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2022B - 软启动电路、方法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软启动电路、方法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2022B
CN110572022B CN201910824290.4A CN201910824290A CN110572022B CN 110572022 B CN110572022 B CN 110572022B CN 201910824290 A CN201910824290 A CN 201910824290A CN 110572022 B CN110572022 B CN 1105720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start
module
feedback signal
circui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42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2022A (zh
Inventor
邓国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242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20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2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2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2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2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启动电路、方法和用电设备。其中,软启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负载,以及耦接于电源模块和负载之间的软启动模块;控制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软启动模块和负载相连,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来自软启动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并基于控制信号调节流经负载的电流;其中,软启动模块包括缓冲电路,用于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第一反馈信号进入控制模块之前,衰减第一反馈信号。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软启动电路的第一反馈信号一直接入反馈环路,导致反馈环路引入纹波干扰、电源模块出现异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软启动电路、方法和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启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启动电路、方法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启动用电设备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过电压或过电流的现象,损害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严重者可烧毁用电设备。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软启动方式来克服这一问题。
所谓软启动,是指电压从零逐渐提升到额定电压,使元器件(包括用电设备)启动的全过程都不存在冲击电压或冲击电流,而是平缓地启动运行,减少冲击电压或冲击电流对元器件的影响,达到保护电路的目的。目前,软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一般是将部分启动电压引入反馈环路。然而,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由于反馈电压存在纹波,相当于将反馈电压的纹波也一直引入到了反馈环路中,造成环路震荡,影响开关元件、变压器等器件的正常工作,此时,电源模块会出现异音,影响用户体验。
针对相关技术中软启动电路的反馈信号一直接入反馈环路,导致反馈环路引入纹波干扰、电源模块出现异音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启动电路、方法和用电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软启动电路的反馈信号一直接入反馈环路,导致反馈环路引入纹波干扰、电源模块出现异音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软启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负载,以及耦接于电源模块和负载之间的软启动模块;控制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软启动模块和负载相连,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来自软启动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并基于控制信号调节流经负载的电流;其中,软启动模块包括缓冲电路,用于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第一反馈信号进入控制模块之前,衰减第一反馈信号。
可选地,电源模块包括开关元件、变压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开关元件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串联,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与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串联,第一电容用于为负载供电。
可选地,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单元,电压比较单元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相连,电压比较单元的同相输入端与参考电压相连,控制模块通过第一反馈信号、第二反馈信号之和与参考电压的比较,输出控制信号。
可选地,控制模块还包括光耦,光耦耦接于电压比较单元和电源模块之间,光耦基于控制信号调节电源模块的输出能量。
可选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与光耦并联。
可选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二电容连接在电压比较单元的反相输入端和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之间。
可选地,软启动模块还包括分压模块,分压模块与第一电容并联,用于为缓冲电路提供输入电压。
可选地,缓冲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由分压模块提供输入电压,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并联后与第三电容串联,串联后的电路输出端提供第一反馈信号。
可选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第二反馈信号通过第三电阻进入控制模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软启动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软启动电路,软启动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电源模块、软启动模块、负载和控制模块,软启动电路还与控制模块相连,软启动方法包括:获取来自软启动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其中,软启动模块包括缓冲电路,用于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第一反馈信号进入控制模块之前,衰减第一反馈信号;基于第一反馈信号、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并基于控制信号调节流经负载的电流。
可选地,基于第一反馈信号、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包括:确定第一反馈信号、第二反馈信号之和,得到反相输入端信号;确定反相输入端信号与参考电压之差,得到差信号;基于差信号输出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与差信号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或反相关关系。
