标注,根据纤芯端面是否平整来标注其图像,基于标注后的图像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
依次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的输入层、多个卷积层和输出层,并预设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前端连接权重初始值、相邻两卷积层之间的中间连接权重初始值、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后端连接权重初始值;
利用训练集对构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进行训练,计算出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前端连接权重实际值、相邻两卷积层之间的中间连接权重实际值、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后端连接权重实际值,得到训练后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
利用测试集对训练后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进行测试;
基于测试通过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待识别的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分为:纤芯端面平整满足预设要求的图像和纤芯端面平整不满足预设要求的图像,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可以保障一定分类准确率的同时提高检测的效率。
优选的,采集的纤芯端面图像包括:纤芯端面的侧视图和纤芯端面的正视图,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纤芯端面的侧视图和纤芯端面的正视图均能够反映光纤端面是否平整,因此,对纤芯端面的侧视图和纤芯端面的正视图均进行考虑,保障了训练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进而使得最终训练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更加全面和准确。
优选的,本方法中使用的夹具包括:
上夹板和下夹板,下夹板底面均匀设有若干高度可调的支撑柱,利用高度可调的支撑柱可以调节夹具距离平面的高度,使得在测试时能够调节光纤与光纤接入端的高度差,使得调节后光纤与光纤接入端水平,使得光纤水平接入,测试准确率更高。
上夹板下表面一侧通过合页或铰链与下夹板上表面一侧连接,上夹板下表面另一侧通过锁扣与下夹板上表面另一侧连接,利用铰链或合页连接,方便开启夹具和合并夹具,当需要取放光纤时开启夹具,当需要测试时关闭夹具并利用锁扣进行锁定。
上夹板下表面设有若干尺寸不同的贯穿上夹板下表面两端的凹槽,设置不同尺寸的凹槽目的是对不同型号的光纤进行检测时使用,传统的光纤检测时夹具为夹子,夹持时会对光纤施加过大的压力,会导致最终测试的结果不准确,发明人研究发现,挤压也是造成光纤衰减的因素,本发明设计的夹具不仅满足不同型号的光纤进行使用,且没有对光纤进行相应的挤压,不会造成光纤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光纤衰减,使得最终测量的结果准确。
其中,夹具中下夹板上表面与上夹板下表面对称设有相应的凹槽,凹槽呈直线形,凹槽设计为直线形,可以保障光纤在夹具夹持过程中呈直线形,进而保障最终光纤测试的准确性,发明人研究发现,弯曲也是造成光纤衰减的主要因素,呈直线形不会造成光纤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光纤衰减,使得最终测量的结果准确。
其中,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上夹板下表面的若干半圆凹槽和下夹板上表面的若干半圆凹槽在上夹板与下夹板合并时形成若干圆形凹槽,每个圆形凹槽的直径与其对应型号的光纤直径尺寸匹配,光纤在测试时穿过与其尺寸匹配的圆形凹槽,利用本方法中的夹具能够进行夹持固定,又不会造成过大的压力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且能够保持光纤的直线状态,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其中,每个凹槽的内壁均匀分布有若干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显示器连接;在对光纤进行测试时,若干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纤表面所受压力信息,并将测量的压力信息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对信息进行处理后在显示器中进行显示;根据显示器中显示的若干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值,获得测量压力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当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停止测量,对夹具和光纤进行调整,直至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继续进行测量;当测量压力值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停止测量,对夹具和光纤进行调整,直至测量压力值中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继续进行测量。
为了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为挤压是造成光纤衰减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方法中对光纤在夹具中挤压情况进行了监测,当挤压压力过大时则停止测试,或挤压压力不均匀时停止测试,保障最终测试的准确性。
并且,每个凹槽的内壁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显示器连接;在对光纤进行一次测量和二次测量时,测量所用凹槽的温度值差异控制在预设范围内,发明人研究发现,温度值的大小差异同样会影响光纤衰减系数,因此,在夹具内设计了温度传感器,使得每次测量时的温度差异在预设范围内,保障最终测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凹槽内设有安装孔,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孔内,且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面和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端面均与凹槽内表面重合,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通过无线方式与处理器连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延伸入凹槽内对光纤造成挤压,进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优选的,本方法中当使用衰减谱测量仪对待测光纤进行测试时,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衰减谱测量仪的第三光纤接入端和第四光纤接入端中后,判断衰减谱测量仪屏幕中显示的光纤测量曲线是否在屏幕的中央或光纤测量曲线是否清晰,若否则对待测光纤的位置或对衰减谱测量仪的测量焦距进行调整,使得光纤测量曲线位于屏幕的中央或使得光纤测量曲线清晰,这样使得最终测量的结果准确,若光纤测量曲线没有位于屏幕的中央或光纤测量曲线不清晰,那么测量的结果均会不准确。