可选地,缓冲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与并联后的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串联,通过第三电容的电压升高关断第二二极管,通过第二电阻衰减第一反馈信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软启动电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任意一种软启动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种软启动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软启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负载,以及耦接于电源模块和负载之间的软启动模块;控制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软启动模块和负载相连,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来自软启动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并基于控制信号调节流经负载的电流;其中,软启动模块包括缓冲电路,用于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第一反馈信号进入控制模块之前,衰减第一反馈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在软启动模块中添加缓冲电路,以衰减进入到控制模块中的第一反馈信号,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软启动电路的第一反馈信号一直接入反馈环路,导致反馈环路引入纹波干扰、电源模块出现异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用电设备静音工作的目的,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可选的软启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可选的电源模块和软启动模块的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可选的控制模块的电路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一种可选的软启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在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的进一步细节之前,将参考图1来描述可用于实现本申请的原理的一个可选的软启动电路。在其最基本的配置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软启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出于描述的目的,所绘的体系结构仅为合适环境的一个示例,并非对本申请的使用范围或功能提出任何局限。也不应将该电路解释为对图1所示的任一组件或其组合具有任何依赖或需求。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软启动电路包括:
电源模块,负载,以及耦接于电源模块和负载之间的软启动模块。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电源模块可以为开关电源,例如反激式开关电源,也可以为逆变电源、整流电源、变压器电源、适配器电源等,在此不作限制;上述负载可以为一条或多条并联的LED灯串、电视机、电机等用电设备;通过引出上述软启动模块的电压或电流给控制模块,可以减缓软启动过程中流过负载的过电压或过电流。
控制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软启动模块和负载相连,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来自软启动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并基于控制信号调节流经负载的电流;其中,软启动模块包括缓冲电路,用于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第一反馈信号进入控制模块之前,衰减第一反馈信号。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控制模块可以为模拟电路,也可以为具有数字处理功能的处理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反馈信号一直接入反馈环路,导致反馈环路引入纹波干扰,造成反馈环路震荡,相关元器件工作异常,尤其是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电源模块还会出现异音。本申请中,通过在上述软启动模块中设置缓冲电路,可以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衰减即将进入控制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相应衰减了进入控制模块的电压纹波,达到了用电设备静音工作的目的。
在图1所示的软启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中,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软启动模块相连,软启动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同时,软启动模块的缓冲电路和负载均为控制单元提供反馈信号,控制单元根据上述两个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控制电源模块的输出能量,进而使负载的启动电压或启动电流平缓上升,达到了保护电路的目的,同时在启动结束后使整个电路静音工作。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电源模块、软启动模块和控制单元可以内置于负载,即用电设备中,也可以与用电设备独立使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软启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负载,以及耦接于电源模块和负载之间的软启动模块;控制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软启动模块和负载相连,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来自软启动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并基于控制信号调节流经负载的电流;其中,软启动模块包括缓冲电路,用于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第一反馈信号进入控制模块之前,衰减第一反馈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在软启动模块中添加缓冲电路,以衰减进入到控制模块中的第一反馈信号,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软启动电路的第一反馈信号一直接入反馈环路,导致反馈环路引入纹波干扰、电源模块出现异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用电设备静音工作的目的,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品质。
可选地,电源模块包括开关元件、变压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开关元件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串联,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与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串联,第一电容用于为负载供电。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电源模块可以为反激式开关电源;上述开关元件可以为三极管、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上述变压器可以为多绕组变压器;上述第一电容可以为大电容,起到储能的作用。
如图2所示,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与场效应管Q串联后接入输入电压U,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与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串联。该电路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Modulation,PWM)信号的占空比越大,场效应管Q的开通时间越长,变压器T向后极电路输出的能力越多,流经负载灯串LEDs的电流上升越快。
可选地,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单元,电压比较单元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相连,电压比较单元的同相输入端与参考电压相连,控制模块通过第一反馈信号、第二反馈信号之和与参考电压的比较,输出控制信号。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电压比较单元可以为电压比较器;上述控制信号可以为PWM信号。