优选的,在待测光纤两端接入对应的光纤接入端前,在待测光纤的注入端打一个半径30mm的小环,用于滤除LP11模的影响,使得最终测量的结果准确。
优选的,上夹板和下夹板均通过若干子板拼接而成,上夹板和下夹板的长度通过拼接的子板数量确定,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得夹具的长度能够灵活调整,使得在光纤截取后,夹具能够相应调整缩短,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即夹具能够根据光纤的长度进行灵活调整。
优选的,本发明中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9:基于测量获得的待测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生成对应的测量结果标识,如条形码二维码等,便于后续人员扫描相应的标识获得测量结果,将测量结果标识印刷在标识贴上,将标识贴通过贴合结构安装在相应完成测量的光纤上;发明人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将标识贴直接贴在光纤表面时,由于光纤是柱体,标识贴需要绕一圈或者缠绕然后利用胶水或黏贴层进行贴合,这样贴合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直接扫描,因为无法从一个角度直接获得完整的标识,扫描机或者智能设备都无法扫描到相应的信息,此时操作人员只有将标识扯下,然后扫描,然后再贴上,如此反复撕扯后,容易造成标识贴损坏。本发明利用创新设计的贴合结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需要的时候将标识贴拉出进行扫描识别,能够扫描识别出测量结果,在不需要的时候将标识贴收回,不会造成撕扯,不会对标识贴造成损坏。
其中,贴合结构包括:上圆板、下圆板、弹簧、标识贴固定杆、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上圆板、下圆板均开设有圆孔,光纤从2个圆孔中穿过,弹簧两端分别与上圆板和下圆板连接,利用弹簧可以在需要扫描标识时将弹簧拉伸,使得标识贴固定杆上端与上圆板下表面分离,然后将磁铁片从标识贴固定杆上取下,转动标识贴固定杆,将标识贴展开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反转标识贴固定杆,将标识贴收回继续缠绕在标识贴固定杆上,然后将磁铁片继续贴合在标识贴固定杆上,扫描完成后将弹簧收回,使得标识贴固定杆上端与上圆板下表面接触,防止标识贴固定杆转动;下圆板设有旋转孔,利用旋转孔便于标识贴固定杆进行转动,标识贴固定杆下端穿过旋转孔后与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标识贴固定杆与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位于旋转孔上方,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尺寸均大于旋转孔的孔径,标识贴固定杆能够在旋转孔内转动,利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可以防止标识贴固定杆从旋转孔中脱落,标识贴固定杆上端向上圆板下表面延伸,标识贴固定杆的长度大于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长度,标识贴一端与标识贴固定杆侧面固定连接,标识贴另一端固定有磁铁片,标识贴固定杆为金属杆,标识贴缠绕在标识贴固定杆杆身上,并通过磁铁片吸附固定在标识贴固定杆上。
本测试方法基于传统的截断法进行测试,并对传统的截断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改进后测试方法精度得到提高,测量结果更加准确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解决了现有的光缆线路故障抢修的任务难度大,抢修效率低技术问题,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完成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图1为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可移动抢修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截断法测试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方法中使用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夹具中上夹板下表面的示意图;
图6为夹具中上夹板的拼接示意图
图7为本方法中贴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相互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范围内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并实时对平台中的信息进行更新,其中,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中的信息包括:辖区内的光缆线路信息、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施工工地信息、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信息;
基于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施工工地信息和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信息,生成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
建立若干可移动抢修站,将可移动抢修站布置在距离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的预设范围内,当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更新时,对可移动抢修站布置位置对应进行更新;
当光缆线路发生故障时,对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进行定位,基于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寻找到与其距离最近的可移动抢修站的第一位置信息;
将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给值班检修队,值班检修队驾驶检修车行驶至第一位置信息处的可移动抢修站,将可移动抢修站与检修车进行对接,对接完成后驾驶检修车行驶至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将可移动抢修站送回至第一位置。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辖区对应的地图;
第一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辖区内的所有光缆的信息,包括每条光缆的类型、每条光缆的起点、每条光缆的终点、每条光缆的路径;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录入的光缆信息,生成光缆线路信息,并将辖区内的每条光缆在建立模块建立的的地图中显示;
第二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辖区内的所有正在施工的工地信息;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录入的正在施工的工地信息,生成正在施工工地的位置信息,并将正在施工工地在地图中显示;
第三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的位置信息;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录入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的位置信息,并将地质灾害易发生地的位置信息在地图中显示;
处理模块,用于当光缆线路上有正在施工的工地时,将该光缆线路以及该光缆线路上正在施工的工地在地图中标注显示;用于当光缆线路上有地质灾害易发生地时,将该光缆线路以及该光缆线路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在地图中标注显示;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的相关信息。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施工工地的位置信息更新时,则对生成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对应进行更新。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方法中对光缆线路的故障进行检修时,若光缆线路发生故障需要更换光缆时,则首先对备用光缆的光纤通信传输损耗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将备用光缆更换至相应的故障处。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可移动抢修站包括:平板拖车18、连接杆20、抢修箱19,抢修箱固定在平板拖车上,连接杆一端与平板拖车固定连接,连接杆另一端用于与检修车进行对接,抢修箱内至少设有:抢修工具、检修工具、备用光缆、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定衰减谱测量仪、光缆处理工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光纤通信传输损耗测试方法,本方法对传统的截断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试方法的准确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在水平台面搭建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在水平台面固定衰减谱测量仪,本方法中的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与传统的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一致,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包括:驱动电路、光源、斩波器、注入系统、第一光纤接入端、第二光纤接入端、光电检测器、锁相放大器、光功率计;驱动电路与光源连接,光源与斩波器连接,斩波器与注入系统和锁相放大器连接,注入系统与第一光纤接入端连接,光电检测器连接与锁相放大器连接,锁相放大器与光功率计连接;
步骤2:对待测光纤进行预处理,包括:切除待测光纤两端预设部分的保护层和被覆层,露出用于连接的纤芯,其中,光纤由外到内依次是光纤保护层、光纤被覆层、纤芯;切除保护层和被覆层的目的是露出纤芯用于连接,若不进行切除则连接效果不稳定,导致测量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将露出的纤芯端面进行平整处理,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若纤芯端面不平整,如果断裂端面不平整,则会使光信号产生不规则散射,则测试曲线就不会出现菲涅耳反射峰,则会导致测试不准确,本测试方法中增加了纤芯端面平整处理步骤,使得进行测试的纤芯端面平整,进而提高了测试方法的准确性;
步骤3:将预处理后的待测光纤除露出纤芯之外的部分放入光纤夹具中,对待测光纤进行夹持固定,夹持后的待测光纤呈直线状,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若光纤处于弯曲状态,将会造成光纤衰减,使得最终测量的光纤平均衰减系数不准确,本方法利用夹具将光纤在测量时将光纤处于直线状态,避免其弯曲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供了测试方法的准确性;
步骤4:将夹持后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的第一光纤接入端和第二光纤接入端,将第二光纤接入端与光电检测器连接;或将夹持后的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衰减谱测量仪的第三光纤接入端和第四光纤接入端中;
步骤5:设置光源的预设输入状态,开启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进行一次测试,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输出待测光纤的第一光功率;
步骤6:取下夹具,在待测光纤预设截取位置处,将待测光纤截取为两段;将截取后的两段光纤段取下,保留与第一光纤接入端或第三光纤接入端连接的光纤段,将保留光纤段的截取端进行二次处理,包括:切除预设部分的保护层和被覆层,露出用于连接的纤芯;将露出的纤芯端面进行平整处理,同理,进行平整处理可以提高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将二次处理后的光纤段中除露出纤芯之外的部分放入光纤夹具中进行二次夹持,对待测光纤进行二次夹持固定,二次夹持后的待测光纤呈直线状,同理保持直线状态可以提高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当为利用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时,将二次夹持后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的第一光纤接入端和第二光纤接入端,将第二光纤接入端与光电检测器连接;当为利用衰减谱测量仪进行测试时,将二次夹持后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衰减谱测量仪的第三光纤接入端和第四光纤接入端中;
步骤7:保持光源处于相同的预设输入状态,保持相同的输入状态,是为了设置相同的实验条件,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外界的影响,开启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进行二次测试,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输出待测光纤的第二光功率,其中,第一光功率和第二光功率均采用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获得;
步骤8:基于待测光纤的第一光功率、第二光功率、待测光纤预设截取位置信息,计算出待测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其中,本方法基于传统的截断法进行测试,原理大致相同,截断法可参考以下公开专利,截断法为现有的方法,本申请对截断法不进行赘述,如:CN201710043180.5、CN201510104224.1、CN201580056022.2。