可选地,控制模块还包括光耦,光耦耦接于电压比较单元和电源模块之间,光耦基于控制信号调节电源模块的输出能量。
在图3所示的控制模块的电路图中,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同时接入了来自软启动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A和来自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B,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入了参考电压Vref。与第一反馈信号A和第二反馈信号B之和相比,参考电压Vref越高,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电压越高,光耦Op的反馈电流越小,场效应管Q的PWM脉冲占空比越大,电源模块开通的时间越多,输出电流上升越快;反之,参考电压Vref越低,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电压越低,光耦Op的反馈电流越大,场效应管Q的PWM脉冲占空比越小,电源模块开通的时间越少,输出电流上升越慢。
可选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与光耦并联。
图3中,上述第一电阻R1并联于光耦Op的两端,可以限制发光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不至于过高,起到保护光耦的作用。
可选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二电容连接在电压比较单元的反相输入端和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之间。
可选地,软启动模块还包括分压模块,分压模块与第一电容并联,用于为缓冲电路提供输入电压。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分压模块可以由电阻串联组成。
可选地,缓冲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由分压模块提供输入电压,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并联后与第三电容串联,串联后的电路输出端提供第一反馈信号。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第二电阻的阻值可以很大,例如百K级。
如图2所示,分压模块包括串联的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串联后,与第一电容并联,用于降低变压器提供的电压U,并将其输入至缓冲电路。缓冲电路中,其输入电压来自分压模块的分压。第三电容C3一端接入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之间,一端与并联的第二电阻R2和第二二极管D2串联,并联后的第二电阻R2和第二二极管D2提供给控制模块第一反馈信号A。
可选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第二反馈信号通过第三电阻进入控制模块。
下面对上述软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做完整说明。用电设备LEDs正常开启时,变压器T两端的电压还没有达到开启电压,此时电流还没有快速增加,软启动模块经由第三电容C3和第二二极管D2的第一反馈信号A和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B同时接入了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入了参考电压Vref。由于第一反馈信号A、第二反馈信号B之和大于参考电压Vref,所以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电压降低,光耦Op的反馈电流增大,场效应管Q的PWM脉冲占空比变小,电源模块开通的时间减少,输出电流的上升速度变慢。由于第三电容C3在此过程中会充电,两端电压逐渐增加,通过光耦Op的反馈电流变小,场效应管Q的PWM脉冲占空比逐渐变大,电源模块开通的时间增大,输出电流逐渐变大。而第三电容C3的充电时间较长,所以这一过程进行的很慢,不会造成电流过冲,达到了软启动用电设备LEDs灯串的目的。
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由于第二电阻R2继续给第三电容C3充电,导致第三电容C3两端电压继续上升,直至第二二极管D2的正向压降不足而关闭,此时,软启动模块经由第三电容C3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反馈信号A接入了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由于第二电阻R2阻值很大,因而第一反馈信号A中的纹波电压经过第二电阻R2后衰减至很小,大大削弱了纹波的影响,所以环路可以稳定工作,电源模块例如变压器T、场效应管Q也不会发出异音。
需要说明的是,用电设备断电后,第四电阻R4、第三电容C3、第二电阻R2、第七电阻R7、第三电阻R3和地组成回路,将第三电容C3的电能引入地,为下次用电设备的软启动做准备。
由上可知,本申请的软启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负载,以及耦接于电源模块和负载之间的软启动模块;控制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软启动模块和负载相连,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来自软启动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并基于控制信号调节流经负载的电流;其中,软启动模块包括缓冲电路,用于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第一反馈信号进入控制模块之前,衰减第一反馈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在软启动模块中添加缓冲电路,以衰减进入到控制模块中的第一反馈信号,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软启动电路的第一反馈信号一直接入反馈环路,导致反馈环路引入纹波干扰、电源模块出现异音的技术问题;通过反激式开关电源为负载提供电能;通过反馈信号与参考电压的比较调整变压器输出的能量,以达到软启动的目的;通过并联的二极管和电阻,衰减了启动结束后的第一反馈信号,达到了用电设备静音工作的目的,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品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提供的软启动电路下,本实施例从控制模块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一种软启动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软启动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应用于软启动电路,软启动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电源模块、软启动模块、负载和控制模块,软启动电路还与控制模块相连,软启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获取来自软启动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其中,软启动模块包括缓冲电路,用于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第一反馈信号进入控制模块之前,衰减第一反馈信号。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电源模块可以为开关电源,例如反激式开关电源,也可以为逆变电源、整流电源、变压器电源、适配器电源等,在此不作限制;上述负载可以为一条或多条并联的LED灯串、电视机、电机等用电设备;上述控制模块可以为模拟电路,也可以为具有数字处理功能的处理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反馈信号一直接入反馈环路,导致反馈环路引入纹波干扰,造成反馈环路震荡,相关元器件工作异常,尤其是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电源模块还会出现异音。本申请中,通过在上述软启动模块中设置缓冲电路,可以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衰减即将进入控制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相应衰减了进入控制模块的电压纹波,达到了用电设备静音工作的目的。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电源模块、软启动模块和控制单元可以内置于负载,即用电设备中,也可以与用电设备独立使用。
步骤S404,基于第一反馈信号、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并基于控制信号调节流经负载的电流。
上述步骤中,通过引出上述软启动模块的电压或电流给控制模块,可以减缓软启动过程中流过负载的过电压或过电流。