其中,本方法的改进点为:在测量前对待测光纤进行预处理,将露出的纤芯端面进行平整处理,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若纤芯端面不平整,如果断裂端面不平整,则会使光信号产生不规则散射,则测试曲线就不会出现菲涅耳反射峰,则会导致测试不准确,本测试方法中增加了纤芯端面平整处理步骤,使得进行测试的纤芯端面平整,进而提高了测试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对待测光纤进行夹持固定,夹持后的待测光纤呈直线状,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若光纤处于弯曲状态,将会造成光纤衰减,使得最终测量的光纤平均衰减系数不准确,本方法利用夹具将光纤在测量时将光纤处于直线状态,避免其弯曲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供了测试方法的准确性。
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方法中将露出的纤芯端面进行平整处理,具体包括:
使用光纤切割刀对纤芯端面进行切割,使用光纤切割刀切割光纤可以保障切割面较为平整,切割效果较高,并且切割的效率较高对光纤的损坏程度也较低;检测切割后的纤芯端面平整是否满足预设要求,若纤芯端面平整不满足预设要求,则继续切割,切割后继续进行检测;若纤芯端面平整满足预设要求,则停止切割,由于每次切割时,切割的角度和方向以及转速均有可能不同,因此,不是每次切割出的端面平整均符合要求,因此,为了保障方法最终测试的准确性,需要对端面平整进行检测。
其中,本方法提供的纤芯端面平整检测方式包括两种,第一种为: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为纤芯端面平整符合预设要求和纤芯端面平整不符合要求,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可以快速获得纤芯端面图像的分类结果,进而快速获得纤芯端面是否平整的结果,本方式快速,效率较高,因为利用训练好后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运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输出分类结果。
纤芯端面平整的第二种检测方式为:使用干涉显微式光纤端面检测仪对纤芯端面进行检测;干涉显微式光纤端面检测仪可以参考纤端面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牛文学-文章编号:1009-671X(2002)03-0020-03中的介绍,本发明不再赘述。当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均为符合预设要求时,则该纤芯端面平整满足预设要求,本方法通过两种检测方式同时合格来保障最终方式的准确率,来满足高精度光纤测试的需求,本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利用第一种方式进行检测,检测通过后使用第二种方式进行检测。本方法采用了两种检测方式,目的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率,第一种检测方式是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属于人工智能中的图像处理技术,第二种是基于光学系统的测试仪器,两种测试方式的原理和结构均不相同,两个方式能够形成互补,第一种方式检测效率快,但是容易忽略细节,因此,用第二种方式来对第一种方式进行补充,相当于利用第一种方式进行粗筛选,提高效率,然后利用第二种方式来对粗筛选出的进行细筛选保障准确率。通过上述两个方式的配合使用,能够保障检测效率的同时保障检测准确率。
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方法中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具体包括:
采集若干纤芯端面图像,对纤芯端面图像按照纤芯端面平整是否满足预设要求进行标注分类,此处的标注分类采用人工进行标注,根据纤芯端面是否平整来标注其图像,基于标注后的图像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
依次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的输入层、多个卷积层和输出层,并预设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前端连接权重初始值、相邻两卷积层之间的中间连接权重初始值、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后端连接权重初始值;
利用训练集对构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进行训练,计算出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前端连接权重实际值、相邻两卷积层之间的中间连接权重实际值、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后端连接权重实际值,得到训练后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
利用测试集对训练后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进行测试;
基于测试通过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待识别的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分为:纤芯端面平整满足预设要求的图像和纤芯端面平整不满足预设要求的图像,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可以保障一定分类准确率的同时提高检测的效率。
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集的纤芯端面图像包括:纤芯端面的侧视图和纤芯端面的正视图,发明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纤芯端面的侧视图和纤芯端面的正视图均能够反映光纤端面是否平整,因此,对纤芯端面的侧视图和纤芯端面的正视图均进行考虑,保障了训练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进而使得最终训练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更加全面和准确。
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图4为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夹板,2-下夹板,3-圆形凹槽,4-支撑柱,5-合页或铰链,6-锁扣;本方法中使用的夹具包括:
上夹板和下夹板,下夹板底面均匀设有若干高度可调的支撑柱,利用高度可调的支撑柱可以调节夹具距离平面的高度,使得在测试时能够调节光纤与光纤接入端的高度差,使得调节后光纤与光纤接入端水平,使得光纤水平接入,测试准确率更高。
上夹板下表面一侧通过合页或铰链与下夹板上表面一侧连接,上夹板下表面另一侧通过锁扣与下夹板上表面另一侧连接,利用铰链或合页连接,方便开启夹具和合并夹具,当需要取放光纤时开启夹具,当需要测试时关闭夹具并利用锁扣进行锁定。
请参考图5,图5为上夹板下表面的示意图,其中,7-半圆凹槽;上夹板下表面设有若干尺寸不同的贯穿上夹板下表面两端的凹槽,设置不同尺寸的凹槽目的是对不同型号的光纤进行检测时使用,传统的光纤检测时夹具为夹子,夹持时会对光纤施加过大的压力,会导致最终测试的结果不准确,发明人研究发现,挤压也是造成光纤衰减的因素,本发明设计的夹具不仅满足不同型号的光纤进行使用,且没有对光纤进行相应的挤压,不会造成光纤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光纤衰减,使得最终测量的结果准确。
其中,夹具中下夹板上表面与上夹板下表面对称设有相应的凹槽,凹槽呈直线形,凹槽设计为直线形,可以保障光纤在夹具夹持过程中呈直线形,进而保障最终光纤测试的准确性,发明人研究发现,弯曲也是造成光纤衰减的主要因素,呈直线形不会造成光纤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光纤衰减,使得最终测量的结果准确。
其中,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上夹板下表面的若干半圆凹槽和下夹板上表面的若干半圆凹槽在上夹板与下夹板合并时形成若干圆形凹槽,每个圆形凹槽的直径与其对应型号的光纤直径尺寸匹配,光纤在测试时穿过与其尺寸匹配的圆形凹槽,利用本方法中的夹具能够进行夹持固定,又不会造成过大的压力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且能够保持光纤的直线状态,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其中,每个凹槽的内壁均匀分布有若干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显示器连接;在对光纤进行测试时,若干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纤表面所受压力信息,并将测量的压力信息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对信息进行处理后在显示器中进行显示;根据显示器中显示的若干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值,获得测量压力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当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停止测量,对夹具和光纤进行调整,直至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继续进行测量;当测量压力值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停止测量,对夹具和光纤进行调整,直至测量压力值中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继续进行测量。
为了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为挤压是造成光纤衰减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方法中对光纤在夹具中挤压情况进行了监测,当挤压压力过大时则停止测试,或挤压压力不均匀时停止测试,保障最终测试的准确性。
并且,每个凹槽的内壁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显示器连接;在对光纤进行一次测量和二次测量时,测量所用凹槽的温度值差异控制在预设范围内,发明人研究发现,温度值的大小差异同样会影响光纤衰减系数,因此,在夹具内设计了温度传感器,使得每次测量时的温度差异在预设范围内,保障最终测量的准确性。
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凹槽内设有安装孔,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孔内,且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面和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端面均与凹槽内表面重合,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通过无线方式与处理器连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延伸入凹槽内对光纤造成挤压,进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方法中当使用衰减谱测量仪对待测光纤进行测试时,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衰减谱测量仪的第三光纤接入端和第四光纤接入端中后,判断衰减谱测量仪屏幕中显示的光纤测量曲线是否在屏幕的中央或光纤测量曲线是否清晰,若否则对待测光纤的位置或对衰减谱测量仪的测量焦距进行调整,使得光纤测量曲线位于屏幕的中央或使得光纤测量曲线清晰,这样使得最终测量的结果准确,若光纤测量曲线没有位于屏幕的中央或光纤测量曲线不清晰,那么测量的结果均会不准确。
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待测光纤两端接入对应的光纤接入端前,在待测光纤的注入端打一个半径30mm的小环,用于滤除LP11模的影响,使得最终测量的结果准确。
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图6为上夹板的拼接示意图;其中,8-子板;上夹板和下夹板均通过若干子板拼接而成,上夹板和下夹板的长度通过拼接的子板数量确定,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得夹具的长度能够灵活调整,使得在光纤截取后,夹具能够相应调整缩短,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即夹具能够根据光纤的长度进行灵活调整。
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发明中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9:基于测量获得的待测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生成对应的测量结果标识,如条形码二维码等,便于后续人员扫描相应的标识获得测量结果,将测量结果标识印刷在标识贴上,将标识贴通过贴合结构安装在相应完成测量的光纤上;发明人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将标识贴直接贴在光纤表面时,由于光纤是柱体,标识贴需要绕一圈或者缠绕然后利用胶水或黏贴层进行贴合,这样贴合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直接扫描,因为无法从一个角度直接获得完整的标识,扫描机或者智能设备都无法扫描到相应的信息,此时操作人员只有将标识扯下,然后扫描,然后再贴上,如此反复撕扯后,容易造成标识贴损坏。本发明利用创新设计的贴合结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需要的时候将标识贴拉出进行扫描识别,能够扫描识别出测量结果,在不需要的时候将标识贴收回,不会造成撕扯,不会对标识贴造成损坏。