可选地,基于第一反馈信号、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包括:确定第一反馈信号、第二反馈信号之和,得到反相输入端信号;确定反相输入端信号与参考电压之差,得到差信号;基于差信号输出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与差信号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或反相关关系。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控制信号可以为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与第一反馈信号A和第二反馈信号B之和相比,参考电压Vref越高,输出电压越高,光耦Op的反馈电流越小,场效应管Q的PWM脉冲占空比越大,电源模块开通的时间越多,输出电流上升越快;反之,参考电压Vref越低,输出电压越低,光耦Op的反馈电流越大,场效应管Q的PWM脉冲占空比越小,电源模块开通的时间越少,输出电流上升越慢。
可选地,缓冲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与并联后的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串联,通过第三电容的电压升高关断第二二极管,通过第二电阻衰减第一反馈信号。
一种可选方案中,上述第二电阻的阻值可以很大,例如百K级。
软启动过程结束后,由于第二电阻R2继续给第三电容C3充电,导致第三电容C3两端电压继续上升,直至第二二极管D2的正向压降不足而关闭,此时,软启动模块经由第三电容C3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反馈信号A接入了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由于第二电阻R2阻值很大,因而第一反馈信号A中的纹波电压经过第二电阻R2后衰减至很小,大大削弱了纹波的影响,所以环路可以稳定工作,电源模块例如变压器T、场效应管Q也不会发出异音。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1的软启动电路。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实施例2中的软启动方法。
实施例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执行实施例2中的软启动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模块,负载,以及耦接于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负载之间的软启动模块;
控制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软启动模块和所述负载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来自所述软启动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所述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并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流经所述负载的电流;
其中,所述软启动模块包括缓冲电路,用于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进入所述控制模块之前,衰减所述第一反馈信号;
所述软启动模块还包括分压模块,所述缓冲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电容由所述分压模块提供输入电压,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后与所述第三电容串联,串联后的电路输出端提供所述第一反馈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开关元件、变压器、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串联,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串联,所述第一电容用于为所述负载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单元,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和所述第二反馈信号相连,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参考电压相连,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之和与所述参考电压的比较,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光耦,所述光耦耦接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和所述电源模块之间,所述光耦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能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光耦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连接在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反相输入端和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模块还包括分压模块,所述分压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用于为所述缓冲电路提供输入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二反馈信号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进入所述控制模块。
9.一种软启动方法,应用于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电源模块、软启动模块、负载和控制模块,所述软启动电路还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所述软启动模块的第一反馈信号、所述负载的第二反馈信号,其中,所述软启动模块包括缓冲电路,用于在软启动过程结束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进入所述控制模块之前,衰减所述第一反馈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并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流经所述负载的电流;
其中,所述缓冲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二电阻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电容与并联后的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二极管串联,通过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压升高关断所述第二二极管,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衰减所述第一反馈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输出控制信号,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之和,得到反相输入端信号;
确定所述反相输入端信号与所述参考电压之差,得到差信号;
基于所述差信号输出所述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差信号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或反相关关系。
11.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软启动电路。
1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9或10的软启动方法。
13.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9或10的软启动方法。
CN201910824290.4A 2019-09-02 2019-09-02 软启动电路、方法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1105720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4290.4A CN110572022B (zh) 2019-09-02 2019-09-02 软启动电路、方法和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4290.4A CN110572022B (zh) 2019-09-02 2019-09-02 软启动电路、方法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2022A CN110572022A (zh) 2019-12-13
CN110572022B true CN110572022B (zh) 2020-10-13

Family