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图7为本方法中贴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9-光纤,16-磁铁片,17-标识贴;贴合结构包括:上圆板10、下圆板11、弹簧12、标识贴固定杆13、第一限位块14、第二限位块15;上圆板、下圆板均开设有圆孔,光纤从2个圆孔中穿过,弹簧两端分别与上圆板和下圆板连接,利用弹簧可以在需要扫描标识时将弹簧拉伸,使得标识贴固定杆上端与上圆板下表面分离,然后将磁铁片从标识贴固定杆上取下,转动标识贴固定杆,将标识贴展开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反转标识贴固定杆,将标识贴收回继续缠绕在标识贴固定杆上,然后将磁铁片继续贴合在标识贴固定杆上,扫描完成后将弹簧收回,使得标识贴固定杆上端与上圆板下表面接触,防止标识贴固定杆转动;下圆板设有旋转孔,利用旋转孔便于标识贴固定杆进行转动,标识贴固定杆下端穿过旋转孔后与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标识贴固定杆与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位于旋转孔上方,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尺寸均大于旋转孔的孔径,标识贴固定杆能够在旋转孔内转动,利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可以防止标识贴固定杆从旋转孔中脱落,标识贴固定杆上端向上圆板下表面延伸,标识贴固定杆的长度大于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长度,标识贴一端与标识贴固定杆侧面固定连接,标识贴另一端固定有磁铁片,标识贴固定杆为金属杆,标识贴缠绕在标识贴固定杆杆身上,并通过磁铁片吸附固定在标识贴固定杆上。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并实时对平台中的信息进行更新,其中,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中的信息包括:辖区内的光缆线路信息、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施工工地信息、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信息;
基于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施工工地信息和光缆线路所经过路径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信息,生成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
建立若干可移动抢修站,将可移动抢修站布置在距离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的预设范围内,当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更新时,对可移动抢修站布置位置对应进行更新;
当光缆线路发生故障时,对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进行定位,基于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寻找到与其距离最近的可移动抢修站的第一位置信息;
将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和第一位置信息发送给值班检修队,值班检修队驾驶检修车行驶至第一位置信息处的可移动抢修站,将可移动抢修站与检修车进行对接,对接完成后驾驶检修车行驶至光缆线路的故障位置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将可移动抢修站送回至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辖区对应的地图;
第一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辖区内的所有光缆的信息,包括每条光缆的类型、每条光缆的起点、每条光缆的终点、每条光缆的路径;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录入的光缆信息,生成光缆线路信息,并将辖区内的每条光缆在建立模块建立的的地图中显示;
第二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辖区内的所有正在施工的工地信息;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录入的正在施工的工地信息,生成正在施工工地的位置信息,并将正在施工工地在地图中显示;
第三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的位置信息;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录入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的位置信息,并将地质灾害易发生地的位置信息在地图中显示;
处理模块,用于当光缆线路上有正在施工的工地时,将该光缆线路以及该光缆线路上正在施工的工地在地图中标注显示;用于当光缆线路上有地质灾害易发生地时,将该光缆线路以及该光缆线路上的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在地图中标注显示;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光缆线路信息共享平台的相关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工地的位置信息更新时,则对生成光缆故障易发生地点位置信息对应进行更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中对光缆线路的故障进行检修时,若光缆线路发生故障需要更换光缆时,则首先对备用光缆的光纤通信传输损耗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将备用光缆更换至相应的故障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移动抢修站包括:平板拖车、连接杆、抢修箱,抢修箱固定在平板拖车上,连接杆一端与平板拖车固定连接,连接杆另一端用于与检修车进行对接,抢修箱内至少设有:抢修工具、检修工具、备用光缆、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定衰减谱测量仪、光缆处理工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备用光缆的光纤通信传输损耗进行测试,具体包括:
步骤1:在水平台面搭建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在水平台面固定衰减谱测量仪;
步骤2:对待测光纤进行预处理,包括:切除待测光纤两端预设部分的保护层和被覆层,露出用于连接的纤芯;将露出的纤芯端面进行平整处理;
步骤3:将预处理后的待测光纤除露出纤芯之外的部分放入光纤夹具中,对待测光纤进行夹持固定,夹持后的待测光纤呈直线状;
步骤4:将夹持后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的第一光纤接入端和第二光纤接入端;或将夹持后的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衰减谱测量仪的第三光纤接入端和第四光纤接入端;
步骤5:设置光源的预设输入状态,开启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进行一次测试,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输出待测光纤的第一光功率;
步骤6:取下夹具,在待测光纤预设截取位置处,将待测光纤截取为两段;将截取后的两段光纤段取下,保留与第一光纤接入端或第三光纤接入端连接的光纤段,将保留光纤段的截取端进行二次处理,包括:切除预设部分的保护层和被覆层,露出用于连接的纤芯;将露出的纤芯端面进行平整处理;将二次处理后的光纤段中除露出纤芯之外的部分放入光纤夹具中进行二次夹持,对待测光纤进行二次夹持固定,二次夹持后的待测光纤呈直线状;当为利用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时,将二次夹持后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的第一光纤接入端和第二光纤接入端;当为利用衰减谱测量仪进行测试时,将二次夹持后的待测光纤两端分别接入衰减谱测量仪的第三光纤接入端和第四光纤接入端中;
步骤7:保持光源处于相同的预设输入状态,开启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进行二次测试,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输出待测光纤的第二光功率,其中,第一光功率和第二光功率均采用光纤传输损耗测试系统或衰减谱测量仪获得;
步骤8:基于待测光纤的第一光功率、第二光功率、待测光纤预设截取位置信息,计算出待测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露出的纤芯端面进行平整处理,具体包括:
使用光纤切割刀对纤芯端面进行切割;检测切割后的纤芯端面平整是否满足预设要求,若纤芯端面平整不满足预设要求,则继续切割,切割后继续进行检测;若纤芯端面平整满足预设要求,则停止切割;其中,纤芯端面平整检测方式包括两种,第一种为: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为纤芯端面平整符合预设要求和纤芯端面平整不符合要求;第二种为:使用干涉显微式光纤端面检测仪对纤芯端面进行检测;本方法的检测方式为首先使用第一种检测方式进行检测,检测符合要求后,使用第二种方式进行检测,当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均为符合预设要求时,则该纤芯端面平整满足预设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具体包括:
采集若干纤芯端面图像,对纤芯端面图像按照纤芯端面平整是否满足预设要求进行标注分类,基于标注后的图像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
依次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的输入层、多个卷积层和输出层,并预设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前端连接权重初始值、相邻两卷积层之间的中间连接权重初始值、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后端连接权重初始值;
利用训练集对构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进行训练,计算出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前端连接权重实际值、相邻两卷积层之间的中间连接权重实际值、输入层与相邻卷积层之间的后端连接权重实际值,得到训练后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
利用测试集对训练后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进行测试;
基于测试通过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模型,对待识别的纤芯端面图像进行分类,分为:纤芯端面平整满足预设要求的图像和纤芯端面平整不满足预设要求的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
上夹板和下夹板,下夹板底面设有若干高度可调的支撑柱,上夹板下表面一侧通过合页或铰链与下夹板上表面一侧连接,上夹板下表面另一侧通过锁扣与下夹板上表面另一侧连接;上夹板下表面设有若干尺寸不同的贯穿上夹板下表面两端的凹槽,下夹板上表面与上夹板下表面对称设有相应的凹槽,凹槽呈直线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上夹板下表面的若干半圆凹槽和下夹板上表面的若干半圆凹槽在上夹板与下夹板合并时形成若干圆形凹槽,每个圆形凹槽的直径与其对应型号的光纤直径尺寸匹配;
每个凹槽的内壁均匀分布有若干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显示器连接;
在对光纤进行测试时,若干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纤表面所受压力信息,并将测量的压力信息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对信息进行处理后在显示器中进行显示;
根据显示器中显示的若干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值,获得测量压力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当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停止测量,对夹具和光纤进行调整,直至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继续进行测量;当测量压力值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停止测量,对夹具和光纤进行调整,直至测量压力值中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继续进行测量。
每个凹槽的内壁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显示器连接;在对光纤进行一次测量和二次测量时,测量所用凹槽的温度值差异控制在预设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备用光缆的光纤通信传输损耗进行测试还包括:
步骤9:基于测量获得的待测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生成对应的测量结果标识,将测量结果标识印刷在标识贴上,将标识贴通过贴合结构安装在相应完成测量的光纤上;
其中,贴合结构包括:上圆板、下圆板、弹簧、标识贴固定杆、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上圆板、下圆板均开设有圆孔,光纤从2个圆孔中穿过,弹簧两端分别与上圆板和下圆板连接;下圆板设有旋转孔,标识贴固定杆下端穿过旋转孔后与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标识贴固定杆与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位于旋转孔上方,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尺寸均大于旋转孔的孔径,标识贴固定杆能够在旋转孔内转动,标识贴固定杆上端向上圆板下表面延伸,标识贴固定杆的长度大于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长度,标识贴一端与标识贴固定杆侧面固定连接,标识贴另一端固定有磁铁片,标识贴固定杆为金属杆,标识贴缠绕在标识贴固定杆杆身上,并通过磁铁片吸附固定在标识贴固定杆上。
CN201910863178.1A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722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3178.1A CN110572206B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3178.1A CN110572206B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2206A true CN110572206A (zh) 2019-12-13