ID=68777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4290.4A Active CN110572022B (zh) 2019-09-02 2019-09-02 软启动电路、方法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20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5435B (zh) * 2020-06-11 2021-11-12 深圳市鹏源电子有限公司 电压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和电压变换器
CN114362555B (zh) * 2021-12-28 2023-07-14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一种具有多功能选择的电源模块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9729Y (zh) * 2006-03-17 2007-06-0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电源软启动电路及具有所述软启动电路的电视机
CN101398693A (zh) * 2007-09-30 2009-04-0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软启动功能的电压转换装置
CN102906548A (zh) * 2011-04-25 2013-01-30 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切换模式电源的软启动控制技术
CN103631303A (zh) * 2013-12-01 2014-03-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稳压电源芯片的软启动电路
CN203932980U (zh) * 2014-06-30 2014-11-0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具有自动重启和软启动功能的电源短路保护系统
CN104753330A (zh) * 2015-04-08 2015-07-01 深圳市英特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软启动方法
CN105048792A (zh) * 2015-08-17 2015-11-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buck变换器的软启动电路
CN107733219A (zh) * 2017-11-01 2018-02-23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软启动电路
CN207039444U (zh) * 2017-07-07 2018-02-23 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软启动电路、电源及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9760B2 (ja) * 2003-06-04 2006-01-25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CN102810004A (zh) * 2011-06-04 2012-12-05 深圳市万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启动电路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9729Y (zh) * 2006-03-17 2007-06-0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电源软启动电路及具有所述软启动电路的电视机
CN101398693A (zh) * 2007-09-30 2009-04-0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软启动功能的电压转换装置
CN102906548A (zh) * 2011-04-25 2013-01-30 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切换模式电源的软启动控制技术
CN103631303A (zh) * 2013-12-01 2014-03-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稳压电源芯片的软启动电路
CN203932980U (zh) * 2014-06-30 2014-11-0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具有自动重启和软启动功能的电源短路保护系统
CN104753330A (zh) * 2015-04-08 2015-07-01 深圳市英特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软启动方法
CN105048792A (zh) * 2015-08-17 2015-11-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buck变换器的软启动电路
CN207039444U (zh) * 2017-07-07 2018-02-23 深圳市崧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软启动电路、电源及充电器
CN107733219A (zh) * 2017-11-01 2018-02-23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软启动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2022A (zh) 2019-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0357B1 (ko) 대기전력 저감을 위한 스위칭 모드 파워 서플라이
US9019728B2 (en) Power converter output voltage clamp and supply terminal
US8279635B2 (en) Driving circuit
US20110156688A1 (en) Regulator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Reduced Standby Current
CN108258895B (zh) 软启动电路以及电源系统
CN110572022B (zh) 软启动电路、方法和用电设备
CN103762847A (zh) 用于开关调节器的数字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67370A (zh) 具有常通发射极-开关电流源的开关电源启动电路
US10819233B2 (en) Switched common-mode current control for single-inductor-multiple-output (SIMO) power converters
US9729043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protection method thereof while feedback current signal being abnormal
JP2014113038A (ja) フライバックコンバータの方法
CN102195479A (zh) 用于控制开关模式功率转换器的控制器和方法
CN111555628B (zh) 电路拓扑识别电路及识别方法
US20070253229A1 (en) Startup for DC/DC converters
EP2564495A1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method thereof an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EP3068026B1 (en) A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a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EP2738932B1 (en) Secondary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voltage transient in the secondary power system
CN108429440B (zh) 一种小纹波跳周期控制方法及控制电路
JP2018113811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Ghalebani et al. Digital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of isolated current‐fed push‐pull DC‐DC converter with slope compensation
JP2012210028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14756075A (zh) 一种峰值电流负载控制电路
JP2014096891A (ja) 過電流検出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14112996A (ja) 軽負荷検出回路、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とその制御方法
CN108964454B (zh) 直流-直流转换电路系统及其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