CN110572206B CN110572206B (zh) 2020-05-26

Family

ID=68779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317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72206B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22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2086A (zh) * 2020-05-13 2020-08-14 苏州逸纪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介于各基站之间调度信号传输质量值的系统及方法
CN112769475A (zh) * 2021-02-05 2021-05-07 苏州宜达信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光缆故障点定位抢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6221A (zh) * 2013-05-31 2013-10-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故障检测系统
CN103714437A (zh) * 2014-01-09 2014-04-09 海南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gis及移动作业的电力抢修指挥方法
CN106355322A (zh) * 2016-08-30 2017-01-2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一种电网环境灾害在线监测平台
US20170047730A1 (en) * 2009-07-17 2017-02-16 Deep Scienc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ounding power line sections to clear faults
US20170310562A1 (en) * 2016-04-25 2017-10-26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predictive services management in cable network environment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47730A1 (en) * 2009-07-17 2017-02-16 Deep Scienc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ounding power line sections to clear faults
CN103336221A (zh) * 2013-05-31 2013-10-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故障检测系统
CN103714437A (zh) * 2014-01-09 2014-04-09 海南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gis及移动作业的电力抢修指挥方法
US20170310562A1 (en) * 2016-04-25 2017-10-26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predictive services management in cable network environments
CN106355322A (zh) * 2016-08-30 2017-01-2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一种电网环境灾害在线监测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2086A (zh) * 2020-05-13 2020-08-14 苏州逸纪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介于各基站之间调度信号传输质量值的系统及方法
CN112769475A (zh) * 2021-02-05 2021-05-07 苏州宜达信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光缆故障点定位抢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2206B (zh) 202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2206B (zh) 一种光纤通信传输线路检修方法
CN111307823B (zh) 基于边云协同的变电设备典型视觉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4125010B (zh) 一种光缆故障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96313B (zh) 一种光缆故障精确定位方法
CN110535526B (zh) 一种光纤通信传输损耗测试方法
CN104202086B (zh) 一种光缆故障定位方法
CN103512891A (zh) 光纤端面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9474333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光缆实时监测保护系统
CN110796754A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机房巡检方法
CN115096891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智能检查方法
CN210431427U (zh) 一种基于ai图像辨别的光缆线路故障定位及可视化系统
CN113507315A (zh) 一种纤芯态势感知管理方法
CN115430625A (zh) 一种用于电池箔在线表面缺陷及针孔缺陷检测的生产系统
CN111049574A (zh) 一种光缆中断位置快速定位的方法及系统
CN114240074A (zh) 配网隐蔽工程验收管理平台
CN112769475A (zh) 光缆故障点定位抢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13013903U (zh) 一种桥梁拉索表面检测装置
CN109583735B (zh) 输电线路巡视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运检管控平台
CN116866512A (zh) 一种光伏电站巡检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7037335B (zh) 一种紫外电力设备测量放电故障真实光子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13810102B (zh) 光缆检测设备、系统及方法
CN212134033U (zh) 光缆纤芯检查装置
CN204286753U (zh) 远端语音光缆识别仪
CN114742241A (zh) 一种运用mr眼镜诊断设备故障的巡检平台
CN113776783A (zh) 一种基于巡检机器人的机房服务器故障灯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